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能力提升湘教版必修一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6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是对太阳活动、电离层等学问点的一个拓展延长,通过对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各层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生产活动的联系学习,也将为同学后面学习大气受热过程奠定根底。
本节课的学问根底性很强,为加深同学的理解,在展现相关原理时可借助课件的内容进行图文结合的讲解,讲解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同学乐观主动的猎取学问,让同学运用所学学问分析实际问题,使同学能感到学有所用,激发同学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熟悉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知道大气的结构,堂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综合思维:培育读图、阅读和概括力量;运用比照法分析地理问题的力量。
3.区域认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开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4.地理实践力: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开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大气的组成以及与人类生产活动的联系。
2.大气各个垂直分层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生产活动的联系。
教学难点:大气各个垂直分层的特点及与人类生产活动的联系。
【教学方法及预备】教学方法:问答法、启发讲授法、小组争论法教学预备:老师预备:课件、学案、投影仪同学预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教学过程】【预习清单】1.大气的组成及作用2.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新课导入】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在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
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
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翻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
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整器。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学生用书P99(单独成册)][学考合格练]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
据此回答1~2题。
1.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2.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答案:1.B 2.C3.下列关于大气各层与人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飞机飞行B.对流层大气复杂多变,不利于人类生存C.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平流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D.高层大气中水汽、杂质极少,有利于高空飞行解析:选C。
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多云雨天气,不利于飞机飞行,A错;对流层中有多变的天气现象,易形成云、雨、风等,对人类的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好处,B错;高层大气水汽、杂质极少,但是对流旺盛,不利于飞机飞行,D错;平流层中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人类及其他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C对。
故选C。
读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回答4~6题。
4.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B.②层因氢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①层大气平稳,利于大型飞机飞行D.②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5.关于图中内容的正确叙述是(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大气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和气压均越来越低C.距地面20 km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范围大致是-60~20 ℃6.我国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B.最高气温约为40 ℃C.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D.有时会发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解析:第4题,图中①层是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A对;②层是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B错;②层大气平稳,利于大型飞机飞行,C错;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D错。
第5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气压的变化不是划分依据,A错;在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和气压均越来越低,平流层随着高度增加,气温升高,B错;气压是单位面积上空气柱产生的压强,结合图示纵轴数值,距地面20 km处空气稀薄,气压不到地面的十分之一,C错;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大致是-60~20 ℃,D对。
第6题,我国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属于高层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A对;根据图示曲线判断,高层大气最高气温约为0 ℃,B错;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的是平流层,C错;不会发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D错。
答案:4.A 5.D 6.A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这样写道:“飞机平稳地飞行在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回答7~8题。
7.该游客乘坐的飞机正在大气层中的________中飞行(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8.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大气运动特点是( )A.对流运动显著B.水平运动显著C.上升运动显著D.下沉运动显著解析:第7题,大气垂直分层分为三层,从地面到高空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其中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高空飞行。
故选B。
第8题,据上题分析可知,“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为对流层,底部热、上部冷,对流运动显著。
故选A。
答案:7.B 8.A9.一探空气球升到30 km的高度,测得由地面到30 km高度的气温变化是( )A.逐渐降低B.逐渐升高C.先降低后升高D.先升高后降低解析:选C。
探空气球由地面到高空30 km的高度,先经过对流层,再经过平流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所以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什么?(2)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该层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
该层在20~30 km范围内,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_______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
解析:(1)据图中对流层的高度为12 km可判断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
(2)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且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水汽易成云致雨,因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据图可知,B层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该层在20~30 km范围内,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据图可知,A、B、C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大气的密度越往上越小,空气越来越稀薄。
答案:(1)中对流层厚度为12 km。
(2)地面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臭氧臭氧(4)逐渐变小[学考等级练]奥地利探险家鲍姆加特纳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地区,于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4日9时30分(西六区)乘氢气球到达距地面39 044 m后,从太空舱里跳下,于北京时间15日凌晨2时12分03秒成功落地。
据此回答1~2题。
1.鲍姆加特纳跳下时的高度处于( )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2.从跳下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 )A.逐渐降低B.逐渐升高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解析:第1题,距地面39 044 m的高度处于大气层的平流层。
选B正确。
第2题,对流层的温度由地面向高空降低,平流层的温度向高空升高;所以从跳下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
选D正确。
答案:1.B 2.D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海拔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读下图,回答3~5题。
3.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变化而相应变化,原因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面反射4.图中符合题干中所示现象的大气层是( )A.①②B.②C.②③D.③5.下列措施能缓解城市雾霾现象的是( )A.外出戴口罩B.多吃润肺食物C.错时上下班D.使用空气净化器解析:第3题,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变化而相应变化,原因是该层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距地面近,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B对;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A错;大气辐射是大气释放热量,C错;地面反射的是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很少,D错。
第4题,题中所示现象是“上热下冷”,即随海拔上升,气温也上升,图中符合该现象的大气层是②(平流层),B对。
第5题,错时上下班可减少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排放,从而减轻雾霾现象,C 对。
外出戴口罩、多吃润肺食物、使用空气净化器可以减少雾霾吸入,但不能缓解雾霾现象,A、B、D错。
答案:3.B 4.B 5.C读下图,回答6~7题。
6.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 )A.低纬度的对流层B.中纬度的平流层C.高纬度的平流层D.低纬度的平流层7.该层大气( )A.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B.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C.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D.受强烈的太阳辐射而呈电离状态解析:第6题,图示大气层从12 km高空向上气温逐渐升高,故图示大气层是中纬度的平流层,B正确。
第7题,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C正确;随高度增加,温度迅速升高;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短波辐射;呈电离状态的是电离层。
A、B、D错误。
答案:6.B 7.C2017年9月8日,在俄罗斯阿德勒上空,一架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三条大小不一的风柱从天际垂到海面,飞机在极其危险的距离内躲过了这股自然之力,平安飞越该区域,成功着陆。
据此回答8~9题。
8.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时,飞机正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9.该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变化正确的是( )A.逐渐下降B.逐渐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解析:第8题,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现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
由此判断龙卷风多发生在对流运动旺盛的对流层,飞机与龙卷风相逢,说明相逢于对流层,故答案选A。
第9题,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
因此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应该逐渐上升,B正确。
答案:8.A 9.B10.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次写出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各大气分层名称。
(2)简述图中A层大气所具有的特点。
(3)图中B层大气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请说明原因。
(4)写出电离层位于图中大气层的哪一分层(用字母表示),说明电离层对人类有什么重要作用。
解析:(1)读图,图中字母A代表对流层,B代表平流层,C代表高层大气。
(2)图中A层是对流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所以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图中B层大气是平流层,该层中的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强烈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4)电离层位于图中大气层的C层,即高层大气。
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答案:(1)A层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C层为高层大气。
(2)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该层中的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强烈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C层。
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