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尼亚病毒科
布尼亚病毒科是一类有包膜的负链RNA 病毒,目前已知包括200种以上, 是虫媒病毒中最大的一科。 1975年正式命名, 1980年被区分为四个属,即布尼亚病毒 属、纳伊罗病毒属、白蛉病毒属及乌库 病毒属。
布尼亚病毒的感(传)染性
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 物(蚊、蜱、白蛉等), 可感染小鼠, 并能在一些哺乳类、鸟类和蚊细胞培养中生长; 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样的疾病、出血热 及脑炎。 有蚊媒、蜱媒、白蛉媒3种传播类型。 有些病毒在其节肢动物媒介中,可经卵、交配或 胚胎期传播。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可见:
表情淡漠, 相对缓脉, 少数病人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 及皮疹。 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临床表现
重症患者可有
间质性肺炎、 肺水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以及继发细菌、病毒及真菌等感染。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病原学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 形体科、无形体属。 无形体科是一类主要感染白细胞的专性 细胞内寄生革兰阴性小球杆菌,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病原学
其中对人致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无形体属 (Anaplasma)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引起人粒细胞
无形体病;
埃立克体属(Ehrlichia)的查菲埃立克体(E. chaffeensis),引起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Human monocytic ehrlichiosis,HME); 埃文氏埃立克体(E.ewingii),引起埃文氏埃立克 体感染; 新立克次体属(Neorickettsia)的腺热新立克次体 (N. sennetsu),引起腺热新立克次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