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菲斯和好莱坞经典电影理论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58
第一章电影理论考试内容:外国电影理论发展史(重点)电影理论中国电影理论发展史电影本体论一.外国电影理论发展史经典电影理论部分(一).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1.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德)抽象电影抽象电影(法)纯电影(法)印象派电影(法)先锋派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法国20年代(1917——1928)的这场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不同。
前期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而1925年以后,则倾向于抽象化。
所以将1925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1925年以后的法国学派成为先锋派。
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
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
【名词解释:先锋派电影】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而主要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的影片。
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
拍片活动开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于2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有声电影发明后,先锋电影趋于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在拍片方式和艺术主张上大同小异的实验电影。
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活动的中心是德国和法国;然而,以“复兴法国电影”为起点的这场先锋艺术运动,几乎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民族电影的命题,而成为对电影艺术的表现潜能的多方面的论证。
其兴起的原因有二:一是好莱坞电影占领了欧洲的电影市场,使欧洲电影艺术上停止不前,桃祷 阆蜓现兀 馐沟门分薜牡缬耙帐跫也 苏裥嗣褡宓缬暗脑竿 欢 且徽酱吹木 裎; 铀倭?9世纪末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先锋派电影便应运而生了。
其主要流派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印象主义等。
他们的艺术主张是:①.反对商业电影,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之成为供少数人玩赏、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②.搬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并创造了诸如纯电影、绝对电影等术语,反映了逃避现实的抽象化、潜意识化倾向;具体的说可归结为四点:①.反对叙事,将情节纠葛和性格刻画列为电影的“敌对元素”,要求以抽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②.鼓吹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③.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④.万物有灵论,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排斥含义和逻辑。
影视美学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1、雨果·闽斯特堡,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916年出版《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2、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萌芽始于19世纪中叶象征主义的出现,标志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的问世。
而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正式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3、20世纪20年代欧洲大陆上出现的先锋派电影运动,其中心是法国和德国,并影响到瑞典、西班牙等欧洲大陆国家。
4、梅里爱,法国电影导演。
世界第一位电影艺术家。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有“银幕魔术师”之称。
5、美国著名导演格里菲斯,两部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和《党同伐异》(1916),标志着电影作为一门全新的独立艺术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真正使蒙太奇成为一种艺术手法。
6、蒙太奇的完整内容或概念内涵的三个方面:(1)、作为技术手段的蒙太奇——叙事蒙太奇(2)、作为艺术手段的蒙太奇——艺术蒙太奇(3)、作为思维方式的蒙太奇——思维蒙太奇7、维尔托夫(1896——1954),原苏联纪录片大师。
1921年后,他组织“电影眼睛派”,认为电影镜头比人的眼光更客观,主张实况拍摄的方法,反对一切虚构和编造。
8、库里肖夫,原苏联电影导演,理论家,提出了自己的蒙太奇理论:将同一镜与不同镜头分别组接,就可创造出不同的审美含意。
他的理论经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的丰富和发展对世界电影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9、爱森斯坦,苏联电影导演,电影理论家。
代表作《战舰波将金号》被评为电影问世以来12部最佳影片之首。
10、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维尔托夫与库里肖夫的准备阶段;爱森斯坦的高潮阶段;普多夫金的完成阶段。
11、普多夫金把蒙太奇分为五个类型:(1)、“对比蒙太奇”,通过尖锐的对立或强烈的对比,产生相互强调、相互冲突的作用,强化所表现的内容、情绪和思想。
(2)、“平行蒙太奇”,就是在结构上将两条情节线并列表现,使它们彼此紧密联系、互相衬托补充,它可以是镜头与镜头的并列,也可以是场面与场面、段落与段落的并列。
电影理论-世界电影理论思潮1格里菲斯和经典好莱坞理论(二十世纪10~50年代)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他使电影成为独立于戏剧之外的新兴艺术。
格里菲斯首次将交叉剪辑永远在电影中;运用景别并使景别标准化;赋予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特定的含义;运用近景表现心理紧张;将镜头(shot)确定为最小的叙述单位,摒弃戏剧以场景(scene)为叙述单位的老观念,确立由若干镜头组成场景,若干场景组成段落(sequence)的概念;运用运动镜头,包括摇镜头,移动镜头及景深镜头,并按照叙事情节或心理情节的需要将不同的时光平行剪接在一起;使用三位立体画的布景和表意性的灯光照明;自创演员表演表情的一套词汇。
好莱坞理论特征:1商业电影,娱乐观众,牟取利益的价值趋向;2类型化的制作模式,包括喜剧片、西部片、歌舞片、剧情片、史诗片等;3明星魅力和制片厂制度;4定性化的人物形象和戏剧化的故事情节;5在创作观念上体现中产阶级的共性,中庸,保守的价值观;6在影片风格上追求脱离实际的梦幻效应;美国迅猛发展起的八大电影公司包括:米高梅,华纳,福克斯,派拉蒙,环球,哥伦比亚,雷电华(音译不准),联谊。
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1神话叙事结构;2经典叙事结构:故事开始时有一个意外事件打破虚构的业已存在的世界的平静,人物出现,解决事件对付险恶的世界使世界恢复平静,叙事过程都有一定秩序安排,故事里的事件都使依照因果关系组织起来的,这样事物间就有了逻辑的联系。
经典结构按线性结构逐次展开直至结局。
经典叙事以真实性(纪录片风格)统领,首先确立一个接受对象,真实性通过虚构事件的真实场景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得以体现,时空关系是经典叙事的前提,另外故事的发展靠虚构的人物个性来推动,主角是带有鲜明个性额欲望的丰满个体,构成叙事灵魂的事件就受到这个人物的控制,他就成为英雄并由他解决矛盾,他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取决于他是什么样的人,最后有个解决一切问题的典型结尾。
1.格里菲斯:1915年“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发现了蒙太奇,在同一场景中变化摄影机和目标的距离,出现了多镜头表现同一场景,从而改变了电影的结构单位,同时在同一场景中变化摄影的角度、远近以及焦点;且在专场方面做得非常巧妙,运用了“化”、“圈入”“淡入淡出”等。
在叙事结构上三点“平行叙述”又营造了“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戏剧效果。
《党同伐异》是之后的另一部巨片。
2.旧好莱坞片场制度:1)大规模的垄断型企业。
二三十年代形成了著名的八大公司: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环球、联美和哥伦比亚公司,这八大公司不仅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国内市场,而且迅速取代了法国电影业当前在欧洲的巨大摄影棚和拍摄专用场地,并广泛搜罗在艺术和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成为自成体系的“独立王国”。
2)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工业生产流水线式的制作模式。
3)制片人专权。
好莱坞所谓的制片人,一般就是公司的老板或经理人员,制片人有权任意改动剧本的情节,尤其是结尾;有权决定演员阵容。
每天的额样片都要由制片人当夜审着,决定取舍。
4)明星制度。
电影初期,演员并不受重视,后来独立电影公司老板莱默尔意识到明星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的培养明星,签下合同。
明星在合同期间可以获得高额报酬,但必须拍摄相应数量的影片。
在50年代末大致片场制度解体后衰落下来。
3.经典叙事传统:所谓经典叙事,即指最早成型与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所谓20世纪10年代,一种“支配着故事片生产的叙述结构”。
严格意义上,经典叙事是一种稳定的创作模式和艺术倾向,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广泛的普及性,是世界各国都遵循的基本叙事模式。
基本遵循:先建立食物的常态秩序,饭后秩序遭受破坏,再次恢复原状。
通常情节有两条故事线:其一是异性恋的罗曼史,其二设计另一领域工作、战争、某个任务或志向,或是其他人际关系。
每条故事线都有其目标、障碍与高潮。
在情节安排上,一个电影剧本通常由三个段落组成。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1908年,在欧洲出现“艺术电影运动”的同时,在美国围绕着“专利权”的斗争,最终以爱迪生公司和比沃格拉夫公司各自形成托拉斯系统而宣告结束。
就在这一年,曾在鲍特影片中做过演员的大卫·格里菲斯,进入了比沃格拉夫公司,开始了他电影导演的创作生涯。
有意思的是,格里菲斯与“艺术电影运动”之间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上的重叠,而且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发展电影的叙事功能;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即如何对待文学的叙事形式。
然而,出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美学观念,使他们在电影叙事形式的探索中,在叙事语言和叙事形式的表现上,最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格里菲斯在电影叙事观念上的发展,使“艺术电影运动”望尘莫及。
他将早期电影先驱者们有益的发明与创造融汇贯通于自己的作品之中,真正的走上了一条与“艺术电影”相反的通向电影艺术的道路。
格里菲斯对于电影美学所作出的贡献,在世界电影史的发展中无疑占据了空前首要和显著的地位。
格里菲斯生于美国的肯塔基州,父亲原是南方军队的上校,因南北战争而遭破产。
家境贫困的格里菲斯有着奔波求生的艰难经历。
他富有同情心,是一个人道主义者。
在日后的创作中,他突出地表现了一种温情与和平主义的理想。
他愿人类真诚相待、没有贫困、没有邪恶、没有铁窗、没有战争。
从他的短片到他的长片,在严肃地揭示历史与社会现实的同时,使作品充满了“伤感主义和浪漫精神的天真”。
格里菲斯的早期创作(1908年一1912年),以平均每星期两部影片的速度,为比沃格拉夫公司共拍摄了近450部10分钟以内的短片。
拍摄短片虽然限制着格里菲斯才能的发挥,但却培养了他在很短的篇幅内进行叙事的能力。
格里菲斯喜爱文学、擅长情节剧。
他的大部分短片取自于小说、诗歌及戏剧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题材、样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的善与恶:1909年的《孤独的别墅》和1911年的《隆台尔报务员》等影片中,都是以追逐片的形式,描写了非理性的邪恶势力在向善良天真的人们进攻时,如何得到闻讯赶来的拯救者的英勇回击。
欧洲电影发展及理论实践对世界影视的贡献众所周知,西方电影理论分为蒙太奇与纪实主义两个流派,而这两个流派分别有着不同的代表人物与主张。
但西方电影理论并非仅由这两方面组成,它至今已发展了近百年。
本文将以时间线的推进方式叙述西方电影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
一、格里菲斯开创蒙太奇先河从1895年电影诞生起,与电影相关的概念便接踵而至。
但早期,电影被看做不登大雅之堂的“小玩意”,早期电影也带有极强的实验意味。
无论是卢米埃尔兄弟的“家庭录像”式的短片实验,或是梅里埃的短片中,极少有对电影本身(从技术到艺术)的深层次研究。
直至格里菲斯的史诗性电影诞生之前(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以及以幕为单位的交叉叙事标志着电影技术在真正意义上的出现)与,电影相关的理论仍非常罕见。
二、早期电影理论拉开电影理论序幕的,是意大利的卡努杜。
他在1911年首发《第七艺术宣言》,宣称电影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从此刻开始,电影才在真正意义上得以知识分子们的重视。
自此,电影理论家们先后出现并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从心理层面看,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博格发表《电影:一次心理学的研究》,从观众心理层面对电影本身作出探讨。
他认为,电影不仅存在于银幕上或胶片上,而是存在于观众的心中:电影观众随着影片情节嬉笑怒骂,或掩面而泣,或满面春风。
而同样来自德国的爱因汉姆也对明斯特博格的理论做出了心理层面更深层次的研究,他于1932年发表《电影作为艺术》,从各个角度印证了电影并非机械复制现实的工具,而是有独立创作意识及精神的艺术品。
但遗憾的是,他后期由于担心电影表现手段过于丰富,会使得电影越来越生动,反对有声片的出现,鼓吹无声片,陷入了与时代背道而驰的误区;而在另一层面上,来自匈牙利的巴拉兹则开创了电影文化学的研究。
他分别于1924年和1930年先后发表《可见的人类:论电影文化》和《电影的精神》。
(一)早期电影运动在著名的蒙太奇理论出现之前,在电影的诞生地出现了一次先锋运动。
《中外电影史》第一章电影起源时期(1815-1895年)一、电影的发明1、电影是西方(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2、灯影戏:是用光源照射在一种剪纸之类的物象上,投影在一定的空间上,产生活动的影像。
法国著名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说,“电影的前驱”就是“皮影戏与幻灯”。
3、灯影戏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13世纪)以后,被带入波斯、阿拉伯和东南亚等国。
(清代乾隆)年间,盛行于中欧一带。
4、1872年,(英国人慕布里奇)曾经用24架照相机搞了一个拍摄(奔马)的试验,成为电影史上非常著名的例子。
5、(189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
6、电影视镜:象一只大柜子,上面装有放大镜,里面装有50英尺的凿孔胶片,首尾相椄,绕在一组小滑轮上,马达开动,胶片就渐渐移动,画面循环出现。
传入中国后,被称为“西洋镜”。
7、爱迪生对于世界电影的贡献表现在什么地方?(1)他使电影技术趋于完善化。
(2)他运用“电影视镜”拍摄了一些娱乐性的舞台化影片,开创了戏剧电影的先河。
二、电影的诞生1、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1894年底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较完善的电影放映机,成为真正电影的发明者和创始人。
2、卢米埃尔兄弟运用“电影活动镜”拍摄了50多部短片,它们大致有几种题材?(1)反映工厂生活的题材。
如《工厂的大门》。
(2)表现家庭生活的影片。
如《婴儿的午餐》。
(3)拍摄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的影片。
如《火车到站》、《水浇园丁》。
3、卢米埃尔兄弟对世界电影的贡献是什么?(1)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活动镜”,是在世界电影史上最终完成了电影的发明。
(2)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现实主义地表现了人们的生活。
(3)训练和培养了电影史上第一批摄影师。
卢米埃尔兄弟被公认为“电影之父”。
(4)创造了移动摄影。
第二章电影艺术形成时期(1890-1907年)一、梅里爱和“戏剧电影”1、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是(世界电影的先驱)。
格里菲斯David Ward Griffith我们必须仰视格里菲斯对于电影艺术的贡献,到现在为止,凡是人们叫得出名的电影摄影技巧,都受过格里菲斯的影响。
格里菲斯对镜头剪辑的创造性运用,是催生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一大诱因。
格里菲斯常被冠以“电影之父”、“电影界的莎士比亚”等殊荣。
1994年戈达尔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电影始于格里菲斯……”让我们走近格里菲斯,这个曾经自称是“讨厌电影”的人。
生卒1880年出生于肯塔基州的拉格朗基——1948年孤零零地死在好莱坞的一家旅馆里。
成就1.格里菲斯一生拍摄过450余部电影,其中多数拍摄于1908年到1912年,这期间他共摄制了的影片超过400部,大多数为短片。
2.在电影发展的里程中,格里菲斯以他非凡的才能,把电影从戏剧的奴仆地位中解脱出来,使之发展为一门与音乐、美术、文学平起平坐的独立的艺术门类。
他不仅熟练地运用电影特权,创造性地安排电影的摄影构图和蒙太奇,而且巧妙运用大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淡出淡入、摇镜等手法,并交叉使用,使电影史上出现了令今人都叹为观止的第一个艺术高峰。
一般认为,从格里菲斯开始,电影的单位从“场”变为“镜头”,而这正是蒙太奇的基础。
3.“格里菲斯的艺术活动的进步和革新的意义在于,他把导演看作是作品的统一形象的创造者。
几乎在每一部影片中他都尝试解决一个形式或者美学问题。
”从而逐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1935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为他颁发特别奖。
类型格里菲斯早期电影的类型有喜剧、恐怖片、西部片和家庭情节剧,这些作品多以大团圆为结局,格里菲斯成熟时期的作品类型是史诗巨片,如《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他晚期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悲剧《残花泪》。
影响影响遍布全世界,包括诸如苏联蒙太奇、法国新浪潮这样的重要艺术流派。
包括中国,1920年格里菲斯的《WAY DOWN EAST》(中国翻译为《赖婚》)在中国放映,反响巨大,不少电影历史学家认为奠定中国电影传统的《孤儿救祖记》等影片中使用的平行蒙太奇手法极有可能受到格里菲斯的影响。
伊建立了一个照相车间,这是世魔术师经历梅里爱原本是一位优秀的魔术师。
1896年,他从英国搞到了一台摄影机,又从柯达公司购买了将近3万法郎的胶片,开始正式制作电影。
在这一年,他制作了大约80部影片,但几乎全都是对当时已有作品的模仿。
不过有一次,当他正在放映从巴黎歌剧院广场拍摄来的影片时,发现画面上的一辆马车在行进中突然变成了灵车。
经过查找原因,他发现在拍摄这段场景时,因为机械故障,胶片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停顿。
而就在这短短的停顿期间,马车从镜头前驶开了,跟在后面的灵车取而代之。
“停机拍摄”的画面特技,就因为这么一桩小小的意外,就此诞生了。
10月,梅里爱利用这一特技拍摄了《贵妇失踪》。
次年,他又发明了多次曝光、模型摄影等许多电影特技。
随着蒙特洛伊摄影场的兴建,乔治·梅里爱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乔治·梅里爱原本是一个舞台魔术师和剧院经理。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观看了卢米埃尔的影片后,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电影创始之初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开始渐渐衰退,观众们厌烦了无休止的《水浇园丁》和《工厂大门》,厌倦了那些长度仅为几分钟的纪实性小品,厌倦了在银幕上千篇一律地重现真实的时候,那个被卢米埃尔婉拒了要买“活动影戏机”的梅里爱已经在英国人手里买了一台放映机,并在距离巴黎不远的郊区蒙特洛伊建起了一个耗资8万法郎的摄影棚,开始了他的电影创作生涯,并用他天才般的智慧拯救了电影。
和卢米埃尔不同的是,也是他天才的主要标志,是他把电影引向了戏剧的道路。
他所建造的摄影棚是个“照相室和剧院舞台的结合体。
”在这间屋子里,一头放着摄影机,另一头便是演出的舞台。
摄影机的位置就固定在后台的最里面,梅里爱就站在“乐队指挥的视点”上,拍摄了400多部影片,从而以“戏剧电影”的创作者闻名于世。
在梅里爱之前,虽然已经有一些电影工作者为拍摄“戏剧电影”作过一些尝试,但是那些影片远远比不上梅里爱的“戏剧电影”那么完备精美。
梅里爱第一次系统地将绝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机器装置,以及景或幕的划分等等,都运用到电影中去,使一向重现真实的电影将披上有史以来最灿烂的华服,让世人惊艳于她的奇丽炫目。
50部必知的电影经典1、一个国家的诞生美国大卫·沃克·格里菲斯The birth of a nation David Wark Griffith2、摩登时代英国查理·卓别林Modern Times Charlie Chaplin——查理·卓别林用他的电影给全世界的观众带来了无休止的笑声,甚至可以使人笑出眼泪来。
然而,人们却无法说清那是欢乐的眼泪还是辛酸的眼泪。
笑,是发自内心的欢乐;哭,则是流淌着真诚的泪水。
别人只可以让观众发笑,卓别林却可以让观众笑完以后深思,这是同时代的任何喜剧演员不能做到的。
这种笑中带泪的效果,来自于天才喜剧大师对人生和幽默的理解。
这一切都使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开拓者,一位真正具有古典主义美的留守者,并因此在好莱坞电影史、乃至世界电影史上写下了最为光辉的一页。
3、关山飞渡美国约翰·福特Stagecoach John Ford——可以这么说,美国人的凝聚力,只会因利益驱动,才能团结成力量。
利益所指的力量虽然想起来冰冷,但却更为牢固和强悍。
4、白昼美人西班牙路易斯·布努埃尔Belle de jour Luis Bunuel通往心灵和情感的那条神秘的小路上藏着多少从不为人知的欲望和冲动,这样的欲望和冲动会让我们变成截然不同的另外一个人,不管你来自于哪个阶层。
关于我们自己,我们真的是知道得太少,那源于我们自身却又控制着我们的神秘力量究竟来源于何方?而为我们所知的理智真能控制住我们的情感还有那不知从何而起的情欲?我想布努埃尔应该是怀着这样的质疑来讲述这个故事的。
5、雨季婚礼印度米拉·奈尔Monsoon wedding Mira Nair6、七武士日本黑泽明七人の侍Akira Kurosawa黑泽明最为世人称道的,一个是他作品的形式美,尤其是彩色片的成就,用色绚烂而厚重,画面唯美至极;另一个则是黑泽明作品的灵魂,往往壮怀激烈,悲天悯人,人性的冲突和光辉、命运面前的选择抗争是其最常表现的内容。
格里菲斯介绍范文格里菲斯(Griffith)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人物,他是美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他以其革命性的电影技术和叙事风格,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格里菲斯的生平事迹、作品和对电影史的影响。
格里菲斯于1875年出生在肯塔基州的一个贫困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则是一位寡妇。
在年轻时,由于家境贫寒,格里菲斯不得不辍学去工作来维持生计。
然而,他对艺术的热情使他决心追求自己的梦想。
于是,他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并逐渐通过在舞台上的表演积累了一定的名气。
1907年,格里菲斯开始进入电影界。
他最初是一名演员,参演了多部电影。
然而,他很快开始对导演这个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自己编剧和导演电影。
他的首部独立导演作品《占领城堡》(The Adventures of Dollie)于1908年上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格里菲斯最著名的作品是1915年的《出生名城》(The Birth of a Nation)。
这部电影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该片以其复杂的叙事结构、出色的摄影技术和大胆的表现手法而闻名,讲述了美国内战和重建时期的故事。
然而,该片也因其对非洲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和种族歧视而引发了争议。
尽管如此,格里菲斯的电影技术和叙事能力无疑是不可否认的。
格里菲斯对电影的贡献不仅限于他的作品,他还在电影技术方面做出了重大创新。
他使用了一系列的摄影技术来增强电影的表现力,如长镜头、特写镜头和移动摄影机等。
他还发明了许多电影制作设备和技术,如剪辑和画面跳转等,这些技术成为后来电影制作的基本要素。
格里菲斯对电影史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他的电影艺术风格和技术革新对后来的导演和制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叙事风格被广泛地运用于现代电影中,他的制作技术也成为电影行业的标准。
格里菲斯开创的电影观众的能动参与与情绪激荡的表现手法也为后来的电影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而言之,格里菲斯是一位杰出的导演和电影创作家,他以其革命性的电影技术和叙事风格为电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1908年,在欧洲出现“艺术电影运动”的同时,在美国围绕着“专利权”的斗争,最终以爱迪生公司和比沃格拉夫公司各自形成托拉斯系统而宣告结束。
就在这一年,曾在鲍特影片中做过演员的大卫·格里菲斯,进入了比沃格拉夫公司,开始了他电影导演的创作生涯。
有意思的是,格里菲斯与“艺术电影运动”之间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上的重叠,而且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发展电影的叙事功能;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即如何对待文学的叙事形式。
然而,出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美学观念,使他们在电影叙事形式的探索中,在叙事语言和叙事形式的表现上,最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格里菲斯在电影叙事观念上的发展,使“艺术电影运动”望尘莫及。
他将早期电影先驱者们有益的发明与创造融汇贯通于自己的作品之中,真正的走上了一条与“艺术电影”相反的通向电影艺术的道路。
格里菲斯对于电影美学所作出的贡献,在世界电影史的发展中无疑占据了空前首要和显著的地位。
格里菲斯生于美国的肯塔基州,父亲原是南方军队的上校,因南北战争而遭破产。
家境贫困的格里菲斯有着奔波求生的艰难经历。
他富有同情心,是一个人道主义者。
在日后的创作中,他突出地表现了一种温情与和平主义的理想。
他愿人类真诚相待、没有贫困、没有邪恶、没有铁窗、没有战争。
从他的短片到他的长片,在严肃地揭示历史与社会现实的同时,使作品充满了“伤感主义和浪漫精神的天真”。
格里菲斯的早期创作(1908年一1912年),以平均每星期两部影片的速度,为比沃格拉夫公司共拍摄了近450部10分钟以内的短片。
拍摄短片虽然限制着格里菲斯才能的发挥,但却培养了他在很短的篇幅内进行叙事的能力。
格里菲斯喜爱文学、擅长情节剧。
他的大部分短片取自于小说、诗歌及戏剧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题材、样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的善与恶:1909年的《孤独的别墅》和1911年的《隆台尔报务员》等影片中,都是以追逐片的形式,描写了非理性的邪恶势力在向善良天真的人们进攻时,如何得到闻讯赶来的拯救者的英勇回击。
从《同族人》到《党同伐异》——看格里菲斯电影帝国的起起落落《一个国家的诞生》又名《同族人》美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也最具争议性的电影之一,也因为电影播放时间长达三小时,成为有史以来,世上首部具有真正意义的商业电影影片。
情节设定在南北战争期间及战后,于1915年2月8日首映。
由于拍摄手法的创新,以及因为对白人优越主义的提倡,以及对三K党的美化所引起的争议性,使得此片在电影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个国家的诞生》的剧本是改编自汤玛士·狄克森将三K党描写成英雄的小说和舞台剧《同族人》。
由于确立了剧情长片,长度超过60分钟的电影皆属之的未来发展,同时落实了电影语言的运用而为人称道。
它是当时收益最高的电影,据现有的谢巴德版DVD封面所述,此片的门票收入超过一千万美元。
1992年,美国国会图书馆认为此片具有“文化上的重要性”,并选入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典藏。
美国电影学会曾分别在1998年、2007年评选百年百大电影、百年百大电影(10周年版)。
此片曾列在1998年的百年百大电影名单第44名,但是在新版退出前一百名之外。
尽管剧情充满争议,此片还是受到许多影评人的赞许。
罗杰‧艾伯特即表示:“《一个国家的诞生》并不因为主张邪恶而成为烂片。
如同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它是一部为邪恶申辩的伟大电影。
了解它如何为邪恶辩护,不仅是学到更多对电影的知识,更能使我们对邪恶多了解一些。
”电影史学者乔纳森‧莱柏的看法正好相反,他主张此片不应该再被视为经典名作。
他在《一个国家的迷思》这篇文章中写道:“大多数影评人对这部电影形成了一种延续至今的反应模式:赞美该片的技巧、谴责该片的内容、让技术这张王牌压倒内容,最后宣布它是杰作。
”但他认为,将电影的内容和技术二分是伪善的作法。
肯塔基州奥尔德姆郡的官方网站,将出身该郡的D·W·格里菲斯列为知名人物,并以此片作为他最伟大的成就。
《一个国家的诞生》在现代人看来枯燥而乏味,但对于默片时代却是质的飞跃。
电影成为艺术的标志——格里菲斯及《一个国家的诞生》早在1903年,美国人埃德温·鲍特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就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结构,而且影片采用了时空交叉的剪辑手法。
但是,鲍特仍没有脱离戏剧的框架,全片是由十几个戏剧性场面构成的。
但已经开始有了故事情节,叙事性的体现。
1915年,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成为早期电影集大成之作,标志着世界电影艺术的形成(1)电影最小语言单位的改变——镜头取代戏剧场景,真正电影时空出现。
格里菲斯的贡献在于改变了电影的构成单位。
在他之前,构成影片的单位是戏剧的场景──摄影机方位固定不变,通常一部影片就是一个场景,篇幅长的影片可能会有若干个场景。
但是格里菲斯的影片的构成单位变成了镜头:由若干个镜头组成一个场景,再由若干个场景构成一部影片。
这样,格里菲斯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
从此,电影突破了旧有文学艺术,特别是脱离了戏剧场景的羁绊,摄影机获得了灵活的运动性,各个镜头或同一个镜头内部在拍摄方位、距离上可以不断变化,使电影表现变得更为自由,获得了巨大表现力。
(2)电影叙事的语法典范建立——剪辑观念(平行剪辑,平行交替剪辑,最后一分钟的营救)《一个国家的诞生》之前的影片,只是由于胶片长度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剪”和“接”,而格里菲斯实现了真正的剪辑,将不同长度和角度的镜头按照叙事法则组接在一起,形成了电影特有的节奏和情节的连续性。
格里菲斯创立的“平行剪辑”、“最后一分钟营救”等叙事手法影响巨大,成为经典叙事模式。
(3)规模宏大、细腻生动的戏剧情节与戏剧冲突,电影可以进行十分复杂的叙事。
(4)商业成功引导现代电影文化产业的形成,是美国电影走向世界霸主的开始。
1915年《一个国家的诞生》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格里菲斯调动强大的阵容,花费10万美元,仅用九个星期就摄制完成了。
全片共分为12本,1500个镜头,可放映3小时。
在当时是算巨片了。
观众达一亿人次,前后延续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