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音乐四年级《凯皮拉的小火车》周潇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 格式:docx
- 大小:14.40 KB
- 文档页数:9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四年级下册《环球采风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环球采风》中的一节欣赏课。
本单元集中欣赏和学唱世界各地的经典名曲,引导学生感受世界各国音乐的艺术魅力,了解世界多元的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文化素养。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作曲家海托尔维拉罗伯斯具有代表性创作的九首《巴西的巴赫风格》组曲之二中的托卡塔,其副标题为《凯皮拉的小火车》。
曲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借鉴巴赫风格创作了这首乐曲。
乐曲音乐形象鲜明的乐曲,形象地表现了火车由“启动”到“行进”再到“停止”的情景。
全曲为引子—主题呈示—尾声三部分。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凯皮拉的小火车》体会巴西农场工人们的愉快心情,同时体会巴西音乐风格,喜爱巴西音乐。
2. 通过律动、声势、模唱、打击乐器合奏,能够体会作品如何刻画的小火车形象,充分体会巴西音乐风格特点。
3. 记住主题旋律,认识巴西体鸣乐器并用打击乐器为主题设计合奏,了解巴西复节奏,认识巴西作曲家维拉罗伯斯。
【教学重难点】
1.记住乐曲主题旋律,认识巴西打击乐器
2.能够利用打击乐器为主题旋律伴奏。
【教具】课件、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钢琴。
一、组织教学
随《采果子之歌》进教室
二、导入
1、师:‘’今天这个音乐把我们带到了南美洲的一个国家,老师说几个关键词,你来猜
猜是哪个国家,桑巴、烤肉、足球王国、2016年奥运会举办地、里约热内卢、。
《凯皮拉的小火车》福建省平潭实验区城中小学郑颖【教学年级】四年级【教材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球采风》中的一节欣赏课。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作曲家海托尔.维拉.罗伯斯具有代表性创作的九首《巴西的巴赫风格》组曲之二中的托卡塔,其副标题为《凯皮拉的小火车》。
曲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借鉴巴赫风格创作了这首乐曲,以巴西民歌为创作素材,巴西民族乐器参与演奏具有巴西音乐风格特点的管弦乐作品。
乐曲音乐形象鲜明,乐曲中设计了农场工人乘车上班的场景,表现了由火车启动——中途行驶——到达终点的情景。
全曲为引子—主题呈示—尾声三部分,乐曲逼真的音响模仿,描绘出有火车动态的车站场景外,主要的是火车出站后,在车轮转动的快节奏背景下,那悠扬的旋律把我们带上了旅途,不但表现了火车风驰电掣般一往无前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音乐的旋律抒发了农场工人在看到火车沿途飞奔时激动兴奋的心情【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凯皮拉的小火车》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体验巴西音乐风格,体会巴西农场工人们的愉快心情。
2、认识巴西民族打击乐器卡巴萨、巴西铃鼓、竹刮板、响葫芦。
3、熟悉模唱主题旋律,丰富音乐情感体验感受巴西音乐。
【教学重点】1、欣赏乐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理解乐曲并能用声势律动表达特定场合的音乐形象2、通过律动、声势、打击乐器合奏,能够体会作品如何刻画小火车形象,充分体会巴西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1、复习巩固切分节奏,并抓住特点进行乐曲模唱。
2、探究式,学生聆听乐曲、体验、模仿、赏析作品,并自主探究作品音乐元素。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领略下异国的风光,来看看我们要去哪里呢?(出示PPT)考考你们的眼力和听力了生:自由回答师:根据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凯皮拉的小火车》【设计意图】直观视觉,让孩子们观看PPT时了解巴西特色风情,通过聆听巴西自鸣体乐器模仿火车的声响直接切入主题二、初步完整聆听这首歌曲是巴西作曲家海托尔.维拉.罗博斯,他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并与管弦乐队相结合创作的乐曲(播放多媒体音乐)【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管弦乐曲,加深对管弦乐器的印象,聆听巴西自鸣体模仿出火车音效开拓孩子们想象力。
凯皮拉的小火车
光泽县鸾凤中心小学
叶婉
教学内容: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
教学目标:
1、能认真欣赏乐曲《凯皮拉的小火车》,初步了解作曲家和巴西的音乐风格。
2、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并能简单哼唱。
3、认识巴西的打击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
教学重点:能简单哼唱主题旋律,并能记住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认真聆听《凯皮拉的小火车》感受速度、力度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聆听导入
二、聆听乐曲第一部分:
1、学生感受这段音乐在力度和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表现的是火车怎样的场景?
2、介绍巴西打击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
三、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1、第一遍聆听。
学生感受这段音乐在速度和力度上是怎样的?带给你什么样的情绪?展开想象,当你坐在这样的火车上你会看到什么?
2、第二遍聆听。
进一步分析这段音乐中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演奏主旋律?
3、跟老师用“la”简单哼唱主旋律。
4、跟琴哼唱主旋律,注意音准。
5、第三遍聆听。
学生认真聆听,分辨主旋律在这段音乐中出现了几次?
四、聆听第三部分:
1、播放音乐,学生感受这段音乐中它的力度和速度师怎样变化的?
2、感受这段音乐表现了火车什么样的场景?
五、完整聆听歌曲:
1、全体学生一起合作聆听,感受整首乐曲从头到尾的力度和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六、总结。
/。
《凯皮拉的小火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凯皮拉的小火车》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2/4拍,大调式,一段体。
全曲节奏明快,音域跨度不大,歌词以拟人化的手法向小朋友介绍蒸汽小火车,形象地展现了火车在铁轨上奔驰的场景,充满童真童趣。
二、学情分析本次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
他们已经初步具备音乐基础知识,但整体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尚需进一步提高。
在学习本首歌曲时,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歌曲中的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等节奏型的准确把握和正确理解歌曲中拟人化的歌词。
三、教学目标学习歌曲《凯皮拉的小火车》,了解歌曲中的火车形象凯皮拉。
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能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能够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凯皮拉的小火车》,通过小组合作创编简单的动作进行歌表演。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凯皮拉的小火车》,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小火车的有关知识,了解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1)准确掌握歌曲中的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等节奏型。
(2)用歌声及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中的火车形象。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2.学生准备:彩色笔、画纸。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播放《火车开啦》伴奏音乐,引导学生进行律动。
(2)教师点评并过渡语导入新课:“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奇的地方,那里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所有的事物都有生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个来自巴西的火车小朋友——凯皮拉。
”(3)教师播放《凯皮拉的小火车》伴奏音乐,带领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提问学生听完后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凯皮拉的小火车。
2.学唱歌曲(15分钟)(1)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并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旋律和节奏练习。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并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音高、节奏和咬字吐音等问题。
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听一听每句歌词的意思吧!”并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歌词意思的理解和记忆。
《xx皮拉的小火车》教学目标:1、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乐于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极其他现代交通工具的印象。
2、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者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音响表现火车印象,表达快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xx问好。
二、欣赏乐曲。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巴西的音乐作品《凯皮拉的小火车》。
2、作品简介。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作曲家创作的,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
3、初次聆听,边听边想。
你对乐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乐曲是否把你带上了穿越山野的一次火车旅行?你是否注意了音乐的节奏和音响?(1)学生边听边想,听完后四人小组讨论。
(2)师提问,生发挥。
你知道什么是“凯皮拉”吗?这首乐曲的风格有哪些与众不同?你知道它是哪国文化的作品?(3)学生学习后回答老师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出示世界地图)(4)学生找作曲家是在哪一年创作的这部作品?巴西当时的情况怎样?作曲家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现了巴西农场的小火车?(学生通过自己准备的资料回答老师)(5)你可以边听边唱音乐中的旋律吗?(学生与老师一起跟着旋律哼一哼)(6)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因乘火车而快乐的,还是因沉重劳动而忧伤的?为什么?农场的人喜欢火车吗?4、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再次地欣赏,进行讨论。
(1)音乐中有哪些节奏令你感觉十分独特?与你听过的美洲、非洲、欧洲的音乐节奏、美国的流行音乐有相同之处吗?(2)这首作品,作曲家真是描写火车运行和火车乘坐人的心情的吗?(3)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再次讨论.5、课堂小结。
凯皮拉的小火车教学设计大连市西岗区香炉礁第二小学刘爱红【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球采风》中的一节欣赏课。
本单元集中欣赏和学唱世界各地的经典名曲,引导学生感受世界各国音乐的艺术魅力,了解世界多元的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文化素养。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作曲家海托尔维拉罗伯斯具有代表性创作的九首《巴西的巴赫风格》组曲之二中的托卡塔,其副标题为《凯皮拉的小火车》。
曲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借鉴巴赫风格创作了这首乐曲。
乐曲音乐形象鲜明的乐曲,形象地表现了火车由“启动”到“行进”再到“停止”的情景。
全曲为引子—主题呈示—尾声三部分。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凯皮拉的小火车》体会巴西农场工人们的愉快心情,同时体会巴西音乐风格,喜爱巴西音乐。
2.通过律动、声势、模唱、打击乐器合奏,能够体会作品如何刻画的小火车形象,充分体会巴西音乐风格特点。
3.记住主题旋律,认识巴西体鸣乐器并用打击乐器为主题设计合奏,了解巴西复节奏,认识巴西作曲家维拉罗伯斯。
【教学重难点】1.记住乐曲主题旋律,认识巴西打击乐器2.能够利用打击乐器为主题旋律伴奏。
【教具】课件、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钢琴。
一、组织教学随《采果子之歌》进教室二、导入1、师:‘’今天这个音乐把我们带到了南美洲的一个国家,老师说几个关键词,你来猜猜是哪个国家,桑巴、烤肉、足球王国、2016年奥运会举办地、里约热内卢、罗纳尔多、贝利、卡卡、罗马里奥------“2、生:”巴西3、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巴西乐曲,通过欣赏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巴西好吗?三、欣赏1、师:那我们就一起随着音乐走进巴西,从音乐中能听出来这次巴西之旅我们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吗?音乐中有没有你听过得旋律?2、出示课题《卡皮拉的小火车》1、凯皮拉又是什么意思呢?2、大家听出来这个小火车是蒸汽火车还是现代的电力火车?3、我们乘坐火车到巴西要经历几个过程?(出示火车出站—行驶—进站三个过程)这也是乐曲的3个部分:引子—主题—尾声3、首先我们来聆听引子部分,思考乐曲的速度和力度是怎样的?4、速度渐快,力度渐强5、随音乐模仿火车启动的情景6、聆听第二部分音乐,思考乐曲的速度和力度是怎样的?7、力度是强,速度是较快的8、出示主题旋律,师:是用怎样的旋律,描绘出火车行进的动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主题旋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凯皮拉的小火车教学设计执教人:孙茂单位:贵阳市花溪区漓江小学《凯皮拉的小火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凯皮拉的小火车》教学目标:能熟悉乐曲中的主题旋律,听辨乐曲中的主奏乐器;认识巴西的民族打击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
熟悉了解巴西的音乐特点。
在听赏乐曲、演唱旋律、律动表现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并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音乐情绪,在音乐中让学生体验农场工人的情绪。
在音乐中感受巴西人民积极乐观的精神,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该积极乐观勇于面对。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的音乐要素,了解巴西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琴、打击乐器、萨克斯、长笛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你们都是乘坐怎样的交通工具旅行的?生:(答略)分组做声势游戏(同学们模仿火车启动时的声音)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做声势游戏,调整学生上课的状态,进入快乐的音乐学习,模仿火车行进的场景,为欣赏这首乐曲做铺垫。
二、进入新课1、揭示课题,介绍作品;简述巴西历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叫做《凯皮拉的小火车》,这首乐曲的曲作者是巴西伟大的作曲家维拉-洛博斯,维拉-洛博斯凭借自己的天赋和生活经验把巴西各个种族的音乐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当中,形成了独特的巴西民族音乐风格。
维拉-洛博斯之所以成为巴西家喻户晓的音乐家,是因为其音乐一方面表现巴西人民奋发向上的生命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殖民时代后残留在每个巴西人心中的一丝孤独和忧郁。
这里我们要简单介绍一下巴西的历史。
500多年前,葡萄牙航海家在一次航海当中发现了巴西大陆,从那开始巴西大陆就变成了欧洲殖民者的殖民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巴西同胞也变成了欧洲殖民者的奴隶。
虽然在1882年巴西取得了独立,但在巴西人心中仍然残留着殖民时代的印记。
设计意图:这首乐曲的曲作者是巴西伟大的作曲家维拉-洛博斯,根据对曲作者的作品进行分析,作曲家的作品与巴西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个环节的设计为后面的教学作为铺垫。
凯皮拉的小火车教学目标:1、明白凯皮拉的小火车这首乐曲的内容,了解作品的结构。
2、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音响表现火车印象,表达快乐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聆听《凯皮拉的小火车》,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配器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师生问好2.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图片)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生:巴西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巴西去看一看,因为那里的凯皮拉在欢迎我们。
咦,可能有的同学会问了,什么是凯皮拉啊?凯皮拉:农场工人。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聆听一首巴西音乐吧!二、乐曲简介一次作曲家维拉-罗波斯乘火车在巴西的河山上,体验着火车车轮在铁道上欢愉飞驰和汽笛有力的长鸣,看着窗外绿色的森林与故乡,作曲家发生了创作激情,写下了这首作品。
本首歌曲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等,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
三、聆听体验1.聆听整首音乐,思考:本首歌曲可分为几部分?2.欣赏第一部分,想一想:力度和速度有什么变化?(力度渐强、速度渐快)3.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思考:主题出现几次?分别用了什么乐器?力度和速度有什么变化?4.学习演唱主题部分的简谱,讲解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5.欣赏尾声,它的速度、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表现的怎样的情景?6.再一次聆听全曲四、小结凯皮拉的小火车教学目标:1、明白凯皮拉的小火车这首乐曲的内容,了解作品的结构。
2、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音响表现火车印象,表达快乐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聆听《凯皮拉的小火车》,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配器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凯皮拉的小火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速度、力度、节奏、旋律、音色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体验丰富的和声效果。
2.能用圆润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主题音乐,体会悠长的民歌旋律。
3.以积极的态度感受、体验拉美音乐,并乐于参与实践体验活动。
教材分析《凯皮拉的小火车》是一首极具巴西民族音乐元素的拉丁美洲作品。
悠长的民歌旋律、动感的切分节奏、大小调的交替变化、丰富的和声效果以及巴西的特色乐器,都可以深入挖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音乐的体验实践活动。
重点难点1.聆听音乐,乐于体验节奏乐器在音乐中的使用。
2.体验主题音乐的起伏变化,有感情的演唱民歌旋律。
教学过程1.导入模拟火车启动情境师:首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音乐,请你仔细音乐中的声响在模仿什么?生:火车。
师:你能具体的说出它在模仿火车发出的什么声音吗?生:汽笛声、车轮转动的声音。
师:你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声音吗?生:kongcakongca、kongcikongci、qi......师:下面用我们的人声模拟火车启动时的声响,请你注意速度的变化。
(XXXXXXXX学生自由加入汽笛声)kongcakongcakongcakongca师:我们给这列火车取个车号,叫做“凯皮拉的小火车”,今天,我们的终点是南美洲的巴西。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1.8亿,巴西原有居民是印第安人。
巴西地处亚马逊河流域,农业是它的经济支柱产业,所以巴西有很多的农场,而巴西的农场工人就被誉为凯皮拉。
在巴西,农场工人的收入非常高,所以很多城里人都会去巴西农场工作,凯皮拉们每天都乘着小火车上下班,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巴西的凯皮拉们坐上小火车,转动车轮,感受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一起出发吧!(随着音乐,用手模仿车轮转动)师:火车启动和到达终点时,它的速度与力度是怎么变化的? 生:渐快,渐强;渐慢,渐弱。
2.辨别铜管乐与木管乐带来的音色变化及主题旋律的歌唱师:车轮的快速转动准备把我们带到巴西农场,火车在中途行驶中,你感受了几种不同的心情?生:激昂的、激动的、柔和的、平缓的师:为什么会让你有这两种情绪的变化?生:师:你觉得激昂的音乐是用铜管乐演奏的还是木管乐演奏的?生:铜管乐师:铜管乐的音色明亮而木管乐和弦乐的音色较为柔和,不同的音色带给我们不同的情绪。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凯皮拉的小火车》教案一. 教材分析《凯皮拉的小火车》是一首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歌曲富有童趣,节奏欢快,旋律简洁,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
歌曲描绘了一幅小火车行驶在凯皮拉大平原上的美丽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火车行驶的场景中。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培养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火车行驶场景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独立演唱《凯皮拉的小火车》。
2.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让学生感受火车行驶的场景,激发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理解歌曲中的火车行驶场景,感受音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火车行驶的场景。
4.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凯皮拉的小火车》的乐谱和歌词。
2.制作火车行驶场景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4.准备音乐教学游戏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火车行驶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火车行驶的场景。
同时,教师演唱歌曲《凯皮拉的小火车》,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歌曲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音乐专用教案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师:韩静霆课时四年级下册第12课时课题《凯皮拉的小火车》课型欣赏综合课教材分析《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作曲家维拉-罗勃斯的作品《巴西的巴赫风格》组曲之二中的托卡塔,其副标题为《凯皮拉的小火车》。
曲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等,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乐曲除以逼真的音响模仿,描绘出有火车动态的车站场景(如汽油声、车轮转动声等)外,主要的是当火车出站后,在车轮转动的快节奏背景下,那悠扬的旋律把我们带上旅途,不但表现了火车风驰电掣般一往无前的形象,重要的是这旋律抒发了农场工人劳动之余在看到火车沿途飞奔时激动、兴奋的心情。
全曲为引子——主题呈示——尾声三部分。
教学内容1.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音乐主题。
教学目标1、能认真欣赏歌曲《凯皮拉的小火车》,积极参与欣赏活动;2、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与相关音乐文化,熟悉乐曲主题;3、认识巴西的民族打击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4、了解“加花”的曲调发展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难点通过演唱主题旋律、模仿复调节奏、感受主旋律和打击乐所模仿出的车轮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以及作者内心不平静的感觉。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探究法,情景创设法。
学法:听唱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自制课件(ppt)、教学光盘、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一、介绍乐曲的背景导入课题1、过渡语:今天,老师将带大家进行一次音乐之旅,我们的目的地在哪呢?请根据以下提示,猜一猜。
2、出示多媒体课件:(1)这个国家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2)人口的种族构成十分复杂,有白人、印第安人混血,还有少量的黑人及黑人混血。
(3)桑巴舞在他们国家非常盛行,每年举行桑巴舞狂欢通过题板提示,让学生初步了解巴西的风土人情以及地理位置,激发学生探究多元文化的兴趣。
高品质课堂教学研究教学设计音乐第八册《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设计人:张秀清课程名称:《木瓜恰恰恰》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音乐)年级:四年级教学内容:唱歌《木瓜恰恰恰》指导思想:《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
教材选择了亚、非、拉等国家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通过熟悉外国的民间音乐,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初步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音乐特点和地理风貌。
3、了解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正确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的节奏。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跳舞随音乐自由律动进入教室。
与教师一起跳舞。
通过欢快的音乐节奏和热情的舞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非二、学唱歌曲(一)熟悉歌曲旋律1、播放《木瓜恰恰恰》伴奏音乐。
2、提示歌名《木瓜恰恰恰》。
3、简单介绍印度尼西亚。
4、伴随歌曲《梭罗河》播放印尼风光图片。
5、播放《木瓜恰恰恰》伴奏音乐。
6、教师表演印度尼西亚舞蹈。
7、师生共同舞蹈。
8、指导学生模唱歌曲。
聆听乐曲,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了解新知。
学生边听边在相应的地方做拍手动作。
观看并拍手。
跟教师学习舞蹈。
用“Lu”模唱歌曲。
通过了解和观看印尼的地理风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便于更好地理解歌曲。
通过拍手、舞蹈、模唱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和音乐风格。
(二)学唱歌曲1、播放歌曲《木瓜恰恰恰》。
2、播放伴奏音乐。
3、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学习歌曲;重点指导切分音的唱法。
4、指导学生完整演唱歌学生看歌词聆听歌曲,说说歌里唱了些什么。
四年级下册音乐
《凯皮拉的小火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明白凯皮拉的小火车这首乐曲内容,了解作曲家。
2.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者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3.学唱主题曲,认识音乐符号及其作用,并了解乐曲结构。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2.
课前游戏,练声曲。
师:孩子们,今天跟周老师一起来玩个游戏吧!我唱火车火
车开来了,你们唱呜呜……看看你们的小火车开的好不好!准备!
师:同学们的小火车开的真稳!安全地到达目的地了。
二、欣赏乐曲.
1.初次聆听.
(1)
导入新课。
师:今天呀,我们要乘坐小火车去巴西游玩,那里的凯皮拉在欢迎我们。
同学们,知道凯皮拉是谁吗?(巴西农场的工人就被称作凯皮拉。
)(巴西简介)那么巴西在哪里?你们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出示世界地图)对,在这里,是不是离我们很远很远,那就让我们坐上凯皮拉的小火车出发吧!
师:请欣赏一首巴西的音乐作品---凯皮拉的小火车。
(播放完整音乐及巴西美景图片)
(2)了解作品及作曲家。
师:同学们我们一路观赏美景,心情是不是特别愉悦?嗯,是的,有一次,海托尔.维拉-洛博斯(1887-1959)也乘着火车行驶在美丽的巴西国土上,体验着火车在铁道上快乐飞奔和汽笛有力的长鸣,看着窗外绿色的森林和田园,创作了这首乐曲。
(出示海托尔.维拉-洛博斯图片)
2.聆听音乐的引子与尾声部分。
(1)师提问,生发挥。
思考:同学们还记得,音乐中哪些地方出现了火车的声音吗?(火车启动和火车进站的时候有车轮的咔嚓声、火车的鸣笛声)是乐曲的引子和尾声部分出现了火车声音。
(再次聆听音乐)
师:那么乐曲中用什么乐器来模仿的车轮声和鸣笛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介绍乐器:有竹刮板、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这么多乐器把火车的车轮声和鸣笛声呀,模仿得很真实!
(2)节奏速度训练。
师:同学们,火车启动的时候速度是怎么样的?渐快!力度呢?渐强!火车进站时的速度力度呢?渐慢渐弱!请同学们用身势动作(拍手拍腿跺脚)按节奏模仿一下小火车的车轮声吧!
同学们,注意小火车启动时的速度与力度!很好,现在小火车快到终点了,我们的速度力度是有变化的。
同学们用声势也能模仿得惟妙惟俏!真棒!
3.聆听乐曲主题部分。
(1)聆听乐曲
师:你听,巴西凯皮拉的小火车出发了,请坐好了,听一听乐曲的主题情绪是怎样的?这段音乐主题出现了几次?(欢快的情绪)这段欢快的乐曲主题是巴西民歌《采果人之歌》
的旋律。
(2次)
(2)分析主题曲:
师:主题第一次是用什么乐器奏出的?能听出来吗?是(铜管乐器-有圆号、大号、小号、长号)音色威武、隆重。
那么主题第二次是用什么呢?是(木管乐器-有大管、双簧管、单簧管、短笛、长笛)音色舒适悠长。
(3)认识音乐符号。
师:我们来看看这段乐曲中,运用最多的节奏型是什么?(切分节奏)
师:乐曲还运用了哪些音乐符号?(延音线、延音记号)它的作用是什么?(延长,悠长的)
(4)学唱主题曲。
师:让我们先去掉这些音乐符号,跟着琴声小声的哼唱一遍。
(反复)如果我们加上延音线和延音记号,音乐又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反复)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一种旋律听起来更优美悠长?(生答)为什么?(生答)
(5)完成答题卡。
师:是的,有了这些音乐符号,更能逼真的描绘出凯皮拉们当时乘坐火车欣赏美景的激动与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忘怀!请你们带着这份激动与兴奋,再演唱一遍!
(6)同学们,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了,看看今天你们欣赏得认不认真!请看屏幕完成问题!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
今天表现不错!
四、结束总结:
师:老师呀特别开心和你们一起坐着火车去了巴西,我们认识了凯皮拉,认识了洛博斯,还学会了巴西民歌《采果人之歌》的旋律,认识了延音线和延长记号。
真是收获满满呀!你们真棒!
四年级下册音乐
《凯皮拉的小火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明白凯皮拉的小火车这首乐曲内容,了解作曲家。
2.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者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3.学唱主题曲,认识音乐符号及其作用,并了解乐曲结构。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2.
课前游戏,练声曲。
师:孩子们,今天跟周老师一起来玩个游戏吧!我唱火车火车开来了,你们唱呜呜……看看你们的小火车开的好不好!准备!
师:同学们的小火车开的真稳!安全地到达目的地了。
二、欣赏乐曲.
1.初次聆听.
(1)
导入新课。
师:今天呀,我们要乘坐小火车去巴西游玩,那里的凯皮拉在欢迎我们。
同学们,知道凯皮拉是谁吗?(巴西农场的工人就被称作凯皮拉。
)(巴西简介)那么巴西在哪里?你们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出示世界地图)对,在这里,是不是离我们很远很远,那就让我们坐上凯皮拉的小火车出发吧!
师:请欣赏一首巴西的音乐作品---凯皮拉的小火车。
(播放完整音乐及巴西美景图片)
(2)了解作品及作曲家。
师:同学们我们一路观赏美景,心情是不是特别愉悦?嗯,是的,有一次,海托尔.维拉-洛博斯(1887-1959)也乘着火车行驶在美丽的巴西国土上,体验着火车在铁道上快乐飞奔和汽笛有力的长鸣,看着窗外绿色的森林和田园,创作了这首乐曲。
(出示海托尔.维拉-洛博斯图片)
2.聆听音乐的引子与尾声部分。
(1)师提问,生发挥。
思考:同学们还记得,音乐中哪些地方出现了火车的声音吗?(火车启动和火车进站的时候有车轮的咔嚓声、火车的鸣笛声)是乐曲的引子和尾声部分出现了火车声音。
(再次聆听音乐)
师:那么乐曲中用什么乐器来模仿的车轮声和鸣笛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介绍乐器:有竹刮板、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这么多乐器把火车的车轮声和鸣笛声呀,模仿得很真实!
(2)节奏速度训练。
师:同学们,火车启动的时候速度是怎么样的?渐快!力度呢?渐强!火车进站时的速度力度呢?渐慢渐弱!请同学们用身势动作(拍手拍腿跺脚)按节奏模仿一下小火车的车轮声吧!
同学们,注意小火车启动时的速度与力度!很好,现在小火车快到终点了,我们的速度力度是有变化的。
同学们用声势
也能模仿得惟妙惟俏!真棒!
3.聆听乐曲主题部分。
(1)聆听乐曲
师:你听,巴西凯皮拉的小火车出发了,请坐好了,听一听乐曲的主题情绪是怎样的?这段音乐主题出现了几次?(欢快的情绪)这段欢快的乐曲主题是巴西民歌《采果人之歌》的旋律。
(2次)
(2)分析主题曲:
师:主题第一次是用什么乐器奏出的?能听出来吗?是(铜管乐器-有圆号、大号、小号、长号)音色威武、隆重。
那么主题第二次是用什么呢?是(木管乐器-有大管、双簧管、单簧管、短笛、长笛)音色舒适悠长。
(3)认识音乐符号。
师:我们来看看这段乐曲中,运用最多的节奏型是什么?(切分节奏)
师:乐曲还运用了哪些音乐符号?(延音线、延音记号)它的作用是什么?(延长,悠长的)
(4)学唱主题曲。
师:让我们先去掉这些音乐符号,跟着琴声小声的哼唱一遍。
(反复)如果我们加上延音线和延音记号,音乐又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反复)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一种旋律听起来更优美悠长?(生答)为什么?(生答)
(5)完成答题卡。
师:是的,有了这些音乐符号,更能逼真的描绘出凯皮拉们当时乘坐火车欣赏美景的激动与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忘怀!请你们带着这份激动与兴奋,再演唱一遍!
(6)同学们,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了,看看今天你们欣赏得认不认真!请看屏幕完成问题!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今天表现不错!
四、结束总结:
师:老师呀特别开心和你们一起坐着火车去了巴西,我们认识了凯皮拉,认识了洛博斯,还学会了巴西民歌《采果人之歌》的旋律,认识了延音线和延长记号。
真是收获满满呀!你们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