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附答案(3)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附答案(3)

一、选择题

1.斯大林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他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下列战役中,体现这一号召精神的战役是

①莫斯科战役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③诺曼底登陆战役

④攻克柏林的战役

A.①②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④

2.习近平曾在俄罗斯发表演说:“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二战中能体现这一精神的历史事件有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②诺曼底登陆③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④召开雅尔塔会议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下列图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

4.历史概念图是一种空间网络结构图,可以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也可以把碎片知识系统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念支架图如下,图中括号处应该是

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发表《开罗宣言》

C.发表《波茨坦公告》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5.20世纪20年代,美国由于盛行一种思潮,引发了历时三年半经济大危机。这种思潮是A.国家干预B.自由放任C.垄断经济D.例行节俭

6.1940年7—10月,德国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虽然实力悬殊,但英国军民始终坚持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兵力,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为日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当时领导英国军民抵抗的英国首相是

A.张伯伦B.丘吉尔C.艾登D.达拉第

7.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

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

8.11月27日,德军突击部队推进到离莫斯科只有24公里的地方,指挥官从望远镜里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顶端的红星。然而,苏军英勇抗击,迫使德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相关战役

A.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B.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迫使德国签署投降书

9.在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建立前,中国独立抗击了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在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海外派遺军中有120万被牢牢钉在了中国。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

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0.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绝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至于苏维埃式的经济体系,就更不可能与世界资本主义匹敌。”造成材料中“世界经济大崩溃”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

C.第二次世界大战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1.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B.雅尔塔会议C.慕尼黑会议D.开罗会议12.“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该观点主要说明“新政

A.极大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D.形成了美国的中央集权

13.“新政”期间,罗斯福谈到:“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为此,美国政府颁布了()

A.《社会保障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农业调整法》D.《紧急银行法令》

14.“不论是从战争史还是二战以后的世界历史看,它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首次宣布正义国家将结成同盟,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免于外来侵略,而且是为了世界一切人的人权免于强权的蹂躏。”上述引文最有可能出自于

A.《共产党宣言》

B.《开罗宣言》

C.《凡尔赛和约》

D.《联合国家宣言》

15.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的影视回顾展,以下是某班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段判断,该影片为

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

16.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最高级会议。该会议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B.发表《开罗宣言》,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C.实际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推动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D.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17.有人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下列行动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

A.慕尼黑会议

B.雅尔塔国际会议的召开

C.诺曼底登陆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8.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会,通过政府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作,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以下做法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修建田纳西河水利工程B.政府稳定农产品价格

C.政府帮助银行恢复信用D.通过了《社会保险法》

19.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 )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20.罗斯福上台后,“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上述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国家干预经济B.任由危机发展C.重点发展工业D.保护工人利益21.罗斯福在《“释”新政》中说:“代表着各种人口和利益的美国经济生活,可以通过

华盛顿政府英明公开而适中的全国性领导,达到和谐之境……不同时让劳工享受更多合法的繁荣成果,资本也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

A.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B.抑制资产阶级,建立福利国家

C.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处境D.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

22.“罗斯福无意发动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继续坚持白由放任政策

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23.下表是某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的整理。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不正确的表述是

A.A B.B C.C D.D

2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各国采取不同的措施,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这一时期,应对危机的措施与德国最为类似的一个国家是()

A.意大利B.日本C.苏联D.法国

25.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二战风云”的影片回顾展,以下是某部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段中的对白判断,该影片为

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

C.《中途岛海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详解】

材料中斯大林号召苏联人民为保卫苏联战斗,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人们为保卫自己的祖国、与法西斯进行的著名战役。而诺曼底登陆是美英盟军在法国进行的。攻克柏林是苏军在德国进行的。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即A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能体现这一精神的历史事件有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①符合题意;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②符合题意;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时期,全民族共同抗日,③符合题意;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④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①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6月,②德军突袭波兰发生在1939年9月,③苏军攻克柏林发生在1945年4月,④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41年12月。所以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①③,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其内容是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故D符合题意;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不合题意;发表《开罗宣言》、发表《波茨坦公告》与题干无关,故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20年代,美国盛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造成了生产商品扩大的趋势和人们的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最终造成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故B 符合题意;罗斯福的国家干预是为了解决这次经济危机,故A不符合题意;垄断经济是帝国主义阶段的一种经济形式,故C不符合题意;例行节俭是一种具体行为,不是一种经济思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法国败亡的形势下,1940年5月,张伯伦辞职,丘吉尔任战时首相,领导英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艾登在1955-1957年出任英国首相,故C不符合题意;达拉第是法国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D

解析: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德国、日本与意大利结合了法西斯侵略集团,对世界实行侵略扩张的恐怖主义政策。故选D。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苏联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迫使德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德国突袭苏联,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排除;C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排除;D项迫使德国签署投降书的战役是攻克柏林,排除。故选B。

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在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建立前,中国独立抗击了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在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海外派遺军中有120万被牢牢钉在了中国。”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D选项符合题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A选项不符合题意;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B选项不符合题意;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造成材料中‘世界经济大崩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至1933年之间发源于美国,并后来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世界经济出现大崩溃。为摆脱经济危机,希特勒选择法西斯道路,罗斯福实施新政。选项B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希特勒、罗斯福无关,A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受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的影响,C排除;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发生在1991年前后,与题干材料不符,D排除。故选B。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故B符合题意;二战前的华盛顿会议是为调节美日矛盾,二战中的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A排除;慕尼黑会议主要是决定捷克的命运,C排除;开罗会议着重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D 排除。故选B。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得到了部分民众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所以说是“是政治上的成功”,C符合题意;极大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都是经济方面的,AB排除;形成了美国的中央集权表述与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择C。

1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我们将采取……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此,罗斯福政府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水平和工作时数等。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为了保证

《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蓝鹰运动,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故选B。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日本在1941年12月偷袭美国的太平洋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ABC 和题干材料无关,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1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实施登陆。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迫使法西斯德国两线作战,对德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覆亡,故A符合题意;1941年,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故B排除;1943年,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故C排除;1945年,苏军取得柏林战役的胜利,故D排除。故选A。【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是解题的关键,考查诺曼底登陆。

16.C

解析: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会议实际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推动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C项符合题意。A项指的是1942年1月1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B项指的是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D 项指的是1945年7月26日,以美、英、中3国宣言形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关于雅尔塔会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这些内容的区别,不要混淆相似知识点。

1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有人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动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

西斯,国际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会,通过政府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作,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做法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修建田纳西河水利工程。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使大量失业者和穷人有工作可做,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吸引大量失业者,增加了就业机会。这些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有利于农业生产,在客观上刺激了消费需求,公共工程兴建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兴建的田纳西河水利工程。它吸引了众多的失业人口就业。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罗斯福的相关史实。罗斯福的新政主要特点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改革(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D项中“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最能够反映新政的实质。故选D。2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任由危机发展、重点发展工业、保护工人利益,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材料中“代表着各种人口与利益的美国经济生活,可以通过华盛顿政府英明公开而适中的全国性领导,达到和谐之境”表明美国政府要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兼顾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故A符合题意;继续坚持白由放任政策、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表述错误,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日军在几个小时内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其他国家也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而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诺曼底登陆,所以不正确的表述是B,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日本,为了转嫁危机,维护统治,日本军部掌握国家掌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与德国应对危机的措施最为类似,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国家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44年6月6日”“盟军”“法西斯”,链接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到最后的决战阶段。故选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