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1-4课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24.96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课维护宪法xx知识点梳理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追求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宪法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法律依据、经济基础、基本途径、保障措施是什么?(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表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1)宪法确认我国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日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和內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1~4课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答:(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为什么说个人离不开社会?答:(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有哪些?(必要性和重要性)答:(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答:(1)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2)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5.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答:(1)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2)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为什么说网络改变世界?答:(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7.网络有何弊端?答:(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8.如何合理利用网络?答:(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要提高媒介素养。
②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2)传播网络正能量。
①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9.社会秩序有何重要性?答:(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纲要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期中考试知识点第一课保护宪法威望(一)公民权益的保障书1、我国宪法的基根源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全部权益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结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4.宪法例定宽泛的公民基本权益5.人民履行国家权益的门路和形式:广大人民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履行国家权益,经过各样门路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全部权益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6.宪法明确国家权益属于人民的目的:全部权益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益。
7.我们如何当家作主?——我们要依法踊跃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8、人权的本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本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同等地生计和发展。
9、尊敬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建立尊敬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增强者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宽泛权益和自由。
10、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人权的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特别宽泛,既包含我国公民,也包含外国人等。
不单保护个人,也保护集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宽泛,既包含同等权和人身权益、政治权利,也包含财富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益。
11、国家应如何做到尊敬和保障人权?①立法方面:②执法方面:③司法方面:④宣传方面:A—尊敬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例定了公民享有的宽泛的基本权益,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详细权益,规定了伤害权益的法律责任。
B—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建立尊敬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2023年春修订版红色字体加粗划线)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P3)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是什么?(P4)(1)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3、★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③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⑤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4、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5、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机关(P4)(1)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2)领导机关:①最高领导机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②地方各级领导机关: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
6、中国共产党与宪法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5)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第四课八下政治知识点在中学政治的学习中,第四课八下是重要的一课,它主要涉及到政治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第四课八下政治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课的内容。
一、政治知识点的介绍政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在国家的管理和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政府和国家的关系政府是国家政权组织的核心机构,负责国家的管理和决策。
国家是指具有统一的领土、人民和政权的独立政治组织。
政府是国家的一部分,是国家权力的实施者和代表者。
三、国家权力的来源和性质国家权力的来源来自人民,人民通过选举代表形式来行使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现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
四、国家的三大权力机关国家的三大权力机关是国家主席、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主席是国家的领导人,负责国家的外交事务和国防事务。
国务院是国家政府的执行机构,负责国家的日常管理和决策。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五、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国特色的国家制度,是在民主基础上集中决策的制度。
它既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力的行使,又保持了国家管理和决策的高效性。
六、政党的作用政党是现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不同的政治利益和主张。
政党通过竞选和选举的方式,参与国家的管理和决策。
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十六个方面。
八、宪法的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权力结构,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在国家的管理和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是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为主体,依靠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十、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原则,强调政府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按照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进行决策和管理。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1-10课)知识点总结第一课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范围及地位(P4)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人民的但属于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分裂国家的人③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地位: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平等的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有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4.人民和公民区别?(P6)①含义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②范围不同(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获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八下《道德与法治》知识点(1-4)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3.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4.在我国,人权主体很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5.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我国宪法是怎样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1)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7.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3)是维护人民当家做主地位的需要。
8.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1)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三课第四课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含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淆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在多种全部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3、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全部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我国公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关于供给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家产、保护生态环境,支特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相重点作用。
4、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全部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
(3)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关于宽泛吸纳社会资本、缓解就业压力、增添公共累积和实现共同富饶等拥有重要作用。
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2)作用:在支撑经济增添、增添税收、扩大就业、促使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侧重要作用。
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如何的?这两种经济的地位如何?(1)公有制经济:①关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稳固和发展。
②关于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益和利益,鼓舞、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益和利益,鼓舞、支持、指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建力。
(3)地位: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中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4.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和保障措施。
(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0.我国国家机构如何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13)11.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
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12.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内容分别是什么?(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3.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1)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2)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14.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为什么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为什么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5.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1)权利行使需要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16.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国家机关是什么?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17.如何加强宪法监督?(1)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
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2)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18.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1)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宪法权威。
(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19.如何增强宪法意识?①学习宪法。
我们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认同宪法。
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③践行宪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④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1.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2.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其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具体规定见教材P35)(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4.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权、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
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5.公民享有劳动权有何重要性?(1)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2)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6.受教育权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国家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采取哪些措施?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意义: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国家采取的措施: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制定资助政策等7.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权利?(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维护权利要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进行。
第四课公民义务8.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①遵守宪法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