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9.06 MB
- 文档页数:35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污染及其防治一、知识讲解1.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高位虾池在养殖、换水和排水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渗漏,会导致土壤盐分增大,附近地区会出现土壤盐碱化;海水下渗的过程中也会导致地下水盐度升高,影响水质,从而影响到当地的地表植物的生长。
排向海洋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和虾的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海中,会导致附近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影响海洋水质和海洋生物,从而间接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碱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解析危害主要从人体健康和农业两个角度分析。
太湖平原人口、城市集中,水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用受污染的泉水灌溉农田,会降低农产品质量。
原因主要从地下水的循环速度、人工干预的难度和区域联动等方面分析。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受污染的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三、跟踪训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现在滥用抗生素成了一道世界性的难题。
2014年10月,科研人员在我国的主要河流——海河、长江入海口、黄浦江、珠江、辽河等河流的部分点位中都检测出了抗生素。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1我们的水资源一、人类离不开水1、地球表面70.8%被水覆盖,地球又被称为水球。
2、生物的水含量:人体约65%,水母约95%,鱼约70%3、人类能利用的淡水资源仅约为总储量的0.7%,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表水。
二、水污染及其防治1、水污染:工业产生的废渣、废液、废气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城镇垃圾的随处堆积,船舶的航行,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都会造成水污染。
2、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的一种表现,显著特征是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使得原本清澈透明的水面,随藻类颜色的不同而呈现蓝色,红色,红褐色,乳白色或绿色。
3、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一是工业废水;二是农业排水;三是生活污水4、3.22国家节约水日5、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三、水的净化和纯化1、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2、纯化方法:蒸馏和煮沸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3、自来水生产过程:每一步的作用:1、第一次净化可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2、其目的是获得足够的溶解氧。
此外,曝气还有防止池内悬浮体下沉,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接触的目的。
从而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3、在接触槽通入的杀菌消毒器一般是氯气,氯气溶于水后形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杀菌作用。
写出氯气通入水中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如下:氯气+水————→盐酸+次氯酸。
化学方程式:Cl2(氯气)+H2O=======HCl(盐酸)+HClO(次氯酸)。
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4.01.22•【字号】•【施行日期】2014.07.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4年1月22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政府职责第三章水污染预防第四章水污染治理第五章监督与应急第六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障用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塘堰、水井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坚持预防为主、严防严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污染者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将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水环境质量。
第五条实行水污染防治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目标责任制和水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本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环境的义务,享有获取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生产生活用水的权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政府职责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制定本行政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明确水污染防治目标,保证本行政区域水体符合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开展有关水污染防治工作。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多年来,中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进行排序,其结果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其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
综合考虑中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类标准只占32.2%(河段统计),符合Ⅲ类标准的占28.9%,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38.9%,如果将Ⅲ类标准也作为污染统计,则中国河流长度有67.8%被污染,约占监测河流长度的2/3,可见中国地表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
中国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
中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金传良等,1996)。
为了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面对严峻的缺水、水污染问题,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一、水污染定义水体污染是指天然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污染一般是指水中污染物数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污染物数量达到了破坏水的原有用途的程度;污染物含量已超过水中该物质的本底值,从而影响水的用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84.05.11•【文号】主席令第12号•【施行日期】1984.1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一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二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以保障人体健康,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另由法律规定,不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是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
各级交通部门的航政机关是对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
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地质矿产部门、市政管理部门、重要江河的水源保护机构,结合各自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因水污染危害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致害者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
第二章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补充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不能保证达到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1 我们的水资源一、爱护水资源1、我们的水资源①地球表面的70.8%被水覆盖,但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仅约占总储量的0.7%,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表水;②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③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最多的元素是。
2、爱护水资源的措施一要,二要。
二、水污染及其防治1、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1)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2)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3)改变一些不良的用水生活习惯,如洗衣、刷牙时的不问断放水改为间断放水。
2、防治水体污染三、水的净化和纯化1、水的净化方法过滤:利用滤纸极小的网眼,使水能通过而固体颗粒状物体不能通过,从而净化污水。
(固液分离,除去不溶性杂质)污染来源防治措施工业生产中“三废”(废水、废渣、废气)任意排放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水体污染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加快过滤速度)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液体从漏斗边流出)②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的间隙流下,使过滤失败)三靠:①倾倒液体时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②玻璃棒下端要紧靠在三层滤纸上(防止戳破滤纸)③漏斗下端紧靠在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飞溅。
思考:过滤后仍然很浑浊?(1)滤纸破损;(2)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3)仪器不干净简易净水器分析与归纳小卵石、_____ 和_____起主要的_____作用,_______起吸附作用。
纱布也起到了过滤的作用,但主要作用是把上下层物质隔离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配水四、硬水与软水1、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四章水污染防治措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工业水污染防治第三节城镇水污染防治第四节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第五节船舶水污染防治第五章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第六章水污染事故处置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水污染。
第五条省、市、县、乡建立河长制,分级分段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江河、湖泊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第六条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七条国家鼓励、支持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贵州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1.29•【字号】•【施行日期】2018.12.18•【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贵州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7年11月30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8年11月29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个别条款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保障用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塘堰、水井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将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水污染防治实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目标责任制和水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省水环境保护目标制定考核评价指标,将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定期公示考核结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开展有关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水行政、农业、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计生、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等其他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对其他主管部门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建议,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各部门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完成情况。
水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课标要求]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水污染概念、水污染类型、水污染危害、水污染防治为编写思路,围绕课标中环境污染与防治的内容标准编写主干知识,以活动、阅读等辅助栏目拓展水污染的有关知识,使整节教材有血有肉,枝繁叶茂,很好的达到了水污染及其防治的课表要求。
为了实现第二个课标要求——以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教材设置了探究活动,介绍了最常见的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过程、危害,并让学生联系家乡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分析。
关于水污染防治,教材从预防、治理和管理三个层面进行阐述,还设置了“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阅读教材,让学生对污水处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完成第三个课标。
[教学构思]1.以学生为本,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生活,领悟教材的精华。
通过案例教学法实现对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策源地,通过情境设计、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2.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图片、材料等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污染概念、类型和我国水污染状况。
2.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过程及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3.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4.认识水污染的区域差异及解决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水污染的严重性。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水污染原因,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原则。
3.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案例中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