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诊断时查对病理编号、姓名、性别、年龄、临床送检要求、送检组织部位、病理医师取材组织块数、病变标记、镜下阅片结果与临床送检要求、病理医师取材要求是否一致、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内容的要求。
4.发报告时查对病理诊断结果,是否有错字、别字、漏字。科室、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医师、审核医师双签名、报告时间。
(七)药学部查对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八)检验科查对1.临床采集标本时,应认真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标本类型、容器及检验目的等。
2.制片时组织块包埋前:查对组织块固定、脱水、透明、入蜡等处理质量情况,蜡块数量。切片前:查对蜡块切面修整是否平整,镜检、穿刺活检小标本包埋组织块数与申请单记录组织块数是否相同。切片时:查对蜡块编号与申请单编号、蜡块数量与申请单记录数量是否相同、标本种类、诊断医师要求。切片完成后:查对蜡块数量与切片数量是否相同。
1.检查前,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住院号、姓名。
(十二)其他科室应根据上述要求,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
谢谢
查对制度PPT课件.ppt
演讲人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须严格确认患者身份,履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住院号(门诊号)两项核对患者身份。为了确保安全也可另加年龄、性别、床号等信息进一步确认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认患者身份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让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为无名氏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