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童年》的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83 KB
- 文档页数:11
大班歌曲《童年》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合唱歌曲《童年》的歌词。
2.通过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了解童年时光的美好与珍贵。
教学准备:
1.录音机或音乐播放器。
2.《童年》歌曲的伴奏音乐。
3.歌词卡片。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5分钟)
1.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询问他们对童年时光有何感受和回忆。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的场景、玩具等,激发学生对童年的向往。
Step 2:歌曲学习(15分钟)
1.播放《童年》的伴奏音乐,让学生先用听的形式熟悉曲调和旋律。
2.分发歌词卡片给学生,并鼓励他们一起读一遍歌词。
3.带领学生逐句领读歌词,确保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内容。
Step 3:合唱练习(20分钟)
1.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份歌词卡片。
2.指导学生跟随伴奏音乐,用合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师可以
带领学生先用口型模仿,然后逐句让学生唱。
3.鼓励学生互相配合,注意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调。
Step 4:评估与总结(10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整体合唱,明确歌曲的起、承、转、合等部分,确保整体节奏和谐。
2.观察学生的合唱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3.与学生一起总结合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方法,体会
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
1.让学生用彩笔或图画方式描述自己最喜欢的童年记忆,并分
享给其他同学。
2.让学生自己编写一首歌曲,描述对童年的思念和感悟,并在
班级活动中展示。
《童年》合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童年的美好时光,感受童年的快乐与纯真。
2. 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让学生理解童年的主题,掌握合唱曲目的演唱技巧。
2. 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演唱中能够真正表达出童年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童年》合唱曲目的音乐伴奏和歌词。
2. 教师准备合唱团队排练的场地和设备。
3. 学生准备好合唱曲目的学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声乐练习和身体放松活动,为合唱排练做好准备。
2. 曲目学习。
教师向学生介绍合唱曲目《童年》,让学生了解曲目的背景和情感表达。
学生跟着音乐伴奏一起学习曲目的旋律和歌词。
3. 合唱排练。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唱排练,分声部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合唱技巧和合作配合。
教师要求学生注重情感表达,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地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和纯真。
4. 音乐欣赏。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童年的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童年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5. 演出准备。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演出的准备工作,包括舞台表现、服装道具等。
让学生在演出中能够充分展示童年的情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童年的美好时光,感受童年的快乐与纯真。
学生也在合唱排练中提高了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了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合唱中找到童年的美好回忆,感受音乐的魅力,让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美好的记忆。
歌曲《童年》的教案【篇一:三年级第五册音乐教案《童年》】三年级第五册音乐教案【篇二:《童年》教学设计】童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品读文章语言,理解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达到有节奏的朗读文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回忆美好童年,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品读文章语言,理解文章内容2、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文章三、教学方法:节拍诵读法,引导记忆法,小组交流法四、教学过程:(一)多彩相册----导入【大屏幕配乐出示童年照片】师:绚烂人生,多彩童年,同学们好!这是老师和学生们童年时候的照片。
相信你的童年相册里也有许多美丽的记忆吧!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从歌声中找寻记忆深处的童年。
【音乐伴奏,屏幕出示课题及文本】(二)缤纷童年------品读1、初读----心有灵犀(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能引起共鸣的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场景......采用大屏幕上的形式:【大屏幕出示】从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仿佛看到。
【师示范】从“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仿佛看到多年前,胖胖的、圆圆的我,正怀着对未来的无限热情,天不怕地不怕,一路狂奔。
我希望多年后,有的人,能透过尘满面,鬓如霜,认出多年以前站在阳光下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的我。
(2)小组交流心得。
(3)指名回答。
2、复读-----回味无穷(1)师: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童年的生活五光十色,童年,又有许多的无奈与不舍。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再次大声朗读。
【学生根据复印文本中的节奏进行朗读】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水彩蜡笔||和万花筒,||画不出天边||那一条彩虹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着||长大的童年(2)师生配合朗读第二段。
初中音乐教案《童年》课程目标:1. 感受歌曲《童年》的美好情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 学会歌曲《童年》,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了解歌曲《童年》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童年》2. 理解歌曲《童年》的意义教学难点:1. 歌曲《童年》的高音部分2. 歌曲《童年》的节奏部分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2. 乐谱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童年的回忆和感受。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分发乐谱,让学生先看谱子弹唱。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高音部分和节奏部分。
3.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 教师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跟唱,加强记忆。
三、歌曲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歌曲《童年》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增进课堂氛围。
四、歌曲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歌曲进行表演。
2. 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童年》的意义。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可以让家长帮忙录制一段演唱《童年》的视频,下次上课分享。
2.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校园歌唱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童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回忆童年的快乐时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让他们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五年级音乐教案学唱儿童歌曲童年五年级音乐教案:学唱儿童歌曲《童年》第一节: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儿童歌曲《童年》,通过学唱这首歌曲,让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感受到快乐和纯真的美好时光。
通过唱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二节:教学准备1. 歌曲《童年》的音频播放设备。
2.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可以作为课堂辅助素材使用。
3. 学生练习唱歌的音频材料。
第三节: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在开始学唱歌曲之前,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主题。
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展示儿童快乐、自由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感情共鸣。
2. 听歌曲:播放歌曲《童年》的音频,让学生先感受一遍整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可以要求学生保持安静,聆听歌曲。
3. 学唱歌曲:逐句学唱歌词。
老师可以利用分组或全班合唱的方式,带领学生跟随节奏、正确发音地学唱歌曲。
可以多次重复练习,直到学生熟练掌握歌曲。
4. 表演和评价:分别选取几位学生表演歌曲,让全班带着拍子跟唱。
在表演结束后,可以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给予积极的评价。
5. 课堂延伸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对歌曲的感受与思考。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第四节: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学会了唱歌曲《童年》。
他们通过唱歌,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感受到了快乐和纯真的美好时光。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学生们培养了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准备充分,使整个课堂过程有节奏感,学生参与度高。
通过课堂延伸活动,学生们不仅在音乐上得到了满足,还有了情感的共鸣和思考的启发。
童年教学设计(共7篇)《童年》教学设计一、阅读教学目标:1、充分利用图书馆资,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场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带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转变,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天下,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读书、说话、展示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鲜活的阅读替代教师对文本肢解性的解读,让学生自己和作家、作品对话,读出作者,读出社会,读出自己。
3、交流《童年》一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p ,并从中受到启发,珍惜生活。
4、通过阅读示例,使学生掌握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摘读法的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享受读书乐趣,奠定自学基础。
三、课时设计:2课时四、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增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容量。
五、教学过程:一、读书方法指导 1.导入课程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也知道没有书的生活如同没有阳光,我们更知道读书可以让你披上美丽的光彩。
我更愿意把总理在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时说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为了让我们自己充满希望,为了我们的民族充满希望,让我们共同走进教科书以外的书的世界,去共同感受课外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精彩!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轻松的话题——有关课外阅读的问题:“大家课外都喜欢读什么样的书?”2、学生交流互动,谈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情况小结,出示板书:读书要有选择性——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作品读书要有目的性——启迪智慧、升华思想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些阅读方法希望大家学习后都能够有所感、有所悟,更能有所行动!4、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读书方法”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外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音乐教案-《童年》(精选9篇)-《童年》篇1第一课童年教学目标1.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教学内容聆听《童年的回忆》教学基本要求聆听《我们多么幸福》教学基本要求编创与活动表演《摇啊摇》表演《小酒窝》教材分析1.钢琴曲《童年的回忆》这首通俗钢琴曲音乐清新潇洒,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作者为法国的图森。
经钢琴演奏家理查·克莱德曼的演奏,这首乐曲和其他同类的乐曲(如《水边的阿第丽娜》)同时流传世界各地,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
当乐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 )时,A段欢快的旋律又骤然响起,乐曲进入再现部,最后在琶音和弦的衬托下,再度奏出B 段的抒情动机结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忆绵绵不断。
2.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 ”节奏多次出现,增强了弱拍上的力度,给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觉,儿童们的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
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
“哈哈”的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
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进达到高音区形成了歌曲的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的心情。
这首歌曲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
曲作者—郑律成(1918-1976) 生于朝鲜南部,自幼喜爱唱歌。
当时朝鲜处于日本侵略者统治之下,1933年随亲人来中国参加朝鲜革命组织,同时坚持学习音乐。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到延安学习工作。
大班歌曲《童年》优秀教案(精选3篇)大班歌曲《童年》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与目标(一)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应会: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的生活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二)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三)学习材料:童年图片资料等。
三、教学设计(一)创设意境欣赏有关童年的摄影作品。
认识摄影作品。
回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幸福往事,感受幸福。
(回忆童年趣事这个环节,是放在课堂中的前置作业。
一般常规教学,则是提前一课布置学生的前置作业。
)设计意图: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二)互动探究课件出示各种不同形式的童年主题的美术作品。
分析欣赏。
设计意图:认识*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布置小组讨论:1、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能猜出它是用什么方法绘画或制作的吗?2、你能看出作品中发生的故事吗?设计意图: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如果与自己的童年做对比,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感受不同时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分析欣赏《流民图》。
讨论:1、这些孩子的表情怎么样?他们渴望什么?2、这些孩子穿什么样的衣服?3、他们的身体状况又是什么样的?设计意图: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的生活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童年》合唱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唱出《童年》这首歌曲的主旋律。
2. 能够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如童年的快乐、童真等。
3. 能够合唱团队合作,协调唱出整齐的声音。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歌曲的主旋律。
2. 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3. 合唱团队合作。
三、教学难点。
1. 合唱团队合作,协调唱出整齐的声音。
四、教学准备。
1. 《童年》歌曲录音。
2. 教室或音乐室。
3. 合唱指挥棒。
五、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老师带领学生做一些声音和身体的放松活动,如放松肩部、颈部,做一些呼吸练习等,为合唱做好准备。
2. 学习歌曲主旋律。
播放《童年》歌曲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表达。
然后,老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学习歌曲的主旋律,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够熟练唱出来。
3. 理解歌曲情感表达。
让学生听歌词,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如童年的快乐、童真等。
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歌词中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
4. 合唱团队合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声部。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合唱,让学生学会合唱团队合作,协调唱出整齐的声音。
5. 合唱排练。
让学生进行合唱排练,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节奏、音准等问题,并及时纠正。
让学生在排练中不断提高合唱的质量。
6. 合唱展示。
在合唱排练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安排合唱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合唱成果。
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让学生在展示中得到肯定和鼓励。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童年》这首歌曲的主旋律,还理解了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并学会了合唱团队合作,协调唱出整齐的声音。
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音乐的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合唱水平。
初中教案音乐童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摇滚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摇滚乐的兴趣。
2. 通过学唱歌曲《童年》,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摇滚乐的风格特点。
2. 歌曲《童年》的歌词理解和歌唱技巧。
教学难点:1. 摇滚乐的节奏和和声。
2. 歌曲《童年》的高音部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
2. 歌曲《童年》的乐谱和歌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摇滚乐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对摇滚乐产生兴趣。
2. 播放一些摇滚乐的经典曲目,让学生感受摇滚乐的魅力。
二、学习歌曲《童年》(15分钟)1. 向学生发放歌曲《童年》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先自行预习。
2. 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和声部分。
3. 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三、歌曲讨论与欣赏(1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童年》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
2. 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合唱。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
教学延伸:1. 邀请摇滚乐队的成员来校进行演出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摇滚乐。
2. 组织学生参加摇滚乐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学习歌曲《童年》,使学生了解了摇滚乐的风格特点,提高了学生的歌唱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
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歌曲《童年》的教案【篇一:三年级第五册音乐教案《童年》】三年级第五册音乐教案【篇二:《童年》教学设计】童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品读文章语言,理解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达到有节奏的朗读文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回忆美好童年,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品读文章语言,理解文章内容2、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文章三、教学方法:节拍诵读法,引导记忆法,小组交流法四、教学过程:(一)多彩相册----导入【大屏幕配乐出示童年照片】师:绚烂人生,多彩童年,同学们好!这是老师和学生们童年时候的照片。
相信你的童年相册里也有许多美丽的记忆吧!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从歌声中找寻记忆深处的童年。
【音乐伴奏,屏幕出示课题及文本】(二)缤纷童年------品读1、初读----心有灵犀(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能引起共鸣的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场景......采用大屏幕上的形式:【大屏幕出示】从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仿佛看到。
【师示范】从“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仿佛看到多年前,胖胖的、圆圆的我,正怀着对未来的无限热情,天不怕地不怕,一路狂奔。
我希望多年后,有的人,能透过尘满面,鬓如霜,认出多年以前站在阳光下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的我。
(2)小组交流心得。
(3)指名回答。
2、复读-----回味无穷(1)师: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童年的生活五光十色,童年,又有许多的无奈与不舍。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再次大声朗读。
【学生根据复印文本中的节奏进行朗读】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水彩蜡笔||和万花筒,||画不出天边||那一条彩虹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着||长大的童年(2)师生配合朗读第二段。
(3)师:同学们读的很有情感,我们男女生pk一下,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准备一下。
(4)男女生配合朗读第三段。
(5)齐读第四段。
(6)加快节奏再来一遍!3、品读-----五彩缤纷【大屏幕配乐出示】童年罗大佑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
老师说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
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水彩蜡笔和万花筒画不出天边那一条彩虹,什么时候才能象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着长大的童年。
哦,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着长大的童年(1)师:刚才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请同学们再细品文章的第一段,看文中通过描绘了一个的童年。
(2)依次学习第二、三、四段。
(3)学生交流。
【大屏幕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池塘、榕树、知了、秋千、......睡觉、功课、考试、念书......太阳、山、神仙、天空......阳光、蜻蜓、稻田、万花筒......【师根据课件依次板书】游戏的童年迷糊的童年孤单的童年盼望长大的童年师:这就是运用典型的场景,片段,细节来展现童年的生活。
同学们在日常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
(三)心灵深处的印记---仿写师:公园里,沙滩上,长椅中,玩具熊,奥特曼,你记忆深处的东西一定不少,用你手中的笔,运用文中写童年的方式,尝试写一下如回忆、思念、理想、青春......试试看。
【师示范】思念公园里,长椅中,离家的日子已有多少玩具熊,小袋鼠,思念在心中埋下信号想起了家乡泥土杨柳,还有妈妈饭菜的味道梦见了爷爷,梦见了老树,梦见爱哭的娃娃。
(四)岁月的留声机-----陶醉1、师:这是一首经典的校园歌曲,是耗费了罗大佑三年之久的心血之作,从游戏的童年,迷糊的童年,孤单的童年到盼望长大的童年,影响了几代人。
现在让我们再次唱响这首经典之作,去感受多彩的童年。
请同学们跟着歌曲轻声哼唱。
2、师范唱前两段,加响指伴奏。
3、学生跟着老师的响指伴奏轻声哼唱。
【放范唱】4、师: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希望同学们珍惜现在的美好,希望多年以后,当我们回头找寻时会看到一串串亮丽的脚印。
五、板书设计:童年罗大佑游戏的童年迷糊的童年孤单的童年盼望长大的童年多彩的童年【篇三:小学音乐教案{童年}】第一课童年(三课时)教学目标: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3、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二:新课学习:1、导入: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编创与活动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童年的回忆》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童年的回忆》2、歌表演《童年的回忆》3、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童年的回忆》,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歌曲《摇啊摇》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二:新课学习:(一)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二)聆听《童年的回忆》1、导入:(放背景音乐)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2、听音乐: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
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
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板书:快慢难点解决》1、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2、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引出“中速” 并板书。
3、听《童年的回忆》说说第1、2 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听辨练习:用lu模唱3 5 6 三个音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 5 5 3 5 65 3 36 6 3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课时《小酒窝》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小酒窝》2、表演歌曲《小酒窝》3、欣赏乐曲《我们多么幸福》教学目标: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小酒窝》,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酒窝》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器乐小练习。
(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二:新课学习:1、导入:(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2、听录音(学生交流,可动可唱)3、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随音乐拍手感觉)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1)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用lu哼唱:重点: 3 1 0 6│3 0 │5 3 0 5 │6 0│5、节奏朗读歌词(重点读准:左边 0 一│个0 │右边 0 一│个0 │读准八分休止处)6、录音,轻声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