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法国大革命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42
精心整理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第4课《法国大革命》说课稿模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法 国大革命》一课是课标川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的第4课。
法国大革命是继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比较彻底的革命,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它不仅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在世界历史中有重要 意义。
(二) 学目标:(三) 1. 力。
2. 的过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人民参与和推动革命的史实,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通过对拿破仑对外战争史实的分析,认识到侵略战争最终必然失败,树立“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思想。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重点:《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影响;拿破仑主要活动及其评价。
依据:《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阶段性成果和纲领性文件,也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社会的指针,具有世界性的反封建意义。
拿破仑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评价拿破仑的重要载体,正确把握有利于主题活动的开展,拿破仑的内外政策深刻影响着法国和欧洲历史的发展,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将“《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影响;拿破仑主要活动及其评价”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难点:拿破仑主要活动及评价。
依据: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具有双重性,拿破仑称帝、实行军事独裁等活动容易导致学生对其进行全面否定,需要(一);且(二)(三)(一)为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我习惯于在备课前做好学情调查。
这课的调查让我明确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存在的疑惑。
根据调查结果,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明确重点、指导历史探究方法、培养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教学(38分钟)导入我抓住学生兴趣点,播放电影《博物馆奇妙夜ⅱ》中关于拿破仑和三大恶魔的搞笑对话片断,激发学生兴趣,在开心、轻松的氛围中提问:“历史上的拿破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教学。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启蒙运动1.时间:18世纪2.国家:(1)法国:事件:法国大革命;颁布《人权宣言》。
(2)美国:事件:独立战争;签署《独立宣言》。
3.代表人物:伏尔泰被视为启蒙运动的旗手。
4.内容: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核心思想:提倡自由平等)5.*性质: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或思想解放运动)。
二、法国大革命1.原因: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或封建专制统治)。
2.导火索(直接原因):召开三级会议。
3.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4.《人权宣言》(1)颁布:1789年,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
(2)内容: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5.*1791年宪法(1)颁布: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
(2)内容: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6.结果:1792年,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路易十六被处死。
7.高潮: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8.影响: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三、拿破仑帝国1.发动政变:1799年11月,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
2.拿破仑对内对外措施:(1)对内:①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
②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
(2)对外:多次打败反法联盟。
3.《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4.建立帝国: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
5.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在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
6.灭亡: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
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知道《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的意义。
知道吉伦特派的统治和处死路易十六的相关史实。
理解法国大革命最初胜利的含义。
培养学生史实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课堂呈现提供的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史料解读、归纳比较的能力。
运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来分析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法国大革命最初胜利的基本史实,感悟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深刻性和艰巨性。
重点: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难点: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和人民群众在反封建斗争中的不同主张。
高考历史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介绍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的影响比较的大,在高中的历史中是比较重要的考点,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历史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历史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背景——(1)国内:①革命前夕的法国是欧洲大陆上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等级森严。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
③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
尖锐的阶级对立是直接原因)。
④财政危机严重,国王路易卜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条件成熟)。
⑤启蒙运动为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2)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经过1、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原因:路易十六准备武力解散制宪会议)2、第一阶段:1789年7月14日—1792年8月,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制宪会议→立法议会(1)阶级属性: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2)措施:①反封建的八月法令:A.内容: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B.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但由于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因此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②《人权宣言》:A.发布机构:制宪会议B.内容: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
C.意义: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对会君主专职制度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但实际上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③1791年宪法:A.颁布机构:制宪会议B.内容: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规定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与《人权宣言》精神相违反C.宪法颁布后,制宪会议让位于按宪法选举的立法议会④对外战争:A.原因:面临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等的武装干涉B.概况:1792年4月,法国对外宣战,从而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对外战争。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是谁?
法国大革命是起于1789年,结束于1794年。
那么这场革命的领导人是谁呢?(不许直接点名是资产阶级领导),我原本想说的便是资产阶级,但老师却要求指明一人,而不能用一个阶级概论,老师最终说法国大革命是雅各宾派的罗伯斯庇尔领导的,但是如果说是按执政时间来说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斐扬派执政时间是三年,它可是久于雅各宾派的,一场革命,三个不同代表的资产阶级,这样到底谁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呢?
我的一个同学的参考书里讲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是拿破仑,但这是不可能的,热月与雾月两次政变可是相距4年,只能说拿破仑领导的不是法国大革命而是法国的另外一场革命。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学术观点:关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间问题法国大革命史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所涉范围十分广泛。
其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上限问题,一直存有争论。
大体上形成三种基本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照搬前苏联的传统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开始。
其主要理由是7月14日的巴黎人民起义粉碎了宫廷的反革命阴谋,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人民攻占作为封建专制统治象征的巴士底狱,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覆灭开始的标志。
法国国家政权从此开始从王室转移到制宪会议手中。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册),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王荣堂著:《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林举岱等主编:《世界近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这一观点目前在学术界仍占主导地位。
第二种观点主张,法国大革命的上限应划定在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的召开。
该观点认为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革命的过程就是从开始夺取政权到最终取得政权,因此就应当把夺取政权以前的某些行动看作是革命开始的标志,而不应该将已经或基本取得政权视作是革命开始的标志。
在三级会议上,法国资产阶级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夺取政权的斗争,因此,三级会议的召开应当是法国革命的开始,随后的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是革命胜利的表现。
(廖士虎:《关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间问题》,《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
)第三种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的起点应当是1789年6月17日。
其理由是革命的首要标志应当是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至另一个阶级手中。
6月17日,法国成立了国民议会,国民议会作为同国王权力相对立的权力机关,它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开始,是政权转移的起点。
随后的7月14日的巴黎人民起义则大大加速了革命的进程,开辟了革命发展的新阶段。
——林贤报、程镇芳:《略谈法国大革命的分期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
高中历史的解析世界史中的法国大革命分析法国大革命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
它不仅彻底改变了法国社会和政治面貌,也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法国大革命进行深入解析,并探讨其在世界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法国大革命背景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8世纪末期,其背景可以总结为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法国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不仅压迫了农民和底层人民,也限制了中产阶级的发展。
其次,法国贵族和教会享有特权,并且不承担税收,导致国家财政困难。
最后,启蒙思想的传播引发了人民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渴望,加剧了社会矛盾。
二、法国大革命过程1. 第一阶段(1789-1791年)法国大革命的第一阶段是以三级会议召开为标志。
代表农民、市民和贵族三个阶级的代表相聚一堂,展开了对三级制议会的辩论。
随后,国民议会的成立进一步推进了推翻君主制的进程。
最终,在1791年通过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确立了人民平等自由的权利。
2. 第二阶段(1792-1794年)法国大革命的第二阶段是以君主制的废除和共和制的确立为特点。
国王路易十六被处决,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了第一次共和国。
在此期间,国内发生了大量的政治动荡和社会混乱。
恐怖统治时期的出现使法国大革命变得更加极端和暴力。
3. 第三阶段(1795-1799年)法国大革命的第三阶段是以热那亚峰会为标志,拿破仑·波拿巴掌权并执政。
他颁布了许多改革政策,如《拿破仑法典》等。
然而,拿破仑的统治也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为法国带来了独裁制度。
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 思想影响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在整个欧洲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思想家的观念渗透到了人们的心中,激发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热情。
法国大革命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范本。
2. 政治影响法国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废除了特权阶级,并推动了法国成为一个共和国。
它为人们争取自由、平等和公正的权利开辟了道路。
高中历史: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社会和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本文将探讨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事件以及对法国和世界的影响。
起因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当时的法国社会分为三个阶级:第一阶级是贵族,享有特权和豪华生活;第二阶级是法国的精英知识分子;第三阶级是农民和城市工人,承受着沉重的税收和生活负担。
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结构导致了民众的不满和愤怒。
事件法国大革命的事件发生在1789年至1799年期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国民议会(1789年):由于财政困难,国王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了国民议会。
议会成立后,人民对贵族阶级的特权进行了质疑,并起草了《人权宣言》。
2. 君主立宪制(1791年):国民议会通过了宪法,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然而,这一制度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引发了更多的抗议和不满情绪。
3. 恐怖统治(1793年-1794年):革命激进分子建立起权力专制的恐怖统治,推行大规模处决和迫害。
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4. 罗伯斯庇尔执政(1794年-1799年):罗伯斯庇尔掌握了政权,试图恢复秩序。
然而,由于内部纷争和经济困难,他的执政期并没有稳定法国局势。
影响法国大革命对法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法国内部改革: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确立了个人自由和民主的原则。
它也导致了法律的重大改革,如《拿破仑法典》的制定。
2. 欧洲和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法国大革命鼓舞了其他国家的人民追求自由和平等。
它对欧洲其他君主制国家产生了震动,例如拿破仑战争的爆发。
3. 积极和消极的教训:法国大革命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它展示了革命可以改变社会和政治秩序,但也暴露出革命过程中的混乱和暴力。
综上所述,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改变了法国社会和政治的格局,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高中历史的解析法国大革命的原因与结果解析法国大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和社会事件之一,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和结果,揭示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法国大革命的原因1. 经济原因法国大革命前的18世纪末,法国经济陷入严重困境。
重税、贸易制度和封建经济体系限制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力和发展空间,导致社会经济不平等加剧。
2. 社会不公法国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等级分明,贵族统治着社会和政治权力,剥削和压迫民众。
工人贫穷,农民生活困苦,这种社会不公引发了民众的不满。
3. 政治腐败法国绝对君主制度下的政治腐败和暴政使得君主路易十六和贵族的统治失去了合法性。
国家的债务沉重,腐败和贪污导致了政治和经济的混乱。
4. 启蒙思想的影响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如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观点,对法国知识分子和民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思想主张人权、普世价值和合理的统治,使得法国民众开始对旧体制进行质疑。
二、法国大革命的结果1. 终结了封建主义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旧的封建统治秩序,废除了特权阶级的特权,将人民的力量和权力重新归于整个国家。
2. 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后, 法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这是君主制向民主制的过渡,国王权力受到限制,国民代表成为立法和决策的主体。
3. 人权的普遍宣言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宣布普世人权的伟大事件,1789年颁布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理念,对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世界范围内的革命风暴法国大革命激发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如拉丁美洲、欧洲各国和海外殖民地等,这一革命风潮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5. 重新划定国家边界法国大革命导致了欧洲国家边界的重新划定,反封建和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促成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总结起来,法国大革命的原因是经济、社会、政治和思想等多方面的问题相互作用,最终催生了这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备课资料新人教版选修3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是一个长期较量的过程。
本节教材内容讲述的是这一斗争过程的第一阶段:"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
具体表现为两大胜利成果:"波旁王朝在大革命中被推翻"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这也是本节教材中的两目。
这两部分内容前后相继, 波旁王朝被推翻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一、波旁王朝在大革命中被推翻(一)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第一, 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习这一内容可以先回顾英美两国的革命原因, 从中总结规律, 认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都是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18世纪晚期, 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但法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 专制王权和资本主义发展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第二, 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为法国大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
学习这一内容可以联系历史上重大社会变革前的思想解放。
如: 商鞅变法前的百家争鸣;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从中认识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革无一不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
伴随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首先在思想领域反映出来。
18世纪, 启蒙运动在法国出现高潮。
启蒙思想家猛烈抨击专制王权和神权, 使民主、法制等思想深入人心, 并提出了三权分立等一整套政治构想, 为法国大革命进行了充分的思想洗礼。
这也是革命中人民群众能够广泛参与, 并不断把革命推向高潮的重要原因。
第三, 路易十六的腐朽统治, 使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毫无民主权利, 经济上又遭受沉重剥削, 和特权等级之间形成了尖锐矛盾。
第四, 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 被迫召开三级会议, 成为革命爆发的导火索。
(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1、三级会议中的斗争。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法国大革命
识记知识点: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
2.革命进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革命开始。
随后君主立宪派掌权,颁布《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开始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1792年,吉伦特派掌权,废国王,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于1793年处死路易十六。
1793年,雅各宾派掌权,严厉打击敌对分子和投机奸商,击退外国武装干涉军。
1799年,拿破仑发动了政变,夺取了政权
3.拿破仑帝国建立和结束的时间:1804年——1815年
理解知识点:
《法国民法典》: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并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它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在从法律上确定下来,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
并通过战争,在欧洲其他地区推行,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扩大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