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病证方剂图表
- 格式:xls
- 大小:158.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七单元胎怯一、肾精薄弱证治法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主方补肾地黄丸加减。
二、脾肾两虚证治法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主方保元汤加减。
第八单元硬肿症一、阳气虚衰证治法益气温阳,通经活血。
主方参附汤加味。
二、寒凝血涩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主方当归四逆汤加减第九单元胎黄一、湿热郁蒸证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一)寒湿阻滞证治法温中化湿。
主方茵陈理中汤加减。
(二)气滞血瘀证治法化瘀消积。
主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第十单元感冒(一)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
主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二)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
主方银翘散加减。
(三)暑邪感冒治法清暑解表。
主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四)时邪感冒治法清热解毒。
主方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第十一单元咳嗽(一)风寒咳嗽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金沸草散加减。
(二)风热咳嗽治法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主方桑菊饮加减。
(三)痰热咳嗽治法清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四)痰湿咳嗽治法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
(五)气虚咳嗽治法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味。
(六)阴虚咳嗽治法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第十二单元肺炎喘嗽1风寒闭肺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主方华盖散加减。
2风热闭肺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主方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3毒热闭肺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主方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4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5 阴虚肺热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6 肺脾气虚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主方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7 心阳虚衰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主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8 邪陷厥阴治法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主方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第十三单元哮喘(一)热性哮喘治法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
(二)寒性哮喘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方药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一)外寒内热治法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中医儿科学表格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中医儿科学新生儿病证
一、胎怯
二、硬肿症
三、胎黄
肺系病证
一、感冒
二、乳蛾
三、咳嗽
四、肺炎喘嗽
?五、哮喘发作期
缓解期
六、反复呼吸道感染
脾系病症
一、鹅口疮
二、口疮
三、泄泻
四、厌食
五、积滞
六、疳证
七、贫血
心肝系病证
一、夜啼
二、汗证
三、病毒性心肌炎
四、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五、抽搐障碍
六、惊风1急惊风
2慢惊风
七、痫证
肾系病证一、水肿
二、尿频
三、遗尿
四、五迟、五软
传染病
一、麻疹(风痧)1顺证
2逆证
二、奶麻
三、风疹(风痧)
四、丹痧(猩红热)
?
五、水痘
六、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组)
七、痄腮(流性腮腺炎)
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九、顿咳(百日咳)
虫证
一、蛔虫病
二、蛲虫病
杀虫止痒,结合外治驱虫粉其他疾病
一、夏季热
二、紫癜
三、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四、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中医⼉科⽅剂中医⼉科学⼀、胎怯1、肾精薄弱证: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补肾地黄丸加减。
2、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保元汤加减。
⼆、硬肿证1、阳⽓虚衰证:益⽓温阳,通经活⾎。
参附汤加味。
2、寒凝⾎涩证:温经散寒,活⾎通络。
当归四逆汤加减。
三、黄疸1、湿热郁蒸证: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加减。
3、⽓滞⾎瘀证:化瘀消积。
⾎府逐瘀汤加减。
四、感冒1、风寒感冒:⾟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凉解表。
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
新加⾹薷饮加减。
夹痰、夹滞、夹惊兼证的证候、治法、⽤药1、夹痰:⾟温解表,宣肺化痰;⾟凉解表,清肺化痰。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三拗汤、⼆陈汤,风热夹痰证加⽤桑菊饮加减。
2、夹滞:解表兼以消⾷导滞。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保和丸加减。
若⼤便秘结,⼩便短黄,壮热⼝渴,加⼤黄、枳实通腑泄热,表⾥双解。
3、夹惊: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镇惊丸加减。
另服⼩⼉回春丹或⼩⼉⾦丹⽚。
五、咳嗽: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咳。
⾦沸草散加减。
2、风热咳嗽:疏风解热,宣肺⽌咳。
桑菊饮加减。
3、痰热咳嗽:清肺化痰⽌咳。
清⾦化痰汤加减。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沙参麦冬汤加减。
六、肺炎喘嗽:1、风寒闭肺:⾟温宣肺,化痰⽌咳。
华盖散加减。
2、风热闭肺:⾟凉宣肺,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杏⽯⽢汤加减。
3、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4、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五虎汤合葶苈⼤枣泻肺汤加减。
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6、肺脾⽓虚:补肺健脾,益⽓化痰。
⼈参五味⼦汤加减。
七、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清肺涤痰,⽌咳平喘。
⿇杏⽯⽢汤、苏葶丸。
2、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青龙汤合三⼦养亲汤。
3、外寒内热:解表清⾥,定喘⽌咳。
⼤青龙汤加减。
缓解期:1、肺脾⽓虚:健脾益⽓,补肺固表。
中医儿科学证型与常用方剂中医儿科学方剂一、咳嗽1.外感1)风寒咳嗽:金沸草散可散寒宣肺。
2)风热咳嗽:桑菊饮可疏风肃肺。
2.内伤1)痰热咳嗽:清宁散可清肺化痰。
2)阴虚燥咳:沙参麦冬汤可滋阴润燥。
二、肺炎喘嗽1.常见证1)风热闭肺:银翘散可轻度宣肺化痰,麻杏石甘汤可重度化痰定喘。
2)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可清热宣肺涤痰定喘,沙参麦冬汤可养阴清肺。
3)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可益气健脾。
2.变异证心阳虚衰:参附龙牡救逆汤可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三、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麻杏石甘汤和XXX可清肺化痰定喘。
2)寒性哮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可温肺化痰定喘。
四、鹅口疮1)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可清泻心脾积热。
2)虚火上浮:六味地黄汤可滋阴潜阳,引火归原。
五、口疮1)脾胃积热:凉膈散可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2)心火上炎:泻心导赤汤可清心泄热。
3)虚火上浮:六味地黄汤可滋阴降火。
六、泄泻1.常见证1)伤食泻:保和丸可消食化积。
2)风寒泻:藿香正气散可疏风散寒。
3)湿热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可清热利湿。
4)脾虚泻:参苓白术散可健脾益气。
5)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可补脾温肾。
2.变异证1)伤阴:连梅汤可酸甘敛阴。
2)伤阳:参附龙牡汤可XXX救逆。
七、厌食1)脾运失健:曲麦枳术丸可和脾助运。
2)胃阴不足:养胃增液汤可养胃育阴。
八、积滞1)乳食内积:消乳丸和木香大安丸可消乳消食,导滞和中。
2)脾虚夹积:健脾丸可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九、疳证1.主证1)疳气证:资生健脾丸可和脾健运。
2)疳积证:疳积散可消积理脾。
3)干疳证:八珍汤可补益气血。
2.兼证疳肿胀:真武汤可健脾温阳利水。
十、惊风1.急性惊风1)感受XXX:银翘散可疏风清热,熄风镇惊。
2)湿热疫毒:黄连解毒汤可清热化湿,解毒熄风。
3)惊恐痉厥:抱龙丸和安神丸可镇惊安神。
2.慢性惊风1)土虚木亢:缓肝理脾汤可温运脾阳,扶土抑木。
2)阴虚风动: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可育阴潜阳,滋水涵木。
中医儿科常用方剂一贯煎【来源】《柳州医话》【组成】北沙参10g,麦冬10g,当归身10g,生地30g,枸杞子12g,川楝子5g【主治】肝肾阴虚,血燥气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及病气瘕聚。
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化、肝癌、胃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节育术后综合征、带状疱疹、中心性视网膜炎、多发性口疮等。
【方歌】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二陈汤【来源】《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钱(各15g)白茯苓三钱(9g) 甘草炙,一钱半(4.5g) 生姜七片,乌梅一个【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二冬汤【来源】《医学心悟》【组成】生地5钱,麦冬3钱(去心),熟地5钱,天冬3钱(去心)。
【主治】阴虚肺燥,干咳虚烦,脉虚数者。
二妙丸【来源】《丹溪心法》【组成】苍术(炒)500g,黄柏(炒)500g。
【主治】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
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崩漏,白带过多,消化系统疾病(口腔溃疡、胃痛、肠炎、痢疾、肝炎),坐骨神经痛,湿疹等。
【方歌】二妙丸中苍柏煎,若云三妙膝须添,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全除病自痊二至丸【来源】《临证指南医案》【组成】女贞子(蒸)500g,墨旱莲500g。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方歌】十全大补丸【来源】《和剂局方》【组成】党参80g,白术(炒)80g,茯苓80g,炙甘草40g,当归120g,川芎40g,白芍(酒炒)80g,熟地黄120g,炙黄芪80g,肉桂20g。
【主治】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方歌】十味温胆汤【来源】《张氏医通》【组成】半夏(汤泡)枳实(麸炒)陈皮(去白,各二钱)白茯苓(去皮,一钱半)酸枣仁(炒)远志(去心,甘草汁煮)五味子熟地黄(酒洗,焙)人参(去芦。
『中医儿科学』中医辨证论治各证型首选代表方剂汇总儿科学是所有临床科目中最容易拿分的科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更快、更有效的去记忆儿科学考试中的常考内容,医学教育网特此将各个系统疾病里中医辨证论治部分的各证型首选代表方剂以及西医治疗上首选的治疗药物进行了汇总。
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新生儿疾病1、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论治:(1)湿热熏蒸证——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治法:温中化湿退黄;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证——治法:化瘀消积退黄;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硬肿症的中医辨证论治:新生儿硬肿症首先辨别虚与实。
阳虚者以益气温阳为主,寒实者以温经通络为主。
(1)寒凝血滞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2)阳气虚弱证——治法:益气温阳,通经活血;方药:参附汤加减。
二呼吸系统疾病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论治:(1)主证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
暑邪感冒——治法:清暑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时邪感冒——治法: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2)兼证夹痰——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加减。
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夹滞——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夹惊——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
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2、小儿肺炎小儿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1)常证风寒闭肺证——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华盖散加减。
风热闭肺证——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中医儿科学表格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中医儿科学新生儿病证
一、胎怯
二、硬肿症
三、胎黄
肺系病证
一、感冒
二、乳蛾
三、咳嗽
四、肺炎喘嗽
五、哮喘发作期
缓解期
六、反复呼吸道感染
脾系病症
一、鹅口疮
二、口疮
三、泄泻
四、厌食
五、积滞
六、疳证
七、贫血
心肝系病证
一、夜啼
二、汗证
三、病毒性心肌炎
四、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五、抽搐障碍
六、惊风
1急惊风
2慢惊风
七、痫证
肾系病证一、水肿
二、尿频
三、遗尿
四、五迟、五软
传染病
一、麻疹(风痧)1顺证
2逆证
二、奶麻
三、风疹(风痧)
四、丹痧(猩红热)
五、水痘
六、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组)
七、痄腮(流性腮腺炎)
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九、顿咳(百日咳)
虫证
一、蛔虫病
二、蛲虫病
杀虫止痒,结合外治驱虫粉其他疾病
一、夏季热
二、紫癜
三、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四、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中医儿科学新生儿病证
一、胎怯
二、硬肿症
三、胎黄
肺系病证
一、感冒
二、乳蛾
三、咳嗽
四、肺炎喘嗽
五、哮喘发作期
缓解期
六、反复呼吸道感染
脾系病症
一、鹅口疮
二、口疮
三、泄泻
四、厌食
五、积滞
六、疳证
七、贫血
心肝系病证
一、夜啼
二、汗证
三、病毒性心肌炎
四、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五、抽搐障碍
六、惊风
1急惊风
2慢惊风
七、痫证
肾系病证一、水肿
二、尿频
三、遗尿
四、五迟、五软
传染病
一、麻疹风痧1顺证
2逆证
二、奶麻
三、风疹风痧
四、丹痧猩红热
五、水痘
六、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组
七、痄腮流性腮腺炎
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九、顿咳百日咳
虫证
一、蛔虫病
二、蛲虫病
杀虫止痒,结合外治驱虫粉其他疾病
一、夏季热
二、紫癜
三、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四、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三十张方3.0|少儿常见病八方不治已病治未病,但做功德不求名。
张口闭口君有疾,扁鹊自言非上工。
人人知医天下任,小病自治草根行。
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张方天下平。
少儿常见病八方少儿常见病八方辨证表(注:少儿八方同样适用于成人)1、双花茶(感冒模糊方)辨证:适合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桂枝汤症感冒、麻黄汤证感冒、葛根汤症感冒、温病症感冒等;急慢性咽炎、干咳、手足口病、水痘、红眼病、沙眼。
处方: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25克(打)、牡丹皮35克、紫草20克、桂枝30克、白芍20克、麻黄12克、葛根40克、麦冬25克、桔梗20克、甘草15克、杏仁20克(炒)、生姜5片、大枣10枚(破开)化裁:①用于急慢性咽炎和干咳治疗时应去掉姜枣;②严重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去麻黄加西洋参20克。
服药后应持续保持微微出汗状态(不可出大汗),每天可连续服用3次到5次。
2、桂朴杏仁汤辨证:咳喘不渴。
微恶寒,无大热,体温37/38度。
处方:桂枝30克、白芍30克、甘草13克、生姜25克(切片)、大枣12枚(破开)、厚朴20克、炒杏仁20克(打)3、麻杏石甘汤辨证:肺炎。
咳喘汗出而渴。
不恶寒或微恶寒,无大热。
处方:麻黄10克、炒杏仁20克(打)、生石膏40克、甘草13克、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30克(打)4、气机失调方辨证:感冒误治,舌胎薄白,脉弦细,没精神,老烦恼,不想吃,有时呕,大便秘或溏,或时秘时溏数日。
主方:柴胡36克、枳壳30克、半夏15克、黄芩30克、党参30克、茯苓40克、甘草15克化裁:①发冷发烧,往来寒热,发热恶寒者加桂枝30克;②大便干燥者加大黄10克(后下)。
5、瓜蒌汤辨证:感冒后咳喘有痰,或有痰声吐不出,或带有无食欲、腹胀、不消化等。
处方:全瓜蒌36克、柴胡30克、甘草15克、杏仁30克(打)、厚朴30克、桔梗25克、茯苓40克、枳壳20克、陈皮30克6、水寒射肺方辨证:咳嗽昼轻夜重,或无痰或痰清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