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涉及方剂
- 格式:doc
- 大小:211.50 KB
- 文档页数:9
中医执业医师儿科冲刺方剂歌诀1.胎怯:胎怯精薄脾肾虚,补肾地黄保元全。
2.硬肿:硬肿寒凝阳气虚,当归四逆参附齐。
3.胎黄:胎黄肝胆脾胃病,湿热茵陈寒湿理,淤积发黄府逐瘀。
4.感冒:寒热暑时痰滞惊,荆银香合普济饮,二三桑菊寒热痰,保和化滞丹镇惊。
5.咳嗽:寒热湿痰气阴六,金嗓三清君麦冬。
6.肺炎喘嗽:寒热毒痰阴气虚,阳衰阴陷症候全。
寒热华盖银麻杏,三拗黄连解毒热,五虎葶苈痰热清,人参五味阴沙麦,救阳龙牡阴牛羚。
7.哮喘:小子冷哮麻苏葶,外寒内热青龙医,上盛苏子下都射,玉人气虚肾麦地,阳虚金匮肾气丸。
8.鹅口疮:心脾积热虚火浮,清热泻脾知柏地。
9.口疮:风热心火虚火灼,银翘泻心六味桂。
10.泄泻:脾虚阳虚气阴脱,三实寒热饮食伤。
参苓神附人乌梅,参附龙牡生脉救,藿香芩连保和食。
11.厌食:气虚阴虚脾失健,异功养胃不换金。
12.积滞:乳积消乳食保和,脾虚夹积健脾丸。
13疳证:疳口眼肿干气积,泻夜防苓珍资肥。
14.营养缺铁性贫血:脾胃源弱心脾虚,肝肾同源阳气亏。
君归左右。
15.汗证:屏风固卫五物调,生脉散补气阴亏。
16.多发性抽搐:虚痰虚风郁化火,温胆定风清肝郁。
17.急惊风:外风三弄风燔陷,疫毒泻痢惊恐风。
银翘清瘟羚角肝,黄连解毒虎龙惊。
慢惊风:肝亢阳衰虚风动,肝脾真逐大定风。
18.癫痫:风定痰涤瘀通窍,惊痫镇惊癫痫疗。
19.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水湿热起病前,阴气两虚毒邪恋,水凌心肺陷心肝,毒水内闭命难全。
麻豆五苓五味蓟,二至知柏苓白术,参附椒苈龙胆羚,温胆泻心疗毒闭。
20.肾病综合征:肾病阴阳两类虚,脾肾阳虚肺脾气,肝肾阴亏气阴虚,实脾真芪五物温,防己黄芪合五苓,知柏地黄六味芪。
21.尿频:脾肾气虚尿缩泉,湿热下注八正清。
22.遗尿:兔补肾虚泉补气,心肾交导止尿遗。
23.五迟五软:肝肾六味调心脾,痰瘀通窍二陈涤。
24.风疹水痘:风疹水痘卫气营,肺卫同用银翘解,水痘清胃疹透凉。
26.手足口病:肺脾甘露湿清瘟。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儿科学肺系病证[单选题]1.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位主要在肺,常涉及的脏腑是A.脾肾B.心肝C.脾胃D.肝肾E.心肾正确答案:(江南博哥)A参考解析:本病病机主要在于正虚邪伏,病位主要在肺,常涉及脾肾。
掌握“肺系病证-反复呼吸道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3.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应选的方剂是A.补中益气汤B.黄芪桂枝五物汤C.金匮肾气丸合理中丸D.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E.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肺脾气虚证证候:反复外感,面黄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少气懒言,气短,自汗多汗,食少纳呆,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
治法:补肺固表,健脾益气。
代表方剂: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
掌握“肺系病证-反复呼吸道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5.诊断0~2岁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其中1年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是A.5B.6C.7D.8E.9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掌握“肺系病证-反复呼吸道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6.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的表现不包括A.面黄少华B.腰膝酸软C.少气懒言D.自汗多汗E.脉无力,指纹淡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证候:反复外感,面黄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少气懒言,气短,自汗多汗,食少纳呆,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
腰膝酸软,属于肾虚症状。
掌握“肺系病证-反复呼吸道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7.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卫失调证的主治方剂A.桂枝汤B.麻黄汤C.小青龙汤D.黄芪桂枝五物汤E.玉屏风散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卫失调证证候:反复外感,恶风、恶寒,面色少华,四肢不温,多汗易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红。
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固表。
代表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
掌握“肺系病证-反复呼吸道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8.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首选方是A.麻黄汤B.杏苏散C.小青龙汤D.新加香薷饮E.荆防败毒散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风寒感冒证证候: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试卷8(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下列是治疗积滞乳食内积证的首选方剂是(分数:2.00)A.肥儿丸或疳积散B.消乳丸或保和丸√C.健脾丸D.七味白术散E.枳实导滞丸解析:解析:小儿积滞之乳食内积证症见不思乳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酸臭,烦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
治宜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代表方剂:乳积者,选消乳丸;食积者,选保和丸。
2.诊断3个月至6岁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标准,其血红蛋白值应低于的数值是(分数:2.00)A.110g/L √B.120g/LC.80g/LD.90g/LE.100g/L解析:解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3个月~6岁血红蛋白<110g/L,6岁以上血红蛋白<120g/L。
3.小儿腹泻脾虚泻的治法为(分数:2.00)A.疏风散寒,化湿和中B.运脾和胃,消食化滞C.健脾益气,酸甘敛阴D.清肠解毒,化湿止泻E.健脾益气,助运止泻√解析:解析:小儿脾虚泻的治法为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
4.口疳的病位主要涉及(分数:2.00)A.脾、肾B.心、肝C.心、脾√D.肝、脾E.脾、胃解析:解析:口疳证症见口舌生疮,甚或满口糜烂,秽臭难闻,面赤心烦,夜卧不宁,小便短黄,或吐舌、弄舌,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疳证病位主要在脾,口疳除了脾,还涉及到心。
5.小儿泄泻的病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数:2.00)A.风B.寒C.热D.湿√E.食解析:解析:感受外邪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冷暖不知自调,易为外邪侵袭而发病。
外感风、寒、暑、湿、热邪均可致泻,唯无燥邪致泻之说,盖因脾喜燥而恶湿。
其他外邪则常与湿邪相合而致泻,故前人有“无湿不成泻”、“湿多成五泻”之说。
由于气候的因素,一般冬春多为风寒(湿)致泻,夏秋多暑湿(热)致泻。
中医儿科学执业医师笔记中医儿科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中医儿科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2010年06月28日星期一上午10:18中医儿科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中医儿科1。
胎怯补肾调元。
肾精薄弱__补肾地黄丸脾肾两虚__保元汤2。
硬肿归身阳气虚衰__参附汤寒凝血涩__当归四逆散3。
胎黄茵陈血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4。
感冒主证时邪银普散,夹痰夹滞夹痰回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时玡感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挟痰:宣肺化痰-二陈汤,桑菊饮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或琥珀抱龙丸5。
咳嗽金山请陈六外感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内伤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金化痰汤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气虚咳嗽:六君子痰湿咳嗽:三拗合二陈6。
肺炎喘嗽寒华热银毒黄解,痰热虎婷肺热参,肺脾参五心参附,邪陷羚钩牛黄解。
风寒闭肺:华盖散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热毒闭肺: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邪陷厥阴: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7。
哮喘小石龙苏都五斤麦。
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外寒内热:大青龙汤肺实肾虚:上_苏子降气汤,下_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合玉屏风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肺肾阴虚:麦味地黄丸8。
鹅口疮谢伯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知柏地黄丸9。
口疮银泻六味肉风热乘脾:银翘散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加肉桂10。
泄泻小儿食保热葛,风寒藿香脾虚生,阳虚附理伤阴连,伤阳龙牡救逆汤。
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温阳—补肾地黄丸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保元汤硬肿症寒凝血涩—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
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
胎黄常证湿热郁蒸—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气滞血瘀—行气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变证胎黄动风—平肝息风,利湿退黄—羚角钩藤汤胎黄虚脱—大补元气,温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感冒主证风寒感冒—辛温解表,疏风散寒—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银翘散暑邪感冒—清暑解表,化湿和中—新加香薷饮时邪感冒—清瘟解表消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夹痰风寒—辛温解表,宣肺化痰—加二陈汤、三拗汤风热—辛凉解表,清肺化痰—加桑菊饮、黛蛤散夹滞—解表兼以消食导滞—加保和丸夹惊—解表兼以清热镇惊—加镇惊丸风热搏结—疏风清热,利咽消肿—银翘马勃散热毒炽盛—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牛蒡甘桔汤肺胃阴虚—养阴润肺,软坚利咽—养阴清肺汤咳嗽外感风寒—杏苏散、金沸草散风热—桑菊饮风燥—清燥救肺汤、桑杏汤内伤痰热—清金化痰汤、清气化痰汤痰湿—二陈汤气虚—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阴虚—沙参麦冬汤肺炎喘嗽常证风寒郁肺—华盖散风热郁肺—麻杏石甘汤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开肺定喘—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阴虚肺热—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变证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邪陷厥阴—清心开窍,平肝息风—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发作期风寒束肺—温肺散寒,涤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阻肺—清肺涤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外寒内热—解表清里,止咳定喘—大青龙汤肺实肾虚—泻肺平喘,补肾纳气—肺实,苏子降气汤;肾虚,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缓解期肺脾气虚—补肺固表,健脾益气—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固摄纳气—金匮肾气丸肺肾阴虚—养阴清热,敛肺补肾—麦味地黄丸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补肺固表,健脾益气—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营卫失调—调和营卫,益气固表—黄芪桂枝五物汤脾肾两虚—温补肾阳,健脾益气—金匮肾气丸合理中丸肺脾阴虚证—养阴润肺,益气健脾—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鹅口疮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虚火上浮—知柏地黄丸口疮风热乘脾—疏风散火,清热解毒—银翘散心火上炎—清心凉血,泻火解毒—泻心导赤散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引火归原—六味地黄丸加肉桂小儿泄泻常证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伤食泻:消食化滞,和胃止泻—保和丸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肝郁脾虚:疏肝理气,运脾化湿—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变证气阴两伤:益气养阴—人参乌梅汤阴竭阳脱:回阳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厌食症脾失健运:运脾开胃—不换金正气散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异功散/参苓白术散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益胃增液汤积滞乳食内积—消乳化食,和中导滞—乳积者,消乳丸;食积者,保和丸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食化滞—健脾丸疳证常证疳气—调脾健运—资生健脾丸疳积—消积理脾—肥儿丸干疳—补益气血—八珍汤兼证眼疳—养血柔肝,滋阴明目—石斛夜光丸口疳—清心泻火,滋阴生津—泻心导赤散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消肿—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贫血脾胃虚弱—健运脾胃,益气养血—六君子汤心脾两虚—补脾养心,益气生血—归脾汤肝肾阴虚—滋养肝肾,益精生血—左归丸脾肾阳虚—温补脾肾,益阴养血—右归丸夜啼脾寒气滞—温脾散寒,行气止痛—乌药散合匀气散心经积热—清心导赤,泻火安神—导赤散惊恐伤神—定惊安神,补气养心—远志丸汗证肺卫不固—玉屏风散合牡蛎散营卫失调—黄芪桂枝五物汤气阴亏虚—生脉散、当归六黄汤湿热迫蒸—清热泻脾—泻黄散病毒性心肌炎风热犯心—银翘散湿热侵心—葛根黄芩黄连汤气阴亏虚—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心阳虚弱—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痰瘀阻络—豁痰化瘀,宁心通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心脾两虚—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痰火内扰—黄连温胆汤抽动障碍气郁化火—清肝达郁汤脾虚痰聚—十味温胆汤阴虚风动—大定风珠惊风急惊风风热动风—银翘散气营两燔—清瘟败毒饮邪陷心肝—羚角钩藤汤湿热疫毒—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惊恐惊风—琥珀抱龙丸慢惊风脾虚肝亢—温中健脾,缓肝理脾—缓肝理脾汤脾肾阳衰—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阴虚风动—大定风珠痫证惊痫—镇惊丸痰痫—涤痰汤风痫证—定痫丸瘀血痫—通窍活血汤脾虚痰盛—六君子汤脾肾两虚—河车八味丸水肿常证风水相搏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湿热内侵—五味消毒饮合五皮饮肺脾气虚—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脾肾阳虚—真武汤。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试卷6(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水痘邪伤肺卫的首选方剂是(分数:2.00)A.银翘散√B.清瘟败毒饮C.普济消毒饮D.清胃解毒汤E.大连翘汤解析:解析:邪伤肺卫证主要证候:发热轻微,或无发热,鼻塞流涕,伴有喷嚏及咳嗽,1~2日皮肤出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点粒稀疏,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方用银翘散加减。
2.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至腮肿肖退后(分数:2.00)A.即可B.3天为止√C.5天为止D.7天以上E.10天以上解析:3.小儿发生烈性传染病的病邪很多,其中最重要向是(分数:2.00)A.风热B.风寒C.湿热D.燥邪E.疫疠√解析:4.腮腺管口红肿,按摩肿胀腮部无脓水流出者尔为(分数:2.00)A.痄腮B.发颐√C.痰核D.瘰疬E.乳蛾解析:5.治疗热毒壅盛型痄腮的首选方剂是(分数:2.00)A.清瘟败毒饮B.黄连解毒物C.银翘散D.五味消毒饮E.普济消毒饮√解析:解析:热毒壅盛证主要证候高热不退,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烦躁不安,口渴引饮,或伴头痛、呕吐,咽部红肿,食欲不振,尿少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
6.下列哪种外治法不适应于痄腮(分数:2.00)A.玉枢丹外敷B.鲜仙人掌外敷C.鲜马齿苋水熏洗D.鲜板蓝根水熏洗√E.如意金黄散外敷解析:解析:药物外治:①青黛散、紫金锭(玉枢丹)、如意金黄散,任选一种。
以醋或水调匀后外敷患处,1日2次。
适用于腮部肿痛。
②鲜蒲公英、鲜马齿苋、鲜仙人掌(去刺),任选一种。
捣烂外敷患处,1日2次。
适用于腮部肿痛,故应选D。
7.流行性腮腺炎之腮部漫肿疼痛是由于(分数:2.00)A.邪毒移于肝经B.邪毒蕴于阳明C.邪毒壅阻少阳√D.邪毒内陷心肝E.邪毒兼犯气营解析:8.下列关于手足口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B.多伴有呼吸道症状C.皮疹以口腔、四肢为主,口腔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D.疹退后无色素沉着E.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解析:解析:手足口病检查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相对增高。
中医⼉科⽅剂中医⼉科学⼀、胎怯1、肾精薄弱证: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补肾地黄丸加减。
2、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保元汤加减。
⼆、硬肿证1、阳⽓虚衰证:益⽓温阳,通经活⾎。
参附汤加味。
2、寒凝⾎涩证:温经散寒,活⾎通络。
当归四逆汤加减。
三、黄疸1、湿热郁蒸证: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加减。
3、⽓滞⾎瘀证:化瘀消积。
⾎府逐瘀汤加减。
四、感冒1、风寒感冒:⾟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凉解表。
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
新加⾹薷饮加减。
夹痰、夹滞、夹惊兼证的证候、治法、⽤药1、夹痰:⾟温解表,宣肺化痰;⾟凉解表,清肺化痰。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三拗汤、⼆陈汤,风热夹痰证加⽤桑菊饮加减。
2、夹滞:解表兼以消⾷导滞。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保和丸加减。
若⼤便秘结,⼩便短黄,壮热⼝渴,加⼤黄、枳实通腑泄热,表⾥双解。
3、夹惊: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镇惊丸加减。
另服⼩⼉回春丹或⼩⼉⾦丹⽚。
五、咳嗽: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咳。
⾦沸草散加减。
2、风热咳嗽:疏风解热,宣肺⽌咳。
桑菊饮加减。
3、痰热咳嗽:清肺化痰⽌咳。
清⾦化痰汤加减。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沙参麦冬汤加减。
六、肺炎喘嗽:1、风寒闭肺:⾟温宣肺,化痰⽌咳。
华盖散加减。
2、风热闭肺:⾟凉宣肺,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杏⽯⽢汤加减。
3、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4、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五虎汤合葶苈⼤枣泻肺汤加减。
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6、肺脾⽓虚:补肺健脾,益⽓化痰。
⼈参五味⼦汤加减。
七、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清肺涤痰,⽌咳平喘。
⿇杏⽯⽢汤、苏葶丸。
2、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青龙汤合三⼦养亲汤。
3、外寒内热:解表清⾥,定喘⽌咳。
⼤青龙汤加减。
缓解期:1、肺脾⽓虚:健脾益⽓,补肺固表。
中医儿科肺炎喘嗽肺炎鼻扇儿喘嗽,寒热毒痰阴气虚,阳衰阴陷症候全,风寒华盖热麻杏,麻杏葶苈痰热清,黄连麻杏解毒热,人参五味肺脾虚,阴虚肺热沙参麦,救阳参附龙牡来,牛羚平肝兼清心。
(一)常证1、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加味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化痰止咳——麻杏石甘汤3、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宣肺降逆——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4、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麻杏石甘汤合黄连解毒汤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6、肺脾气虚:补肺益气,健脾化痰——人参五味子汤(人参五味姜枣藏,苓术麦冬炙甘尝)(二)变证1、心阳虚衰:益气温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2、邪陷厥阴: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小儿泄泻粪质水样小儿泻,风寒藿香湿芩连,伤食保和脾参苓,脾肾阳虚附理神,肝脾痛泻合四逆,气阴参梅阳救逆。
(一)常证1、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2、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3、伤食泻:消食化滞,和胃止泻——保合丸加减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6、肝郁脾虚:疏肝理气,运脾化湿——痛泻要方合四逆散(二)变证(助理不要求)1、气阴两伤:益气养阴——人参乌梅汤2、阴竭阳脱:回阳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积滞积滞消乳保和食,脾虚夹积健脾除。
1、乳食内积:消食化积,导滞和中——乳积者,消乳丸;食积者,保和丸2、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食化积——健脾丸鹅口疮雪口心脾清泻脾,知柏地黄浮火清。
1、心脾积热:清心泻脾——清热泻脾散2、虚火上浮: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水痘四世同堂为水痘,常证肺卫银翘透,清胃解毒解气营,心肝清瘟麻杏闭。
(一)常证1、邪伤肺卫: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2、邪炽气营: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二)变证1、邪陷心肝:清热解毒,镇惊息风——清瘟败毒饮2、邪毒闭肺:清热解毒,开肺化痰——麻杏石甘汤痄腮痄腮耳后腮部肿,常证少阳柴葛用,热毒壅盛普济方,心肝清瘟睾腹龙。
中医儿科学证型与常用方剂中医儿科学方剂一、咳嗽1.外感1)风寒咳嗽:金沸草散可散寒宣肺。
2)风热咳嗽:桑菊饮可疏风肃肺。
2.内伤1)痰热咳嗽:清宁散可清肺化痰。
2)阴虚燥咳:沙参麦冬汤可滋阴润燥。
二、肺炎喘嗽1.常见证1)风热闭肺:银翘散可轻度宣肺化痰,麻杏石甘汤可重度化痰定喘。
2)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可清热宣肺涤痰定喘,沙参麦冬汤可养阴清肺。
3)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可益气健脾。
2.变异证心阳虚衰:参附龙牡救逆汤可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三、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麻杏石甘汤和XXX可清肺化痰定喘。
2)寒性哮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可温肺化痰定喘。
四、鹅口疮1)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可清泻心脾积热。
2)虚火上浮:六味地黄汤可滋阴潜阳,引火归原。
五、口疮1)脾胃积热:凉膈散可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2)心火上炎:泻心导赤汤可清心泄热。
3)虚火上浮:六味地黄汤可滋阴降火。
六、泄泻1.常见证1)伤食泻:保和丸可消食化积。
2)风寒泻:藿香正气散可疏风散寒。
3)湿热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可清热利湿。
4)脾虚泻:参苓白术散可健脾益气。
5)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可补脾温肾。
2.变异证1)伤阴:连梅汤可酸甘敛阴。
2)伤阳:参附龙牡汤可XXX救逆。
七、厌食1)脾运失健:曲麦枳术丸可和脾助运。
2)胃阴不足:养胃增液汤可养胃育阴。
八、积滞1)乳食内积:消乳丸和木香大安丸可消乳消食,导滞和中。
2)脾虚夹积:健脾丸可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九、疳证1.主证1)疳气证:资生健脾丸可和脾健运。
2)疳积证:疳积散可消积理脾。
3)干疳证:八珍汤可补益气血。
2.兼证疳肿胀:真武汤可健脾温阳利水。
十、惊风1.急性惊风1)感受XXX:银翘散可疏风清热,熄风镇惊。
2)湿热疫毒:黄连解毒汤可清热化湿,解毒熄风。
3)惊恐痉厥:抱龙丸和安神丸可镇惊安神。
2.慢性惊风1)土虚木亢:缓肝理脾汤可温运脾阳,扶土抑木。
2)阴虚风动: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可育阴潜阳,滋水涵木。
中儿一、胎怯/硬肿症胎怯脾肾保元汤,肾精薄弱补肾黄。
硬肿阳虚参附汤,寒凝血涩归四逆。
1.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保元汤2.肾精薄弱证:益精充髓,补肾温阳--补肾地黄丸二、硬肿症1.阳气虚衰证: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2.寒凝血涩证: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三、小儿感冒1.风寒感冒证:辛温解表,疏风散寒--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证: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银翘散3.暑邪感冒证:清暑解表,化湿和中--新加香薷饮4.感冒加痰证1).风寒夹痰:辛温解表,宣肺化痰--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二陈汤、三拗汤2).风热夹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桑菊饮、黛蛤散5.感冒夹滞证:解表兼以消食化滞--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6.感冒夹惊证:解表兼以清热镇惊--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四、乳蛾乳蛾风热银马勃,肺胃养阴热毒牛。
1.风热搏结证:疏风清热,利咽消肿--银翘马勃散2.肺胃阴虚证:养阴润肺,软坚利咽--养阴清肺汤3.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牛蒡甘桔汤五、咳嗽咳嗽风寒杏苏散,风热桑菊燥桑杏。
痰热清金湿二陈,气虚六君阴沙参。
1.风寒咳嗽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杏苏散、金沸草散2.风热咳嗽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咳嗽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清燥救肺汤4.痰热咳嗽证: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清金化痰汤、清气化痰汤5.痰湿咳嗽证:燥湿化痰,宣肺止咳--二陈汤6.气虚咳嗽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7.阴虚咳嗽证:滋阴润燥,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六、肺炎咳嗽肺炎风热用麻甘,风寒郁肺华盖散。
痰热闭肺麻杏葶,毒热闭肺黄连麻。
人参五味肺脾气,沙参麦冬阴热善。
心阳虚衰参龙救,邪陷厥阴羚牛丸。
1.风热郁肺证:辛凉宣肺,化痰止咳--麻杏石甘汤2.风寒郁肺证: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3.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4.毒热闭肺证: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5.阴虚肺热证: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6.肺脾气虚证:补肺益气,健脾化痰--人参五味子汤7.心阳虚衰证: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8.邪陷厥阴证:清心开窍,平肝息风--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七、哮喘哮喘痰热麻杏苏,风寒小青三子互。
最新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考点导语:在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关于中医儿科学的考点你知道有哪些吗?除了夜啼、和汗症外还有哪些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夜啼脾寒气滞:乌*散合匀气散心经积热:导赤散惊恐伤神:远志丸2、汗*表虚不固:玉屏风散合牡蛎散营卫不和:黄芪桂枝五物汤气*亏虚:生脉散、当归六黄汤湿热迫蒸:泻黄散3、病毒*心肌炎风热犯心:银翘散湿热侵心:葛根黄芩黄连汤气*亏虚: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心阳虚弱: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痰瘀阻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4、注意力缺陷障碍肝肾*虚:杞菊地黄丸心脾两虚: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痰火内扰:黄连温胆汤5、抽动障碍气郁化火:清肝达郁汤脾虚痰滞:十味温胆汤*虚风动:大定风珠6、惊风急惊风风热动风:银翘散气营两燔:清瘟败毒饮邪陷心肝:羚角钩藤汤湿热疫毒: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惊恐惊风:琥珀抱龙丸慢惊风脾虚肝亢:缓肝理脾汤脾肾阳衰:固真汤合寒荡惊汤*虚风动:大定风珠7、痫*惊痫:镇惊丸淡痫:涤痰汤风痫:定痫丸瘀血痫:通窍活血汤脾虚痰胜:六君子汤脾肾两虚:河车八味丸1、水肿风水相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湿热内侵:五味消毒饮合五皮饮脾肾阳虚:真武汤肺脾气虚: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气*两虚:六味地黄丸加黄芪水凌心肺: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邪陷心肝: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水毒内闭: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2、尿频脾肾气虚:缩泉丸温热下注:八正散*虚内热:知柏地黄丸3、遗尿肾气不足:菟丝子散肺脾气虚: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心肾失交:导赤散合交泰丸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4、五迟五软肝肾亏损:加味六味地黄丸心脾两虚:调元散痰瘀阻滞:通窍活血合二陈汤。
中医执业医师:儿科学每年必考一、咳嗽:1、风寒;金沸草散。
(风寒兼湿);杏苏散加厚朴、白术。
(风寒挟热);三拗汤加黄芩。
2、风热;桑菊饮。
(风热兼湿)加苡仁、半夏、茯苓。
3、痰热;清金化痰汤加减。
4、痰湿;三拗汤合二陈汤。
5、阴虚燥咳;沙参麦冬汤。
6、气虚久咳;六君子汤。
7、食积;曲麦二陈汤。
8、气阴两虚;生脉散。
二、肺炎咳嗽:1、风寒闭肺;三拗汤合葱鼓汤或华盖散。
2、风热闭肺;(轻证)银翘散。
(重证)麻杏石甘汤。
3、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4、毒热闭肺;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5、阴虚肺热;沙参麦冬汤6、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
变证;(心阳虚);参附龙牡救逆汤。
(气阴两虚);生脉散。
(内陷厥阴);羚角钩藤汤、牛黄清心丸。
三、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
2、寒性哮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3、外寒内热;大青龙汤加减。
4、肺实肾虚;偏于上实者用苏子降气汤。
偏于下虚者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加减。
缓解期;1、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2、肺肾阴虚;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3、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
四、鹅口疮:1、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2、虚火上浮;知柏地黄丸加减。
五、口疮:1、风热乘脾;银翘散加减。
2、心火上炎;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
4、脾肾火虚;理中汤加肉桂。
六、呕吐:1、伤食;保和丸。
(伤乳)消乳丸。
2、胃热;加味温胆汤。
3、胃寒;丁萸理中汤。
4、肝气犯胃;解肝煎。
5、惊恐;定吐丸。
七、泄泻:1、伤食;保和丸。
2、风寒;藿香正气散。
3、湿热;葛根黄连黄芩汤。
4、脾虚;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
(偏肾阳虚)四神丸。
6、气阴两伤;人参乌梅汤加减。
变证;1、伤阴;连梅汤。
2、伤阳;参附龙牡救逆汤。
3、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八、腹痛:1、腹部中寒;养脏散。
2、乳食积滞;香砂平胃散。
3、脏腑虚冷;小建中汤合芍药汤。
4、气滞血瘀;少腹逐瘀汤。
『中医儿科学』中医辨证论治各证型首选代表方剂汇总儿科学是所有临床科目中最容易拿分的科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更快、更有效的去记忆儿科学考试中的常考内容,医学教育网特此将各个系统疾病里中医辨证论治部分的各证型首选代表方剂以及西医治疗上首选的治疗药物进行了汇总。
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新生儿疾病1、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论治:(1)湿热熏蒸证——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治法:温中化湿退黄;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证——治法:化瘀消积退黄;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硬肿症的中医辨证论治:新生儿硬肿症首先辨别虚与实。
阳虚者以益气温阳为主,寒实者以温经通络为主。
(1)寒凝血滞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2)阳气虚弱证——治法:益气温阳,通经活血;方药:参附汤加减。
二呼吸系统疾病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论治:(1)主证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
暑邪感冒——治法:清暑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时邪感冒——治法: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2)兼证夹痰——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加减。
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夹滞——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夹惊——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
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2、小儿肺炎小儿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1)常证风寒闭肺证——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华盖散加减。
风热闭肺证——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