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第三单元复习习题
- 格式:pdf
- 大小:153.13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安徽的农民悄悄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春雷震撼了华夏。
”材料中的“大会”指的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五大2.《人民日报》社论代表党中央发声,它书写了社会的变迁,勾勒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轨迹。
下列社论发表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是()A.《迎接新世纪的曙光》B.《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C.《不忘初心逐梦前行——元旦献词》D.《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3.有史学家认为,中国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所有制崇拜”。
三次思想解放共同的作用是()A.冲破了个人崇拜B.解决了所有制问题C.突破了计划经济D.带来了思想的飞跃4.“一人包产全家干,村头不见闲人站”“老包进了村,人人笑盈盈,你紧我也紧,一亩一千斤”。
这些民谣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B.扩大了农产品流通范围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兴起5.下图是我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它体现我国()A.私有制经济的发展B.对外开放的扩大C.多种经济体制并存D.合资企业的创办6.1992年,借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这股东风,许多人的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好。
这主要表明() A.个人发展应顺应时代B.国家政策要与时俱进C.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7.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消费品进口额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8.2%,2021年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口达1387亿元,增长15.1%。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A.人民消费方式转变B.对外开放不断深化C.经济发展质量提高D.依靠进口发展经济8.下表内容反映的主题是()A.规划中国梦宏伟蓝图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9.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附参考答案1.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为纪念这一关系中国命运与前途抉择的大事,首套“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章”隆重发行(右图)。
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于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2.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A.七届三中全会B.八届三中全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二届三中全会3.下列各项,属于右图所示会议公报内容的是A.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C.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D.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4.“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
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A.实现国家工业化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实行改革开放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7.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召开A.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8.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4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演讲中说,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胡锦涛主席所说的“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的标志是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B.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并进行第一次高考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0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D.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11.下列城市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A.杭州B.深圳C.武汉D.南京12.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附参考答案1.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为纪念这一关系中国命运与前途抉择的大事,首套“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章”隆重发行(右图)。
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于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2.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A.七届三中全会B.八届三中全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二届三中全会3.下列各项,属于右图所示会议公报内容的是A.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C.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D.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4.“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
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A.实现国家工业化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实行改革开放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7.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召开A.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8.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4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演讲中说,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胡锦涛主席所说的“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的标志是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B.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并进行第一次高考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0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D.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11.下列城市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A.杭州B.深圳C.武汉D.南京12.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李渊B. 李世民C. 李隆基D. 李治2. 北宋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下哪项不是其中之一?A. 增设州县B. 实行科举制度C. 设立转运使D. 实行均田制3. 下列哪位是明朝末年的著名科学家?A. 张衡B. 祖冲之C. 郭守敬D. 徐光启4. 清朝康熙年间,下列哪位将领曾率军收复台湾?A. 乾隆B. 嘉庆C. 道光D. 施琅5. 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天津条约D. 马关条约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
()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朝代。
()3. 宋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4. 明朝的锦衣卫是专门负责宫廷警卫的机构。
()5.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灭亡。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______。
2. 唐朝的都城是______。
3.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机构。
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机构。
5. 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以及他的主要政绩。
2. 请简述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 请简述明朝的锦衣卫是什么机构,以及它的主要职责。
4. 请简述清朝康熙年间收复台湾的将领是谁,以及他的主要事迹。
5. 请简述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以及它的主要内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举例说明唐朝的疆域范围。
2. 请举例说明宋朝的海外贸易情况。
3. 请举例说明明朝的科技发展情况。
4. 请举例说明清朝的边疆政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1978年下半年,全国各省级以上刊物纷纷发表讨论性文章,形成以理论界为核心,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人人关注的场面。
当时讨论的核心话题应该是()A. “阶级斗争”B. “真理标准”C. “拨乱反正”D. “恢复高考”2. “这次会议是中国几十年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或许称得上是最具勇气的一次变革,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从1978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到今天的经济发展方式。
”之所以这样评价这次会议是因为它()A.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B. 进行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C. 形成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D.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3. 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
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感受到的“变”是指()A. 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B.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方针的确立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4. 孟德斯鸠说:“土地出产之多少,主要不在于土地肥沃程度,而在于农民是否享有自由。
”此言在1978年的中国得到印证的史实是()A. 三大改造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文化大革命”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 “是合作经济的一种经营形式,是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的一个层次”,实行这一制度后,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一经营形式的目的是()A. 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的任务B. 实现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C. 改革计划经济,发展生产D. 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6. 李同学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改革”“股份制改革”等资料。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A. 土地改革B. 社会主义改造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7. 城市改革怎么改?党中央回答:“农村改革是权力下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要权力下放,下放给企业,下放给基层。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其实八年级单元考试并没有那么可怕,对于历史的学习,在平时里要注意历史试题的练习。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试题一、选择题:(共20分)1.提出“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的是 ( )A.邓小平B.叶剑英C.胡耀邦D.陈云2.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什么问题的讨论( )A. 如何评价““””B.真理标准C.是否以阶级斗争为纲D.市场经济是姓社姓资3.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对思想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百家争鸣②新文化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著名史学家胡绳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史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五大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 )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④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6.下列有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相同点阐述错误的是( )A.建国后召开的党的会议B.重视经济,都大力发展生产力C.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D.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7.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这三次巨变指的是( )①辛亥革命②五四运动③抗战胜利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⑤改革开放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⑤D.③④⑤8.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其本质含义是( )A.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第三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紧扣材料中“经济特区的代表”分析,我国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以及海南等,所以A、B、D三项排除。
深圳因其发展速度快,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故选C项。
2.【答案】C【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根据题目中的“重大会议”“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等信息可判断答案为C项。
3.【答案】B【解析】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我国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生产队”是基本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户)”为生产组织形式。
这是我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情况。
4.【答案】D【解析】毛泽东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者都是根据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5.【答案】A【解析】毛泽东让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
6.【答案】D【解析】由关键信息“35年前”“改革开放”可知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7.【答案】C【解析】采用首尾结合法,最先进行的是1950年的土地改革,最后进行的是1978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答案】B【解析】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9.【答案】B【解析】“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使人们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
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又分地”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据所学可知D 项正确。
11.【答案】A【解析】结合教材可知,我国对外开放已经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总分温馨提示:亲爱的同窗们,只要心境平和、认真阅读、思考,一切在你的掌握当中,请打开你智慧的大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相信你必然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题后的答题栏内。
)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提高农村生产力,调动农人生产踊跃性,采取的正确办法有()①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该改革法》②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二、 1983年,一名去南方打工的衡阳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口岸之一,此刻则是改革开放中成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转变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A.厦门 B.广州 C.海南 D.上海3、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我国慢慢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这一格局中,第二步开放的是()A.沿海经济开放区B.沿海开放城市C.经济特区D.内地4、2021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连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五、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锁的国门走向世界。
下列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是()A.深圳、上海浦东 B.珠海、香港C.汕头、澳门 D.深圳、厦门7、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测试试卷学校: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1.下列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确认毛主席的指示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C.打破了教条主义的束博D.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2.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是()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中共“十三大”召开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的思想线路,其核心是()A.民主集中制B.该革开放C.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4、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B.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内外政策上最鲜明的特点是()A.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坚持改革开放C.经济体制改革D.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在现代经济建设中,我国坚持放在首位的是()A.重工业B.农业C.旅游业D.商业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统分结合双层经营C.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D.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8、1980年,我国在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不包括()A.广州B.深圳C.珠海D.汕头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则是()A.扩大对外贸易B.发展民族经济C.学习外国先进技术D.平等互利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正式提出是在()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其中“一个中心”指()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12.邓小平曾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八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A )A.宪法B.刑法C. 民法D.经济法2、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B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
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C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一国两制”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这场变革最早开始于( C )A.城市 B.工业 C.农业 D.商业5、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A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A )A、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7、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新收获是( D )A、农民生产自主性调动起来了B、农村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改观C、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D、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8、“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词中歌颂的两位伟人是( C )A、孙中山和毛泽东B、孙中山和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刘少奇和邓小平9、(广东2013三模)17、新中国建国后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C )A.中共八大召开B.文化大革命C.真理标准大讨论D.邓小平南方讲话10、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11、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 B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12、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为我国新时期改革的目标的会议是( C )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六大13、(2013·山东泰安)“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 20题 每题 3分 共60分)1956年至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十年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以概括为既成绩显著又教训深刻。
据此回答1~4题。
1.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 .制定“一五”计划B .提出总路线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 .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一口号出现于( )A .三大改造时期B .“大跃进”时期C .土地改革时期D .“一五”计划实行时期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①必须尊重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②调整生产关系一定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高速度、快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4.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 .勇于改革 B .乐于奉献 C .善于创新 D .大干快上 5.下列最能概括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阶段特点的是( )A .成就突出B .遇到了严重挫折C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D .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
它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造成了极大恶果。
据此回答6—9题。
6.“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指的是( )A .1946~1956年B .1956~1966年C .1966~1976年D .1976~1986年7.“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B .中央对国际形势的估计过于严重C .“左”倾错误发展的恶果D .党内存在“走资派” 8.“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从本质上说明了( )A .反革命集团不得人心B .老一辈革命家力量巨大C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D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9.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A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B .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C .彻底清除封建剥削思想D .坚决拒绝资产阶级思想侵蚀 10.“文化大革命”期间最大的一起冤案的受害者是( )A .邓小平B .周恩来C .刘少奇D .陈毅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科学决策,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每项科技成就的取得又与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创新精神分不开。
八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新中国成立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3、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决定实行的方针政策是:()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实行对内改革③实行对外开放④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4、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二B、三C、四D、五5、著名史学家胡绳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七届二中全会6、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的战略决策是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④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以下有关表述不准确的是:()A、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到1982年初基本结束B、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到1982年底基本结束C、平反后的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重新走上工作岗位D、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开始A、农村B、城市C、沿海地区 D、内地9、“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对政策衷心拥护的生动写照。
A、土地改革B、人民公社C、联产承包D、减轻农民负担10、在一座城市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A、上海B、深圳C、珠海D、厦门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①集体经济②个体经济③私营经济④外资经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2、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上海②深圳③汕头④厦门⑤天津⑥海南⑦珠海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⑤⑥⑦D、②③④⑦13、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其重点是:()A、户籍改革B、加强城市建设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国有企业的改革14、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哪三个方面进行?()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测试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40分;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2.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事件是()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A.经济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B.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D.国家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对外开放4.1980年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平反,被恢复名誉的是()A.周恩来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叶剑英5.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会是()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即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目的是()A.冲破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的束缚 B.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C.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解放生产力 D.利用外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是在()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中共十二大上C.中共十三大上D.中共十四大上8.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A.国有企业B.农村C.机关D.学校9.“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说明了()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B.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D.农民反对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0.右表中“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得益于()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C.文化大革命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由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12.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推荐文章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热度: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卷范本热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热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热度: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热度:单元考试即将到来,那么作为一名初二生,你是否已经为接下来的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的考试做好准备了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的复习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新”的起点(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D.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2.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他们收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3.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中共七大的召开D.中共八大的召开4.1976年““””结束,中国进入到“两年徘徊”时期,《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出的论断是“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B.““””中的冤假错案没有得到平反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还没有结果D.老一辈革命家的职位没有得到恢复5.右是中共中央为““””中含冤逝世的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平反并为其举行追悼会的情景,这一事件的发生最有可能发生在( )A.““””后期B.两年徘徊时期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D.中共十七大期间6.“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9小题每题3分共计57分)1.新中国头三十年我国法律只有《宪法》与《婚姻法》立法工作几乎一片空白自1978年以后我国法律框架体系逐步完善表现在()A. 出台了《刑法)、《民法》等多部法律B. 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农村和城镇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D. 完善了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答案】A【解析】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使我国终于找到并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 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 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A选项符合题意2.1984年2月14日邓小平在上海指出“现在看开放政策不是收的问题而是开放得还不够你们要加快速度条件可以放宽一些”回到北京后他在2月24日的谈话中也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下列哪一项史实是对上述言论的直接实践()A.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 沿海14个城市开放C. 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D. 内陆城市的陆续开放【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应扩大对外开放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1984年”我国于1980年就已经设立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排除A1984年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B符合题意C、D都发生于沿海14个城市开放之后排除故选B3.如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A. 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B. 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C.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B【解析】分析图片可知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包括()①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提供了契机②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繁荣③给国内部分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力④使中国的对外经济进入一个新阶段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 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提供了契机给国内部分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C正确故选C5.“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南方谈话表明()A.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B. 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 应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不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共十四大故B不正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是中共十六大故C不正确所以南方谈话是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D正确故选D6.1982年颁布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 人民更加认识到()A. 要法制不要民主B. 社会中法律不重要C. 需要道德力量来维持社会稳定D. 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 1982年颁布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 人民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当前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故选D7.由下表可知 1979~199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于其他国家的根本原因是()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建立经济特区C.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D. 实行改革开放【答案】D【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促进所以1979~199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于其他国家的根本原因是实行改革开放故选D8.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 增强企业活力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D. 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9.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同点是()A. 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深化了改革开放C. 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D.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答案】D【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因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同点是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选D10.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金银纪念币深圳经济特区特殊在()A. 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B.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C. 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D. 实行特别的外交政策【答案】B【解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人称之为“一夜崛起之城”故选B11.“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 这是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不久前做出的断言那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B.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1978年中央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推动了我国对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D. 1978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时强调中国的改革就是要发展市场经济【答案】A【解析】由“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可知该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由“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可知这一变化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政策有关故A项正确12.王石的万科公司、柳传志的联想公司、张瑞敏的海尔公司它们都诞生在1984年前后这一年想在制造业和科技界有所作为的人还有大学刚毕业的李东生(TCL集团)、段永平、史玉柱等一干人这种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B.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 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人民的创新精神D. 邓小平南方讲话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答案】C【解析】材料表现出这一时期中国人创业激情高涨进取心勃发主要原因应该是国内创业环境和条件的改善政策的宽松这意味着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人民的创新精神故C 正确故选C13.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大会决定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指的是()A. 中共十二大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九大【答案】C【解析】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江泽民作了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14.下列茶缸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定做并流传至今的生活用品其中定做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A.B.C.D.【答案】D【解析】A项图片的文字“最可爱的人”是指中国人民志愿军排除B项图片中“全面跃进”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排除C项图片中的文字是“上海工人革命造反” 可见这个茶缸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 排除D项茶缸的时间是“一九七九年” 据此可以确定这个茶缸定做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选D15.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的研究课题是()A. 民族团结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 祖国统一D. 外交成就【答案】B【解析】题干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都出现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由此推断他们的研究课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其余各项与题干无关故选B16.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①邓小平理论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学发展观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知①②③④项符合题意故选A17.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 增强企业活力B.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发展乡镇企业D. 实行对外开放【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人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故A正确BCD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A18.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和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党的()A. 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四大B. 十二大和十五大C. 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D. 十三大和十四大【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故选C19.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进行的这种做法因大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而得到中央的肯定“这种做法”是指()A. 实行赎买政策B. 建立生产责任制C. 建立生产互助小组D. 实行区域自治【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即家庭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农村也开始富裕起来 B项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20.(1)材料一所述“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在这一事件中党和国家上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且该思想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2)材料二中“包产到户”指当时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作用?我国为融入世界在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第一扇‘窗’特指什么?20.(3)一句朴素的话语却含着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爱恋纵观以上材料和有关知识你从邓小平同志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答案】(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把党和国家的经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解析】(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把党和国家的经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答到改革开放即可)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作用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窗指的是深圳【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作用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答1点即可)窗指的深圳【答案】学习勇于拼搏和奉献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树立开放意识善于吸收世界先进科技文化等【解析】学习勇于拼搏和奉献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树立开放意识善于吸收世界先进科技文化等21.(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村改革“好”在哪里21.(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历程的特点21.(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改革与开放的关系【答案】(1)农村改革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解析】(1)根据材料“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可概括得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答案】(2)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特点时间长、持久性步子稳、渐进性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交互性【解析】(2)意义根据材料“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长、持久性、步子稳、渐进性、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交互性等方面概括即可【答案】(3)关系改革促进开放开放推动改革开放与改革统一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解析】(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促进开放开放推动改革开放与改革统一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概括即可22.(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时代”中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22.(2)请举出具体的史实证明材料二中的历史结论22.(3)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的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怎样体现“循序渐进”的做法的?22.(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答案】(1)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解析】(1)“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可从不同方面作答如从政治方面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答案】(2)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由私有向公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一五”计划的实施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解析】(2)根据材料二内容“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可知这里的“改造”“建设”分别是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根据课本内容及观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由私有向公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一五”计划的实施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答案】(3)展开“真理标准大讨论”对内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对外开放先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再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最后向内地推广【解析】(3)根据课本内容及观点改革开放之前我国进行了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了思想解放我国改革开放是循序渐进的是边探索边开放的过程如对内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对外开放先设立经济特区继而开放沿海城市再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最后向内地推广【答案】(4)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和前提正是由于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获得民族独立才能有实现民族复兴的机会与保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不能取得独立民族复兴就是空谈【解析】(4)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23.(1)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年在什么会议上颁布的?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23.(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23.(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文革中形成的两个反革命集团23.(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我们国家应怎么做?【答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答案】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答案】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解析】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两个反革命集团分别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答案】国家制定完善的法律实现科学立法厉行法治【解析】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国家制定完善的法律实现科学立法厉行法治。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计22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此,回答第1~3题。
1.XXX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C)A.遵义会议B.XXX.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2.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这一格局中,第二步开放的是(B)A.沿海经济开放区B.沿海开放城市C.经济特区D.内地3.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烙印。
下列流行语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是(D)A.抗美援朝B.大跃进C.XXX.网上购物4.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定是(D)①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②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④全面纠正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转折。
这里的“转折”主要是(A)A.党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转到建立市场经济D.国度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率领全国人民与时俱进,不竭发明新的光辉。
我们从中获得的最深刻启示是,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各项奇迹发展,就必须(B)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坚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坚持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D.坚持让一局部人通过诚笃劳动先富起来7.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C)A.城市B.工厂C.农村D.国家机关8.“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包管国度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赞颂的是(C)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举行国有企业改革9.“民以食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