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 格式:ppt
- 大小:738.50 KB
- 文档页数:27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安徽的农民悄悄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春雷震撼了华夏。
”材料中的“大会”指的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五大2.《人民日报》社论代表党中央发声,它书写了社会的变迁,勾勒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轨迹。
下列社论发表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是()A.《迎接新世纪的曙光》B.《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C.《不忘初心逐梦前行——元旦献词》D.《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3.有史学家认为,中国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所有制崇拜”。
三次思想解放共同的作用是()A.冲破了个人崇拜B.解决了所有制问题C.突破了计划经济D.带来了思想的飞跃4.“一人包产全家干,村头不见闲人站”“老包进了村,人人笑盈盈,你紧我也紧,一亩一千斤”。
这些民谣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B.扩大了农产品流通范围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兴起5.下图是我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它体现我国()A.私有制经济的发展B.对外开放的扩大C.多种经济体制并存D.合资企业的创办6.1992年,借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这股东风,许多人的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好。
这主要表明() A.个人发展应顺应时代B.国家政策要与时俱进C.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7.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消费品进口额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8.2%,2021年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口达1387亿元,增长15.1%。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A.人民消费方式转变B.对外开放不断深化C.经济发展质量提高D.依靠进口发展经济8.下表内容反映的主题是()A.规划中国梦宏伟蓝图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9.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三单元可老有意思啦。
这单元讲了好多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的事儿呢。
咱先说说土地改革吧。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好多农民还在为土地发愁呢。
地主占着大量的土地,农民只能给地主打工,自己没多少地种。
土地改革那可是一场大变革,把地主的土地分给了农民。
这可不得了,农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就像鸟儿有了自己的窝一样。
他们种地可积极了,粮食产量也慢慢上去了。
这一改革,让农民的生活有了盼头,也让新中国的根基更稳当了。
接着就到“一五”计划啦。
这就像是新中国建设的一个大蓝图。
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工业,什么重工业呀,轻工业呀。
好多大工厂建立起来了,像鞍山钢铁公司啥的。
铁路也在不断地修建,火车跑得越来越远。
这一计划,让新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工业体系,不再是啥都靠进口的。
工人阶级那时候可光荣了,都在努力工作,为了建设新中国发光发热。
还有三大改造呢。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农业走集体化道路,大家一起干活,一起收获。
手工业者也组织起来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不少。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也很有特色,公私合营,既让民族资本家能继续发挥作用,又让企业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
这三大改造一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就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了。
这就像给新中国换了一身新衣服,整个国家的性质都变了呢。
这单元里还有好多英雄模范人物。
像王进喜,那可是铁人啊。
他在大庆油田那艰苦的环境下,拼命工作。
有那种“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劲头。
还有焦裕禄,心里只想着兰考的老百姓,为了治理兰考的风沙、盐碱地,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这些人都是新中国的脊梁,他们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
在外交方面呢,这一时期也有不少大事件。
万隆会议就是个典型。
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各国之间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也有共同的目标。
这个方针让中国在亚非国家中有了更多的朋友。
中国的外交之路越走越宽了。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里讲的这些内容,那可都是新中国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部分。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
版)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gt;gt;gt;gt;点击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首先,世界人民一天也不要放松警惕性,帝国主义是现代化的策源地,只要世界上存在着帝国主义,就有战争的危险,世界人民要建立有效的全球安全意识,维护世界和平。
其次,世界人民能够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为反对侵略和奴役、捍卫民族独立的正义而斗争。
gt;gt;gt;gt;点击阅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1)(1940年6月)法国败降后,英、美两国随即确立共同军事和政治战略,结成了事实上的反法西斯联盟。
(2)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用于援助反法西斯国家。
(3)苏德战争爆发时,英、美相继表态支持苏联,三国正式携手合作。
(4)1941年8月,美、英两国联合发布《大西洋宪章》,提出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的原则。
苏联随即表示赞同。
gt;gt;gt;gt;点击阅读: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的很及时吧,提高学习成绩离不开知识点和练习的结合,因此大家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定要注重从平时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请关注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
教版
本文档总结了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以供研究参考。
1. 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
- 古代文明的定义和特征
- 埃及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 希腊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 罗马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 印度与中国的古代文明
2. 罗马帝国的兴衰与教的传播
-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扩张
- 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灭亡
- 教的起源和传播
- 教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3.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原因
-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起因
-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活动
- 哥伦布的航海事迹和影响
- 大航海时代的意义和影响
4. 西欧资本主义的初步形成
- 西欧资本主义的初步形成
-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要素
- 商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的推动作用
-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5. 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资产阶级的崛起
- 封建社会的瓦解原因和过程
- 农奴制度的衰落和农民起义的影响
- 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与斗争
以上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字数:175)。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A. 解放军赴朝作战B. 三年困难时期C. 文化大革命D. 南京大2.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请问这次会议的主要决策是?A. 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B. 开展大跃进C. 改革开放D. 发动文化大革命3. 下列哪项不属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改革内容?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 发展对外贸易C. 实行计划经济D. 推进农村改革4. 1978年通过的《宪法》具有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请问这部宪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作用?A. 解决农村问题B.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C. 强调人民民主D. 推进城市改革5. 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一项重要措施。
请问第一个经济特区建立在哪个城市?A. 上海B. 深圳C. 广州D. 香港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6.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主要任务是经济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7.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引进外资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吸引________________。
8. 1978年中国开展了农村改革,推进了农业生产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9. 1979年开展的沿海地区经济特区试点得到了巨大的________________。
10.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了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 请简要介绍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12. 解放军赴朝作战是中国参加的一场重大国际战争,请简要介绍一下此次战争的背景和影响。
13. 中国的改革开放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请简要介绍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改革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廖昕一、教材说明:本单元讲述了新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在国际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重要一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做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二、知识线索梳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的春雷-----在希望的田野上------对外开放的窗口2、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文艺体育事业百花齐放3、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4、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高举伟大旗帜三、学习目标:1、能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2、能够列举出“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科技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能够说出什么是“八六三计划”。
了解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根据“材料阅读”中的表格说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了基本普及的史实,增强分析图表的能力。
根据课本列举出文学、艺术、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培养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简述题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会全是伟大的历史转折?答:(1)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2)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法律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及意义?(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其表现有哪些?)你知道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那一天我们一般举行哪些活动?答:(1)成就: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2)意义:这些法律的颁布与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3)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那一天政法部门会在街头设点接受市民有关法律问题的咨询,媒体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等。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请你回答出有关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而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是什么?并说出这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答:(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共八大:1956年,内容: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入答题卡内。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人民日报》等许多报纸全文转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
时任中央某部部长的一位老同志在会上说:“我听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
一种意见说文章很好,另一种意见说很不好。
我也还没有完全摸透……不要认为《人民日报》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
”这表明当时()A.“以阶级斗争为纲”依旧存在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C.“左”的错误亟待纠正D.媒体舆论对待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意见不一2.202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4周年。
下面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表。
出现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居民生产独立性的增强和自主权的扩大B.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变化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化的完成D.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3.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辞职,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
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A.社会生活变迁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现代企业制度D.经济体制改革4.1990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全县粮田平均单产达到1020千克,成为长江以北第一个全年粮食亩总产量超过1000千克的“吨粮县”。
桓台县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对外开放,走在全国前列B.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C.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创新活力D.乡镇企业迅速发展5.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差距逐渐消失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乡镇企业结构趋于合理化6.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测试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40分;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2.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事件是()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A.经济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B.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D.国家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对外开放4.1980年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平反,被恢复名誉的是()A.周恩来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叶剑英5.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会是()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即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目的是()A.冲破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的束缚 B.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C.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解放生产力 D.利用外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是在()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中共十二大上C.中共十三大上D.中共十四大上8.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A.国有企业B.农村C.机关D.学校9.“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说明了()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B.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D.农民反对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0.右表中“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得益于()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C.文化大革命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由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12.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
第九课改革开放【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民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立【学习难点】明白得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进展需要的原那么【学习方式】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讨【自主学习】(A级)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开始:的农人第一实行分田到户、自大盈亏的制,随后农村慢慢实行。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立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
第一在广东的、珠海和福建的成立四个经济特区。
此刻,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域向内地进展,形成经济特区---内地,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1.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成立体制,增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合作探讨】(C级)1.阅读教材42页内容,归纳一下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如何进行的?起了什么作用?2.阅读教材43页内容,结合44页《初期对外开放示用意》,描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进程如何?3.阅读教材45页,说出对内改革在城市改革的情形【拓展延伸】咱们今天的对外开放玉清朝后期开放的通商口岸,在目的和作用方面有何不同?【重、难点解析】1.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区别与联系?时刻上:土地改革(1950—195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内容上:①土地改革消灭地主阶级,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农人耕种,同时留给地主一块应得的份地,自食其力。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
⑴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⑵了解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的实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⑶了解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
⑷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
⑸了解中国梦的蓝图和发展战略、发展理念等。
2.理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
二、重点、难点分析
1.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2.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它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梦中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策略和手段建议
本单元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初二学生理解较困难。
教学
中应深度发掘教材资源、补充相关史实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各方面建设成就。
⑴运用文革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史料指导学生理解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
⑵通过对比计划与市场经济形式引导学生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结合经济数据和生活变化图片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⑶结合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等史料了解对外开放的过程和形成的格局,理解对外开放的目的和作用。
⑷运用表格、微课等手段归纳总结新时期中共会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⑸选取新时代我国在政治经济建设、民生发展、文化进步等多方面史实阐述推进中国梦道路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成就,理解中国梦的内涵。
四、单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