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综合知识复习资料归纳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219.50 KB
- 文档页数:9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电脑基础课1.复制、剪切与粘贴选中对象后右键单击,出现复制/剪切,之后,粘贴。
快捷键:复制(Ctrl+C)剪切(Ctrl+X)粘贴(Ctrl+V)2、新建文件及文件夹的命名新建文件夹:在桌面或者是一个文件夹内,右键单击空白的地方,出现“新建”,在新建右侧会出现“文件夹”字样。
文件夹的命名(重命名):新建文件夹后默认的名称为“新建文件夹”。
选中要重命名的文件夹,右键单击,出现“重命名”字样,点击即可重命名。
快捷键为F23、文件的选择(单选、跳选、全选、框选、连续性选择)单选:在要选中的对象上单击左键即为单选,即:只选中一个。
跳选:按Ctrl选择不连续的对象全选:在一个文件夹内点击“编辑”,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全部选定”。
快捷键为Ctrl+A框选:按住鼠标左键不动,拖动鼠标,会出现深颜色的框,框的范围就是被选择对象的范围。
连续性选择:单选第一个对象,按“Shift”键,再选择最后一个对象。
4、隐藏及显示文件(1)隐藏文件:为了保证重要文件的安全性,有时候我们会设置文件的属性为“隐藏”。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文件的安全。
方法:右键单击要设置为隐藏的文件,选择“属性”,选择“隐藏”。
、(2)显示文件:有些时候设置为“隐藏”的文件仍然是可以看到的,这时候我们可以更改文件夹显示的属性,这样就彻底看不到文件了。
方法:打开文件→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隐藏文件和文件夹5、压缩、加密文件压缩文件作用:大大缩小了所占电脑的空间,也可以通过密码设置增加安全性。
压缩方法:选择需要压缩的文件,右键单击在出现菜单中选择“添加到压缩文件”。
在高级选项中,可设置解压密码。
6、创建快捷方式创建快捷方式的作用:比较常用的软件,可以采用快捷方式,一方面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占桌面空间的大小。
方法:(1)在电脑硬盘中选择软件,右键单击“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2)通过“开始”按扭,选择需要的软件,右键单击“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试题组成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要点1.1 计算机概述1.1.1 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各代计算机特点。
1.1.2 个人计算机的发展,一般了解。
1.1.3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一般了解。
1.1.4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知道计算机特点,速度快,精度高,存储功能强,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自动运行能力。
1.1.5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一般了解。
1.1.6 计算机的分类,一般了解。
1.1.7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知道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1.2 计算机中的数据与编码1.2.1 数字化信息编码的概念,一般了解。
1.2.2 数的进制,知道二进制数。
1.2.3 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掌握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
1.2.4 数据存储单位,知道数据存储单位。
1.2.5 英文字符编码,知道英文字符编码。
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3.1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硬件组成,掌握计算机系统的5个基本硬件组成部分。
1.3.2 系统软件,了解系统软件,包含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
1.3.3 应用软件,了解应用软件,包含通用、专用和定制应用软件。
1.4 多媒体技术简介1.4.1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一般了解。
1.4.2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一般了解。
1.4.3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一般了解。
1.4.4 音频信息,一般了解,知道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
1.4.5 图形与图像,一般了解,知道常见的图形图像文件格式。
1.4.6 视频信息,一般了解,知道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
1.4.7 计算机动画,一般了解,知道常见的动画文件格式。
1.5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1.5.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一般了解。
1.5.2 病毒的产生,由于恶作剧、报复心理、版权保护、特殊目的或产生于游戏中。
1.5.3 病毒的特性,知道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和触发性。
1.5.4 病毒的分类,一般了解。
1.5.5 病毒发作症状,一般了解。
1.5.6 病毒的预防、检测和清除,一般了解。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结构总线结构是指各工作站和服务器均挂在一条总线上,各工作站地位平等,无中心节点控制,公用总线上的信息多以基带形式串行传递,其传递方向总是从发送信息的节点开始向两端扩散,如同广播电台发射的信息一样,因此又称广播式计算机网络。
各节点在接受信息时都进行地址检查,看是否与自己的工作站地址相符,相符则接收网上的信息。
总线型结构的网络特点如下:结构简单,可扩充性好。
当需要增加节点时,只需要在总线上增加一个分支接口便可与分支节点相连,当总线负载不允许时还可以扩充总线;使用的电缆少,且安装容易;使用的设备相对简单,可靠性高;维护难,分支节点故障查找难。
星型结构星型拓扑结构是用一个节点作为中心节点,其他节点直接与中心节点相连构成的网络。
中心节点可以是文件服务器,也可以是连接设备。
常见的中心节点为集线器。
优点:(1)控制简单。
任何一站点只和中央节点相连接,因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简单,致使访问协议也十分简单。
易于网络监控和管理。
(2)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中央节点对连接线路可以逐一隔离进行故障检测和定位,单个连接点的故障只影响一个设备,不会影响全网。
(3)方便服务。
中央节点可以方便地对各个站点提供服务和网络重新配置。
缺点:(1)需要耗费大量的电缆,安装、维护的工作量也骤增。
(2)中央节点负担重,形成“瓶颈”,一旦发生故障,则全网受影响。
(3)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环型结构环型结构由网络中若干节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这种结构使公共传输电缆组成环型连接,数据在环路中沿着一个方向在各个节点间传输,信息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
优点:有较强的自愈能力,网络中任一结点或一条传输介质出现故障,网络能自动隔离故障点并继续工作环型结构具有如下特点:信息流在网中是沿着固定方向流动的,两个节点仅有一条道路,故简化了路径选择的控制;环路上各节点都是自举控制,故控制软件简单;由于信息源在环路中是串行地穿过各个节点,当环中节点过多时,势必影响信息传输速率,使网络的响应时间延长;环路是封闭的,不便于扩充;可靠性低,一个节点故障,将会造成全网瘫痪;维护难,对分支节点故障定位较难。
计算机基础知识重点梳理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每一个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硬件设备、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其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并控制其他硬件设备的工作。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类型。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则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展示给用户,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并提供给用户和应用程序一个统一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进程管理、文件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等。
其中,进程管理指的是操作系统对进程的创建、调度、控制和终止等管理操作;文件管理则是指操作系统对文件的创建、读写、删除等操作;内存管理负责对内存空间进行分配和回收;设备管理用于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设备。
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网络系统。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Internet)。
计算机网络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连接,常用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通过计算机网络,用户可以实现远程访问、文件共享、在线交流等功能。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用于管理和组织数据的软件系统,它提供了数据的存储、检索、更新等功能。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来操纵数据库,通过SQL语句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1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 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x(磁道数/面)x内圆周长x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x(磁道数/面)x(扇区数/道)x(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虚拟存储器:是指一种实际上并不以物理形式存在的虚假的存储器。
页架:把主存划分成相同大小的存储块。
页:把用户的逻辑地址空间(虚拟地址空间)划分成若干个与页架大小相同的部分,每部分称为页。
页面置换算法有:1、最佳置换算法OPT2、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3、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4、最近未使用置换算法NUR使独占型设备成为共享设备,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系统的效率。
计算机基础复习要点一、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计算机是指利用电子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的高科技信息设备。
它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输出数据,得到人们需要的结果。
计算机根据规模和功能可分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个人计算机等不同类型。
二、计算机的主要硬件部件1.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2. 存储器: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计算机运行的程序和数据,辅助存储器用于永久保存数据和程序。
3.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或指令输入计算机系统,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4.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结果展示给用户,常见的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等。
5. 控制器:负责协调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硬件部件的工作,确保它们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时间进行工作。
6. 总线:将计算机的不同硬件部件连接起来,实现它们之间的数据传输。
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四个基本步骤。
1. 输入:通过输入设备将外部数据或指令输入计算机系统。
2. 处理:中央处理器根据输入的指令,对数据进行运算、逻辑判断和控制操作。
3. 输出:将处理后的结果通过输出设备展示给用户。
4. 存储:将运算过程中需要暂时保存的数据和程序存储在主存储器中,辅助存储器用于永久保存数据和程序。
四、计算机的数据表示和运算1. 二进制: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都是以二进制形式表示的,即由“0”和“1”两个数字组成。
2. 字符编码:为了能够表示文本和字符等非数字数据,计算机采用了不同的字符编码方式,例如ASCII码和Unicode编码。
3. 数字运算:计算机能够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基本的数学运算,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和位运算。
五、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
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资料Ch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 现代信息技术1.1.1、特征:●以数字技术和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存储、显示与控制。
1.1.2、数字技术一、二进位数字——比特(bit,binary digit)信息的基本单位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只有两种状态(数字0或1),没有颜色、大小和重量二、字节(byte)——B1B=8b三、比特的存储形式●计算机内:2的幂次方作为单位千字节(KB)1KB = 210 B = 1 024 B兆字节(MB)1MB = 220 B = 1 024 KB吉字节(GB)1GB = 230 B = 1 024 MB太字节(TB)1TB = 240 B = 1 024 GB●其他(例如U盘、光盘等外存储器):10的幂次方作为单位eg:1 MB = 1000 KB = 1 000 000 B1 GB = 1 000 000 KB四、比特的传输(单位:b/s 或bps)在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中传输二进位信息时,单位是每秒多少比特,用10的幂次方进行计算。
千比特每秒(kb/s)1kb/s = 103 b/s兆比特每秒(Mb/S)1Mb/s = 106 b/s吉比特每秒(Gb/s)1Gb/s = 109 b/s太比特每秒(Tb/s)1Tb/s = 1012 b/s注意一般k表示1000,K表示1024五、比特与进制数(二、八、十六)二进制数(B):0 、1八进制数(Q):0 、1 、2 、3 、4 、5 、6 、7十六进制数(H):0 、1 、2 、3 、4 、5 、6 、7 、8 、9 、A、B、C、D、E、F注意在VB 中,“&O ”为八进制数的前缀,“&H ”为十六进制数的前缀 I 、进制数之间的转换:1、十进制→二进制整数部分:除以2逆序取余法Exa :将57转换为二进制数余数低位2 | 57 ...............1 2 | 28 ............0 2 | 14 ............0 2 | 7 .........1 2 | 3 .........1 2 | 1 (1)高位所以(57)10 = (111001)2 小数部分:乘以2正序取整法 Exa :将(0.875)10转换成二进制小数整数部分高位0.875×2 = 1.75 1 0.75×5 = 1.5 1 0.5×2=1 1所以(0.875)10 = (0.111)2 低位 2、二进制→十进制设二进制数为K n K n-1…K 1K 0 .K -1K -2……K-m,,则其对应的十进制数S 为S=K n ×2n + K n-1×2n-1 + …K 1×21 + K 0×20 + K -1×2-1 + … +K -m ×2-m3、八进制→二进制(P10)4、二进制→八进制(P10)5、十六进制→二进制(P10)6、二进制→十六进制(P10)7、八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8、十六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二进制→八进制 II 、比特的逻辑运算基本逻辑运算??+∨∧””、“—“—非””、“”、“—“—或””、“—“—与-NOT OR AND运算规则:Exa (2008 秋):二进制数10111000和11001010进行逻辑“与”运算,结果在与10100110进行逻辑“或”运算,最终结果的十六进制数形式为()A 、A2B 、DEC 、AED 、95 Ans :C III 、数值的表示● 无符号整数的表示(在计算机内部以原码形式表示)● 带符号整数的表示(在计算机内部以补码形式表示)带符号的整数必须使用一个二进制数作为其符号位,一般总是最高位。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1. 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CPU负责执行程序指令,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用于输入数据,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用于显示和打印信息。
2. 计算机软件分类: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和提供用户界面;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图像编辑软件,用于完成特定任务。
3. 数据表示:计算机使用二进制系统表示数据,即0和1。
数据类型包括整数、浮点数、字符、字符串等。
4. 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是CPU执行的基本操作,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输和控制指令。
5. 计算机存储:计算机存储分为内存和外存。
内存是临时存储设备,断电后数据会丢失;外存如硬盘、U盘,可以长期保存数据。
6.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和组织文件的系统,包括文件、目录和文件名。
7.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连接多台计算机的系统,允许它们共享数据和资源。
网络协议如TCP/IP是网络通信的基础。
8. 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涉及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恶意软件、黑客攻击和其他安全威胁。
包括防火墙、杀毒软件和加密技术。
9. 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如C、Java、Python等。
它们提供了一套语法规则和命令,用于创建软件。
10.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和图等。
11. 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和规则。
算法效率的评估通常基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12. 操作系统原理: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设备管理。
13.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涉及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和组织,包括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和哈佛体系结构。
14. 计算机性能评估:计算机性能评估涉及对计算机处理速度、内存容量、存储速度和网络速度等方面的评价。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结构、算法等各个方面。
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从事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计算机硬件知识点1. 主机与外部设备:主机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光驱等。
外部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2. 存储器与存储介质:存储器包括内存与硬盘,内存主要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硬盘则用于永久存储数据。
存储介质有磁盘、固态硬盘、光盘等。
3. CPU与运算:CPU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运算操作,包括算术逻辑运算、取指令、存储与读取数据等。
4. 主板与总线:主板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之一,上面连接了CPU、内存、硬盘等设备。
总线负责传输数据和指令。
5. 输入与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则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二、计算机软件知识点1. 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是计算机基本工作环境的一部分,如操作系统、编译器、驱动程序等;应用软件是为特定应用目的而编写的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形处理软件等。
2.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并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OS等。
3. 编程语言与编程思想:编程语言是人与计算机沟通的工具,常见的编程语言有C、Java、Python等。
编程思想则指导着程序员如何组织和解决问题,如面向对象编程、函数式编程等。
4.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和组织大量数据,提供方便的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MongoDB等。
三、计算机网络知识点1. 网络拓扑与协议:网络拓扑指网络中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形式,常见的拓扑有星型、总线型、环形等。
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点归纳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贯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了解计算机,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点。
下面将从计算机的历史、硬件和软件等方面进行归纳。
一、计算机的历史计算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计算工具是使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机械计算机,如巴贝奇的分析机和图灵的图灵机。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投入使用后,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二、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的硬件是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等。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指令和进行数据处理。
内存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可以快速读写。
硬盘则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显示器和键盘是人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主要设备。
三、计算机的软件计算机的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除了硬件的其他部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编程语言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负责管理和控制硬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
应用软件是用户通过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的工具,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图形设计等。
编程语言是用来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工具,包括C、Java、Python等。
四、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技术。
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
局域网通常用于组织内部,广域网用于连接不同地域的计算机,而互联网则是全球范围内的网络。
五、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是保护计算机及其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和干扰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计算机安全包括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
保护计算机安全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至关重要。
六、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所有行业。
例如,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在医疗领域,计算机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计算机基础知识汇总计算机基础知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计算机的原理、组成结构、操作系统、网络技术等方面,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一次汇总,以帮助读者加深对计算机的理解和应用。
一. 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原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核心部分,它涉及到计算机的运行原理、数据表示与处理、算法与数据结构等内容。
1. 运行原理计算机的运行原理是指计算机如何执行程序的过程。
它包括从计算机启动到关机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硬件初始化、操作系统加载、应用程序执行等环节。
2. 数据表示与处理数据在计算机中以0和1的二进制形式表示。
计算机中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数据的运算与处理等。
在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常用的运算包括整数运算、浮点数运算等。
3. 算法与数据结构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是计算机程序的核心。
数据结构是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
算法与数据结构密切相关,合理选择算法和数据结构可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二. 计算机组成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
它由控制单元和运算单元组成,控制单元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运算单元负责数据的运算和处理。
2. 内存内存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根据存取速度的不同,内存可以分为缓存、主存和辅助存储器。
缓存是最快的存储器,主存用于中长期数据存储,而辅助存储器如硬盘用于大容量数据的长期存储。
3. 硬盘硬盘用于数据的长期存储和访问。
它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低的成本,但相对于内存而言读写速度慢,适用于存储大容量的文件和数据。
4. 显示器显示器用于计算机的输出和显示。
不同类型的显示器有不同的分辨率、色彩深度和刷新率等参数,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显示器。
三.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之一,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界面。
使用方法:颜色标记,颜色擦除法复习要点一、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字长、运算速度、内存容量、外存容量)。
(1)1946年2 月,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美国宾州大学诞生,取名“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简称“(ENIAC)埃尼亚克”(2)发展第一阶段: 电子器件: 电子管第二阶段: 电子器件:晶体管第三阶段: 电子器件:中、小规模集成电路(IC)第四阶段: 电子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3)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存储功能强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5)具有自动运行能力(4)计算机的分类根据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巨型机(精度最高,速度最快)、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PC)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2.计算机信息的表示:数、字符的编码包括西文字符与ASCII码和汉字及其编码(外码,内码,汉字库,字模及点阵)。
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1)西文字符编码◆基本ASCII码字符集包括了128个字符◆采用7位编码(00001),最高位为0,共8位,在内存中存储占一个字节.◆Ascii码值规律:数字: ASCII: 0-9 (值48—57)大写字母:ASCII: A-Z(值65—90)小写字母: ASCII:a-z(值97—112)(2)汉字编码❖汉字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存储形式,通常占2字节,每字节最高位为1—机内码,汉字在计算机中唯一表现形式❖用户进行汉字输入操作时使用的键位代码——输入码(外码)音码输入(“全拼”、“智能ABC”、“微软拼音”)显示汉字时,对汉字形状进行描述的二进制编码——字形码(点阵码)利用点阵描述一个汉字可以用24×24点阵表示,每行24位(3字节),共24×3=72字节;可以用16×16点阵表示,每行16位(2字节),共16×2=32字节。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近年来,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它已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是理解和掌握计算机这门学科的重要基础。
接下来,本文将从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概述。
一、计算机硬件部分1. 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中央处理器(CPU),它被认为是计算机系统的大脑。
CPU可以执行各种任务,包括控制整个计算机、执行程序、进行算数或逻辑运算等。
常见的CPU有英特尔的Pentium系列、AMD的Athlon系列等。
2. 存储器(Memory)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它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指令。
计算机的存储器分为两种类型: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的内存,可以直接访问和读写。
而辅助存储器是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如硬盘、U盘等,它们可以用于永久性储存数据。
3. 硬盘(Hard Disk)硬盘是计算机中常用的外部存储器之一,它可以存储大量数据和程序。
硬盘的速度和存储容量是计算机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常见的硬盘通常采用SATA、SAS、SCSI等接口。
4. 显示器(Monitor)显示器是计算机输出设备的一种,它用来显示计算机中处理的信息。
目前,常见的显示器分为平板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两种类型,液晶显示器因其低功耗、高分辨率等优点,成为了市场上最流行的选择之一。
5. 键盘和鼠标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用来输入数据和执行命令。
目前,常见的键盘和鼠标都为USB接口,它们的速度和精准度是使用者的关键考量因素。
二、计算机软件部分1. 操作系统(OS)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控制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各种资源以确保系统顺利运行。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 OS、Linux等。
2. 应用程序软件应用程序软件是用户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
它们能够完成各种任务,如文本编辑、图像处理、视频编辑、网站设计等。
应用程序软件的种类多种多样,涉及面广泛,例如微软公司的Office系列、Adobe公司的Photoshop和Premiere Pro、谷歌的谷歌地图等。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概述1. 计算机定义- 计算机是一种电子设备,能够接收、处理和存储数据。
2. 计算机分类- 个人计算机(PC)- 服务器- 工作站- 主机- 嵌入式系统3. 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一代(1940-1950年代):真空管计算机- 第二代(1950-1960年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1960-1970年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1970年代至今):微处理器计算机二、硬件组成1. 中央处理器(CPU)- 功能:执行程序指令- 组成:控制单元(CU)、算术逻辑单元(ALU)2. 内存(RAM/ROM)-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临时存储数据- ROM(只读存储器):永久存储数据3. 存储设备- 硬盘驱动器(HDD)- 固态驱动器(SSD)- 光盘驱动器(CD/DVD)4. 输入设备- 键盘- 鼠标- 触摸屏- 扫描仪5. 输出设备- 显示器- 打印机- 扬声器6. 其他硬件- 网络接口卡(NIC)- 显卡- 声卡三、软件组成1. 操作系统(OS)- 功能: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 - 常见操作系统:Windows、macOS、Linux2. 应用软件- 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 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 浏览器(如Google Chrome)- 媒体播放器(如VLC)3. 编程软件- 编程语言:C、C++、Java、Python- 集成开发环境(IDE):Visual Studio、Eclipse四、网络基础1. 网络概念- 互联网: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LAN):局部区域内的网络- 广域网(WAN):覆盖广泛地区的网络2. 网络协议-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 HTTP/HTTPS:超文本传输协议/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3. 网络安全- 防火墙:阻止未授权访问- 杀毒软件:检测和移除恶意软件- 加密:保护数据传输安全五、数据结构与算法1. 数据结构- 数组- 链表- 栈- 队列- 树- 图2. 算法- 排序算法: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搜索算法:线性搜索、二分搜索- 图算法:Dijkstra算法、A*算法六、数据库基础1. 数据库概念- 数据库:组织和存储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数据库的软件2. SQL语言- 查询:SELECT- 插入:INSERT- 更新:UPDATE- 删除:DELETE七、操作系统使用与管理1. 文件管理- 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2. 系统设置- 用户账户管理- 系统更新- 安全设置3. 硬件管理- 设备驱动程序安装- 硬件性能监控八、编程基础1. 编程语言基础- 语法规则- 变量和数据类型- 控制结构:条件语句、循环语句2. 软件开发流程- 需求分析- 设计- 编码- 测试- 维护九、多媒体应用1. 图形和图像处理- 像素和分辨率- 图像格式:JPEG、PNG、GIF2. 音频和视频处理- 采样率和位深度- 视频格式:MP4、AVI、MOV十、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1. 日常维护- 定期清理和优化- 数据备份2. 故障排除- 硬件故障- 软件冲突- 系统错误总结计算机基础知识覆盖了从硬件到软件、从网络到数据库、从编程到多媒体应用等多个方面。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概念,本文将对计算机的原理、硬件和软件等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计算机的原理1. 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执行数值计算和逻辑运算的机器,能够按照预定的程序处理和存储数据。
2. 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而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等。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通过将输入数据经过处理和计算,最终得到输出结果。
它遵循输入-处理-输出(IPO)的基本流程。
4. 计算机的进制:计算机以二进制(0和1)表示和存储数据。
在计算机中,二进制是一切数据和指令的基础。
二、计算机的硬件1. 中央处理器(CPU):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各个组件。
2.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地方。
它可以分为主存和辅助存储器,如硬盘和固态硬盘。
3. 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4. 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展示给用户,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
5. 存储设备:存储设备用于长期存储数据,例如硬盘、光盘、U盘等。
三、计算机的软件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
2. 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是在操作系统上运行的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和游戏等。
3. 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用来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例如C语言、Java语言和Python语言等。
4. 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和规则。
编写高效算法可以提高计算机程序的执行效率。
四、计算机网络1. 互联网: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连接了无数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实现了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2.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互联网上计算机通信所使用的规则和约定,例如TCP/IP协议。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计算机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电子设备,而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点以及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是现代社会必备的基础技能之一。
本文将系统地总结计算机基础知识点。
一、计算机硬件概念计算机硬件是指由一系列电子元器件组成,能够接受指令,执行计算、逻辑和存储等操作的物理部件。
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音频设备、键盘、鼠标等。
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中的核心部件,用于执行计算机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它由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和缓存组成,控制单元用于指挥计算机执行程序,算术逻辑单元用于执行算术和逻辑操作,缓存用于缓存指令和数据,提高计算机运行效率。
2.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常用的存储设备,用于临时存储程序和数据,当计算机关闭时,内存中的数据也会被清空。
内存容量决定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和效率。
3. 硬盘硬盘是一种存储设备,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具有高速读写和大容量的特点。
硬盘通常包含磁道、扇区、柱面等概念。
4. 显卡显卡是计算机中的一个关键部件,用于将计算机内部处理的图像信号转化为能够显示在屏幕上的图像信号,它决定了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效果。
5. 音频设备音频设备是计算机中的一个部件,用于输入和输出语音、音乐等音频信号。
包括喇叭、耳机、麦克风等部件。
6. 键盘、鼠标键盘和鼠标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工具。
键盘用于输入文字、数字和符号等,而鼠标用于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和定位。
二、计算机软件概念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和程序所需要操作的数据等非硬件部分。
计算机软件通常分为三类: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编程语言工具。
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software,用于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处理数据和管理文件等功能。
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MacOS、Linux 等。
2.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指在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各种软件程序,因特定目的而设计开发。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基础概论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是指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主板等;软件则是安装在计算机上的各种程序,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机械计算机时期、电子管计算机时期、晶体管计算机时期和集成电路计算机时期。
其中晶体管计算机时期是计算机的重要转折点,它使计算机体积更小、能耗更低、速度更快,从而进入了第三代计算机时期。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执行输入、输出、存储和运算四种基本操作。
输入是指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中,包括键盘输入和外部设备输入;输出是将数据从计算机中输出,包括显示器和打印机;存储是将数据存储到内存或硬盘中;运算是指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算术、逻辑和比较等操作。
计算机执行这些基本操作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输入、存储、运算、输出和控制。
输入数据会被存储到内存中,经过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然后将结果存储回内存,最后输出到屏幕或打印机上,整个过程由控制器控制。
3.计算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计算机可以按照规模、用途、处理器位数、操作系统、性能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性能来分类,通常包括主频、内存、硬盘、显卡等指标。
主频越高表示处理速度越快,内存越大则能同时处理更多数据,硬盘越大则能存储更多的数据,显卡则是影响计算机图形显示性能的重要因素。
4.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科学计算、数据处理、通信、娱乐、图形图像处理、工程控制等。
与不同应用领域相对应的是各种软件,例如科学计算软件、绘图软件、办公软件等。
二、计算机硬件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多种设备。
其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也是计算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中央处理器及其工作原理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也是计算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计算机基础综合知识复习资料归纳总结第一章1、1946年2月15号,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
2、从实际应用角度计算机的分类:(1)服务器(2)工作站(3)台式机(4)笔记本电脑(5)手持设备3、计算机在医药学中的应用(1)医院信息系统(2)远程医疗(3)医学决策支持系统(4)计算机辅助药物研究(5)智能化医疗仪器的研究(6)医学图像分析(7)医学数据处理(8)基于网络的医药信息检索4、医学信息素养的内涵(1)信息意识(2)信息知识(3)信息能力(利用主要信息工具的能力、基本信息能力、利用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4)信息道德第二章1、十进制D、基数是10,采用数码为0~9,进位原则是逢十进一二进制B、基数是2,采用数码为0和1,进位原则是逢二进一八进制O、基数是8,采用数码是0~7,进位原则是逢八进一十六进制H、基数是16,采用数码是0~9、A、B、C、D、E、F,进位原则是逢十六进一2、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1)整数部分的转换—除2取余,由下往上取(2)小数部分的转换—乘2取整,由上往下取(与前相反)3、十进制转换乘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则是把除二和乘二分别改成八和十六4、二进制转换成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分别取三位和四位再转换5、二进制的加法原则0+0=0,0+1=1+0=1,1+1=0,同时注意逢二进一二进制的减法原则0-0=0,0-1=1,1-0=1,1-1=06、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的运算逻辑与又称逻辑乘,可以用。
AND等表示,原则是0*0=0,0*1=1*0=0,1*1=1逻辑或又称逻辑加,可以用+、U、和OR表示逻辑非就是求反7、比特b、字节B、字长:一字节由8位比特组成,字节是计算机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位数,反映的是特定结构的计算机的处理能力;CPU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指的是一次能并行处理的二进制位数,字长总是8的倍数,字长越长,计算机的运算范围越大,精度越高,速度越快8、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9、ASCII是一种7进制编码,能表示2的7次方也就是128种国际上最通用的西文字符(1)数字的ASCII码值是30H~39H(2)大写字母的ASCII码值是65~90(3)小写字母的ASCII码值是97~12210、国际标码规定每个汉字用两个字节的二进制编码1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看书31页图2-312、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存贮程序和程序控制。
预先要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贮器中,这是“存贮程序”;启动该程序后,计算机便能自动按编写的程序一步步取出指令,根据指令的要求控制机器的各个部分运行,这是“程序控制”。
13、计算机的5大硬件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出入设备、输出设备14、微机按CPU的字长可分为:8位、16位、32位机等;按结构和组装方式可分为单片机、单板机和多扳机15、存储器分内存和外存;内存分为快存和主存;快存可以加快程序执行的速度、主存的特点是存储器中的信息能读能写,RAM中的信息在断电后即消失;外存分硬盘,软盘,光盘盒U盘;外存的特点是存储容量大,价格低,但存储速度慢。
16、CPU工作速度小于存储系统允许速度、大于存储器速度,存储器的容量大于CPU17、常用存储器硬盘光盘软盘U盘,常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触摸屏,常用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第三章1、软件可分为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2、计算机语言可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机器语言: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和执行,效率低,易出错,耗时间,可移植性差汇编语言:简单直观,方便记忆高级语言:对机器依赖性大,能清晰地描述求解问题的算法和计算过程,简化了程序的编写和调试,通用性和可移植性都非常好3、常用的操作系统包括CP/M,DOS,Windows,UNIX,Linux,PalmOS,MasOS等4、软件生命周期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软件维护第四章1、操作系统的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用户接口2、文件是在逻辑学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一组相关信息项的有序序列,它是具有标识符的一组信息的集合3、文件命名规:文件名有主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中间用(“.”)分隔4、文件名通用符【*】和【?】,【*】代表锁在位置开始的所有任意字符串,【?】仅代表所在位置上的一个任意字符5、文件目录结构可分为线性结构、分支结构、树形结构6、资源管理器打开的3种方法:·单击【开始】—【程序】菜单,找到【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命令·右击【开始】按钮,从弹出来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右击【回收站】或其他任何一个文件夹图标,从弹出来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7、WindowsXP中采用【Ctrl】和【shift】键选择多个文件的区别,【Ctrl】+A选择所有文件8、新建文件的3种方法:·在桌面或者任意文件夹中新建;·利用资源管理器在特定文件夹中新建;·启动应用程序后新建9、打开文件的三种方法:·用鼠标双击特定的文件夹即可;·用鼠标单击特定文件夹的图标或标识名,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打开】命令即可·在资源管理器窗口或文件夹窗口中选定文件夹10、文件的更名·用鼠标右击文件,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命令,文件的标识名框进入可编辑状态,输入新名称按【Enter】即可·单击文件夹的图标或标识名,选中文件夹,此时文件的标识呈蓝色,用鼠标单击文件夹标识名框的蓝色区域,进入可编辑状态后,输入新名按【Enter】实现更名11、移动和复制文件夹(1)利用快捷菜单:右击文件夹,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或【剪切】命令,定位目标文件,并右击其空白处,选择快捷菜单中的【粘贴】命令,实现复制或者移动在资源管理器中,则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剪切】和【粘贴】(2)利用快捷键复制文件:使用【Ctrl】+【c】组合键复制当前文件夹;定位目标文件按【Ctrl】+【V】组合键执行粘贴命令移动文件夹:【ctrl】+【X】组合键剪切当前文件夹;定位文件夹用【ctrl】+【v】(3)鼠标拖动法:在资源管理器中利用鼠标拖动法克复制和移动文件夹(4)复制文件夹到可移动设备12、删除文件夹用鼠标右击选定文件夹,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即可将制定文件丢至【回收站】;或者在资源管理器中执行【文件】菜单下的【删除】命令也可。
如果想在真正意义上删除文件必须在【回收站】中继续执行删除操作第五章1、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并且配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2、通讯子网:由通讯设备、网络介质等物理设备所构成,实现网络通信功能,包括数据的加工,变换,传输和交换等信息处理,即将一个主机的信息传到另一个主机3、资源子网:主体为网络资源设备,如服务器、用户计算机、网络存储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功能,包括数据处理、提供网络资源和服务4、计算机网络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组成网络硬件由服务器、客户机、通讯设备、传输介质、设备组成网络软件由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网络应用软件组成5、常用的网络通讯设备有网络接口卡、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网关、调制解调器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导纤维;常用的无线传输介质是微波、卫星通信、激光和红外线等6、TCP/IP是目前国际最常用的一种通信协议7、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地理范围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按传输介质分类:有线网、无线网按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型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结构,星形拓扑结构,树形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8、Internet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联为一体而构成的通信网络的总称IP地址的书写格式:将组成计算机IP地址的32位二进制分成4段,每段8位,中间用小数点隔开,然后将每八位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数9、IP地址的分类:A类IP地址、B类IP地址、C类IP地址、D类地址多用于多点广播、E类IP地址A类由1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三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B类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C类由三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一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E类分公有IP和私有IP10、子网掩码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远程网上。
11、子网掩码的算法:因为是C类网络,所以划分20个子网需要从主机字段中借5位。
共可有2的5次方个子网,即:32个子网。
其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不能用。
所以20个子网掩码分的地址是从:192.168.5.0;192.168.5.8;192.168.5.16;192.168.5.24;192.168.5.32;192.168.5.40;。
192.168.5.248。
12、域名:人们为了方便记忆,提出了字符型的名字标识,将二进制的IP地址转换成字符型地址,即域名地址,简称域名13、域名的格式:主机名.机构名.网络名.顶层域名(看书104页常见的组织/机构顶级域名)14、WWW使用的是超文本链接(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就是一种制作WWW页面的标准语言,它消除了不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的障碍15、WWW的格式:<URL的访问方式>://<主机>:<端口>/<路径>16、电子邮件的格式:用户名@收件服务器名17、即时通信软件:ICO、MSN Messenger、腾讯QQ、UC、Skype、网易泡泡、飞信第六章1、Word启动的3种方法:(1)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2)双击桌面快捷图标(3)直接双击Word文档Word关闭的4种方法:(1)单击标题栏右侧关闭按钮X(2)快捷键【Alt】+【F4】(3)单击【控制按钮】--【关闭】(4)右击标题栏空白处—弹出快捷键菜单--【关闭】2、新建文档的3种方法:(1)单击【文件】--【新建】--【空白文档】(2)单击工具栏【新建空白文档】按钮(3)目标路径空白处右击—弹出的快捷菜单--【新建】--【Word文档】打开文档的4种方法:(1)单击【文件】--【打开】(2)单击常用工具栏【打开文档】按钮(3)双击目标文档图标(4)单击【文件】菜单底部—打开近期编辑过的文件3、保存文档的5种方法:已命名的文档(1)单击【文件】--【保存】(2)单击常用工具栏保存按钮(3)快捷键【Ctrl】+【S】未命名的文档:方法同上,弹出“另存为”对话框—选择目标文件路径—命名--【保存】需换名文档:单击【文件】--【另存为】--选择目标文件路径—命名--【保存】所有已打开的文档:Shift+【文件】菜单--【全部保存】自动保存:【工具】--【选项】--【保存】--【自动保存】--设定【时间间隔】4、多文档切换:【Alt】+【Tab】快捷键进行切换5、文本的选取:(1)用鼠标选取:方法一:在目标文字开始位置,按住鼠标左键移动到目标文字的结束位置松开;方法二:按住Shift键,在要选定的结束位置单击,即选中了这些文字(2)行的选取:方法一:将鼠标移到行的左边,此时鼠标变成了一个向右上方的箭头,单击即可;方法二:将光标定位在要选取文字的开始位置,按住【Shift】+【End】组合键(3)句的选取:按住Ctrl键,单击文档中的一个地方,鼠标单击处的整个句子就被选取;选中多句:按住Ctrl键,在第一个要选中句子的任意位置按下左键,松开Ctrl键,拖动鼠标到最后一个句子的任意位置松开左键,即可配合Shift键的使用:按住Ctrl键,在第一个要选中的句子的任意位置单击,松开Ctrl键,按下Shift键,单击最后一个句子的任意地方(4)段的选取:在目标段左侧选定区双击鼠标,或在目标段内任意位置三击鼠标左键,即可选中多段:在左侧选定区双击选中的第一个段落,然后按住Shift键,在最后一个段落中的任意位置单击,即可(5)矩形选区:按住Alt键,在要选取的开始位置按下左键,拖动鼠标即可拉出一个矩形的选择区域配合Shift键:先把光标定位在要选定区域起始位置,同时按住【Shift】【Alt】组合键,鼠标单击要选定区域结束位置,即可(6)全文选取:方法一:快捷键【Ctrl】+【A】;方法二:现将光标定位在文档开头,再按住【Ctrl】+【Shift】+【End】键选取全文;方法三:按住【Ctrl】键在左边的选定区中单击选取全文;方法四:在文档左侧选定区中三击鼠标左键选取全文(7)扩展选取:第一次按下F8,状态栏上的“扩展”两字有灰色变成了黑色,进入扩展状态;第二次按下F8,选择了光标所在处的一个词;第三次按下F8,选区扩展到整句;第四次,选取一段;第五次,选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