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各单元知识归类整理、第一学期重点归纳
- 格式:pdf
- 大小:7.02 MB
- 文档页数:32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归纳总结
1. 识字与拼音
- 研究认读常用的字词和拼音,掌握正确的发音和书写
- 配合课文进行词语的研究和拼音的记忆,提高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 研究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基本的语法规则和用词准确
- 培养写作能力,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 诗词赏析
- 研究欣赏、背诵和理解中华传统的诗词作品,培养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 研究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提升情感交流能力和文化素养
4. 阅读理解
- 研究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包括细节理解、推理判断和主
旨理解等能力
- 提升阅读理解的技巧,如找关键词、概括段落、推断作者意
图等
5. 书写规范与美观
- 研究书写规范的汉字和词语,注意字形和笔画的正确顺序
- 培养整齐、工整的书写惯,提高书写的美观度和清晰度
6. 语言运用技巧
- 研究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提高语言的表现
力和说服力
- 掌握对比、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丰富文章的魅力
和表达效果
以上是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语文水平,并且在阅读
和写作中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祝大家学习进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2010—2011年度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下册)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一)语言文字
1. 汉字:由一笔一点一线构成,是汉族书写文字,用来表达语言,进
行书写、交流思想,也是文字文化中心所在。
2. 词语:由汉字构成,代表某种意义,是语言中信息传达的基本单位;词语不仅代表概念,也能表达主观思想。
3. 熟词:反复使用的词语,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率正确表达
一定的语意,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4. 书法:以汉字为书写文字的成熟形式,被称为“字的艺术”,书法有静、动两种;通过书写可以表达一种个性,也可以给人留下美的审美
刺激。
(二)阅读
1. 阅读理解:根据文章内容,对文章进行内容理解和概括,从文章中
寻找关键词,进行判断细节性推理,从而获得文本含义;
2. 上下文思考: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其前后上下文之间的关联,联系
作者意图及文本中蕴含关联;
3. 积累智慧:长期积累各种读物,积极思考,积极分析,吸取知识,
帮助增进学习能力。
(三)写作
1. 真实描述:根据主题,结合真实的生活经历,以真实的文字描述事
物,表达自己的看法、感受;
2. 词语表达:选择准确的词汇,用精彩的句子,确切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 篇章结构:精准布局篇章的内容,从正面写作到反面写作,充分展现自己的成果;
4. 逻辑思维:以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把写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分类,为文章加入清晰的逻辑。
6年级人教版语文1到3单元的重点六年级人教版语文1 - 3单元重点。
一、第一单元重点。
1. 课文内容与主题。
- 作者老舍,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重点段落如描写草原景色的部分,“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 文中通过描写蒙古族同胞迎接远客、盛情款待远客、深情话别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 作者宗璞,文章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状和气味,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就像一个个丁香结,最后得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人生感悟。
2. 字词积累。
- 会写“毯、陈、裳、虹”等生字。
- 理解并积累“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一碧千里”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翠色欲流”侧重于颜色绿得好像要流淌出来,多形容青草等植物。
3. 写作手法。
二、第二单元重点。
1. 课文内容与主题。
-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过程,表现了五壮士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为人民壮烈献身的精神。
- 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重点描写了典礼开始前、典礼中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三个场面,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文中由广场上的灯光联想到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
2. 字词积累。
- 会写“寇、副、榴、弹”等生字。
- 理解并积累“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惊天动地”等词语。
“居高临下”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粉身碎骨”表示身体粉碎而死,多形容为了某种目的而丧失生命。
第一部分:词语辨析1. 相似词语辨析1.1"个"和"本"的用法1.2"是"和"有"的区别1.3"的"和"得"的辨析1.4"在"和"于"的用法比较2. 词语运用2.1 词语的正确使用2.2 词语的搭配和辨析2.3 词语的丰富表达第二部分:诗词鉴赏1. 古诗词鉴赏1.1 名句赏析1.2 诗词的背诵和表达1.3 古诗词的欣赏2. 现代诗词鉴赏2.1 现代诗词的特点2.2 现代诗词的理解与欣赏2.3 现代诗人作品的分析第三部分:文章阅读1. 散文阅读1.1 散文的特点和体裁1.2 散文篇目的理解1.3 名家散文赏析2. 短篇小说阅读2.1 短篇小说的特点2.2 短篇小说的理解和鉴赏2.3 名家短篇小说作品的分析第四部分:语法知识1. 词类1.1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基本认识1.2 词类辨析和拓展2. 句子成分2.1 主谓宾、状语成分的分析2.2 句子成分拓展和运用3. 句子结构3.1 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的认识3.2 句子结构的拓展第五部分:作文写作1. 议论文写作1.1 议论文的基本要求1.2 议论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1.3 议论文的范文分析2. 述事文写作2.1 述事文的特点和写作要点2.2 述事文的结构和表达技巧2.3 述事文的示范作品第六部分:修辞格与修辞手法1. 修辞格的认识1.1 比喻、拟人、夸张的应用1.2 反问、排比、设问的妙用2. 修辞手法的运用2.1 修辞手法的灵活应用2.2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结尾部分:通过对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重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同学们将在写作、阅读、鉴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成绩,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经过对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重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学生们将在写作、阅读、鉴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六上语文第六单元知识要点一、重点字词天涯晶莹包裹摇篮资源矿产慷慨贡献滥用基地目睹有限无私枯竭毁坏生态设想例如子孙恩赐遨游渺小威胁移居肆虐盘踞归宿宏伟劲挺荡漾顺溜莺歌燕舞映入眼帘和蔼可亲不加节制美丽壮观群星璀璨不紧不慢二、易读错音山郭.(guō)排闼.(tà)颠簸.(bǒ)璀璨.(càn)晶莹.(yíng)星宿.(xiù)慷慨.(kǎi)泛滥.(làn)蹚.坏(tāng)耙.地(pá)肆虐.(nǜe)盘踞.(jù)粼.粼(lín )铁锹.(qiāo)拄.着拐杖(zhǔ)三、多音字曲①qū(弯曲)②qǔ(歌曲)供①ɡōnɡ(提供)②ɡònɡ(供奉)卷①juǎn(卷走)②juàn(试卷)种①zhǒng(种子)② zh òng(种地)簸① bǒ(颠簸)② bò(簸箕)载①zǎi(记载)②zài(下载)空① kōng(天空)② kòng(空闲) 禁① jīn(不禁)② j ìn(禁令)钻① zuān(钻研)② zuàn(钻石)参①cēn(参差)② cān(参观)③ shēn(人参)四、课文内容要点1、《浪淘沙》是唐代作者刘禹锡。
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诗前两句歌咏黄河,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写出了其奔腾而来的气势,描绘了黄河的雄伟瑰丽、源远流长、波涛汹涌。
后两句中,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有联系到自身,进而驰骋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
2、《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全诗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天的赞美和无限神往之情。
诗中所描写的“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和“酒旗”等景物有声有色、有远有近。
3、《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
全诗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描写,感受到他居所清朗幽静。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下册)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一、词语盘点1、读读写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2、读读记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恶作剧、奇妙无比、不拘一格、年过花甲二、日积月累: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2、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5、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三、课文梳理(一)山中访友(重点课文)本文出自着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一篇佳作。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1、重点句子: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
人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知识重点一、教材结构与内容概述人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围绕“阅读理解、语言运用、写作技能、口语交际”四大方面进行组织。
通过精选的课文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
二、知识重点1. 课文内容与分析1. 《草地上的小木屋》内容概述:讲述了一家人在草地上搭建小木屋的故事。
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重点分析:人物:家庭成员的性格和互助精神。
情节:搭建小木屋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主题:家庭幸福与自然美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 《鲁滨逊漂流记》选段内容概述:描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生存的经历,包括他的适应、发明和挑战。
重点分析:人物性格:鲁滨逊的坚韧、聪明和勇敢。
情节发展:鲁滨逊的生存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主题:人类在困境中的智慧与坚韧。
3. 《雪国》内容概述:描绘了雪国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展现了雪景的美丽和宁静。
重点分析:自然描写:细腻的雪景描写,展示了雪国的独特风貌。
人物与环境:如何通过自然景色反映人物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主题:自然之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突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4. 《我们爱读书》内容概述:论述了读书的乐趣和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重点分析:主题:读书的好处,如增加知识、培养兴趣和提升修养。
表达方式:用生动的语言展示读书的乐趣和意义。
2. 生字词汇1. 课文中的生字词汇:《草地上的小木屋》:生字:搭、草、屋、和谐重点词汇:幸福、自然、草地、小木屋《鲁滨逊漂流记》:生字:漂、流、坚韧、荒岛重点词汇:智慧、挑战、住所、生存《雪国》:生字:雪、国、冰、景重点词汇:风光、宁静、自然、描绘《我们爱读书》:生字:读、书、爱、乐趣重点词汇:知识、成长、读书、乐趣2. 词汇学习方法:词义理解:通过上下文理解词汇的具体含义。
词语搭配:掌握常见的词语搭配,如“自然美景”、“生存挑战”。
词汇运用:在实际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些词汇。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裳(shɑnɡ) 拙(zhuō) 缀(zhuì)(.2.).难写的字....毯:半包围结构,“毛”要托住“炎”。
雅:左右结构,右边不要写成“住”。
德:左右结构,不要少写了“心”上的一横。
稻:左窄右宽,“臼”里边是两笔短横,不要写成一笔长横。
(.3.).多音字...勒蒙薄糊宿泊冠朝2.词(.1.).必须掌握的词......草原线条柔美境界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衣裳襟飘带舞彩虹飞驰马蹄蒙古包热乎乎奶豆腐礼貌拘束干部举杯羞涩感人会心微笑摔跤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参差眼帘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印象愁怨顺心平淡(.2.).近义词...清鲜~清新惊叹~惊讶回味~体味洒脱~潇洒迂回~迂曲静寂~安静亲热~热情拘束~拘谨幽雅~文雅浑浊~污浊笨拙~愚笨参差~杂乱眼帘~眼眶单薄~瘦弱照耀~照射梦想~理想文思~才思迷蒙~迷茫愁怨~忧愁顺心~遂心平淡~平凡泊~停愁~忧低~矮书~写鸣~叫孕育~培育赠予~赠送摇曳~摇摆旖旎~柔美馥郁~浓郁凝视~注视察看~查看硕大无朋~硕大无比婆娑起舞~翩翩起舞心驰神往~梦寐以求顾影自怜~顾影弄姿孤芳自赏~自命清高(.3.).反义词...明朗→昏暗愉快→悲痛热闹→寂静团结→分裂拘束→洒脱羞涩→大方幽雅→粗俗浑浊→清澈笨拙→灵活参差→整齐单薄→结实梦想→妄想迷蒙→清晰顺心→烦心平淡→精彩移→停暮→晨低→高近→远散→聚夜→昼坠落→上升开放→封闭赠予→索取光明→黑暗仰望→俯视硕大无朋→微乎其微顾影自怜→妄自尊大孤芳自赏→自惭形秽(.4.).词语归类....①ABB式词语:热乎乎亮晶晶类似的词语:笑哈哈笑眯眯笑嘻嘻笑盈盈②AABB式词语:熙熙攘攘忽忽悠悠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③描写绿色的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类似的词语:苍翠欲滴万古长青花红柳绿④描写高大的词语:庞然大物硕大无朋类似的词语:硕大无比高大威武巍峨耸立⑤描写花香的词语:芬芳馥郁类似的词语:香远益清芬芳扑鼻沁人心脾⑥描写清高的词语: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类似的词语:自命清高自命不凡顾影弄姿⑦跟想象有关的词语:黄粱美梦痴心妄想异想天开浮想联翩痴人说梦漫无边际不切实际胡思乱想⑧量词:一首奇丽的小诗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三棵白丁香一柄花蕾⑨动词:流入云际到达目的地表演舞蹈迎接远归者⑩修饰词:尖尖的帽子茂盛的森林紫红的小果实亮晶晶的眼睛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