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林3号等油茶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 格式:pdf
- 大小:203.43 KB
- 文档页数:4
5个油茶长林品种的性状分析和评价姜根平【摘要】对丽水市5个油茶长林品种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长林品种的单株产量之间均存在差异,单株产量之间为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3号>长林18号;主成分分析评价5个长林品种的个体差异,其品种性状的优劣依次为: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3号>长林18号。
%Analysis was made on growth traits of five clones of Changlin of Camellia oleiferain Lishui, Zhe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ingle tree yield among clones. Single tree yield was ordered by Changlin 53(3.45kg) > Changlin 4(2.73kg) > Changlin 40(2.36kg) > Changlin 3(1.76kg) > Changlin 18(1.34kg).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growth of five clones was Changlin 53>Changlin 4>Changlin 40> Changlin 3> Changlin 18.【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油茶;长林;性状;评价【作者】姜根平【作者单位】浙江省松阳县林业局,浙江松阳 32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2.5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经济林木树种之一,现有油茶林面积约366 167万hm2,占我国木本食用油料面积的80%以上,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3]。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与低产林改造技术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国家油茶科学中心一、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一)油茶良种选择油茶高产林分成立应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良种。
且符合本地生产进展区域良种适生要求。
无适合良种的地域进展油茶,可进行良种引种实验,实验后肯定表现良好的良种用于生产。
避免未经实验进行跨区域调运种苗。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各地选出一大量农家品种、家系、无性系和无性系品种。
可选择产量高、性状特征明显、适合本区域栽培的主要良种。
由于各地推出的良种数量太大(必将标准下降),有时连选育者自已都难以在田间判定。
因此,生产上应选择精品良种,进行配比组合栽培。
亚林、长林系列良种已在浙江省多处较大面积的栽培,表现较好,能够在浙江各地种植,其他系列品种要慎重选用。
目前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有赣石84-8,赣无11,岑软2号、赣447、赣抚20、长林53号、赣8、赣兴48、长林21号、长林27号、赣无1号、GLS赣州油1号、赣永5,、长林40号、GLS赣州油2号、赣兴46、赣石83-1、岑软3号、长林23号、赣石84-3、长林4号、长林55号、赣永6、桂无1号、GLR1、湘林104 、赣石83-4、赣190、长林3号、GLS赣州油3号、GLS赣州油4号、GLS赣州油5号、桂无4号、赣无2、GLS6、湘林1、GLS7、GLR2、GLS8、GLS9、亚林4号、长林18号、亚林9号、湘林XLC15、湘5 、亚林1号、湘林XLJ14、岑溪软枝油茶。
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定数量较多,因地制宜选用。
种苗生产提倡按照生产计划当场成立采穗和育苗基地。
从而减少种苗本钱,提高造林质量。
(二) 油茶新品种栽植林地选择1、土壤油茶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能耐较瘠薄的土壤,易于丘陵和山区进展。
只要能生长铁芒箕、映山红、乌饭树、盐肤木、白茅、杉树、马尾松、茶树等植物的地方都适宜栽种油茶。
但要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基地,认真地选择造林地是超级重要的环节。
油茶长林系列品种特点区分标准
长林3号:果实黄红色,桃形,果实表面光滑且无明显棱,果实中等大小;树形开张;枝条较长;叶片前端较尖。
长林4号:果实青红色,梨形,果实底部内陷,表面有明显突出棱;树形伞形,浓密且较矮;叶脉白色隆起。
长林18号:果实青红色,桔形,带棱;叶片颜色偏黄,叶片两边缘中间部分有一拉长点,枝条倒伏状。
长林40号:果实青色,梨形,表面有三条棱且不对称;树形圆球形,直立;枝叶浓密,深绿色。
长林53号:果实梨形,黄红色,果柄处有葫芦把;树形矮小;粗枝大叶,枝条节间较短。
长林21号:果实桔形,青黄色,中等偏小,表面有棱;叶片短小;枝条稀疏。
长林23号:果实完全呈黄球形,青黄色,表面无棱,中等大小,果实底部有三条放射状纹路。
长林27号:果实球形,红色,底部带脐;树形塔形且矮小;粗枝大叶且浓密。
长林166号:果实橄榄形,色泽鲜红,果实偏小,单果种子1-2粒,少数3粒;
叶柳叶形,枝条细长。
长林20号:果实青色,桔形,果实底部有多条放射状内陷纹路(一般为5条,呈五角星形);树形开张;枝条下垂,稀疏。
长林56号:果实圆球形,红色,底部有3-5条纹路(多数为4条纹路),果实较大;树体直立,枝条节间较长。
长林59号:果实球形,青黄色;树体圆柱形,枝叶浓密。
油茶的栽培技术油茶原产我国,利用、栽培历史逾2000年,在种植有茶的时候也是要属于自己的栽培技术的,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油茶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油茶栽培技术一、主要品种油茶是泛指山茶属中具有生产价值的油用物种,在我国栽培面积较大,利用价值较高的主要有普通油茶、越南油茶、广宁油茶、攸县油茶、小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等几种,其中普通油茶以其产量高、适应性强、栽培分布广而成为油茶栽培中重要的一个种,我市栽培的油茶主要是普通油茶,黄山市林科所营造了小片的攸县油茶引种栽培试验林。
1、普通油茶品种划分在长期的油茶生产实践中,为了应用方便和易于识别,采用了成熟期不同、果实大小、果形、果色等特性特征来划分不同的品种类型。
以果实成熟期的先后不同划分出秋分籽、寒露籽、霜降籽和立冬籽4个基本品种群,我国各省(区)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品种是霜降籽。
依果实大小分为大果型、中果型和小果型三种。
油茶果实形状各异,以果形指数(果径/果高)值定出五种基本果型,即球形、桃形、脐形、橄榄形和桔形。
据调查,霜降籽中球形果约占40%,居首位,统计又表明,球形果、桔形果一般较大,性状也较好。
2、优良农家品种和家系优良农家品种徽州大红:由黄山市林科所经过十几年系统选育出来的良种,果油率为5.32%,平均亩产油24.6公斤,是超过全国油茶优良农家品种标准的优良农家品种,已向全国各地推广良种5万公斤。
优良家系徽岩74-18、74-21:由黄山市林科所历时十二年选育出来的2个优良家系,干出籽率为25.6和26.5%,出油率27.7和26.9%,亩产油分别为31公斤和32公斤。
具有产量高,经济性状优良,花期早,座果率高,抗病力强(病果率都在2%以内)等特点。
3、优良无性系优良无性系GLR长油1-18号由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选育,经江西省林业厅审定的18个优良无性系,国家林业局予以推广的油茶良种。
干出籽率25.2-33%,出油率26-28%,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4%左右。
河南省主栽油茶品种抗寒性研究邓全恩;丁向阳李建安【摘要】近年来河南省油茶发展迅速,但处于油茶生长的北缘地区,低温是限制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子.为给河南省油茶良种的选育、引种及栽培区划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XL210''大别山1号''豫油茶1号'等普通油茶品种为试材,对其叶片分别采用0、-5、-10、-15和-20℃的低温胁迫处理,选择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等抗逆指标,以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LT50),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了不同普通油茶品种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油茶抗寒性均呈负相关,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油茶抗寒性均呈相关关系;其半致死温度和隶属函数评价结果一致,6个油茶品种中,'大别山1号'的抗寒性最强,'长林4号'的抗寒性最弱,其他品种的抗寒性居中.【期刊名称】《经济林研究》【年(卷),期】2018(036)003【总页数】6页(P12-16,56)【关键词】油茶;抗寒性;生理机理;河南省【作者】邓全恩;丁向阳李建安【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利用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 410004;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利用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 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4.4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常绿灌木或中乔木,是指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油脂含量较高且具有栽培经济价值的一类植物的总称[1]。
长林系列油茶以下长林系列油茶为2008年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的品种:长林40号,主要表现为长势旺,抗性强,光合效率高,果近梨形,青带红,中偏小,盛产期亩产油量能达到65.9 kg,始花期为10月下旬,花期持续30天。
长林40号品种特性长势旺,枝叶茂密;果有棱,青色;叶矩卵形。
6年生单株产果量8kg以上,每公顷产油可以超过600kg;盛产期每公顷产油能达到988.5kg;干籽出仁率63.1%,干仁含油率50.3%;油酸含量82.12%,亚油酸含量7.34%。
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土层较厚的丘陵山地或缓坡地,水平带整地,施足基肥。
配置花期相似或一致的多系混栽;早期适当密植,盛产期后适时调整密度,每年抚育施肥;注意兰翅天牛、象鼻虫等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浙江、江西、广西、湖南油茶种植区。
长林4号,长势较旺,枝叶茂密,光合效率高。
果桃形,青带红,较大,产量高而稳,只是皮稍厚,盛产期能达到60.0kg,叶宽卵形,枝条较粗,发芽晚,始花期为11月初,花期持续20天。
长林4号品种特性长势旺,枝叶茂密;果桃形,青带红;叶宽卵形。
6年生单株产果量5kg~6kg以上,每公顷产油可以超过525kg;盛产期每公顷产油可达900kg;干籽出仁率54%,干仁含油率46%;油酸含量83.09%,亚油酸含量7.07%。
可作为食用油、化妆品原料。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土层较厚的丘陵山地或缓坡地,水平带整地,施足基肥。
配置花期相似或一致的多系混栽;早期适当密植,盛产期后适时调整密度,每年抚育施肥;注意兰翅天牛、象鼻虫等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浙江、江西、广西、福建、湖北油茶种植区。
长林3号,长势中等偏强,枝叶稍开张。
叶幕层中等。
花期与长林4号相近。
果实中等偏小,色泽偏黄,桃形或近橄榄形,有尖头,盛产期能达到54.6 kg,叶近柳叶形,枝条细长散生,发芽晚,始花期为11月上旬,花期持续25天。
长林3号品种特性树体长势中等偏强,枝叶稍开张,枝条细长散生;叶近柳叶形;果桃形或近橄榄形,青偏黄。
安徽林业科技2020年安徽林业科技,2020,46(2):18~20Anhu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油茶(Camellia oleifera )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是皖西大别山区金寨县重点栽培树种之一。
2004年起,金寨县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试验中心长华林场引进了14个长林系油茶优良品种在当地进行栽培试验。
通过几年栽培观察,确立了4个适宜大别山区栽培的丰产、稳产、高出油率的品种。
这些油茶良种已成为近年来大别山区的主要油茶栽培品种,并在金寨县建立了油茶良种繁育基地20hm 2。
以金寨县为主的大别山区栽培与引种地浙江主要区别表现在:一是大别山区砂质土壤区较多,土壤保湿性差;二是降水量大,油茶建园大都是山地和坡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三是冬季低温时间长,最低气温较低,极易引发冻害;四是生长势和一些物候期发生了一些变化。
由于在以上自然条件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因而在园地选择、整地、苗木保湿、抚育管理、整形修剪等栽培措施上也有很大的不同,笔者在近年的栽培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出了大别山区长林系列油茶主栽品种的丰产栽培技术。
1园地选择和整理1.1园地选择长林系列主要油茶品种在大别山区丰产栽培技术冯延龄(金寨县林业局,安徽六安237300)摘要:由安徽省金寨县引进栽培的,经安徽省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的长林系列油茶品种,近年来已成为大别山区油茶主要栽培品种。
本文从园地选择和整理、苗木栽植、园地管理、整形修剪、林地放蜂5个方面对长林系列主要油茶品种在大别山区的丰产栽培技术进行系统总结,为大别山区油茶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茶;大别山区;丰产技术中图分类号:S7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52(2020)02-0018-03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Main Cultivars of Camellia oleifera Changlin Seriesin the Dabie Mountainous RegionFENG Yanling(Forestry Bureau of Jinzhai County,Lu'an 237300,Anhui,China)Abstract :Camellia oleifera Changlin Series,introduced to and cultivated in Jinzhai County,Anhui Province,have become the main cultivars of Camellia oleifera in the Dabie Mountainous Region in recent years.In this paper,a systematic summary was made on 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main cultivars of Camellia oleifera Changlin Series from 5aspects including selection andpreparation of plantation sites,planting of seedlings,plantation management,shaping and pruning and release of pollination bees,so as to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Camellia oleifera plantations in the Dabie Mountainous Region.Keywords :Camellia oleifera ;The Dabie Mountainous Region;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收稿日期:2020-02-20修回日期:2020-03-27作者简介:冯延龄(1963-),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茶、板栗、山核桃等科技推广和研究工作。
油茶(Camelliaoleifera )的选优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至今已选育出200多个油茶高产无性系,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其中普通油茶类型的长林系列是一批生长势旺盛、高产稳产、抗病虫性较强、含油率较高的油茶无性系。
浙江省遂昌县现有普通白花油茶面积5400hm 2,其中投产油茶面积4870hm 2,存在品种老化混杂、油茶产量低的现状。
为提升油茶产业经营水平,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故2012年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实验中心引进油茶长林系列(3、4、23、53号)[2]4个品种进行栽培试验,旨在筛选出更适宜遂昌本地种植的油茶长林品种,为低产油茶更新换代提供新品种。
本文通过对4个长林品种栽培6年后的树高、冠幅生长量展开综合评价,以期为当地引种长林油茶高产无性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及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浙江省遂昌县大柘镇、新路湾镇、金竹镇(118°41′~119°31′E,28°13′~28°49′N);根据县气象站资料得知,该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9℃,极端最低气温-9.7℃,极端最高气温为40.1℃。
全年>10℃的积温为5653℃,天数为273天,全年平均无霜期为25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510mm 。
各试验地均为山坡地,土壤属山地红壤,但面积海拔及有机质含量各不相同(表1~2)。
表1试验地概况表2试验地土壤(0<土层厚≤40cm )养分1.2试验材料试验苗木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实验中心(浙江省富阳市)引进,油茶无性系长林系列中的长林3号、4号、23号和53号为供试对象,苗木规格为2年生无性系嫁接裸根苗,平均苗高60cm 以上,地径0.6cm 以上;基肥选用湖北洋丰集团生产乡、镇大柘镇新路湾镇金竹镇土名杉树坞仓山大平面积/hm 2121411海拔/m 450500550坡度/°302015土层深度/cm 805060原地类杉木采伐迹地新造旱地新造旱地长林3号等油茶良种在遂昌试验初报*钟子龙唐昌贻周智峰严志伟(浙江省遂昌县林业局,遂昌323300)文章编号:1001-9499(2018)03-0037-03林业科技FORESTRY SCIENCE &TECHNOLOGY第43卷第3期2018年5月Vol.43No.3May 2018*浙江省遂昌县林业科技项目“油茶丰产技术示范与推广”(2011SY06)摘要:2012年引进无性系长林油茶(3、4、23、53号)4个品种,经过6年栽培试验,其结果表明:长林4号、长林53号与长林3号、长林23号树高、冠幅生长量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长林4号与长林53号之间差异不显著;长林3号与长林23号之间差异也不显著;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试种生长好的长林3号与长林23号品种,其幼树生长量不及长林4号和长林53号品种。
张发国.三个油茶品种在田林县的栽培比较试验[J].南方农业,2023,17(2):44-46.三个油茶品种在田林县的栽培比较试验张发国(田林县乐里镇林业工作站,广西田林 533000)摘 要为掌握良种油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的生长及适应情况,探究在田林县推广良种油茶的可行性,用岑软2号、岑软3号、香花油茶3个油茶良种进行栽培试验,测定并分析3个油茶良种的树高、冠幅、单株结果量、出籽率和保存率。
试验结果表明,3个油茶良种的树高、冠幅、单株结果量、出籽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保存率无显著差异;3个油茶良种在田林县均适应性良好,能正常开花、结实,其中以香花油茶表现最好,生长速度快、结果量大、出籽率和保存率高,适宜在田林县优先推广,岑软2号、岑软3号可适量推广。
关键词良种;油茶;适应性:广西百色市田林县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02.014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山茶属植物中种子含油率较高且有一定栽培经营面积的一类树种,其主要产品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被誉为“东方橄榄油”[1]。
从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角度看,大力发展油茶可有效增加我国食用油产能。
油茶不仅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好树种,更是促进乡村振兴、培育特色产业的好产业。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批油茶种植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召开推进油茶生产工作视频会议,油茶生产真正上升到了国家战略。
2023年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指出到2025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要在600万hm2以上、茶油产能要达到200万t。
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巨大,采用良种良法栽培油茶对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田林县位于广西百色市,海拔200.0~2 026.5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无霜期331 d,年平均气温21 ℃,年平均日照时间1 696.4 h,年降水量768.9~1 524.5 mm,冬春少雨,春季回暖快;有宜农宜林宜牧荒山10.4万hm2,有林面积36.0万hm2,森林覆盖率64%,林地资源丰富,推广种植良种油茶的林地条件良好[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