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材料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6.86 MB
- 文档页数:60
超导材料概念超导材料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电阻突然降为零的材料。
这种神奇的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导材料的发现和研究是近代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材料科学和工程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本文将从超导材料的基本概念、发现历程、物理机制、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超导材料的基本概念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高压、强磁场等条件下,电阻突然降为零的材料。
这种现象是在1911年由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发现的。
他在将汞冷却到近绝对零度时,发现汞的电阻突然降为零。
这种现象被称为超导现象。
在随后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不仅是汞,其他金属、合金和化合物也具有超导性。
目前已经发现的超导材料种类很多,包括铜氧化物、铁基超导体、镁二硼等。
超导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如零电阻、零磁场、激发态等。
这些性质使得超导材料在电力输送、电子学、磁学、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例如,超导电缆可以大大提高电力输送效率,减少能源浪费;超导磁体可以产生极强的磁场,用于医学成像、磁悬浮列车等领域;超导量子比特可以用于量子计算,实现超高速计算等。
二、超导材料的发现历程超导材料的发现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当时,人们已经知道了电阻的存在和电流的磁效应。
在1895年,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了电动力学方程,揭示了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这为超导现象的发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1908年,英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首次提出了“超导”这个概念,指的是在某些条件下,电阻可能会降为零。
随后,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在1911年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理论。
他将汞冷却到4.2K 以下,发现汞的电阻突然降为零,而且磁场也会被完全排斥,这就是超导现象。
这个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人们陆续发现了铝、铅、锡等金属和合金也具有超导性。
然而,这些材料只能在极低温度下才能表现出超导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直到1986年,美国IBM研究团队发现了第一种高温超导体——氧化铜。
超导材料是什么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下具有零电阻和迈斯纳效应的一类特殊材料。
超导材料在电流通过时能够完全消除电阻,使电流能够无损耗地流过,这一特性被称为超导性。
这使超导材料在电力输送、能源存储、磁共振成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导材料最早于1911年由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发现。
基于铅的材料是最早被发现具有超导性的材料。
然而,这类超导材料需要在非常低的温度下(接近绝对零度)才能展现出超导特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的范围。
直到1986年,德国物理学家J·G·鲍尔汤和瑞士物理学家K·A·穆勒在氧化铜材料中发现了高温超导现象,即超导转变温度高于液氮沸点77K,使超导材料的实际应用前景大大扩展。
随后,人们陆续发现了多种高温超导材料,如铜氧化物、铁基超导体等。
超导材料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 零电阻:在超导状态下,电阻消失,电流可无损耗地通过。
这种特性使超导材料在电能输送领域有巨大应用潜力,能够显著减少能源损耗。
2. 迈斯纳效应:超导体中的电流不仅可以无损耗地流过,还能形成与电流方向垂直的磁场。
这一现象被称为迈斯纳效应,可用于磁体制造、磁共振成像等领域。
3. 超导转变温度:超导材料在一定的温度下会由非超导态转变为超导态。
低温超导体的转变温度通常较低,而高温超导体的转变温度可以接近或超过液氮沸点,更易于实际应用。
4. 磁场限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超导材料的超导特性会受到限制。
不同材料对磁场的限制程度不同,这也对其应用领域产生了影响。
超导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是超导材料通常需要在极低的温度下才能展现出超导性,这对设备和工艺提出了要求。
此外,高温超导体的机制和性质仍然不完全清楚,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随着超导材料的不断研究和发展,人们对超导技术的应用前景充满信心。
超导磁体已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加速器、磁悬浮交通等领域。
超导输电技术也在快速发展,预计超导材料将在未来成为电力输送和能源存储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导材料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现已发现有28种元素和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可以成为超导体。
一.超导材料特性1.零电阻性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能够无损耗地传输电能。
如果用磁场在超导环中引发感生电流,这一电流可以毫不衰减地维持下去。
这种“持续电流”已多次在实验中观察到。
2.完全抗磁性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只要外加磁场不超过一定值,磁力线不能透入,超导材料内的磁场恒为零。
3.约瑟夫森效应两超导材料之间有一薄绝缘层(厚度约1nm)而形成低电阻连接时,会有电子对穿过绝缘层形成电流,而绝缘层两侧没有电压,即绝缘层也成了超导体。
当电流超过一定值后,绝缘层两侧出现电压U(也可加一电压U),同时,直流电流变成高频交流电,并向外辐射电磁波,其频率为,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e为电子电荷。
这些特性构成了超导材料在科学技术领域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各类应用的依据。
4.同位素效应超导体的临界温度Tc与其同位素质量M有关。
M越大,Tc 越低,这称为同位素效应。
二.基本临界参量1.临界温度外磁场为零时超导材料由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或相反)的温度,以Tc表示。
Tc值因材料不同而异。
2.临界磁场使超导材料的超导态破坏而转变到正常态所需的磁场强度,以Hc表示。
Hc与温度T 的关系为Hc=H0[1-(T/Tc)2],式中H0为0K时的临界磁场。
3.临界电流和临界电流密度通过超导材料的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也会使超导态破态而转变为正常态,以Ic表示。
Ic一般随温度和外磁场的增加而减少。
单位截面积所承载的Ic称为临界电流密度,以Jc表示。
超导材料的这些参量限定了应用材料的条件,因而寻找高参量的新型超导材料成了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超导材料应用超导材料具有的优异特性使它从被发现之日起,就向人类展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
尤其是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用非常广阔,大致可分为三类:大电流应用、电子学应用和抗磁性应用。
材料科学中的超级导电性材料超级导电性材料是指具有比铜更高导电性能的材料。
这些材料在材料科学中具有极大的价值,因为它们可以被用于高速电子设备、高温超导电性设备和磁场传感器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级导电性材料的种类和应用。
一、金属材料金属是超级导电性材料的经典代表。
在室温下,铜的电导率为58.4×106 S/m,但银(Ag)和金(Au)等金属的导电率超过了铜,因此它们具有超导电性。
此外,在极低温度下,一些金属例如铝(Al)和铉(Ce)也具有超导电性。
金属材料的超导电性主要应用于高速电子设备。
例如,在微电子学中,金或银纳米线电极的电阻性能显著提高,因此使用金属材料作为导体材料具有出色的效果。
二、有机材料相比于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在制备和成本方面更有优势。
在有机材料中,聚苯乙烯(PS)具有显著的超导性能。
此外,通过在有机材料中掺杂化合物或添加其他材料,如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Gn),也可以制备出具有超导性的有机材料。
基于有机材料的超导性,可以制备出柔性电路、电子纸和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这些领域对于综合性能的要求更高。
三、二维材料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因此被认为是超级导电性材料的候选材料之一。
石墨烯是最具代表性的二维材料之一。
它在理论上具有无限高的电子迁移率和卓越的超导电性能,因此非常适合用于高速电子设备制备。
除了石墨烯,二硫化钼(MoS2)等其他二维材料也被发现具有超导性能。
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甚至比铜高出数倍。
因此,它们在微电子学及石墨烯电荷传输场效应晶体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四、复合材料未来的超级导电材料将基于各种综合性能,因此复合材料是一种有前途的超级导电性材料。
通过在金属或二现类材料中掺杂二硫化钼等二维材料,可以制备出表现出更高导电性能的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例如,在高温超导电性设备中,可以使用复合材料以提高其高温超导性能;在磁测仪和磁场传感器中,复合材料可以制备出大面积高灵敏度传感器。
超导材料基础知识介绍超导材料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
现已发现有28种元素和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可以成为超导体。
特性超导材料和常规导电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有以下性能。
①零电阻性: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能够无损耗地传输电能。
如果用磁场在超导环中引发感生电流,这一电流可以毫不衰减地维持下去。
这种“持续电流”已多次在实验中观察到。
②完全抗磁性: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只要外加磁场不超过一定值,磁力线不能透入,超导材料内的磁场恒为零。
③约瑟夫森效应:两超导材料之间有一薄绝缘层(厚度约1nm)而形成低电阻连接时,会有电子对穿过绝缘层形成电流,而绝缘层两侧没有电压,即绝缘层也成了超导体。
当电流超过一定值后,绝缘层两侧出现电压U(也可加一电压U),同时,直流电流变成高频交流电,并向外辐射电磁波,其频率为,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e为电子电荷。
这些特性构成了超导材料在科学技术领域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各类应用的依据。
基本临界参量有以下 3个基本临界参量。
①临界温度:外磁场为零时超导材料由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或相反)的温度,以Tc表示。
Tc值因材料不同而异。
已测得超导材料的最低Tc是钨,为0.012K。
到1987年,临界温度最高值已提高到100K左右。
②临界磁场:使超导材料的超导态破坏而转变到正常态所需的磁场强度,以Hc表示。
Hc与温度T 的关系为Hc=H0[1-(T/Tc)2],式中H0为0K时的临界磁场。
③临界电流和临界电流密度:通过超导材料的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也会使超导态破态而转变为正常态,以Ic表示。
Ic一般随温度和外磁场的增加而减少。
单位截面积所承载的Ic 称为临界电流密度,以Jc表示。
超导材料的这些参量限定了应用材料的条件,因而寻找高参量的新型超导材料成了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Tc为例,从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H.开默林-昂内斯发现超导电性(Hg,Tc=4.2K)起,直到1986年以前,人们发现的最高的 Tc才达到23.2K(Nb3Ge,1973)。
超导原材料
1 超导原材料简介
超导原材料是指那些能够在超导状态下传导电流的材料。
超导材料具有很低的电阻和电感,能够在常温下转变为超导状态,具有很高的导电性能。
这种材料在电力传输、医疗、计算机和通信等领域,都会有广泛的应用。
2 超导材料的分类
超导材料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金属超导材料,如铜、铝、金等;第二类是陶瓷超导材料,如氧化铜、氧化铯、氧化银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复合超导材料,如氧化镍等。
3 超导材料的制备
超导材料的制备过程包括制备材料、制备超导体和烧结制备等步骤。
其中烧结制备是制备陶瓷超导材料的基本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高纯度的化合物粉末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下,形成一种纯净的超导物质。
4 超导材料的应用
超导材料在诸多领域都有应用,以下列举几个:
1. 电力传输领域,超导线圈可以大幅减少能源损耗,在输电距离较长或承载电流较大的情况下更加有效。
2. 医疗领域,超导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核心部分是超导体。
该技术相比传统的X光摄影技术更为精准。
3. 计算机和通信领域,超导器件和超导电缆可以提供更高效和可
靠的数据传输和存储。
总之,超导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虽然目前仍存在一些制备
难度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但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
的不断深入,这种材料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超导材料超导材料超导材料是指在超导态下能够实现零电阻和完全磁通排斥的物质。
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材料,在低温下具有很高的电导率。
超导材料的发现对科学和工业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超导材料的概念、发现历史、特性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超导材料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11年,当时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奥恩斯和海尔曼·科内斯发现了汞在低温下的超导性质。
自那以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更多的超导材料,并不断探索和研究超导现象的原理。
超导材料的最大特点是零电阻。
当超导材料被冷却到临界温度以下时,材料内的电流可以在不损耗能量的情况下持续流动。
这意味着超导材料可以实现高电流密度和高电导率,可以在电力输送、磁共振成像等方面发挥巨大的潜力。
除了零电阻外,超导材料还具有完全磁通排斥的特性。
当磁场穿过超导材料时,超导电子将把磁力线排斥出材料,形成所谓的“迈斯纳效应”。
这种特性使超导材料在磁悬浮、磁阻限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超导材料的发现和研究对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材料的电阻极限,也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在能源输送方面,超导材料可以大大减少电能损耗,提高输电效率。
在磁共振成像方面,超导磁体可以提供极强的磁场,使成像更加精确并缩短检查时间。
此外,超导材料还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在粒子物理学、高能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核聚变研究中,超导材料可以用于制造超导磁体,产生强大的磁场来控制等离子体。
超导材料的应用还延伸至工业领域。
在交通运输方面,超导磁悬浮技术可以实现高速列车的悬浮和推进,提供更快、更安全、更节能的交通方式。
在能源领域,超导磁能储存技术可以在低谷电力储能和紧急供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超导材料在理论和实验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目前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超导材料的高温超导问题。
迄今为止,大多数超导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都在很低的液氮温度以下,这限制了超导材料应用于实际场景的可能性。
超导材料用途超导材料是一种在极低温下电阻为零的材料,其独特的性质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超导材料的基本原理、分类以及在电力、医疗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一、超导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超导材料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降低材料温度,使电子在材料内部减少碰撞,从而减少电阻。
当材料温度降至超导临界温度以下时,电流可以在材料内部无阻碍地流动。
超导材料可以分为经典超导材料和高温超导材料两类。
经典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一般在4K以下,常见的经典超导材料有铜、铝、铅、银等。
这些材料的超导性质已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例如在超导磁体、超导电缆、超导电子学等领域。
高温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在77K以上,最高可达到135K。
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和研究是一个重大的科学事件,也是超导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高温超导材料具有更高的临界温度和更好的超导性能,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因此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超导材料在电力领域的应用超导材料在电力领域的应用是其中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和超导磁体是超导材料在电力领域的主要应用。
1. 超导电缆超导电缆是一种利用超导材料的无电阻特性传输电能的电缆。
相比传统电缆,超导电缆可以大幅提高输电效率、降低输电损耗和减少输电线路的占地面积。
超导电缆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电网、电力输电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2. 超导变压器超导变压器是一种利用超导材料的无电阻特性实现能量传输的变压器。
超导变压器相比传统变压器,可以大幅减少能量损耗和体积,提高能量传输效率。
超导变压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输电、能源储存和电动汽车等领域。
3. 超导磁体超导磁体是一种利用超导材料的强磁场特性制造的磁体。
超导磁体具有极高的磁场强度和稳定性,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医疗诊断、磁浮列车和磁约束聚变等领域。
三、超导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超导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核磁共振成像(MRI)和磁控治疗等方面。
1. 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和射频信号产生的影像技术。
超导材料的种类及应用文库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下具有零电阻和完全磁场排斥现象的材料。
根据其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可以将超导材料分为不同的种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超导材料及其应用。
1. 金属超导体:金属超导体是超导材料中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一类。
代表性的金属超导体有铅、锡、汞等。
金属超导体的电阻在超导转变温度以下会突然消失,且它们的临界温度相对较低,通常在几开尔文以下。
由于金属超导体主要用于低温实验和超导磁体制造,其实际应用领域相对较小,但铅超导体广泛应用于超导电子元器件和低温实验领域。
2. 陶瓷氧化物超导体:陶瓷氧化物超导体是指由多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复合材料,如铜氧化物、钡氧化物和镧系氧化物等。
相较于金属超导体,陶瓷氧化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更高(一般在20-135开尔文之间),同时具有较高的临界电流密度和强磁场耐受能力。
这使得陶瓷氧化物超导体在电能输送、强磁场技术、医学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钇钡铜氧化物超导体常被用于制造超导电缆和电力设备,铁基超导体被用于开发高温超导电磁材料。
3. 铜氧化物和铁基超导体:铜氧化物超导体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类超导材料。
这些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较高,一些铜氧化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甚至高达133开尔文。
铜氧化物超导体具有高临界电流密度和超导性能稳健性,因此在电力输运和能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比之下,铁基超导体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具有高温超导性的材料。
铁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也相对较高,且电子结构更为复杂,因此其超导机制仍在研究中。
铁基超导体在能源转换、磁性材料和电子器件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总之,超导材料种类繁多,其中金属超导体、陶瓷氧化物超导体、铜氧化物超导体和铁基超导体是最常见和重要的几类。
这些超导材料在电力输送、能源转换、磁性材料、电子器件和低温实验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对超导理论和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超导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
超导材料的特性、发展及其应用1.超导材料简介1.1 超导材料的三个基本参量超导材料是指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会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其材料具有三个基本临界参量,分别是:1> 临界温度T c:破坏超导所需的最低温度。
T c是物质常数,同一种材料在相同条件下有确定的值。
T c值因材料而异,已测得超导材料T c值最低的是钨,为0.012K。
当温度在T c 以上时,超导材料具有有限的电阻值,我们称其处于正常态;当温度在T c以下时,超导体进入零电阻状态,即超导态。
2> 临界电流I c和临界电流密度J c:临界电流即破坏超导所需的最小电流,I c一般随温度和外磁场的增加而减少。
单位截面积上所承载的I c称为临界电流密度,用J c来表示。
3> 临界磁场H c:即破坏超导状态所需的最小磁场。
图1-1 位于球内的部分为超导状态超导材料的这些参量限定了应用材料的条件,因而寻找高参量的新型超导材料成了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T c为例,从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纳斯发现超导电性(Hg,T c=4.2K)起,直到1986年以前,人们发现的最高的T c才达到23.2K(Nb3Ge,1973)。
1986年瑞士物理学家K.A.米勒和联邦德国物理学家J.G.贝德诺尔茨发现了氧化物陶瓷材料的超导电性,从而将T c提高到35K;之后仅一年时间,新材料的T c已提高到了100K左右。
如今,超导材料的T c最高已超过了150K[1]。
1.2 超导体的分类第Ⅰ类超导体:第I类超导体主要包括一些在常温下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纯金属,如铝、锌、镓、镉、锡、铟等,该类超导体的溶点较低、质地较软,亦被称作“软超导体”。
其特征是由正常态过渡到超导态时没有中间态,并且具有完全抗磁性。
第I类超导体由于其临界电流密度和临界磁场较低,因而没有很好的实用价值[2]。
第Ⅱ类超导体:除金属元素钒、锝和铌外,第II类超导体主要包括金属化合物及其合金。
超导材料的种类及应用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下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排斥磁场的材料。
超导技术的发展已经给能源输送、医学成像、科学研究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超导材料以及它们的应用。
1.铜氧化物超导材料:铜氧化物超导材料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超导材料。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YBCO(Yttrium Barium Copper Oxide),属于高温超导材料。
它的临界温度(超导转变温度)可达到约90K。
铜氧化物超导材料具有较高的临界电流密度和强的非线性电阻特性,因此在电力输送和电能储存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它们还可用于高灵敏度的磁场测量、磁共振成像(MRI)等医学领域。
2.铁基超导材料:铁基超导材料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型超导材料。
与铜氧化物超导材料相比,铁基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更高,达到了约56K。
铁基超导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如高临界电流密度、可调控的电子结构等,在电力输送和电子器件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此外,铁基超导材料也在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如超导发电机和超导电缆系统。
3.镁二硼超导材料:镁二硼超导材料是一种金属间化合物,也被称为MgB2、它是一种低温超导材料,其临界温度约为39K。
镁二硼超导材料具有较高的临界电流密度、较低的制备成本和简单的制备工艺,因此在超导材料的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输送、电机和变压器等领域。
4.银钴超导材料:银钴超导材料是低温超导材料,其临界温度约为6K。
银钴超导材料的超导特性非常稳定,具有优良的电磁性能和耐磨性能,因此在超导电磁体和磁悬浮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结起来,超导材料的种类丰富多样,在能源输送、医学成像、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虽然超导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导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超导材料有哪些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下能够表现出超导现象的材料。
超导现象是指在超导温度以下,电阻变为零,电流可以无阻抗地在材料内部流动的现象。
超导材料具有很大的科学和工程应用前景,因为它们能够实现高效能的电能输送和电磁能的储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超导材料:1. Type-I超导材料:Type-I超导材料是指临界温度以下电阻为零的材料。
最常见的Type-I超导材料是铅(Pb)和锡(Sn),它们的临界温度分别约为7.2K和3.7K。
这些材料在磁场下具有完全的磁通排斥效应,对外加磁场非常敏感。
2. Type-II超导材料:Type-II超导材料是指临界温度以下电阻为零的材料,但在外加磁场下会发生磁通进入材料的现象。
最常见的Type-II超导材料是银(Ag)和钇钡铜氧(YBCO),它们的临界温度分别约为4.2K和92K。
这些材料的超导性能在较高的磁场下仍然保持较好。
3. 铜氧化物超导材料:铜氧化物超导材料是一类低温超导材料,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钇钡铜氧(YBCO)和铋钢镓氧化物(BSCCO)。
这些材料的临界温度较高,能够达到约90K以上。
4. 铁基超导材料:铁基超导材料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型超导材料,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铁基超导体LaFeAsO1-xFx。
这些材料的临界温度在高温范围内,能够达到约55K以上。
铁基超导材料具有良好的超导性能和机械强度,有望实现高温超导的应用。
5. 镁二硼超导材料:镁二硼(MgB2)是一种具有较高临界温度的超导材料,其临界温度约为39K。
镁二硼具有良好的超导性能和相对较高的临界磁场,是一种有潜力的超导材料。
除了上述材料,还有其他一些具有超导性能的材料,如银碲化镍(Ag2-xNixTe2)、硒化物超导材料(FeSe、HgS、PbSe等)等。
超导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依然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寻找新的高温超导材料和开发超导应用技术。
超导材料: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零电阻)以及排斥磁力线(抗磁性)性质的材料。
研究历史: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在1908年成功的液化了氮气,1911年发现汞在4.2K下电阻突然消失,即超导现象。
1913年获得诺贝尔奖。
1973年,发现超导合金――铌锗合金(Nb3Ge),其临界超导温度为23.2K,这一记录保持了近13年。
1986年,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掀起了以研究金属氧化物陶瓷材料为对象,以寻找高临界温度超导体为目标的“超导热”。
1986年,美国IBM公司的研究中心报道了一种氧化物(镧钡铜氧化物La-Ba-Cu-O)具有36K的高温超导性。
1987年,亨茨维尔亚拉巴马大学的吴茂昆及其研究生,与休斯顿大学的中华民国科学家朱经武和他的学生共同发现了钇钡铜氧(Y-Ba-Cu-O),这是首个超导温度在77K以上的材料,突破了液氮的“温度壁垒”(77K)。
也因此引发了对新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热潮。
随后,中国科学家赵忠贤以及中华民国科学家朱经武相继在钇-钡-铜-氧系材料上把临界超导温度提高到90K以上。
1987年底,铊-钡-钙-铜-氧系材料(Tl-Ba-Ga-Cu-O)又把临界超导温度的记录提高到125K。
从1986-1987年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临界超导温度提高了近100K。
2001年,二硼化镁(MgB2)被发现其超导临界温度达到39K。
此化合物的发现,打破了非铜氧化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纪录。
特性:零电阻性: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能够无损耗地传输电能。
抗磁性: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只要外加磁场不超过一定值,磁力线不能透入,超导材料内的磁场恒为零。
(磁悬浮列车)临界参量临界温度:外磁场为零时超导材料由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或相反)的温度,以Tc表示。
Tc值因材料不同而异。
已测得超导材料的最低Tc是钨,为0.012K。
到1987年,临界温度最高值已提高到100K左右。
现在,日本发现超导陶瓷临界温度可达14℃。
什么是超导材料超导材料是一种在低温下表现出完全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的材料。
这种材料在超导态下可以让电流无限制地流动,而不会产生能量损耗。
超导材料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科学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可以被应用于医学成像、磁共振成像、磁悬浮列车和高能物理实验等领域。
超导材料最早被发现于1911年,当时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梅林伯在实验中发现汞在接近绝对零度时会表现出超导性。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陆续发现了多种其他的超导材料,包括铅、铟、铋等金属元素,以及铜氧化物和镧系氧化物等化合物。
超导材料的超导性质是由电子对的库珀对形成所致。
在超导态下,库珀对会以一种集体的方式行为,导致电子之间不存在散射,电阻为零。
而超导态的出现需要材料处于极低的温度下,这是因为高温会导致库珀对破裂而失去超导性。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能在较高温度下表现出超导性的材料,这也是超导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最为知名的高温超导材料是铜氧化物和镧系氧化物。
这些材料在液氮温度下就能表现出超导性,相比于传统的低温超导材料,它们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然而,高温超导材料的超导机制仍然不是完全清楚,科学家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
超导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医学成像领域,超导材料被应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中,能够产生强大的磁场并提供高质量的成像结果。
在交通运输领域,超导材料被应用于磁悬浮列车中,能够减少摩擦阻力并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
在高能物理实验领域,超导材料被应用于超导磁体中,能够产生极强的磁场用于实验研究。
总的来说,超导材料是一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超导材料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超导材料是什么
超导材料是一种在低温下能够展现出超导现象的材料。
超导现象是指在超导材
料中电流可以无阻力地流动,这意味着超导体可以在没有能量损失的情况下输送电流。
这一特性使得超导材料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比如在磁共振成像、电力输送、电子设备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超导材料最早是在1911年被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梅林霍·昂内斯发现的。
他发现在将汞冷却至4.2K时,其电阻突然消失,这一现象被称为超导现象。
随后
人们又陆续发现了许多其他的超导材料,比如铅、铌、锆等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如钇钡铜氧和镧钡铜氧等。
这些材料在低温下都能够展现出超导现象。
超导材料之所以能够展现出超导现象,是因为在低温下,它们的电子能级会发
生变化,使得电子之间可以形成配对,从而导致电阻的消失。
这种配对是由于材料中存在一种叫做库珀对的电子对,它们可以以一种集体的方式移动,而不会受到晶格的阻碍。
这种配对机制是超导现象产生的基础。
超导材料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科学研究领域,比如在粒子加速器、核磁共振成像等设备中,超导材料可以用来制造超导磁体,以产生极强的磁场。
二是在电力输送领域,超导材料可以用来制造超导电缆,以减少电能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此外,超导材料还有着许多其他的潜在应用,比如在电子设备、超导量子计算机等领域。
总的来说,超导材料是一类在低温下能够展现出超导现象的材料,它们具有着
许多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超导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它们的应用领域还会不断扩大,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超导材料与超导体系超导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的应用可以覆盖电子、天文学、磁学等多个领域。
超导材料和超导体系是超导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本篇文章就着重介绍超导材料和超导体系的相关知识。
一、超导材料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下把电阻降到零的材料。
在超导材料中,电子会形成电子对,这些电子对能够通过涡旋和振荡相互作用来维持其超导的状态。
超导材料具有许多出色的性能,包括高电流密度、高磁通密度、零电阻等。
这些性能使得超导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成像、磁暴防护、能源输送等方面。
超导材料的分类:1、金属超导体金属超导体是最早被发现的超导材料之一,由于其较好的超导性能,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常见的金属超导体有铝、铅等。
2、合金超导体合金超导体是由多个元素组成的超导材料,其超导性能通常比单一金属超导体更优秀。
常见的合金超导体有Nb3Sn、V3Si等。
3、氧化物超导体氧化物超导体是一种类金属硅酸盐结构材料,由于其较高的超导转变温度和较大的超导电流密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MRI、密封磁体等领域。
常见的氧化物超导体有YBCO(钆钡铜氧气化物)、Bi-2212等。
4、有机超导体有机超导体主要是指含有有机分子的超导材料。
由于其较高的超导转变温度和优良的电性质,因此在传感器、有机电子学和光电子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常见的有机超导体有TTF-TCNQ、BEDT-TTF等。
二、超导体系超导体系是指包括超导材料、超导器件、超导电路等在内的综合性超导系统。
超导体系的研究可以为超导技术的应用提供基础技术支持。
超导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超导磁体超导磁体是超导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是利用超导材料产生极高电流、远超常规电气容量的一种电性设备,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医学成像、加速器等领域。
在高能物理实验中,超导磁体可以产生超巨型磁场,被视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2、超导电路超导电路是将超导材料制成的电器元件,其具有零电阻、高导磁率等优异的超导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