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竞赛评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9.68 KB
- 文档页数:1
2011年化学技能大赛实验专业组: 碱灰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Na 2CO 3、NaHCO 3含量的方法 2.了解酸碱滴定法在碱度测定中的应用二、实验原理:根据混合碱中成分的不同,被酸中和过程pH 的变化,选择两种指示剂,有颜色变化得到终点,分别根据各终点所消耗的酸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各成分的含量,这种方法叫“双指示剂法”。
实验先加酚酞指示剂,以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无色,消耗体积为V 1,此时溶液中Na 2CO 3滴定成NaHCO 3,即Na 2CO 3只被中和了一半,然后再加甲基橙,继续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橙色时溶液中NaHCO 3完全被中和,消耗体积为V 2。
反应式为Na 2CO 3+HCl = NaHCO 3+NaCl NaHCO 3+HCl = NaCl+H 2O+CO 2根据滴定的体积关系,计算两组分的质量分数:23233112102100%HCl Na CO Na COsC V M m ω-••⨯=⨯33321()10100%HCl NaHCO NaHCO sC V V M m ω-•-•⨯=⨯三、仪器与药品1.仪器:酸式滴定管、250mL 锥形瓶、分析天平。
2.试剂:HCl 溶液(0.2mol ·L -1)、碱灰、甲基橙(0.2%)、酚酞(0.2%)。
四、实验步骤准确称取0.15~0.20g 碱灰试样2份,分别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2滴酚酞指示剂后,溶液呈红色,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无色,记下所消耗酸的体积V 1,注意酸要逐滴加入并不断摇动,以免溶液局部酸度过大。
然后再加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刚变浅橙色,记下酸用量V 2,再用公式计算。
非专业组:食用白醋中HAc浓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保存要点。
2.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过程,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理。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大赛方案【导言】基于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以及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性,我校计划举办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大赛。
本方案旨在规范化、系统化地组织和实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一、大赛目标】1.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实验态度和安全意识;3. 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和合作,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4. 推广优秀化学实验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提升全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二、大赛组织机构】1. 组织委员会:由学校的化学教师和教务处负责人组成,负责大赛的策划、组织和评选等工作;2. 各班级老师:负责选拔参赛学生和组织学生参与初赛、复赛等环节;3. 评委团:由学校的化学教师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负责评审参赛学生的实验成果和实验技能。
【三、大赛内容】本次大赛共设四项内容,分别是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实验观察和分析竞赛、实验设计与创新竞赛和实验安全与环保知识竞赛。
每项竞赛都包括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环节,决赛将选出各项竞赛的优胜者。
1. 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初赛:参赛学生根据指定的实验操作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并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复赛:参赛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完成新设的实验操作任务;决赛:参赛学生根据一项全新实验操作任务和给定的实验仪器和试剂,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
2. 实验观察和分析竞赛:初赛:参赛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观察结果和相关知识,分析实验原理和反应机制;复赛:参赛学生观察未知物质的实验现象,根据观察结果和鉴定手段(如颜色反应、物质溶解性等),确定未知物质的性质;决赛:参赛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现象和相关知识,自主确定实验条件和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和分析。
3. 实验设计与创新竞赛:初赛:参赛学生根据规定的实验题目,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复赛:参赛学生根据规定的实验目的和条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决赛:参赛学生根据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操作,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和讲解。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评分标准
1.实验目的(5分)
(1)掌握乙酸异戊酯的实验室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蒸馏、回流、萃取、液体的洗涤和干燥等基本有机实验操作(3)熟悉分水器的使用
2.实验原理(10分)
3.实验步骤(20分,分五步,每个步骤4分)
(1)酯化:
实验装置:带有分水器的回流装置
加料量:
异戊醇:18mL
冰醋酸:24mL
浓硫酸:2.5mL
沸石:几粒
反应温度:保持回流
反应时间:1.5h
2)洗涤
实验仪器:分液漏斗
试剂用量:
蒸馏水: 30mL
碳酸氢钠溶液(10%) :20mL
氯化钠溶液(饱和) :10mL
(3)干燥
实验仪器:锥形瓶
干燥剂及用量:无水硫酸镁:2g
干燥时间:20min
(4)蒸馏
实验装置:普通蒸馏装置
收集馏分温度:138~142℃
(5)计算产率
4. 实验现象及解释(10分)
根据操作的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5.实验数据处理(10分)
计算式样产率,在75%-80之间的给满分,没有的计0分。
其它情况酌情给分.
6.实验结果(25分)
在3.5-4.5之间给满分,其它离该区间偏离越大,酌情扣分越多
7.实验装置图(10分)
根据情况酌情给分8.实验讨论(10分)
根据学生自己遇到的情况酌情给分.。
3.202年中学化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评分细则3.202*年中学化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评分细则附件3:临湘市202*年中学化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评分细则项目评分参考1、教材理解准确、透彻。
教师既要弄清弄懂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正确把握所教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在本学科、本年级的地位、作用,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2、学情阐述客观、实际。
赛课中教师能从知识、技能、5分值5教材分析态度、情感几方面关注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客观(15分)实在地摆出学生在学习本课所遇到的难点或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3、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立切合实际、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目标陈述要具体化,使其具有可观察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
1、实验创新设计科学、合理、有特色、有新意;属教5师本人的研究成果(不是模仿的创新实验);器材易取,15实验创新(40分)操作方便。
2、实验针对性强,能解决课题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153、实验操作成功,现象直观明显,视场(可见度)大。
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与训练有很好的作用。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合理、有效。
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充分挖掘多种教学媒体的功用,合理安排并组织教学10内容。
对于教学内容顺序的调整、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补充等作具体有效的工作,有创造性的见解。
2、教学方法科学、灵活。
选择符合学科特点、课型特点的教学方法。
并能灵活运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握好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关系,展示媒体适时、适量、实用。
引导、点拨、解窍得法,训练有针对性、适当、适度。
1、语言表达。
教学语言表达准确、清晰、简练、流畅,1051010教学过程简述(20分)教学基本速度适中、有感染力。
功展示2、仪器、教具等媒体操作。
熟练操作并展示教学媒体,(20分)操作正确规范、动作严谨娴熟、教态自然大方,板书工整美观、实验效果明显、时间把握准确。
关岭民族高级中学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评分标准 实验名称: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10分)班级: 姓名: 总分:步骤3中碳酸钠溶液表现出的性质: 。
步骤1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步骤4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序号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1 碳酸钠粉末与酸(盐酸)的反应 用药匙取少量碳酸钠粉末,并用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倒入适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1 A.先加液体后加固体扣0.5分; B.药品取用方法不当、洒落或外溢扣0.5分。
2 碳酸钠的溶解 用药匙取少量碳酸钠粉末,并用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然后用烧杯倒入适量水,振荡观察碳酸钠是否完全溶解;用酒精灯微热,使之完全溶解。
2 A.先加液体后加固体、药品取用方法不当、洒落或外溢扣1分; B .加热方法不正确或碳酸钠未完全溶解扣1分。
3 碳酸钠溶液与指示剂(酚酞试液)的反应 将前面步骤所得的碳酸钠溶液用试管分为两部分,另一部分留待后面实验使用。
用滴管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正确振荡试管,并观察现象。
2 A .转移或滴加液体时有液体溢出扣1分; B .滴管使用不正确或试管未振荡扣1分。
4 碳酸钠溶液与碱(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 向另一支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正确振荡试管,并观察现象。
2 A .滴管使用不正确或有液体溢出扣1分; B.试管未振荡扣1分。
5 写出结论 在评分表中用文字简述步骤3中碳酸钠溶液表现出的性质,并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步骤1和步骤4中碳酸钠表现出的性质。
2 A.文字简述性质不正确的或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性质不正确的扣1分。
6 整理器材 把废液倒入指定容器内,清洗器材并整理复位。
1 A .随意倒废液或未清洗整理器材扣1分。
化学竞赛方案第1篇化学竞赛方案一、竞赛背景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在我国,化学教育一直备受重视,化学竞赛作为发掘和培养化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发掘化学后备人才,特制定本竞赛方案。
二、竞赛目标1.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拓宽知识面。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发现和培养化学后备人才,为我国化学事业贡献力量。
三、竞赛组织1. 竞赛形式: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
2. 竞赛分组:按照参赛学生的年级和化学知识水平,分为初中组、高中组两个组别。
3. 竞赛内容:包括化学知识测试、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和创新研究能力展示三个部分。
4. 竞赛时间:每年一次,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5. 竞赛地点:由主办方统一安排。
6. 主办单位:全国化学教育学会。
7. 承办单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化学教育研究机构、相关学校。
四、竞赛流程1. 报名:参赛选手按照所在学校或地区的规定进行报名。
2. 初赛:采用笔试形式,测试参赛选手的化学知识水平。
3. 复赛:分为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和创新研究能力展示两个环节。
a. 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实验,考察其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实验结果准确性。
b. 创新研究能力展示:参赛选手以团队形式,提交一项化学创新研究项目,通过PPT展示、现场答辩等方式进行评审。
4. 决赛:根据初赛和复赛成绩,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
5. 颁奖:对获奖选手进行表彰,颁发证书和奖品。
五、竞赛规则1. 参赛选手必须遵守竞赛纪律,服从竞赛安排。
2. 参赛选手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确保实验安全。
3. 参赛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使用通讯工具、参考资料等作弊手段。
4. 参赛选手的实验报告、创新研究项目等材料必须为原创,不得抄袭。
2024年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大赛方案一、竞赛主题和宗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大赛旨在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促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鼓励化学科目的深化发展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本次比赛的主题为“创新、安全、可持续发展”,强调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用性,注重实验过程的安全性,以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全程。
二、竞赛内容和形式1.竞赛内容本次比赛将围绕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展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实验技能:包括试管操作、称量操作、溶液配制、反应观察等;(2)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包括分析天平、酸度计、电导仪、气体收集装置等;(3)实验设计与操作:包括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等;(4)实验效果评价与控制:包括实验结果测定与分析、实验误差判断与控制等。
2.竞赛形式(1)初赛:选拔赛将采用书面试卷的形式,结合实验操作题目进行考核。
试卷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分析与判断题等,考察参赛选手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
(2)复赛:进入复赛的选手将进行实际操作测试。
以小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有若干道实验题目,要求选手准确操作、捕捉实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决赛:决赛阶段将以现场演示教学的方式进行,通过抽签确定选手的演示顺序。
选手将根据预设的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自选一道化学实验进行现场演示教学。
该环节将由评委根据实验效果、教学技巧、教学设计、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三、竞赛组织和安全保障1.竞赛组织(1)主办方:本次竞赛由教育局、化学学科教研组联合主办;(2)竞赛委员会:组成竞赛委员会,负责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评审。
委员会包括教育专家、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
2.安全保障(1)实验室设施:比赛使用的实验室应具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包括安全防护设备、紧急救援设备等;(2)实验材料:选择实验材料时,注意其安全性、环保性和可操作性;(3)安全教育:举办前对选手进行安全教育,包括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等;(4)紧急救援:比赛期间设立紧急救援小组,应急情况发生时能及时处理。
评分通则1.凡要求计算或推导的,必须示出计算或推导过程。
没有计算或推导过程,即使结果正确也不得分。
2.有效数字错误,扣0.5分,但每一大题只扣1次。
3.单位不写或表达错误,扣0.5分,但每一大题只扣1次。
4.只要求1个答案、而给出多个答案,其中有错误的,不得分。
5.方程式(不是反应式!)不配平不得分。
6.用铅笔解答(包括作图)无效。
7.使用涂改液涂改的解答无效。
8.不包括在标准答案的0.5分的题,可由省、市、自治区评分组讨论决定是否给分。
9.答案中红色字为标准答案,而蓝字体(加下划线)为注释语不属于答案。
气体常数R =8.31447 J K -1 mol -1 法拉第常数F =96485 C mol -1 阿佛加德罗常数N A =6.022142×1023 mol -1第1题 (15分)1-1 2009年10月合成了第117号元素,从此填满了周期表第七周期所有空格,是元素周期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117号元素是用249Bk 轰击48Ca 靶合成的,总共得到6个117号元素的原子,其中1个原子经p 次α衰变得到270Db 后发生裂变;5个原子则经q 次α衰变得到281Rg 后发生裂变。
用元素周期表上的117号元素符号,写出得到117号元素的核反应方程每式1分,画箭头也得 1分。
两式合并为 23n +Uns 5+Uns =Bk 6+Ca 629397294117249974820也得满分。
(2分)分)1-3 一氯一溴二(氨基乙酸根)合钴(III)酸根离子有多种异构体,其中之一可用如下简式表示。
请依样画出其他所有八面体构型的异构体。
第2题 (5 分) 最近我国有人报道,将0.1 mol L -1的硫化钠溶液装进一只掏空洗净的鸡蛋壳里,将蛋壳开口朝上,部分浸入盛有0.1 mol L -1的氯化铜溶液的烧杯中,在静置一周的过程中,蛋壳外表面逐渐出现金属铜,同时烧杯中的溶液渐渐褪色,并变得混浊。
2-1设此装置中发生的是铜离子和硫离子直接相遇的反应,已知φӨ(Cu 2+/Cu)和φӨ(S/S 2-)分别为0.345 V 和 -0.476 V ,nFE Ө =RT ln K ,EӨ表示反应的标准电动势,n 为该反应得失电子数。
2022年“希望杯”化学实验技术大赛方案根据《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做好2022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工作的通知》《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做《黔南州2022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实施方案》以及学院《2022好2022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工作的提示》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和要求,化工系开展“希望杯”化学实验技术大赛,特制订本方案以深入推进专业技能竞赛活动。
一、指导思想以认真贯彻我国职业教育和卫生工作方针为指导,以全面展示我校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素质为核心,面向企业岗位需求,展现现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注重学用结合,全面促进我校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
二、组织领导为使选拔、训练有序进行,遵循选拔时“公平、公正、公开”、训练时“有目的、有计划、有效果”的原则,特成立化学实践技能比赛领导小组:组长:1副组长:组员:评委:比赛资产管理:三、大赛主题为了提升我校学生综合素养,根据我校人才培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以赛促学,化学工程系于2022年5月份举办2022年“希望杯”化学实验技术比赛。
大赛依托化学实验课程开设,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主,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教。
四、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五、参加对象2021级药品生产技术、应用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学生。
六、比赛时间和地点预赛时间:5月14日-26日2决赛时间:5月27日9:00-17:00六、比赛流程1.预选赛:以参赛班级为单位,由任课教师和班级班委自行组织考核,班级考核成绩排名前3的同学进入决赛。
2.决赛:决赛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考核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理论知识,比赛成绩按40%记入总成绩。
第二部分以实操技能为主,内容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主要考察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天平的使用,分析滴定操作基本技能以及学生数据处理能力,成绩按60%记入总成绩。
决赛评分标准见附件1。
八、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名。
31届化学竞赛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基础知识:考察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占总分的30%。
2.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考察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占总分的30%。
3. 问题解决能力:考察学生通过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问题分析、化学模型建立和解题过程的合理性等,占总分的40%。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化学竞赛官网获取更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