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M运维管理平台
- 格式:pptx
- 大小:19.38 MB
- 文档页数:68
统一运维管理平台总体建设方案V2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IT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企业需要一种集中化的运维管理平台来提升运维效率和降低运维成本,同时还需确保IT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统一运维管理平台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程。
第一步,明确需求在开始统一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之前,首要的任务就是明确需求。
我们需要全面分析现有的IT系统和运维流程,建立用户需求和技术需求,确定统一运维管理平台的功能和特点。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运维工具和系统由于不同的运维工具和系统功能和性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系统。
我们需要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复杂度来选择适合企业的运维工具,确保所有运维工作能够无缝连接并协同工作。
第三步,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在确定了可行的方案之后,我们需要开始建设统一运维管理平台。
由于不同的企业情况不一,建设统一运维管理平台的形式和步骤也会有所差异。
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统一数据采集和监控: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平台,对各种设备和应用进行监控和数据采集,目的是为了发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尽早排除。
2、自动化运维:考虑通过引入自动化运维技术,自动化运维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3、统一日志管理:运用日志管理技术,将各种设备和应用系统的日志统一收集和分析,便于分析排查问题。
4、统一监管和访问控制:建立统一的授权和访问控制机制,保障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第四步,运维管理平台的使用培训在完成了统一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之后,需要进行相关的运维人员使用培训和测试,确保运维人员能够熟练地使用平台,发现并解决问题。
总结统一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IT系统运维和降低运维成本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建立统一运维管理平台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明确需求,选择适合企业的运维工具和系统,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以及进行人员的使用培训,确保运维工作顺利开展。
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智慧运维管理平台是指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通过对各种设备、系统和网络进行全面、实时的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从而提高设备可靠性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的一种管理方式。
建设一个智慧运维管理平台需要以下步骤:一、需求分析1.明确目标: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规划、运维管理现状和问题,明确智能运维平台的目标和意义。
2.需求调研:通过调研运维管理人员和用户的需求,深入了解运维流程、问题和瓶颈,并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为平台需求的确认和预测提供依据。
二、平台架构设计1.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确定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所需技术,并选择相应的开发平台和工具。
2.平台架构图:根据所需的功能和特性,设计整个智慧运维管理平台的结构,包括前端、后端、数据中心、模型库、算法库等模块。
三、平台开发与实现1.前端开发:采用HTM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开发用户登录界面、数据展示、操作界面等前端页面。
2.后端开发:采用Java、Python等后端开发语言,基于所选的开发平台和框架,开发管理系统、数据采集、运行监测和故障诊断等后端功能。
3.数据处理:采用大数据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和分析,形成可视化数据统计报表,并用于后续的预测和决策支持。
4.智能模型开发:基于采集到的设备数据和监测数据,开发各类智能模型,并针对不同的运维场景进行测试和调试。
5.平台实现:完成平台各类业务和功能的需求,实现各类业务场景。
四、测试与上线测试:进行各类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应用测试和性能测试等,发现问题并及时匹配解决。
上线:进行产品的打包、部署、及配置,同时开通相应的用户权限,为开启智慧运维管理平台的使用做好最后的准备。
五、数据管理及维护1.数据管理:根据数据管理手册,对接收、存储、处理、分发、删除等数据全命周期进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2.故障维护:通过持续监测和预警,对平台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的排查和维护,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BSM IT运维服务规范(模板)一、总则 (3)二、参考标准 (3)三、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3.1.术语和定义 (3)3.1.1IT运维服务 (3)3.1.2IT运维服务管理流程 (4)3.1.3IT运维服务支撑系统 (4)3.2.略语 (4)四、编制原则和方法 (4)五、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 (5)5.1IT运维服务管理对象 (7)5.2IT运维活动角色及IT运维管理组织结构 (7)5.2.1IT运维活动角色 (7)5.2.2IT运维管理组织结构 (8)5.3IT运维服务管理流程 (8)5.3.1服务台 (8)5.3.2事件管理 (8)5.3.3问题管理 (9)5.3.4配置管理 (9)5.3.5变更管理 (9)5.3.6发布管理 (9)5.3.7服务级别管理 (9)5.3.8财务管理 (10)5.3.9能力管理 (10)5.3.10可用性管理 (10)5.3.11服务持续性管理 (10)5.3.12知识管理 (10)5.3.13供应商管理 (10)5.4IT运维服务支撑系统 (11)5.4.1IT运维服务支撑系统分类 (11)5.4.2IT运维服务支撑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11)5.5IT运维服务 (12)5.5.1IT运维服务分类 (12)5.5.1.1IT基础设施运维服务 (12)5.5.1.2IT应用系统运维服务 (12)5.5.1.3安全管理服务 (12)5.5.1.4网络接入服务 (12)5.5.1.5内容信息服务 (12)5.5.1.6综合管理服务 (12)5.5.2IT运维服务的质量指标 (13)六、IT运维服务和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途径 (13)6.1IT运维服务和管理成熟度 (13)6.2IT运维服务和管理成熟度提升途径 (14)一、总则本部分规定了IT运维服务支撑系统的应用需求,包括IT运维服务模型与模式、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以及IT运维服务和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途径。
BSM监控系统快速使用手册目录1系统介绍 (4)2系统登录 (4)3监控范围查看 (4)4监控设备添加 (5)4.1自动发现 (5)4.2手动添加 (9)5监控状态查看及阈值配置 (11)5.1资源监控状态查看 (11)5.2告警阈值、采集频率等配置 (13)6告警管理 (14)6.1告警查看 (14)6.2告警策略配置 (16)6.3告警通知配置 (18)6.4通知模板 (20)7可视化展现 (21)7.1自定义Portal展现 (21)7.2网络拓扑展现 (23)7.3业务关联拓扑展现 (26)7.4走马灯展现 (29)8数据分析 (29)8.1趋势分析 (29)8.2统计报表 (31)8.3默认报表 (33)8.4运维报告 (33)9用户管理 (35)10其他功能 (36)10.1测试工具 (36)10.2远程命令 (36)10.3远程登录 (37)10.4扩展功能 (37)1系统介绍BSM运维管理系统(简称: BSM)集基础设备、应用、中间件、数据库等为一体的整体集中Portal展现的监控,并通过智能业务模型解决了用户日益复杂的 IT 业务资源与运维人数和专业知识结构的矛盾。
系统集拓扑管理、资源管理、网络工具、故障管理等为一体的强大管理功能,准确地反映用户 IT 系统和 IT 组织结构的状况,并有效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系统可用率、IT 部门的服务水平与用户满意度。
2系统登录BSM 监控系统为B/S架构,只要网络可达,可以通过浏览器输入监控系统的IP地址,进入登陆界面,输入默认用户名:admin 密码:admin登入系统。
3监控范围查看BSM 系统页面提供对于目前已支持的所有监控对象的详细查看,鼠标悬停在“自动发现”菜单上,点击“指标定义”,即可查看所有支持监控设备的列表。
点击每个对象,可查看对于该对象监控的详细指标情况。
点击指标后面的“详细信息”按钮,即可查看该指标的详细监控的信息,如下图:4监控设备添加4.1自动发现BSM 监控系统可以通过自动发现以及手动添加的方式,把被监控的对象纳入到系统进行监控。
招标文件(技术需求)项目编号:项目名称: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综合运维管理平台采购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二O一O年目录第一章技术要求 (3)一“金安”工程一期项目概况 (3)二本招标项目建设目标和原则 (4)三“金安”工程一期主体内容 (6)1. 网络系统 (6)2 应用系统 (18)四招标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21)1. 综合运维管理平台的管理层次和范围 (21)2. 综合运维管理平台的体系架构 (31)3. 统一用户身份管理 (34)4. 网络、系统监控管理平台 (40)5. 安全监控和流程管理平台 (54)6. IT服务流程平台 (57)7. 统一门户 (73)8. 报表和分析系统 (75)9. 知识库系统 (76)第二章设备配置清单 (81)第三章对投标人的服务要求 (82)1 总体要求 (82)2 工程管理方面要求 (82)3 服务方面要求 (83)4 设计方面要求 (83)5 进度方面要求 (84)6 项目组织机构的要求 (84)7 集成费用要求 (84)8 保密方面要求 (85)第一章技术要求一“金安”工程一期项目概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直属机构,也是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办事机构;管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并综合监督管理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行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能的行政机构。
设在地方的煤矿安全监察局由总局领导,煤矿安监局负责业务管理。
为了提高我国安全监管和监察信息采集、处理、加工的能力,实现煤矿安全监察、监督和行政执法工作的信息化,推动安全生产监督工作的科学发展,为了有效进行实时事故预测、消除隐患、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和及时决策,经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将进行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建设。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金安”工程一期项目)本期工程建设软硬件总投资额约1.9亿元。
在已有的信息化工作基础上,通过购置、定制必要的软、硬件设备。
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各种企业和组织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了保障信息技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运维监控管理平台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提出一个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二、建设目标1.提高运维效率:通过监控、报警和自动化管理等手段,提高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人为操作的错误和不必要的工作。
2.提升系统稳定性:通过实时监控、预警和及时处理等手段,提升信息技术系统的稳定性,避免系统故障对业务的影响。
3.加强资源管理:通过统一的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资源的全面管理,包括硬件设备、网络设备、软件系统等。
4.改善用户体验:通过实时监控和预测性维护等手段,提高用户的体验,减少服务中断和延迟。
三、建设方案1.建立统一的监控平台:选取适合企业需求的监控平台,完成对各类资源的监控。
监控范围包括硬件设备的健康状态、网络设备的运行状况、软件系统的性能指标等。
3.引入自动化管理工具:通过引入自动化管理工具,对常见的运维工作进行自动化处理,减少人为操作的错误和不必要的工作。
例如,通过自动化脚本进行常规巡检、备份和配置管理等工作。
4.进行系统性能优化:通过监控和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发现系统性能问题并进行优化。
例如,识别性能瓶颈,对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吞吐量。
5.开展故障预测和预防工作: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运维经验,开展故障预测和预防工作。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历史故障数据,预测出潜在的故障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系统故障对业务的影响。
6.加强安全监控:建立安全监控体系,对系统中的异常行为进行监控和及时发现。
例如,对系统的登录日志、操作日志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可能的安全漏洞和风险。
7.设立绩效评估机制: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对运维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和奖励。
绩效评估可以基于监控数据、工作量和用户反馈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确保运维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