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材解读提纲

教材解读提纲

教材解读提纲
教材解读提纲

教材解读提纲:1、为什么我们要重视对教材的钻研,

2、案例:通过对《两位数乘十位数》教材的认识理解怎样来读教材。

通过对《四边形的认识》怎样来分析教材,根据对教学内容承载的前后知识来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小数的认识》《方程》等来深入地驾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生一天为孩子一生

——如何专业地读懂教材

万州区电报路小学严勇

各位老师,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还是从上上周起就开始紧张了,这么专业的问题我真的无法驾驭,好在今天是抱着向大家学习的态度,我们来共同切磋交流,不当之处请多指正。

精心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学生才能当堂消化,理解,课后才会少些遗漏少些负担,从我们听了很多老师的课来看,一堂课的成败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对教材的把握理解是否到位,是否读懂教材要承载的那些东西?

一、对话意识

1、与《数学课程标准》对话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的顶层设计,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基本理念、目标要求及内容标准必然对教师的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并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特别要全面深入的理解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第四部分的“课程实施建议”,这两部分中的每一句话都隐含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来了解新课标的一些新东西,对四个学习领域名称的修改:

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修改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主要的关键词:

——现称为“核心概念”

(6个)原课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10个)修改后: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

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修改前:双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

修改后: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经验

2、与教材对话

教材是什么?张玉仁说:“在综合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以及小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这个整体不是知识、原则的罗列和拼凑,也不是各部分数学知识的简单求和,而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因此正确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数学教学本质偏离与否。基于以上的理解,我认为现代数学教学要立足教材,深刻领会教材意图,挖掘教材内涵,从而使课堂教学回归数学教学的本质。

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编者意图理解得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首先要读教材分析,弄清这个内容的地位、作用、前后联系,以把握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有什么良策帮助我们理解编者意图,更好的吃透教材呢?主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出现这样的情境图?教材为什么这样安排?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备课时主要思考为什么学?(价值)学什么?(本质)怎么学?(人本)例如,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搭配》,(插入电子课本图)教材就是几件摆放整齐的物品,我们就要思考:难道教材就是这些吗,它背后是什么,是不是学生会这6种搭配就行了,而吴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是精彩纷呈,有意凌乱地出示有效信息

——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让学生思考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教材是整齐摆放),然后通过一个问题情境引出新课:每天起床都要做什么,小兰也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黑板上凌乱地贴出了5个图片,一件上衣一件下装有多少种穿法?学生自己独立搭配后,教师组织讨论,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是非常乱的,说着说着就断了就不知道下面怎样摆放了,老师问:弄着弄着就。。。这样是问到学生心理去了,学生:糊涂了,乱了,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一点一点看到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怎样建立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如何将实物变成图形再转化成符号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知有三个连续的阶段,即动作认知—图形认知——符号认知。思维发展有三个阶段,即经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这样去数学化,这样去建立数学模型。对于教材,你能多挖掘一步你的课就能再往前一步,搭配这节课吴老师没有仅仅满足于学生会6种搭配就够了,而是将符号,将分类都带进来了。。(观看视频前1分钟+10到25分钟的视频)搜:吴正宪+搭配(第一个视频)

读教材时,可以把各种版本的甚至国外的都看看,拿来借鉴,这样会拓宽你的视野,你在设计教学时就会眼界更开阔一些,思路清晰一些,比如估算国内一般问:200元买下面的东西够吗?国外的教材是:有下面几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时候估算什么时候精算?①收银员将费用录入计算机②付账③。。经过这样的思考后教师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另一方面就是精心选编练习。如果你认为教材中配备的练习不合适就要自己选编练习,一定要克服在布置作业上的随意性,因为那样等于在浪费学生的时间,一个优秀的老师就应该具有根据教材灵活编写练习题的能力。

3、与同伴对话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教师经常会遇到凭个人的知识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解决,这一点在我们学校体现相当充分,经常会看到老师们为了某一个内容的处理在讨论在争论,我们作为学校教学管理人员非常欣慰,感谢你们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的成长把好学放在第一位!

4、与名师网友对话

5、与学生对话

这是我们目前还要努力的一件事,我们心中学生观还少了些,特别是对学生的知识起点的考虑少了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是哪些,还没掌握的是哪些,掌握的程度如何,我们千万不能当学生是0知识起点。对教材理解不深入,对学生关注较少,我们更多的关注了这节课学生要会做哪些题,作业尽量少出错,考试考高分这些趋于功利的东西,这些将学生更多的作为机器作为工具的做法使我们的数学课就是缺乏发展性,延展性。“人课合一”是课堂的最高境界。树立这样的观念:对数学教学内容的价值判断支配数学教师的全部教育过程!要把学生由操作工变成思想者!对教材本身的认识,对某个知识本质的认识是我们老师最应该补课的,因为我们大多是师范生,不比数学系数学专业的大学生。

行动研究案例一:《四边形的认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电子课本)见小学数学教师2011.7、8合期

在意的是“数学思考”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解读及思考

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三位教师都执教了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四边形的认识”一节内容。综观三节课,基本流程相同:找四边形——初步小结特征——分四边形——讨论分法——总结特征——巩固练习。课中分类的环节都做得比较充分,现将分类环节的教学过程记录如下。

教例一

当学生把6个四边形从十多个图形中找出来后,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这些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哪些四边形的特点是相同的?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学生自主分类。教师巡视,有选择地请学生在黑板展示分法。

一位学生分成两类:

教师请这位学生说说想法。

生:直角的一组,没有直角的一组。

师:这位同学是从哪个角度来观察图形的?

生:从角的特征。

师:从角的特征,还可以怎样来分?……

教师注意了引导学生关注分类时观察的角度,但对分得的结果却没有加以利用。笔者以为,仅仅分好类是不够的。“分”只是基础,引导学生以“角”或“边”的视角进一步认识某些四边形的特殊性,才是分类所需要达成的目标。

教例二

当学生从8个图形中找出四边形后,教师又重新出示了6个四边形。

师:你能介绍一下这6个四边形的特点吗?老师先来说一个,比如4号四条边的长度是一样的。

生:3号的四条边、四个角都是一样。

生:2号图形的两条边是一样的,四个角是一样。

生:6号图形的四条边都不一样。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把这6个图形分分类吧。

学生自主分类后,反馈交流。

生1:A:1、2一类B:3、4一类C:5、6一类

师:这位同学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生2:1、2、3号有直角一类,4、5、6号没有直角一类。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生3:1、2、5、6一类,3、4一类。

师:他又是以什么标准来分的?

生:四条边不一样长,四条边一样长。

……

这位教师注意了分类的标准,但在分类前对每个图形特殊性的观察与判定,给后面分类带来了框框。因为有了对每个图形特殊性的分析,在学生的认知意识中,自然认为每个图形都可以归为一类。所以,从分的一开始就有许多类产生。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节内容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先确认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接着认识一些比较特殊的四边形。

教例三

教师请学生在钉板上用橡皮筋围一个四边形。学生活动后,展示交流。学生呈现的基本是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自己提供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你们围的四边形都—样吗?请你们把这些四边形分类吧。老师先给你们一些建议,首先想好分类的标准,需要时可以用尺量,同桌可以合作。……

这位教师出现的问题,则是由于学习材料的不足所造成的,请学生用钉板围四边形,优点是学习材料的产生具有生成性,缺点在于:—、由于钉板的特殊性,学生围的大部分图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学习材料不够丰富;二,由于每个学生只围了一个图形,从心理上更为关注自己所围图形的特征,而缺少对其他图形的观察,从而造成对其他四边形的感知严重不足。此时,要求学生分类则有关注点分散的弊端了。

当然,从总体上分析,三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似乎都在力求找到分的结果,而对分后结果的应用价值认识不足,课后与三位教师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他们的想法:把“分的方法”作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分类方法。于是。“分正确”便成为三节课共同的目标了。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是对教材例2“把图形分分类”的误渎。

“四边形的认识”到底是怎样的一节内容?

“四边形的认识”属于“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中“图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是学生在—年级“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学习中,初步认识了特殊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对比北师大版、苏教版、西南师大版和浙教版等多种国内新课程实验教材发现.只有人教版教材单独安排“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经过研读人教版教材中与四边形有关知识的编排后发现,这与教材自身编排的序列有关。在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前,单独编排“四边形的认识”一课,可以看作是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前的准备课,体现了人教版教材“步子小、有梯度”的编排特点:又因为在人教版教材四边形内容的编排中。学生在学习长方形周长、面积之前,没有相应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时间,因此,在此安排这节内容,也有弥补教材“四边形内容序列”编排缺陷的作用。基于此,笔者以为,”四边形的认识”一课的目标定位不应仅仅是四边形基本特征的学习,也不是简单的“把图形分分类”,它还应该承载着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内涵。

1.初步体验认识图形的方法和策略

从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情况来看,“图形的认识”除了一年级初步接触一些之外,系统认识是从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开始的。因此,本节课既要在理解和掌握四边形特征等知识要点上有所收获,又需要给学生以学习方法上的引导。于是,引导学生体验以“角”或者“边”的角度来认识图形的特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

2.基本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因为长方形、正方形基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后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等相关内容的基础,而教材对此又不再单独安排相应的教学时间,所以在本节课中结合四边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作进一步认识,也就显得很有必要。而这些知识要求,也正是认识四边形特征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有了以上的认识后,笔者对本节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并进行了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分一分”、“搭一搭”两个活动来展现。

活动一:分一分

本活动预设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一:第一次“分”,找出四边形。通过对四边形的确认,初步得出四边形的基本特征是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

层次二:第二次“分”,把四边形分类。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个角度来观察图形,从“角”的观察度入手研究四边形,可以发现有些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从“边”的观察角度来研究四边形,发现有些四边形的边是相等的,有些则不相等。无论是从“角”。还是从“边”的角度来分析,都会发现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

层次三:抓住学生分类过中分成三类的成果,作进一步梳理,引导学生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当然这是一个机动的层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定。

1.第一次“分”:观察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四边形?为什么?

2、学生自由观察。并把序号写在本子上。反馈时,先找出四边形,然后说明

哪些

3、不是四边形.把不是四边形的图形隐去。

问: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得出: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

2.第二次“分”:把四边形分类。

师:这些图形虽然都是四边形,但它们的形状一样吗?(不一样)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分类吗,请你试试看;

学生活动后反馈(先反馈分成两类的)。

结果一:

师生共同确认这是根据角的特点来分的。

师:第一类中的四边形,同学们都认识吗?原来是老朋友了,这里有——(长方形、正方形)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原来都是四边形中的一种。它们是怎样的四边形呢,(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结果二:

师生共同确认这是根据边的特点来分的。

师:第一类的图形中,哪些边是相等的,分别是什么四边形呢?

3.第三次“分”:分成三类的展示交流。

结果三:

师生再次确认是根据边的特点来分的。

师:在四边形中,最多可以有几条边相等,(这些分别是什么四边形?)

活动二;搭一搭

本活动的意图在于,通过先想后搭的“搭四边形”活动,引导四边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四边形的特殊性。让学生体验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式,

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分好后,教师有意识地追问“它们是怎样的四边形”、“这些分别是什么四边形”等,正是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特殊四边形的特征。

2.关注图形认识中学生空间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里指出,“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考”的目标则是“丰富对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显然,空间观念的培养是图形认识的重要目标之一,前面谈到的三节课中,明显弱化了这一日标的设计、笔者的实践则通过“搭一搭”这个活动,组织学生想象和验证,突出了这一教学目标。

课堂上实际操作时,有学生禁不住喊出了:“斜了!斜了!”这正体现了“先想后搭”活动既是引导学生对各种四边形特征进一步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将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形象上升到抽象。又从抽象转化为直观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无疑有利于在引导学生关注图形之间联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案例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图)见小学数学教师2009.4

调查访谈

在教学前我们走访了一些老师和学生,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口算12×10时,都习惯于用小蘑菇的思路,教材所附其他三种方法几乎不会出现。这是情境图出现问题呢,还是教材编写预设方法时考虑得过于复杂呢?

四、再读教材

我们再仔细阅读教材和教参。教参中的一段话启发了大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有的知识经验,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倡导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一方面,当面临新的计算问题时,教材引导学生或把新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计算,或依据对数和运算的理解进行类推,或对给出的新算法进行必要的解释,让学生始终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探索算法,而不是被动机械地接受算法。另一方面,注意呈现不同算法积极交流的场面,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策略去探索算法,并在交流中相互启发,选择更加合理、有效的算法。”对学生来说:12×10的计算是新的计算问题,如何将新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计算呢?教材预设的12×5、12×9、60×2、108+12是已经学过的计算。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来探讨“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是科学合理的,不应该忽视这样的方法。那么如何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策略去探索算法呢?

再读教材情境图,我们发现,图可以这样理解:A、已经搬来的是9箱,又搬来1箱;B、右边一摞为5箱,左边一摞加送奶工怀里抱着的一箱也是5箱。

仔细研读教材后,我们对教材进行了适当加工,在尊重原图的基础上,充分

利用原图,将静态的情境图改为动态分步呈现,使情境图发挥最大的教学信息传递功能。

五、课堂回放

师:今年8月,北京承办奥运会。我们每个中国都为之骄傲自豪,运动员们抓紧一切时间进行训练,为祖国争光(出示运动员训练图)看,运动场上共有117名运动员正在训练,牛奶场还专门为他们送来了牛奶。(出示送奶图,图中显示5箱牛奶)送奶的叔叔先搬来几箱?

生:搬来5箱。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搬来5箱,每箱12瓶。

出示问题:117名运动员,每人一瓶牛奶,搬来5箱够吗?

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生:12×5=60(瓶),60<117,所以5箱不够。(师板书算式:12×5=60(瓶)师:估计再搬几箱就够了?(生有猜再搬4箱,有猜再搬5箱)

师:(动画演示又搬来4箱)又搬来几箱?现在一共有9箱,共多少瓶?

生:12×9=108(瓶)。(师板书算式)

师:够了吗?

生:还不够。

师:猜猜再搬几箱就够了。

生:再搬一箱。

师:为什么?怎么想的?

生1:一箱12瓶,9箱是108瓶,再搬一箱就是108+12=120瓶,120>117。

生2:9箱是108瓶,117-108=9瓶,12>9。

生3:先搬的一摞是5箱,共60瓶,再搬一箱,第二摞也是5箱,10箱是60+60=120瓶或者60×2=120瓶,120>117。

生4:再搬一箱就是10箱,12×1=12(瓶),12×10=120瓶,120>117。

(学生回答时老师适时板书算法)

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想出了120×10的计算方法,来回顾一下这几种方法,谁愿意解释算法?

……

六、分析

这样设计将静态的情境图稍作加工,动态呈现了送奶工搬牛奶的过程,使学生轻松地通过已知经验“12×5=60”、“12×9=108”和“60×2=120”、“108+12=120”解决新的问题“12×10=120”。几种方法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而是学生通过阅读情境图逐步思考得出,而且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算法的同时不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

识,通过逐步呈现情境图,让学生猜一猜是否够。

值得追述的是,教师在得到这几种算法后生“对给出的新算法进行必要的解释,让学生始终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探索算法,而不是被动机械地接受算法”。这位教师有对算法进行刻意优化,而是通过“试一试”中12×30的计算,让学生自主选择更合理、有效、普通、适用的算法。

七、反思

课改以来,老师们不再将教材看作神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已深深烙在许多教师心中。但凡上公开课、展示课或者竞赛课,很多老师不是考虑如何去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而将重点放在如何占改编教材,如何创设自以为更好的情境,认为用教材中的情境就不能体现新意,就不能发挥创造性,就会步入俗套。

对教材作适当改编,这是新课改赋予教师的权利、问题是教师在改动教材之前。是否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研读、特级老师沈重予曾说过:“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帅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在解读教材时我们应沉下心来,弄清教材中的主题图和例题中每个问题、每句话所蕴涵着的意图、明白每道练习题所要达到的目标,真正走进教材,切忌浮光掠影,只有首先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刻感悟教材资源的优越性。用好教材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领略数学的内在魅力。使之享受思考的快乐!如果不认真研读教材,没有走进教材就随意臆断,轻率地改动教材,就会画虎类感犬,弄巧成拙,教不到点子上,当然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了。

本校数学课堂尚存在的问题:

1、简单问题复杂化

2、不善于利用先进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猜一猜、估一估等来组织教学

3、计算课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估计过低,往往当学生0知识起点来设计教学

4、对教材的把握欠精准

解读考试大纲

解读考试大纲.txt41滴水能穿石,只因为它永远打击同一点。42火柴如果躲避燃烧的痛苦, 它的一生都将黯淡无光。解读考试大纲 一、呼吸系统(7类,13种疾病)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二)肺炎 (三)支气管哮喘 (四)肺癌## (五)呼吸衰竭(肺心病、肺炎、COPD等所致I、II型呼衰)## (六)结核病 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心包炎、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 (七)胸部闭合性损伤:肋骨骨折、血胸和气胸。 二、心血管系统(6类,14种病) (八)高血压病 (九)心律失常(房早、室早、房颤、阵上速、室速)## (十)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十一)心力衰竭 (十二)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十三)休克## 三、消化系统(12类、36种病) (十四)胃食管反流病## (十五)胃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 (十六)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 (十七)溃疡性结肠炎## (十八)肛门、直肠良性病变(痔、瘘、肛周脓肿、肛裂) (十九)肝硬化 (二十)胆石病、胆道感染(胆结石、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二十一)急性胰腺炎 (二十二)急腹症 (急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肠梗阻、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囊肿破裂##、盆腔 炎##) (二十三)消化系统肿瘤 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胰腺癌。 (二十四)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胆##、脾、肠、肾损伤## (二十五)腹外疝(直疝、斜疝、股疝) 四、传染病(3类,5种病) (二十六)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二十七)细菌性痢疾 (二十八)艾滋病 ##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专科起点)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管理原理的理解,掌握管理案例分析的方法,具备分析和管理企业组织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计划为54学时,3学分,主要在本科学习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管理案例分析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教学仿真效果显著,十分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运用经济管理知识理解、研究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而且,其教学模式的示范意义也十分重大。通过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经济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系统管理理论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为学生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打下基础。为达到上述目标、适应电大开放教育远程教学的需要,管理案例分析教材应立足把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流程、技术和方法及其框架体系介绍清楚,同时也适当反映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我国在分类领域和综合的管理案例分析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或经验总结,多种媒体教材力争做到视野开阔、资料丰富、论述精辟、语言简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基本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企业管理发展需要的,从事社会组织工作者、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各类专业管理人才。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管理案例分析属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方法论课程。其先修相关课程有:现代管理原理、组织行为学、管理思想史、现代管理专题、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成本管理、流通概论、公司概论、小企业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课程。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音乐课教学计划

音乐课教学计划 【一】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学习相辅相成,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

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欣赏部分: 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在备课时,应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和围绕感受、体验情感这两点来设计教案。课前准备要充分,特别是教具的准备。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2020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解析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6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解析, 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6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解析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 试大纲(文科)》,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 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例1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见下面的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件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己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l.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写作》课程教学大纲知识讲解

《写作》课程教学大 纲

《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33000、0933001 课程名称:写作(1)、写作(2) 总学时数:40+40=80学时 实验学时:15+15=30学时(另见“实验大纲”)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和任务 《写作》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必修课,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传授写作理论(含传统与现代),指导写作实践,培养专业素质和学科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之能熟练运用写作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分析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从而为进入更高层次的写作活动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讲授写作学的基本理论“写作四体”、“写作过程”和“写作技法”;讲授并训练写作的基本文体“新闻写作”、“文学写作”、“理论写作”和“应用写作”四大类型。 学生应了解写作的特性,熟悉文体的基本特征,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能写出文风端正、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的文章。 4.教学重点、难点 上学期,即《写作》(1)着重讲解写作“四体理论”,即写作主体、客体、载体、受体的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及表达技巧;“写作过程”理论,涉及到思维学、心理学和哲学等相关知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 下学期,即《写作》(2)着重介绍各大类型文体的特征以及写法,着重训练各大类文体中的基础文体。社会评论和文学评论的写作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应用文的实用性操作也是教学的难点。 5.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堂提问法、当堂实验操作法、课后自我练习法等综合运用。

以课堂讲授和课堂训练为主,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以课后阅读和写作实践为辅。讲评和理论学习相结合,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2008年6月版 主要参考书: ①路德庆主编.《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版 ②张佐邦主编.《现代写作学》.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版 ③刘孟宇,诸孝正主编.《写作大要》(第三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 ④姚承嵘著.《写作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应用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版。 ⑥张德实主编.《应用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⑦尹德刚,周胜著.《当代新闻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版 ⑧康贻祥编著.《现代应用文写作大全》.北京:金城出版社。2004年1月版 ⑨江少川主编.《新编大学实用写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⑩江少川,张泽萱主编.《新编大学实用写作训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7.其他 (1)关于本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严格按照《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规程(试行)》编写,以“国家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为本大纲的教学体系,并注意运用“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成果”;我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为非师范类学生,因此,国家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代写作教程》中的“写作教学论”等章节未被纳入。在具体使用中应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水平和当代写作新现象、新规律以及写作学的新理论,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以适应新世纪写作技能的需要。 (2)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总课时为96,周学时为3。考核方式为“N+2模式”: 3≤N≤5,占50%;1为课堂笔记,占10%;1为期末考查占40%。 二、正文部分

工作分析教学大纲

《工作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工作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 二、课程性质:专业技能必修课 三、教学目标: 该课程以培养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能力为目标,重点讲授高效获取有关组织内各种工作的信息的方法,从而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正确有效,保证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主要介绍了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新兴的工作分析技术及其操作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工作分析的理论概述、历史发展、方法与技术操作、分析质量鉴定以及如何把工作分析运用于组织管理实践等等。 四、学时分配: 五、学分:2学分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 (一)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介绍工作分析的概念与相关术语、工作分析的性质与作用、工作分析的结果与形式,以便让同学们对工作分析的概念、过程及其结果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

1、工作分析的基本含义 2、工作分析的结果与表现形式 (三)教学难点 1、工作分析的表现形式 2、工作描述、工作说明书、资格说明书、职务说明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工作分析的概念 一、工作分析的基本含义 (一)简单定义 (二)工作分析的相关概念 二、类型与流程 (一)工作分析的类型 (二)工作分析的流程 三、工作分析中的相关术语 (一)要素 (二)任务 (三)职责 (四)职位 (五)职务 (六)职业 (七)职业生涯 (八)职位 (九)职务 (十)职业 (十一)职业生涯 (十二)职等 第二节工作分析的结果与表现形式 一、工作描述 (一)工作描述的内容 (二)工作描述的作用 (三)工作描述的格式 (四)工作识别和工作概要 (五)有关问题和建议 二、工作说明书

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 总学时72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必修课,是专业理论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音乐欣赏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高尚的艺术情操,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为幼儿园音乐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基本掌握音乐欣赏与中外音乐简史的基础理论。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和学习了解中外音乐简史,使学生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历史过程,具有分析中、小型音乐作品的能力。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和鉴赏力。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和鉴赏力。使学生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具有分析中、小型音乐作品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乐理、声乐、钢琴等其他有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对文学、美术、历史等学科有所了解,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对音乐艺术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分析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二、基本要求 (一)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音乐欣赏理论与中外音乐简史包括;欣赏音乐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和基础知识;中西方各历史时期的音乐、流派及代表人物;中国及世界各民族的音乐简介;欣赏与分析、理解中外经典名曲。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中外名曲分析、介绍与欣赏。 1 课程的难点:提高和发展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 第二学年 第一章欣赏音乐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基本掌握音乐欣赏与中外音乐简史的基础理论;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和学习;使学生具有分析中、小型音乐作品的能力。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和鉴赏力。

影视鉴赏教学大纲设计

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 课程类型:考查课 课程归属:考查课 审核人: 制定日期:2016年3月10日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影视鉴赏》高等教育第二版 适用专业及适用对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中专) 总学时:18 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影视鉴赏》为选修考查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该使学员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由此来丰富学员们的美育知识,提高学员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从而从某个侧面来提高学员的审美素养。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电影的审美特征与艺术特性,掌握电影的创作规律和语言特点,掌握电影的发展历史,并能根据所掌握的电影理论,学会独立进行影评。 二、教学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影视鉴赏入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单元是对影视艺术的总体概述。要求了解影视鉴赏的含义、影视的分类和制作过程;了解影视的历史脉络,理解影视艺术的特征;学习影视鉴赏的基本方法,掌握影视鉴赏的一般规律;学会辨析影视的基本种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影视鉴赏的含义及功能 1.影视鉴赏的含义

2.影视鉴赏的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 (二)影视鉴赏的基本知识 1.影视的特征 2.世界影视的诞生、发展、现状 3.影视制作流程 4.影视的分类和类型片 (三)影视鉴赏的条件、层次和方法 1.影视鉴赏的前提条件 2.影视鉴赏的层次 3.影视鉴赏的方法 案例讨论:教材案例讨论 作业:课后习题 课外学习要求:无 第二单元故事类影视片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使考生掌握故事类影视片的涵及特点,理解故事片和电视剧的异同,理解故事类影视片的影视合流现象。 第一专题文学元素鉴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专题是对文学元素的鉴赏。要求考生掌握故事类影视片中文学元素的构成,理解文学剧本对影视艺术作品的重要性,了解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的含义,学会分析影视作品中的主题、情节、人物和环境的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文学对于影视的重要意义 (二)文学元素的构成 1.影片的主题鉴赏 2.影片的情节鉴赏

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出炉各科解读

2019 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出炉各科解读备受关注的《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近日出炉。兰州晨报邀请兰州一中和西北师大附中的教师解读高考大纲,并提出后一阶段的复习建议,以期让考生的复习方向更加明确,提高效率。(编者注:甘肃省高考用卷为全国卷,本篇内容适用于2019 年采用全国卷的各省市考生) 语文 兰州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李占祥 考纲解读 2019 年语文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不论是考试性质还是考试内容,均保持一致。2019 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在试卷结构及命题的内容范围上仍趋稳定态势。 复习建议 1。关注题型变化,做好能力提升训练。2019 年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新题型,如“文言文阅读”第5 小题“古代文化常识”题,复习应做好整理强调;第17小题“图文转换”题也有变化,该考点需将各种类型都做复习。2。重视“选考题”,提高答题能力。近几年全国课标卷对选考题部分考查点和题型相对稳定,连续六年考查的都是小说+人物传记,这两种文本阅读仍是备考重点。还应重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新闻报道和人物访谈等文体的复习,做到题型变化与否,复习备考都不遗漏考点。3。做好教材梳理,巩固古代诗文知识。要回归课本,做好文言知识积累,对于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知识要结合习题归纳强调;名篇名句

要通晓其意,理解背诵,默写要整理好出错频率较高的字。 4。加强作文训练,突破重难点。应重点加强审题训练,立意要力求深刻,见 解要力求新颖;要积累新鲜素材,运用要灵活;语言要讲求修辞,凸显文采;还应强调文章的合理布局,注意细节,如段落字数、书写标点等。 英语 兰州一中牟欣 考纲解读今年的考纲跟去年比没有明显的变化,和前年相比有三个变化:1。词汇量变化为3000-3500。2。增加阅读中对词义推断的要求。把“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改为“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由此看出考试中“词语猜测题”的难度会加大,尤其会加大考生对单词和短语在具体语境中特殊含义的考查力度。3。改变语法填空题中所填词数的要求。把“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不多于3 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改为“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 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 式”。 复习建议 1。重视词汇的记忆和应用。考纲及其说明要求考生掌握约3500 个单词,这 是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第一轮复习需要将词汇通过近义词、 反义词、上义词、下义词和词根、词缀以及构词法的知识拓宽。第二轮复习要在3500 个词汇中挑出历年完型填空选项中的重点单词进行“深挖”。为减轻考生压力,对“扩出去”的单词只要求认识即可,而对于“深挖”的单词,不仅要认识,更要掌握最基本的搭配和用法。要特别注意新进入考纲词汇的动词,不仅要知道这些词的意思,还要了解这些动词的搭配、用法和过去式、过去分词的特殊变化。 2。近三年试卷特别注意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资源的宣传和弘扬。建议考生备考时掌握各应用类信件的书写要领,如邀请函、自荐信、感谢信、道歉信

解读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姜玉芹 为了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经过十年的洗礼,《义务教育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今年的2月初正式对外颁布了。现在只要大家打开电脑,就可以浏览到新课标的具体内容,并且相关的解读文章也很多。修订版课标与实验版课标有哪些区别,如何理解2011版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理解和落实课标精神等等,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与以前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对照,我们的总体感觉是新的课程标准更加贴近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更加注重语文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新标准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有条理;新标准内容更加丰富、充实。由于本人能力、水平有限,我没有能力完全解读新课标,只能把一些专家的解读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各位老师做粗浅的汇报,希望能引发大家共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时刻关注新的课标。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及老师批评指正。 我们首先首先来看目录 这部分略加修改,调整部分顺序,新增两个字表,具体修改如下: 1.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调到了“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前面,这样的顺序调整,突出了重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因为对语文课程实施者教师来说,所关注的是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如何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至于如何编写教科书主要是教科书编写人员的事,与广大一线教师关系不大。 2.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二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新增这两个字表进一步突出了识字写字的重要地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英语教学的普及,我们的母语教育有所弱化,特别是识字写字有所淡化,目前许多学生学英语投放的精力远远超过语文,注重了电脑打字,忽视了书写训练。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甚至是大学生,他们的汉字学得很不扎实,文章中错别字较多,汉字书写极不规范,书写能力有所下降。为此,新课标修改稿新增两个字表,旨在突出识字写字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第一部分前言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音乐欣赏》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并激励、鼓舞、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未来、树立崇高的理想;使学生了解音乐艺术的特征、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欣赏音乐。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本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从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实际出发,旨在提高本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第一部分声乐、第二部分器乐和第三部分舞剧、音乐剧、流行音乐构成。 1. 第一部分声乐有六个模块,教学时数为17学时。 2. 第二部分器乐有六个模块,教学时数为14学时。 3. 第三部分舞剧、音乐剧、流行音乐有四个模块,教学时数为16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一)、声乐作品及声乐表演常识。声乐作品结构短小,音乐形象鲜明,比较容易把握。声乐作品旋律一般较强,曲名和歌词使音乐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的表现更为明确,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供欣赏的声乐作品形式主要有: 1、民歌。民歌是最直接、最质朴地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劳动生活的声乐表现形式。欣赏民歌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社会历史、民俗、民情。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各民族民歌数量繁多,艺术价值高。应让学生多欣赏我国的民歌或由民歌改编的声乐曲。 2、中外传统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声乐曲。其旋律一般优美动听,伴奏独具匠心。欣赏艺术歌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3、中外现代创作歌曲。中外现代创作歌曲题材广泛,而且有着浓厚的时代气息。歌曲的表现手法也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中外现代创作歌曲也应该作为声乐作品欣赏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器乐曲及器乐表演的常识。中外乐器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因此,器乐曲欣赏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一。 1、中国民族乐曲。我国的民族器乐曲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让学生了解相应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2、中外管弦乐曲。西洋管弦乐器种类很多,其独奏、合奏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欣赏中外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众所周知,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是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为此,百年英才特邀请高 考志愿研究院的专家进行了分析,从修订内容入手,结合应对策略,给出专 业建议,为广大考生备考支招,供参考。今天,我们先来了解: 2017高考语文大纲解读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核心内容2017年高考语文学科考纲修订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 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突出变化如下:1、能力目标设 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解读:这一改 变就意味着试卷会进一步减少记忆背诵类的知识,增加评价鉴赏、分析运用 类的题目。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有能力层级的,之前的语文考试侧重考查低 级的记忆背诵知识,但现在的高考开始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这一改变 其实是紧随北京高考改革,尤其在北京的模拟考试中,分析理解、评价鉴赏、综合运用等高级能力层级题目比例大幅度提高。如2016北京海淀一模第5题: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一 和材料二回答。这个题目就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提取老舍幽默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新的文本进行分析,用文章的知识解决文章之外的问题,这种考查运用能力的题目比例将极大提高。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 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解读:这也就 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材料、处理更多的信息,然后把 这些信息变成答案写出来。这个修改,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 了极高的要求。学生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 根据材料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其实提高阅读

光谱解析教学大纲解析

光谱解析教学大纲 适用本科药学专业 审定人:田燕 教研室主任:田燕 学院负责人:姚继红 大连医科大学教务处 2004年7月

光谱解析教学大纲 适用本科药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光谱解析》是研究四大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确定及有关知识的科学。 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分离得到的有机化合物,都需要确认其结构。光谱解析是应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技术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这些测试手段的出现与应用,使有机分子的结构测定更加准确,快速和简便,而且用量少,常在毫克乃至毫微克水平。对于新化合物的结构确定,需要以上光谱综合起来分析,也可用于判断未知物是否为某个已知化合物。首先查阅原始文献或有关手册获得已知物的标准光谱图或光谱数据,然后与测得的未知物的光谱图或光谱数据进行对照。 本课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四大光谱进行结构确定的原理及利用其综合解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了解光谱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依据大连医科大学出版的《光谱解析》(田燕主编)校内教材制订,理论学时数36,总学时为36。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的指定必修课。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紫外光谱 一、基础知识 峰位的经验规则 二、推测不饱和化合物λ max 三、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掌握: 1.掌握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定义,Lambertt —beer定律。 2.掌握共轭体系越长,吸收峰的波长也越长的道理 3.会计算共轭烯烃,α、β不饱和醛、酮、酸、酯及某些芳香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熟悉: 1.了解电磁辐射能与分子吸收光谱类型之间的关系。 2.了解电子跃迁类型、发色团类型及其与紫外光吸收峰波长的关系。 3.了解溶剂对π一π*及n—π*跃迁的影响。 4.计算最大摩尔吸光系数(εmax)。 了解: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完整word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大纲人教版

2011年大纲版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考纲整体分析 2011年《考试大纲》和2010年《考试大纲》一脉相承,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题型示例等内容没有任何变化,体现了稳定性和承继性,这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大纲版高考历史悠久,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思维方式;社会大背景也需要保持稳定性;新课标考试省份逐年增多,大纲版省份近年就要全部加入其中,最后几年需要在稳定和继承中接轨。 《考试大纲》的高度稳定,预示着对考生的各项要求没有改变,命题的依据、思路,试卷的结构、题型、考查点也会保持稳定。当然,这不意味着反映到试卷上的东西一成不变,恰恰相反,有些考点会出现轮换考查,即便是考查同一个考点,设问的角度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更无须说试题依据的情境永远都是新鲜的,往年的高考都告诉了我们这些。 备考指要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近3年的大纲版试卷,无论全国一卷还是全国二卷,考查语言文字运用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考查7道小题,其中,客观题4道,主观题3道;4道客观题依次考查字音、成语、病句、连贯,3道主观题中必考1道仿用句式题。2011年高考,这5道题考查点还不会有变化。另外两道主观题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既要看去年考过的,又要关注轮换考查点考查的特点,各个考点都要练到,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哪个考点不考,不去训练。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选材,史传文始终是首选,都是从24史中节选的篇目,写法正统,文字规范、浅易。选文长度为600字左右。考查点固定:理解文言实词、筛选信息、概括文意、翻译文句。题型也固定:前三点为单选题,后一点为翻译题。 文言文阅读的备考,要高度关注史传文,而且是24史中的篇目。要注重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因为文言文不比现代文,它更加体现知识的积累性,要立足课内,从课内汲取文言知识的营养,通过联想、迁移来解决阅读新材料遇到的问题。文言实词要结合语境合理判断其含义;信息筛选要看清题干,结合事实,有效排除无关信息;文章概括和分析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之处;文言文句子翻译要落足于采分点(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字字落实,句意通顺。 (二)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不拘一格,唐诗、宋词、元曲等均可涉及。但考查点相对固定,突出考查鉴赏形象和思想感情,也就是情和景的关系。 此考点的备考,需要在感悟诗歌形象的基础上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与抒情的手法。如借景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等。注意描写的手法,如衬托、对比、白描、工笔、多角度写景等。还要注意分析诗歌中的炼字技巧。 通过训练,要总结答题的方法,强化答题的步骤,熟悉答案的构成,即明确针对什么样的问题,作出什么样的回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一般是诗文结合,注重考查经典篇目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和富有哲理、启迪人生的句子,不偏不怪。 用心爱心专心 1

中国现当代诗歌解读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诗歌解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3902000008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诗歌解读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开课专业:全校本科生 开课学期:2 总学时:32(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0学时) 总学分:2 二、课程目的 本课程是针对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旨在通过众多的诗歌艺术流派,各具风姿的代表诗人,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来激发学生学习、诵读和研究的积极性。 本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陶冶情操、纯净心灵、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课程的任务是开发学生对语言、声音、思维方式等的感受与认知能力,开启触摸世界的新方式。 三、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下列要求: (一)学生: 1、较为全面地把握中国现当代诗歌史的主要线索。 2、能够辨证地分析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流派、代表性的诗人及作品。 3、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现代诗歌流派及文化现象。 (二)教师: 1、教师主要讲授各个时代的代表流派和作品,使学生获得较多的诗歌评论和分析作品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思考、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教师扼要讲授诗歌流派及其代表诗歌特点。对某些文艺思想论争的问题,或对某些诗歌的解读问题,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答辩,也可组织学生讨论,作结论,养成学生好学深思的学风。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二十世纪新诗概述(3学时)

1.1 概括介绍二十世纪诗歌流派(2学时) 1.2 解读现代艺术先驱李叔同《送别》(1学时) 第二章20世纪初新诗及其李叔同(3学时) 2.1 李叔同《满江红·民国肇造志感》(2学时) 2.2 李叔同《金缕曲·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1学时) 第三章20年代新月派诗歌(6学时) 3.1新月诗派(1学时) 3.2徐志摩(1学时) 3.3徐志摩诗歌(1学时) 3.4闻一多(1学时) 3.5闻一多诗歌(1学时) 3.6解读《七子之歌》(1学时) 第四章20年代诗歌及其代表诗人李金发(3学时) 4.1象征诗派(1学时) 4.2李金发及其诗歌(2学时) 第五章30年代现代派诗(6学时) 5.1戴望舒(1学时) 5.2戴望舒诗歌(2学时) 5.3艾青及其诗歌(1学时) 5.4卞之琳及其诗歌(2学时) 第六章40年代九叶诗派穆旦及50年代郑愁予、余光中等(3学时)6.1九叶诗派及穆旦(1学时) 6.2郑愁予及其代表诗歌(1学时) 6.3余光中及其诗歌(1学时) 第七章70年代诗歌及其代表作家北岛、食指、舒婷、顾城(3学时)7.1朦胧诗派及其代表诗人(1学时) 7.2朦胧诗派诗歌(2学时) 第八章80年代诗歌及其代表作家海子、骆一禾、西川(3学时) 8.1 80年代诗歌特点(1学时) 8.2代表诗人海子等及其作品(2学时) 第九章考核(2学时)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无 七、先修课程

《音乐》教学大纲

大学音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乐理基础知识(共计 18 学时) 第一章第一节音乐音噪音( 1 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了解音的产生,分清乐音及噪音,掌握音的四个性质。 2、教学内容:(1)音的产生( 2)乐音与噪音(3)音的性质第二节乐音体系与音的分组( 1 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了解并区分乐音体系、音级、音列、音名、唱名的概念,了解音的分 组。 2、教学内容:( 1)乐音体系、音级、音列、音名( 2)音的分组 第三节半音全音等音( 2 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区分半音和全音,知道自然半音、变化伴音,自然全音、变化全音的区 别,学习变音记号和等音。 2、教学内容:(1)半音、全音(2)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 3)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 (4)变音记号( 5)等音 第四节记谱法( 2 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能正确识别五线谱,认识高音谱号、低音谱号及大谱表,了解记谱法中 常用的各种记号。 2、教学内容:( 1)五线谱(2)谱号与谱表(3)记谱法中的各种常用记号第二章第一节音符休止符( 2 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音符,能准确分辨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 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了解各类附点音符。认识休止符及附 点休止符。了解音符的写法。 2、教学内容:(1)音符(2)休止符(3)音符的写法 第二节小节线小节终止线(1学时) 1、教学目标:了解小节线、小节、终止线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2、教学内容:(1)小节线(2)小节(3)终止线 第三节节奏节拍拍号(1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正确理解节奏、节拍、节奏型的概念,了解拍子与拍号,能区分 拍子的种类。 2、教学内容:(1)节奏、节拍、节奏型(2)拍子与拍号(3)拍子的种类: 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变换拍子、特殊拍子 第四节切分音连音符(2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认识切分音与连音符 2、教学内容:(1)切分音:单位拍内的切分音、小节内的切分音、跨小节的切分音 (2)连音符:三连音,五、六、七连音,二、四连音 第三章第一节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2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认识音程,能正确区分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 2、教学内同:(1)音程(2)旋律音程(3)和声音程 第二节音程的度数音数种类(4学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音程的度数、音数的概念能正确区分,了解音程的种类,了 解音程扩大与缩小的方法。 2、教学内容:(1)音程的度数(2)音程的音数(3)音程的种类 (4)音程的扩大与缩小 第二部分视唱练耳训练(共计 20 学时)第一节大小二度、四二拍、节奏练习( 2 课时) 1、教学目标和要求: ( 1)了解和掌握大小二度。 ( 2)能够演唱二度作品 (3)学习四二拍,掌握 X, XX, X ―, 2、教学内容: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我国基础英语教学大纲的发展 教学大纲(Syllabus) 狭义的“课程标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规定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体现实施内容和目标的次序和进程。 英语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大纲是英语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它规定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理念、方式方法、教材、测试等。近年来,它更多的是指对某一课程在某个/些阶段中的教学内容清单及选材和排序的原则等。 英语教学大纲发展的详细过程 ?第一阶段(1977-1990)第二阶段(1988-2000)第三阶段(1999-至今) 第一阶段(1977-1990) ?1998--1980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1986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1990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 第二阶段(1988-2000) ?1998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 ?199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 ?1993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 ?199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200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第三阶段(1999-至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Curriculum) ?在国外,它是指反映教育管理部门或具体教育单位的所有教育功能的整体课程设置模式以及体现这些功能的教学活动和内容。 ?在我国,是由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派的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考察和研究了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外语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现状并广泛听取了各地专家学者和英语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通过近三年的反复研讨和修改后制定出来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的特点 ?第一、外语成为我国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第二、已经注意到外语教育的差异性; 第三、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性;第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第五、建议“根据中学不同的需要,编写出几套符合外语教学规律,受师生欢迎的好教材。” 第二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的特点 ?科学规范开放完整 中小学英语课程的进步 ?教学目标:1988 1992 1996 2000 ?教学要求:1986 1993 ?教学观念和方法:交际能力;四项技能; ?语言和文化;教师与学生的定位; ?教学手段 ?教材:现代化;多样化 ?测试改革:1988 1992 2000 教学目标 ?1988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大纲明确提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992年的义务教育初中大纲则增加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要求。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导语】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命制试题。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部分省市区因考试制度的不同考试时间为3天(即6月7日-9日)。本文精选了关于智睿高考的相关文章,欢迎大家分享转载!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因此高考在进行语文复习时首先要了解考试大纲,下面是智睿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2018年高考语文学科考纲修订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突出变化如下: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解读:这一改变就意味着试卷会进一步减少记忆背诵类的知识,增加评价鉴赏、分析运用类的题目。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有能力层级的,之前的语文考试侧重考查低级的记忆背诵知识,但现在的高考开始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这一改变其实是紧随北京高考改革,尤其在北京的模拟考试中,分析理解、评价鉴赏、综合运用等高级能力层级题目比例大幅度提高。如2016北京海淀一模第5题: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这个题目就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提取老舍幽默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新的文本进行分析,用文章的知识解决文章之外的问题,这种考查运用能力的题目比例将极大提高。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解读: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材料、处理更多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变成答案写出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