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331.50 KB
- 文档页数:17
2024年版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管理指南前言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极大的负担。
营养管理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科学、实用的营养管理建议,以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好地应对营养问题。
1. 营养评估1.1 患者一般情况评估: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体质指数(BMI)等。
1.2 营养状况评估: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蛋白质、能量、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方面的营养素摄入和代谢状况。
1.3 营养需求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病情和治疗方案等因素,计算患者每日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
2. 营养干预2.1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包括口服营养补充剂、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
2.2 膳食指导: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建议,包括膳食结构、食物种类、食物数量和烹饪方法等。
2.3 营养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营养知识,提高患者对营养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3. 特殊情况下的营养管理3.1 手术前营养管理:术前为患者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3.2 术后营养管理: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3.3 放化疗期间营养管理:放化疗期间注意保护患者的食欲,合理调整膳食,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
3.4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管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监测与评估4.1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重、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等指标,评估营养状况的变化。
4.2 观察患者对营养支持的耐受情况和疗效,及时调整营养干预方案。
4.3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心理问题。
5. 营养管理团队5.1 营养师:负责患者的营养评估、营养干预和监测等工作。
2023年版: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指南前言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在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科学的营养建议,帮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一、营养支持的重要性1. 提高免疫力:合理的营养摄入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 减轻副作用: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减轻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的副作用。
3. 促进康复:充足的营养摄入有助于患者在治疗后迅速恢复体力和精力。
4. 提高生活质量: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更好地应对治疗和生活中的挑战。
二、营养需求1. 能量摄入: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量需求增加。
一般建议每天能量摄入量为30-40 kcal/kg。
2. 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修复组织、增强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素。
建议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1.5-2.0 g/kg。
3. 脂肪摄入:适量的脂肪摄入有助于提供能量,同时还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建议每天脂肪摄入量为20-30%的总能量摄入。
4. 碳水化合物摄入: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建议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40-60%的总能量摄入。
5. 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功能,预防便秘。
建议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为25-35 g。
6. 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
建议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B群、叶酸、钙、铁等。
三、饮食建议1. 高蛋白饮食:多吃瘦肉、鱼、禽、蛋、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
2. 高能量饮食:选择富含能量的食物,如坚果、全脂乳制品、植物油等。
3. 高纤维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
4. 清淡饮食:少盐、少糖、少油腻,避免刺激性食物。
5. 多样化饮食:保证饮食多样化,合理搭配,以满足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6. 适量饮水: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
2023年版: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指南引言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营养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的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指南,以帮助患者获得适当的营养支持,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营养需求蛋白质- 恶性肿瘤患者应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以维持肌肉质量和免疫功能。
- 建议每天摄入1.2-1.5克/千克体重的蛋白质,分为多个小餐进行摄入。
脂肪- 恶性肿瘤患者应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等。
- 避免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碳水化合物- 恶性肿瘤患者应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
- 避免过多的高GI食物,以控制血糖水平和体重。
维生素和矿物质- 恶性肿瘤患者应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 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饮食建议多餐少量- 恶性肿瘤患者应采用多餐少量的饮食方式,每天分为5-6餐进行进食。
- 避免过度饱食或饮食不规律,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膳食纤维- 恶性肿瘤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
- 多食用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以获得足够的膳食纤维。
充足饮水- 恶性肿瘤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排毒功能。
- 建议每天饮用至少8杯(约2升)的水。
避免刺激性食物- 恶性肿瘤患者应避免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和酒精。
- 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不适和消化问题。
注意事项饮食调整- 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饮食调整。
- 如果存在特殊的饮食限制或不适应某些食物,请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营养补充品- 恶性肿瘤患者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可以考虑适当的营养补充品。
- 这些补充品应根据个体营养需求和治疗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是治疗和康复的重要一环。
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版的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指南,希望能够帮助患者获得适当的营养支持,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于肿瘤患者的营养疗法(2024年版)关于肿瘤患者的营养疗法(2024年版)1. 引言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营养疗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营养支持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档旨在阐述肿瘤患者的营养疗法,包括营养评估、营养支持原则及具体措施。
2. 营养评估2.1 患者一般情况评估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体质指数(BMI)等。
BMI的正常范围为18.5-24.0 kg/m²,低于18.5 kg/m²为营养不良。
2.2 营养状况评估通过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蛋白质、能量、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的摄入情况。
2.3 治疗过程中营养需求评估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患者的营养需求。
3. 营养支持原则3.1 个性化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病情及治疗方案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3.2 均衡膳食保证膳食中蛋白质、能量、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的均衡摄入。
3.3 营养干预时机在患者病情稳定、消化吸收功能尚可的情况下,尽早开始营养干预。
3.4 动态调整营养支持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营养状况,动态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4. 营养疗法措施4.1 膳食指导指导患者选择高蛋白、高能量、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4.2 营养补充对于营养不良或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可采用口服营养补充剂或静脉营养支持。
4.3 生活方式干预鼓励患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
4.4 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5. 监测与评估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营养疗法的效果,根据需要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6. 结论肿瘤患者的营养疗法是提高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营养评估、营养支持原则和具体措施,为肿瘤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2023年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优化指南概述本文档旨在为2023年恶性肿瘤患者提供营养优化指南,以帮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减轻治疗副作用,并提高生活质量。
营养优化策略1. 多样化饮食:恶性肿瘤患者应摄入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豆类、坚果和种子等。
这有助于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增强身体抵抗力。
2. 控制摄入量:患者应根据个人情况控制饮食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肥胖或营养过剩。
医生或营养师可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方案,制定适当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3. 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免疫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
恶性肿瘤患者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包括鱼、家禽、豆类、坚果和乳制品等高蛋白食物。
4. 避免刺激性食物:某些食物可能会引起不适或刺激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应避免过于辛辣、油腻或刺激性的食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的副作用,避免这些食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5. 补充营养剂: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恶性肿瘤患者可以考虑补充一些营养剂,如维生素、矿物质或膳食补充剂。
这有助于满足身体的额外营养需求。
6. 饮食安全:患者需要注意食品安全,避免生食和未煮熟的食物,以防止食物中细菌或寄生虫的感染。
合理存储、烹饪和食用食物,确保其安全和卫生。
7. 饮食与治疗计划结合:恶性肿瘤患者的饮食计划应与治疗计划相结合,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营养的作用。
在接受化疗、放疗或手术等治疗时,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调整。
结论营养优化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多样化饮食、适当摄入量、补充蛋白质、避免刺激性食物、补充营养剂、饮食安全以及与治疗计划结合,患者可以达到营养优化的目标。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
注: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营养优化策略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专业医疗建议来制定。
-共识、指南与标准%DOI:10.16689/11-9349/r.2020.02.006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1崔久嵬!卓文磊,3黄岚,4许川,5孙学军「刘玉迪「田慧敏「梁婷婷,6陈萍,7陈博,8刘秋燕,9应杰儿,10李宁宁,11张安平,12于洋,13周智峰,14吴秀凤,15郭晓玲,"赵玲娣翟军亚,18杨朝阳,19杨璟,20李霞,21李勇,22刘国庆,23孙国瑞,24韩振国,25杨小骏,26崔巍,27陈峰,28吴瑜,29刘亮,30李贵新,31戴静,32赵征,33赵兵,34匡晓燕,35秦建勇,36周欣「谭业辉,37石汉平;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C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长春130021;2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肿瘤科,重庆404100;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郑州450052;4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肿瘤诊治中心,成都610083;5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西安710061;6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银川750003;7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合肥230022;8海军军医大学免疫研究所,上海200433;9浙江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内科,杭州310022;10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精准医学研究中心,深圳518034,广东;11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胃肠外科,重庆400042;12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徐州221009,江苏;13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免疫科,福州350014;14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福州350014;15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石家庄050003;16河南省肿瘤医院生物免疫治疗科,郑州450008;17河南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郑州450008;18哈尔滨医科大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哈尔滨150001;19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常州213003,江苏;20辽宁省肿瘤医院放疗一科,沈阳110042;21南昌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化放疗科,南昌330006;22青海省人民医院肿瘤外科,西宁810007;2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胃肠外科,济南250012;24山西白求恩医院普外科,太原030032;25汕头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中心,汕头515041,广东;26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命制药学院,沈阳110016;2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肿瘤综合治疗病区,北京100038;28天津市南开医院肝胆外科,天津300193;29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天津300060;30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潍坊261031,山东;3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放化疗科,武汉430071;32西安交通大学附属陕西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西安710061;33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日间医院,乌鲁木齐830011;34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遵义563006,贵州;3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肿瘤内科,广州510175;3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上海200092;3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胃肠外科,北京100038)摘要:免疫营养是一种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代谢和炎症变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靶向性营养治疗,是肿瘤营养治疗的重要分支,已在手术、放化疗及肿瘤并发症治疗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csco肿瘤营养指南解读2021肿瘤离不开合理的营养,而肿瘤营养指南的发布则为患者提供了科学的饮食指导和建议。
在2021年,CSco肿瘤营养指南再次发表,本文将对其内容进行解读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一指南。
第一章背景介绍CSco肿瘤营养指南由国际癌症研究组织肿瘤营养协作组(CSco)制定,旨在提供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科学的饮食建议。
该指南基于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经过专家评审和修订,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肿瘤营养领域。
第二章营养需求肿瘤患者的营养需求与正常人群有所不同。
由于肿瘤的存在和治疗的副作用,患者的能量消耗和营养摄入可能发生变化。
CSco指南指出,肿瘤患者的营养需求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方面。
在接受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根据指南的建议进行饮食调整,以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
第三章膳食建议CSco指南提供了详细的膳食建议,以帮助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
这些建议包括推荐的食物类型、饮食组合以及饮食频率等方面。
例如,在化疗期间,患者可能面临厌食、恶心和呕吐等问题,CSco建议患者可以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分多次进食,确保营养物质的摄入。
第四章治疗副作用管理肿瘤治疗常常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这些副作用会影响患者的饮食和营养摄入。
CSco指南提供了相应的副作用管理建议,以帮助患者缓解不适并提高饮食质量。
例如,对于恶心和呕吐,指南建议患者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并进行适当的饮食控制,如分食多餐、慢咀嚼等。
第五章营养支持在某些情况下,肿瘤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营养支持,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CSco指南对于营养支持的适应证、方法和安全性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指南指出,在选择和实施营养支持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治疗目标,并与专业医护团队密切合作。
结语CSco肿瘤营养指南是肿瘤患者营养管理的重要参考,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受到广泛认可。
本文对指南内容进行解读,提供了饮食建议、副作用管理和营养支持等方面的信息,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指南,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提升治疗效果。
肿瘤科病人营养支持指南营养在肿瘤科病人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帮助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力,并为治疗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本文旨在为肿瘤科病人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指南,以助其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一、肿瘤科病人的营养需求肿瘤科病人的能量消耗通常较高,其基础代谢率可能增加。
此外,肿瘤本身、手术创伤、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手段都会对营养摄取和吸收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病人的营养需求也较为特殊。
1. 蛋白质摄取蛋白质是肿瘤科病人营养支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足够的蛋白质摄取可以维持或修复组织,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力。
建议肿瘤科病人每天摄取1.0-1.5克/公斤的蛋白质。
瘦肉、鱼类、豆类及奶制品都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
2. 脂肪摄取脂肪是提供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肿瘤科病人的脂肪摄取应适量,过多的脂肪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消化不良。
选择健康的脂肪源,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并减少摄入含高饱和脂肪的食物,如猪肉、黄油等。
3. 碳水化合物摄取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特别是来自全谷物的碳水化合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建议肿瘤科病人选择全谷物米饭、面粉和面包等作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摄取来源。
二、肿瘤科病人的饮食原则除了合理的营养摄取,肿瘤科病人在日常饮食中,还需遵循一些饮食原则以保障其营养摄入的效果。
1. 多样化的饮食均衡多样化的饮食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建议肿瘤科病人在食用主食、蔬菜、水果、蛋白质和脂肪时保持多样性,避免偏食。
2. 适度控制食量合理控制饮食量可避免过度的能量摄取,预防肥胖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建议肿瘤科病人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当的饮食量,并注意饮食频次与强度。
3. 注意饮食安全在治疗过程中,肿瘤科病人的免疫力可能下降,因此需要格外注意饮食安全性。
避免生食、剩菜剩饭,选择新鲜食材,保证食物的煮熟和储存过程的卫生。
三、营养支持治疗对于需要营养支持的肿瘤科病人,医生可能会采取营养支持治疗的方式来满足其特殊的营养需求。
2024胃癌营养技术临床路径(全文)胃癌患者高发“热量-蛋白质缺乏型"营养不良,而恶液质发病率达65%~85%,营养不良及恶液质发病率均占所有肿瘤第一位。
只有采取有效抗肿瘤药物治疗协同营养代谢治疗、修复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等方法,方可逆转胃癌患者的营养不良代谢紊乱。
(目的】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营养代谢干预,缓解甚至纠正热量-蛋白质缺乏型营养不良胃癌患者代谢紊乱状态;降低胃癌患者体内肿瘤负荷,改善患者肿瘤相关临床征象;修复和维护机体免疫力和脏器功能。
(适应证】经PG-SGA法评估和综合评定判断存在热量-蛋白质缺乏型营养不良合并代谢紊乱,且主要脏器功能代偿的晚期胃癌患者。
摄入不足、体重丢失、抗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也应是选择营养代谢干预适应证的考虑因素。
(诊疗方法]完成胃癌患者营养代谢诊断和肿瘤学诊断,肿瘤学诊断应该包括肿瘤组织的定性(病理组织学诊断及其组织分化程度)、定位等诊断。
临床实施基千循证医学证据的个体化抗肿瘤药物治疗,同步联合营养支持治疗、代谢调节治疗和减症治疗。
并定期进行疗效评估和随访。
(临床表现]进展期患者出现呕吐、非特异性体重减轻、进行性加重营养不良;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Virchow淋巴结)、卵巢种植转移(Krukenberg瘤);完全和不全性肠梗阻的表现:肠鸣音亢进、减弱或者消失、腹水(腹膜转移)等;以及副瘤综合征如血液学表现(慢性贫血和高凝状态等)。
(营养学诊断】入院后24h内评估患者营养状况,NRS-2002行初步营养筛查,P G-S G A法患者营养状态评估,再行综合评定。
分别由营养护士、临床营养师和肿瘤内科医师或临床营养医师在入院后48h之内完成。
通过评估分为无营养不良、可疑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及重度营养不良四类。
(肿瘤学诊断]据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查、X线、CT、内窥镜检查等)及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分子病理检测对胃癌患者进行定性、定位、分期等全方位诊断。
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完整版)免疫营养是一种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代谢和炎症变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靶向性营养治疗,是肿瘤营养治疗的重要分支,已在手术、放化疗及肿瘤并发症治疗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专家对各种研究证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反复校对,并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意见分级标准的证据和推荐水平提出了严格的推荐意见,对《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予以更新,以期为临床肿瘤患者规范化的免疫营养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背景一些特定的营养物质,不仅提供能量和营养底物、维持机体氮平衡和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还具有调控应激状态下的机体代谢过程、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过程,以及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能力、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和抗氧化及直接抗肿瘤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这些营养物质即免疫营养素,主要包括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益生菌和益生元等。
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免疫失衡及炎性反应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整个病程。
手术、麻醉等创伤可导致肿瘤患者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分泌失调,引起炎性反应综合征等炎性反应,以及各种免疫细胞功能失调;放疗会影响肿瘤局部和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功能,如头颈部肿脚放疗会影响进食并造成黏膜炎等不良反应,盆腔放疗会引起肠道黏膜免疫屏障破坏、菌群失调等并发症,进而导致营养不良、黏膜免疫力下降、肠道菌群紊乱及局部炎性反应;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细胞也有损伤,影响患者的食欲及食物摄入,导致营养不良、免疫细胞比例失调等。
免疫营养可以针对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免疫失衡及炎性反应等几个方面,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代谢和免疫状态,抑制炎性反应,切断上述因素互相促进的恶性循环。
本次《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推荐意见总结如下:1. 上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无论术前营养状况如何,推荐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治疗(A,1a)2. 头颈部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治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瘘管发生率和感染率(A,1a)3. 膀胱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能够改善炎性反应状态和免疫反应(B,2b)4. 化疗患者,补充谷氨酰胺能够改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营养指标(B,2b),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以及免疫功能(B,2b),改善长春新碱诱导的神经毒性,改善感觉神经功能;5. 放疗患者,口服谷氨酰胺能够减少化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的黏膜炎发生率,降低其严重程度,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患者有一定抗炎和减少激素应激反应的作用,益生菌能够降低宫颈癌放疗导致的腹泻和腹痛发生率,减少腹痛时间(B,2b)6.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免疫营养可能降低患者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B,2b)7. 对于存在恶液质的肿瘤患者,可以应用富含w-3系不包含脂肪酸的营养制剂;(C,4)8. 于存在败血症,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不推荐应用精氨酸;(A,1a)2.1 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与免疫营养治疗2.1.1 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的免疫营养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手术无疑会加重其营养不良,影响其预后。
免疫营养治疗在胃肠道肿瘤限期手术的患者中研究最多,各种指南对于此类患者的推荐及建议也最丰富。
多篇系统回顾及荟萃分析以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为依据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为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推荐应用免疫营养提供了高水平的证据支持。
但是,目前免疫营养对患者生存时间、生活质量等影响的研究仍多局限于术后短期阶段,其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尚缺乏数据支持。
免疫营养的有效性:2010年一项纳入21项研究,共1918例患者的系统评价表明免疫营养能显著减少择期手术患者感染和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缩短住院时间,但免疫营养组与标准营养组术后死亡率都是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另一项荟萃分析和系统评价得出了相似的结果【3】。
免疫营养的术前应用:2017 年Scarpa M 等【4】发表了一项关于术前应用免疫营养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免疫监视功能影响的研究,对比两组手术获取的正常食管黏膜样本,发现与无特殊营养补充组相比,免疫营养治疗组白细胞分化抗原-8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0,CD 80)及CD86(抗原提呈细胞活化标志物)、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 ,MyD88,固有免疫标志物)及CD69(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浸润和活化标志物)的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水平显著升高,CD8+T 细胞及CD107+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显著增多;Peker KD 等【5】通过研究术前应用免疫营养对胃癌组织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和血管生成指标的影响,发现尽管与标准营养组相比,免疫营养组CD4+/CD8+T细胞比例下降(p<0.01),提示免疫营养治疗能够调节Th1细胞与Th2细胞(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 )的平衡,进而延长生存期,但同时CD105表达升高(p=0.01),可能与肿瘤转移和短生存期相关,该研究指出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明确患者长期生存情况。
2019年Russell K 等【6】研究了术前应用免疫营养对绝大多数营养状态良好的行肝脏切除的肝癌患者炎性反应指标等的影响,发现免疫营养组患者(17例)二十碳五烯酸与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比值和与花生四烯酸的比值在术后1、3、5、7d均高于标准营养组(15例;p<0.05);术后7d免疫营养组患者血浆IL-6水平明显高于标准营养组(p=0.017);功能性指标、免疫反应(白细胞及总淋巴细胞计数)以及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8、IL-10]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免疫营养组10例发生感染并发症,标准营养组4例发生感染并发症(p=0.087);免疫营养与对照组的中位住院时间分别是9d 和8d,故免疫营养在营养状态良好的肝脏切除后的肝癌患者中未见明显获益。
免疫营养的术后应用:2017年Luo Z等【7】报道了术后应用免疫营养治疗对胃肠肿瘤术后并发症、炎性反应及免疫指标影响的研究结果,相较于肠外营养组,免疫营养组患者在术后30d,有更短的住院日和更高的体质指数(p<0.05),但两组间总住院费用和短期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营养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NK、NK/T细胞及CD4+/CD8+T 细胞比例显著上升,IL-2、干扰素-y分泌增多,TNF-α、IL-10分泌减少,细胞活化标志物CD27和CD28表达更高,无并发症生存期更长(p=0.04)。
2018 年最新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7 项RCT共583 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现术后免疫营养应用多于7d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总数、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增加,前白蛋白水平增加,然而上述指标在术后免疫营养应用时间<7d 的患者中升高并不明显,应用免疫营养的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以及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提示长期免疫营养能改善细胞免疫、调节炎性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8】。
2019年Li K等【9】进行了术后免疫营养治疗对胃切除的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炎性反应和营养状态影响的研究,发现免疫营养组患者CD4+TB细胞、CD3+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IgG、IgM和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白细胞、CRP和TNF-α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营养指标没有变化,表明术后免疫营养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炎性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Scislo L等【10】发表的一项纳入了98 例胃癌患者的随机临床试验报道了胃癌患者术后肠内免疫营养对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标准肠内营养相比,术后予肠内免疫营养可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和术后病死率,但免疫营养组的6个月和1年生存率并没有提高。
免疫营养的最佳应用时机:2019年McKay BP等【11】比较了因肝癌接受肝脏手术的患者术前和围术期接受免疫营养治疗的差别,在系统回顾中纳入了11个研究,共725例患者,发现一个队列研究显示在术前和围术期补充支链氨基酸能够减少全部并发症发生率26.9%,而另一个队列研究则显示术前免疫营养治疗能够减少术后腹水发生率25.4%,但不影响全部并发症发生率;4个研究表明免疫营养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和围术期给予支链氨基酸对术后病死率没有影响。
Kanekiyov S等【12】于2019年发表了对围术期(术前7d术后7d)应用免疫营养对行食管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术后第1、7和14天免疫营养组患者的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9、p=0.004、p=0.024);其术后感染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48);术后重症监护病房或住院时间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免疫营养组和对照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和64%(p=0.188),总生存率分别为68%和55%(p=0.187),结果表明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治疗能够改善术后早期营养状况,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许多指南就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持续应用时间及人群提出建议,推荐等级均较高,且近年的指南推荐更加确切,推荐级别较前有所提高: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ESPEN)指南认为,胃肠道大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应用包括精氨酸补充饮食在内的营养制剂,能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率并缩短住院时间。
2012年ESPEN【13】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推荐在围术期5~7d 应用口服免疫营养素,以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证据级别:中;推荐级别:弱);针对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结肠手术患者,应考虑给予免疫营养治疗。
应尽可能缩短术前禁食时间,术后应尽早开始正常进食,并可口服补充免疫营养制剂【14】。
含有免疫营养素(精氨酸、谷氨酰胺、ω-3不饱和脂肪酸和核苷酸)的口服营养补充可使患者临床获益:减少术后并发症并缩短住院时间。
ESPEN指南认为,虽然当时的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但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免疫营养可能发挥更好的效果,所以指南仍推荐了免疫营养素的应用,但也指出其循证医学证据并不充分(证据级别:低;推荐级别:弱)。
而2016年的ESPEN指南的更新版本中【15】,对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推荐在传统围术期应用口服/肠内免疫营养制剂(证据级别:高;推荐级别:强),指南认为虽然单一免疫营养素的作用尚不明确,但临床研究表明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制剂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对于术后存在严重营养不良风险的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