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怀疑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1007.00 KB
- 文档页数:18
评价休谟的真理观休谟的真理观是一种经验主义和怀疑主义的观点,它强调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并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提出了质疑。
在评价休谟的真理观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经验主义立场:休谟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
这个观点在哲学上有其争论的焦点,因为它意味着我们无法经验到的事物(例如:上帝、灵魂等)是我们无法真正了解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经验主义也强调了感知和经验在认识中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局限性。
2. 怀疑主义倾向:休谟的真理观带有怀疑主义的倾向,他认为我们无法证明任何形而上学的命题或概念。
这种怀疑主义的态度在哲学上也有其争论的焦点,因为它挑战了我们对知识和真理的传统理解。
然而,怀疑主义也有助于我们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避免过度肯定或否定某些观点。
3. 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休谟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提出了批判,他认为许多形而上学的概念都是基于主观臆断和不合理的前提。
这种批判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传统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并推动我们寻找更加客观和科学的解释和理解。
4. 强调感知和经验的直观性:休谟认为,感知和经验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来源,而且我们的感知和经验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需要警惕过度概括和抽象化的倾向,避免陷入主观臆断和偏见的陷阱。
这种强调感知和经验的直观性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综上所述,休谟的真理观是一种独特的哲学观点,它强调了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并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提出了质疑。
虽然休谟的观点在哲学上有其争论的焦点,但它们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局限性,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寻找更加客观和科学的解释和理解。
休谟的经验主义、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在这次报告中我主要结合休谟的认识论来着重讲述他的思想论证的脉络。
1关于休谟休谟(1711—1776)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父母都是有学之士。
休谟一家对宗教非常虔诚,尤其休谟的母亲是个笃信宗教的人,这对年青的休谟有相当大的影响。
休谟后来抛弃宗教信仰,大胆怀疑和抨击宗教神学的理论,主要得益于这位思想家对宗教所做的理性思考。
休谟进入爱丁堡大学读书,选修了希腊语、逻辑和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等基本课程。
他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对笛卡尔哲学和牛顿学说的了解就是在这里获得的。
在学习期间,主要受洛克和克拉克学说的影响,他对宗教的信仰发生了动摇,这是他后来最终抛弃宗教信仰的开端。
后来因家庭原因辍学回家没能获得学位,但却没有停止学习,回家后专心于自学,主要学习法律和文学,后来转向系统地学习哲学和批判学(即后来的美学)。
休谟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论》以及后来从中拓展出来的《人类理智研究》(或者说《人类理解研究》)和《道德原则研究》,还有《自然宗教对话录》和《宗教的自然史》,以及为我们所熟知的刘仲敬所翻译的《英国史》等。
需要注意的是,休谟的历史是从后往前写的。
2认识论与思想论证的脉络《人性论》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论知性”,是他的认识论;第二卷“论情感”,是在认识论的基础上对情感及其作用的研究;第三卷“论道德”,是他的道德理论。
在这部著作中,休谟提出和论证了他的经验主义的基本原则,表明了怀疑主义的哲学态度,并从那些基本原则出发,广泛讨论了伦理、审美、政府的起源、社会的发展等方面的许多问题,全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人性论》有一个副标题:“在精神科学中采用实验推理方法的一个尝试”。
它表明了休谟力图将“实验的推理方法”引入到精神科学中来,以建立一门为所有学科奠基的新科学,即“人性科学”。
关于休谟哲学我大体上提炼几个理论,讲清休谟哲学的基本观点。
第一个是观念论;第二个是怀疑论;第三个是因果关系理论论证;第四个是自然论;之所以提出这四点是因为我认为它们对于理解休谟哲学来讲最有裨益。
休谟的怀疑论在哲学史上的影响【摘要】休谟的怀疑论在哲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他对经验知识的挑战引发了人们对认识论的思考,推动了科学方法论的发展。
怀疑论在后世哲学思想中扮演重要角色,激发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在哲学史上,休谟的怀疑论被视为重要的思想遗产,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合休谟的怀疑论探讨哲学问题,有助于拓展思维,促进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望怀疑论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休谟的思想,也能为当代哲学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休谟的怀疑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其思想,推动哲学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休谟、怀疑论、经验知识、认识论、科学方法论、哲学思想、哲学史、影响、重要性、挑战、启示、地位、总结、展望1. 引言1.1 介绍休谟的怀疑论大约在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了他著名的怀疑论,这一思想对于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休谟的怀疑论主要是对人类理性认知的一种反思和挑战,他认为人们无法通过理性来确切地认识世界和事物。
休谟指出,我们所认为的因果关系只是习惯性的连接而不是必然性的,因此我们并不能确切地知道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
休谟还指出,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只是经验的产物,而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只是基于经验而已,因此我们无法通过理性认识到更深的事物本质。
休谟的怀疑论提出了一种对人类认知能力的怀疑态度,对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挑战了传统的认识论观点,引起了后世哲学家的深刻思考和探讨。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会探讨休谟怀疑论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及其地位。
1.2 怀疑论的定义怀疑论是一种哲学观点,其核心思想是对一切观念和论断持怀疑态度,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获得确定和绝对的真知。
怀疑论者认为,人类所知的知识都是基于感觉和经验,而感觉和经验本身是不可靠的,容易受到错误的影响。
怀疑论强调对任何知识主张都应当持怀疑态度,不轻易相信,不断质疑,并持开放的心态对待世界。
怀疑论的出发点是对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的反思,认为认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永远无法达到完全的真理。
休谟的怀疑主义及其意义作为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发展的逻辑结果,休谟的怀疑主义是把经验论原则贯彻到底的最后阶段,是最完全最纯粹的唯心主义经验认识论哲学体系。
在哲学里,怀疑主义指以下的一些见解,它提出:1. 知识的有限程度。
2. 一种以系统化怀疑和不断考验,以达到求知的方法。
3. 武断、相对或主观的道德价值观。
4. 知识反冒进及暂缓的判断5. 对人类行为的正面动机、或对人类经营过后而得出正面结果欠缺信心。
亦即犬儒主义或悲观主义。
在宗教里,怀疑主义指"对宗教的基本原则(如永生,天命和启示等)作出质疑"休谟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光荣革命”结束到产业革命开始的社会变革的时代。
这时,英国资产阶级已经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它继续维持同贵族的联盟以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与此同时,迅速成长壮大起来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要求对这个联盟内部的关系作有利于本阶级的调整,并继续反对封建复辟势力。
这时,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和保守性交织在一起。
作为这个阶级思想的代表人物的休谟,贯彻经验论观点,提出了以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怀疑论为特色的哲学体系。
休谟从经验论的基本原则出发,把所有知识都归结为心灵的知觉,认为知觉是构成心灵的原子元素。
全部知觉表现为印象和观念两种,印象是观念的来源,观念是印象的精确复现,两者的差别只在于刺激心灵的强烈和生动的程度的不同。
每一个简单印象都对应于一个简单观念,各种观念之间是相互区分,各自独立的,它们之间相联结的方式仅仅表现为类似关系、接近关系、因果关系三种性质,心灵通过联想顺利地从一个观念推移到另一个观念。
休谟的观念理论把思维锁定在纯粹的感觉经验领域内,这无异于在心灵与外部世界之间竖起一道隔墙、屏障,为感觉之外的存在及其所具有的普通性、必然性埋下了不可知论的伏笔。
事实上,我们对外界物体的存在是不假思索地给予肯定的。
休谟则认为,对外界物体存在的肯定是我们不可抗拒的一种“自然本能”,我们关于物体存在的信念毫无疑问是真的。
论休谟的怀疑论提起近代怀疑论,最大的代表就是大卫·休谟。
他用彻底的经验态度,试图找到确证不疑的知识,最终却走向怀疑论。
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休谟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一位伟人,他上承洛克,贝克莱的经验论,下启康德领头的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绕不过的人物。
他的怀疑论也引起众多哲学家的解释,争论,直到今天仍然值得关注。
标签:休谟;怀疑论;解答休谟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承上启下的人物,他结束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开启了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
休谟的哲学涉及心理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并且他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哲学问题,例如,意义问题,因果问题,归纳问题,概率问题等等,其中,引起最多关注的就是包括归纳问题在内的怀疑论。
一、休谟怀疑论的基本内容黑格尔曾经说过:“自古以来,直到如今,怀疑论都被认为是哲学的最可怕的敌人。
”1实际上真的仅仅是这样吗?怀疑论只是危害着哲学吗?相反,笔者认为正是休谟敢于直面哲学发展史中的无法避免的问题和矛盾,才催生出怀疑论。
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华,要理解一个理论,我们不但要从背景进行分析,还要从作者的意图来把握。
二、对演绎理性的怀疑休谟对演绎理性的怀疑,矛头直指的是数学和逻辑中所运用的演绎推理或证明。
在《人性论》中休谟认为,一切演证性科学中的规则都是确定的和无误的。
但是我们那些官能却是易误的,不准确的。
所以当官能应用理性的时候,很容易违背理性的规则,陷于错误之中。
而且理性可能由于其他原因的影响,比如,由于心理能力的变化不定,而往往不能发挥到极致。
如此一来,全部知识就不能说必然的,只能说是或然推断。
只有经过多次验证的真理才有可能被普遍接受,如此看来,演绎理性的真理性也不过是或然性对必然性的无限接近。
也就是说,就算演绎理性本身是可靠的,但是人类对演绎理性的现实利用中,我们如何保证不出差错呢?人类会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比如工具的限制,人类心理的变化等等。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理论大卫·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是苏格兰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人性论》(1739)、《人类理智研究》(1748)、《道德原则研究》(1752)和《宗教的自然史》(1757)。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大卫·休谟在约翰· 洛克和乔治·巴克莱建立的经验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思想探索构建出了“温和的怀疑主义认识论”。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休谟把洛克和巴克莱的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它的逻辑终局。
注释:1 德国哲学家康德指出:自从有形而上学以来,对于这一科学的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么比休谟所给与的打击更为致命。
注释:2我在研究休谟的哲学思想理论的过程中发现,休谟的怀疑主义认识论,休谟关于“我们心中的因果关系观念不是来源于经验观察”的观点,休谟对于“因果关系问题”和“归纳和演绎推理问题”的解答不符合客观事实,包含着自相矛盾的错误。
一、大卫·休谟著作中的重要哲学概念1、人性(humanity)1732年21岁的休谟开始撰写分为三卷的《人性论》。
第一卷讨论知性,第二卷讨论情感,第三卷讨论道德,这表明休谟认为知性、情感和道德是人性的三种存在形式。
休谟说:哲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人性是一切科学的首都或心脏,所有科学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人性有关,关于人的科学是其它科学的唯一牢固的基础,在我们没有熟悉这门科学之前,任何问题都不能得到确实地解决。
注释:3什么是人性?人性是人体生来具有的生存发展趋势、意识或性质,是哲学从人脑的思想认识活动和人体的行为中发现、彰显、抽象或产生出来的,具有统帅人脑活动和人体行为的能力,具有两种存在形式和众多语言名称,有别于本体事物和客体事物的主体事物。
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
人性是人脑思想认识活动和人体行为中所包含的内容、规定或组成部分,是人脑思想认识活动和人体行为得以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主宰或原因,是哲学在深入全面研究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体对象事物时必须研究的主体对象事物。
休谟的怀疑论在哲学史上的影响【摘要】大约在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了他的怀疑论,对后世的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休谟的哲学成就和怀疑论的实质,然后详细探讨了休谟怀疑论对近代哲学、康德、实证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认识论的影响。
最后总结了休谟怀疑论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对哲学发展的启示。
休谟的怀疑论挑战了传统的理性主义观念,提出了对知识的怀疑和审慎,为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通过对休谟怀疑论在不同领域的影响进行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休谟思想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
【关键词】关键词:休谟,怀疑论,近代哲学,康德,实证主义,后现代主义,认识论,哲学史,重要性,启示。
1. 引言1.1 休谟的哲学成就大约在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对哲学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以其著作《人性论》和《理智原则》等作品,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怀疑论者之一。
休谟的哲学成就在历史上备受推崇,主要体现在他对认知和道德哲学的深入探索中。
在认知方面,休谟提出了“印象”和“观念”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类的认知活动源于感觉经验,批判了理性主义的观点。
在道德哲学领域,休谟认为道德规范应该建立在感觉和情感的基础上,反对了以德性或理性为基础的道德体系。
休谟的哲学成就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休谟被视为哲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思想贡献为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1.2 怀疑论的实质休谟的怀疑论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对哲学史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观点之一。
怀疑论的实质在于对人类理性的局限性和认识能力的怀疑。
休谟认为人类的认识受到感觉和经验的限制,人只能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但感觉是有局限性和不可靠性的。
人的认识只能是主观的、有限的,并且不能达到绝对的真理。
怀疑论的实质体现在对理性和经验的怀疑上,休谟认为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也会受到习惯和联想的干扰,导致人们产生错误的认识。
休谟的怀疑论思想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毁灭性打击第一,休谟把洛克的感觉论和经验论贯彻到底,形成了怀疑论思想,指出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独断性质。
休谟认为人的认识对象只能是一种感性知觉,至于不依赖于感性知觉的实体、独立的存在体,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存在体都是不可知的,在这方面力图建立某种所谓的科学的形而上学知识,完全是非法的。
他写道:“我们纵然尽可能把注意力转移到我们的身外,把我们的想象推移到天际,或是一直到宇宙的尽头,我们实际上也超不出自我之外,而且我们除了出现在狭窄范围以内的那些知觉之外,也不能想象任何一种的存在。
”在此,休谟指出了独断论思维方式对于理性能力的盲目自负,因此:“我们永远不可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休谟对人类理性的限度有着冷静的“界限意识”,这是怀疑论思想的核心精神意蕴。
于是,休谟以一种极端的态度拒斥了形而上学:“例如神学的或经院哲学的书,我们就可以问,其中包含着量或数方面的抽象论证么?其中包含着有关事实与存在的任何经验论证么?没有,那我们就可以将它投到烈火中去,因为它所包含的,没有别的东西,只有诡辩和幻想。
”第二,依托感觉经验论的立场,休谟将因果关系解释为“习惯性联想”,这种对于“因果关系”的感觉论解释否定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在近代思想的背景下,知识的核心基础在于普遍必然的因果性关联,然而休谟却认为:“不但我们的理性不能帮助我们发现原因和结果的最终联系,而且经验给我们指出它们的恒常结合以后,我们也不能凭自己的理性使自己相信,我们为什么把那种经验扩大到我们所曾观察过的那些特殊事例之外。
我们只是假设,却永远不能证明,我们所经验过的那些对象必然类似于我们所未曾发现的那些对象。
”这就是说,理性无法导致必然性、规律性的知识,而那些所谓必然性的规律、知识,只不过是一种“习惯性联想”而已。
康德通过“批判”反驳休谟的怀疑论思想康德意义的“批判”并不是要盲目地摧毁形而上学,而是为审理、区分人类思维的各项能力,进而重建形而上学,建设“批判”的形而上学。
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以其怀疑主义哲学而闻名于世。
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对于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提出了挑战,对于哲学和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和其对于人类认识的启示。
一、感知和经验的局限性休谟认为,人类的认识和理解是通过感知和经验来实现的。
然而,他指出了感知和经验的局限性。
休谟认为,我们的感知只能获得外部世界的表象,而无法直接获得事物的本质。
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只是一系列感觉和印象,而不是事物的真实本质。
此外,休谟还指出,我们的经验是有限的,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经验来推断和理解世界,而无法获得绝对的真理。
二、因果关系的问题休谟对因果关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我们常常根据我们的经验和观察来推断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然而,休谟指出,我们无法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来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我们只能观察到事件的前后关系,但无法确定其中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
休谟认为,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识只是一种心理上的习惯,而非基于理性的推理。
三、归纳推理的问题休谟对归纳推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我们通过观察到的个别事例来推断普遍规律。
然而,休谟指出,我们无法通过有限的观察来确定普遍规律的存在。
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个别的事例,而无法确定其中是否存在普遍规律。
休谟认为,我们对于归纳推理的依赖只是一种心理上的习惯,而非基于理性的推理。
四、怀疑主义的启示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对于人类认识和理解的方式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休谟的怀疑主义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不要过于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真理。
其次,休谟的怀疑主义鼓励我们进行批判性思考,不要盲目接受传统观念和权威的说法,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来判断事物的真实性。
最后,休谟的怀疑主义提醒我们要注重经验和观察,通过实践来验证和修正我们的认识。
探讨休谟的怀疑论探讨休谟的怀疑论休谟的怀疑论主要包括了:对知识的怀疑、理性方面的怀疑和感官方面的怀疑这三个方面。
下面我将对其一一陈述。
一、对知识的怀疑我们的经验知识大多数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的,但是对于因果关系(一)“因果关系”这个观念不可能从作为原因和结果这两个对象本身得的。
因为对象之间是可以相互独立的,不需要发生必然的联系;(二)由(一)可知因果关系必然是从对象间的某种关系得来的。
而作为原因和结果的对象之间有以下两种关系:1、接近关系;2、接续关系(即时间上原因先于结果,但这二者发生其间并没有任何可感知的时间间隔)。
但是这两种关系并不能提供一个完善的原因作用的观念,因为一个对象可以和另一个对象接近、并且是先在的,而仍不被认为是另一个对象的原因。
比如,有两个报时准确的时钟,甲时钟到整点时会报出点数但不会敲钟,而乙时钟到整点时会敲钟但不会报出点数,当到整点时,甲时钟报时而且乙时钟敲钟,但显然甲时钟报时并不是乙时钟敲钟的原因。
因此,对象间的关系也不能为因果关系提供依据。
那到底是什么保证了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呢?一、是科学中的自然律?但是自然律本身表述的是事实关系,而归纳是我们建立所有的事实关系时所采取的方式,因此,自然律是由归纳得来的,但是归纳又是从单个的因果关系得来的。
也就是说,因果关系的依据是自然律,自然律的依据是归纳关系,归纳关系的依据是因果关系,这样就陷入了循环,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是自然的齐一性(即过去出现的事实关系,现在还会出现)保证了因果关系?但是自然的齐一性是从归纳得来的吗?若是,就像上面一样陷入循环论证。
若不是,那又是从何得来?显然不是由理证得来,因为这里只涉及事实关系,不涉及观念关系。
那么,应该是直观得来,但直观给予我们的只是原因先于结果,即前面提到的接续性,已经证明了这种接续性只是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
由上述两点可以得出关于“因果关系”,我们提不出任何依据。
休谟的怀疑论的基本观点休谟是18世纪苏格兰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是怀疑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怀疑论是一种哲学观点,它对人类的认知能力表示怀疑,认为人类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理。
休谟的怀疑论主张,我们的知识只是基于经验和感觉,而这些经验和感觉是有限的、不可靠的,因此我们无法确定任何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以下是休谟怀疑论的几个基本观点。
1. 知识来源于经验休谟认为,我们的知识只能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
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取的,而这些感觉器官是有局限性的。
我们只能通过眼睛看到一部分事物,通过听觉听到一部分声音,通过触觉感受到一部分触觉等等。
因此,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不足以达到绝对的真理。
2. 感觉的不可靠性休谟认为,我们的感觉是有偏见的,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比如,我们看到的颜色可能会受到光线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我们听到的声音可能会受到噪音的干扰而变形。
因此,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并不是事物本身的真实面貌,而是我们主观感觉的结果。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无法确定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3. 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休谟认为,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也是有限的。
我们只能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出一种可能的因果关系。
但是,我们无法证明这种因果关系的必然性。
比如,我们观察到太阳每天升起,我们就认为太阳的升起是造成白天的原因。
但是,我们无法证明太阳的升起是造成白天的必然原因,因为我们无法观察到所有的现象和可能的因果关系。
4. 语言的局限性休谟认为,语言是我们思维和表达的工具,但是它也具有局限性。
我们的思维和表达受到语言的限制,我们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我们的想法和认知。
因此,我们所说的话和所写的文字可能会引起歧义和误解,无法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意思。
休谟的怀疑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理。
我们的知识只是基于经验和感觉,而这些经验和感觉是有限的、不可靠的。
我们无法确定任何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必然性。
同时,语言的局限性也使我们无法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想法和认知。
休谟休谟是英国经验论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合乎逻辑的得出了怀疑主义结论,罗素称其为“逻辑终局”。
经验论发展至今,已经日薄西山,经验论者休谟最终以怀疑论的方式,使经验论陷入绝境。
1 温和的怀疑论1.1“印象”和“观念”洛克把经验的对象统称为“观念”,休谟则将它们叫做“知觉”。
“知觉”分两类,即“印象”、“观念”。
所谓印象,指比较生动的知觉,如“听见、看见、触到、爱好、厌恶或欲求时的知觉”,也就是当下所产生的感觉、情感、情绪等活泼生动的知觉,它们是一切思想的来源和材料。
印象又分为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
感觉印象是由于我们不知道原因产生于心中的;反省印象是直接或间接从感觉印象得来的。
所谓观念,是印象在心中的“忠实摹写”,是我们的感觉、情感、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影像。
印象最先产生,在心中留下一个复本,印象停止以后,复本却依然存在,这个复本就是观念。
这样,休谟消除了洛克将反省与感觉并立为认识的两个来源的双重经验论,归根结底休谟看来,一切认识的最总来源是感觉印象,至于它的来源则无从回答。
在讨论这个根本问题的时候,休谟采取了“温和的怀疑论”的态度。
1除了印象和观念之外,我们的知觉还有一种区别,那就是简单与复合的区别。
简单观念直接摹写简单印象;复合观念是来自对复合印象的摹写,或是对简单观念的排列组合。
由此,休谟提出了“人性科学”的两个原则:第一条是“印象在先原则”,强调观念是印象的摹本,一切知识最终来源是感觉印象,这也是经验论的基本原则;第二条是“想象自由原则”,虽然观念来自印象,但都是在心的作用下可以自由组合,所以无论多么荒谬的观念都能在印象中找到根据。
1.2 对实体存在的怀疑根据休谟的“印象在先原则”,一切知识都是以感觉经验为基础,因而他对实体的态度比以往的任何近代哲学家都要激烈,他一次否认了物质实体、心灵实体、上帝的可知性。
对待物质实体的存在,他的怀疑理由是:我们对于物质实体的观念都是一些虚假观念,并找不到支撑这些观念的感觉印象。
探讨休谟的怀疑论探讨休谟的怀疑论休谟的怀疑论主要包括了:对知识的怀疑、理性方面的怀疑和感官方面的怀疑这三个方面。
下面我将对其一一陈述。
一、对知识的怀疑我们的经验知识大多数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的,但是对于因果关系我们能否提供依据呢?休谟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我们要考察因果关系这个观念的来源:(一)“因果关系”这个观念不可能从作为原因和结果这两个对象本身得的。
因为对象之间是可以相互独立的,不需要发生必然的联系;(二)由(一)可知因果关系必然是从对象间的某种关系得来的。
而作为原因和结果的对象之间有以下两种关系:1、接近关系;2、接续关系(即时间上原因先于结果,但这二者发生其间并没有任何可感知的时间间隔)。
但是这两种关系并不能提供一个完善的原因作用的观念,因为一个对象可以和另一个对象接近、并且是先在的,而仍不被认为是另一个对象的原因。
比如,有两个报时准确的时钟,甲时钟到整点时会报出点数但不会敲钟,而乙时钟到整点时会敲钟但不会报出点数,当到整点时,甲时钟报时而且乙时钟敲钟,但显然甲时钟报时并不是乙时钟敲钟的原因。
因此,对象间的关系也不能为因果关系提供依据。
那到底是什么保证了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呢?一、是科学中的自然律?但是自然律本身表述的是事实关系,而归纳是我们建立所有的事实关系时所采取的方式,因此,自然律是由归纳得来的,但是归纳又是从单个的因果关系得来的。
也就是说,因果关系的依据是自然律,自然律的依据是归纳关系,归纳关系的依据是因果关系,这样就陷入了循环,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是自然的齐一性(即过去出现的事实关系,现在还会出现)保证了因果关系?但是自然的齐一性是从归纳得来的吗?若是,就像上面一样陷入循环论证。
若不是,那又是从何得来?显然不是由理证得来,因为这里只涉及事实关系,不涉及观念关系。
那么,应该是直观得来,但直观给予我们的只是原因先于结果,即前面提到的接续性,已经证明了这种接续性只是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
论休谟怀疑主义的积极作用摘要:怀疑论是哲学史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哲学理论, 它是一种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和否定的哲学学说。
休谟作为西方哲学怀疑论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不但对怀疑论的发展和完善作出巨大贡献,对其他学说的推动作用也十分明显。
同时,作为“温和的怀疑主义者”,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怀疑主义;积极作用;批判精神;认识论大卫·休谟是18世纪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
他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与皮浪一起被视为怀疑论的代表人物。
休谟的哲学受到经验主义者约翰•洛克和乔治•贝克莱的深刻影响,也受到一些法国作家的影响,同时他也吸收了各种英格兰知识分子如艾萨克•牛顿、弗朗西斯•哈奇森、亚当•斯密等人的理论。
在怀疑论的哲学思想中,休谟最著名的是他关于因果问题和归纳问题的探索。
在因果问题上大多数人都相信只要一件事物伴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两件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关联,使得后者伴随前者出现。
但休谟指出虽然我们能观察到一件事物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我们并不能观察到任何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
而依据他怀疑论的知识论,我们只能够相信那些依据我们观察所得到的知识。
休谟主张我们对于因果的概念只不过是我们期待一件事物伴随另一件事物而来的想法罢了。
在研究世界中为了避免被任何我们所不知道的实际真相或在我们过去经验中不曾察觉的事实的影响,我们必须使用归纳思考。
归纳思考的原则在于假设我们过去的行动可以作为未来行动的可靠指导论证的或直觉的:这样的思考在基本上是先验的,我们不能以先验的知识证明未来就会和过去一致,因为(在逻辑上)可以思考而出的明显事实是世界早已不是一致的了。
在因果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认识理论基础上,休谟对物质以及上帝的存在提出了质疑,然而他没有像贝克莱那样断然否定物质存在,而是说物质存在与否不可知。
休谟的怀疑论理论意义
休谟的怀疑论理论是休谟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它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学者们,对教育、哲学和社会结构制定了重新审视的标准。
休谟是一位出色的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他17世纪至18世纪的著作,如“宗
教的原则”和“物心的结合”,被认为是精神哲学的先河。
他绢丝不断地推动着哲学的前进,发展出他自己的怀疑论理。
休谟怀疑论理论强调某种形式的思考必须以怀疑的态度维持。
即一种有质疑性
的思考方式,而不是评论,判断事件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结果。
从实用的角度讲,怀疑把人们将如何应对不同情况的不确定性推向了极致,这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非常重要。
有了批判性思维就可以做出客观的、充分的、有意义的、有权威性的判断,有利于学习者深入探索学习内容,激发自我能力发挥,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休谟怀疑论也对高等教育体系推行了新观念。
他认为,学生应获得自主
思考的权利,而不要受到束缚,这就需要给予学生更多学习自主权。
因此,高校课程、辅导教师教学和评价都应该受到影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大学的传统的形式教育注重的是多传统的学习方法,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大学课程应当着重于传授重要的观念,但同时也应提供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以引导学生在观念的指导下独立思考,确保孰能拥有自主学习的技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更有效地学习。
总之,休谟怀疑论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者自主性的重要性,为高等教
育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史哲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休谟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以休谟哲学的怀疑主义倾向为视角□洪祖利[内容提要]怀疑主义是休谟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休谟的哲学除了怀疑主义的倾向之外,还具有自然主义的倾向。
休谟哲学的双重倾向并非是矛盾的,而是休谟哲学内部的一种调和。
形而上学自哲学形成以来一直是哲学的主题,而休谟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正是他哲学的一大亮点。
休谟批判形而上学的方式以他的怀疑主义为基础,人性科学第一原则,休谟之叉,尤其是因果关系,这些是休谟批判形而上学主要的方式。
休谟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是激烈的,但是他的批判又具有不彻底性,造成这种不彻底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关键词]休谟;怀疑主义;形而上学;批判[中图分类号]B561.2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91(2019)03-0145-08【收稿日期】2019-02-21【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241003【作者简介】洪祖利(1987-),男,安徽寿县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外国哲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西方哲学。
哲学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形而上学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甚至有的学者把哲学等同于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指的便是哲学,也就是第一哲学,对形而上学地位的确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海德格尔就曾明确表述过哲学就是形而上学。
需要注意的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形而上学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形而上学。
本文所探讨的形而上学正是传统形而上学,因为休谟也是属于传统形而上学之内,那时并没有区分出传统形而上学,所以在这里直接称之为形而上学。
哲学史上对形而上学进行深入研究的哲学家不在少数。
存在论(ontology )①问题是形而上学最主要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四卷卷初就谈到了存在的问题,“存在着一种考察作为存在的存在,以及就自身而言依存于它们的东西的科学。
它不同于任何一种各部类的科学,因为没有任何别的科学普遍地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而是从存在中切取某一部分,研究这一部分的偶性,例如数学科学。
休谟的怀疑主义名词解释在哲学史上,休谟(David Hume)被誉为是英国启蒙时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他的著作《人类理解的研究》(An I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中的怀疑主义思想对现代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休谟的怀疑主义进行名词解释。
一、自我怀疑(Self-doubt)休谟的怀疑主义最核心的特点之一是自我怀疑。
他质疑人类所信奉的一切概念与观念是否真实可信。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受限于感知与经验,而感知与经验本身是有局限性的。
因此,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知道我们的感知与经验所揭示的事物是真实的?二、因果关系的怀疑(Skepticism about causation)在《人类理解的研究》中,休谟还对因果关系进行了怀疑。
他认为人们对因果关系的认知仅仅是基于我们习惯性地观察到某些事件之后另一些事件发生的规律。
他认为我们无法通过纯粹的逻辑推理来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
因此,休谟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只能基于经验来相信因果关系的存在,但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它们是否真实存在。
三、归纳怀疑(Skepticism about induction)休谟的归纳怀疑则是对科学方法中的归纳推理提出了质疑。
归纳推理是通过从特定的事实归结出一般原则来进行推理。
例如,我们通过观察多次水开的现象得出结论:水的加热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会沸腾。
然而,休谟认为这种推理不能提供确定的结论,只能给出一定的概率。
他认为任何对未来的预测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但过去与未来的事件并不必然相似,因此,归纳推理无法给出绝对可靠的结果。
四、外部世界怀疑(Skepticism about the external world)休谟的怀疑主义还触及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信任。
他质疑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是否真实存在,或者它是否只是我们思维中的一种构建。
他认为我们的感官根本无法证明外部世界的存在,并且我们只能相信自己的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