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标准范本_2
- 格式:docx
- 大小:48.52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物理的实验报告范文精选范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共2篇)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
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
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
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
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
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
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
(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
)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
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
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
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
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共2篇)]篇一: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实验装置: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一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准备技能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探究指导: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探究过程: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2.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3.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探究结论:1.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通用版)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 report template (genera l version)汇报人:JinTai College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通用版)前言:工作报告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汇报的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部署。
本文档根据工作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
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
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
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
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
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
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
(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
)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
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 检查器材。
(2) 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 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 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 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O 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 ______________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 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 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2012年秋季学期编辑工作单位:吉林省东丰县三合中学QQ:455133412编辑与整理:吕洪江八年级物理上册学生实验目录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3)三、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4)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5)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6)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7)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8)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9)九、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10)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12 十一、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量.. (13)十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4~15十三、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16~17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直接测长度,学习测量特殊长度实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铅笔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二观:三观:2、测量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进行试验: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测量对象长度cm 宽度cm课本作业本评估交流: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观察停表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 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
评估交流: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
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目的: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1)按上图的电路图,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2)闭合和断开各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实验结论:1在串联电路里只有条电流路径;用电器(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开关控制_____ _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开关的控制作用_________.2、在并联电路里有条电流路径;用电器(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干路开关控制_____ ____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_____ ____用电器。
教师评分:日期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器材:干电池两节、开关、电流表、灯泡及灯座各两个、导线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
③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电路中的A点、B点、C点,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④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1-2次。
实验结论:A点的电流I A B点的电流I B C点的电流I C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教师评分:日期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总结出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器材:干电池两节、开关、电流表、灯泡及灯座各两个、导线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
③在这个并联电路中,选取三个关键的点A、B、C。
用电流表分别测出这三点的电流,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④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1-2次。
实验结论:A点的电流I A B点的电流I B C点的电流I C 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教师评分:日期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实验器材:电池组、电压表、三个小灯泡(其中两个规格相同)、开关、导线若干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将电压表分别并联在电路中AB之间、BC之间、AC之间,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压值;③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一次。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加深对运动学的理解。
实验器材:1. 小车2. 平滑水平轨道3. 弹簧测力计4. 重物(可选)实验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步骤:1. 在平滑水平轨道上放置一个小车。
2. 给小车加上一个初始速度,记录下它在不同时间内经过的位置,并计算出它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放置一个重物在小车上,再进行第二次试验,测量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和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小车初始速度为5m/s,经过10s后速度为5m/s,加速度为0。
2. 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为6N,小车的加速度为3m/s²。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成功地测量出了小车的速度、加速度和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二:电路基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阻、电流、电压等概念,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1. 电源2. 电阻器3. 电流表4. 电压表5. 连线6. 开关实验原理:电路是电流的通路,由电源、电器和导线组成。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内部移动的现象,单位为安培。
电压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产生的电场效应,单位为伏特。
实验步骤:1. 制作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别连接电源、电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
2. 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并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
3. 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差异。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串联电路中电压为5V,电流为0.5A,总电阻为10Ω。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汇总6篇中学物理实验报告【篇1】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
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
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
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
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
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
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
(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
)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
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
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
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
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篇2】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1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两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开关是否断开。
2.正确连接电路元件组成串联电路。
3.改变开关位置,观察并记录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4.整理器材。
5.分析填写实验结论。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2.串联电路里,开关的控制效果与开关位置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2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并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只小灯泡,3个开关,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根据电路图(如图所示),连接成并联电路。
3.断开和闭合开关S,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
并记录实验现象。
4.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1,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5.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2,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6.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并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干路开关S所控制的用电器是全部(①L2、、②L1、③全部用电器)。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1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①L1 (①L1和L2、、②L1、、③L2) 。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2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③L2 (①L1和L2、、②L1、、③L2) 。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3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6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凸透镜的焦距 = 10 。
2.记录数据:物距u的大小成像情况u1=30倒立的缩小的实像u2=15倒立的放大的实像3.实验结论: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8、22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刻度尺的量程 0~20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1 mm,零刻线是否磨损否。
篇一:科教版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用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量时间学校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量时间,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停表,三角板(2块),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
2.用毫米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和宽,数据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
5.用停表测量心率数据记录要求同上。
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1.刻度尺的量程为cm,分度值是,零刻线是否磨损:。
2.记录数据:课本长,宽。
硬币的直径。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
3.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五、反思与拓展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学校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一、实验目的: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二、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盒尺,匀速直线运动实验器,铅笔。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图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点,测出ac段的距离s1记录于表格中;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读出时间为t1 ,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1=s1/t1计算出v1记于表格。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3、利用s1-s2=s3,t1-t2=t3,算出bc之间的s3、t3,再用v3=s3/t3算出v3记于表格。
4、比较v1、v2、v3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5、收拾整理器材。
五、记录和结论:记录:六、反思与拓展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相同或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校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报告范文、工作总结、文秘知识、条据书信、行政公文、活动报告、党团范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shop. I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ample essays, work summary, secretarial knowledge, article letters, administrative official documents, activity reports, party group sample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正文内容篇一:初中物理实验报告(921字)器材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初中物理的实验报告范文精选范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共2篇)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
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
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
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
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
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
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
(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
)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
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
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
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
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共2篇)]篇一: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实验装置: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试验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试验室试验名称:探讨凸透镜成像的特色一.试验目标探讨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前提.二.试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料缸.三.试验道理:凸透镜成像的纪律四.试验步骤或内容:(1)检讨器材,懂得凸透镜焦距,并记载.(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地位根本准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经由过程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间大致在统一高度.(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楚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楚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五.试验记载与结论1.凸透镜的焦距 = 10 .2.记载数据:物距u的大小成像情形u1=30倒立的缩小的实像u2=15倒立的放大的实像3.试验结论: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0.11 地点:物理试验室试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一.试验目标演习应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二.试验仪器和器材.温度计,分离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3个烧杯.三.试验道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四.试验步骤或内容: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8.22 地点:物理试验室试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一.试验目标演习准确应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准确记载测量成果;演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二.试验仪器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教材,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三.试验道理:长度测量的一些特别办法.四.试验步骤或内容:1.检讨器材,不雅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教材的长和宽,记载请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载请求同上.4.测细铜丝直径,记载请求同上.5.整顿器材.五.试验记载与结论1.刻度尺的量程 0~20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1 mm,零刻线是否磨损否.2.记载数据:物理教材长 300 mm,宽 210 mm.硬币的直径 25 mm.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20 mm,线圈圈数 10 ,细铜丝的直径 2.0 mm.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越来越快.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2.26 地点:物理试验室试验名称:用天温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一.试验目标用天温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二.试验仪器和器材.托盘天平(已调平待用),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盐水(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三.试验道理:密度=质量/体积(ρ=m/v)四.试验步骤或内容:.(1)检讨器材.(2)记载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3)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盐水的体积.(4)用天平称量烧杯和残剩盐水的质量.(5)盘算盐水的密度.(6)整顿器材.五.试验记载与结论(1)不雅察记载:天平的最大称量值为 200 g,游码标尺的分度值为 0.1 g,量筒的测量规模为 50 ml,量筒的分度值为 1 ml.(2)试验记载: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3.7地点:物理试验室试验名称:探讨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一.试验目标探讨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二.试验仪器和器材.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雷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三.试验道理:g= G/m四.试验步骤或内容:.(1)检讨器材:不雅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2)将弹簧测力计吊挂在支架上.(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4)将5次的测量成果记载在表格中.2.图像:画右边(3)试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成正比.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3.20地点:物理试验室试验名称:探讨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身分一.试验目标探讨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3)试验结论:在接触面雷同时,__压力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形下,接触表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___越大____.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3)试验结论:归纳出杠杆的均衡前提: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试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力与斜面竖直程度有关.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1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试验室试验名称:衔接串联电路一.试验目标会衔接简略的串联电路.二.试验仪器和器材.两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三.试验道理:四.试验步骤或内容:1.检讨器材,不雅察开关是否断开.2.准确衔接电路元件构成串联电路.3.转变开关地位,不雅察并记载开关在电路中的感化.4.整顿器材.5.剖析填写试验结论.五.试验记载与结论1.记载数据2.串联电路里,开关的掌握后果与开关地位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2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试验室试验名称:衔接并联电路一.试验目标:会衔接简略的并联电路.二.试验仪器和器材.2只小灯泡,3个开关,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三.试验道理:四.试验步骤或内容:.1.检讨器材.2.根据电路图(如图所示),衔接成并联电路.3.断开和闭合开关S,不雅察它掌握电路的情形.并记载试验现象.4.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1,不雅察它掌握电路的情形,并记载试验现象.5.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2,不雅察它掌握电路的情形,并记载试验现象.6.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并整顿试验器材.五.试验记载与结论.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干路开关S所掌握的用电器是全体(①L2..②L1.③全体用电器).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歧路开关S1所掌握的用电器是(①L1 (①L1和L2..②L1..③L2)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歧路开关S2所掌握的用电器是.③L2 (①L1和L2..②L1..③L2) .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3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6地点:物理试验室试验名称:探讨串联电路电流的特色.一.试验目标演习应用电流表,探讨串联电路不同地位电流的关系.二.试验仪器和器材.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开关,导线若干.三.试验道理:四.试验步骤或内容:1.检讨器材.2.按照电路图衔接电路.3.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流值I/A0.10.20.3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5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试验室试验名称:探讨并联电路电流的特色.一.试验目标演习应用电流表,探讨并联电路干路电流和各歧路电流的关系.二.试验仪器和器材.3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和3.8V),开关,导线若干.三.试验道理:四.试验步骤或内容:(1)检讨器材.(2)按照电路图衔接电路,开关状况准确.(3)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4)将电流表接入A点,测出L1灯的电流.(5)将电流表接入B点,测出L2灯的电流.(6)将电流表接入C点,测出干路的电流.(7)整顿器材.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歧路电流的和.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6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试验室试验名称:探讨串联电路电压的纪律一.试验目标演习应用电压表,探讨串联电路的总电压跟各部分电路电压的关系.二.试验仪器和器材.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压表(0~3V.0~15V),小灯泡3个(灯泡规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三.试验道理:四.试验步骤或内容:(1)检讨器材,不雅察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2)衔接串联电路(留意开关的准确状况).试验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7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试验室试验名称:用电压表测并联电路中的电压一.试验目标演习应用电压表,研讨并联电路中各歧路的电压.二.试验仪器和器材.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量程:3V.15V),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预接电路(按图1衔接好部分电路,待用).三.试验道理:结论:并联电路中.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8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试验室试验结论:电压一准时,.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9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试验室试验名称:探讨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一.试验目标探讨经由过程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二.试验仪器和器材.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定值电阻一个,开关,导线若干,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20Ω).三.试验道理:四.试验步骤或内容:(1)检讨器材.(2)按图准确衔接电路.(3)检讨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其阻值最大.(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电流和电压值并记载.(5)保持R阻值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三次,测出对应电流值并做记载.3.图像4.试验结论:电阻一准时,.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10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试验室试验名称: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一.试验目标准确设计并衔接试验电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阻的值.二.试验仪器和器材.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待测电阻(10-30Ω),开关,导线,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三.试验道理:根据欧姆定律I=U/R得R=U/I试验结论:待测电阻的阻值为.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11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试验室试验名称: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一.试验目标: 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二.试验仪器和器材.小灯泡(2.5V),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三.试验道理:简明简要地阐述试验的理论根据.盘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根据电功率公式P=UI,测出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值,盘算出电功率.初中物理试验报告单12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试验室试验名称:研讨电磁铁一.试验目标:研讨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结论:雷同的电磁铁,经由过程的电流数越,它的磁性就越强.。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
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仪器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XXX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
7.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8.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实验记录与结论:日期。
地点:物理实验室记录数据: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1 相等相等相等2 5 8 73 5 8 7实验结论: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
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实验记录与结论:日期。
地点:物理实验室记录数据:实验次数物距U1 物距U212 53 8实验结论: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5篇()实验一: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实验器材:压强计、水、盐水、酒精、U形管压强计。
实验步骤:1. 在压强计的金属盒上分别放入相同深度(如:10cm)的水和盐水中,观察压强计左右两管液面高度差的大小。
2. 改变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压强计左右两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
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实验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理解浮力的应用。
实验器材:鸡蛋、食盐、玻璃杯、水槽、水。
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中倒入清水,将鸡蛋放入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
2. 在水中逐渐加入食盐,同时不断搅拌,观察鸡蛋的浮沉变化。
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实验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光屏、凸透镜。
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点燃蜡烛并使其中心与凸透镜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 将光屏移动不同的位置,观察并记录在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和位置。
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等。
不同位置成像情况不同,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调整。
实验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加深对电路知识的理解。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
实验步骤:1. 画出串并联电路图,将小灯泡按照电路图连接成电路。
2. 连接完成后,将电压表分别连接在各支路两端,测量各支路和总电压。
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在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
初中物理的实验报告范文精选范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共2篇)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
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
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
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
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
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
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
(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
)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
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
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
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
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共2篇)]篇一: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实验装置: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报告编号:LX-FS-A16245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
温度(℃)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5、实验结果分析:
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
“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
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
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
XXX
20XX年X月XX日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