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梁发展史
- 格式:doc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50
1. 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
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古代桥梁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等。
人类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堆石、架石为桥始于何时,已难以考证。
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建有梁桥和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
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建造了多跨的木桥,桥长达183 米。
古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 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 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拱腹为台阶式)。
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
石桥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
据考证,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出现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刻有拱桥图形。
现在尚存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圈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
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巧,如建于公元816〜819年的宝带桥,全长317米,薄墩扁拱,结构精巧。
罗马时代,欧洲建造拱桥较多,如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在罗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桥,其中建于公元前62年的法布里西奥石拱桥,桥有2孔, 各孔跨径为24.4米。
公元98年西班牙建造了阿尔桥,高达52米。
此外,出现了许多石拱水道桥,如现存于法国的加尔德引水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桥分为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
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拱,跨径小于25米,墩很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图1[列米尼桥示意图]3.为罗马时代建造的列米尼桥示意图4.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欧洲桥梁建筑进展不大。
11世纪以后,尖拱技术由中东和埃及传到欧洲,欧洲开始出现尖拱桥,如法国在公元1178〜1188年建成的阿维尼翁桥,为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1. 早期的桥梁工程:基础奠定1.1 古代桥梁的智慧说到我国的桥梁工程,咱们得从古代说起,那可是了不起的历史了。
古人那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山间河流上修桥了,简直是智慧的结晶。
比如说,古代的赵州桥,您听过吗?它可是公认的“世界桥梁之最古老”的一个。
赵州桥不仅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还真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真是古代工匠的骄傲。
还有,咱们的悬索桥,在古代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像是《清明上河图》里那些桥梁,都是当时的骄傲呢。
1.2 明清时期的进步到了明清时期,桥梁的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时候,咱们的桥梁不仅数量增多了,而且设计也越来越精巧。
那些大气的石拱桥、优雅的木质吊桥,都给咱们留下了不少美丽的记忆。
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桥梁,不仅为了交通便利,还兼顾了美观,真是“行走的艺术品”呢。
像是北京的琉璃厂桥、上海的黄浦江桥,这些都是当时桥梁技术的经典代表。
再看那些清代的彩绘桥,真是让人觉得古人不仅有智慧,还有大气!2. 现代桥梁的飞跃:技术创新2.1 改革开放后的突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桥梁工程简直是飞速发展了,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样。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咱们的桥梁技术就像开了挂一样,各种创新层出不穷。
看看那长江大桥、雄安新区的跨江大桥,简直是工程界的奇迹。
这些桥梁不光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呢。
像是武汉的长江大桥,那个真是让全国人民都惊叹不已,时至今日依然是交通的重要枢纽。
2.2 世界级的桥梁:走向国际如今的中国桥梁,已经不再只是“家里”的骄傲了,咱们的技术早已走向了世界舞台。
各种世界级的桥梁工程,咱们也有了,像是海南的南渡江大桥,真是把世界瞩目。
这些桥梁不仅体现了咱们的工程技术实力,也展示了中国的工程师们那种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精神。
现在,咱们在许多国际项目中都是领头羊,真是让人自豪得不要不要的。
3. 展望未来:桥梁的美好蓝图3.1 智能化桥梁的未来未来的桥梁工程,不再只是单纯的钢筋混凝土了。
中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在浙江余姚出土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木梁柱结构的建筑,这是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建筑,说明当时的人民已经初步掌握了建造木梁木柱桥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周秦时期:这是我国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
西周时期,一些著名的桥梁开始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逐渐普遍运用,在桥梁建造中也有了铁器件。
两汉时期:西汉时期开始出现了石拱桥,如著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刻石。
东汉时期则出现了造型优美的石拱桥。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事较多,浮桥的架设明显增多,如杜预在河南孟津附近的黄河上架设的河阳浮桥、在今天的南京建造的朱雀大桁等。
隋唐五代时期:这是我国古代桥梁的鼎盛时期。
隋代建造了著名的赵州桥,唐代则兴起了许多著名的桥梁,如卢沟桥等。
宋元时期:宋代在桥梁建造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如福建泉州洛阳桥等。
元代则建造了著名的卢沟桥。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在桥梁建造上更注重桥梁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如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子、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等。
中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技术史,也是一部文化史和艺术史。
从最早的木梁桥到后来的石桥、拱桥、浮桥等,中国古代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不断推动桥梁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发展史悠久且丰富多彩,从古代的简单木桥和石桥到现代的大跨度钢结构和斜拉桥,中国的桥梁建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具体如下:
1. 古代桥梁:中国的桥梁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当时已有“钜桥”的记载。
《诗经》中也有周文王在渭河上架设浮桥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桥梁技术逐渐提高。
隋唐时期,桥梁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石桥和铁索桥。
2. 中世纪桥梁:宋、元、明、清各代,桥梁技术继续发展,特别是石拱桥的建设技术日臻成熟,留下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桥,如赵州桥等。
3. 近现代桥梁:进入近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中国开始建造更为先进的桥梁。
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连续钢桁架桥,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 当代桥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桥梁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1982年建成的陕西安康汉江斜腿钢架桥,主跨176米的铁路钢桥,是当时世界同类桥梁跨度较大的。
1991年开工的上海杨浦大桥,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
综上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反映了中国古代至现代社会的工程技术成就和文化特色,从最初的简易桥梁到如今的世界级大跨度桥梁,中国的桥梁建设展现了不断创新和突破的精神。
桥梁发展史日期:2010-12-21 来源:中国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收藏打印[字体大小:大中小] 更多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
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古代桥梁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等。
人类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堆石、架石为桥始于何时,已难以考证。
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建有梁桥和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
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建造了多跨的木桥,桥长达183米。
古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 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 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拱腹为台阶式)。
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
石桥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
据考证,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出现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刻有拱桥图形。
现在尚存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圈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
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巧,如建于公元816~819年的宝带桥,全长317米,薄墩扁拱,结构精巧。
罗马时代,欧洲建造拱桥较多,如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在罗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桥,其中建于公元前62年的法布里西奥石拱桥,桥有2孔,各孔跨径为24.4米。
公元98年西班牙建造了阿尔桥,高达52米。
此外,出现了许多石拱水道桥,如现存于法国的加尔德引水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桥分为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
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拱,跨径小于25米,墩很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图1[列米尼桥示意图]为罗马时代建造的列米尼桥示意图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欧洲桥梁建筑进展不大。
桥梁的发展历史1 桥梁发展史我国古代桥梁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之国度”之称,据史料记载,我国的桥梁发展史已有三千余年。
中国的桥梁遍布在神州大地,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四面八方。
中国古代桥梁直到现在仍有保留下来的,其结构、形式几乎包含了所有近代桥梁的结构、形式,较高的建筑质量令人叹为观止。
古代桥梁的存在不仅成为了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更发展成了一种丰富的旅游资源。
我国享誉世界的主要古代桥梁有赵州桥、卢沟桥、广济桥、玉带桥、十字桥、风雨桥、铁索桥和五音桥等,这些古代名桥的存在进一步印证了中国“桥之国度”这一称谓。
2.2 现代桥梁18世纪初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第一台蒸汽动力火车应运而生。
于是很快铁路便在世界各地通行起来,且成为了世界交通的领导者。
桥梁作为铁路运输线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铁路的高速发展,桥梁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桥梁被大量破坏,造桥钢材短缺,人们不得不利用积累的经验推广新型桥——斜张桥、预应力混凝土桥等。
交通网路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线路交叉出现的频次不断增加,为了不影响既有线路的正常使用,转体斜拉桥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
近年来,我国在桥梁方面屡创佳绩,建造了一座又一座世界瞩目的桥梁,比如东海大桥工程、高铁跨高铁的沪昆客专转体斜拉桥和杭州湾三座大桥。
这些桥梁的修建不仅体现出了我国桥梁技术的成熟,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不断探索、创新的民族精神。
2.3 展望未来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大跨、轻质桥梁、美观、环保等要求会成为未来桥梁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
21世纪,高强度钢、玻璃钢、铝合金、碳纤维等太空轻质材料的大量运用,使桥梁建筑的主要材料不断更新,桥梁结构、形式也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格局。
随着桥梁专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桥梁专业人才不断涌现,可利用的资源不断增加,为桥梁结构的设计创造了条件,使采用轻质的梁型变为可能。
桥梁发展史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中国桥梁发展史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
从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梁桥的新生梁桥作为最简单实用的桥型,在桥梁史上出现得最早,在中国古代曾被拱桥的光环所湮没,但却是现代桥梁的始作俑者。
现代梁桥技术中,钢板梁桥和钢桁架梁桥出现得最早,以后,混凝土桥梁以其经济性和便于维护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广泛采用,成为长桥和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
浙江省瑞安飞云江桥最大跨径62米,桥长1722米,是中国当时最大跨径的简支梁公路桥。
八十年代以来,连续梁桥成为中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桥型。
1984年建成的湖北省沙洋汉江桥是首座跨径超过100米的连续梁桥,跨径100米以上的连续梁桥还有广东省广州大桥、江门外海桥、惠州东江桥、湖南省常德沅江桥、贵州省思南乌江桥、天津市永定新河华北桥、湖北省宜城汉江桥、宜昌乐天溪桥、江苏省北汊桥等,其中北汊桥的最大跨径达到165米,外海桥的连续长度达到880米。
作为现代梁桥的分支——连续刚构、斜腿刚构等新桥型在八十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81年中国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浊漳河桥建成,此桥是邯(郸)长(治)铁路上的一座大型桥梁,位于山西省黎城和潞城交界处,跨越两岸陡峭的浊漳河,主跨达到82米。
1982年底,另一座更大的钢箱型斜腿刚构桥落成。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1. 引言:桥梁是城市的“脊梁”说到桥梁,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种横跨江河的大桥。
但你知道吗?在我们国家,这些“铁臂阿童木”似的桥梁可是有着不平凡的历史呢!桥梁工程不仅是咱们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更是城市发展的“脊梁”。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顺便感受一下那些年我们一起过的“桥”。
2. 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2.1 古代桥梁:艰难起步,堪称勇敢者的游戏。
古代的桥梁工程,那真是个“闯关”挑战啊。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咱们的祖先就开始动手建桥了。
别看那时候的桥梁材料有限,但他们还是“蛮拼”的,用木头、石头来搭建桥面。
比如说,著名的赵州桥,它的修建技术可是一绝。
那个时候没有现代的机械设备,全靠工匠们“巧手如簧”的智慧,真的是了不起。
古代的桥梁都是“脚踏实地”的开始,虽然简朴,但耐得住时间的考验。
2.2 近现代桥梁:科学进步,飞跃的时代。
走到近现代,咱们的桥梁工程就进入了一个“开挂”的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发展,钢铁结构的桥梁开始出现。
这时候,国内外的工程师们一齐“开动脑筋”,引入了更多先进的技术和材料。
比如,南京长江大桥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它不仅是当时最宏伟的桥梁之一,还代表了我们国家在桥梁工程上的一大步。
那段时间,可谓是桥梁建设的“黄金时代”啊,桥梁从“单调”变得“多彩”,不仅结实还美观,真的是一举两得。
3. 桥梁工程的成就3.1 现代桥梁:一马平川,成就辉煌到了现代,咱们的桥梁工程可是迎来了“井喷式”发展。
大家熟悉的那座座“地标性”大桥,比如港珠澳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这些都是咱们中国智慧的结晶。
港珠澳大桥那可是名副其实的“桥梁之王”,不仅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还创下了许多世界纪录。
那可是“人间奇迹”的象征,足以让人自豪。
武汉长江大桥也不甘示弱,它的修建不仅推动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雄心壮志”。
3.2 持续创新:步步为营,未来可期咱们的桥梁工程可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辉煌之中。
桥梁的发展史
追溯到人类诞生时,桥梁与人类是共同发展的,桥梁的历史就是人类存在的历史,在远古,原始人在追逐猎物时,经过小河流,原始人就会用树干搭在两岸,好过河,这就是桥梁的由来,所以说桥梁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
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中国桥梁发展史①古桥的萌芽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据史料记载,我国周朝时期已建有梁桥和浮桥;1972年,在春秋时期齐国的京城山东临淄的考古挖掘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两处桥梁的跨径均在8 m左右;②古代桥梁的初步发展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坐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水三桥,在古代是很有名的;三桥包括中渭桥、东渭桥和西渭桥,都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灿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在东汉时期,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③古代桥梁发展的辉煌阶段以唐宋为主,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该桥在隋大业初年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卒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 m,宽9 m,拱矢高度7.23 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2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唐朝时期出现了不少名闻天下的石梁桥;据唐六典记载,天下著名的石梁桥有4座:河南洛阳的天津桥、永济桥和中桥,西安的灞桥;④桥梁发展的饱和阶段元、明、清三朝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等艰巨工程;值得一提的是明代万历年间建的放生桥,全长70.8 ITI,宽5.8 m,五孔联拱,构造精巧,形状美观,是朱家角十景之一;放生桥顾名思义,就是放生积德从善;僧人性潮曾规定在桥下只准放生鱼鳖,而不得撒网捕鱼;今天,在这里常有人兜售活鱼供游人购买放生;⑤停滞发展期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时期中国的桥梁主要是有外国人建造;长江是天堑,黄河上的三座桥梁:津浦铁路济南铁路桥,京汉铁路郑州铁路桥和兰州市黄河桥以及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中的一些桥梁也无一不是由洋商承建的;旧中国的承包商还没有建造大桥的能力,而政府交通部门也没有大桥施工队伍,只能做一些公路小桥涵的工程;只有茅以升先生主持兴建的杭州钱塘江大桥;该桥由他带领一批留学生自行设计和监造,但实际施工仍由丹麦康益洋行承包下部结构和沉箱基础工程,上部结构钢梁则由英商道门朗公司承包制造和安装;当时水平最高的中国桥梁工程队伍当推由赵祖康先生领导的上海市工务局,他们在解放前已设计建造了几座跨苏州河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梁桥,至今仍发挥作用;这支队伍也是解放初期我国桥梁建设的重要技术力量,后来组建成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⑥现代桥梁的学习阶段建国初期新中国诞生后,面对美国的经济封锁和制裁,向苏联学习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在桥工程领域我们也派出了许多留学生赴苏联学习他们的预应力混凝土和钢桥技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铁道部筹建了山海关、丰台、宝鸡和株州桥梁厂;交通部组建了北京的公路规划设计院、西安的第一设计院和武汉的第二设计院以及从事施工的公路一局和二局;各省的交通厅也都建立起公路桥梁的设计和施工队伍;1952年政府决定建设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使天堑变通途;为此专门设立了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和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全面学习研究苏联在钢桥疲惫、焊接、振动,以及桥梁上下结构设计、制造和施工等方面的科学技术;中国第一片预应力混凝土也在丰台桥梁厂基地研究试制,并于1956年首先在东陇海线新沂河铁路桥上建成了跨度为23.9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第一座20米跨度的京周公路桥也同时建成;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是五十年代中国桥梁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中苏友好的结晶,为中国现代桥梁工程技术和第二座南京长江大桥的兴建以及桥梁深水基础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4年建成的南宁邕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按苏联闭口薄壁构件理论设计的主跨55米的钢筋混凝土悬臂箱梁桥,具有非凡的意义; 六十年代建造主跨50米的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T型钢构桥——河南五陵卫河桥,主跨124米的广西柳州桥以及主跨144米的福州乌龙江桥;⑦圬工拱桥“文革”时代历时二十年,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建筑材料的贫乏和资金的不足使中国的交通建设陷入了困境;少用水泥和钢材的圬工拱桥成为修建大跨度公路桥梁的首选桥型,宝贵的钢材主要用于三线的铁路建设之中;1959年建成的湖南黄虎港桥,主跨50米,是当时跨度最大的石拱桥,也是首次用苏联夹木板拱架技术施工的拱桥;双曲拱桥于六十年代诞生于江南水乡无锡县,农村小跨轻载桥梁的合理桥型,为农村地方交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双曲拱桥的构造和施工特点使它仍然难以适应大跨度和重载以及软土地基条件,在使用若干年后出现了不少病害,影响了桥梁的寿命;⑧中国桥梁技术的崛起八十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开始复苏;六十年代已传入中国的一种新型的现代斜拉桥的信息终于在七十年代初于四川、上海和山东同时开始修建实验桥,其中四川云阳汤溪河桥于1975年2月首先建成,是中国第一座主跨为75.84米的斜拉桥;由于当时国内尚无平行钢丝拉索的产品,该桥采用钢芯缆索制成斜拉索,而另一座主跨54米的上海新五桥则用粗钢筋为拉索;1980年建成的四川三台涪江桥,主跨已达128米,斜拉索采用24Φ5高强度钢丝组成,外涂沥青后缠包玻璃丝布,待全桥完成后再用三层环氧树脂缠绕三层玻璃丝布防腐,工艺十分繁复,是早期斜拉桥采用的拉索防腐系统;1982年,上海泖港桥,和山东济南黄河桥相继建成;前者也用多层玻璃丝布的拉索防腐工艺,至今仍继续使用,而后者改用铅皮套管压注水泥浆的新防腐工艺,却在15年后被证实防腐已失效而被迫于1997年进行换索;1987至1988年间建成了多座斜拉桥,如海南西樵桥,天津永和桥,南海九江桥,重庆石门桥和广州海印桥;拉索的防腐系统改用PE管压浆工艺,其中广州海印桥的拉索于1997年发生断索事故,调查表明管道压浆工艺未能保证拉索顶部的饱满,造成拉索锈断,被迫在使用仅12年后全面换索;1988年,广东省同时建成了采用节段预制悬臂拼装施工的七孔110米江门外海桥,和主跨达18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番禺洛溪桥;可以说,这两座桥代表了八十年代我国梁式桥的最高水平;八十年代,在拱桥方面出现了两种新型的结构——钢管混凝土拱以及无风撑的下承式系杆拱桥;前者以四川旺苍东河桥,和广东高明桥为代表;后者则以芜湖元泽桥和广东惠州水门大桥为代表;无风撑拱圈的侧向稳定性由吊杆的非保向力效应保证,反映出国际的新潮流;⑨中国桥梁的进一步发展90年代1991年开工的上海杨浦大桥是第一次攀登;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现名列第三;它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桥梁强国之列;第二次攀登开始于汕头海湾大桥,这是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悬索桥的建设;主跨虽仅452米,但采用混凝土桥面的悬索桥不仅居同类桥型的跨度之冠,而且由于桥面较重,其主缆和锚碇都相当于900米左右的钢桥面悬索桥,为随后建设的广东虎门大桥、西陵长江大桥和江阴长江大桥起了示范的作用,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在拱桥方面,我国实现了第三次攀登,继主跨312米的广西邕江桥和主跨330米的贵州江界河桥之后,主跨达420米的四川万县长江大桥的建成,使我国的拱桥记录跃居世界首位;这座采用钢管混凝土拱作劲性骨架的箱形拱桥,运用现代非线性分析和施工控制技术,充分考虑了多种材料混合使用,分层分段逐步施工中的各种非线性时变因素以及所引起的内力和应力的重分布;对该桥在施工和运营节段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作为一个建造拱桥最多的大国终于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钢桥方面,九江长江大桥的建成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之后的我国钢桥的第三个里程碑;该桥采用国产优质高强度、高韧性钢,完成了由铆焊结构向栓焊结构的过渡;此外,在九江长江大桥中成功地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深水基础形式,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桥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⑩ 21世纪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跨江、跨河等大跨度桥梁的建设将会是21世纪桥梁工程的发展主流;比如2004年的上海长江隧桥工程,该工程是交通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中上海至西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起自浦东五号沟,与郊区环线相接,经长兴岛,止于祟明陈家镇,全长约25.5公里;其中,以隧道方式穿越长江南港水域,长约8.9公里;以桥梁方式跨越长江北港水域,长约10.3公里;长兴岛和崇明岛接线道路共长约6.3公里;又比如2008年正式通车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苏通大桥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该桥由113座桥墩构成,长达8146米,有92座桥墩立在江水之中;其中第68与69两座为主塔桥墩,每墩耗资约6亿元,工程最为壮观,墩长114米、宽48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厚约9米,灌注混凝土达5万立方米,墩下由131根,长达120米,每根直径2.5至2.8米的钻孔灌注桩组成,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桥梁桩基础,因此创下第1项世界纪录;中国桥梁在古代是基本上保持在领先水平,近代虽然筑桥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奋起直追,五十年的时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虽然我国桥梁建造在设计上还不够新颖,在管理上还不够科学,但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桥梁技术会更加先进,应用会更加广泛;。
中国桥梁发展史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
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梁桥的新生梁桥作为最简单实用的桥型,在桥梁史上出现得最早,在中国古代曾被拱桥的光环所湮没,但却是现代桥梁的始作俑者。
现代梁桥技术中,钢板梁桥和钢桁架梁桥出现得最早,以后,混凝土桥梁以其经济性和便于维护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广泛采用,成为长桥和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
浙江省瑞安飞云江桥最大跨径62米,桥长1722米,是中国当时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公路桥。
八十年代以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成为中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桥型。
1984年建成的湖北省沙洋汉江桥是首座跨径超过100米的连续梁桥,跨径100米以上的连续梁桥还有广东省广州大桥、江门外海桥、惠州东江桥、湖南省常德沅江桥、贵州省思南乌江桥、天津市永定新河华北桥、湖北省宜城汉江桥、宜昌乐天溪桥、江苏省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等,其中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的最大跨径达到165米,外海桥的连续长度达到880米。
作为现代梁桥的分支——连续刚构、斜腿刚构等新桥型在八十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81年中国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浊漳河桥建成,此桥是邯(郸)长(治)铁路上的一座大型桥梁,位于山西省黎城和潞城交界处,跨越两岸陡峭的浊漳河,主跨达到82米。
1982年底,另一座更大的钢箱型斜腿刚构桥落成。
这就是位于陕西省安康水电站铁路专用线上的安康汉江桥,主跨达176米,是当时世界跨径最大的钢斜腿刚构铁路桥。
1988年在广东省广州市郊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洛溪大桥。
大桥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渡口,跨珠江后航道,全长1916.04米,为4孔一联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最大跨径180米,桥面净宽15米,该桥建设既吸取了中国修建数十座T形刚构的经验,又研究了国外同类桥梁的成熟技术,最大跨径180米,在当时已居亚州同类桥型首位。
洛溪大桥为九十年代连续刚构桥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并成就了虎门大桥辅航道桥跨径纪录。
1997年4月建成通车的虎门大桥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部虎门古炮台,连接广深、广珠两条高速公路,是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辅航道桥是主桥的组成部分,桥型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型梁,其主航道桥以888米的跨度在当时居全国悬索桥之首,辅航道桥则更以270米的跨径一举夺得连续刚构桥当时的世界纪录。
“拱桥王国”的复兴因为赵州桥等一批古代拱桥的惊人成就,中国一直被誉为“拱桥王国”。
即使在工业革命之后,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的出现,也没有完全动摇中国传统石拱桥的根基。
中国人基于对“拱”的理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创造了双曲拱桥这一令当时的中国人骄傲的桥型。
八十年代以后,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刚架拱桥以及桁式组合拱桥等多种桥型渐渐取代了石拱桥和双曲拱桥的地位,缆索吊装,转体施工、劲性骨架浇筑等多种工艺日臻完善。
1987年,四川省采用转体施工法相继建成巫山龙门桥和涪陵乌江桥两座上承式箱形拱桥,跨径达到122米和200米。
1990年四川省在宜宾市建成的小南门桥,跨径达到240米,已是当时世界上中承式拱桥中跨径最大的一座。
2001年11月7日,小南门大桥因吊杆锈蚀造成部分桥面跨塌,在修复过程中,技术人员对全桥进行了检测,大桥整体结构依然完好。
小南门大桥所付出的代价是创新的代价,没有创新我们就不可能一睹1400年前的赵州桥。
1995年贵州省瓮安县建成江界河大桥,首次突破了中国混凝土拱桥跨径300米大关,达到330米,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桁式组合拱桥。
不仅如此,其拱顶桥面至水面高度达263米,居中国各类桥梁之首。
大桥一跨飞跃乌江天险,主孔分108个桁片预制,运用桁架伸臂法悬拼架设,两岸引孔为桁式刚构,全桥轻盈简洁,凌空飞渡,气势不凡。
1997年重庆万县长江大桥建成。
大桥位于万州区(原万县市)黄牛孔处,是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跨越峡江天险的特大型拱桥。
大桥一跨飞渡长江,全长856.12米,主拱圈为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箱型混凝土结构,主跨420米,桥面宽24米,为双向四车道,是世界最大跨径的混凝土拱桥。
九十年代,钢管混凝土拱桥因其实用性和优美外型的良好结合,成为各地桥型选择中的佼佼者。
1991年,四川省苍溪县建成了中国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旺苍大桥,跨径115米。
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各地虽然兴建了不少钢管混凝土拱桥,但跨径始终在200米以下徘徊,直到199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成了三岸邕江大桥,一举将此类桥梁的跨径提高到270米;1999年又建成了跨径220米的六景大桥。
此后,在湖北、浙江和贵州等省,跨径在250米左右的钢管混凝土公路、铁路拱桥开始增多。
2000年广东省广州市内建成了一座中国也是世界最大跨径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丫髻沙大桥,全长1084米,主桥采用三跨连续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跨越珠江主辅航道、丫髻沙岛,主拱的施工采用由两岸地面拼装、垂直提升、水平转动、对接合龙的新工艺,创下多项全国乃至世界第一:跨径第一,达360米;平转转体每侧重量达13680吨,是世界同类型第一座万吨转体桥梁;竖转加平转相结合的施工工艺世界领先;两拱对接偏差仅2毫米。
此外,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建成跨径在220米以上的钢管混凝土拱桥10座,使任何国家都难望其项背。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钢拱桥建设一直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国外在20 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建成了数座跨径500米以上的钢拱桥,中国直到六十年代末才建成了两座跨径180米左右的钢拱桥,而且在此之后并无建树,这是中国拱桥的遗憾。
今天,这个遗憾即将交给历史,上海卢浦大桥建成之后,不仅将以550米的跨径成为世界第一钢拱桥,而且将要把主要形式的拱桥跨径纪录一举握在中国人的手中,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拱桥王国”。
异军突起的斜拉桥现代斜拉桥,五十年代于欧洲兴起,七十年代传入中国,由于优质钢材的运用和设计建造中的复杂计算,低合金钢冶炼、加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介入了桥梁建设,使斜拉桥成为与以往任何桥型都截然不同的崭新桥型。
1975年先后在四川省云阳县和上海市建成主跨为75.8米和54米的试验性钢筋混凝土斜拉桥——云阳汤溪河桥和上海新五桥。
在这个基础上又建成几座跨径120米左右的实用桥,为后来斜拉桥在中国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第一座突破跨径200米的斜拉桥是1982年建成的上海泖港大桥,几乎同时,济南黄河大桥将中国斜拉桥的跨径提高到220米,此后斜拉桥成为中国大跨径桥梁的首选桥型。
八十年代相继建成的跨径200米以上的斜拉桥还有天津市永和桥、重庆市石门大桥、安徽省蚌埠淮河大桥、湖南省长沙湘江北大桥、四川省犍为桥、安徽省凤台淮河桥和台湾省高屏溪桥等。
其中高屏溪桥和石门大桥为独塔斜拉桥,两侧跨径分别为330米、180米和230米、200米,在当时已居同类型桥梁世界之首,设计和施工技术日臻成熟。
进入九十年代,斜拉桥的跨径突破了400米。
1991年上海南浦大桥建成,跨径达到423米,两年以后,上海杨浦大桥实现了斜拉桥跨径600米的突破,达到602米。
到2000年中国建成的跨径600米以上的斜拉桥就有4座,除杨浦大桥外,还有福建省青州闽江大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跨径分别为605米、618米和628米。
在世界最大跨径的10座斜拉桥中,就有6座在中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建造斜拉桥最多的国家。
到目前为止,已建成的斜拉桥逾百座,跨径在400米以上的有20座,现已开工的江苏省苏通长江大桥和香港昂船洲大桥将以千米以上的跨径改写斜拉桥的世界纪录。
斜拉桥已成为中国桥梁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
悬索桥的三次飞跃现代悬索桥虽然源于古代吊桥,但现代悬索桥的规模、材料、技术含量已和古代吊桥不可同日而语,它集中了当代建筑学最尖端的理论、工艺、材料,以无与伦比的跨径雄霸桥林,即便是桥林新秀斜拉桥在跨径上也无力与其争锋。
1995年,中国第一座现代大跨径悬索桥广东省汕头海湾大桥建成,它以452米的跨径吹响了中国大跨径悬索桥建设的号角。
仅仅一年,西陵长江大桥就将这一纪录提高到900米。
1997年,又建成了跨径888米的虎门大桥。
同年,香港青马大桥又实现了新的跨越,以1377米的跨径雄居中国桥梁跨径之首。
1999年江阴长江大桥又以1385米的跨径傲视桥林。
中国悬索桥4年实现3次飞跃,每次飞跃都是450米的惊人数字,这在世界桥梁史上也绝无仅有。
江阴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江阴市与靖江市之间,跨越长江下游的开阔江面,连接京沪高速公路,是一座钢箱梁悬索桥。
桥长3071米,主跨1385米,桥塔高196米,通航净空50米,可通过5万吨级散装货船,主缆长2200米,直径86厘米,重达16800吨,主缆由169股束组成,每股束又由127根5.35毫米的镀锌钢丝组成,钢丝总长达95000公里,桥面总宽37米,为双向六车道,工程历时5年,于1999年9月28日建成通车。
正在建设中的江苏省润扬长江大桥南汊桥,将以1490米的跨径再创中国桥梁的跨径纪录。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的桥梁建造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十年为此做了经济上、技术上和人才上的准备,九十年代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批更大的越江跨海工程的建设,中国桥梁将会创造更辉煌的成就。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造就一代巨人去引领世界桥梁的未来。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