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学生诵读比赛的中华经典古诗词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4
诵读经典诗文心得体会最新7篇中国经典诵读诗词篇一1、《时雨》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2、《练圻老人农隐》我生不愿六国印,但愿耕种二顷田。
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
却愁为农亦良苦,近岁征役相烦煎。
养蚕唯堪了官税,卖犊未足输米钱。
虬须县吏叩门户,邻犬夜吠频惊眠。
雨中投泥东凿堑,冰上渡水西防边。
几家逃亡闭白屋,荒村古木空寒烟。
君独胡为有此乐,无乃地迩秦溪仙。
门前流水野桥断,不过车马唯通船。
秧风初凉近芒种,戴胜晓鸣桑头颠。
短衣行陇自课作,儿子馌后妻耘前。
白头虽复劳四体,若比我辈宁非贤。
旅游三十不称意,年登未具粥与灊。
便投笔砚把耒耜,从子共赋《豳风》篇。
3、《耕图二十一首·拔秧》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
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携。
既沐青满握,再栉根无泥。
及时趁芒种,散著畦东西。
4、《次韵王得淦长至》二十四节气,来自混元前。
老息他无分,新阳便有缘。
从教寒又暑,惯得海为田。
此理须看破,何妨日当的。
5、《喜王起侍郎放牒》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
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万里尽传名。
谁家不借花园看,在处多将酒器行。
共贺春司能鉴识,今年定合有公卿。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
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
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
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我班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已有一个学期。
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学生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为了能把《弟子规》背下来,并能在背诵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读,这给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
5到6岁必背古诗词书籍有哪些5到6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适合背诵一些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背诵的古诗词书籍推荐:1. 《唐诗三百首》:这是一本汇集了唐代诗人创作的三百首经典诗歌的书籍,其中包含了许多适合儿童背诵的简单诗句。
2. 《宋词三百首》:与唐诗相似,这本书收录了宋代词人的三百首词作,语言优美,情感丰富,适合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
3. 《儿童古诗词启蒙》:专为儿童编写的古诗词启蒙书籍,选取了适合儿童理解的古诗词,配以插图和注释,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4. 《古诗文诵读》:这本书精选了适合儿童的古诗文,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语言简洁,易于儿童记忆。
5.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这本书专为小学生设计,选取了适合小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内容涵盖了不同朝代的名篇佳作。
6. 《古诗词名句精选》:这本书收集了古诗词中的名句,简短易记,适合作为儿童的古诗词启蒙读物。
7. 《儿童古诗词诵读本》:这本书以诵读为主,选取了适合儿童的古诗词,旨在培养孩子的语感和记忆力。
8. 《古诗文启蒙读本》:这本书以启蒙教育为主,选取了适合儿童的古诗文,配以生动的插图和简单的注释,帮助孩子理解诗词。
9. 《儿童古诗词精选》:这本书精选了适合儿童的古诗词,内容简单易懂,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和背诵。
10. 《古诗文诵读与欣赏》: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古诗词的诵读材料,还介绍了诗词的背景知识和欣赏方法,适合培养孩子的文学欣赏能力。
选择适合孩子的书籍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来挑选,同时,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和背诵,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也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对古诗词的兴趣。
一、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一年级上(1-7)..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一年级下(8-15)8凉州词(唐)王之焕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年级上(16-22)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19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小学生古诗词经典诵读篇目一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三字经"必背古诗词: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悯农(唐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悯农(唐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风〔唐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华山〔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7、山村咏怀〔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8、夜宿山寺〔唐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9、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0、惜时〔无名氏〕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11、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2、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3、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4、早发白帝城〔唐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5、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6、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8、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9、渔歌子〔唐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0、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哪个版本的书好
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古诗词书籍,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丰
富性、注释的准确性、插图的吸引力以及排版的适宜性。
以下是几个
推荐版本的古诗词书籍,供家长和教师参考:
1.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
本通常与学校教学大纲紧密结合,内容选择上较为权威,注释详尽,
适合小学生学习和背诵。
2. 《小学生古诗词诵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本书的特点是
插图丰富,色彩鲜明,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书中的古诗
词选择也较为经典,适合小学生诵读和记忆。
3. 《小学生古诗词精选》(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版
本注重诗词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书中不仅包含古诗词,还有相关
的文化背景介绍,有助于小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内容。
4. 《古诗词三百首》(中华书局):中华书局的版本历史悠久,内容
权威。
书中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代的三百首经典古诗词,注释准确,适
合小学生长期学习和积累。
5. 《小学生古诗词启蒙》(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注重启蒙教育,选取的诗词简单易学,适合小学生初学阶段。
同时,书中还配有拼音
和简单的解释,便于小学生自主学习。
6. 《小学生古诗词诵读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这本书的
特点是诵读本形式,适合小学生在课堂上或家庭中进行诵读练习,有
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选择古诗词书籍时,还应考虑小学生的个人兴趣和阅读习惯,选择他们能够接受和喜爱的版本。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应鼓励小学生多读、多背、多思考,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生古诗词经典诵读篇目下学期一年级经典诵读:《三字经》必背古诗词:1、条山苍(唐韩愈)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2、蚕妇(唐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3、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牧竖 (唐崔道融)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9、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0、画鸭(元揭傒斯)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11、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2、鸟 (唐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13、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4、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5、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6、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7、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8、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9、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20、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1、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适合小先生诵读角逐的中华经典古词之杨若古兰创作《将进酒》《蜀道难》《短歌行》《长征》《念奴娇.赤壁怀古》岳飞的《满江红》》《春江花月夜》《论语十则》《少年中国说》《虞美人》《沁园春.长沙》《满江红(秋瑾)》
《自嘲》《人间四月天》《乡愁(余光中)》《再别康桥》《热爱生命(汪国真)》《天上的街市》《光明(朱自清)》《仰视星空(温家宝)》《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天净沙秋思、
本国经典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清泉与大海、白云、时间(雪莱)
古诗
《春望》、七步诗、静夜思、独坐敬亭山、劝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暮江吟、石灰吟、山行、题西林壁、赠汪伦、塞下曲、江雪、游园不值、江畔独步寻花、咏柳、悯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赋得古原草送别、鹿柴、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凉州词、江南春、示儿、泊船瓜州、春夜喜雨、
歌曲
国歌、少年前锋队队歌、大美余庆等9首、爱我中华、我们走在大路上、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的故国、春天的故事、让我们荡起双桨、在但愿的田野上、我的中国心、红
旗飘飘、余庆教育之歌、感恩的心、世人划桨开大船、阳光总在风雨后、明天会更好、童年、团结就是力量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前后,以下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蒲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天干地支
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
天干为十个,计有: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为十二个,计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
天干地支用以记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次组合成六十个单位,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终止共计云十,称为云十甲子.古人用这一方法记载年、月、日,因此复始轮回不竭.
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天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和传说中的龙所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在多个国家和民族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