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十章第三节
- 格式:docx
- 大小:27.58 KB
- 文档页数:7
毛概第十、十一章节十章☆【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先进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文化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结果,即人们在其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或观念形态,仅包括与精神生产直接有关的现象,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的思想观念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
教材中讲的文化主要是与政治、经济、社会并列的文化,指的是狭义的文化。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第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挫败西方敌对势力搞“和平演变”、“西化”、“分化”图谋的重要战略措施。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有”的关系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有文化则是对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文化和先进文化1.文化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
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2.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它的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二)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1)毛泽东十分强调文化的重要作用。
对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给予重要论述,并且还提出了许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2)在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
并且还指出,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4)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目标)一、贯彻新发展理念1、五大发展理念(如何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五大发展理念(作用和地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期)1、新常态表现在三个方面:发展速度、发展方式、发展动力2、在新常态背景下,推进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想不起来从经济新常态往回推)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六个层面)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6 个举措)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第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五,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目标)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注意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导思想、重要性。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致性。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精神文化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六大又具体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奋斗目标,即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指导思想: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二、发展教育和科学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认识和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政策。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三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精神成果。
狭义的文化:指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两方面的内容。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
(一)先进文化所谓先进文化就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
一是能够保障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政治制度文化二是能够引导人类前进的思想观念文化三是能够不断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文化四是能为人类提供享乐的,蕰涵精品意识的娱乐文化和物态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牢牢掌控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1. 重要性:
关乎旗帜、道路、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
2.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要旗帜鲜明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总要求是立足中国国情,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注重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3. 正确的舆论引导
4. 建设网络空间
5.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
2. 内容:
16字
将国家、社会、公民层面要求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是国家精神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作曲、从娃娃抓起,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
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充分利用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展现出时代风采,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历史的见证,渗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尚道德和优良品质,包含着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目标的精神形态。
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 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政党的精神旗帜。
文化性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
文化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占据文化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权。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要求中国由文化大国转变成文化强国。
所以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飞,让中华文明的凝聚力、感召力充分展现出来。
2. 文化强国的含义
强大的文化力量,包括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发达的文化产业、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3.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要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深入人心,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局面。
所以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凝聚力、感召力充分展现出来。
具体要求:
1. 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持久性、广泛性的关键作用。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的独立。
坚定自信的原因:
自信从历史中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是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自信从奋斗中来,源于用鲜血和汗水铸就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这是在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中文化精华,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
自信从实践中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拓宽了中国的道路,中国理论不断丰富,中国制度不断完善,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支撑。
2.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事业,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建设基础设施。
让人民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国民素质。
发展文化产业,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为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的产业,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提高文化软实力,就要:
努力弘扬中华文化,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阐述中国特色,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增强对外的话语权、感召力、公信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提炼与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