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23
高中化学案: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食品添加剂”的相关信息,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并不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究竟是什么。
因此,本文就让我们来一起解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
【正文】1.食品添加剂的概念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食品添加剂的概念。
所谓食品添加剂,是指由于生产技术和商业需要,在食品的生产与加工过程中为增强食品的色、香、味、质保等特性,而添加的各种化学制剂。
食品添加剂的出现,可以使食品的质量得到一定的保障,并且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但同时,食品添加剂可能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个国家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种类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很多,按照用途可分为色素、香料、甜味剂、保鲜剂、酸度调节剂、膨松剂、稳定剂、乳化剂、增味剂、酶制剂等。
接下来,让我们就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进行了解:(1)色素色素是一种能够改变食品色泽的化学剂,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到食品中,分为天然色素和人造色素两种。
天然色素主要从天然物质中提取,一般比较安全。
而人造色素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或染料工业获得,需要注意其副作用。
(2)香料香料是一种可以增强食品香味的化学剂,分为自然香料和人造香料两种。
自然香料一般来自于天然植物或动物提取物的加工产品,相对而言比较安全。
而人造香料则主要是通过化学工艺进行合成,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3)甜味剂甜味剂是一种可以增强食品甜味的化学剂,可以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造甜味剂两类。
天然甜味剂主要来自于植物或者水果的萃取物,比较天然纯净,而人造甜味剂则主要通过化学工艺进行合成,一般偏向于甜度比较高。
3.食品添加剂的作用食品添加剂之所以被广泛应用,正是因为它能够为食品提供诸多功效。
下面,我们就针对几种典型的食品添加剂来介绍一下它们的作用:(1)色素色素主要作用是改变食品的颜色,可以使食品看起来更加诱人。
例如,可乐、蒟蒻等食品,就是通过添加色素来使其颜色更加鲜艳。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与预防方法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各种物质,主要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口感、质感等特性,以及防止细菌滋生、延长保质期等目的。
然而,食品添加剂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尤其是过量或者长期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一、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食品添加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防腐剂:如硫磺酸钠、亚硝酸盐等,主要起到杀菌、抑制细菌生长、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作用。
2. 色素:如苏丹红、铝蓝等,主要用来使食品更加鲜艳、好看。
3. 增甜剂:如蔗糖、果糖、糖精等,主要用来增加食品的甜度,提高口感。
4. 发酵剂:如酵母、发酵粉等,主要用来促进食品的发酵,提高食品的质量。
5. 杂类:如增稠剂、膨松剂、酸度调节剂等,主要用来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尽管食品添加剂有很多好处,但它们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
二、食品添加剂对健康的危害1. 食品添加剂对肝脏的影响一些研究发现,长期摄入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引发肝脏疾病。
2. 食品添加剂对心脏的影响一些食品添加剂,特别是防腐剂,会导致心脏疾病。
例如,含有长期食用硝酸盐的食品会导致血管收缩,进而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3. 食品添加剂对肠道的影响一些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增稠剂、泡打粉等,会对人类的肠道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有些添加剂会对气管、肺或者肠道颗粒细胞产生不良刺激,引发疼痛、腹泻和其他不适。
4. 食品添加剂对身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有些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对身体的免疫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某些食品添加剂会引起过敏反应,甚至会导致食物过敏症。
三、食品添加剂的预防方法如果您想减少饮食中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避免食用添加剂含量高的食品一些食品添加剂含量很高,如工业化生产的食品、罐头食品等,可以选择自己准备食物,从而避免过多摄入添加剂。
2. 多吃天然食品新鲜、天然、有机的食物可能不包含食品添加剂,而更有营养价值。
幼儿园食品添加剂安全知识幼儿园食品添加剂安全知识幼儿园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其中,饮食健康是确保儿童发育壮健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现代食品市场中充斥着各种食品添加剂,对幼儿园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幼儿园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安全性评估和如何保障幼儿安全的问题。
一、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途1. 调味剂:例如味精、鸡精等。
这些添加剂可以增加食品的香味,改善味觉感受。
2. 色素:例如食用色素。
这些添加剂可以使食品颜色更加鲜艳,增加食欲。
3. 防腐剂:例如硫酸亚铁、苏打等。
这些添加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细菌滋生。
4. 抗氧化剂: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
这些添加剂可以防止食品氧化,保持食品的新鲜度。
5. 发酵剂:例如酵母、泡打粉等。
这些添加剂可以促进食品发酵过程,增加食品口感和蓬松度。
6. 增稠剂:例如明胶、果胶等。
这些添加剂可以增加食品的黏稠度,提升食品的质感。
7. 假阳性剂:例如亚硝酸盐。
这些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色泽和口感,但可能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
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国家相关部门会对各种食品添加剂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标准。
1. 急性毒性评估: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急性毒性评估,通常会进行动物试验。
通过观察和实验动物的情况,评估食品添加剂对动物体内器官和系统的影响。
2. 慢性毒性评估: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慢性毒性评估,通常会进行长期的动物试验。
通过观察和实验动物在长时间内的摄入情况,评估食品添加剂对动物体内器官和系统的潜在影响。
3. 暴露评估: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暴露评估,需要考虑人群的摄入量和暴露方式。
通过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评估人群对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和暴露程度。
4. 风险评估:通过综合上述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判断食品添加剂的风险水平,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控制措施。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安全性评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在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保证食品的口感、色泽、保存期等方面的品质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以及其安全性评价。
一、食品添加剂的种类1、色素色素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用于改善食品的色彩,使食品更具诱人性。
常见的色素有红、黄、蓝、绿等多种颜色。
其中红色素可以使用人造素,但是黄色和绿色素多数需要从天然植物中提取。
2、增稠剂增稠剂是一种增加食品黏度和粘性的物质,使食品更加粘稠、有面口感。
增稠剂的常见种类包括明胶、果胶、卡拉胶、羧甲基纤维素等多种。
3、防腐剂防腐剂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用于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防止细菌滋生、食品腐败。
常见的防腐剂有山梨酸、苯甲酸、乙酸、丙酸等。
4、甜味剂甜味剂是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味的物质,一般来自于天然和人工合成。
常用的甜味剂有蔗糖、乳糖、葡萄糖、麦芽糖、食品甜味剂等。
5、香精香料香精和香料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用于增加食品的香气和口感。
香精是人工合成的物质,香料则多来自于天然植物和动物。
常见的香精香料包括浓香、果香、花香、辛香等多种。
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是指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进行评价的过程。
一般分为以下三部分:1、毒理学评价毒理学评价是一种通过实验研究,评估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毒理学评价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生殖毒性等项目。
2、食品科学评价食品科学评价是指通过对食品添加剂进行食品科学研究,评估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影响以及与其他食品成分相互作用的情况。
评价内容包括营养、感官品质、物理和化学性质等。
3、流行病学评价流行病学评价是指通过人群或动物实验,评估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潜在的风险和影响。
流行病学评价可以提供大量的临床数据,并寻找可能存在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总之,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人类健康、食品质量和法律法规等。
餐饮服务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有哪些?
1、防腐剂
2、抗氧化剂
3、发色剂
4、漂白剂
5、酸味剂
6、凝固剂
7、疏松剂
8、增稠剂
9、消泡剂
10、甜味剂
11、着色剂
12、乳化剂
13、品质改良剂
14、抗结剂
15、增味剂
16、酶制剂
17、被膜剂
18、发泡剂
19、保鲜剂
20、香料
21、营养强化剂
22、其他添加剂: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
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
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
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
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
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
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
常用的有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及防范措施食品添加剂,顾名思义,就是在食品中用来增加色、香、味、口感、保鲜等效果的化学物质。
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食品都添加了食品添加剂,如饼干、糖果、果汁、饮料、罐头、酱油、味精、面包等等。
在食品加工和贮存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不可或缺,但很多食品添加剂的功效有市面上的广告或商家炒作所夸张,而副作用和危害往往被掩盖起来。
因此,在我们选择食品的时候,关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危害。
目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以下几类:1. 防腐剂:如硫酸盐、苯甲酸、山梨酸钾等。
这些防腐剂会损害肝脏和肾脏,严重影响免疫力,并可能导致某些癌症。
2. 色素:如鲜红、亮蓝等。
这些色素虽然能增加食品的色泽,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过敏、肝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等问题。
3. 香料:如合成香料、天然香料等。
这些香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食品的口感,但也可能导致对呼吸道、皮肤和眼睛的刺激,甚至会导致过敏反应。
4. 增稠剂:如明胶、冰糖糕等。
这些增稠剂容易导致消化道不适、过敏反应等问题。
5.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等。
这些抗氧化剂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食品变质,但同时也可能影响人体对营养的吸收。
6. 甜味剂:如糖精钠、阿斯巴甜等。
这些甜味剂虽然热量低、口感好,但长期使用则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针对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我们应该有哪些防范措施呢?1. 选择天然食品天然食品指经过食品草原的天然生态环境饲养、自然成长,没有人工添加物或者添加少量天然添加剂的食品。
这种食品不但不含有害添加剂,而且更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2. 自制餐品无论是干粮还是灶具,自制餐品能够有效避免加工厂对食品添加剂的过度使用。
在自制餐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需求,以及对健康的要求,选择食材和食用方法。
3. 注重食品标签的解读在购买食品时,应该认真阅读食品标签上的成分表和营养价值表,避免购买含有添加剂和化学元素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种类一、常见乳化剂(降低表面张力)乳化剂HLB 性质甘油硬脂酸一酯(单甘酯) 3.8 非离子、耐120℃高温;饮料中抑制油脂上浮,口感细腻润滑;饮料中常用单苷脂2+蔗糖酯1+Span60复配。
蔗糖酯(SE)3~15.0120℃稳定,助溶、起浊、赋色和乳化分散;双甘油甘油硬脂酸一酯 5.5四甘油硬脂酸一酯9.1琥珀酰甘油一酯 5.3双乙酰琥珀酰甘油一酯9.2硬脂酸乳酰乳酸钠(SSL)21.0 亲水性极强,界面形成稳定液晶相,O/W型,复合淀粉能力强,焙烤脱水山梨醇硬脂酸三酯(Span15) 2.1 脱水山梨醇硬脂酸一酯(Span60) 4.7 脱水山梨醇油酸一酯(Span80) 4.3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硬脂酸一酯(Tween60)14.9亲水,O/W型,,120℃稳定,常与Span60复配,乳化效果好。
用量≤0.15%丙二醇硬脂酸一酯 3.4 亲水性强,焙烤W/O型,乳化能力弱,常与单苷酯配合使用,增强乳化效果。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油酸一酯(Tween80)15.0亲油性强的乳化剂,分子在界面形成松弛部连续的膜;亲水性太强,倾向于在水相中形成胶束,乳化剂浓度高同样用利于形成胶束或多层膜。
紧密的界面膜可防止液滴聚结。
混合乳化剂比单一乳化剂制成的乳状液稳定。
注意:1、乳化剂有协同效应,复配时要使HLB高值与低值相差不要大于5,否则得不到最佳稳定效果。
2、乳状液制备:乳化剂加入食品体系前,应先在水或油中充分分散溶解,制成桨状或乳状液,在再激烈搅拌下加到入食品体系。
乳状液制备方法:(1)对于HLB大的乳化剂(亲水),乳化剂溶于水中,激烈搅拌下加入油,先生成O/W型,若欲得到W/O型,则继续加油至相变。
(2)对于HLB小的乳化剂(亲油),乳化剂溶于加热的油中,激烈搅拌下加入水,先生成W/O型,若欲得到O/W型,则继续加水至相变。
(3)轮流加液法,每次去少量油和水,轮流加入乳化剂二、稳定剂和增稠剂多为亲水胶体,亲水胶体功能:增稠剂、结晶抑制剂、澄清剂、成膜剂、脂肪替代品、絮凝剂、泡沫稳定剂、缓释剂、悬浮稳定剂、吸水膨胀剂、乳状液稳定剂。
零食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有哪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零食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工作间隙、休闲时光,还是在旅途中,零食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满足和愉悦。
然而,在享受零食美味的同时,你是否留意过包装上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成分表呢?其中,食品添加剂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
那么,零食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都有哪些呢?首先,我们来聊聊防腐剂。
防腐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见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等。
比如在一些饮料、果酱、蜜饯中,可能会添加苯甲酸。
而山梨酸则常见于糕点、罐头等食品中。
接着是甜味剂。
对于那些喜欢甜食但又担心热量摄入过高的人来说,甜味剂无疑是一种“救星”。
常见的甜味剂有蔗糖素、阿斯巴甜、甜蜜素等。
蔗糖素甜度高,几乎不提供热量,在一些无糖饮料和低热量食品中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阿斯巴甜也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常用于无糖口香糖、酸奶等食品中。
甜蜜素则在蜜饯、饮料等中较为常见。
然后是色素。
色素可以让食品看起来更加诱人,增加食欲。
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大类。
天然色素一般来自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比如从胡萝卜中提取的胡萝卜素,从葡萄皮中提取的花青素等。
合成色素则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常见的有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等。
这些合成色素在糖果、果冻、饮料等零食中较为多见。
增稠剂也是零食中常见的添加剂之一。
它们可以改善食品的物理性质,增加黏稠度和稳定性。
比如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卡拉胶等。
在酸奶、果冻、冰淇淋等食品中,增稠剂的作用不可或缺。
抗氧化剂的存在可以防止食品中的油脂氧化酸败,保持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等。
这些抗氧化剂在油炸食品、坚果、油脂制品中较为常用。
调味剂则能够赋予食品特定的风味。
比如谷氨酸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味精,能提升食品的鲜味。
在方便面、薯片等零食中经常会使用。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膨松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等等。
添加剂的种类⏹【1】酸度调节剂。
酸度调节剂亦称pH调节剂,是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
它主要有用以控制食品所需的酸化剂、碱剂以及具有缓冲作用的盐类。
⏹【2】抗结剂。
抗结剂又称抗结块剂,是用来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
⏹【3】消泡剂。
消泡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
⏹【4】抗氧化剂。
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
⏹【5】漂白剂。
漂白剂是能够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退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
⏹【6】膨松剂。
膨松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产品成本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物质。
⏹【7】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
是赋予胶基糖果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
⏹【8】着色剂。
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通常包括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
⏹【9】护色剂。
护色剂又称发色剂,是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10】乳化剂。
乳化剂是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成均匀分散体或乳化体的物质。
⏹【11】酶制剂。
由动物或植物的可食或非可食部分直接提取,或由传统或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物,用于食品加工,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
⏹【12】增味剂。
是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习惯称为鲜味剂。
鲜味不影响任何其它味觉刺激,而只增强其各自的风味特征,从而改进食品的可口性。
⏹【13】面粉处理剂。
促进面粉的熟化、增白和提高制品质量的物质。
我国批准许可使用的面粉处理剂有7种。
⏹【14】被膜剂。
涂抹于食品的外表,起保质、保鲜、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的物质称为被膜剂。
⏹【15】水分保持剂。
有助于保持食品中的水分而加入的物质,多指用于肉类和水产品加工中增强其水分的稳定性和具有较高持水性的磷酸盐类。
⏹【16】营养强化剂。
十大食品添加剂分别是什么?膨松剂英文名称:LeaveningAgents膨松剂指食品加工中添加于生产焙烤食品的主要原料小麦粉中,并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面胚起发,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一类物质。
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
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研究表明,膨松剂中铝的吸收对人体健康不利,因而人们正在研究减少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等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并探索用新的物质和方法取代其应用,尤其是取代我国人民在长期习以为食的油条中的应用。
甜味剂英文名称:Sweeteners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剂。
世界上使用的甜味剂很多,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
糖醇类甜味剂多由人工合成,其甜度与蔗糖差不多。
因其热值较低,或因其与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谢过程,尚可有某些特殊的用途。
非糖类甜味剂甜度很高,用量少,热值很小,多不参与代谢过程。
常称为非营养性或低热值甜味剂,称高甜度甜味剂,是甜味剂的重要品种。
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
鑫湘甜味剂推荐:【商品名】AK糖/安赛蜜【性质】AK糖是无色至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强烈甜味;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呈味性质与糖精相似。
高浓度时有苦味,与糖醇、蔗糖等有很好的混合性,且稳定。
熔点约225℃,最大吸收光谱227nm,密度1.83g/cm3。
不吸湿,室温下稳定。
易溶于不(30g/100ml,20℃),微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用途】1、安赛蜜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
食品方面用于饮料、糖果、糕点、冰淇淋、果酱、布丁、烘烤食品和餐桌甜包、奶制品等几乎所有甜味产品中。
安赛蜜单独使用时,饮料中只要含有800~1000mg/L或更少的浓度就可得到满意的甜味。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食品添加剂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们被用于加工和保存食品,以提高质量和口感,也可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但是,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否安全以及是否有泄漏到食物中等问题常常在公众中引起争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安全性。
1.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食品添加剂一般是经过工业生产的,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食品制造。
它们的种类有很多,按功能可以分为调味剂、发酵剂、酸化剂、增稠剂、保鲜剂、色素、甜味剂等。
(1)调味剂调味剂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强不同种类食品的味道和香气。
这些调味剂来自不同的来源,如某些分子、草药或其它天然物质。
制造甜味的调味剂也是依据天然或人工甜味剂产生的。
因此,如味精、醋酸钠或菌核素等常用的调味剂都是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制造出来。
(2)发酵剂发酵剂是一种能促进食品发酵过程的食品添加剂。
其中最常用的是酵母和乳酸菌,它们可以在食品制造过程中快速生长繁殖,帮助食品发酵。
(3)酸化剂酸化剂可以调节食品中的酸碱度。
一些传统的酸化剂来自食品中的某些天然物质,如酒石酸,但是人工合成的酸化剂也越来越常见了。
这些酸化剂的种类包括柠檬酸、醋酸、葡萄酸等。
(4)增稠剂增稠剂可以增加食品的粘度和黏度,如胶状物,使其更容易搅拌和混合。
增稠剂还可以预防某些食品成分在处理过程中分离。
例如,淀粉或果胶可以用作增稠剂。
(5)保鲜剂保鲜剂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和质量损失。
最常见的保鲜剂是硫酸盐和亚硝酸盐,但是它们的使用已经引起公众关注和争议。
由于存在一些健康风险,在不考虑食品安全的情况下,不应滥用这些化学品。
(6)色素色素是增色的一种食品添加剂。
它们主要用于改善食品的颜色和外观,然而有时色素也可用于掩盖食品的质量问题,这使得色素的使用已经引起了一些争议。
许多食品生产厂商选择使用天然色素,如甜菜红和玉米色素。
同时,人工合成色素也十分常见。
(7)甜味剂甜味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味,它们来自不同种类的天然甜味剂(如果糖或蜂蜜)或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如糖精或苯甲酸钠)。
食品中的添加剂当我们走进超市食品区时,眼前所见的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食品让人看花了眼,各种包装和广告语更是不绝于耳。
而在这些商品背后,则隐藏着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食品中的添加剂问题。
一、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进和增加食品的色、香、味、口感、保鲜等特殊功能而被添加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在食品生产中,食品生产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延长保质期等目的,会添加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或其他成分,这些化学物质或其他成分就称为食品添加剂。
二、食品添加剂种类食品添加剂涵盖了几百种化学物质,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调味剂、色素、防腐剂等等。
今天最常见的添加剂包括:防腐剂、增味剂、稳定剂等。
1. 防腐剂由于是食品,必须保证新鲜,而食品在长时间内存放,容易出现腐败变质现象,所以工业生产食品必须在食品中添加一定量的防腐剂。
常见的防腐剂有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等,虽然防腐剂可以较好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是这些添加剂长期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2. 增味剂增味剂的一大用途是在减少热量的同时,调整产品的口感。
这个特点吸引了很多食品生产厂家使用增味剂,最常见的增味剂有味精、麦芽糊精、各类甜味剂等等,增味剂以味精为代表的成分对人体的危害相对较小,但是其多次使用还是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3. 稳定剂稳定剂是制作食品时为了控制或调整食品结构和质地,在混合物中添加的一些辅助剂,良好的稳定剂可以使食品质量稳定,并且有良好的保质期。
常见的稳定剂有各种胶体、膳食纤维衍生物等等,但是这些稳定剂的长期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不小影响。
三、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探讨食品添加剂处理食品问题已经不再是新话题,各国也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国内国外多项研究表明,人体摄入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各不相同,在一般范围内不会对人体表现出高度危险,然而,食品添加剂确实存在食品不安全的风险,特别是长期稳定的直接消耗会产生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各国对潜在的食品危险采取了措施。
食品添加剂种类食品添加剂可按来源分类、功能分类、安全性评价分类等分成不同的种类。
在国际上.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天然提取物;二类,利用发酵等方法制取的物质,如柠檬酸等,它们有的虽是化学合成的但其结构和天然化合物结构相同;三类,纯化学合成物,如苯甲酸钠。
按照食品添加剂的功能进行分类:《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按其功能不同将食品添加剂分为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等20大类和其它.并对每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限量都作了具体详细的说明,因香料品种较多单独另归一类。
按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价分: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CCFA)在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讨论的基础上,将其分为A、B、C三类,每类又分为两种,具体内容为:A类是JECFA已经制定ADI(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暂定ADI者:A(1)类是JECFA评价认为毒理学资料清楚,已经制定出ADI值或认为毒性有限,无需制定ADI者;A(2)类是JECFA已经暂定ADI值,但毒理学资料不够完善,暂时许可用于食品者。
B类是JECFA曾经进行过安全评价.但未建立ADI值,或未进行过安全评价者:其中B(1)类是JECFA曾经进行过安全评价,因毒理学资料不足未制定ADI者;B(2)类是JECFA未进行过安全评价者。
C类是JECFA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或应严格限制作为某些食品的特殊用途者:其中C(1)类JECFA根据毒理学资料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者;C(2)类是JECFA认为应该严格限制在某些食品中作特殊应用者。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如下要求:(1)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2)不影响食品理化性质,对食品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3)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批准、公布:(4)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目的后.经加工烹调或贮存时,它能被破坏或允许有少量残留;(5)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6)不得使用非定点生产厂.无生产许可证以及污染或变质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有哪些
小编希望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有很多,下面小编的小编为大家介绍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有哪些?
你知道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有哪些吗?其实中国食品添加剂共分为23大类,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胶姆糖基础剂、咸味剂和其它。
食品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物质,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由于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各国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越来越多。
美国已有25000种以上的不同添加剂应用于20000种以上的食品之中。
日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1100种。
欧洲联盟使用1000~1500种食品添加剂。
中国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随着时代的进步品种不断增加。
许可使用的品种已达1513种,其中包括食品香料1027种。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可按其来源、功能和安全性来划分。
来源。
鑫湘食品添加剂经营进口和国产食品添加剂、食品原料辅料和香精香料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鑫湘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常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香精香料:包括天然香精油和复配物香精,主要用于饮料,风味食品和乳制品。
甜味剂:增加食品甜度,包括糖精、阿斯巴甜、甜菊糖、安赛蜜、甜蜜素、山梨醇等。
甜度高,低热量甚至无热量。
酸味剂:增加食品酸度,用量最大的是柠檬酸,主要用于饮料中,维生素C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酸味调节剂也被广泛使用。
防腐剂:防止食品中滋生细菌,中国规定可以使用的有两种,一种是苯甲酸及苯甲酸钠,另一种是山梨酸及山梨酸钾。
使用范围限于酱油、醋、果汁类、葡萄酒、汽水、蜜饯类、低盐酱菜、罐头等,不同食品有各自的最大使用量。
一些天然防腐剂已经被国家批准使用,如乳酸菌、葡萄糖氧化酶、溶菌酶等。
乳化剂:使食品中的水和油相溶,有天然大豆磷脂和合成物两大类,在饼干、速溶咖啡等食品中使用。
抗氧化剂:防止食品中的油脂氧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
在口香糖,薯条等食品中使用,不同食品有不同最大使用量。
着色剂:为食品增加色泽,有橙汁中使用的胡萝卜素,可乐中使用的焦糖色,果味速溶饮品中使用的柠檬黄、落日黄等。
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按照这一定义,以增强食品营养成分为目的的食品强化剂不应该包括在食品添加剂范围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和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目前,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
其中,《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卫生部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共2400多种,制定了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有364种。
主要有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其他等23类。
2006年1-12月,中国全部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3,067,162千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6.68%;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50,220,753千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8.0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3,095,12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43%。
截至2006年1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579家。
2007年1-5月,中国全部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6,468,011千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4.79%;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5,413,141千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3.57%;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666,63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25%。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一)防腐剂防腐剂就是能够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其繁殖作用,减轻食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因微生物而引起腐败的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不同。
狭义的防腐剂主要指山梨酸、苯甲酸等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广义的防腐剂除包括狭义防腐剂所指的化合物质外,还包括那些通常认为是调味料而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如食盐、醋等,以及那些通常不直接加入食品,而在食品贮藏过程中应用的消毒剂和防腐剂等。
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的防腐剂是指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繁殖的物质,但在食品中具有同样作用的调味品如食盐、糖、醋、香辛料等不包括在内。
食品容器消毒灭菌的消毒剂亦不在此列。
常见的几种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目前食品工业中最常见的防腐剂之一,主要用于饮料等液体的防腐。
在偏酸性的环境中,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
)(二)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食品成分氧化变质的食品添加剂称为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按溶解性可分为油溶性与水溶性抗氧化剂两类。
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的与人工合成的两类。
抗氧化剂能够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反应的进行,但不能在食品发生氧化后使之复原。
因此,抗氧化剂必须在氧化变质之前添加。
抗氧化剂的用量一般很少(0.0025%-0.1%),但必须与食品充分混匀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另外,柠檬酸、酒石酸、磷酸及其衍生物均与抗氧化剂有协同作用,起到增效剂的效果。
(三)酸味剂酸味剂是以赋予食品酸味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它还有调节食品pH的作用。
酸味剂分为有机酸和无机酸。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主要有机酸包括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和乳酸等。
目前,实际应用的酸味剂主要是这些有机酸。
酸均有一定抗菌作用,尽管单独使用酸来抑制防腐所需浓度太大,并且会影响食品感官特性,因而难以实际应用。
但是,以足够浓度的酸味剂与其他保藏方法并用,可以有效的延长食品的保存期。
上述各种酸味剂虽然都可以参加人体内正常代谢,但受消费者可接受性的限制,食品中加入酸味剂的量不可过大。
(四)着色剂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通常包括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
食用合成色素主要是指化学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
合成着色剂的着色能力强、色泽鲜艳、不易褪色、稳定性好、易溶解、易调色、成本低,但安全性较差。
按化学结构又可分为偶氮类和非偶氮类两类。
前者有苋菜红、柠檬黄等,后者有赤藓红和亮蓝等。
油溶性偶氮类着色剂不溶于水,进入人体内不易被排出体外,毒性较大,目前基本不在使用。
水溶性偶氮类着色剂较容易排出体外,毒性较低,目前世界各地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几乎全是水溶性的色素。
(五)漂白剂和护色剂漂白剂是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变色的添加剂,分为氧化漂白剂及还原漂白剂两类。
氧化漂白剂是通过其本身强烈的氧化作用使着色物质被氧化破坏,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
还原漂白剂大都属于亚硫酸及其盐类,它们通过其所产生的SO2还原作用可使果蔬褪色。
而氧化漂白剂主要指过氧化苯甲酰等面粉漂白剂,其他实际应用很少。
漂白剂除可改善食品色泽外,还有抑制及抗氧化等作用,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甚广,可广泛应用于食品的保藏,如果蔬干制和糖制都要熏硫处理使其获得很好的保藏性。
护色剂又称发色剂,是能与肉及肉制品中成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这主要是由亚硝酸盐所产生的NO与肉类中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一种具有鲜艳红色的亚硝酸基肌红蛋白所致。
硝酸盐则需在食品加工中被细菌还原生成亚硝酸盐后再起作用。
亚硝酸盐是具有一定毒性,尤其可与胺类物质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因而人们一直试图开发出某种适当的物质取而代之。
亚硝酸盐除可护色外,还能抑制梭状芽孢杆菌为代表的腐败菌的繁殖,从而防止其产生毒素,阻止蛋白质的分解,特别是对于食物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抑制或延缓其产毒。
此外,亚硝酸盐还具有增强肉制品风味的作用。
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即能护色又能抑菌,又能增强肉制品的风味的替代品。
为此,各国都在保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亚硝酸盐的使用量。
(六)乳化剂乳化剂就是指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和水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乳化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其分子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分子两端不对称,一端是极性的亲水基,另一端是非极性的疏水剂。
乳化剂从来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
而按其在两相中所形成的乳化体系的性质又可分为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
食品是含有水、蛋白质、糖、脂肪等成分的多相体系,食品中许多成分是互不相溶的,由于各组分混合不均匀,致使食品多相体系中各组分相互融合,形成稳定、均匀的形态,改善内部结构,简化和控制加工过程,提高食品质量的一类添加剂。
在食品工业中,常常使用食品乳化剂来达到乳化、分散、起酥、稳定、发泡或消泡等目的。
此外,有的乳化剂还有改进食品风味、延长货架期等作用。
(七)增稠剂增稠剂是指改善食品的物理性质或组织状态,使食品黏滑适口的食品添加剂,也称增黏剂、胶凝剂、乳化稳定剂等。
它们在加工食品中的作用是提供稠性、黏度、黏附力、凝胶形成能力、硬度、紧密度、稳定乳化及悬浊体等。
由于增稠剂均属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可水化形成高黏度的均相液,故也称水溶胶、亲水胶体或食用胶。
使用增稠剂后可显著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其悬浮状态的作用。
增稠剂有60余种,品种很多,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增稠剂两类。
多数天然增稠剂来自植物,也有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
来自植物的增稠剂有树胶、种子胶、海藻胶和其他植物胶,改性淀粉也被列为食品增稠剂。
改性淀粉是一大类物质,由淀粉经不同工序处理后制得,如酸处理淀粉、碱处理淀粉和氧化淀粉等,它们在凝胶强度、流动性、颜色、透明度和稳定性等方面均不同。
来自动物的有明胶、酪蛋白酸钠等,来自微生物的有黄原胶等。
明胶、酪蛋白酸钠、改性面粉除有增稠作用外,还有一定营养价值、安全性高,应用较广。
人工合成的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钠等应用较广,安全性也较高。
(八)稳定剂和凝固剂稳定剂和凝固剂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使食品组织结构不变,增强黏性固形物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有各种钙盐,如氯化钙、乳化钙等。
它能使可溶性果胶成为宁胶状果胶酸钙,以保持果蔬加工制品的脆度和硬度,防止果蔬软化。
用低酯果胶可制造低糖果冻等。
在豆腐生产过程中,则用盐卤、硫酸钙等蛋白凝固剂,来达到固化的目的。
另外,金属离子螯合剂能与金属离子在其分子内形成内环,使金属离子成为此环的一部分,从而形成稳定而又能溶解的复合物,消除了金属离子的有害作用,从而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典型的螯合物是EDTA。
(九)水分保持剂水分保持剂用于保持食品的水分,属于品质改良剂,品种较多。
我国允许使用的磷酸盐是一类具有多功能的水分保持剂,广泛应用于各种肉、蛋、水产品、乳制品、谷物制品、饮料、果蔬、油脂以及改性淀粉中中具有明显品质的作用。
例如,磷酸盐可增加制品的持水性,减少加工时的原汁的流失,从而改善风味,提高出品率,并可延长贮藏期;防止水产品冷藏时蛋白质变性,保持嫩度,减少解冻损失;也可增加方便面的复水性;还可用于生产改性淀粉。
食品加工中常用的磷酸盐、焦磷酸盐、聚磷酸盐和偏磷酸盐等。
以上就是有关食品添加剂的介绍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现对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作一简单介绍。
1.食用香精食用香精是参照天然食品的香味,采用天然和天然等同香料、合成香料经精心调配而成具有天然风味的各种香型的香精。
包括水果类水质和油质、奶类、家禽类、肉类、蔬菜类、坚果类、蜜饯类、乳化类以及酒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等各种香精,适用于饮料、饼干、糕点、冷冻食品、糖果、调味料、乳制品、罐头、酒等食品中。
食用香精的剂型有液体、粉末、微胶囊、浆状等。
2.柠檬酸柠檬酸是由淀粉、糖质原料发酵而制得的,在食品加工中用作酸味剂。
化学名称: 2-羟基-1,2,3-丙三羧酸。
无色半透明结晶, 或白色颗粒, 或白色结晶粉末。
3.转化糖浆转化糖浆是一种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粘度小、溶解度与吸水性高、甜味好的特点。
甜味为砂糖的1.3倍。
蔗糖在受触媒催化,与水起分解作用,还原成葡糖糖和果糖。
一分子的蔗糖水解后为一分子的葡萄糖及一分子的果糖,而蔗糖原有的旋光性也由左旋转为右旋,此转化后的混合物就是转化糖,反应结束后加入碱液中和酸性就得到转化糖浆。
4.膨松剂化学膨松剂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碱性膨松剂,如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铵(臭粉);另一种是复合膨松剂,如钾明矾和铵明矾。
碱性膨松剂在一定温度下在面团中缓慢分解,从而释放出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复合膨松剂则是由碱剂、酸剂与填充剂混合而成,在加热的面团中,酸和碱会产生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
我国最古老的油条,就是面粉中加入化学膨松剂明矾油炸而成。
明矾中含有铝,对人体是极有危害的。
5.防腐剂防腐剂目前世界上允许使用的品种超过50种,我国已批准使用的品种有30种。
主要品种有:(1)苯甲酸钠、(2)山梨酸及其钾盐、(3)噻菌灵(苯并咪哩、涕必灵)等。
6.乳化剂乳化剂是需要量较大的一种食品添加剂,世界食用乳化剂允许使用的品种约60余种,我国已批准使用的品种有30种。
主要品种有:(1)卵磷脂,属于从动植物提取的天然乳化剂和营养强化剂。
主要品种是大豆卵磷脂。
(2)蔗糖脂肪酸酯。
可以代替食用油,又不产生热量,不至使人发胖,还有降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3)甘油脂肪酸酯等.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防腐剂有十几种,不同的防腐剂使用范围也各不相同。
苯甲酸、苯甲酸钠用于碳酸饮料、低盐酱菜、酱菜、蜜饯、葡萄酒、果酒、软糖、酱油、食醋、果酱、果味(汁)饮料、塑料桶装浓缩果蔬汁。
山梨酸、山梨酸钾除与上述苯甲酸的使用范围相同外,山梨酸还主要用于鱼、肉、蛋、禽类食品和果蔬类产品保鲜。
此外,也可用于果冻、即食豆制品、糕点、即食海蜇、乳酸菌饮料等。
丙酸钙、丙酸钠用于生面湿制品(切面、馄饨皮)、面包、食醋、酱油、糕点、豆制品、杨梅罐头等。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用于果蔬保鲜、食醋、碳酸饮料、果味(汁)饮料、果酱、酱油、糕点馅等。
脱氢乙酸用于腐乳、酱菜、原汁桔浆。
双乙酸钠用于谷物、即食豆制品。
二氧化碳用于碳酸饮料、汽酒类。
乳酸链球菌素用于罐头、植物蛋白饮料、乳制品、肉制品。
过氧化氢用于生牛乳保鲜(限于黑龙江、内蒙古地区使用)、袋装豆腐干。
1、什么是食品添加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同时规定,“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称为“营养强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