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奇观教案]镜泊湖奇观阅读理解
- 格式:docx
- 大小:36.82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观《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2、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
你想了解这奇观吗?二、快速读课文,说说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1—2)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
二(3)镜泊湖自然朴实而又绚丽多变的景色特点。
三(4)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景色。
四(5)重点写地下森林的景色。
四、词语质疑。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全文,并用一句或几年来句话概括自己的感想,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也可以自己概括。
2、学生自由读。
3、同桌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
六、分工合作,自主探究。
1、镜泊湖的景色的确奇妙,让我们来仔细欣赏一下。
2、分工:每小组负责研究一段。
研究要求:认真研究,相互合作,把你所领略到的美与大家一起分享,发现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研究讨论后再向大家交流汇报。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朗读、交流体会、互相质疑解疑。
4、大组交流讨论。
(同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他组同学可以提问。
)交流方式:(1)通过交流感受体验美;(2)通过提问发现美;(3)通过朗读感悟美、表现美。
第一段交流重点:镜泊湖的地点、形成、及名称是否名副其实。
第二段交流重点:理解镜泊湖景色的自然朴实和绮丽多变。
第三段交流重点:体会吊水楼瀑布的形成以及它磅礴的气势。
体会雄壮的确良瀑布与幽静的确良镜泊湖形成的鲜明对照。
第四段交流重点:了解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及壮丽的景色,感受地下森林的欣欣向荣、充满活力。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指导朗读。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摘录文中优美片段。
板书设计:景点景物特色镜泊湖山湖花树自然朴实绮丽多变静态吊水楼瀑布瀑布万斛珍珠动态千朵银花千军万马地下森林森林郁郁葱葱静态野生动物活动动态火山口峭壁如屏静态《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之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镜泊湖奇观教学要求:1.能自主学习不认识的字,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消灾弭祸”、“峭拔”、“消灾祛病”、“万斛”、“黝黑”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真切地感受镜泊湖到底“奇”在何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领略镜泊湖的巧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难点:了解镜泊湖的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教具准备:课件PPT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1.师生介绍名字。
2.板书:镜泊湖对于这个名字,你有什么感受?3.教师简单介绍镜泊湖。
二、初读课文1.为什么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初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
2.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
(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释义:消灾弭祸。
(2)镜泊湖湖面波平如镜释义:祛病三、再读课文从学生熟悉的名字入手引出课题,更有亲切感。
预设学生问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1.板书:奇观齐读,什么是“奇观”?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做好标记。
3.组织学生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奇观之一:湖泊的景色奇观之二:吊水楼瀑布奇观之三:地下森林四、精读课文1.镜泊湖神奇在哪儿?请你默读课文,把你感受到的镜泊湖奇观的句子划下来。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教师进行随机性指导,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估计学生的汇报会这样进行。
(1)认为“奇在湖泊的景色”的学生会认为“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很神奇。
同时会选择朗读第3自然段。
(2)认为“奇在吊水楼瀑布”的学生会认为吊水楼瀑布“溅起千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神奇。
同时会选择朗读第4自然段的最后两句。
(3)认为“奇在地下森林”的学生会认为“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和“林木欣欣向荣”很神奇。
同时会选择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朗读。
五、课外延伸,集体作业1.如果你是一位游客,置身这样优美的境界,你最想做的是什么?2.师生共同完成小诗。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镜泊湖奇观》教案教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教养目标:1。
理解并学习文中描写准确生动的词语。
2.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形
成原因。
3.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4.感情朗读课文。
发展目标:学习按照景物的不同特点,描写它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
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教具准备:镜泊湖美景的放大彩图,有关录像带,幻灯片。
课前准备: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极其壮丽,堪称奇观的课文,如《海
上日出》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激趣导入。
33、镜泊湖奇观[教学目标]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纠正部分字词的读音,如“消灾弭祸、天庭、倒”。
2、了解镜泊湖名字的由来,知道镜泊湖奇在何处。
3、通过研读课文中的句子,借助媒体了解“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的镜泊湖景色、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表达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镜泊湖,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2.媒体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泊(pō)”字的读音。
(媒体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
(媒体出示)出示自学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从文中找找镜泊湖的由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
分小节读课文。
指导读准“消灾弭(mǐ)祸(huò)”“天庭(tíng)”。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指名学生朗读相关课文,理解词语“消灾弭祸”——查“弭”的字义。
(媒体出示)(2)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多音字“倒(dào)”,也可以读(dǎo),老师这里有几组词语,小组内试着读一读,可以借助工具书。
出示:倒数倒闭倒背如流倒塌倒影倒读数4、镜泊湖形成的传说很是动听,当然这是神话,不是事实,不过,镜泊湖夏季凉爽少风,湖面水平如镜,倒是事实。
让我们再把这一小节美美地读一读。
三、抓住重点,深入研读1.过渡:“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媒体出示)齐读:奇观。
理解“奇观”的意思。
2.镜泊湖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3.组织课堂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1)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镜泊湖奇观》教案《镜泊湖奇观》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泊(pō)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
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指导读准“消灾弭(mǐ)祸(hu)”“天庭(tíng)”;理解词语“消灾弭祸”。
(2)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读准字音“倒(dào)”理解词语“耸峙”。
三、再读课文,聚焦形象齐读:奇观。
理解“奇观”的意思。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1)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2)奇在吊水楼瀑布。
(3)奇在地下森林。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愿组织学习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的.神奇之处。
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教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学生按小组汇报研读讨论成果,教师随机进行提高性指导,发挥主导作用。
估计学生的汇报会这样进行:(1)认为“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的学生会认为峰峦绮丽多变,“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很神奇。
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的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奇观,画一画镜泊湖的风光图,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镜泊湖奇观》优秀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镜泊湖,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泊l (2)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读准字音“倒(dào)”理解词语“耸峙”。
三、再读课文,聚焦形象1.导语:“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齐读:奇观。
理解“奇观”的意思。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1)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2)奇在吊水楼瀑布。
(3)奇在地下森林。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愿组织学习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的神奇之处。
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教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学生按小组汇报研读讨论成果,教师随机进行提高性指导,发挥主导作用。
估计学生的汇报会这样进行:(1)认为“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的学生会认为峰峦绮丽多变,“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很神奇。
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的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奇观,画一画镜泊湖的风光图,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认为“奇在吊水楼瀑布”的学生会认为吊水楼瀑布“溅起千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神奇。
《镜泊湖奇观》教案《镜泊湖奇观》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象,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了解镜泊湖的奇观“奇”的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镜泊湖及周围景观的特点,体会镜泊湖景色“奇”在哪里。
教学难点: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湖泊众多,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湖泊?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镜泊湖,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书本去领略镜泊湖的奇观。
2、读课题,理解“奇观”是什么意思?过渡:镜泊湖到底有哪些奇特的景观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二、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谁来说说镜泊湖有哪些奇特的景观?2、交流归纳:镜泊湖奇在——(板书:)湖、瀑、林过渡:现在我们来看看湖奇在哪?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三、理解感悟1、讲读湖的奇特(1)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湖奇在哪?生交流:传说奇、形成奇、特点奇师:因为夏季凉爽少风,湖面水平如镜,所以叫镜泊湖。
关于镜泊湖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谁能讲讲这个神奇的传说。
(2)这个传说可真奇啊!镜泊湖真的是像传说中那样形成的吗?那你们是从课文中哪个地方知道的?(生齐读第二自然段第2句话)(3)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来。
这段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湖的自然朴实,用——勾出来,哪些地方表现了湖的绮丽多变,用﹏﹏勾出来。
(4)学生汇报交流。
你能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美丽的镜泊湖被称为中国北方的西湖,它以独有的朴素无华的自然之美闻名于世,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人。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镜泊湖的美景。
(齐读三段)2、讲读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特(1)过渡:欣赏了镜泊湖的迷人风光,现在我们来观赏另外两处奇特的景观——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
33、镜泊湖奇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运用不同方法理解“消灾弭祸”、“峭拔”、“耸峙”、“万斛”等词语的意思。
2、根据课文的线索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悟课文采用不同词组形式并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反映景物特点的方法。
4、通过理解、品味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真切感受镜泊湖的奇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感悟课文采用不同词组形式并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反映景物特点的方法。
2、通过理解、品味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真切感受镜泊湖的奇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发兴趣1、师: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无数的名胜风景,在东北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名叫——(生:镜泊湖)板书:镜泊湖师:它被誉为“北方的西湖”,那里的风景美丽而又罕见,被作者称之为——(生:奇观)板书:奇观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要前往镜泊湖风景区游览,了解它“奇”在何处,更要学习写景的方法。
2、齐读课题:33镜泊湖奇观二、理清脉络,归纳内容1、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想每个小节分别介绍了镜泊湖的什么方面,完成填空。
出示填空:第一节:传说镜泊湖是变成的,其实是因为而得名。
第二节:镜泊湖位于,因为形成了湖泊。
第三节:镜泊湖自然景色的最大特点是和。
第四节:镜泊湖的著名景点是。
第五节:镜泊湖附近有。
2、学生交流随机板书:名字由来位置、成因镜泊湖著名景点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1)理解:弭、消灾弭祸(2)师说明:课题中的镜泊湖并不单单指镜泊湖本身,而是一个风景区,因此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和镜泊湖都是这个景区的著名景点。
3、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传说镜泊湖是变的,其实是因为而得名。
它位于,因为形成了湖泊。
镜泊湖自然景色的最大特点是和。
镜泊湖的著名景点还有和。
4、师小结:按照课文叙述的线索,将各部分的内容合并起来,做简要的概述,这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探秘镜泊湖:奇观教案。
一、了解镜泊湖1.镜泊湖的形成镜泊湖是典型的喀斯特湖泊,形成于晚更新世时期。
它的形成经历了地质运动和溶洞发展两个阶段。
大约5500年前,底部砂石基础和上部岩石层形成了湖泊。
在数百万年前,岩石构造开始加速向上升起,加速了湖泊形成的过程。
这种湖泊形成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非常罕见。
2.镜泊湖的特点镜泊湖位于黄山市的南部,面积约为10.7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9米。
湖水清澈透明,散发着淡淡的绿色,反射着周围山峰的壮丽景色。
湖水中还保存着大量的水生植物和鱼类资源。
镜泊湖是一个珍贵的淡水水域,它的保护非常重要。
3.镜泊湖的历史镜泊湖拥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曾是徽州官道的一个主要渡口,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这里的自然条件发展了极具特色的旅游观光业和渔业。
在镜泊湖畔,还留存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存,如明代大型渡船碑、镜泊湖古道和书院、土司祠等。
二、探秘镜泊湖:教案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并打算带领学生探秘镜泊湖,那么请参考以下的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湖泊类型及其变化原因。
2.了解喀斯特地貌和喀斯特湖泊的形成原因。
3.学习自然地理和环境保护的知识,探究湖泊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变。
4.通过户外实践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图像识别能力。
活动设计一、湖泊类型及变化原因的讲授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和视频资料,介绍地球上的湖泊类型和变化原因。
组织学生针对这些知识点,小组讨论,进行思维交流。
如何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则需要老师制定更为具体的问题,启发他们再次思考和回答。
二、镜泊湖的探秘1.预备知识了解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和镜泊湖的形成。
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的实践和社会实践。
根据探讨的问题和自然状况,制定实践的具体流程:包括费用预算、活动安排、学习安排等。
2.活动过程(1) 开始:早上8:00,集合在学校大门,分队领取装备,佩戴所有的安全装备。
启程前确认所有的审核和评估工作,避免安全隐患。
镜泊湖奇观教案(修正稿)第一章:镜泊湖概述1.1 地理位置1.2 形成原因1.3 湖泊特点1.4 生态环境第二章:镜泊湖自然资源2.1 水体资源2.2 植物资源2.3 动物资源2.4 矿物资源第三章:镜泊湖景观特色3.1 湖泊景观3.2 火山地貌景观3.3 植被景观3.4 鸟类景观第四章:镜泊湖人文历史4.1 历史沿革4.2 民间传说4.3 文化遗迹4.4 旅游开发第五章:镜泊湖旅游攻略5.1 交通方式5.2 旅游季节5.3 景区门票5.4 住宿与餐饮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镜泊湖的自然、人文景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全面掌握镜泊湖的相关知识。
第六章:镜泊湖的生物多样性6.1 植物多样性6.2 动物多样性6.3 湿地生态系统6.4 保护措施第七章:镜泊湖的地质奇观7.1 火山地质7.2 熔岩台地7.3 地震遗迹7.4 地质成因第八章:镜泊湖的水文特征8.1 水量变化8.2 水温特点8.3 湖泊沉积8.4 水资源利用第九章:镜泊湖的自然保护区9.1 保护区概述9.2 保护对象9.3 管理措施9.4 保护成果第十章:镜泊湖的旅游活动10.1 观光游览10.2 休闲度假10.3 水上活动10.4 特色体验本教案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索镜泊湖的自然与人文特征,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全面了解镜泊湖的生态、地质、水文等方面的知识,为实地考察和旅游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第十一章:镜泊湖的民间传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11.1 传说故事11.2 民族文化与节庆11.3 传统手工艺1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第十二章:镜泊湖的现代旅游发展12.1 旅游资源开发12.2 旅游规划与管理12.3 旅游经济效益12.4 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十三章:镜泊湖的自然保护与科学考察13.1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3.2 生物多样性研究13.3 地质科学考察13.4 环境监测与保护措施第十四章:镜泊湖的教育与公益活动14.1 环境教育项目14.2 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14.3 公众参与与意识提升14.4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十五章:镜泊湖的未来展望15.1 发展趋势与挑战15.2 旅游与文化的发展15.3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15.4 镜泊湖的长期规划与愿景本教案通过五个章节的阐述,将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镜泊湖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能力。
33、镜泊湖奇观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理解“消灾弭祸”、“消灾祛病”、“波平如镜”、“奇观”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老师指导下,能理解清文章脉络。欣赏、积累相关语句。 3、能体会一段话中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4、领略镜泊湖奇观,获得美的享受,并尝试为课文补写结尾。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使每一样事物具有鲜明的特征,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写生动; 2、了解段的结构,尝试把总起句改为过渡句和总结句。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故事导入:讲述神话故事,即时出示并理解“消灾弭祸”、“消灾祛病”、“水平如镜”。 2、揭示课题:理解“奇观”,给“奇”选择义项;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交流: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镜泊湖的“奇”? 《镜泊湖奇观》不仅介绍了( ),还写了自然景观 ( ) ;吊水楼瀑布( );地下森林( )。 2、学生交流。 三、研读课文,欣赏积累 (一)研读第三小节 1、引读第三小节,了解和体会镜泊湖风景的自然朴实和绮丽多变, 2、了解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作特点。 (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 3、了解总分段式并尝试把中心句放在段落的不同位置。 (二)研读课文第四小节 1、从每一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到水楼瀑布的什么特点呢? 2、出示:“瀑布宽43米,高25米。底部岩石由于上万年激流的冲击,被蚀成了几十米的深潭。”(又高又宽又深) 体会数字的作用和“蚀”字的力量;朗读体会。 3、出示: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顿时抛散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对照。(气势壮观) 认识“斛”;抓住词语交流感受;训练朗读;引导背诵积累。 4、抓住“这里地处北国,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但瀑布却从不结冰断流。”感受吊水楼瀑布之奇。(冬天不结冰断流) (三)研读课文第五小节 1、读“由于火山长期没有喷发,火山岩逐步风化,同火山灰及沉寂的浮尘积聚混合,形成了富含钾、磷等元素的肥沃土壤。加上这里降水较多,火山口的东南方向有缺口,阳光可以射入,所以长起了郁郁葱葱的森林。” 找一找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读句子“林中有红松、白桦、水曲柳、胡桃楸等树木树木,还有许多名贵的药材。东北虎、熊、青羊、马鹿等野生动物,也常到火山口活动。”感受地下森林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3、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说说令人称奇的地下森林。 四、总结归纳,引导写话 1、聚焦“奇观”,归纳特点;引读课文3-5小节。 2、尝试为课文写结尾:引导总结点题,抒发赞叹之情。 附板书: 33、镜 泊 湖 奇 观
镜泊湖奇观[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
理解“消灾弭祸”、“消灾祛病”、“波平如镜”、“奇观”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老师指导下,能理解清文章脉络。
欣赏、积累相关语句。
3、学习1-4小节,通过理解、品味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真切感受镜泊湖的奇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通过理解、品味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真切感受镜泊湖景色的自然朴实,吊水楼瀑布的奇特和壮丽。
2、了解文中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景色欣赏,故事导入,揭示课题师:这段时间我们游览过了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我们还欣赏过了杭州西湖的美景,不管雨天还是晴天,西湖都是那样的迷人,苏轼这样赞美道:“水光潋滟晴方好……”今天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被誉为“北方西湖”之称的镜泊湖游览一番。
1、播放美景2、故事导入:师讲述神话故事,即时出示并理解“消灾弭祸”、“消灾祛病”、“波平如镜”(人为避免灾祸的发生;消除灾难,驱除病痛;水很平静,就像一面镜子一样。
形容水的平静,或是事情的顺利。
)3、镜泊湖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第二节,找找真正的原因。
(出示多媒体)4、揭示课题:理解“奇观”,给“奇”选择义项;齐读课题。
(“观”在此处作名词用,解释为看到的景象;题目中的“奇观”是指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为什么说镜泊湖是一种奇观呢?1、自由读课文3-5小节,思考交流:看看这几小节分别写了什么?2、学生交流。
板书: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三、学习课文第三节,感受镜泊湖静态的美师: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到黑龙江宁安市去领略那里的湖,那里的瀑布,那里的地下森林,看看它们到底奇在何处?我们先来看看镜泊湖。
1、齐读第三小节,找一找镜泊湖的自然景观奇在哪里?2、学生交流3、轻声读这节,用横线划出描写镜泊湖自然朴实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描写绮丽多变的句子。
镜泊湖奇观教案(修正稿)第一章:镜泊湖的地理与文化背景1.1 地理位置与形成:介绍镜泊湖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是由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形成的。
1.2 文化意义:讲解镜泊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如古代的文人墨客对镜泊湖的赞美等。
1.3 生态与环境:介绍镜泊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强调其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章:镜泊湖的自然景观2.1 湖泊与周围山脉:介绍镜泊湖与周围山脉的关系,以及湖泊的形状、水文特征等。
2.2 瀑布与温泉:讲解镜泊湖附近的瀑布和温泉,如吊水楼瀑布、镜泊湖温泉等。
2.3 植被与动物:介绍镜泊湖周边的植被和动物种类,如湿地生态系统、鸟类等。
第三章:镜泊湖的人文景观3.1 庙宇与古迹:介绍镜泊湖周边的庙宇和古迹,如药师寺、镜泊湖历史文化公园等。
3.2 传说与故事:讲解与镜泊湖相关的传说和故事,如镜泊湖的传说、吊水楼的传说等。
3.3 旅游与文化活动:介绍镜泊湖的旅游活动和相关的文化活动,如镜泊湖旅游节、摄影比赛等。
第四章:镜泊湖的保护与管理4.1 生态保护:讲解镜泊湖的生态保护措施,如湿地保护、水质保护等。
4.2 旅游管理:介绍镜泊湖的旅游管理措施,如景区规划、游客限制等。
4.3 可持续发展:讨论镜泊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如生态旅游、环保教育等。
第五章:镜泊湖的旅游与体验5.1 旅游路线与景点:介绍镜泊湖的旅游路线和主要景点,如镜泊湖风景区、吊水楼瀑布等。
5.2 旅游活动:讲解镜泊湖的旅游活动,如划船、徒步、摄影等。
5.3 旅游住宿与餐饮:介绍镜泊湖周边的住宿和餐饮设施,如酒店、餐馆等。
第六章:镜泊湖的自然资源6.1 水资源:介绍镜泊湖的水资源特点,包括水源、水文、水质等方面。
6.2 植物资源:讲解镜泊湖周边的植物资源,如湿地的植被、湖边的树林等。
6.3 动物资源:介绍镜泊湖周边的动物资源,包括湖中的鱼类、空中的鸟类、陆地上的野生动物等。
第七章:镜泊湖的科学研究7.1 地质研究:介绍科学家对镜泊湖地质成因的研究成果,如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镜泊湖奇观》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镜泊湖,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泊(pō)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
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指导读准“消灾弭(mǐ)祸(hu)”“天庭(tíng)”;理解词语“消灾弭祸”。
(2)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读准字音“倒(dào)”理解词语“耸峙”。
三、再读课文,聚焦形象1.导语:“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齐读:奇观。
理解“奇观”的意思。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1)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2)奇在吊水楼瀑布。
(3)奇在地下森林。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愿组织学习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的神奇之处。
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教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学生按小组汇报研读讨论成果,教师随机进行提高性指导,发挥主导作用。
《镜泊湖奇观》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镜泊湖奇观的地理特点、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以及社会文化的内涵。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然保护意识,弘扬环保精神,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镜泊湖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
2.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差异。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镜泊湖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的PPT。
2.视听材料:收集到的镜泊湖不同季节的照片和视频。
3.学生小组: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做成绩记录,其他学生做报告。
4.材料准备:镜泊湖的地理教材、地理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与镜泊湖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们对镜泊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引导学生回答:“你们听说过镜泊湖吗?”“有人去过镜泊湖吗?”“有谁看过镜泊湖的照片或视频?”等问题。
2.探究活动(40分钟)a.图片观察:给学生展示镜泊湖不同季节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每张照片的景象。
b.地理知识探究:通过PPT介绍镜泊湖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生态环境。
c.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节的镜泊湖进行深入探究。
分析不同季节的镜泊湖景色、气候等方面的差异。
d.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做成绩记录,其他学生就各自的观察结果进行讨论。
e.信息整理: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整理成报告,准备向全班汇报。
f.汇报展示:学生们轮流向全班汇报各自小组的研究结果,并互相交流讨论。
3.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向学生传递保护镜泊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介绍相关保护措施和环保行动。
4.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作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镜泊湖奇观》优秀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镜泊湖,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泊(pō)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
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指导读准“消灾弭(mǐ)祸(huò)”“天庭(tíng)”;理解词语“消灾弭祸”。
(2)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读准字音“倒(dào)”理解词语“耸峙”。
三、再读课文,聚焦形象1.导语:“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齐读:奇观。
理解“奇观”的意思。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1)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2)奇在吊水楼瀑布。
(3)奇在地下森林。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愿组织学习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的神奇之处。
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教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镜泊湖奇观[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消灾弭祸、峭拔、耸峙、万斛”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品味课文语言的同时,真切地感受镜泊湖的“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理解、品味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体会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
2、了解文中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1、神话故事导入,即时理解“消灾弭祸”、“消灾祛祸”“水平如镜”2、揭示课题:理解“奇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镜泊湖的“奇”出示填空:《镜泊湖奇观》不仅介绍了(),还写了自然景观();吊脚楼瀑布();地下森林()。
2、学生交流三、精读课文,想像品味。
(一)学习第3小节,感受镜泊湖自然景观的静态美。
1、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是——(齐说),出示:自然朴实、绮丽多变(读读这两个词,有什么疑问吗?)2、指名读。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用这对看似矛盾的词来概括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1)出示: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精致的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
①引导学生品味“峭拔、清澈、缤纷、一望无际和点缀”等词,明白镜泊湖的景色大多是天然形成的,没有太多的人工点缀装饰, 这就是“自然朴实”的意思。
这是一个极美的世外桃源。
②引读: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精致的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只有……只有……只有……(2)出示: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湖心石岛耸峙,湖中倒影奇幻,真是美不胜收。
①引导学生理解“自然朴实”不等于单调,花树缤纷,湖水清澈,四周叠起的峰峦变化万千,如屏似壁、石岛耸峙、倒影奇幻,朴实中有绮丽,自然中有变化,相融相衬不可分割。
作者用这对看似矛盾的词来概括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更突出了它的“奇”。
[镜泊湖奇观教案]镜泊湖奇观阅读理解24镜泊湖奇观一、教学目标1.了解镜泊湖景色形成的条件和景物特点。
2.让学生体会“奇”在何处。
镜泊湖奇观3.学习按景物的不同特点,领会镜泊湖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二、设计思想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
教学中运用“读一读、说一说、填一填、议一议”四步进行教学,可以充
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
镜泊湖奇观【教学要求】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教
学重点】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教
学难点】通过阅读,体会镜泊湖的景色奇在哪里。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
查阅镜泊湖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镜
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2、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
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
美的享受。
教养目标:1.理解并学习文中描写准确生动的词语。
2.了解
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形成原因。
3.了解课文是怎
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4.感情朗读课文。
发展目标:学习
按照景物的不同特点,描写它的动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培养热爱祖国
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
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2、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
你想了解这奇观吗?
二、快速读课文,说说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