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波形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格式:docx
- 大小:37.70 KB
- 文档页数:3
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佘远萍;陈正勤;杨冰;李丽军;张逢春;黄玉梅【摘要】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内的发生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子宫内膜患内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及周围正常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息肉组织和周围正常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ER在息肉组的表达高于内膜组,PR在息肉组的表达低于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中ER、PR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病理过程.【期刊名称】《华夏医学》【年(卷),期】2012(025)002【总页数】3页(P142-144)【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作者】佘远萍;陈正勤;杨冰;李丽军;张逢春;黄玉梅【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32;R711.74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子宫异常出血的常见原因,有一定的恶变率,是常见子宫内膜病变之一,总体人群中发病率约25%,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
随着宫腔镜的广泛应用,目前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周围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就诊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的4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同时取远离息肉组织但正常形态的子宫内膜组织,均经病理科医生明确诊断。
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息肉表达的研究进展作者:黄建邕来源:《右江医学》2012年第06期【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6-0873-03 中图分类号:R 711.3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6.051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腺体、间质、厚壁血管组成的突出于宫腔内的良性病变,常引起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等,总体人群的发病率为24.00%~25.00%,恶变率为1.00%~160%[1]。
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有炎症和内分泌紊乱两种观点,然而治疗炎症后并不能控制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及复发,较多研究表明,激素及激素受体的不平衡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笔者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子宫内膜息肉表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索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原因及机制。
ER、PR在子宫内膜不同部位的表达ER与雌激素结合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而孕激素的抗增殖作用则依赖于 PR[2]。
子宫内膜息肉腺体可以对雌激素、孕激素均有反应或只对雌激素有反应[3]。
国内学者[4,5]对ER、PR 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及其周围的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进行研究,研究中所有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果在息肉组织与正常内膜组织中,ER的表达无差异,PR在息肉腺体和间质中低表达,在息肉组织中,孕激素由于PR的低表达未起到抗增殖作用,ER的正常表达使得局部内膜组织持续接受雌激素的刺激而过度增生。
Mittal等[6]认为EP的形成不仅与PR在息肉组织中的低表达有关,尤其是ER(即ERα)和PR在EP间质细胞中表达下降(与正常循环周期的子宫内膜相比),使EP对周期性激素变化的反应性降低。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老年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王秀艳;吴红霞;董艳【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xpress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of estrogen recepto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45 elderly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 from March 2012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ver the same period healthy women with normal endometrium as control group, using S-P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recepto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in two groups.Results In observation group,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were 60.00%, 46.67%, compared with controlgroup(93.33%, 86.67%),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Patients with low differentiation 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was 37.50%, 25.00%, was lower than other two groups, but which had no difference.Estrogen, progesterone receptor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in progress stage were 35.71%, compared with patients ( 80.65%, 74.19%) in early stag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estrogen receptor in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66.67%, 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with no metastasi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progesterone receptor was 76.67%, compared with the non metastasis group (46.67%), an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estrogenand progesterone can reflect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prognosi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in aged patients, and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目的:探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摘要]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病灶及其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vision 二步法)分别检测38例子宫肌瘤(肌瘤组)的肌瘤病灶和在位内膜及30例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组)的腺肌病病灶和在位内膜中ER、PR的表达水平。
结果肌瘤组和腺肌病组病灶的ER、P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在位内膜组织;肌瘤组中ER、PR表达均符合增生期高于分泌期的变化规律,腺肌病组ER、PR除在位内膜PR外均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
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含量的周期性变化有关,腺肌病病灶ER、PR的低表达和缺乏周期性变化及相应在位内膜ER也丧失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Significance of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estrogen recepto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in hysteromyoma and adenomyosisWANG Jin-wei1,JIANG Shu-juan2,Zhang Yu 1(1.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Department of Pathology,Shanghai Huangpu Central Hospital,Shanghai 200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estrogen receptor(E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PR) in hysteromyoma,adenomyosis and endometrium tissues.Method By tak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method(Evision method),we compared 38 hysteromyoma cases with 30 adenomyosis cases,through which we can get the relevant consistencies of ER and PR by testing the respective densities of them in myoma tissues and endometrium tissues of hysteronyoma and adenomyoma tissues and endometrium tissues of adenomyosis.Results In hysteromyoma cases,the expressions of ER and PR in myoma tissue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endometrium tissues;while in adenomyosis cases,the expressions of ER and PR in adenomyoma tissue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endometrium tissues.In hysteromyoma cases,the expressions of ER and PR are just matching the change rules,which are stronger in proliferative than that in secretory phase.But in adenomyosis cases,except the expression of PR in endometrium tissues,the expressions of both ER and PR lose their periodical cycle.Conclusions The occurrence of hysteromyoma is related to the levels 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and the periodical cycle of expressions of their receptors. The low expressions and non-periodical consistencies change patterns of ER and PR in adenomyoma tissues,and the non-periodical consistency change patterns of ER in endometrium tissues may associate with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ndometriosis uterine.Key words:estrogen receptor;progesterone receptor;hysteromyoma;denomyosis(Modern Medical Journal,2009,37:268-270)近年来,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生、发展涉及较多因素,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和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吴丽玲【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ER、PR、p53.结果 3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p53的总阳性率分别为70.59%、67.65%、23.53,ER,PR、p53阳性率与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有关,随着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增高,临床分期越早,ER,PR阳性率越高,而p53则越低.结论 ER、PR、p53反应了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对指导术后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1(009)002【总页数】2页(P18-19)【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作者】吴丽玲【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彭湃医院,广东,汕尾,516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子宫内膜癌属于雌激素相关性肿瘤,以绝经后女性多见。
癌组织中表达ER、PR,而p53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
近年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也不满意[1]。
为了观察ER、PR、p53的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病理等的关系,本文对34例子宫内膜癌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在海丰县彭湃医院住院的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
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1.53岁。
绝经前患者15例,其中1例61岁,1例51岁,其余均在50岁以下,绝经后患者23例。
就诊原因为绝经后阴道出血者23例,占60.53%;月经紊乱者14例,占36.84%;其中1例患者仅在B超检查时发现宫腔占位行诊刮术发现,占2.63%。
1.2 手术及病理检测方法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34例,其中全子宫切除术3例,占8.82%;全子宫+双附件切除者8例,1例行扩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骨盆漏斗韧带切除,占23.53%;广泛、次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双附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3例,占67.65%,其中2例同时行大网膜及阑尾切除。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摘要】目的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表达率,探讨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法(SP)测定40例子宫平滑肌瘤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的ER、PR、PCNA的表达。
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阳性率分别为62.5%、70%;相应子宫肌层组织中ER、PR阳性率分别为40%、42.5%,两组ER和PR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子宫肌瘤中PCNA表达水平,无论在增殖期或分泌期,高于相应肌层组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ER、PR、PCNA均是反映子宫肌瘤的生物学行为的指标,研制ER、PR、PCNA的拮抗剂,使子宫肌瘤萎缩或凋亡,有望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新途径。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40-50岁妇女的发病率高达51.2%~60.0%[1]。
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子宫肌瘤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探讨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12月在我院因子宫肌瘤行次全子宫切除的患者及全子宫切除的患者40例。
年龄35-54岁,平均45.3岁,子宫孕8-13周大小,或单个肌瘤直径>5cm,术前3月无类固醇激素使用史。
根据末次月经及子宫内膜检查推断22例为增生期,18例为分泌期。
所有手术标本均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平滑肌瘤。
1.2 方法1.2.1 ER、PR、PCNA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40例患者子宫肌瘤瘤体和非瘤肌层组织的含量。
留取40例患者子宫肌瘤标本,同时取非肌瘤标本(3cm)作为对照。
标本用10%甲醛溶液浸泡24小时,常规脱水。
除常规HE染色外,再做4μm连续切片,分别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做ER、PR、PCNA染色,每批试剂采用已知ER、PR、PCNA平滑肌阳性标记作为对照,PBS取代第一抗原作为阴性对照。
雌激素受体及其亚型在女性靶器官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雌激素受体(简称ER)是女性靶器官中重要的功能介导分子,其受体亚型的水平表达失衡、受体亚型分布异常、受体亚型的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女性靶器官病理改变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查阅多篇国内外SCI因子较高的研究文献,从中得到ER及其亚型在女性正常靶器官及病理靶器官中可能的表达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为疾病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
雌激素作为调节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一种最重要的分子,是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使之转化成一系列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作用于靶细胞,最后表现为激素的生理效应,当这种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网络结构受到破坏,就会导致一系列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发生。
雌激素受体,简称E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是一种能与雌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包括α和β两种亚型。
ER的两种亚型广泛分布在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中,呈组织独特性,两者能单独表达或共存,其在两性生殖系统中都具有表达性能,但是一般来说,附睾、子宫内膜及平滑肌中ERα表达占优势,前列腺、睾丸、卵巢中则是ERβ。
根据当前研究表明,ERα及ERβ各自侧重的生理功能不一。
对分别缺乏ERα或者ERβ的基因敲除鼠进行研究,表明了其生理作用。
缺乏ERα的老鼠表现为乳腺、子宫缺陷,缺乏性行为及生育能力。
而缺乏ERβ的老鼠主要是体型较小,产率较低,且老年雄鼠出现前列腺增生,且部分脑区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
这主要是受雌性生殖组织细胞以及星型胶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所致。
研究表明,ERβ在抑制细胞的增殖、骨骼及卵泡发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雌激素受体结构和功能研究日益增多,发现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发生不仅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有关,而且与其受体亚型的水平表达失衡、受体亚型分布异常、受体亚型的基因多态性存在一定关系。
现将ER及其亚型在女性正常靶器官及病理靶器官中可能的表达规律综述如下。
1 ER与乳腺ERα及ERβ在乳腺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乳腺发育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先河天地非靶器官恶性肿瘤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意义及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芦连菊(青岛市海慈医院,山东 青岛 266033)摘要:实验证明,雌、孕激素表达阳性非靶器官恶性肿瘤应用内分泌治疗的有效率可达50%~70%,而受体阴性者有效率最高为10%~30%。
本文综述非靶器官恶性肿瘤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并综述近年来内分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非靶器官;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在应用雌激素治疗晚期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及前列腺癌的同时,发现其对晚期恶性肿瘤有改善病人恶液质、减轻放化疗毒性、增强化疗效果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雌、孕激素受体在非靶器官消化系统肿瘤表达的意义及内分泌药物治疗的研究,为临床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正确应用内分泌药物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1 雌、孕激素受体在胃肠道癌的表达及意义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非靶器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表达受到临床的关注,各家学说不尽相同。
为进一步说明胃肠道癌ER和PR表达的意义,白先慧等用免疫组化S2P法检测70例胃肠癌及胃肠炎患者胃肠粘膜的ER、PR,结果显示胃癌ER阳性率为52%,与张学庸检测到的50%相当,高于To2 kunaga检测到的19.8%。
PR阳性率44%,高于余枫检测到的14%。
胃癌ER和PR双阳性率为24%;大肠癌双阳性率为30%,而在慢性胃炎中无ER、PR表达,在结直肠炎中ER仅有7.14%阳性率,无PR表达,胃肠癌组与炎症组ER、PR阳性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证明胃肠癌中ER、PR表达有特异性, ER、PR阳性胃肠癌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ER、PR可作为激素依赖性肿瘤标志物。
张冠军等用L SAB免疫组化法和酶联亲和组化法,对41例胃癌p53蛋白和ER、PR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胃癌中p53蛋白、ER、PR阳性率分别为41.4%、21.9%、14.63%。
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
Survivin、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刘曼华;陶潜;郑艳莉;鲁晓燕;杨其昌;沈屹【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7(27)5【摘要】目的: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Survivin、ER、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4例癌旁组织标本中Survivin、ER、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Survivin蛋白在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组8.8%(P<0.01);(2)ER、PR在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48.3%,均低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94.1%,85.3%(P<0.01);(3)随着晚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Survivin 表达增高,而PR却呈低表达(P<0.05),E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有关(P <0.05);(4)Survivin与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314,P<0.05;r=-0.479,P<0.01).结论:Survivin、ER、PR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ER、PR在癌组织的变化提示癌细胞丧失了原来细胞的功能;联合检测Survivin、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协助诊治并判断预后.【总页数】3页(P346-348)【作者】刘曼华;陶潜;郑艳莉;鲁晓燕;杨其昌;沈屹【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南通,226001;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南通,226001;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南通,226001;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南通,226001;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南通,226001;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南通,22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郑晓霞;张宁;郭伟男;翟雨佳;李梦轩;苏军领2.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J], 汪洁;乔金凤;刘江华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老年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陶磊思;王静;孙中芳4.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J], 田志华;郝钢华;于艳丽;蒲慧然;宋志超;邢军5.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J], 汪洁;杨彩凤;车凤巍;付东雅;吴亚凡;张聪颖;乔金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汪洁;乔金凤;刘江华【期刊名称】《中国性科学》【年(卷),期】2016(25)12【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60例医院收诊子宫内膜癌患者(观察组)、6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对照组)与60例正常增生体检者(正常组),三组均采用免疫组化表达法测得ER、PR以及Ki-67.结果:正常组ER及PR远高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则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Ki-67表达例数非常少,仅有3例,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不同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和肌肉浸润的患者ER表达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分化程度中,低分化组的PR表达率显著低于中、高分化组,而Ki-67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中、高分化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病理分期的PR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Ⅰ期患者的Ki-67表达率显著低于Ⅱ、Ⅲ期患者(P<0.05),Ⅱ期、Ⅲ期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肌肉浸润与≥50%肌肉浸润者的PR及Ki-67表达率均无显著差异,此两组患者的PR及Ki-67表达率均显著低于<50%肌肉浸润组(P<0.05).结论:ER、PR以及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关系,其能够反映子宫内膜癌的病变程度以及预后情况,同时能够作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依据.【总页数】3页(P56-58)【作者】汪洁;乔金凤;刘江华【作者单位】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妇产科,河北保定072750;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妇产科,河北保定072750;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妇产科,河北保定0727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J], 王娟;李军;郭灿灿2.子宫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相关性研究 [J], 张武霞;李建民;侯芬;王晶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J], 陈菁; 耿昕; 栾朝辉; 韩小岛4.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J], 陈培勤; 肖秀娣; 徐雪松; 薛娣5.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J], 汪洁;杨彩凤;车凤巍;付东雅;吴亚凡;张聪颖;乔金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摘要研究发现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突变与变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从雌孕激素受体的分子结构、功能、作用方式以及子宫内膜癌的关系进行讨论。
关键词雌孕激素受体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癌症的7%,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
Bokhman于1983年首先提出了子宫内膜癌发生的二元学说但在临床实践中[1,2],仅仅依靠病理类型无法完全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需研究有代表性的分子标志物的特征。
目前,认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是由雌激素过度刺激引起,更有研究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ER和PR,发现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者受体水平升高,说明受体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发病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经典的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密切相关。
雌激素受体(ER)属甾体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有ERα和ERβ两种亚型,ERα和ERβ由不同的基因编码。
ERα为传统的ER,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的6q25.1区,由595个氨基酸编码组成,相对分子质量66000。
ERβ可能在组织正常分化和雌激素生理效应的调节中起作用,而ERαmR NA的过度表达可能成为乳腺癌和卵巢恶性肿瘤的标志物。
孕激素受体(PR)包括PRα和PRβ两种亚型,由位于染色体11q13的同一基因编码,但受两种不同启动子A和B控制,转录形成两类碱基数不同的mRNA,分别表达由796和93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产物[3]。
一般情况下,PRβ的转录活性较强,而PRα则对PRβ起抑制作用,同时PRα可使孕激素拮抗剂产生抗雌激素作用,而PRβ则无此作用。
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子宫内膜癌与ER及PR的关系研究最成熟。
临床上,ER和PR测定的最大用途是选择内分泌治疗对象和判断预后。
ER、PR含量随子宫内膜的增生程度呈下降趋势,单纯增生>复合增生>不典型增生;内膜癌的ER、PR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分化越差,受体含量越少。
子宫内膜癌中c-erbB-2蛋白与雌激素受体β亚型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刘红霞;李兰梅;王蕾;金东岭【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40)011【摘要】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rbB-2及雌激素受体亚型ER-β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erbB-2及ER-β的表达,并对其表达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正常的子宫内膜中c-erbB-2蛋白为低表达(6.67%),子宫内膜癌中c-erbB-2的表达率明显增高(75%,P<0.05),且表达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分级越高,分化越差,表达率越高(P<0.05).而且c-erbB-2的表达与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有关,肿瘤浸润越深,c-erbB-2表达越强(P<0.05).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R-β表达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有关,其阳性表达率在Ⅰ期子宫内膜癌显著低于Ⅱ、Ⅲ-Ⅳ期(P<0.05),ER-β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结论 c-erbB-2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ER-β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进展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用来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总页数】4页(P979-981,封3)【作者】刘红霞;李兰梅;王蕾;金东岭【作者单位】邯郸市中心医院妇产科,邯郸,056001;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c-erbB-2蛋白与雌激素受体β亚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孙冬霞;孙峰瑞;李彩红;任鹏顺;金东岭2.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PTEN蛋白及雌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及意义[J], 王月玲;王恒;代维栋;李丰玲3.PTEN蛋白与雌激素受体α亚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刘红霞;王蕾;李兰梅4.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张峥嵘5.雌激素受体α、β及细胞周期蛋白D1、癌基因蛋白质P21\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胡观丽;张晶波;董洁;胡胜男;刘建维;孟琳;王晴;张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波形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临床
意义
吕嘉;宋力雯;丘瑾;冯砯锦;付铭旭;成佳景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5(000)024
【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ER),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and vimentin (Vim)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d their clinical importance.Methods The expressions of ER,PR and Vim in 46 case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 were tes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Envision method and corre-lated with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Results ①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ER,PR and Vim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were 72%,78% and
76%,respectively.②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ER and the depth of myometrial invasion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r =- 0.397,P =0.006).③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PR in endom-etrioid carcinoma and other histological type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and 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nset age of <60 years and ≥60 years groups (P <0.05,respectively).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PR was decreased with histological grade raised (r =-0.344,P =0.01 9).④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Vim was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increase of histological grade raised (r = 0.31 6,P =0.033).⑤By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ER and PR expressions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r =0.372,P =0.01 1).Conclusion ER,PR and Vim are related to
the malignancy degree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d their expression differences may have some relationship with tumor biological behavior.ER may exert a coor-dinating function together with PR in the progression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波形蛋白(Vim)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 法检测46例子宫内膜癌病例中 ER、PR 和 Vim 蛋白的表达。
结果①子宫内膜癌ER、PR、Vim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8%、76%。
②ER 阳性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r =-0.397,P =0.006)。
③PR 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其
他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病年龄<60岁与≥60岁病例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
PR 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 =-
0.344,P =0.019)。
④Vim 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 =0.316,P =0.033)。
⑤经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ER 与PR 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 =0.372,P =0.011)。
结论ER、PR 和 Vim 与子宫内膜癌发展的恶性程度相关,其在表达上的差异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关系,子宫内膜癌在进展过程中,ER 与PR 可能有协同作用。
【总页数】4页(P2843-2846)
【作者】吕嘉;宋力雯;丘瑾;冯砯锦;付铭旭;成佳景
【作者单位】200072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妇产科;200072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妇产科;200072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妇产科;200072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病理科;200072 上海,同济大学附
属第十人民医院妇产科;200072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J], 汪洁;乔金凤;刘江华
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老年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王秀艳;吴红霞;董艳
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老年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陶磊思;王静;孙中芳
4.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J], 汪洁;杨彩凤;车凤巍;付东雅;吴亚凡;张聪颖;乔金凤
5.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J], 侯俊芳;唐静;张海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