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盆地穆棱组煤层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 格式:docx
- 大小:36.52 KB
- 文档页数:1
鸡西盆地穆棱组煤层聚煤规律分析摘要:通过在走向、倾向上可采煤层变化特征及富煤带、聚煤中心的分布特征,简述鸡西盆地穆棱组煤层聚煤规律。
煤层延周边发展,浅部煤层薄,中间煤层较厚,向深部有变薄的趋势,富煤带主要在西、南部。
关键词:煤层层数;煤层厚度;聚煤中心;富煤带前言鸡西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跨鸡西、林口、穆棱、鸡东和密山等市县。
地理座标东经130°15'~131°50',北纬44°50'~45°30'。
东西长135km,南北平均宽25km,面积3375km2。
鸡西盆地为NEE~NE向中新生代含煤盆地,盆地中部具有一向东倾伏基底隆起,并存在一条近东西向的平麻逆断裂,使盆地分成南、北两个坳陷。
南部坳陷由西向东有:穆棱、平岗、小恒山、二道河子、张新和荣华等矿。
北部坳陷由西向东有:麻山、大同沟、滴道、西鸡西、城子河、正阳和东海等矿。
鸡西盆地南、北坳陷均为大型复向斜构造,盆地中部受控于平阳~麻山逆断裂和恒山古隆起,南部边缘受敦化~密山断裂控制,北部为侵蚀边界(图1)。
1 煤层特征穆棱组含煤20余层,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1~8层。
可采煤层累计厚度为1.94~6.02m,多数在3m左右。
煤层以薄层为主,中厚层次之,无厚煤层。
煤层结构比较简单,以单一煤层为主,复煤层较少。
煤层主要赋存在穆棱组中部及下部。
大致有两个层群。
上部层群在鸡东坳陷内以滴道~城子河为中心的IA、IB层为代表,向西从测井资料中得知可西延至麻山区,向东则不发育。
煤层局部保持可采,亦可采相应的连成小片,具有局部经济意义,它们的厚度均不大于1m。
在穆棱坳陷内上部层群不发育,下部层群全区发育,是穆棱组主要可采含煤群,只是含可采煤层数、可采煤层总厚度各区间差别较大。
在鸡东坳陷内下层群以西麻山区煤层发育最好,东海区发育较差,再向东几乎不含可采煤层。
在穆棱坳陷内煤层发育较好,可采煤层稍多,是穆棱煤矿的主要开采对象。
鸡西含煤沉积盆地特征及早期油气勘探王建国;王林凤【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1999(001)004【摘要】鸡西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1985年见天然气显示,有效勘探面积只占盆地面积的50%,而且生油坳陷(沉积坳陷)局部遭到破坏,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风险大。
盆地内主要充填了白垩系及第三系,是一个中、新生代盆地,其中下白垩统分为鸡西群和桦山群,鸡西群是主要含煤地层,也是油气勘探的目的层。
下白垩统东荣组含有海湾湖相暗色泥岩,而城子河组与穆棱组沼泽相煤和高碳泥岩发育。
老第三系永庆组深湖相暗色泥岩丰富,生油岩类型及纵向分布层位差异受沉积充填序列控制。
孔隙型储层物性较低,裂隙型储层具有实际意义。
生储盖组合匹配,发现的天然气源于下伏的鸡西群,气层之上的盖层是厚层泥岩与4层凝灰岩。
研究表明,鸡西盆地含有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大部分为煤层气,应以天然气勘探为目标。
建议在梨树镇坳陷下白垩统找气,在平阳镇坳陷老第三系找油。
【总页数】9页(P61-69)【作者】王建国;王林凤【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分院,秦皇岛 066004;大庆石油学院分院,秦皇岛06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相关文献】1.中国含煤沉积盆地分类 [J], 任文忠2.鸡西含煤沉积盆地早期油气勘探 [J], 王建国;王林凤3.鸡西煤田高兴勘探区含煤性及煤岩层对比 [J], 陈利娟4.鸡西煤田穆棱矿城子河组的含煤建造与沉积特征 [J], 王培坤5.鸡西盆地煤储层吸附孔特征及分形表征研究 [J], 黄赞;孙斌;杨青;马施民;邵延文;田文广;祁灵;黄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江—穆棱河含煤区煤层气富集规律及开发潜力评价三江-穆棱河含煤层区煤层气资源量丰富,是中国低阶煤层气开发的前景区之一。
但由于构造演化复杂、含煤层系沉积环境多变、煤层层数较多、煤层厚度较薄且不稳定,导致煤层气富集成藏及控制机理难以准确把握,为寻找煤层气勘探开发区增加了难度。
本文以4个主要含煤盆地(鹤岗、鸡西、虎林和勃利)和1个拗陷(绥滨)为例,研究了含煤区地质条件、含煤层系沉积环境、煤储层发育特征以及煤层气富集规律,为煤层气资源评价及有利区优选提供依据。
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研究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升、降作用。
在城子河组时期,勃利、鸡西盆地和绥滨拗陷均经历了较大强度的断陷作用,沉积了巨厚的含煤沉积建造。
虎林盆地在古近纪再次拉张裂陷,发育了巨厚的含煤地层。
在城子河组时期,绥滨拗陷主要为湖泊相沉积环境,有利聚煤带位于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相;勃利盆地主要以河流和河控三角洲聚煤为主;鸡西盆地主体环境为三角洲平原和河流洪泛平原沉积,有利于成煤。
古近系虎林组是虎林盆地主要含煤地层,其沉积环境为河流相和湖泊相。
(2)采用压汞法、低温氮法、等温吸附测试、显微组分和显微裂隙统计分析等实验研究了含煤区煤储层物性特征。
结果表明:①煤岩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34.0-95.1%),其次为惰质组(0.6-62.7%)以及少量的壳质组(0.7-18.2%)。
②煤岩以微小孔为主(平均55.9%),大孔和中孔含量中等(平均22.3%和21.8%)。
其中,微孔比小孔含量高,两者比值为0.4-4.2(平均1.9),孔隙结构以墨水瓶状和平板状为主。
③煤中显微裂隙以C型和D型为主,B型较少,几乎不含A型裂隙。
④区内煤的兰氏体积普遍较高,空气干燥基范围为14.32-21.79m3/t,平均达17.18m<sup>3</sup>/t。
(3)根据18块煤样品压汞曲线特征,定量标定了进汞曲线的4个“转折端”,发现四个转折端分别对应反映了煤中不同尺度的孔裂隙(即:微小孔、中孔、大孔和裂隙)。
鸡西盆地太平煤炭普查区煤层发育特点摘要:鸡西盆地煤储量丰富。
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
本文通过对太平煤炭普查区煤层发育规律的研究分析。
阐述了普查区内煤层发育特点。
关键词:太平普查区煤层发育特点一、区域构造位置鸡西煤田位于佳木斯地块的南部,三江—穆棱河坳陷的东南端,大地构造分区属于区域Ⅱ级负向构造。
晚侏罗纪鸡西群为以陆相沉积为主,夹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该地层以盖层形式履于下元古界(麻山群)基底之上。
煤田东南端受控于敦化—密山断裂,西、北侧为剥蚀边界,东部收敛于密山以西。
盆地中部由于存在横贯东西的平麻断裂(F1)及恒山隆起,使盆地为分为南、北两个构造条带,太平煤炭普查区位于北部构造条带的东端。
鸡西煤田南、北两个构造条带均为大型复向斜构造。
其构造线方向两个条带基本一致,南部条带呈北东向、北部条带由西部东西向变为东部的北东一北东东向。
二、煤层发育特点普查区内有一个含煤组,即城子河组。
本含煤组含煤层数多,分布面积广。
下面从含煤性、煤层特点、可采煤层三个方面进行叙述。
(一)含煤性城子河组含煤24层,煤层总厚17.71米,含煤系数为2.38%,可采煤层8层,可采总厚7.16米。
分上部次要含煤段,中部主要含煤段和下部含煤段三部分。
上部次要含煤段,含煤5层(20、21上、21下、23、23下层),煤层总厚2.92米,含煤系数O.9%。
其中只有21下层)和23号层见零星可采点,其余均为不可采煤层。
本段地层由西向东厚度逐渐增大,但煤层间距比较稳定,21上与23号层间一直保持在32.65-49.19米之间。
该段与中部主要含煤段间距较大,一般在118.60-139.60米之间。
只有97-1号孔23层与26层,由于沉积相变间距变为55.70米。
中部主要含煤段,含煤15层(25、26、27、28上、28、30、3l、32、33、34、35、36、37、38、39),含煤总厚11.7l米,含煤系数4.5%。
可采总厚7.16米。
其中25、38号层煤层为不可采煤层;28上、30、33、36、39为局部可采煤层;26、27、28、31、32、34、35、37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
鸡西盆地煤层气控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分布鸡西盆地是中国重要的煤层气资源区之一,具有较为丰富的煤层气资源潜力。
该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气勘探开发基础。
1.地质特征:(1)盆地构造特征:鸡西盆地属于典型的断陷盆地,由古生代至第四系沉积物组成,断陷演化阶段多样,主要包括早白垩世、早侏罗世、早、中第三纪和中、晚第四纪等时期的断裂运动和沉积作用。
(2)煤层特征:鸡西盆地煤层主要发育于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煤层质量和厚度,煤层埋深一般在600~1300米之间,煤层厚度多在3~20米之间,煤质以无烟煤和气煤为主。
(3)气源条件:鸡西盆地煤层气主要以煤为气源,煤在长期埋藏的过程中发生干酪根成熟和煤化作用,生成了大量的煤层气。
盆地内煤层气主要以沿层气藏和隐藏型气藏为主,前者主要分布于煤层周边的含气裂缝和孔隙中,后者则主要分布于煤层内部的煤层孔隙中。
2. 有利区分布:(1)南部地区:鸡西盆地南部地区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于虎林、鸡东等县市。
该区域煤炭资源储量大,煤层良好,煤质高,煤层气潜力较大。
(2)中部地区:鸡西盆地中部地区煤层气资源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鸡西市市区及附近的密山市、鸡东县等地。
该区域煤层厚度较大,煤质优良,是重点开发区域。
(3)北部地区:鸡西盆地北部地区煤层气资源潜力较大,主要分布于滴道区、麻山区等地。
该区域煤层发育良好,煤层良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综上所述,鸡西盆地具有较好的煤层气资源条件,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广阔。
通过对其地质特征的研究和有利区分布的确定,可以为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3. 地质特征对煤层气控气的影响:(1)构造影响:鸡西盆地的构造活动对煤层气的产生和积聚起着重要影响。
断陷发育使得盆地内煤层形成了均匀的构造体系,有利于煤层气的运移和富集。
断裂的发育破坏了煤层和页岩的完整性,形成了含气断层和节理裂缝系统,为煤层气的储存和渗流提供了通道。
本区已知地层有:上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见表3-1-5)。
由老至新叙述如下:1)前中生界(1)上太古界麻山群(Ar2ms)呈东西向分布于煤田西部及边缘,为一套高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属深变质岩类,同位素年龄为4379Ma。
总厚度大于9088m。
(2)上古生界由泥盆系中、下统;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上、下统组成。
泥盆系:下统由黑台组(D1-2)构成,分布于密山县新中村,岩性为花岗质砂岩、砂砾岩、粉砂质板岩组成;中统由连续沉积的上、下黑台组(D2h)构成,分布于黑台等地,岩性由石英砂岩、板岩、粉砂岩、生物灰岩、大理岩等组成。
总厚度约1105m。
石炭系上统(C3):由连续沉积的光庆、珍子山二组构成。
分布于密山县珍子山、塔头河上游等地。
岩性由砂岩、粉砂岩、凝灰岩、板岩、砾岩等组成,,其中珍子山组含有煤层并有地方及农场小矿开采。
总厚度631~1731m。
二叠系:下统由二龙山组(P1e)构成,分布于密山县二龙山林场、城山一带,岩性由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夹含砾凝灰岩、粉砂岩、绢云千枚岩、炭质板岩夹大理岩等组成;上统由红山组(P2hn)构成,分布于密山县北城山一带,岩性为砂砾岩、板岩夹薄煤层。
总厚度大于2248m。
(1)白垩系下统鸡西群(K1jx)鸡西群自下而上分为滴道、城子河、穆棱三组,总厚度1164~2591m,已知在盆地中西部以不整合关系覆于麻山群和古老花岗岩体之上;在盆地东部主要覆盖在以二叠系、加里东期、印支期花岗岩为主体构成的基底之上;其上被白垩系下统桦山群和第三系鸡东群以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关系所覆盖。
①滴道组(K1dd)分布于鸡西滴道矿区暖泉北部、大同村和荣华、红火、火烧桥等地。
岩性主要由一套中性火山碎屑岩类与不等粒级砂岩夹泥岩等组成。
总厚度约150~420m。
局部区如荣华78~83孔见此组下部,发现滨海相化石沉积夹层。
滴道暖泉区本组由三部分构成:底部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夹砂岩,岩性、厚度均不稳定;中部以中粗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粉砂岩、凝灰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相变较大,煤层薄不可采;上部为灰绿、灰黑色凝灰角砾岩或安山质集块岩,有时相变为安山质熔岩或安山玄武岩夹酸性凝灰角砾岩、砂岩等,沿走向岩性和厚度变化较大。
鸡西盆地煤变质作用的特征【摘要】鸡西煤田煤层发育稳定,分布面积广,保有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
论述了鸡西盆地煤变质带的空间分布,煤变质的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鸡西盆地;煤变质带;煤变质类型;影响因素0.引言鸡西盆地煤的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其次是岩浆热变质作用,局部地区个别煤层见有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不甚明显。
1.煤变质带的空间分布鸡西煤盆地的晚侏罗世含煤地层属多煤层、多煤种、煤种齐全的含煤地层岩组。
其中以气煤、焦煤为主,深部瘦煤较多,长焰煤及弱粘结煤仅占极小比例。
盆地内第三系的煤层为褐煤。
煤的变质程度在垂向上呈带状分布。
横向上则呈条块状分布。
垂向上煤种分带明显。
城子河组煤层的变质程度,普遍高于穆棱组煤层,城子河组的万帮煤层变质程度高于同组的上部煤层,在剖面上一般都具有两个以上的煤种,上部煤层为气煤,中部为焦煤,下部为瘦煤,如东海区上部煤层之21#煤层,以气煤为主,22#~25#煤层以肥气煤为主,27#~28#煤层以肥焦~焦煤为主,48#~54#煤层以焦煤为主。
南沟里区以l2#煤层为界,其上各煤层均为气煤,其下则为焦煤类,挥发分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鸡西煤田内的煤层,一般每加深100m,挥发份平均递降l%~3%。
倾向上同一煤层的变质程度,随着煤层的赋存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水平方向上,北部北带(鸡西拗陷)的煤层,一般比南部(穆棱拗陷)的煤层变质程度深,北部条带两端之麻山区为焦煤,二闾为瘦煤,大通沟及滴道为焦煤,城子河矿、正阳矿为气煤,再向东至东海、黑台区以及滴道焦煤,城子河显示煤的变质程度,中段低,两侧高的变化。
南部条带(穆棱拗陷)由西向东为气煤,平岗至恒山为肥焦煤及部分焦煤,二道河子为肥气煤,张新至荣华、平阳为弱粘煤~气煤,说明南部条带煤的变质程度西高东低。
穆棱组煤种,北部条带西端的麻山矿——二闾地区为焦煤,至滴道为肥气——肥焦煤,向东延展均为气煤类。
南部条带西部地区,除平岗出现焦煤外,其余均为气煤,东部地区为气煤和长焰煤。
浅谈鸡西盆地邱家区含煤地层穆棱组沉积环境赵世斌【摘要】阐述了鸡西煤田邱家勘探区煤层的发展分布规律,对含煤地层岩石组分、厚度、结构及穆棱组煤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与论述.【期刊名称】《应用能源技术》【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2页(P20-21)【关键词】邱家区;穆棱组煤层;煤的变质规律【作者】赵世斌【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一○八勘探队,黑龙江鸡西15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666.5鸡西盆地穆棱组南北部均有分布,地层厚度约300~900 m,整合于城子河组之上,仅在盆地边缘与城子河组之间有沉积间断。
岩性为泥质岩、粉细粒砂岩夹多层凝灰岩与不稳定煤层、炭质泥岩等构成;火山质沉积物自下而上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在鸡西麻山区及附近地带,本组底部发育有90~180 m厚的砾岩层。
本组含煤约20层,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1~4层,主要集中于中部。
根据邱家区穆棱组岩性特点和含煤情况,本组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段。
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上段:从东山组底界到标Ⅴ下凝灰岩。
厚约600 m左右。
根据岩性特征,本段可分为三个亚段:上亚段(粉细砂岩段):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常见明显的水平层理,缓波状层理。
总厚在400 m左右,本亚段发育有2~4层凝灰岩,其中距东山组底270m左右有一层标ⅠA凝灰岩全区发育,厚度为2~10 m左右,其上30 m普遍有一层薄煤与之伴生,此特征是本亚段对比主要标志层。
中亚段(凝灰岩段):本亚段主要由数层巨厚的凝灰岩层夹有少量的粉、细砂岩薄层组成。
总厚在120 m左右,根据凝灰岩的自然分层情况,将其按顺序编号为Ⅰ、Ⅱ、Ⅱ下、Ⅲ、Ⅳ凝灰岩标志层,全区发育,比较稳定,是地层对比的可靠标志。
下亚段(大泥岩段):主要由大段的黑色泥岩组成,总厚约80 m左右,中间夹有数层凝灰岩层。
其中在大段泥岩的中部有一标Ⅴ凝灰岩全区发育,厚度为5 m左右。
在物探曲线上表现为一明显的陡坎,也是全区对比的主要标志层之一。
鸡西盆地穆棱组、城子河组煤层变质规律分析赵远志【摘要】鸡西盆地煤层发育稳定,分布面积广,保有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本文通过对鸡西南、北坳陷煤变质特征的研究分析,阐述了鸡西盆地穆棱组、城子河组煤层变质规律.【期刊名称】《应用能源技术》【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鸡西盆地;煤层;变质规律【作者】赵远志【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一○八勘探队,黑龙江,鸡西,15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23.861 煤田地质概况鸡西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西长135km,南北宽25km,面积约3375km2。
盆地中部发育一贯穿东西的逆冲断裂平阳-麻山断裂和恒山古隆起,将盆地分为南北两个坳陷。
南部坳陷由西向东有穆棱煤矿、平岗煤矿、小恒山煤矿、二道河子煤矿、张新煤矿和荣华煤矿煤矿等国有大、中型矿井。
北部坳陷由西向东有大通沟煤矿、顺发煤矿、城子河煤矿、正阳煤矿和东海煤矿等等国有大、中型矿井。
鸡西盆地南北坳陷均为大型复向斜构造,盆地中部受控于平阳—麻山断裂和恒山古隆起,南部边缘受敦化—密山断裂控制,北部为侵蚀边界。
鸡西盆地早白垩纪含煤地层主要为鸡西群的穆棱组(K1m)和城子河组(K1c)。
穆棱组地层总厚为600~1000m,含煤总层数为10~15层,其中可采4~6层,属薄煤层。
开采该煤层的矿井有穆棱矿、平岗矿、麻山矿和滴道矿。
城子河组是本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其厚度为150~700m,含煤总层数达40余层。
其中可采7~20层,具有多个聚煤中心。
国有煤矿大部份开采城子河组煤层。
2 煤层变质特征鸡西盆地煤的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其次是岩浆热变质作用,局部煤层有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不明显。
本文重点论述区域变质和岩浆热变质作用。
2.1 区域变质作用穆棱组和城子河组煤层在盆地中主要是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它在垂向上发育的煤层比较多,在平面上分布面积广。
鸡西煤田邱家勘查区白垩系穆棱组煤层的煤质特征马云龙【摘要】鸡西煤田邱家勘查区白垩系穆棱组煤炭资源储量较丰富.文中通过对邱家勘查区白垩系穆棱组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煤岩特点研究分析,阐述了邱家勘查区煤层的煤质特征.【期刊名称】《应用能源技术》【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2页(P13-14)【关键词】邱家勘查区;煤的物理性质;煤的化学性质;煤岩特征;工艺性能【作者】马云龙【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108勘探队,黑龙江鸡西15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45.2鸡西煤田邱家勘查区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境内,距鸡西市火车站23.0 km,交通较方便。
鸡西煤田普遍发育中生界白垩系下统穆棱组含煤地层,本区位于鸡西煤田南部条带的中部,穆棱组含煤10层,可采煤层1层,编号为M3号煤层(本文编号)。
本区煤层赋存条件良好,有进一步勘查价值,具有较好开采条件。
本区穆棱组可采煤层(M3号煤层)颜色为黑色,条痕为黑色,具有玻璃光泽~沥青光泽;条带状结构,断口多为阶梯状和参差状,并有少量贝壳状断口;可采煤层真密度随着煤层灰分增高和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大,一般在1.40~1.64 t/m3之间,平均1.49 t/m3;煤的视电阻率200~1 100 Ωm。
2.1 宏观煤岩特征穆棱组可采煤层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镜煤多呈薄层状、不规则条带状、透镜状和线理状夹于亮煤之间,性脆,内生裂隙发育。
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其次为光亮型和半暗型。
2.2 显微煤岩特征煤的有机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其次为惰质组和壳质组,无机组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其次为碳酸盐矿物,煤层偶有氧化物。
2.3 显微煤岩组分穆棱组煤层的显微煤岩组分包括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
有机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含量在74.5%~85.9%,主要为均质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其次为团块镜质体和结构镜质体及少量的碎屑镜质体;惰质组主要为丝质体、半丝质体,其次为惰质体或碎屑惰质体,含量在5.7%~10.3%;壳质组主要为小孢子体、角质体和树脂体,含量0.7%~3.8%,有机组分含量85.8%~92.3%。
鸡西盆地穆棱组煤层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穆棱组煤是哈尔滨—鸡西盆地中系重要的煤层之一,研究其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提高
煤层开发效益、提高煤资源利用率具有积极意义。
经对穆棱组煤的干燥基硫份、灰分、发热量、空隙率、抗压强度、X射线荧光和放射性等
性质进行测试分析,发现:穆棱组煤总体发热量较高,干燥基硫份低,灰分高,空隙率中等。
且界定出了不同构造单元煤层的煤质变化规律,表明穆棱组煤煤质基本稳定,影响因
素主要为构造条件,且煤质变化呈现一定的垂向规律变化,西南部较砂岩类煤层煤质更优良。
此外,穆棱组煤的抗压强度和X射线荧光是影响放射性、埋藏深度和煤层开采难易程度的
重要参数,在深部剖面数据显示,穆棱组煤的抗压强度和X射线荧光均采用近似正态分布,穆棱组煤体层厚度和体积分布规律与埋藏深度及放射性成比例关系,埋藏深度和放射性与
开采难易程度有一定关联性。
总之,穆棱组煤在哈尔滨—鸡西盆地中是一种重要的煤层,研究其煤质特征和变化规律有
利于提高开发效益,充分发挥煤资源的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