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自动化范围
- 格式:doc
- 大小:448.50 KB
- 文档页数:6
配网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是一种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电力配网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它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监控设备、通信设备和控制器,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故障检测和智能调度,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一、系统架构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模块:1.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配电网各个节点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实时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模块。
2. 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时监测配电网的状态,检测潜在的故障和异常情况。
3. 控制与调度模块:根据数据处理模块的分析结果,自动控制和调度配电网的运行,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调节。
4. 通信模块:负责系统内部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5. 用户界面模块:提供给用户可视化的界面,实时显示配电网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和操作控制界面。
二、功能特点1. 实时监测:配网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配电网各个节点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及时掌握配电网的运行状态。
2. 故障检测:系统能够自动检测配电网中的故障和异常情况,如线路短路、过载等,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智能调度: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和故障检测结果,自动调度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优化的配电网调度。
4. 远程控制: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远程控制配电设备的开关状态,实现对配电网的远程控制。
5. 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生成报表和图表,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和运行优化建议。
三、应用场景配网自动化系统广泛应用于城市供电、工业园区、商业建筑等配电网系统。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城市供电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城市供电网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工业园区:配网自动化系统可以对工业园区内的配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配网自动化方案一、引言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加,传统的配电网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电力供应的要求。
配网自动化方案是一种利用先进的通信、控制和信息技术来实现配电网智能化管理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配网自动化方案的相关内容,包括方案的目标、原理、关键技术和实施步骤。
二、方案目标配网自动化方案的目标是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监控、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作。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减少故障发生的时间和范围,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2. 提高供电质量:通过精确的电能质量监测和控制,确保供电质量满足用户需求。
3. 提高供电效率:通过智能化的负荷调度和优化配置,提高供电效率,降低能耗和成本。
4. 提高配电设备的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保护,提高配电设备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方案原理配网自动化方案的原理是通过在配电网中部署传感器、监测装置、通信设备和控制装置,实现对配电设备和供电负荷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作。
具体原理包括:1. 传感器和监测装置:通过在配电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装置,实时采集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监控中心。
2. 通信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或者有线通信技术,将传感器和监测装置采集的数据传输给监控中心,并接收监控中心的指令。
3. 控制装置:根据监控中心的指令,对配电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作,实现对供电负荷的调度和配电设备的保护。
4. 监控中心:通过监控中心对配电设备和供电负荷进行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作,实现对配电网的智能化管理。
四、关键技术配网自动化方案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1. 传感器技术:包括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功率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配电设备的运行参数。
2. 通信技术:包括无线通信技术和有线通信技术,用于传输监测数据和控制指令。
3. 控制技术:包括远程控制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用于对配电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作。
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终端配置模式1. 配电自动化建设1.1 配电自动化的概念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以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为手段,实现配电系统的监控、保护和管理的自动化,是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水平、实现配电网科学高效管理的重要途径。
配电网自动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配电网运行和生产管理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的功能如下图所示。
1.2 配电自动化的结构实现配电网运行监控和保护的系统称为配电自动化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由通信网络、配电自动化主站和配电终端组成,必要时增设配电子站。
(1)配电主站配电自动化主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人机互动,进行数据存储/处理,完成故障处理和高级分析应用功能。
按照配电自动化系统最终实现的功能,配电主站有简易型、实用型、标准型、集成型和智能型五种建成模式;按照实时信息接入量,可以建成大型主站、中型主站和小型主站。
不同主站类型供电可靠性分析见表1。
主站建设要坚持实用化原则,充分考虑系统开放性、可靠性、可拓展性和安全性要求。
表1 不同主站类型供电可靠性分析类型功能配置故障处理方式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简易型故障指示,也可实现故障判断隔离人工现场巡视,也可通过开关之间的时序配合自动化程度较低,可靠性较差实用型基本的配电SCADA功能就地型,由出口断路器/ 重合器与分段器配合减少故障定位时间和恢复供电时间,较简易型有很大提高标准型完整的配电SCADA、FA功能集中型,由FTU、通信网和主/子站共同完成故障切除、恢复供电速度快,较实用模型有所提高集成型网络拓扑、状态估计、潮流分析、负荷预测、无功优化等集中型,由FTU、通信网和主/子站共同完成实现配电网的综合运行和管理,可靠性同标准型智能型配网自愈,配电网经济优化运行集中型加智能分布型,由主/子站、FTU和通信网共同完成通过故障模拟、故障后网络自愈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网络抗打击能力和供电可靠性(2)配电子站配电子站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选配部分,其功能是作为通信网络的中间层,优化系统结构、减轻主站数据处理负担、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配网自动化设备一、引言配网自动化设备是指用于电力系统配电网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的设备,通过实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和智能分析,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配网自动化设备的定义、分类、功能、应用和发展趋势。
二、定义配网自动化设备是指用于配电网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的设备,包括智能终端装置、远动终端装置、自动化开关装置、故障指示器、智能电能表等。
这些设备通过与配电网的通信和数据交换,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监测、远程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分类1. 智能终端装置:智能终端装置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用于实时采集配电设备的状态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上级管理系统。
智能终端装置具有数据采集、通信、远程控制等功能。
2. 远动终端装置:远动终端装置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对配电设备的遥控和遥信功能。
远动终端装置可以通过通信网络与上级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并根据指令进行设备的远程操作。
3. 自动化开关装置:自动化开关装置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用于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自动控制。
自动化开关装置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和设备的状态,自动进行开关操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4. 故障指示器:故障指示器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辅助设备,用于实时监测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发出警报。
故障指示器可以帮助运维人员快速定位故障点,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
5. 智能电能表:智能电能表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时监测用户的用电量和用电质量。
智能电能表可以通过通信网络与上级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并提供用户用电信息的查询和分析功能。
四、功能1. 实时监测:配网自动化设备可以实时监测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
通过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 远程控制:配网自动化设备可以通过通信网络与上级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控制。
配网自动化方案一、背景介绍配网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电力配网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实时监测、故障检测、自动切换和远程控制等手段,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二、需求分析1. 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采集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故障检测: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故障点,并迅速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减少停电时间。
3. 自动切换: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自动切换电源路径,实现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
4. 远程控制:系统能够通过远程通信手段,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控制,包括开关操作、参数设置等,提高操作效率和安全性。
三、方案设计1. 硬件设备:选择高可靠性的智能电力设备,包括智能开关、智能终端设备、智能保护装置等,以满足实时监测、故障检测、自动切换和远程控制的需求。
2. 数据采集与传输: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或者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对配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采集,并通过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3. 监控系统:建立配网自动化监控系统,包括数据管理平台、故障诊断与分析系统、远程控制终端等,实现对配电设备的实时监测、故障诊断、自动切换和远程控制等功能。
4.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和预测模型,提供故障预警和决策支持,减少故障发生和停电时间。
四、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设备采购、系统设计、施工安装等,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 设备采购与安装:根据方案设计,采购合适的智能电力设备,并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
3. 系统集成与调试:根据监控系统设计,进行各个模块的集成和调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4. 数据采集与传输:部署数据采集设备,并建立与监控中心的通信网络,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5. 监控系统搭建:建立配网自动化监控系统,包括数据管理平台、故障诊断与分析系统、远程控制终端等,确保系统功能完善。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运用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配网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配电网进行监控、管理、保护和控制,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也大大提高了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概念配网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配电网进行监控、管理、保护和控制,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配网自动化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为基本特征,包括远程监控与调度、自动化装置和控制系统、智能保护装置和故障诊断、自愈设备和自愈控制、智能化电能质量控制和能源管理等方面。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执行器、智能控制器和通信网络等设备,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系统故障进行自动诊断和处理,实现对配电网的集中控制和自动化调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1. 远程监控与调度配网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的远程监控和调度,运维人员可以通过监控中心实时了解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对系统的负荷、电压、电流等参数进行监测和调控,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故障和异常情况。
配网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的远程操作,如远程开关、分合闸操作,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 智能保护装置和故障诊断配网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的智能保护和故障诊断,通过智能保护装置和故障诊断系统,可以对配电网的故障进行自动识别和定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减少故障对系统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自愈设备和自愈控制4. 智能化电能质量控制和能源管理配网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控制和能源管理,通过智能化的电能质量监测和控制装置,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配电网的电能质量,确保用户的用电质量满足标准要求。
第一章概述1.名词解释1)配电系统:配电区域内的配电线及配电设施的总称。
它由变电站、配电站、配电变压器及二次变电站以下各级线路、发电厂直配线路和进户线及用电设备组成。
2)配电系统自动化:(DSA)“是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等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
”3)SCADA:(SCADA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
它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
4)SA(变电站自动化):包括配电所、开关站自动化。
它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5)FA(馈线自动化):包括故障自动隔离和恢复供电系统,馈线数据检测和电压、无功控制系统.主要是在正常情况下,远方实时监测馈线分段开关与联络开关的状态及馈线电流、电压情况,并实现线路开关的远方分合闸操作;在线路故障时,能自动的记录故障信息、自动判别和隔离馈线故障区段以及恢复对未故障区段的供电.6)DMS(配电管理系统):就是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监控、网络通信、数据处理技术对配电的运行工况进行监视、控制,并对其设备、图纸和日常工作实现离线、在线管理,提高配电运行的可靠性和故障自动分段、故障快速处理.包括配电网SCADA、配电网的负荷管理功能(LM)和一些配电网分析软件(DPAS),如网络拓扑、潮流、短路电流计算、电压/无功控制、负荷预报、投诉电话处理、变压器设备管理等。
配电自动化dtu配电自动化DTU(终端单元)是一种用于配电系统中的自动化监测与控制设备。
DTU的作用是完成与配电网络中各个终端设备(如开关、变压器等)的数据通信和远程控制。
配电自动化DTU广泛应用于供电局、变电站、工矿企业等配电系统中,提高了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效率。
1. DTU的基本原理配电自动化DTU通过监测终端设备的数据,如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实时采集并传输到后台控制中心。
后台控制中心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实现对配电终端设备的监测和控制。
同时,DTU也可以接收控制指令,将指令传递给终端设备,实现远程操作。
基于成熟的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平台,DTU可以提供数据的汇总、分析、存储以及远程控制等功能。
2. DTU的特点和优势(1) 稳定可靠:DTU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如GPRS、4G等,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高效节能:DTU可以实时监测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能耗情况,帮助企业合理调度电力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远程控制:DTU可以远程控制终端设备开关状态,实现远程操作和故障处理,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
(4) 实时监测:DTU可以实时监测配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故障或异常,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 数据分析:DTU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后台控制中心,进行大数据分析,例如用于故障诊断、负荷预测等,为决策提供依据。
3. DTU的应用场景(1) 供电局:供电局通过在变电站等配电设施中部署DTU,实现了对供电网络的远程监控与控制。
能够更好地了解供电网络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措施。
提高了供电效率和可靠性。
(2) 变电站:DTU能够实现对变电站的各种设备的实时监测,如变压器的温度、电压等。
当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时,可以及时发送告警信息到后台控制中心,减少事故的发生。
(3) 工矿企业:DTU可以用于工矿企业的配电系统中,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能耗情况,提供数据支持进行能源管理和优化。
一、名词解释1、配电自动化终端:配电自动化终端(简称配电终端)是安装在配电网的各类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 完成数据采集、控制、通信等功能。
2、馈线终端(Feeder terminal unit):安装在配电网架空线路杆塔等处的配电终端,按照功能分为“三遥”终端和“二遥”终端,其中“二遥”终端又可分为基本型终端、标准型终端和动作型终端。
3、站所终端(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安装在配电网开关站、配电室、环网柜、箱式变电站等处的配电终端,依照功能分为“三遥”终端和“二遥”终端,其中“二遥”终端又可分为标准型终端和动作型终端。
4、配变终端:配变终端(Transformer terminal unit):安装在配电变压器,用于监测配变各种运行参数的配电终端。
5、配电自动化(distribution automation):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信息及通信等技术,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控制和快速故障隔离。
6、配电自动化系统(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实现配电网运行监视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具备配电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故障处理、分析应用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连等功能,主要由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配电自动化系统子站(可选)、配电自动化终端和通信网络等部分组成。
7、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master statio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即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简称配电主站),主要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本功能和分析应用等扩展功能,为配网调度和配电生产服务。
8、配电自动化系统子站(slave statio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配电自动化系统子站(简称配电子站),是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之间的中间层,实现所辖范围内的信息汇集、处理、通信监视等功能。
配电自动化ONU引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配电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配电自动化ONU(Optical Network Unit)作为一种新型的配电自动化技术,正在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商业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配电自动化ONU的原理、优势、应用范围、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一、原理:1.1 ONU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纤通信技术,通过光纤传输数据信号。
1.2 ONU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数据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传输到配电自动化系统中。
1.3 ONU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智能控制,提高了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优势:2.1 ONU具有高速传输、低延迟、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可以更好地满足配电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2.2 ONU采用光纤传输,避免了电磁干扰和信号衰减等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3 ONU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接口,可以与不同厂家的配电设备兼容,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三、应用范围:3.1 ONU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医疗等各个领域的配电系统中,可以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控制。
3.2 ONU可以与配电自动化系统、智能电表、智能家居等设备进行互联互通,构建起一个智能化的配电网络。
3.3 ONU还可以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结合,实现对配电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
四、未来发展趋势:4.1 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配电自动化ONU将会更加智能化和智能化。
4.2 ONU将会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结合,实现对配电系统的预测性维护和智能化运行。
4.3 ONU还将会向着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功耗、更高的安全性等方向不断发展,为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提供更好的支持。
五、结论:配电自动化ONU作为一种新型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具有高速传输、低延迟、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商业领域。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电自动化ONU将会更加智能化和智能化,为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提供更好的支持。
配电网自动化1-101. 简介配电网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配电网进行监控、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通过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化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效率,降低运维本钱。
本文将介绍配电网自动化的根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
2. 配电网自动化的根本概念2.1 配电网配电网是指从输电网接收电能,并将其分配给最终用户的电力系统。
它由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组成,起到将从电厂输送来的高压电力分配到各个用户的作用。
2.2 配电网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自动化监控、调度和控制,以提高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和供电效率,降低运维本钱的一种技术方法。
3. 配电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3.1 远动技术远动技术是指远程监控和控制配电设备的技术。
通过与智能终端的连接,远动技术可以实现对配电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以及对配电设备的远程调控。
3.2 智能终端技术智能终端技术是指将智能化装置应用于配电网的终端设备中,用于实现对配电系统的监控、控制和数据采集。
智能终端可以与配电设备进行通讯,并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以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3.3 数据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是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要根底。
它通过各种通信技术,将配电设备的状态信息传输到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同时将控制信号传输给配电设备,实现数据交换和控制操作。
3.4 大数据分析技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配电设备的状态数据、运行数据等。
通过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配电网的运行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4. 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场景4.1 配电网运行监控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配电设备的状态和运行情况,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预警和处理,保障配电网的稳定运行。
4.2 配电设备远程控制通过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运维人员可以远程操控配电设备,实现对设备的远程开关、调控等操作,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灵巧性。
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的技术原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而配电网也不例外。
配电网自动化可以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实现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营。
本文将探讨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的技术原则。
一、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内容1. 变电站自动化: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实现其自动化可以提高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变电站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变电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与自愈、装置的自动控制和通信网络的建设等。
2. 高压开关柜自动化:高压开关柜是配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实现其自动化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高压开关柜自动化的内容包括远程控制、故障检测与诊断、实时数据采集和通信传输等。
3. 环网柜自动化:环网柜作为配电网中的关键设备,实现其自动化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运维效率。
环网柜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远程监测、智能配电管理、电力负荷调控以及与上级系统的信息交互等。
4. 智能电表与用户侧自动化:智能电表的广泛应用可以提供实时用电数据和电能质量监测,并为用户提供用电行为分析、能源管理等服务。
用户侧自动化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智能调度和故障检测等方式提高用电设备的管理效率。
二、配电网自动化的实施技术原则1. 开放性原则: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应具备开放性,兼容各类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能够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实现系统的互联互通。
2. 可靠性原则: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能够保证数据采集、控制操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具备自动切换和容错机制,确保系统的连续运行。
3. 灵活性原则: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应具备灵活性,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运行模式和环境变化,支持系统的扩展和升级,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4. 安全性原则: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应具备高级别的安全性,包括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非法入侵和信息泄露,确保系统的运行和数据的安全。
5. 经济性原则: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实施应基于经济可行性,综合考虑投资成本和运维成本,确保系统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一.判断题1.目前,从110kV及以下电压的线路和设备构成的电力网均可称为配电网络。
(√)2.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展经过了2个阶段,分别为基于自动化设备相互配合和高级应用。
(×)3.现场FTU能够采集开关的运行情况,如负荷电压,功率等,并将上述信息由通信网络发向远方的配电网自动化控制中心。
(√)4.重合器是一种自身具有控制和保护功能的开关设备,能进行故障电流检测和按先整定的分合操作次数自动完成分合操作,并在动作后能自动复位或闭锁。
(√)5.分段器具有灭弧装置,能够开断短路故障电流。
(×)6.开闭所是将高压电力分别向周围几个用电单位供电的电力设施。
(√)7.TTU可用于对配变的信息采集和控制,实时监测配电变压器的运行工况,完成传统的电压表、电流表、功率因数表、以及负荷指示仪和电压监视仪等功能。
(√)8.GPRS / CDMA属于无线通信方式,是一种全双工通信方式。
(√)9.新发展的10kV配电网多采用地下电缆,对地电容电流可能超过30A,需要消弧线圈较多,因此,一般改用经小电阻接地。
(√)10.馈线远方终端只有监视配电系统中变压器等设备的作用,不能执行主站给出的对配电设备调节和控制的相关操作。
(×)11.配电网无线通信技术分为高频通信、中频通信、扩频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
(×)12.配电线载波电力负荷控制是指利用配电线传输载波控制信号实现电力负荷控制。
(√)13.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在电力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拥有的模块有客户信息系统、用电营业系统、停电呼叫系统等。
(√)1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保护、与上级调度通信的综合性自动化功能。
(√)15.电力系统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和小电流接地系统。
(√)16.各种用于馈线自动化的控制器或终端单元一般都设有“自动”、“远动”两种模式。
(×)17.馈线自动化的各个环节在停电时应拥有可靠的备用工作电源,对馈线自动化控制中心,可以为控制系统安装大容量的UPS,以保证其在停电后仍能够长时间安全运行。
(√)18.网络拓扑分析是高级应用软件的结构基础,状态估计是高级应用软件的数据基础。
(√)19.状态估计步骤为:假定数学模型、检测、识别、状态估计计算。
(×)20.负荷预测有长期负荷预测、短期负荷预测、超短期负荷预测。
(√)二.单选题1.高压配电网是指电压等级为(D)的配电网。
(A) 35kV(B) 110kV(C) 220kV/110kV(D) 35kV /110kV2.在配电网拓扑结构中电缆网络主要有单放射式、(A)、双放射式、双环网式等网络结构等形式。
(A) 单环网式(B) 三环网式(C) 三反射式(D) 单散射式3.重合器按绝缘介质和灭弧介质来分,不包括(D )。
(A) 油(B) 六氟化硫(C)真空(D) 水4.下列选项中(B)不属于配电自动化的管理子系统。
(A) 信息管理子系统(B) 电流管理子系统(C) 负荷管理子系统(D) 可靠性管理子系统5.根据判断故障方式的不同,分段器可分为(D)和过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器两类。
(A)过压脉冲计数型分段器(B) 电压—功率型分段器(C) 电流—时间型分段器(D) 电压—时间型分段器6.配电SCADA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A)、通信系统和远方终端装置。
(A) 控制主站(B) 监控显示(C) 外设部分(D) 服务器7.馈线自动化系统在正常情况能够监视开关设备状态,在故障时(C)。
(A) 能够降低电压(B) 能够提高电流(C) 隔离故障区段(D) 不能恢复非故障区段供电8.下列选项中(B)不属于终端装置的类型。
(A) 馈线远方终端FTU(B) 需方终端单元ATU(C) 信号电源监控单元STU(D) 变压器测控单元TTU9.配电管理系统(DMS)中的高级应用包括网络拓扑、网络分析、网络优化、(A)等。
(A) 短路电流计算(B) 负荷均衡化(C) 降低线损(D) 提高电压10.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需方管理系统包括远方抄表与计费自动化系统和(A)。
(A) 负荷监控与管理(B) 客户呼叫服务系统(C) 工作票管理系统(D) 配电地理信息系统11.下列选项中(C)不是配电自动化开关设备的相互配合实现馈线自动化的模式。
(A) 重合器和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模式(B) 重合器和重合器配合模式(C) 分段器与分段器配合模式(D) 重合器和过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器配合模式1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层次结构不包括(B)。
(A)过程层(B)通信层(C)间隔层(D)站控层13.状态估计涉及的三类数据不包括(D)。
(A)真值(B)测量值(C)估计值(D)预测值14.下列选项中(B)不属于抄表计费的方式。
(A) 手工抄表方式(B) 机器人智能抄表方式(C) 移动式自动抄表方式(D) 远程自动抄表方式15.下列选项中(B)不属于高级配电运行的功能。
(A) 高级配电自动化(B) 变电站自动化(C) 高级保护与控制(D) 支持微网运行三.多选题1.配电自动化的基本功能(A B C D)。
(A) 配电网运行和管理功能(B) 运行计划模拟和优化功能(C)运行分析和维护管理功能(D) 用户负荷监控和故障报修功能2.负荷开关的作用包括(A B C D)。
(A) 隔离(B) 断开(C)关合(D) 与高压熔断器配合替代断路器3.重合器的动作特性一般可整定为(B C D)。
(A)一快一慢(B)一快二慢(C)一快三慢(D)二快二慢4.数字调制的方式包括(A B D)。
(A)振幅键控ASK(B)频率键控FSK(C)距离键控LSK(D)相位键控PSK5.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包括(A B C)。
(A)GIS(B)自动绘图AM(C)设备管理FM(D)潮流计算6.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A B C)(A)GIS(B)自动绘图(C)设备管理(D)通信系统7.配电管理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管理功能有(A B C D)。
(A)电网运行(B)运行计划及优化(C)维修管理(D)用户管理和控制8.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功能有控制和监视,(A B C D)。
(A)微机保护(B)电压和无功自动控制(C)低频减载(D)备用电源自动投入9.光纤通信的优点(A C D)。
(A)传输频带很宽,通信容量大(B)可靠性高,组网方便灵活(C)传输衰耗小,适合于长距离传输(D)保密性好,无漏信号和串音干扰10.可用于配电网的潮流计算方法有(A B )。
(A)前推回代法(B)改进牛顿-拉夫逊法(C)最小二乘法(D)PQ分解法四.填空题1. 配电网自动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的高性能的配电设备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使配电网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的最优运行状态。
2.配电线路包括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
配电线路的建设要求(安全可靠),保持供电连续性,减少(线路损失),提高输电效率,(保证电能质量良好)。
3.环网柜的内部结构包括三部分,其中,(高压保险)对线路进行过载和短路保护,(负荷开关)接通或断开高压电源,(连锁机构)实现负荷开关与接地刀分合闸操作连锁动作。
4.馈线远方终端FTU的功能有:遥信、(遥测)、遥控、统计、(对时)、(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记录、定值远方修改和召唤定值、(自检)和自恢复功能,远方控制闭锁与手动操作功能等。
5.目前,配电自动化通信方式有:(电力线载波通信)、(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电话专线、现场总线及以太网通信。
6.重合分段器(电压-时间型分段器)的X时限是其端电压恢复至自动(合闸)的时延,Y时限是其合闸后又(失压)的时限,如果未超过此时限,重合分段器分闸后(闭锁),不再重合。
7. 负荷开关是介于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之间的一种开关电器,具有(简单的灭弧装置),能切断额定负荷电流和一定的过载电流,但不能切断(短路电流)。
8.配电网应用分析也称为配电网高级应用软件,内容包括(网络建模)、网络结线分析、动态网络着色、(配电网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网络重构)、(负荷预测)等。
9.配电生产管理中的(工作票管理)过程包括工作许可票申请、(工作许可票生成)、(线路操作及接地挂牌)、工作票提交与查询等内容。
10.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阶段:分立元件阶段,(微机化的智能元件阶段),(综合自动化阶段)。
五.简答题1.请简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作用。
参考答案:配电自动化的作用:在正常运行情况下,通过监视配网运行工况,优化配网运行方式;当配网发生故障或异常运行时,迅速查出故障区段或异常情况,快速隔离故障区段,及时恢复非故障区域用户的供电,因此缩短了对用户的停电时间,减少了停电面积;根据配网电压合理控制无功负荷和电压水平,改善供电质量,达到经济运行目的;合理控制用电负荷,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自动抄表计费,保证抄表计费的及时和准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并可为用户提供自动化的用电信息服务等。
2.请阐述重合器和分段器的功能。
参考答案:重合器的功能是故障发生后重合器跳闸,并按预先整定的动作顺序循环分、合闸若干次,如果故障是瞬时性的,则重合成功,并自动终止后续动作;如果故障是永久性的,则重合失败,重合器将闭锁在分闸状态,待故障排除后通过手动方式复位。
分段器的功能是能记忆断路器或重合器的分合次数,当发生永久性故障时,分合预定次数后闭锁在分闸状态,隔离故障区段;若未完成预定分合次数,故障已被其它设备切除,则保持在合闸状态,并经过一段延时后恢复到预定状态,为下次处理故障做准备。
3. 简述配电管理系统(DMS)的概念和构成。
参考答案:通常把从变电、配电到用电过程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称为配电管理系统(DMS)。
其中包括:配电网数据采集和监控(SCADA,配网进线监视、配电变电站自动化、馈线自动化和配变巡检及低压无功补偿)、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分析和优化、工作票管理系统、需方管理(负荷监控与管理、远方抄表与计费自动化)、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等。
4. 简述TTU的作用和构成。
参考答案:TTU的主要作用是:采集并处理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各种电量(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因数、电能量及状态量等)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信息向上级系统传输,监视变压器运行状况,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及时将故障信息上报给上级系统;还可增加对电容器组实现就地和远程集中无功自动补偿及其它控制功能。
其构成包括模拟输入回路、遥信量输入回路、遥控量输出回路以及核心的CPU芯片等几个模块。
5.请比较分析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与基于重合器的馈线自动化方案。
参考答案:6.请画出如图所示c点故障时故障隔离过程中各开关动作的时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