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技术在常州地区献血筛查中的应用_何亚琴
- 格式:pdf
- 大小:166.42 KB
- 文档页数:3
核酸检测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无偿献血标本92432份,予以2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HBsAg检测,将酶免阴性、单试剂阳性标本实施核酸测定。
核酸检测呈现阳性但经乙肝“二对半”测定呈现阴性和核酸呈现阴性者予以追踪随访。
结果核酸检测标本34440份,HBsAg酶免检测呈现阴性标本者34430份,单试剂呈现阳性10份;核酸筛查HBV呈现阳性52份,确定阳性40份,阳性检出率和确认阳性率有15.1/万、11.6/万,HBV ELISA漏检率8.7/万。
结论血液筛查HBV,核酸检测具有高度灵敏度性,可减少“窗口期”,增加安全性。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酸;血液筛查核酸检测(NAT)属于新型血液病毒筛查检测方法,能够直接检测到血液中病原体的核酸[1]。
核酸检测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无偿献血标本92432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无偿献血标本92432份,其中应用核酸检测标本34440份。
确保采集血液标本后每个献血者均及时留取4管标本;在对酶免4项、ALT予以检测时可选用分离胶促凝真空采血管;核酸测定时则选择带分离胶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对血型进行测定时选取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将具体的采集日期、样品编码等基础信息进行准确记录。
得到的标本需标准均在2 h内进行离心处理存至2~8℃冰箱内。
2~3 h 内送至检测中心离心保存,24 h内血清学筛查并实施NAT检测。
1. 2 方法ELISA检测:所得到的每份献血标本在完成HBsAg检测过程中均需予以2种ELISA试剂,每批实验需具有室内质控品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对结果进行判断的标准为:S/CO≥1属于阳性(此状态的血液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0.5<S/CO<1属于灰区(此状态血液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S/CO<0.5属于阴性(此状态检测结果符合标准)。
核酸检测技术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分析冯秀梅;王艳【摘要】目的探讨我国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采用核酸检测技术的必要性.方法采用Roche Cobas S201系统对血站常规ELISA 检测阴性的献血者18 751份标本进行HBV、HCV 和 HIV 3 项联合筛查,并对NAT 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实验.结果 18 751份ELISA 检测阴性标本中,用NAT 检测共检出阳性15 例,阳性检出率为0.08%.结论 NAT 系统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献血者的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1(001)019【总页数】3页(P16-17,27)【关键词】核酸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窗口期【作者】冯秀梅;王艳【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吉林吉林,132001;吉林省吉林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吉林吉林,13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近年来,国内已有部分血站使用NAT筛查献血者。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定要求,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病毒血清学检测项目主要为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ELISA方法检测[1]的筛查模式已极大地降低了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但因输血而患传染病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2],主要因为我国属于肝炎的高发区,人群中HBsAg携带率为9.09%,HBV流行率>60%[3],抗-HCV阳性率也达到了3.2%[4],艾滋病也有快速发展的趋势。
现有的血清学方法避免不了对病毒感染“窗口期”的漏检,而近年来发展的高度敏感、特异的核酸扩增技术(NAT)可使HBV、 HCV和 HIV病毒的“窗口期”明显缩短[5],大大提高了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
现将笔者所在血站2010年12月~2011年7月ELISA检测阴性献血者的标本进行NAT检测的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2010年12 月~2011年7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标本中,经ELISA方法检测阴性的标本共18 751份,其中男10 230人,女8 521人。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及分析【摘要】由于通过血液可以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和梅毒等多种严重的传染病。
为了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血液制品的质量,防止供受者血液及血液制品之间的交叉感染和采血及血液制品工作者的健康,必须防止上述疾病的感染者再次进入供血队伍,防止上述疾病病原体阳性血及成分血直接输注于病人或用于血液制品生产。
为此必须用当前质量最好、最可靠的诊断试剂筛查供血员及其血样。
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技术作为国家规定的血液筛查标准方法,但ELISA技术本身的固有缺陷却成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血安全的障碍,主要由病毒感染者存在较长的“窗口期”导致。
而采用核酸检测技术(NAT)能够提高血液筛查的效率。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NAT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核酸检测技术;血液;筛查;应用引言:核酸检测和技术能够直击艾滋病病毒的RNA结构,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核酸,诊断有无病原体感染。
采用PCR技术,使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通用的扩增试剂和自行研究开发设计的复合引物,覆盖常见的HIV毒株,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使用二次扩增的套式PCR扩增方法,提高检测的特异性,降低假阳性的概率。
核酸检测将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窗口期缩短至11天,并且核酸检测这项技术目前可将乙肝、丙肝病毒的检测“窗口期”分别由原来的50天、72天缩短到25天、59天。
下文针对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和检测原理进行分析,并进行探讨。
一、NAT用于血液筛查的意义及检测原理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采供血机构的永恒主题。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要求,采供血机构对临床供血检测模式为:用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检测试剂筛查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
这种筛查模式有效降低了输血传染疾病的风险,特别是第三代酶免试剂的启用,而艾滋病检测已使用可同时检测P24抗原的第四代试剂盒。
但由于ELISA检测的是抗原或抗体,“窗口期”、病毒变异以及低水平携带者等漏检问题相对突出。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预后较好,促进骨密度改善及骨组织代谢,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1]杨兵,王振继.手法复位小夹板与石膏外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预后的前瞻性对比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40(9):1083-1086.[2]黄泳标,卓海燕,朱建国.血清BGP、BALP、TRACP-5b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中的水平及意义[J].实用老年医学,2017, 31(3):43-45.[3]王鸿洲,纪木强,王宇胜,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7,28(7): 1076-1078.[4]高维旭,陈晓,王强.石膏与钢板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3): 5069-5076.[5]郭剑波,梁勇,李文新,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背侧移位[J].中医正骨,2019,31(2):58-60,66.[6]蔡国雄,肖智青,谢延华,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8,10(6):130-131.[7]欧梁,卢敏,张永辉,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Meta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39(1):59-64.[8]覃纯初.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129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7,23(15):112-113.[9]黄伟东,唐凯.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7,45(2):104-106.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邱彤(锦州市全民健康保障中心,辽宁锦州121000)摘要:目的探究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基层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45520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核酸检测技术对志愿者血液进行筛查,分析和研究检测结果,分析本地区的酶免阴性核酸阳性标本感染特征,并比较核酸检出率的准确度。
核酸检测在血液传染病筛查的应用价值探讨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核酸检测在血液传染病筛查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因手术需要或者输血需要检测乙肝五项和抗HCV、HIV抗原抗体的400例患者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化学发光法来进行乙肝五项的检测,抗HCV、HIV抗原抗体,提取核酸定性检测HBV DNA、HCV DNA、HIV RNA。
对比分析两组检测方法的结果,不一致的标本检测病毒载量确认最终结果。
结果:HBV CNA、HCV RNA、HIV RNA检测下限为 5 IU/mL、50 IU/mL、50 IU/mL;检测出11例HBV化学发光与核酸定性结果不一致的标本,HCV、HIV化学发光与核酸定性结果未出现不一致的标本;2例HBsAg阳性HBV DNA筛查阳性标本,确认实验显示HBV DNA 定量小于检测限。
9例HBsAg阴性HBV DNA筛查阳性标本,1例定量为22.5IU/mL,6例可见扩增曲线定量小于检测限,2例无扩增曲线。
结论:HBV、HCV、HIV病原体核酸检测有利于检测出窗口期和免疫状态异常的感染者。
关键词:核酸检测;血液传染病筛查;应用过血液传播的一些传染性疾病还是比较多的。
临床上最常见的个就是传染性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都是通过血液传播。
同时HRV感染也是通过血液传播,肾中心出血热也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所以,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的最有代表的是传染性的乙丙丁型肝炎,还有艾滋病。
其通过血液传播相对来于其他疾病,在临床上出现情况比较多[1]。
一、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因手术需要或者输血需要检测乙肝五项和抗HCV、HIV抗原抗体的400例患者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分离血清,留取1.5mL做核酸检测,其余样本进行化学发光检测抗原抗体。
1.2 方法1.2.1 核酸筛查检测下限验证阴性血清将WHO标准物质(HBV:NIBSC code10/266,HCV:NIBSC code 14/150,HIV:NIBSC code 16/194)稀释到试剂说明书注明的检出限浓度,即HBV CNA 5IU/mL、HCV RNA 50IU/mL、HIV RNA 50 IU/mL。
2020年5月第12卷第10期45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检测中的应用李 岚【摘要】 目的 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检测的价值。
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3月5000份献血者血液标本展开研究,先进行受ELISA 检测,对于两种试剂均无反应或是对1种试剂有反应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测。
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ELISA 检测结果显示5000份血液样本中有4992份样本经过HBsAg、抗-HIV-1/2均无反应或是只对1种试剂有反应;4992份样本接受核酸检测,52份样本的检测结果呈现为阳性结果,阳性检出率为1.12%(56/4992)。
阳性结果使用HBV DNA、HCV RNA、HIV RNA 进行分项定量确证,结果56份样本中有48份结果为HBV DNA 阳性,阳性率为85.71%(48/56),其余8例样本未检出HCV RNA、HIV RNA 的阳性。
结论 血液检测中应用核酸检测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ELISA 检测的不足,更早的发现HBV、HCV、HIV 病毒,对相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也对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液检测;核酸检测;应用价值文献表明核酸检测技术能够提高多种病毒检出率,与ELISA 检测方法形成良好的互补,弥补血液检测的缺陷,。
但是也有研究指出,核酸检测方法会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不准确[1]。
本文对我院血液检测中应用核酸检测技术的结果和价值展开回顾性分析,详情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血液样本收集于2019年1月至3月,来源于与我院门诊采血科室,抽取了5000份,其中包括2736份全血标本和2264份单采血小板样本,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血液样本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集2管血液,1管使用抗凝真空管采集5ml 用于ELISA 方法检测,另一管使用带分离胶及EDTA 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8ml 用于核酸检测,所有样本均由专业护士采集,采集后放入4摄氏度冰箱中进行保存,在24h 内需要离心处理分离血浆并放入冰箱待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