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设计[无锡市惠山区长安中心小学 周静菊]
- 格式:doc
- 大小:4.83 KB
- 文档页数:5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本文是关于《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大自然。
2、由读而感,由感而发,模仿诗歌的形式说说写写,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模仿诗歌的形式进行说写的训练。
教学准备:课件、荷叶图、蝴蝶头饰、夏姐姐图、磁带、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大家齐读题目,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识记词语。
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请同学做小老师开火车识读词语。
同学们其实夏天是位小姐姐,她穿着绚丽多彩的衣裳,来到了人间。
她飞过高山,山峰变得更苍翠;她飞过小河,河水流得更欢快;她飞过树梢,知了唱起了动听的歌……你们看,夏姐姐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礼物呢!(手势提醒)(荷花、雨滴、蜻蜓、荷叶)老师看出来了,小朋友可喜欢夏姐姐送的这些礼物了。
听!夏姐姐有话要问我们呢!(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小朋友,你能学着夏姐姐问问大家吗?各自练习,指名读。
〔真是位热情的夏姐姐、多热情的夏姐姐呀!〕三、品读诗歌,读中感悟。
1、过渡:“我”想变点儿什么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2--4小节,边读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你最喜欢读哪一段,就把这一段再读一读。
3、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1)第二段a、你最喜欢读哪一段呢?指名读,其它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b、交流:①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它像什么?(像水晶一样透明的雨滴、像珍珠一样圆润的雨滴)②你就是小雨滴,你想在荷叶上干什么?(打滚儿、荡秋千、伸懒腰、溜冰)c、看画面小结:雨滴把绿叶当成了摇篮,风婆婆来了,摇篮轻轻地摇着,摇啊摇啊,小雨滴打了个哈欠,睡着了!小雨滴睡得多舒服啊,谁来做悠闲的小雨滴?〔多悠闲的小雨滴呀!小雨滴多自在呀!〕d、我还想变成一条小鱼,游入----(生接)清凌凌的小河。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设计1这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
全诗由第一节开始,一步一步铺陈孩子的遐想,于遐想中又透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美好,读起来合情合理,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
教师从整体出发,适时点拨,启发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教师不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采用多种方法诱导学生把自己对诗句的感受读出来,发自内心,溢于言表。
学情分析:儿童是最富有活力的。
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勃动着探索的欲望,尤其有着大胆的及至梦幻的想象力。
而文中“想变点儿什么”的一问,启开了想象的闸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想象空间。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媒体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美、亲近美。
而且孩子与生俱来就有探索、实践的欲望,他们对现实世界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乐于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让他们在读中感受美、想象美,再去创造美,步步渐进,使他们身临其境,趣味盎然。
教学目标:1、尝试在动作、表情辅助下诵读诗歌,把作者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通过朗读感悟诗的意境,发挥想象力,体会阅读的乐趣。
通过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大自然。
3、由读而感,由感而发,模仿诗歌的形式说说写写。
教学重、难点分析: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由感而发,真情表露。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上课前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周灵梅。
大家不要叫我周老师,叫我梅子姐姐好吗?恩,这样啊,咱们彼此就会感觉更亲近!那这节课呢梅子姐姐要带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可要认真听梅子姐姐的要求:(1)大声地说话;(2)大胆地想象;(3)大方地表演。
大家能做到吗?我们的游戏就叫——真想变成……(板书)(学生自由发言,用动作和语言说说自己真想变成……)2、介绍作者王宜振,导入诗歌学习。
有一位作家爷爷也喜欢玩这个游戏,你们想知道是谁吗?他就是王宜振爷爷,王爷爷今年已经59岁了,但他最喜欢小朋友,而且给我们写了好多优秀的作品,梅子姐姐猜啊,你们现在一定想知道王爷爷想变什么,对吗?那就先读一读王爷爷带给大家的诗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吧!请打开课本120页,自己认真地读一读。
[课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缪志芳[教材简解]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5小节,通过“我”对夏天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答问,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铺排出一系列想变的事物,落脚在变成大大的荷叶上。
这首诗重在写“变”,但“变”的过程中,也隐含了儿童的愿望,表现了他们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师应从整体出发,启发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
[目标预设]1、掌握9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展开丰富想象。
在感受大自然的无限乐趣中,激发学生保护自然、探索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2、为什么最后“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想象自己变成了什么,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本课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夏天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创设、角色互换中来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
有感情地诵读是学生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所以我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声、形、色让学生在观察、想像、美读的过程中,架起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与形象的自然画面间的桥梁。
学生在情境创设、角色互换中来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
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进行不同层次的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亲近自然的愉悦,从而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设计思路]第一课时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夏姐姐的热情和美丽,然后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理解并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最后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首先复习导入,创境激趣。
接着导读课文,以读悟情,在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由感而发,模仿诗歌的形式,说说写写。
通过创设情境、想象场景引起学生和文本的心灵共鸣,并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以读促悟,入情入境,表达出学生内心的快乐感受。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学会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中3个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1至4段。
3.分享小诗人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并在感悟诗情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由感而发,真情表露。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活经验,揭示课题1.板书:荷叶。
孩子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先引导学生说词语,再引导他们说几句话。
)2.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一个词语可以想出这么多美好的事物,这么多美丽的画面。
今天,咱们去认识一位新朋友,她的想象力非常奇特,竟然想把自己变成大大的荷叶。
真有意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1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解决生字词1.请小朋友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将生字新词读准了,诗句读通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2.分行出示词语:第一行:穿梭举着嬉戏透明眨眼第二行:热情地静静地弯弯的清凌凌的第三行:一片绿叶一条小鱼一只蝴蝶一柄大伞(1)指名分行读。
(2)相机提醒学生注意:“梭”的读音;“着”应读轻声;“凌”“柄”是后鼻音。
“的”和“地”的不同用法;准确使用量词。
3.指名分节读诗4.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
要求:听准字音,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让生再次读文,指名读。
3.这首诗写了什么?四、入境悟读启发想象1.(播放夏天的音乐:雷声、雨声、青蛙声、知了声……)闭上小眼睛,竖起小耳朵,仔细听!谁来了?夏天就在轰隆隆的雷声中,在哗啦啦的雨声中,在小青蛙、小知了的呼唤声中来了。
夏天是位小姐姐,她热情地问我,想变点什么?文中的我想变成什么呢?2.请打开书,再读读这首优美的小诗。
(变成: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大荷叶)五、配乐齐读全文。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教学重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情1、同学们,你们看,夏天已经来了,夏天像位小姐姐,她还向我们提出问题呢。
听她在问什么?(教师配乐范读、动画课件)2、注意听了吗夏姐姐提了什么问题?(想变点儿什么)3、谁能像小姐姐一样问?4、一个变字让我们展开了很多的想象,课文中的这个“我”是怎么回答的呢?“我”想变点儿什么呢?自己小声读课文。
板书:“我”……变……。
?二、初读课文知情1、课文总共几个小节?指名朗读分小节朗读课文2、根据学生读课文,相机纠正3、小朋友第一次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那现在你知道课文中的“我”都想变点儿什么呢?4、根据学生回答指导(①找全;②我想变……)三、品读课文悟情(一)教学第二小节1、谁来找写雨滴的句子2、看图,多可爱的小雨滴啊,晶莹透亮的谁来读(出示:透明)3、声音不一定要高(指导朗读)4、在这青翠的绿叶上睡着,知道为什么想变雨滴了吗?(教学睡着)5、睡得怎么样?指导朗读睡着,轻轻的读6、睡得多么香甜啊,人们喜欢那葱翠的绿色,小雨滴也喜欢啊,让我们再读读过渡:这次睡得可香了,谁找到变小鱼的句子啦!1、(生读句子)你读正确了,声音放开就更好了(再读)2、我为什么想变小鱼(河水很凉快,小鱼在河水里很快活。
)3、是啊,在河水里,小鱼可以——生接:自由地游来游去4、出示生字——游,只有在水里才能游来游去,所以偏旁是三点水5、在什么样的河水里游(清凌凌的河里)6、看,你们从哪里感受到清凌凌的(出示图)7、你都看到什么什么啦8、这么清澈的小河,谁能读好这个词(出示:清凌凌)9、还能把这一句读好10、你游得很快乐,我们一起来11、滴美丽舒服,小鱼自由快乐,难怪我想变成他们,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段。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优秀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2、由读而感,由感而发,模仿诗歌的形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读题,创设情境。
2、夏姐姐锦囊袋里的词语,你还认识吗?谁来读给大家听。
3、激发兴趣:小朋友读得真好!夏姐姐要奖励大家,她有一根神奇的魔棒,你想变什么,她就能让你变什么。
想让魔棒挥起来吗?先别急,夏姐姐说我们先来看看诗中的小朋友想变什么?二、展开想象,细读品悟。
1、请小朋友认真把诗读一遍,找一找,诗中的小朋友想变点儿什么?交流,以贴图的方式出现。
2、这个小朋友的想法真多。
你最喜欢他的哪种想法,请你找到相应的诗句好好读一读。
3、交流a:透明的雨滴①请喜欢这句的学生读。
其他学生听后,好像看见了什么?②还有谁也喜欢这句?你现在就是雨滴了,你来读读看。
③想象:你睡在绿叶上,感觉怎么样?你能再读一遍,让我们感觉一下。
真是(舒服悠闲、清爽无比、凉飕飕)(4)还有谁也喜欢这句,你也来读读。
你感觉怎么样?(5)看图感受:瞧,雨滴睡在绿叶上,感受各不相同。
我们一起读读这句,把不同的感受读出来。
b一条小鱼(1)指名读诗句。
(2)请大家读诗句,想一想,你读着读着,好像看见了什么?(3)交流:抓住“清凌凌”引导学生想象水的清(4)情境体验:如果你是小鱼,在这样的小河生活觉得怎么样?(快乐)难怪我想变小鱼。
怎样读,才能把这种快乐读出来?自己试试。
(5)听你这样读,我好像看见了小鱼戏水。
看来你已经把自己想象成小鱼了。
我们学着他的样子,边读边想象,看谁也能读出小鱼戏水时的快乐。
(6)小朋友读得真好!一边读一边把自己想象成诗中的人物,是读书的好方法。
现在,请你用这个方法,把自己想象成诗中的人物,再把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呆会我们来比比谁能把诗句读好。
(生自学) c:一只蝴蝶①哪些小朋友也喜欢这句?你们能把诗中的画面演出来吗?要演好,还需要其他小朋友的合作,你们来扮演夏天开放的花,愿意吗?每人读读诗,想想蝴蝶应该怎样飞。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精选12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篇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绘的美丽情景,分享课文流露出的热爱生活的情趣。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能在田字格内正确、规范地书写“戏、柄”。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绘的美丽情景,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戏、柄”。
难点是展开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从一个真字可以看出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愿望很强烈。
谁来读好课题?(你的愿望很强烈,你这张荷叶真大啊)齐读2.夏姐姐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词语,谁能把这些词语读正确?指读齐读二.深入学习过渡:温暖的春天过去后,夏天来了,夏天是位热情的小姐姐,一看到小朋友,就和你们打招呼,谁来当回夏姐姐,和小朋友打打招呼。
点:想变点儿什么呢?(指读,齐读)(一)学习第一小节夏姐姐可真热情,是啊,你们想变点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1)这是一个怎样的雨滴?点:透明是啊,特别是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个雨滴看上去很透明,晶莹剔透。
点图片它象什么?谁来把这个晶莹剔透的雨滴读出来?指读(你的朗读我看到了一颗闪闪发亮的雨滴)(2)透明的雨滴睡在绿叶上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接下来老师来读这句话,请小朋友将课桌想象成绿叶,演演这个睡在绿叶上的雨滴。
师读,问:小雨滴,睡在绿叶上感觉如何?(3)睡在绿叶上的雨滴很舒服,很开心。
谁来美美的读一读。
齐读。
(4)小雨滴很开心,有的微侧着身子,有的闭目养神,有的舒展双臂,可是有那么一个雨滴很淘气,他在绿叶滚来滚去,哎呀,一不小心,就滑入了小河,变成了什么呢?出示句子:谁来继续往下读(5)指读---(6)评点:点:清凌凌读好(指读)“清凌凌”你想到了什么?河水真清,生活在这里肯定很快乐,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快乐的小鱼吧。
你觉得这些小鱼看上去怎么样呢?那你能把这种快乐读出来吗?(指名读)(7)让我们和雨滴一起做梦和小鱼一起欢快地无拘无束游戏吧。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会认“梭嬉”两个生字,学写生字表中的“伞、眨、热”3个不同结构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争取随堂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教学重点】1、认读本课生字、词语,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反复朗读,唤起学生对夏天生活的感受和体现,引发学生融于大自然,和大自然相亲相近的渴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杆、红笔、田字格卡片2、学生准备:课本、铅笔盒、四线方格本、荷叶形状发言评价卡【教学过程】一、交流导课、揭题设疑1、板书(真想)同学们,你能和我说说,你真想做什么呢?2、你们的奇思妙想真是有趣极了,这是什么呀?(教师贴荷叶)这是怎样的荷叶呀?(大大的荷叶)3、有位小朋友,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板书)4、指名读课题预设:他重读了“大大的”这个词,你想怎么读?这个同学重读了“真想”这个词,你还想怎么读?5、你们读得好极了,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法,一起来读课题吧。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想自己读一读吗?把课本轻轻地翻到120页。
自己来读书,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朋友,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后就挺直腰板坐端正。
2、翻到后面的生字表,指着生字考一考你的同位。
如果他不会读,你教教他,如果他读对了,伸出大拇指来夸夸他吧。
3、小腰板挺起来,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招呼吧。
(1)整屏出示词语,自己试着拼读。
(带拼音)(2)开火车的方式检查读词语。
(去拼音)眨眼的“眨”字,你想怎么记?(做动作是个记字好方法)清凌凌,你还会说这样的词吗?这样的词是ABB式词语。
“弯弯的”和“静静地”两个de一样吗?再读一读。
4、让我们再齐读一遍词语卡片。
5、(同学们表现得真棒!)现在,老师要奖励大家做小游戏了。
老师有要求,我要认真听。
每人有一个信封,里面装着生字卡片,把卡片一张一张摆在桌面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安静。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大自然。
培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由读而感,由感而发,模仿诗歌的形式,说说写写。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教学过程:一、做游戏—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贴有蘑菇生字的小黑板。
2、指三名学生做游戏,集体读,学生游戏结果。
3、揭示课题。
二:品读课文,以读促悟。
(一)学习第一节诗歌。
1、课件出示:第一节内容。
2、指导读第一节。
(二)学习第二至第四节诗歌。
1、学习雨滴诗句。
(1):出示雨滴课件。
(指名说,读)师:课文中的小朋友想变什么呢?(2)理解:透明( 齐读 )(3)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师:小朋友,你们还想变什么?(1)四人小组学习。
A:出示:先说出你想变成什么,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最后说说你在干什么或你的样子?并在书上划出你的名字和表示动作的词或描写你样子的词。
B:学生自己说,再小组学习。
(2)交流汇报:Ⅰ☆小鱼(1)出示小鱼课件,指名汇报学习情况。
(2)出示清澈的小河图,理解:清凌凌(3)指导朗读诗句。
Ⅲ☆蝈蝈(1)出示蝈蝈课件,指名汇报学习情况。
(2)小蝈蝈,你在唱什么歌?(3)指导朗读。
个别读,男孩子读。
Ⅳ☆星星⑴出示星星课件,指名汇报学习情况。
师:你想变点儿什么?请你说说。
(2)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IⅣ☆新月⑴出示月亮课件,指名汇报学习情况。
(2)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IIⅣ☆荷叶(1)出示荷塘、荷叶课件。
指名汇报学习情况。
师:你想变点儿什么?请你说说。
(2)指导朗读。
(三)课间舞蹈:夏天的荷塘。
师:夏天不只是个魔术师,还是个舞蹈家,她邀请我们一起跳支舞—《夏天的荷塘》,小朋友,站起来吧,让我们来尽情地跳吧。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设计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杨寿学校 汤春霞我的妈妈和爸爸北京市芳古园小学三年级 王楚迪【教学目标】1.有所体会进而分享诗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1.理解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2.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描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读通了课文,还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还会读吗?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2.同学们读得真不错。
接下来,再请你们闭上眼睛,你能听到什么声音?(播放)孩子们,睁开眼睛,你听到了什么?3.这些音乐都是由夏天这位小姐姐带来的呢,她在轰隆隆的雷声中,在哗啦啦的雨声中,在小青蛙和知了的呼唤声中来了(点击)。
二、读中悟,悟中读1.学习第一小节夏天来了,夏天是位小姐姐,小姐姐问我什么呀?(出示第1节)她是怎样问我的?你来热情地读一读小姐姐的话。
谁能完整地读读这一小节?读出夏天小姐姐的热情。
2.学习第二小节(1)小姐姐这么热情地问我,我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21页,自由地读一读第二小节。
(2)我先想变成什么?①怎样的雨滴?我们来看一看,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儿的?(出示图片)你觉得怎么样?像什么?雨滴像水晶一样透明,像珍珠一样圆润,多美呀!②它在绿叶上干什么呢?(出示:我想变成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指名读。
③你能把这种舒服的感觉读出来吗?(3)接着我又想变成什么?①出示图片,游入怎样的小河?(清凌凌)②清凌凌是什么意思?像这样形容小河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碧澄澄、清澈)③谁来读好这个词语?(听出来了,河水真清啊)④背过汉乐府民歌《江南》吧?——师起头:江南可采莲……⑤(贴图)猜猜看小鱼们在水里玩什么游戏啊?(捉迷藏,比赛吐泡泡)⑥在这么清澈的小河里做游戏,感觉很棒吧?能不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4)(出示第二小节)谁能完整地读读这一小节?读出雨滴的舒服和小鱼的快乐。
1、通过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大自然。
培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由读而感,由感而发,模仿诗歌的形式,说说写写。
教材分析,内容重、难点分析
根据“语标”二年级阅读的目标要求,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由感而发,真情表露。
这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详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
这首诗由第一节领启,一步一步铺陈孩子的遐想,于遐想中又透出对融于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美好,读来合情合理,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应从整体出发,适时点拨,启发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教师不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采用多种方法诱导学生把自己对诗句的感受读出来,发自内心,溢于言表。
学生分析
儿童是最富有活力的。
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勃动着探索的欲望,尤其有着大胆的及至梦幻的想像力。
而文中“想变点儿什么”的一问,启开了想象的闸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想像空间。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媒体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美、亲近美。
而且孩子与生俱来就有探索、实践的欲望,他们对现实世界已具有一定的的生活经验,乐于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让他们在读中感受美、想像美,再去创造美,步步渐进,使他们身临其境,趣味盎然。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夏天小姐姐”的形象及有关已学生词,问:“你认识吗?会读吗?谁来试试?”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二、精读训练。
1、指导读第一节a (课件显示第一节内容)指名读;b 引导学生读出“热情”;c 指名试读“想变点儿什么?”(板书:变点儿什么);d 齐读第一节。
过渡:变什么呢?你想好了吗?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自读2到5节,整体感知。
)
2、指导读第二节:
a “我先想变什么?”指名读出文中诗句(板书:雨滴、小鱼)。
b 让学生回忆,想像“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的,“雨滴”落在“一片绿叶”上是什么样子。
c (课件显示图)学生欣赏“雨滴绿叶”图,想一想,透明的雨滴睡在绿叶上心里会怎么想?再指名说说。
d “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中游动又是什么样子?让学生读读、说说,教师适时点拨。
e(课件显示动画)学生欣赏“小鱼水中游”,想像、体会鱼儿的心情。
f “你也想快乐地游一游吗?”(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有序地、快乐地做“鱼儿游”的动作。
g 进一步启发学生想像,启发激活学生内心世界,说说自己心里的想法。
“当你看到这些,你会怎么想呀?”学生交流,指名说说。
h 指名读第二节,生评,再指名读;表演读(自由地加上动作)。
过渡:一转眼,我又想变了,变成什么呢?
3、指导读第三节:
a 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样子,仿佛听到蝈蝈欢快地歌唱。
b “如果你也是一只蝴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发挥想像,让学生说自己所想,指读文中有关诗句(板书:蝴蝶)。
c (课件显示图象)学生欣赏画面,理解“穿梭”,交流感受。
d“你见过蝈蝈吗?它怎么唱歌?”让学生说一说,学一学。
(板书:蝈蝈)
(课件显示:蝈蝈唱歌图)“猜猜,我变成蝈蝈会唱些什么歌?”学生说歌名,唱一唱,体验快乐。
e 指名表演,读——齐读。
过渡:夏天的夜晚也是如此迷人,夜空更是令人向往!
4、指导读第四节:
a “看到这样的夜空,你最想做什么?”让学生遐想夜空,说想法。
b 轻声自读诗句(投影显示有关诗句)(板书:星空、新月)。
c 根据板书作一小结,让学生把前面两节连起来再读一读。
“想变的东西太多了,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还想变什么?”让学生自由与同学说说。
d“我最后想变什么?”学生自读诗歌,得到答案(板书:荷叶)。
理解“真想”,指名读出“非常想”的感觉(指读再齐读)。
e “你有何问题想问这位小朋友?”激活学生的思维,问一问,想一想。
过渡:我为什么真想变成荷叶呢?你见过荷叶吗?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所见——课件显示荷叶图)
5、指导读第五节:
a 让学生欣赏荷叶图,说说荷叶的样子。
读读诗句,体会诗中比喻的贴切,感受荷叶的惹人喜爱。
b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我喜欢它,除了它可爱,还有其它原因吗?让学生自读以下诗句,想想,小组讨论交流。
c 指名读第5节,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体会:荷叶不仅自己美丽可爱,还能给别人带来欢乐。
d“它还能给谁带来快乐?”(投影出示:来了,在荷叶。
)学生口头说说。
e 再读第5节。
6、小结,齐读全诗,感受美好心愿,体会快乐心情。
三、延伸活动(说说,写写)。
1、“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课件显示说话要求)让学生按诗中的句式进行说话。
(自由说——指名说)。
2、把所说的写在白纸上,再配上美丽的画,让学生完成自己的一首小诗,可在小组中互相传阅、交流,或投影显示。
四、总结,渗透环保教育。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多么快乐!可是,许多河流中再也见不到嬉戏的鱼儿,有些地方再也听不到鸟儿的歌声,你知道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适时显示,环境被破坏的图片)我们该怎么做?(学生讨论交流)相信我们每个小朋友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学效果评价
1、反映主导性。
整节课沿着读文——感文——延伸的教学思路进行,通过教师形式多样的引导,使单调的读书活动变得活泼。
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疑、自得,使学生形成乐读善思的能力。
2、体现主体性。
学生人人动口,个个动脑。
本节课信息交流的方式多样,同桌之间,小组之中,师生之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激发积极性。
由于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课文内容。
整个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学生乐于其中,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