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罪量刑门槛降低
- 格式:pdf
- 大小:14.08 KB
- 文档页数:3
污染环境罪法律适用的若干问题陈庆瑞【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污染环境罪案件司法适用的特点;探讨了司法解释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梳理了犯罪构成要件及刑罚适用的争议,该罪客体应从刑法传统理论的认识深化为公民的环境权、生态安全本身,客观方面为情节犯,既可以是结果犯,也可以是行为犯,主观上应当为故意,对过失犯可另行规制,该罪的法定刑设置偏低、法定刑升格困难,缓刑适用应立足于当前国情,期待立法进一步完善.【期刊名称】《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5)004【总页数】5页(P47-51)【关键词】污染环境罪;犯罪构成;司法解释;法律适用【作者】陈庆瑞【作者单位】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北石家庄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1提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污染环境罪案件司法适用的特点;探讨了司法解释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梳理了犯罪构成要件及刑罚适用的争议,该罪客体应从刑法传统理论的认识深化为公民的环境权、生态安全本身,客观方面为情节犯,既可以是结果犯,也可以是行为犯,主观上应当为故意,对过失犯可另行规制,该罪的法定刑设置偏低、法定刑升格困难,缓刑适用应立足于当前国情,期待立法进一步完善。
为了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环境犯罪的惩处力度,《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3年6月17日发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细化了环境污染犯罪的司法标准,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司法机关依法办理污染环境罪的成效非常明显。
但是,法律适用仍存在诸多问题,犯罪构成众说纷纭,都给司法者带来了困扰,亟待统一认识和认定标准。
本文结合司法实践,进行初浅探讨。
TheSocialAngle 社会广角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43浅析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文/黄冠凯《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原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对此条做出了重大修改,将其更名为“污染环境罪”,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关十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一条明确列举了认定“严重污染环境”的十四项具体标准。
《刑法修正案(八)》及《解释》的相继出台,降低了入罪门槛,扩大了污染环境罪的适用范围,也使得适用标准变得明晰和具体化,但始终没有对该罪的罪过形式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在学界上也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环境污染事故增多,使得污染环境罪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其罪过形式的认定争议被进一步触发。
综合来看,主要有过失说、故意说、复合罪过说和严格责任说的四派之争。
1 严格责任说之否定1.1 严格责任说不符合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我国《刑法》第十四、十五、十六条对犯罪的主观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而刑法总则条文对刑法分则条文具有统一指导性和普遍适用性,刑法总则条文所规定的内容指导着所有刑法分则条文中所规定的每个罪名,不得违背。
笔者认为,无论犯罪论体系采取三阶层、二阶层亦或是四要件,都应当绝对保证主客观相统一,至少目前在我国,对任何一个罪的犯罪构成而言,行为人即使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只要其主观上不存在故意或者过失,就不能认定为是犯罪,污染环境罪也不能例外。
1.2 严格责任说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实践中的困境提倡适用严格责任说的学者认为环境污染危害后果具有潜伏性和滞后性,在实践中明确认定行为人的罪过是存在障碍的,若坚持罪过责任原则,会在很多情况下对于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难以定罪,这不利于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
不仅《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款的立法本身还是相应的司法解释没有就“奸淫幼女”确立严格责任,在环境犯罪领域中,我们同样无法在《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立法本身及《环境法司法解释》中找到严格责任的存在,若适用严格责任只会导致刑法惩罚范围过大,有悖刑法的谦抑性原则,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修订立法而非违背立法原意加宽刑罚处罚边界。
◆法律经纬2016・11(上)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魏萌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不容小觑。
自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实施以来,环境污染类刑事案件日趋规范化、程序化,此类案件在数量上也呈上升趋势。
此类案件不仅关乎国计民生,也涉及到刑事司法与环境保护等部门在工作机制上的相互衔接以及配合,应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以笔者所在区检察院近年来受理的环境污染类案件为切入点,深度剖析当前打击污染环境犯罪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达到严惩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合法权益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污染犯罪案件作者简介:魏萌,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
中图分类号:D924.3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11.028一、从受理案件中反映出的环境污染类案件特点以笔者所在的检察院为例,近三年共受理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0件12人,占总体案件的5%。
此类案件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涉案主体个人企业居多,且未取得相关许可证明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迅速,多种经营发展方式齐头并进,个体经济迅速崛起。
在个体经济中,不乏小作坊或村镇中个人承包企业。
这些企业多数是个人或合伙经营,经营内容以金属加工、制造业为主,往往租借村委会厂房,经营成本较小,且具有高额利润,具有国家规定的资质证明的企业较少。
在本区检察院受理的此类案件中,取得许可证明的单位及个人仅占5%,导致当地环境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二)涉案企业经营手段较为粗放、隐蔽这些企业因成本及经营范围较小,且经营者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知识较为淡薄,违规排放、违规作业时有发生,废器物排污处理设施较为简陋,作案手段一般是通过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等载体排放。
经过检查,有的企业甚至没有排污处理设备,将污水、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直接排于河流、土壤之中,致使其中有毒、有害物质流放,给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司法考试重点法条:《刑法修正案八》之污染环境罪《刑法(修正案八)》,对原《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做了较大修改。
修改前的《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修改后的条文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本次修改,通过扩展适用范围、降低入罪门槛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刑法》的威慑力。
这对我国刑事法律责任的完善、加大对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修改有哪些变化?此次对《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修改,只涉及构成要件中犯罪的客观方面,即对犯罪行为要件的调整。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1.将构成要件中的犯罪结果由“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修改为“严重污染环境”。
这一修改是最重大、最核心的变化。
修改前《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犯罪,属于结果犯,必须具备特定的结果才能构成犯罪。
原《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只有在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并由此导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情况下,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存在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对构成犯罪行为的范围界定过窄,局限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一些虽然没有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但危害严重的行为得不到《刑法》的惩戒;其次,污染事故往往是突发性事件,带有偶发性质,一些不属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但具有累积性的污染行为,其危害也非常严重,却没有纳入《刑法》惩戒的范畴;第三,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通常都伴随着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从立法技术上看,将两者并列作为结果要件,有重复规定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适用范围。
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修改的评析摘要:《刑法修正案(八)》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和非法采矿罪作了重大修改,增加了该二罪的容量、降低了入罪的门槛、强化了刑法对污染环境行为和非法采矿行为的惩治力度。
这些修改是我国处于高风险社会现实的内在要求,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结果。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八)》;环境犯罪;犯罪化;刑事政策;环境风险一、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的解析(一)修改的要点《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六条对《刑法》第338条修改的要点有三:一是删除了“向土地、水体、大气”的字样;二是把“其他危险废物”改为“其他有害物质”;三是把“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改为“严重污染环境”。
(二)解析1.刪除了“向土地、水体、大气”的字样,对排放、倾倒或者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不再限定。
行为人只要实施了“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论排放、倾倒或者处置的场所在哪,只要严重污染环境的都可能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2.这次修改确立了刑法对环境权的直接保护。
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对环境权的保护是间接保护,是在保护传统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财产权的时候,附带地对环境法益予以保护。
修正案把“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修改为“严重污染环境的”,意味着构成本罪直接以环境污染行为严重地危害生态环境,侵犯环境法益为已足。
修改体现出了刑法关注行为对环境本身的危害——“污染环境”。
“污染环境”直接表明了危害行为严重地侵害了环境权益[1]。
可见,那种认为“修正前后的(本罪)犯罪构成要件没有根本的变化”的观点[2],是错误的。
这就克服了过去本罪的入罪门槛过高——既要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又要有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局限性,所以,今后如果污染行为既严重地“污染环境”(侵害了国家对环境权的保护)又导致了“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时,同时触犯其他罪名的,可以实施数罪并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公布日期】2022.08.30•【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正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22年8月3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立法、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抓在手上,连续五年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10部生态环保法律和相关决定的执法检查,栗战书委员长6次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10次带队赴地方检查,规格之高、力度之大、影响之广、成效之好前所未有,为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人大贡献。
按照执法检查工作安排,执法检查组由栗战书委员长担任组长,张春贤、沈跃跃、丁仲礼副委员长、杨振武秘书长和环资委高虎城主任委员任副组长,成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委员和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共31人组成。
3月至6月,栗战书委员长和三位副委员长分别带队,赴黑龙江、山西、西藏、宁夏、福建、四川、江苏7个省(自治区)开展检查,检查组深入到20个地市,召开16次座谈会,听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汇报,实地查看了101个单位和项目。
同时,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法律实施情况开展了检查。
这次执法检查有几个特点:一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贯穿执法检查全过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福建纸业信息】2013年第12期
6
记者注意到,福建投资集团以实业与金融投资为主业,主要承担福建省政府赋予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及金融服务业的投资、股权管理和资本运作职能。
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对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铁路、工业区、开发区等项目的投资开发,银行、证券、信托、创业投资、再担保、担保、典当、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金融及金融服务业投资经营,以及省政府确定的省内重点产业的股权投资,资产管理业务等。
截至2012年12月31日,福建投资集团总资产569.38亿元,所有者权益300.48亿元;201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8.41亿元,投资收益15.88亿元,利润总额14.02亿元,净利润13.02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996亿元。
截至2012年12月31日,福建投资集团合并范围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共67家,其中一级公司20家,二级公司35家,三级公司11家,四级公司1家,业务范围主要涵盖电力、燃气、水务、铁路、金融及金融服务业等产业。
福建投资集团表示,暂无在本次收购完成后未来12个月增持或处置在福建南纸拥有权益的股份的计划。
按程序,本次国有股份划转尚需获得证监会审核无异议、同意豁免福建投资集团的要约收购义务后方可实施。
福建省产品产量汇总表(2013年5月)
★环境保护节能减排
污染环境罪量刑门槛降低
中国证券报2013-06-19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8日联合公布
了两高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解释降低了污染环境罪的名称计量单位本月本月止累计累计增长%去年同月
本月比同月增长%去年同期累
计纸浆(原生浆及废纸浆)
吨28274136037-15.938082.98-25.8161672.72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
吨530124.552652705.137.2506752.33 4.62474991.31其中:未涂布印刷书写用纸
吨29621.82
140600.23
0.425471.17
16.3139987.77
其中:新闻纸吨1528769567-2.81227824.571565涂布类印刷用纸吨364148328-22.521368-8362356卫生用纸原纸吨5931.7436710.57-71.227271.22-78.2127268.58箱纸板
吨82408.63372362.2650.155819.0947.6248079.14纸制品
吨257017.841281042.3812.1235624.489.11143059.29其中:瓦楞纸箱
吨
144444.26
717964.51
13.4
130037.14
11.1
633148.69
【福建纸业信息】2013年第12期
7
量刑门槛,对环境污染犯罪将实行从严打击。
记者了解到,该解释的出台只是近期环境法律组合拳中的第一拳,随着环境保护法的月底修订,以及大气污染防治等法律的修改,高污染企业的日子将愈发难过,但对于环保产业而言,更加严格的环境法律环境,则意味着更广的市场和更多的订单。
司法解释重在从严打击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云腾18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降低了污染环境罪的定罪量刑门槛,同时从结果犯变成行为犯,只要有相应的行为,就可以定罪。
鉴于当前环境形势、污染的情况非常严重,在某些地区可以说是非常严峻,所以在司法解释中着重考虑了从严打击。
首先,降低了污染环境罪的定罪量刑门槛,比如过去污染环境造成一人以上死亡的才能定罪,现在一人以上重伤就可以了;过去造成三人以上死亡的,才能加重处罚,现在只要造成一人以上死亡的,就可以加重处罚。
第二,从结果犯变成行为犯,过去认定环境污染犯罪的每一项标准都有个结果,现在不少标准规定只要有相应的行为,就可以定罪了。
第三,相应地降低了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环境监管失职罪等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另外,在司法解释当中还规定了四种可以酌情从重处罚的情形。
《解释》还明确了“严重污染环境”的十四项认定标准,包括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废物等。
多项环境法近期面临修订
随着本届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两高出台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只是近期环境法律组合拳中的第一拳。
记者日前了解到,6月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再次审议《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
去年8月下旬,《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被首次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进行审议。
但当月对外发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几乎遭到环保界主流声音的一致反对。
反对者主要认为,征求意见仍旧侧重于对现有法律的“小修小改”。
现行《环境保护法》自1979年试行、1989年正式颁行以来,至今已有23年无实质修改,这期间正是中国环境极度恶化的30年,这与现有法律严重落后时代有很大关系。
因此,对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应是大刀阔斧,甚至要推倒重来。
记者了解到,在即将审议的环境保护法中,将环境违法由“按次计罚”改为“按日计罚”将是一个重大突破,这将极大抬高环境污染企业的违法成本。
为与此次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相配合,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建议,应将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写入环境保护法。
“将每家企业的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因子、浓度、总量等信息向社会公开,可以有效解决有排放设施而不运行的问题,如果超标就要罚得倾家荡产。
对于篡改和虚假公布的环境信息,则应负有刑事责任。
”
与环境保护法类似,环境领域另一部重要法律《大气污染防治法》也正在修改之中。
该法面临的问题与环境保护法类似,即有关条款过于粗线条,已经无法适应我国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
对此,骆建华建议,仿照美国的清洁空气法,重新制定一部法律,将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实施细则、
【福建纸业信息】2013年第12期
8
排放标准等都放到一起,有关部门只要拿着一部法律,就可以解决大气污染的所有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从此次两高出台的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中可以看出,今后我国环境立法将向“从严打击”的原则倾斜。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今后环境污染的法律环境无疑
将进一步趋严。
这将增加诸如钢铁、化工、造纸等高污染行业的环境治理和运行成本,相应降低企业利润空间。
但与此同时,由于环保产业本身就是政策与法律催生出的行业,因此更为严格的法律环境,对于污水治理、大气治理、环境修复等环境企业而言,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更多的业务订单。
扎紧国门“绿篱”海关严查“洋垃圾”
国际商报2013-06-05报道:5月23日,海关总署对外通报打击“洋垃圾”和加强进口固体废物监管的“绿篱”专项行动情况,表示自“绿篱”行动开展以来,全国海关共查获涉及禁止进口类固体废物7600余吨。
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海关监管现场查获的固体废物走私违规案件共337起,案值17亿元人民币,查获“三废”(废金属、废塑料、废纸)案件255起,案值16亿元;缉私部门立案侦办55起,共查获涉及禁止进口类固体废物7600余吨。
同期,全国海关监管进口固体废物1907万吨,同比增长0.7%;价值112亿美元,同比下降3.8%。
其中进口“三废”(废金属、
废塑料、废纸)1622万吨,价值105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4%和3.9%。
据海关总署监管司贸易管制处处长周亚春介绍,“洋垃圾”是“绿篱”行动的打击重点。
所谓“洋垃圾”,实际是对国外无利用价值固体废物的俗称,相当于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如境外产生的电子垃圾、生活垃圾、医用垃圾、工业矿渣、旧服装、建筑垃圾等,与可再生利用的固体废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另悉,就在海关通报“绿篱”行动情况的当晚,南京海关正式将此前查获的421个载有超标废纸的集装箱中的首批15个集装箱共计341.6吨超标废纸退运回出口国荷兰。
★企业改革与管理
《纸张保护指南》首次发布古法造纸技艺获保护
光明日报2013-06-07报道:6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联合发布了《纸张保护指南》,历经两千多年的传统古法造纸技艺至此有了第一部区域性国际学术公约。
“东亚纸张保护方法和纸张制造传统专门项目”研究成果同期发布。
“两千年前,中国人蔡伦发明的古法造纸术,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发明之一。
时至今日,东南亚地区仍然保留着大量源自中国的传统造纸技艺。
”项目牵头人耿瑩女士介绍,从2008年开始,东亚地区相关国家遗产保护机构和专家学者围绕保护传统造纸工艺及纸张保护技艺,建立科学体系,在提高保护和修复技术,编写教材和保护指南等诸多方面通力合作,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决定今年7月在法国总部集中展示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