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_实验9_修改删除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乡下人家同步测试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共3题;共14分)1.(2分)根据课文《乡下人家》内容填空。
这是一篇以_____为主的文章。
A.叙事B.写景C.写人2.(2分)根据课文《乡下人家》内容填空。
作者通过对动植物_____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A.形象B.拟人3.(10分)根据课《乡下人家》文内容填空。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顺序和三季、、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生活。
二、拼音写字我最棒。
(共1题;共6分)4.(6分)看拼音,写词语。
dǎo yī zhuāng shìpéng jià三、比一比组词语。
(共3题;共12分)5.(4分)比一比组词语。
饰柿6.(4分)比一比组词语。
般搬7.(4分)比一比组词语。
辛幸四、我会按要求填空。
(共1题;共12分)8.(12分)按要求填空。
“巢”上部分为三个(填写笔画名称)。
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组词为。
五、我是错别字小侦探。
(共4题;共10分)9.(2分)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我们家院子里种了许多大丽匊。
10.(2分)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这是一幅多么自然、和皆的田园风景画呀!11.(2分)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鸡寇花开了!12.(4分)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那歌声赛过摧眼曲。
六、我把词语巧搭配。
(共4题;共8分)13.(2分)词语巧搭配。
的浓荫14.(2分)词语巧搭配。
的农家风光15.(2分)词语巧搭配。
的竹笋16.(2分)词语巧搭配。
的风景七、我能换掉加点词,并保持意思不变。
(共3题;共10分) 17.(2分)换掉加下划线的词,并保持意思不变。
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鸡。
18.(2分)换掉加下划线的词,并保持意思不变。
倘若屋后有一条小河,会见到一群鸭子。
19.(6分)换掉加下划线的词,并保持意思不变。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课时备课课题第21课空气的成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空气主要有氮气。
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氧气能支持燃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
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
教学难点证明燃烧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玻璃瓶、水槽、培养皿;学生准备:两根相同的蜡烛、大小不同的两只玻璃杯、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去底塑料瓶等。
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修正一、生活切入导新课教师出示两根同样长的蜡烛。
思考:如果把两根蜡烛都点燃,这两根蜡烛燃烧的时间会怎样呢?生1:一样长。
生2:不可能是完全一样,但相差不会太多。
教师出示一大一小两个杯子,思考:如果同时把小杯子和大杯子分别罩在燃烧着的两根蜡烛上,又会怎样呢?学生分小组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测,并说出猜测的根据。
猜测情况预设:生1:小杯子里的先熄灭,因为小杯子里空气少,大杯子里空气多。
生2:我们组猜测的情况是两根蜡烛同时熄灭,因为它们都有空间。
分组实验验证猜测。
汇报实验结果:小杯子里的先熄灭,大杯子里的后熄灭。
思考:为什么同样长的蜡烛,小杯子里的先熄灭,大杯子里的后熄灭?生1:大杯子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的时间就长。
生2:小杯子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的时间就短。
(教师板书:空气多燃烧时间长,空气少燃烧时间段短)教师小结:如果蜡烛不罩杯子,暴露在空气中,会有源源不断的空气补充,它们会一直燃烧,直到蜡烛全部燃完。
刚才同学们说大杯子中的空气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小杯子中的空气少,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修正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短。
那就是说,物体燃烧必须要有空气,空气能够支持燃烧。
(教师板书:空气支持燃烧)二、师生互动学新知(一)实验探究空气支持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空气”思考:杯中蜡烛熄灭是什么原因呢?生1:大杯子和小杯子中没有空气了。
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2.学会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如图所示,取一段金属电阻丝连接到实验电路中,只要测出电阻丝的电阻R 、长度l 和直径d ⎝ ⎛⎭⎪⎫S =πd 24,就可以计算出该电阻丝所用材料的电阻率,即ρ=SR l =πd 2R4l 。
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 Ω)、电池组、开关、被测金属丝、导线若干。
1.测金属丝直径d :在准备好的金属丝上三个不同位置用螺旋测微器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
2.按照电路图连好电路。
3.测量金属丝有效长度l :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挂直,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即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平均值l 。
4.求金属丝的电阻R :把滑动变阻器调到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的位置,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取多组电压电流值并记录在表格中,断开开关S,求出金属丝电阻R的平均值。
5.整理仪器。
6.将测得的R、l、d值,代入公式ρ=πd2R4l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1.求R的两种方法(1)用R=UI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R、l、d的值,代入公式ρ=πd2R4l,计算材料的电阻率。
1.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及电流表、电压表读数带来的偶然误差。
2.电路中因为电流表外接,所以R测<R真,由R=ρlS,知ρ测<ρ真。
3.通电电流过大,时间过长,致使电阻丝发热,电阻率随之变化带来误差。
1.为了方便,测量直径应在导线连入电路前进行;为了准确测量金属丝的长度,测量应该在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后在拉直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019春冀教版科学五下第21课《工具—人类的帮手》word教案矿区刘家垴小学王晓静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能具体分析某一类工具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
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计一种标准对知道的工具进行分类。
2、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发现技术的发展对工具发展的影响。
3、能对某种工具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或方案。
4、能根据生活或学习的某种具体需要,独立或与其他同学合作设计一种工具。
5、能从不同的角度设计调查问卷,考察自己设计工具的市场效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说明自己在做同一件事情是,使用与不使用工具的体会。
2、能把调查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工具所带来的便利,并且给自己熟悉的工具分类。
教学准备:布块、铁丝、剪子、钳子、多媒体、白纸教学组织: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习两种形式的交替进行为主要组织形式,引课部分的游戏由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完成“体验工具给我们的帮助”和“给工具分类”两项活动。
学习小组以4—5人为一组,全班约为13—14个小组。
学生学情分析:本课是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中的一课,学习者年龄在11—12岁之间,已初步具备使用工具的能力。
在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工具进行研究,这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工具有一个更具体的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师:拿出布、铁丝,请学生将布撕开,铁丝折断。
生:很困难,需要工具。
师:拿出工具,请学生再试,由此引出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二、活动——头脑风暴游戏规则:一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工具多,用途广。
游戏过程:(1)先在纸上写出自己想到的工具和用途。
(学生自主学习)(2)进行比赛。
三、认识各种各样的工具。
(多媒体)四、活动——体验工具对我们的帮助(小组学习)(1)4人一组,体验用剪刀和不用剪刀,用钳子和不用钳子的区别。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2)完成书中93页图表,以小组代表发言。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听课记录一、音乐导入1.《出塞》音乐,引出古诗2.“塞”古代的时候我们以长城为界线,长城以内的叫塞内,那长城以外的叫塞外。
出塞就是长城以外。
二、初读两首诗1.初读古诗2.检查预习①区别“琵琶”(轻声)②关注多音字“将”3.再读古诗(男女生读)4.猜诗句①沙画猜诗句②师说意思,学生说诗句③对比:两首诗里的两句诗再做一下比较,你能不能够找出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先讲看到的,后面再讲想到的。
5.出示诗句贴意思说意思,理解飞将只要龙城像李广一样的士兵还在,不会让外来的骑兵侵略我们的阴山,阴山就是我们的一个边界。
有几个人平安的活回来,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回来的人不多。
这句是什么句?我们看看后边是什么句?反问句,如果我们改成陈述句应该怎么改?你想一想他为什么不直接写古来征战少人回,这个不是很清楚吗?还用一个反问句?三、创设情景:背古诗背《出塞》问题:不过我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可以吗?这些战士真是一些没良心的,他们一离开了家以后就不回家了,就忘记了家里的父母,就忘记了家里的妻儿。
你有问题要对话我吗?背《凉州词》问题:我现在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了,这些人这批家伙真是一批酒鬼,你会嘲笑他吗?凄凉的画面四、总结这场战争在今天看来根本不是外国与我国的战争,而是我们兄弟之间的一场吵架。
因为无论是塞外还是塞内。
我们都是中国人。
五、听课思考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古诗。
创设情景丰富,沙画理解,诗意对应诗句,板贴意思理解诗句。
旅游背古诗。
两首古诗都是边塞诗,因此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
没有采用常规的回顾学古诗的方法,而是直接设定情境进行。
(完整word版)科学实验记录格纸科学实验记录格纸
1. 实验信息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目的
简要描述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3. 材料与设备
列出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包括数量和规格。
4. 实验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操作过程。
5. 实验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中测量、观察和计算得到的数据。
使用表格、图表或其他合适的形式进行记录。
6. 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和数据分析。
解释实验的结果,并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7. 总结与结论
总结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
提出关于实验的结论,并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措施。
8. 参考文献
如果在实验中使用了参考文献,请列出相关的文献信息。
9. 附录
附加实验中使用到的补充信息、图表、图像等。
以上是《科学实验记录格纸》的基本框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并保留实验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相关信息和记录实验数据。
初三物理实验改进研究记录
《初三物理实验改进研究记录》初三物理实验是学生研究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研究成果。
因此,进行初三物理实验改进研究十分必要。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对初三物理实验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我采用了实验前测试、实验室指导、实验后测试等多种方法。
首先,我在实验前进行了测试,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以便在实验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我在实验室进行了指导,指导学生正确记录实验结果,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并完成实验任务。
最后,我在实验后进行了测试,以检验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评估实验效果。
通过上述实验改进研究,我发现学生在实验前测试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基础知识水平,实验室指导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实验后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基本掌握实验内容,实验效果较好。
总之,本次初三物理实验改进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实验前测试、实验室指导、实验后测试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实验九:技术突破_修改删除记录
实验目的:
掌握修改和删除记录的方法
实验内容:
技术突破——修改删除记录
实验步骤:
1、修改记录
在动手实现修改记录页面的功能之前,我们不妨先理清楚技术思路。
* 当在编辑页面中单击某条记录后,如何实现准确获取该条记录的信息,并把该信息传递给修改页面。
* 在修改页面中建立一个记录集,该记录集根据传递过来的参数信息筛选出数据表中的记录(当然只有一条记录,该记录正是前面浏览要修改的记录);
* 利用第8.4.2小节中介绍的方法把该记录集信息显示在修改页面中,让浏览者感觉是把修改的信息复制过来的一样。
* 这时用户可以在页面表单中修改该记录的信息,最后,利用更新记录服务器行为实现对后台数据库中数据的修改。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在Dreamweaver 8中,打开edit_diary.asp页面,选中“修改”链接文字,在“属性”面板中单击“链接”文本框后边的“浏览文件”图标,打开“选择文件”对话框,如图8.50所示。
选择要跳转到的文件,这里选择rewrite_diary.asp文件,然后单击“URL”文本框右边的“参数”按钮,打开“参数”对话框。
在“参数”对话框中单击按钮,增加一条参数,在“名称”栏中输入一个名称,用来存储和传递参数(相当于一个自定义变量),如图8.51所示。
然后在“值”栏右边单击
“动态数据”按钮,打开“动态数据”对话框,在“域”列表框中选择id字段(要注意该字段必需被设置为主键,这样才能保证该记录的唯一性),如图8.52所示。
图8.50 “选择文件”对话框图8.51 “参数”对话框图8.52 “动态数据”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在“参数”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选择文件”对话框。
这时会发现“URL”文本框中变成了rewrite_diary.asp?MsgContentID= <%=(read.Fields.Item("id").Value)%>,实现的功能就是把单击的记录id参数附带在路径后面传递给rewrite_diary.asp文件。
打开rewrite_diary.asp文件,在新建的记录集中根据传递过来的参数变量MsgContentID来筛选数据,如图8.53所示,详细介绍可参见8.4.1小节。
然后把筛选出的记录集(只有一条记录)绑定到表单对象上,具体方法可参见8.4.2小节。
打开“服务器行为”面板。
单击面板左上角的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更新记录”菜单命令。
打开“更新记录”对话框,具体设置如图8.54所示。
在“连接”下拉列表中选择前面定义好的数据源conn;在“要更新的表格”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新的数据表day;在“选取记录自”下拉列表中选择定义的记录集Recordset1;在“唯一键列”下拉列表中选择被定义为主键的字段id;在“在更新后,转到”文本框中设置更新记录成功后要跳转到edit_diary.asp,即更新后在编辑页面中可以立即查看结果;在“获取值自”下拉列表中选择表单form;在“表单元素”列表框中设置每个表单对象所要对应的数据表中的字段。
图8.53 利用传递参数筛选数据图8.54 设置“更新记录”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即增加更新记录服务器行为到页面中,这样就可以把修改的数据写入数据库中。
2、删除记录
删除记录的实现方法和修改记录的思路相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在Dreamweaver 8中,打开edit_diary.asp页面,选中“删除”链接文字,在“属性”面板中单击“链接”文本框后边的“浏览文件”图标,打开“选择文件”对话框。
选择要跳转到的文件,这里选择del_diary.asp文件,然后模仿上节介绍方法设置“URL”文本框要传递的参数,代码为del_diary.asp ? MsgCon- tentID =<%= (read.Fields.Item("id"). Value)%>,如图8.55所示。
在del_diary.asp文件中输入下面代码,实现对指定记录进行删除。
<%@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36"%>
<!--#include file="Connections/conn.asp" -->
<%
var MM_editConnection = MM_conn_STRING;
var MM_editRedirectUrl = "edit_diary.asp";
//定义查询SQL语言
MM_editQuery = "delete from day where id = " + parseInt(Request.QueryString("MsgContentID"));
var MM_editCmd = Server.CreateObject('mand');
MM_editCmd.ActiveConnection = MM_editConnection;
MM_mandText = MM_editQuery;
//删除查询到的记录
MM_editCmd.Execute();
MM_editCmd.ActiveConnection.Close();
//判断该文件是否存在,然后跳转到该文本
if (MM_editRedirectUrl) {
Response.Redirect(MM_editRedirectUrl);
}
%>
3、增加动态提示信息
当记录集的记录非常多时,在浏览时就会存在这样问题,不知当前浏览到第几页,这个记录集到底有几页、多少记录?下面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打开edit_diary.asp文件,在页面底部的导航条中设计一栏提示信息,如图8.56所示。
在“每页”后面输入5,表示每页显示5篇(根据重复区域服务器行为中设置数来设置),并设为红色显示。
在“共篇”两字之间输入代码:<%=(read_total)%>,如图8.57所示,其中read_total是一个系统变量,用来获取记录集的记录总数。
图8.56 设计动态提示牌版面图8.57 插入代码
在“设计”视图下,把光标置于“第页”两字之间,然后切换到“代码”视图,在光标处输入下面代码:
第
<%
var c_page = 1
c_page =( read_first-1)/5+1
%>
<FONT color=red>
<%=c_page%></FONT>
页/共
其中read_first是系统变量,记录当前页第1条记录在数据集中是第几条记录。
在“设计”视图下,把光标置于“共页”两字之间,然后切换到“代码”视图,在光标处输入下面代码:
页/共
<%
var i=0
if (((read_total) % 5) != 0) { // 求余数
i=((read_total) -((read_total) % 5))/ 5+1;
} else {
i=((read_total) / 5);
}
%>
<FONT color=red>
<%=i%> </FONT>
页
按F12键在浏览器中的浏览,效果如图8.58所示。
4、实践总结
本章重点介绍了留言板的设计方法,涉及多项服务器行为技术的运用。
用户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操作,先把本书光盘实例复制到本地站点看看效果,再试着按书上介绍的步骤进行操作。
本实例还有几个技术细节限于篇幅没有介绍,不过在光盘放置了完整的实例文件,用户可以自己去学习,例如登录信息的修改,方法和8.5.1小节相同;安全退出等功能,可参见7.4.4小节介绍。
目前,留言板的显示形式多种多样,同时和其他页面功能结合出现,例如新闻页面的评论,调查页面的反馈等。
不管形式怎么变化,其核心技术是一样的,用户不妨从最基本的技术入手,然后逐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