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持续冷疗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52.99 KB
- 文档页数:1
MEDICAL TREATMENT急性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骼肌肉软组织损伤病症,多发生于青少年身上,以外踝扭伤为主,约占85%。
伤后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后期疼痛,并避免踝关节失稳现象。
扭伤后在急性期及时进行冷敷是临床验证的公认可行的早期治疗方式,但有关冷敷时间的长短问题,却一直未达成共识[1]。
为了探讨早期持续冷敷治疗方式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中的临床疗效,该院2007年10月—2011年10月共收治72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伤后分别进行了持续冷敷与短时间冷敷治疗,冷敷方式和时间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临床效果,该研究通过对比,主要回顾性分析早期持续冷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方式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40例,使用早期持续冷敷的治疗方式,对照组32人,使用早期短时间冷敷的治疗方式。
其中,观察组男28例,占70.00%;女12例,占30.00%。
年龄段在14~38岁,平均年龄26岁。
对照组男22例,占68.75%;女10例,占31.25%。
年龄段在12~37岁,平均年龄27岁。
1.2损伤类型Ⅰ度损伤:局部出现轻度疼痛症状,并伴有轻度肿胀,行动时疼痛明显加重,按压痛点有明显感觉,但未损伤踝关节的韧带。
Ⅱ度损伤:踝关节韧带出现部分撕裂现象,撕裂位于韧带附着的骨膜部位,皮肤明显肿胀,且皮下出现淤血,疼痛剧烈,按压伤处疼痛感明显且加重。
Ⅲ度损伤:韧带完全断裂,皮肤肿胀严重,疼痛感十分强烈。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外固定,在急性期过后,告知患者使用冰块、冰袋或者冷水进行冷敷。
冷敷时,采用冷敷20min,然后间隔10min的方式,并按此方式反复进行。
观察组患者持续冷敷6h,对照组患者持续冷敷1h。
两组患者在冷敷后,均拆除绷带,并在局部擦用红花油,急性期过后使用手法按摩,逐步锻炼踝关节。
1.4疗效评定有效: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踝关节的活动强度和范围能达到正常状态的60%。
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持续冷疗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3-09-11T11:13:10.0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4期供稿作者:黄红月[导读] 冷疗时还应注意冷过敏现象。
如荨麻疹。
冷敷期间均需密切观察患肢末梢感觉、运动、皮温、血运的情况。
黄红月(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荆门 448000)【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冷疗对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3例患者进行持续冷疗及短时间冷治疗。
结果持续冷疗比短时间冷疗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结论持续冷疗的疗效优于间断冷。
【关键词】踝关节软组织损伤冷疗【中图分类号】R45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156-02 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主诉一般为疼痛、肿胀,受伤部位出现功能性障碍。
当患者发生软组织损伤时,一般是遭受了暴力损伤,导致血管壁损伤,使之渗透性增加,所以会表现出疼痛、淤血等。
踝关节损伤尤以韧带损伤多见,同时,常合并有其它软组织(关节囊、肌肉等)损伤,故把它命名为踝关节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此伤治疗的方法很多,多年来人们都在寻找最佳治疗方法,笔者对以韧带损伤为主的踝关节闭合性软为了尽快治愈,减少并发症发生,必须进行及时的药物治疗,加强护理在创伤初期使用冷疗可以启到控制伤情发展的作用,在创伤恢复期使用冷疗可以达到松解肌痉挛、止痛、促进伤肢早日恢复的目的,从而缩短疗程[1]。
冷敷治疗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我科就2012年治疗的23例男性住院患者进行观察,发现不同的冷敷疗效不同。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踝关节扭伤,X线排除骨折,局部红肿疼痛、皮下淤血、功能障碍者均为本组研究对象。
23例患者年龄18—30岁。
平均伤后0.5—2h就诊。
损伤分度踝关节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根据其损伤的轻重程度分为三度。
Ⅰ度损伤:是指踝关节韧带未损伤,其胶原纤维也未撕裂,仅是由于牵拉使韧带的内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局部轻度肿胀与疼痛,压痛点明显,行走时疼痛加剧,多见于外踝前下方。
Ⅱ度损伤:是指踝关节韧带胶原纤维部分撕裂,且其撕裂处发生于韧带附着点的骨膜处,且韧带附着点的骨膜有不同程度的掀起。
因此,疼痛、压痛较明显,皮下淤血、肿胀,轻者跛行,重者不能行走。
Ⅲ度损伤:是指踝关节韧带胶原纤维完全撕裂,关节囊损伤,其它软组织也损伤,关节呈畸形。
因此,肿胀明显,皮下淤血,肤色呈青紫,疼痛、压痛剧烈,不能行走[2]。
1.2治疗方法:病例均在伤后24小时内经弹力绷带外固定至急性期过后,同时外用红花油等外用药治疗的基础上,A组13例,用冷袋冷疗时间为15-20 min/次,每次间隔40 min;B组10例,用冷袋冷疗5-10min/次,每天1-4次,每次间隔40 min.
1.3疗效标准:①痊愈:静态和动态局部疼痛消失,踝关节各方向活动全范围;②显效:静态疼痛消失,动态疼痛消失或缓解80%以上,无痛踝关节活动范围达80%以上;③有效:静态及动态疼痛均减轻,踝关节活动范围增大;④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变化。
2 结果
见表1
治疗结束后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有显效性差异P(0.5)。
3 讨论
踝关节扭伤最重要的康复治疗原则是防止肿胀和消除肿胀,冷疗可以抑制组胺等炎性递质的释放,抑制微血管的通透性,减轻水肿,抑制高代谢,使局部温度降低到皮肤疼痛阈值以下,从而可有效地缓解肿胀和疼痛[3] 结果证实,冷疗处理治疗急性期软组织损伤的机制与降低白细胞介素1β及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有关,持续冷疗的疗效优于间断冷疗[4]。
冷疗是治疗运动性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局部冷敷后,可降低局部组织新陈代谢,减少炎性渗出,降低受损组织感觉冲动的传人,既降低疼痛,又预防周围组织骨化。
临床应用较多的冷疗方式为冰敷,冰敷的建议时间为15-20 min,每天1-4次,反复冰敷的时间间隔为40 min.冰袋在皮肤上进行直接、长时间的冰敷有可能引起皮肤冻伤或神经损伤。
建议在冰敷时,冰袋与皮肤之间隔一层毛巾。
冰敷时间不能超过20 min。
在神经比较表浅的部位,冰敷时间不应超过l0 min。
在冷疗时还应注意冷过敏现象。
如荨麻疹。
冷敷期间均需密切观察患肢末梢感觉、运动、皮温、血运的情况。
观察局部有无冻伤、麻木感,检查局部皮肤是否发红或有灰白斑点。
若有上述情况发生,应立即取下冰袋,停止冷敷。
参考文献
[1] 张伟.对冷疗在运动创伤恢复期应用的初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407—408.
[2] 吴冰洁,赵然,李红玲.电磁电热磁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112 例[J].中华理疗杂志,2001,24(5) 287.
[3]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9.
[4] 石鹏,沈若武,季爱玉.急性肌肉软组织损伤后不同冷疗方式处理的组织学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15卷第20期 2011–0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