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教育视角下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96.65 KB
- 文档页数:5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师资建设的现实审视与发展路径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多数还存在教育水平和教学方法上的滞后现象,缺乏国际化的视野和教学理念。
急需加强高职院校国际化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国际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将对“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师资建设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寻找有效的发展路径,促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推动高职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国际化师资建设的影响,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化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和建议。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国际化师资建设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探讨如何加强师资培训、拓展国际合作、加强学科建设等方面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通过研究高职院校国际化师资建设的现实情况及发展路径,旨在为高职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发展,为高职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师资建设向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的方向发展,促进高职院校与国际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国际化师资建设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随着“双高计划”的实施,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发展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角色。
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国际化师资建设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竞争力,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和教学水平,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
通过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国际化师资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有效的发展路径和建议,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
同时,研究具有实践意义,可以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高职教育的现代化转型。
山东外语教学Shando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2021年第42卷第1期2021Vol.42No.1DOI:10.16482/j.sdwy37-1026.2021-01-014教育国际化的战略举措———《中国高校教师全英语教学(EMI)能力研究》评介胡壮麟(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871)收稿日期:2020-12-01;修改稿,2020-12-23;本刊修订,2020-01-17作者简介:胡壮麟,教授。
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
电子邮箱:yyhzl@pku.edu.cn。
[摘要] 李颖新著《中国高校教师全英语教学(EMI)能力研究》于2019年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作者对国家有关战略方针、EMI理论、实践调查的系统总结。
本文就EMI的时代背景,战略意义,研究基础,国内高校EMI的调查分析,EMI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培养的分析和建议等,进行扼要介绍。
[关键词] 全英语教学;双语教学;外语战略;高等教育[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献编号] 1002 2643(2021)01 0132 04AStrategicMoveofEduc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AReviewofAStudyontheEMICompetenceofUniversityTeachersinChinaHUZhuanglin(SchoolofForeignLanguag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Abstract:LiYing’snewbookAStudyontheEMICompetenceofUniversityTeachersinChinawaspublishedbyHigherEducationPressinDecember,2019.Thebookcoverstopicssuchasthena tion’sstrategicpolicy,EMItheory,andaconclusivereportofpracticesandinvestigations.Thispa perwillgiveabriefreviewofLiYing’sfindings,suchasEMI’sbackground,strategicsignificance,researchfoundation,investigationsandanalysesofEMIeducationinChineseuniversities,aswellasthecultivationandimprovementofEMIcompetences.Keywords:EMI;bilingualeducation;foreignlanguagestrategy;highereducation1.0引言杭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李颖教授的专著《中国高校教师全英语教学(EMI)能力研究》一书于2019年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框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教育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大学外语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外语教师作为外语教学的核心力量,其专业成长与发展直接影响着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近年来,专业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发展模式,逐渐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框架,以期为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
本文首先对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当前外语教师专业成长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在此基础上,引入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概念,阐述其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从理论层面构建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框架,包括共同体的目标定位、结构要素、运行机制以及支持保障等方面。
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探讨如何有效推进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促进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外语教师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二、文献综述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关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也体现了对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新的认识和期待。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维度,对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框架进行文献综述。
在国外,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共享知识、协作学习和持续改进,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一理念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在线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以及如何将社交媒体等工具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中。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内涵,也为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在国内,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国际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摘要】教师专业发展在国际视域下备受关注,本文探讨了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特征,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国际视域下的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以及跨文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挑战。
通过研究发现,国际合作与交流对教师专业成长至关重要,未来趋势将更加强调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
本文提出了促进全球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通过这些探讨和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并为其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国际视域、发展路径、比较研究、支持体系、跨文化挑战、未来趋势、国际合作、全球政策建议1. 引言1.1 国际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国际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范围,而需要拓展至国际视野下。
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更广阔的视野,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国际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涵盖了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特征、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国际比较研究、专业成长支持体系以及跨文化背景下的挑战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为全面和多元化的视角,促进教师个体和组织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国际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国际合作与交流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并提出促进全球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旨在为全球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倡导。
2. 正文2.1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特征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特征包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深入理解。
专业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发展和专业认同三个方面。
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专业知识的更新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拓宽视野,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分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1. 引言1.1 双一流建设背景“双一流”建设是指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重大举措,旨在推动高校建设与学科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提高国内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划,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选出一批有潜力、有实力的高校,实施“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变得更加重要。
他们不仅要承担传授知识的责任,还需要担负起学科研究、人才培养等多重任务。
而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声誉和实力。
高校教师在“双一流”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一项迫切需要关注和加强的工作。
正是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契机。
1.2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意义高校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引领者和示范者,他们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的质量和水平。
一个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密切相关。
只有专业发展不断提升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参与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与创新,提升学校整体的学术水平和声誉。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专业发展,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探索教学新模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长、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水平,也关乎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应当重视和支持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条件,实现教师个人价值和学校整体发展的良性互动。
2. 正文2.1 双一流建设对高校教师的专业要求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教师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专业素养。
智库时代·74·智谋方略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转型与职能拓展研究吴 刚(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摘要:“新工科”建设对大学英语等人文通识课程的新要求决定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从职能、定位和能力等方面的转变。
这种转变的目标是培养未来工程人才的人文素养,塑造全球化沟通能力。
本文提出大学英语教师转型应从实际出发,以专业英语为导向,依据学科专业差异性,建立校企合作教学团队等形式,分阶段,分步骤进行自身定位和职能转变,全面提升职业能力。
关键词:新工科;大学英语教师;转型;职业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45-0074-002当21世纪即将大踏步迈过第二个十年,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大潮催生了对未来卓越工程人才的全新要求。
“新工科”的提出正是积极响应建设制造强国,创新强国战略,助推高等工程教育变革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案。
“新工科”一经提出,先后形成“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确定了总体的思路和框架。
2018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试点,并指出: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呼唤“新工科”。
一、“新工科”对教育要素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工程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但和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创新的层次和原创性仍有很大距离。
这表现在国内工程技术增量创新呈井喷式增长,而原始创新与颠覆性创新却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际上,应对全球第四次产业革命大潮,打造制造强国、创新强国需要的是能够“应对变化、塑造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1]。
高等工程教育界亟待讨论的新工科建设的“新”也绝非囿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之辨,而是体现在工程教育的新探索,新理念,新机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工程人才。
从工科教育主体——学生来分析,“新工科”教育要激发工科学生(未来工程师)的价值感、使命感与家国情怀;培养其实践和创新能力;拓展国际化视野;塑造全局意识和沟通管理能力。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项目教学模式的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和现代化,培养掌握最新IT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实用化、个性化”的高素质、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中国经济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
然而,我国高等工科类工程教育毕业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偏低,大学生英语水平是制约毕业生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障碍,大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因此,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如何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 课题的界定①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工程技术大学发起的一项工程教育改革理念,采取以项目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的缩写,代表教育和实践实训的四个环节,以该环节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此能力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而且包括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施-运用能力②教育部2007 年新修订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是《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明确指出的纲领性教育宗旨,也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确定了方向和目标。
③项目教学法是基于CDIO教育理念下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又称为跨专业课程,是指学生通过承接和完成某个具体项目任务,来掌握专业技能、方法技能和社会技能的教学方法[1]。
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