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 Word版含答案---河北省任丘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135.00 KB
- 文档页数:16
任丘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高二物理试题考试时间:6月17日考试范围:直线运动3-4全本动量命题人:陈云审题人:杨桂珍第Ⅰ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其中1-5为单选6-12为多选,半对2分,)1.一根水平的弹性细绳上,一上一下两个形状相同的正弦半波相向传播,某个时刻恰好完全叠合,如图所示,a、b、c是细绳上三个质点,且b是此刻波的正中点,则()A.a、b、c三质点此刻均在它们各自的平衡位置且振动速度为零B.a质点此刻合运动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C.b质点此刻有最大振动加速度D.c质点此刻合运动的速度方向水平向右2.光学是物理学中一门古老科学,又是现代科学领域中最活跃的前沿科学之一,在现代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图中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图甲中,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检测物体表面的平整度B.在图乙中,内窥镜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C.在图丙中,利用光的偏振原理实现电影的3D效果D.在图丁中,超声波测速仪利用波的衍射原理测汽车速度3.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三棱镜如图放置,相邻两侧面相互平行,一束白光从棱镜A的左面入射,从B的右面出射,则出射光线是()A.一束白光B.白光带C.散射彩色带D.平行彩色带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动量为零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物体动量为零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物体的冲量为零时,物体一定静止D.冲量越大时,物体受力越大5.如图所示,物体从O点由静止出发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其中|AB|=2 m,|BC|=3 m.若物体通过AB和BC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之间的距离等于()A.m B.1m C . m D.m6.(多选)如图所示,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大小为0.6 m/s,P质点的横坐标x=1.20 m.从图中状态开始计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谐横波的频率为2.5 HzB.经过1.6 s,P点第一次到达波谷C.P点刚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D.直到P点第一次到达波峰时,x=0.06 m处的质点经过的路程为95 cm7.(多选)如图表示一个弹簧振子做受迫振动时的振幅与驱动力频率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振子振动的固有频率为f2B.驱动力的频率为f3时,振子振动的频率为f2C.驱动力的频率从f1逐渐增加到f3时,振子振幅不变D.驱动力的频率从f1逐渐增加到f3时,振子振幅先增大后减小8.(多选)一玻璃砖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ABC为直角三角形(AC边未画出),AB为直角边,∠ABC=45°,ADC为一圆弧,其圆心在BC边的中点.此玻璃的折射率为1.5. P为一贴近玻璃砖放置的、与AB垂直的光屏.若一束宽度与AB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从AB边垂直射入玻璃砖,则()A.从BC边折射出一束宽度与BC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B.屏上有一亮区,其宽度小于AB边的长度C.屏上有一亮区,其宽度等于AC边的长度D.当屏向远离玻璃砖的方向平行移动时,屏上亮区先逐渐变小然后逐渐变大9.(多选)如图(a)所示是做双缝干涉实验的示意图.先做操作1:用两块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分别挡住双缝屏上下两半部分Ⅰ和Ⅱ;接着再做操作2:用不透明的挡板挡住b缝.若两块滤光片一块是红色,一块是蓝色,则()A.完成操作1后,光屏上出现的是图(b)图案,且甲是红色条纹,乙是蓝色条纹B.完成操作1后,光屏上出现的是图(c)图案,且丙是蓝色条纹,丁是红色条纹C.完成操作2后,光屏上出现的是图(b)图案,且甲是蓝色条纹,乙是红色条纹D.完成操作2后,光屏上出现的是图(c)图案,且丙是红色条纹,丁是蓝色条纹10.(多选)A、B两球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同向运动,A球的动量是7 kg·m/s,B球的动量是9 kg·m/s,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B球的动量变为12 kg·m/s,则两球质量M A、M B的关系可能是()A.M B=2M A B.M B=3 M A C.M B=4 M A D.M B=5M A11.(多选)固定的半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O点为圆心,OO′为直径MN的垂线.足够大的光屏PQ紧靠玻瑞砖右侧且垂直于MN.由A,B两种单色光组成的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O点,入射光线与OO′夹角θ较小时,光屏NQ区域出现两个光斑,逐渐增大θ角.当θ=α时,光屏NQ区城A光的光斑消失,继续增大θ角,当θ=β时,光屏NQ区域B光的光斑消失,则.( )A.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大B.A光在玻璃砖中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C.α<θ<β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D.β<θ<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12.(多选)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和B,它们的质量均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的挡板,让一质量为m的物体D从距A为L的位置由静止释放,D和A相碰后立即粘为一体,之后在斜面上做简谐运动,在简谐运动过程中,物体B对C的最小弹力为mg sinθ,则()A.简谐运动的振幅为B.简谐运动的振幅为C.B对C的最大弹力D.B对C的最大弹力第II卷二、实验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13.在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T和摆长L的关系实验中,(1)某同学在细线的一端扎上一个匀质圆柱体制成一个单摆.如图,该同学把单摆挂在力传感器的挂钩上,使小球偏离平衡位置一小段距离后释放,电脑中记录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在图中读出N个峰值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重物的周期为___________.(2)为测量摆长,该同学用米尺测得摆线长为85.72 cm,又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圆柱体的直径(如图甲)与高度(如图乙),由此可知此次实验单摆的摆长为_______cm.(3)该同学改变摆长,多次测量,完成操作后得到了下表中所列实验数据.(4)若该同学通过描绘T2-L图像,通过斜率计算测得重力加速度g值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A.测摆长时摆线拉的过紧B.误将n次全振动记录为(n+1)次C.开始计时时秒表提前按下D.误将摆线长当成摆长14.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A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的一端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测得各计数点间距离并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A碰撞前的速度,应选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撞后的共同速度.(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 kg,小车B的质量m2=0.20 kg,由以上的测量结果可得:碰撞前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 kg·m/s;碰撞后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 kg·m/s.三、计算题(4小题, ,共38分)15.(8分)如图所示,一轻绳跨过定滑轮,两端拴有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B,物块B开始时静止在地面上,当物块A自由下落H距离后,绳子突然被拉紧且不反弹(绷紧时间极短),设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A都不着地.求:(1)绳子绷紧过程中,绳对物块B的冲量I大小;(2)物块B落回地面前离地面的最大高度.16.(9分)有人在河中游泳,头部露出水面,在某一位置当他低头向水中观察时,看到河底有一静止物体跟他眼睛正好在同一竖直线上.这个人再向前游12 m,正好不能看见此物体,求河深.(水的折射率为4/3)17.(9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折射率n=1.5的棱镜,用于某种光学仪器中,现有一束光线沿MN方向射到棱镜的AB面上,入射角的大小sin i=,已知c=3×108m/s求:(1)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2)画出此束光线射出棱镜后的方向,要求写出简要的分析过程.(不考虑返回到AB和BC面上的光线)18.(12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质量M=2 kg的长木板C;离板右端x=0.72 m处静止放置质量mA=1 kg的小物块A,A与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在板右端静止放置质量mB=1 kg的小物块B,B与C间的摩擦忽略不计.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B均可视为质点,g=10 m/s2.现在木板上加一水平向右的力F=3 N,到A与B发生弹性碰撞时撤去力F.问:(1)A与B碰撞之前运动的时间是多少?(2)若A最终能停在C上,则长木板C的长度至少是多少?任丘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高二物理答案一选择题:1-5:BDDBA 6-12 :ACD AD BD AD AB AD BD 二实验题:13(1)(2)88.10 (3)C14(1)BC DE(2)0.4200.417三计算15【答案】(1)(2)【解析】(1)设A自由下落H距离后的速度大小为v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mv,解得:v0=绳子绷紧过程中,绳对物块B的作用力与绳对物块A的作用力始终等大、反向,所以在绳子绷紧过程中绳子对两物块的冲量大小相等,设为I.绳子绷紧过程中,物块A减速下降,物块B加速上升,设速度大小为v1时,绳子开始松驰.由于绷紧时间极短,所以重力的冲量可忽略不计.由动量定理得:对A有:-I=mv1-m0对B有:I=2mv1解得v1=,I=(2)此后两物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2m-m)gh=(2m+m)v解得:h=16. 【答案】10.6 m 【解析】如图所示由题意知,C为临界角,则sin C==①由几何关系,可得sin C=②联立①②得:=,解之得:h=10.6 m.17. 【答案】(1)2×108m/s(2)光路如中图【解析】(1)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v===2×108m/s(2)由折射定律=n得AB面上的折射角r=30°由几何关系得,BC面上的入射角θ=45°全反射临界角C=arcsin<45°,光在BC面上发生全反射,光路如图所示.18. 【答案】(1)1.2 s(2)0.84 m【解析】(1)若AC相对滑动,则A受到的摩擦力为:=μmAg=0.4×10×1 N=4 N>FF A故AC不可能发生相对滑动,设AC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aa==m/s2=1 m/s2由x=at2有:t==s=1.2 s(2)因AB发生弹性碰撞,由于mA=mB,故AB碰后,A的速度为0AB碰撞后,由AC系统动量守恒定律:Mv1=(M+mA)v由题意有v1=at=1.2 m/s解得AC稳定后的共同速度v=0.8 m/s由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得:μmAgΔx=Mv-(M+mA)v2可得Δx=0.12 m故木板C的长度L至少为:L=x+Δx=(0.72+0.12) m=0.84 m。
河北省任丘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考试范围:高考题型及必背篇章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的结果,城市与文明共生。
文明多样性主要指以城市为场域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与社会功能的专业化分划及其空间共在,即专门化、专业化的管理、宗教、谋利、交易等功能在城市中或者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
城市的重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多样需要,一个成功的城市,首先是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所在。
在科特金看来,考察成功的城市,“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即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
在这些因素共同存在的地方,城市文化就兴盛;反之,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城市就会淡出,最后被历史抛弃”。
一方面,人的多样需要会催生多样的城市、多样的文明;另一方面,多样的文明、多样的城市又会进一步生成人的多样需要。
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是对已有多样文明的聚集,多样文明在城市中会发生碰撞、竞争、融合、整合,并可能进一步多样化。
韦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他看来,以不断发展的分工为特点的经济多样性,是推动城市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社会从道德社会、礼俗社会向理性社会、法理社会转换的重要力量。
在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帕克看来,以多样性为特点的城市在为人们带来机会、为人们提供更多自由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分离,并放大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
从文明多样性这个维度揭示城市性离不开对文明本身的历史反思、哲学批评。
这种以多样性为目标的研究,对推翻当代帝国霸权以及影响仍然深远的帝国思维、霸权思维当然意义重大。
但问题在于,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史,是否仅仅是一部文明多样性的历史?把不同文明的平等性单纯地等同于文明的多样性,是否符合历史本身?是否会导致新的问题?我们认为,城市性研究、文明性研究应该深层化。
任丘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题高二生物考试时间:6月17日考试范围:选修一、必修一第1-5章命题人:高帅审题人:周春东一、单选题(共40小题,其中21-30每小题2分,其余每小题1分,共50分)1.下列材料、仪器或试剂,与应用匹配的是()A. 西瓜汁──斐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B. 嫩绿的菠菜叶──层析液──分离和提取光合色素C. 口腔上皮细胞──健那绿染液──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D. 新鲜菠菜叶──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利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B.不同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是因为它们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反之,扩散速度慢C.色素带最窄的色素呈橙黄色D.色素带最宽的色素是叶绿素a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人体衰老、癌变细胞中水的含量会减少B. 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Na+和K+C. 种子晒干的过程中损失的主要是结合水D. 缺Mg2+会影响叶肉细胞内水分解成O2和[H]4.用3H标记的谷氨酸注入胰腺的腺泡细胞后,合成了物质X并分泌到细胞外.合成的物质X及运输途径如图:核糖体→①→②细胞膜细胞外.其中的①②及物质X分别表示A.内质网、高尔基体、胰岛素B.内质网、线粒体、胰岛素C.高尔基体、中心体、胰蛋白酶D.高尔基体、线粒体、呼吸氧化酶5.如图表示植物叶表皮上气孔的开放原理。
取同一叶片的两块表皮A和B,A放在清水中,B放在0.3g/mL KNO3溶液中,K+、NO3﹣离子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将A和B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一段时间,观察到的表皮气孔情况是()A. A开启、B关闭B. A关闭、B开启C. A关闭、B先开启后关闭D. A开启、B先关闭后开启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在电镜下观察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②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则生物不能进行有氧呼吸③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④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直接换上高倍镜也可看到A. —项B. 两项C. 三项D. 全部不正确7.下图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关系。
任丘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二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动量为零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 物体动量为零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 物体的冲量为零时,物体一定静止D. 冲量越大时,物体受力越大【答案】B【解析】【详解】物体动量为零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例如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选项A错误,B正确;物体的冲量为零时,物体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选项C错误;根据I=Ft可知冲量越大时,物体受力不一定越大,选项D错误;故选B.2.一个力作用在A物体上,在t s时间内.速度增量为6 m/s,这个力作用在B物体上时,在t s内速度增量为9 m/s,若把A、B两物体连在一起,再用此力作用t s,则整体速度的增量为()A. 15 m/sB. 0.28 m/sC. 3.6 m/sD. 3.0 m/s【答案】C【解析】【详解】设这个力为F,根据动量定理得:Ft=m A△v1;Ft=m B△v2;若把A、B两物体连在一起,再用此力作用ts,根据动量定理得:Ft=(m A+m B)△v3;解得:△v3=3.6m/s,故选C。
3.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长木板M的左端,右端与小木块m连接,且m、M及M 与地面间接触光滑,开始时,m和M均静止,现同时对m、M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1和F2,从两物体开始运动以后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对于m、M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于F1、F2等大反向,故系统机械能守恒B. 当弹簧弹力大小与F1、F2大小相等时,m、M各自的动能为0C. 由于F1、F2大小不变,故m、M各自一直做匀加速运动D. 由于F1、F2等大反向,故系统的动量始终为零【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F1、F2对m、M都做正功,故系统机械能增加,故系统机械能不守恒,A错误;当弹簧弹力大小与F1、F2大小相等时,M和m受力平衡,加速度减为零,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各自的动能最大,B错误;由于弹力是变化的,m、M所受合力是变化的,所以不会做匀加速运动,C错误;对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因此系统动量守恒,始终为零,D正确。
任丘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4月24日考试范围:必修3命题人:欧阳坤审题人:卢雪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10页,第Ⅱ卷10至12页。
第Ⅰ卷(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历来多种多样,划分方式也难以归一。
在这里,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应方式,我们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在中国,《诗经》可以说是现实型文学的源头。
《诗经》以赋、比、兴为基本艺术表现方法。
比兴中含有一定的象征因素。
但就总的倾向看,《诗经》具有突出的写实精神。
其后,《史记》、杜甫的诗作、白居易的诗作、明清小说等等,体现出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
班固认为《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是“实录”之作;白居易主张“以似为工,以真为师”,“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曹雪芹也强调“实录其事”。
这些观点说明了现实型文学的基本创作原则。
从理想型文学来看,《楚辞》最早体现了其基本倾向。
《楚辞》既有现实的抒写,也有寓意象征,但更主要的是奇异的幻想,表现出一种超现实的理想精神。
其后,李白诗作狂放奇幻,超然于生活之上,纵横于仙境之中。
《西游记》、《聊斋志异》、《牡丹亭》等都体现出幻想奇异、超越现实的特征。
再看看象征型文学,《庄子》中的寓言与神话,以幻想形象暗示难以捉摸的人生哲理、哲学精神,带有突出的象征意味。
在以后的体现禅趣的山水诗作中,通过水光山色、阴晴变幻写出自然、人生意境,追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暗示耐人寻味的哲理禅意。
王维的一些诗作即如此。
柳宗元《西昆酬唱集》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象征型文学的某些特征。
西方最早的文学古希腊神话、史诗和戏剧,也初步具有了三种文学类型的基本特征。
神话主要是幻想的产物,但当时的人们就是这样认识客观世界的。
任丘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6月17日命题人:韩春梅审题人:李伟丽考试范围:高考题型及必背篇章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其重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
同以往历次科技革命相比,这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
面对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努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要瞄准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消费升级的方向、供给侧的短板、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统筹部署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一是激活“企业实验室”的创新功能。
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二是促进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传统企业要积极同互联网接轨,以数字经济、智慧经济引领企业转型发展。
三是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互补创新。
国有企业具有科研人员集中、研发能力较强等特点,应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的优势,努力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分工合作、协力发展的互补创新格局。
奏好政府职能“退、放、进”三部曲。
通过“退”,减少政府部门对创新资源的直接分配、对市场导向明确的创新活动的干预;注重“放”,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实现或社会组织能够替代的服务功能,政府部门都可以放手,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创新服务机构和组织;实现“进”,着力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资助平台、信息平台、监管平台。
任丘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高二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A. B. C. D.【答案】C【解析】【详解】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经过32天后,碘131的剩余质量为:;故选C。
【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半衰期的概念,能够结合公式列式分析,基础问题.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机械振动就一定有机械波B. 有机械波就一定有机械振动C. 振源一停止振动,波立即停止传播D. 由于各质点都要参与振动,所以媒质要随波发生迁移【答案】B【解析】根据机械波的形成分析,有机械振动不一定会形成机械波;若形成了机械波必发生了机械振动,所以A错,B对.一旦振动传给了介质,它就会由介质向远处传播,当振源停止了振动,介质还是继续传播振源原来的运动形式,不会随振源的停止而停止,所以C错.波传播运动形式,但介质并不随波迁移,它们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受迫振动,则D错.3.如图所示,画出了四种温度下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B. 只有波长短的辐射强度增加C. 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D. 辐射强度仍然是随波长的增大而先增大再减小【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象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B错误,AC正确。
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仍然是随波长的增大而先增大再减小,故D正确。
此题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B。
4.如图所示,细线上端固定于O点,其下端系一小球,静止时细线长L.现将悬线和小球拉至图中实线位置,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并于小球原来所在的最低点处放置一质量相同的泥球,然后使悬挂的小球从实线位置由静止释放,它运动到最低点时与泥球碰撞并合为一体,它们一起摆动中可达到的最大高度是( )A. B. C. D.【答案】C【解析】小球下摆过程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L(1-cos60°)=mv2,则,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以小球与泥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小球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m)v′,解得碰后两球的速度:,碰后两球上摆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m•v′2=2m•gh,解得h=;故选C.5.已知氦离子(He+)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根据能级跃迁理论可知A. 氦离子(He+)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光子的频率低B. 大量处在n=3能级的氦离子(He+)向低能级跃迁,只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 氦离子(He+)处于n=1能级时,能吸收45eV的能量跃迁到n=2能级D. 氦离子(He+)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需要吸收能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氦离子的跃迁过程类似于氢原子,从高能级到低能级跃迁过程中要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而从低能级态向高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吸收能量,且吸收(放出的能量)满足能级的差值,即ΔE=E M-E N(M)N)。
任丘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范围:高考题型及必背篇章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的结果,城市与文明共生。
文明多样性主要指以城市为场域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与社会功能的专业化分划及其空间共在,即专门化、专业化的管理、宗教、谋利、交易等功能在城市中或者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
城市的重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多样需要,一个成功的城市,首先是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所在。
在科特金看来,考察成功的城市,“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即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
在这些因素共同存在的地方,城市文化就兴盛;反之,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城市就会淡出,最后被历史抛弃”。
一方面,人的多样需要会催生多样的城市、多样的文明;另一方面,多样的文明、多样的城市又会进一步生成人的多样需要。
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是对已有多样文明的聚集,多样文明在城市中会发生碰撞、竞争、融合、整合,并可能进一步多样化。
韦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他看来,以不断发展的分工为特点的经济多样性,是推动城市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社会从道德社会、礼俗社会向理性社会、法理社会转换的重要力量。
在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帕克看来,以多样性为特点的城市在为人们带来机会、为人们提供更多自由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分离,并放大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
从文明多样性这个维度揭示城市性离不开对文明本身的历史反思、哲学批评。
这种以多样性为目标的研究,对推翻当代帝国霸权以及影响仍然深远的帝国思维、霸权思维当然意义重大。
但问题在于,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史,是否仅仅是一部文明多样性的历史?把不同文明的平等性单纯地等同于文明的多样性,是否符合历史本身?是否会导致新的问题?我们认为,城市性研究、文明性研究应该深层化。
对城市社会研究而言,一方面,需要对文明多样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揭示多样性本身的结构、本质、转换;另一方面,在揭示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的同时,也需要从城市哲学与文明批评史的角度,具体揭示城市社会的文明共同性,揭示城市社会作为地方共同体、区域共同体、全球共同体的特点、趋势和走向。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就产生了城市,城市与文明共生。
B.能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成功的城市。
C.文明多样性体现为管理、宗教等功能在城市或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
D.韦伯和帕克都认同文明的多样性是城市的特点,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城市功能的多样性为前提,从专业化、专门化两个维度论证文明多样性。
B.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详细阐述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C.文章探讨城市社会与文明多样性的关系后,指出文明共同性是发展的必然。
D.文章第三段分析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等因素共存,城市文化就会兴盛。
B.如果考察成功城市的三个关键因素中的其中一个式微,城市就会淡出,城市文化也随之消亡。
C.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史,既是文明多样性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文明共同性的历史。
D.揭示城市社会的文明多样性、共同性及特点、趋势和走向,是深入研究城市社会的组成部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门沿龙应台①旧年最末一个晚上,十八岁的华飞去和朋友午夜狂欢。
我坐在旅店的窗边,泰北冬季的天空洁净,尤其当城市的灯火因贫穷而黯淡,星星就大胆放肆了,一颗一颗堂堂出现。
但是星星虽亮,却极度沉默,下面的街头人声鼎沸,乐鼓翻腾。
刚从街上的人流里撤回,我知道,像河水般涌动的是情绪激越的观光客,但是暗巷里骑楼下,疲惫的女人正开始收摊,她们赤脚的幼儿蜷在一旁,用破毯子裹着,早睡着了。
②烟火冲向天空轰然炸开,瞬间的璀璨,极致的炫美,人们雀跃欢呼。
这是跨年之夜。
可是,这不是神明的生日,不是英雄的诞辰,不是神话中某一个伟大的时刻,不是民族史里某一个壮烈的发生,那么,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③想想看,你用什么东西量时间?④一只沙漏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
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
一盏清荼,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
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
⑤有时候,我们用眼睛看得见的“坏”去量时间。
一栋每天路过的熟悉的房子,从围墙的斑驳剥落到门柱的腐蚀倾倒,然后看着它的屋顶一寸寸扩大“垮陷”,有一天野树爬藤从屋中“昂然窜出”,宣告完成——需要多少时间?⑥有时候,我们用非常细微的“动”去量时间。
星星的行走、潮水的涨落、日影的长短,不都是时间的量器?在香港的海滨,我看每天金星出现在海平线的点,冬天和夏天不同。
在台北的阳明山上,我看夕阳下沉时碰到观音山脊的那一刹那,春天和秋天也不同。
⑦你是否也用过别的量法?孩子小时,我在他们卧房的门沿挂上一个一米半高的木板量尺。
每一年孩子的生日,让他们站在门沿背对着尺,把他们的高度用小刀刻下。
于是刻度一节一节高升,时间也就一节一节地流走。
⑧南美洲有一家人,夫妻俩加五个孩子,每一年的同一天,一家七口一人拍一张大头照,三十年不曾间断。
三十年中,红颜夫妻变成老夫老媪,可爱纯真的婴儿变成心事重重的中年人。
⑨还有那疯狂的艺术家,突然决定写数字。
醒来一开眼就写,连续累积数字,吃饭、坐车、走路、如厕、洗头时不断地写;搭飞机出国时,在飞机的座位上写;到医院看病打针时,在病床上写;到教堂做礼拜时,在教堂的长板凳上写。
每分每刻每时写,每天每月每年写,数字愈来愈大,字符串愈来愈长,艺术家这个人,是的,愈来愈老。
⑩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时候,杜甫不是在记录时间吗?唱“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人,不是在记录时间吗?伦勃朗一年一年画自画像,从少年轻狂画到满目苍凉——他不是在记录时间吗?(11)农业社会的人们认真地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难道不也是在一个看不见的门沿上,秘密地,一刀一刀刻下时间的印记?(12)所以跨年的狂欢,恐怕也是一种记录时间的集体仪式吧?都市里的人,灯火太亮,已经不再习惯看星星的移动和潮汐的涨落,他们只能抓住一个日期,在那一个晚上,用美酒、音乐和烟火,借着人群的吆喝彼此壮胆,在那看不见的门沿量尺上,刻下一刀。
(13)凌晨四时,整个清迈小城在宁静的沉睡中,新的一年悄悄开始。
我们行装齐整,离开了旅店,在黑夜中上路,往泰寮边界出发。
五个小时的蜿蜒山道,两天的慢船河路,冷冽的空气使人清醒。
我在想,在古老的湄公河上啊,时间用什么测量?(本文有删改)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②段描写璀璨炫美的烟火之后,又连用了四个否定式排比句,从而引出下文“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的发问。
B.⑤段写野树爬藤从“垮陷”的屋顶“昂然窜出”,用野树爬藤的旺盛衬托了房屋的颓败,突出了野树爬藤的生命力。
C.作者借写不同身份、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们各有自己记录时间的方式,推出跨年的狂欢是记录时间的集体仪式的结论。
D.(12)段“借着人群的吆喝彼此壮胆”一句体现了人们的复杂心情:对时间悄然流逝的恐惧,对记录时间、认真地把握时间的渴望。
5、文章大部分内容写测量时间,作者却以“门沿”为题,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5分)6、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材料一: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
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
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
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
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
受欺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
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选自南方网《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 材料二: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
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
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
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
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
根据反欺凌网站Bullying Canada.ca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报讯 (选自新华网《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 材料三:注: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注:不同胖瘦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数据分析显示农村学校在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率上都要高过城市的学校。
(选自《光明日报》的《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 材料四:精神医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
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
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复心理,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
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然,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
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
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
”杨甫德说。
(选自《工人日报》的《帮助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 7、下列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遭受校园欺凌后,只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和正确的药物参与进来,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