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颜色 浙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300.50 KB
- 文档页数:18
《光和颜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光和颜色》是小学高年级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光的本质、光的特性以及颜色的形成原理等知识。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和颜色的相关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二、设计目标:1.了解光的基本性质,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2.认识颜色的形成原理,理解颜色的分光现象;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力,通过实验验证光和颜色的相关理论;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光学和色彩的探索欲望。
三、设计内容:1.理论知识梳理:(1)光的本质和传播:介绍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和粒子性质,传播的速度等基本概念;(2)光的反射和折射:讲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反射和折射的原理;(3)颜色的基本概念:介绍颜色是人类感知光的视觉感受,颜色的分光现象和原理。
2.实验设计:(1)准备实验材料:准备几个透明的色板、凹凸透镜、白色光源等实验用具;(2)实验步骤设计: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反射和折射的现象,以及颜色的分光效应;(3)实验记录和分析: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观察和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综合训练:(1)知识运用题:设计若干道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综合思考题: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四、评价方式:1.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结果准确性和分析深度等方面进行评分;2.知识应用题评分:评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综合思考题评分: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外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者光学相关展览,增强学生对光和颜色的认识;2.推荐相关科普读物或视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光学领域知识。
六、作业要求:1.认真阅读相关教材、参与实验课程,掌握光和颜色的基本知识;2.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3.认真完成知识应用题和综合思考题,展现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光和颜色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光的传播和光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在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B. 光年是长度单位C. 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D. 在水中声速大于光速2.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B. 光每秒最多能传播3×108mC. 光只能在真空中传播D. 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3.五彩缤纷的世界,色彩斑斓的光现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乐趣.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B. 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黄三种色光合成的C. 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类眼睛看不见的光,它们也有能量辐射D. 草原呈现绿色,是因为草反射了绿光4.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 森林里树枝间的光柱B. 激光测距仪C. 木工检查木料是否平直D. 排队看齐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
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 B.C. D.6.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红外线的是()A. 红外线消毒柜给碗筷消毒B. 响尾蛇捕食猎物C. 验钞机验钞D. 电视、空调的遥控器7.在纸上剪一个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方形孔,关于地面上产生的光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孔较大,则光斑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像B. 若孔较大,则光斑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像C. 若孔较小,则光斑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像D. 若孔较小,则光斑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像8.在看不见的光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已被人们所利用。
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B. 可以利用紫外线来识别伪钞C. 可以利用紫外线来遥控电视D. 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紫外线9.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路灯照射出的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情况应该是A. 逐渐变长B. 逐渐变短C. 先变长,再变短D. 先变短,再变长10.下列有关不可见光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不可见光是一种假想的光,实际并不存在B. 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C. 不可见光也可以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D. 不可见光遇到物体也可以被反射11.人能看见物体是因为()A. 人眼是能发光的光源B. 所有看见的物体都能发光C. 人眼和物体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D. 物体上有光线进入人眼12.因为有了光,世界才会如此绚丽多彩,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B.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C. 我们在电影院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说明屏幕是光源D. 夜间从路灯下走过,影子先变长后变短二、填空题13.(1)太阳的热主要以___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
2.4光和颜色课题 2.4光和颜色(2)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2、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3、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4、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5、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重点难点分析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准备引入]打开窗帘让学生判断射入的光是什么颜色的?[课题揭示]让学生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
同时观察泡泡的颜色?展示图片:彩虹图片演示: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
[新课展开]四、光的色散提问:白色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和肥皂泡后,为什么会出现七色色呢?经过三棱镜后也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讲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生活中的哪个现象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观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上的颜色。
能看到几种颜色。
太阳光的组成——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注意与生活中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
五、物体的颜色5.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展示图片:展示几幅有关各种物体颜色的图片讲述: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五光十色,美丽动人,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各种物体都具有各自的色彩。
可是,这些艳丽的颜色,在漆黑的夜里就统统消失了。
这说明只有在阳光(白色光)的照射下,物体才呈现出颜色。
那么,为什么在同样光源的照耀下,各种物体会有不同的颜色呢?1、看到物体颜色的条件:哪种单色光能进入眼镜,看到的就是哪种颜色。
小游戏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动画演示:光的三原色及二色、三色的混合色。
课件演示:颜料三原色的混合结果。
专题2.4 光和颜色-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试卷和答案)解析版一、选择题
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如图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闪电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
【答案】C
2.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电视遥控器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D.夜视仪
【答案】C
3.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
【答案】D
4.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
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
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
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
【答案】C
【解析】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光将向斜下方偏折,如图所示;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本题考查了光的色散现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5.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开有菱形状孔(边长约为5厘米)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紧贴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甲不动.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实验记录正确的是()
第1 页,共8 页。
第4节光和颜色一、单选题1.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 立竿见影B. 一叶障目C. 鱼翔浅底D. 三点对一线2.下列光学知识,可以用来解释“手影”形成原因的是()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直线传播D. 光的色散3.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 放电影时看到的银幕B. 反射阳光的平面镜C. 月亮D. 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4.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前后,路灯照射出的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情况应该是( )A. 逐渐变长B. 逐渐变短C. 先变长,再变短D. 先变短,再变长5.1997年6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我国研究成功的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它定点于东经105度赤道上空该卫星发送回地面的红外云图是由卫星上设置的具有接受云层辐射热的红外线感应器完成的,云层上的黑点程度由辐射红外线的云层的温度高低决定,这是利用了红外线的( )A. 不可见性B. 穿透性C. 热效应D. 化学效应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透过树丛的光束B. 平面镜中蜡烛的像C. 用鱼叉叉水中的鱼D. 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7.2015年8月16日1时4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取名“墨子号”的原因在于墨子最早提出什么观点?()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色散C. 光的反射D. 光的折射8.验钞机会发出一种人们看不见的光 ,但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从而使我们看它。
()A. 红外线B. 紫外线C. α射线D. β射线9.受变色龙的启发,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具有变色效应的新材料,该材料处于拉伸状态时为蓝色,压缩状态时为红色。
则该材料( )A. 在拉伸状态时吸收蓝色光B. 在拉伸状态时反射蓝色光C. 在压缩状态时吸收红色光D. 在压缩状态时反射蓝色光10.下列有关于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紫外光有灭菌作用B. 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C. 光在电影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D. 配戴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11.百米赛跑,为了准确记录运动员的成绩,计时员应根据下列哪种事实开始计时()A. 计时员听到枪声后开始计时B. 计时员应看到运动员抬脚时开始计时C. 计时员应看见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D. 以上任意一条都可以12.圆柱形容器底部有一个激光笔,倒入水前,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到器壁的b点;倒入一些水后,光束恰好射到器壁的c点。
1.4 光和颜色(二)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2. 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3. 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4. 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教学重、难点】1.重点: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2.难点: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教学准备】1.教具:三棱镜、三张玻璃纸(红、绿、蓝)、三张纸(红、绿、蓝)、摇控器一个。
2.学具:平面镜、脸盆、大白纸屏【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很清晰,内容有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物体的颜色三部分组成。
其中光的色散和看不见的光这部分知识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在生活中多次接触七色光,但是学生没有真正的见过光的色散,所以光的色散实验是必须要做的。
由于在课堂上条件的限制,做光的色散实验不方便,而且效果不好,所以,这个实验最好提前在晴天的情况下在室外由学生自己按照书本P19 页图1-31来完成。
课堂上再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而物体的颜色中的几个实验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特别是象红光照在绿色物体上,会出现黑色的情况,白天是不可能做成功的,因为周围存在自然光,会干扰试验的结果。
所以在这节课上,第三部分知识以理论探究为主。
如果实验器材和条件充分,可以做三棱镜色散后的透光和反光实验。
其中三原色的知识放在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小实验: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
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可以课前完成,也可以课上完成)雨过天晴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二、新课教学(一)光的色散(板书)(投影:ppt3)提问:白色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投影:ppt4)讲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
2.4光和颜色(2)1. 一个苹果在阳光下看起来是红色,这是因为(C)A. 红光透过苹果B. 苹果只吸收红光C. 苹果只反射红光D. 红光折射进苹果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色散后,再通过蓝色的玻璃片,则屏上的颜色为(B)A.白色B.蓝色C.黑色D.七色中缺蓝色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D)A. 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B. 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五彩缤纷C. 色彩丰富的水彩画D.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4.装有蓝色窗玻璃的房间,白天太阳光透过窗玻璃射到房间里的光线呈(C)A. 七色光B. 白色C. 蓝色D. 无色5.在暗室的红光下,看白纸和白纸上写的红字,得到的是(B)A.纸呈白色,字能看清楚B.纸呈红色,字看不清楚C.纸呈白色,字看不清楚D.纸呈红色,字能看清楚6.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红色的花是因为(B)A. 花发出的光是红色的B. 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C. 花发出的光是白色的D. 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7. 下列有关光的叙述正确的是(C)A. 红光和红外线都是可见光B. 紫光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C. 红光和紫光都是单色光D. 单色光和复色光不可以相互转换8.下列色光混合后的颜色正确的是(A)A. 红色和绿色混合,得到黄色B. 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黄色C. 绿色和黄色混合,得到橙色D. 绿色和蓝色混合,得到白色9.光的色散实验说明了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在研究单色光的实验中,让依次透过红色和蓝色透明胶片的色光射在暗室中的白纸上,白纸将呈__黑__色。
10. 超市里收银员收款时,往往用一个类似探头的扫描器照射商品上的条形码,扫描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电脑里,从而识别商品的种类和价格。
条形码由黑白相间的条纹组成,其中白色条纹能够__反射__(填“反射”或“吸收”)各种色光。
11.在美国发动的对伊拉克战争中,美英军人在夜间都佩戴红外线夜视镜,在漆黑的夜晚也能发现敌方。
红外线夜视镜是根据夜间人的__体温__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__高__,人体辐射的__红外线__比它们__强__的原理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