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名人面对面(王海东)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9
财富丨生活又一年,再也不要“习以为常哋理财了□靖明关于投资的故事,每个人都听过不少。
比 如某个美国老太太,买了 100股可口可乐股票,压了几十年,成了千万富翁;某位中国老太太, 捂了 10年深发展原始股,也成了超级富婆。
故事的主角都是老太太,没什么文化,居然一弯 腰就捡了一个金娃娃。
从理论上讲,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投资 都是成功的,但对更多的人而言,却很难有什么推广价值。
两个老太凭什么能够坚持捂股? 不是理智的分析,也不是坚定的信心,而是什么都不懂,要么是压在箱底忘在脑后了,要么是运气的因素。
贫穷者把很多事情都归于运气。
因为只有运气是最好的借口,可以为自己的贫穷开脱。
“运气不好”是所有失败者的疗伤良药。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有人说“态度决 定命运”,然而在真实的人生里,无论是性格还 是态度,可能背后的力量都是我们的思维模式 和认知模型。
因此,在钱这个问题上,真正决定你命运的可能是你的金钱观。
比如,在投资理财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 一些日常行为已“习以为常”。
殊不知,这些行 为举动影响了你正确地进行投资理财,只会让 你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然谁也不想偏离轨道,那就在2019年,开始重视生活小 细节,戒掉理财过程中常见的5个“习以为常”,让自己真正享受理财的乐趣。
1、花钱大手大脚已“习以为常”龙计划、龙节制的花钱习惯,早已成为很 多年轻人“习以为常”的行为。
这也是多数人 沦为“月光族”、工作多年都攒不下来钱的最主要原因,所以纠正此行为是理财的首要任务。
如何纠正?建议个人和家庭制定一个账本,认真记下每笔开支,并时时总结,哪方面的钱是 不该花的,提醒自己今后需注意。
记账能让个人和家庭的账务更加明晰,从 而利于做出正确的投资理财策略。
然而,这样的好习惯却没有多少人能坚持。
很多人不记账,们懒惰,不想花时间去做这些琐碎的事情。
其实,现在记账已经很方便了,有许多非常科学的记账软件,能够快速的帮你建立起收支记录。
《企业家:对价值的不懈追求》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书籍简介 (3)1.2 作者介绍 (4)二、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特质 (4)2.1 企业家的定义 (6)2.2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 (7)2.3 企业家精神的独特性 (8)三、企业家对价值的不懈追求 (10)3.1 价值创造的重要性 (11)3.2 价值追求的动力来源 (12)3.3 价值追求的实践策略 (13)四、企业家如何应对挑战与困难 (14)4.1 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 (16)4.2 应对不确定性的挑战 (17)4.3 处理内部矛盾与冲突 (19)五、企业家的成长与自我提升 (20)5.1 个人能力提升 (22)5.2 企业文化建设 (23)5.3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24)六、结论 (25)6.1 企业家对价值追求的意义 (26)6.2 对企业家精神的展望 (27)一、内容概述《企业家:对价值的不懈追求》是一本关于企业家精神和价值创造的著作,作者通过对众多成功企业家的访谈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企业家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时,如何通过不懈追求价值来实现企业的成功。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企业家的价值观、创新精神、领导力、团队协作和战略思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作者强调了企业家必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成功的基石。
他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家还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优势。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成功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作者通过分析成功企业家的创新实践,揭示了创新的本质和路径,为企业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作者深入剖析了企业家的领导力,领导力不仅仅是指挥和控制团队的能力,更是一种激发潜能、引领变革的艺术。
企业家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财富⼈物故事荟萃_印象深刻的财富故事读财富⼈物的故事,给⾃⼰更多励志的正能量。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财富⼈物故事荟萃,供⼤家参考。
财富⼈物故事1恒⼤许家印许家印,中国恒⼤集团董事局主席。
2018年12⽉9⽇,根据福布斯全球富豪榜,许家印凭借367亿美元的财富,超越马云和马化腾,再次荣登中国⾸富的宝座。
⽽成功的光环背后,是许家印如狂⼈般的勤奋努⼒。
⼀、艰苦岁⽉“个⼈经历很简单,但过程很艰难”,这是许家印对⾃⼰的总结。
⼀岁丧母、家境贫寒、发霉的馒头和地⽠饼,这些构成了他悲惨的童年。
但是“⼈穷志不穷”,许家印⼀直渴望改变⾃⼰的命运。
他努⼒学习,顺利考上武汉钢铁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舞阳钢铁公司。
在舞钢,许家印从技术员做起,深⼊⼀线,天天钻到钢板缝⾥研究流程。
凭借努⼒,他很快就晋升为车间主任。
做车间主任期间,他从未请过⼀天假,甚⾄⼤年三⼗都跑去车间。
之后,遇到上升瓶颈的许家印决定离开舞钢,进⼊深圳中达集团⼯作。
这个期间,许家印成功执⾏了第⼀个房地产项⽬“珠岛花园”。
当时,⼴州流⾏⼤户型房⼦,⽽许家印却逆势⽽为,珠岛花园第⼀期房⼦全做⼩户型,没想到⼀经推出就销量⽕爆,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可是⽴下战功的许家印当时⽉薪只有三千,与⽼板协商涨薪⽆果后,他决定⾃⽴门户。
⼆、创⽴恒⼤1996年,许家印创⽴恒⼤,进军房地产领域。
当时,公司⼀穷⼆⽩,资⾦短缺,许家印努⼒“⽤最少的钱拿更多的地。
”经过严密的调研,他将⽬标锁定为原⼴州农药⼚这个地块。
这个地块位置偏僻,房产开发商普遍不看好,但是许家印却始终坚持,才有了后来著名的“⾦碧花园”。
他先是凭借过⼈的商务谈判技能,从银⾏拿到贷款,⽀付了⾸期⼟地使⽤⾦;随后迅速破⼟动⼯,如法炮制珠岛花园的⼩户型模式,以便薄利多销、快速回笼资⾦。
为了加快开发进度,许家印和团队成员废寝忘⾷地⼯作。
⾦碧花园推出后,很快就被⼀抢⽽空,回款近亿元,许家印由此⼀战成名。
“⾦碧花园的实践让我明⽩,⽆论何时都是‘现⾦为王’。
【原题再现】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中,财经类的专业都是最热门的。
从广大考生的专业选择来看、追求财富是社会的普遍心理。
诚然,追求财富是人们正当的追求,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然而孔子也说:“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然而对于财富,也有很多人持以淡泊的态度,我们古代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陶渊明,宁可清贫,也不愿意逢迎高官。
现当代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202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泽山院士,将所得1050万的奖金一次性捐赠给南京理工大学。
对于“如何看待、追求财富”的问题,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借高考志愿填报财经类火热的时事现象,引出关于财富的话题。
对此,材料也借孔子两句看似矛盾的话,展现了人们对于财富的不同看法。
第一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意思是: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第二句“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意思是:穷困与贫贱,是人人都厌弃的,但是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摆脱它,也是不能接受的。
两句话肯定了追求财富的合理性,也提出了追求财富时应恪守的底线,就是要合乎道义。
材料第二段,则重点展现了人们对于财富的淡泊态度,古代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今有王泽山院士将所得1050万的奖金一次性捐赠给南京理工大学。
两则材料都是围绕“对待财富的态度”展开的,写作时要紧紧围绕主题,即“如何看待、追求财富”的方式、态度、价值观去设置观点。
在论证时,要集中于一点展开论述,如“君子固爱财,取之亦有道”。
在论证方式上,可用逐层递进的方式展开。
先肯定追求财富本身没有错,再提出当追求财富与道义相悖时,要懂得取舍,不要违背道义与良心。
不能让中国企业家白死
钟朋荣
【期刊名称】《商界名家》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我曾写过一篇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文章,立中提出中国之所以有那么多人乱上项目,中国之所以每年都有那么多无效投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不承担风险。
当时我曾提出,如果经常在报纸上能看到×××因投资决策失误而跳楼自杀,中国投资领域的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
【总页数】1页(P12)
【作者】钟朋荣
【作者单位】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大学教授【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91
【相关文献】
1.不能让企业家白死 [J], 钟朋荣
2.做不了暖男的结局:被冷死还是嫌弃死 [J],
3.不能让“死鱼”沤死“活鱼”——对我省国企改革的再思考 [J], 张晓峰
4.我不能死!不能让鳄鱼吃掉! [J], 欧阳
5.张卫星不“知止”即不“知死”? [J], 方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视自身不足的名人例子(一)介绍在现代社会,名人常常受到大众崇拜。
然而,有些名人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功而努力,而是在不断学习、成长,并时刻反思自身的不足之处。
下面将列举几个正视自身不足的名人案例并进行分析解读。
王健林王健林是中国大陆首富,拥有泰达宏利、万达文化、万达商业等多家企业。
虽然是千亿级别的商业巨头,但王健林一直抱着“好奇心”和“学习心态”,并不断接受新事物。
相信大家都知道王健林最近学习了Papi酱的【哇塞】视频,这仅是他对新事物的学习其中一个例子。
韩寒韩寒是中国著名的作家、音乐人、电影导演等多重身份,他的成功广泛地知道于文化领域。
为了接触不同的思维和观点,韩寒从来就没有停下自己的阅读和学习的脚步。
他不断的读世界名著,并不断反思写作技巧,力求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
马云马云是中国大陆著名企业家,是中国电子商务的代表人物,也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
作为一个企业家,马云非常注重自身和团队的成长。
据他的回忆录《马云传》一书中看到,马云过去也存在诸多懒惰和坏习惯,但他并没有一味去否定这些问题,而是梳理整理出自己的优势和问题,制定并付诸行动性的解决方案。
总结以上名人都是在自身事业高峰时期,都没有停留自己的脚步。
他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反思,在不断地完善自身。
这些“学习型”的名人正视自身的不足,不断反思反省,最终找到自我完善的方法。
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正视自身不足是自我反思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向着更加出色的自己前进!李连杰李连杰是中国著名的武打演员和导演,他不仅在中国电影圈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在国际电影界也备受瞩目。
在自己事业的顶峰时期,李连杰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转向了心灵成长的道路。
他开始了解佛教文化,通过学习佛教思想,他希望能够有所启示,找到自我内心的平衡和力量。
此外,李连杰也注重健康和运动,在平衡自身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将这种精神融入自己的电影作品中。
玛丽莲·梦露玛丽莲·梦露是美国著名的影星和歌手,她是影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面对股市崩盘的人物特写作文《股市崩盘时的老张》嘿,你们知道吗,我认识一个老张啊,那可真是在股市崩盘中经历了一场“大冒险”。
老张呢,一直就对股市特别着迷,总觉得自己能在里面闯出一番天地。
这不,有一阵子股市行情那叫一个好啊,老张天天乐滋滋的,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发财啦。
记得有一天,我去他家串门。
一进门就看见他坐在电脑前,眼睛死死地盯着屏幕,那专注的样子,好像世界就剩下他和那些红红绿绿的数字了。
我凑过去一看,好家伙,那曲线涨得可真好看。
老张得意地跟我说:“瞧见没,我这眼光,厉害着呢!”我笑着打趣他:“老张啊,你可别太得意,小心乐极生悲哦。
”他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哎呀,不会的,我老张是谁呀!”可谁能想到呢,没多久股市就风云突变啦。
那天我正吃着饭呢,手机响了,是老张打来的。
我一接起来,就听到老张那慌张的声音:“哎呀,不好啦,股市崩盘啦!”我还没反应过来呢,他就在那边噼里啪啦地说了一大通。
原来啊,股市突然就开始暴跌,他买的那些股票眨眼间就亏了好多好多钱。
我赶紧跑去老张家里,一进门,就看见老张一脸生无可恋地坐在那,头发都好像乱了几分。
他嘴里不停地嘟囔着:“完了完了,这可咋办呀。
”我安慰他说:“老张,别太着急,这股市起起落落很正常嘛。
”他瞪了我一眼,说:“正常个屁呀,我这亏得底裤都快没啦!”然后他就开始给我讲他这一天的经历,说看着那曲线直线往下掉,他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不停地祈祷能涨回来一点,可结果是越跌越惨。
接下来的几天,老张就跟丢了魂似的,整天唉声叹气。
不过呢,老张这人也挺有意思,过了一阵子,他又开始重振旗鼓啦,说什么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哈哈,这就是老张,在股市的风浪中起起伏伏,虽然有时候会狼狈不堪,但也有着那份不服输的劲头。
这不就是股市的魅力嘛,让人欢喜让人忧啊,老张的故事可不就是一个生动的写照嘛。
第48期博览财经WISDOM ·VIEW 责任编辑:周道25●程凯奔向“中国崛起”的大升浪,面对道路两边洒满了胜利果实,如何能够采摘到?本文我们来谈一谈中国特色的价值投资。
任何好的建议,都会比较简单。
中国特色的价值投资就是寻找能够冲入垄断行业的民企或者股份制企业。
这是特殊历史阶段所决定的“特殊机会”,一旦错过,没有机会重来。
山西煤老板们曾经是成功者,当然,论资产而言,他们现在仍是成功者,只是度过了黄金期。
眼光远大的刘永好、东方集团的张宏伟借助民生银行而跻身富豪榜,成为那个时代的成功者。
在美国贝尔实验室打下手的吴鹰通过引入小灵通而成为2001年富豪明星。
江苏沙钢集团尽管几经风雨,但至少目前来看,它也是成功者。
20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首次跻身美国《财富》2008年度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也是当年国内唯一入选的“草根”民企。
未来呢?新疆广汇集团正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
这些成功民企或富豪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所介入的行业是高度垄断行业或者曾经是垄断行业。
不过,一旦垄断行业逐渐蜕变成为完全竞争行业,高速成长期也将终结。
比如汽车、家用电器等等。
成功者具有相同的特质,但失败者的理由千千万万。
改革开放的这些年,不断有商业枭雄快速崛起,又更快速的陨落。
当我翻阅记录着他们成功与失败的历史扉页时,所能总结出的成功因素是———要敢于不惜一切代价冲入垄断行业,成功就很有可能来临。
反过来看,完全竞争行业中很难找到可以进行价值投资的品种,很多时候看到的都是流星。
电视领域的长虹,保健品领域的中华鳖精、三株、太阳神,白酒领域的秦池,医药行业的三九,饮料行业的健力宝……我不想预言现在某些上市公司的未来,但至少从特殊历史阶段视角上看,它们并不值得价值投资。
下面还是多讲讲“成功者”的特征。
按照“寻找能够冲入垄断行业的民企或者股份制企业”这一标准选取出来的上市公司,很大程度上能够成为价值投资的标的。
不过,需要防范以下风险:1、政策风险:国家政策导向发生变化,重新洗牌,将民资再度放归山野。
忘掉生意来点乐趣
仕强
【期刊名称】《家庭健康》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
洛克菲勒享有98岁的高寿.他一生至少赚进了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7亿5千万。
【总页数】1页(P21)
【作者】仕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61
【相关文献】
1.在登山路上忘掉生意 [J], 吴仕逵
2.丢掉压力来点乐趣 [J], 岳文浩
3.刘硕真:让乐趣成为生意引擎 [J], 丁明豪
4.生意经:来点幽默怎样? [J], 谭爱平
5.忘掉创业,好好做生意 [J], 沈帅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永好潘石屹张跃财富名人面对面王海东:欢迎各位收看深圳卫视《对话改革》,我是主持人王海东。
现在我们是在海南的博鳌小镇,今天来到我们节目的三位嘉宾他们有许多的共同点,他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叫做“中国民营企业家”,他们都是福布斯中文富豪榜上的常客,三个人的身家如今累计起来达到了550亿元,他们所涉及的行业都是事关国计民生重大领域的行业,在各自的行业里面,他们都是响当当的领军人物。
对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对于财富、对于人生呢,他们都有着许多充满个性,但是却又不乏争议的见解,那么这三位如今碰到了一起,他们会有怎样的火花出现呢?短片——他,出生于贫困家庭,20岁之前没有穿过鞋;从80年代开始,他立足三农主业,创立了国内最大民营企业之一新希望集团,多年雄踞福布斯、胡润富豪榜前十名。
(字幕:刘永好,中国“赤脚首富”)他,大学毕业在石油部任一名小职员,却不甘寂寞下海经商,和妻子联手创办SOHO中国房地产公司;他善于玩概念,精于反策划,被誉为是一名基本娱乐化了的地产商人。
(字幕:潘石屹,娱乐化的地产商人)他,曾是一名美术教师,却投身高端技术领域,创办全球最大直燃式空调公司远大集团。
他热衷于个人享受,拥有多架私人飞机,被称为最奢侈的企业家。
(字幕:张跃,最奢侈的企业家?)他们都是富豪,号称彼此是好朋友,他们聚到了一起,能聊些什么呢?王海东:首先特别欢迎三位今天来到我们这样一个特别简单的演播厅。
这个地方叫做博鳌,咱们成语里面经常会说“独占鳌头”,可以说,三位都是在各自行业里面独占鳌头的人物,今天能够来到这里,我们感到特别的荣幸。
我知道三位之间的关系都是比较熟了。
在这里呢,我想一开始,我想请三位来各自简单地点评一下对方,我们从刘总开始,在您眼里,潘总和张总都是什么样的人?刘永好:潘总是个“大侠”,他房地产做得很好,又上市了,而且上市圈了不少的钱。
有人说他有100多亿,放在那儿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他又是一个公众人物,他的博客可了得!大学里面的男男女女对他的博客特别喜欢,据说有一千多万的读者;同时也出了好多书,也是一个非常智慧的一个好朋友。
就是说,他是一个房产开发商,又是一个文化人,同时呢又喜欢写博客,他又喜欢收藏,他是一个比较立体的人物。
王海东:明星式的人物。
刘永好:而且他还拍电影,听说拍电影还蛮卖座的。
王海东:对,但您不是好像不太喜欢这种明星式的人物吗?刘永好:我觉得他这个明星还可以,他虽然说明星了一点,但是大牌的感觉还没有。
王海东:这是您对潘总的评价,那么在您眼里面张总是什么样子?刘永好:张总我们也认识多年了,我们差不多是同一个时代创业的。
他做得比较精、比较专。
他做的空调,一个远大空调,那了得!全国乃至全球都是响当当的。
最近他又搞了一些,叫做人们生活健康的、环境保护用的空气净化机,做得特别的好。
他的特点就是做事精益求精,他是学美术的,学画画的,同时对音乐很有感觉,对艺术很有感觉,做事情、做事业像做艺术那样的。
我没去过他的工厂,但是我听说他的工厂像个花园一样的,草地、工厂的房子,每一个地方都没有可挑剔的,就是拿一种做艺术的执着来做企业,而且他做的产品的质量是非常高的,那么他也老不上市,我问他为什么不上市,他说用不着上市,现在钱都用不完了还上市干什么?而且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做出一个张跃的标准,做出一个张跃的风格,而且他还买飞机,在全中国最早买飞机,买最多飞机的人,就是说他很有个性。
王海东:但是为这事批评他的人也很多。
刘永好:有一次有人批评我,实际上应该批评他,结果批评我了,我还受过了,这个事我还应该和他讨说法。
王海东:您怎么会代张总受过呢?刘永好:有一段时间有人说,某某某说我买了几架飞机,而且说我怎么怎么样的,实际上我没买飞机,我想是他弄错了,可能张总买了飞机怪到我头上来了。
王海东:叫“张冠刘戴”了。
刘永好:所以说我觉得有一点不对,他又不给我补偿。
你看看,他又一点补偿都不给我,你看就这样笑笑就算了。
王海东:张总怎么表态的?张跃:难说啦,是好是坏,大家去理解,有的人以为,多消费一些,或者说是能够消费别人消费不起的东西觉得蛮光荣,或者是蛮神气,像他觉得自己要朴素一些,那他又觉得不好,好像对他的名望反倒不好。
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
王海东:在您眼里面,潘总和刘总是什么样的人?张跃:潘总我就特别熟,我们认识也有五六年了。
潘总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他这个人为人特别地谦虚,我原来为人就不太谦虚;另一方面,潘总其实蛮有气质,说话说得比别人幽默,你说你开个会搞个论坛什么的,有潘总一般就不死板。
所以他特别受欢迎,所以他的地产做得好跟这个有关系。
再说,我估计政府也是一样,你平常就是很幽默的人,政府也比较让着你,我估计也是这样,所以他能够弄到很好的地,反正北京那么多好地,我不太理解这个买地中间的故事,但是反正他能够弄到很好的地。
刘总呢,我们认识时间还不长,接触也不多,但是刘总应该在中国民营企业里面,算是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说,成功最早的是他,刘总很成功的时候,我们还默默无闻,刘总应该在上世纪80年代就很有名了,其实某种意义上说,刘总,说改革30年,对于改革开放,至少对私营企业、民营企业这一块的鼓舞作用很大。
王海东:很多时候是刘总在前面趟路,我们在后面跟着。
张跃:就是他能够,而且做的是普通产业,甚至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成功,就让很多人敢于去做,现在做生意,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创业激情那么高,就是有人在前面很成功,又不是搞的很复杂的东西,这样的话就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像我们这个东西,它是专业化的东西,而且我一做大了以后,别人这个行业也进不来了,所以说引导作用还不突出。
王海东:好了,我们听到了张总对两位的评价。
潘总,您怎么评价您两边的人?潘石屹:这两位都是我好多年的好朋友了,也是我心目中的两位偶像了。
刘总认识的时间更早一些,差不多七八年前、十年前认识的,也从刘总身上看到了办企业是非常智慧的,作为饲料行业,竞争力是非常激烈的。
中国有一个大政方针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富裕,这里面具体的一个公司的案例,最好的是刘总他们的发展,我确实觉得非常地有意义。
王海东:从私人这个角度您对他怎么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刚才说您是“大侠”。
潘石屹:他特别地幽默,说话很有逻辑,不像我,他们俩都当过老师,所以说话表达能力我觉得都比我强,而且刘总在性格各个方面特别随和,我记得有一天到我们家去吃饭,本来是我们俩约着出去吃,我说你到我们家来吧,他说你们家的饭够吃吗?我说多加一把米嘛就够吃了,所以也是特别随和。
王海东:您觉得张总在您眼中是个什么样的?潘石屹:张总对我的印象最深的是不睡觉。
这个确实是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我正好跟张总相反,我就说你穿不好,吃不好都可以,可是到点就要睡觉,所以张总用飞机把我接到他们厂里面去参观,参观完以后,是凌晨一点钟快两点钟了,他给我说潘总你去休息吧,我还有几个会要开。
凌晨两点钟还有几个会要去开,我说你不睡觉?他说好不容易回来了,现在把几个会开了。
开完会以后,第二天六点多钟又来陪着我吃饭,我说昨天你睡觉没睡觉?他说睡了一两个小时。
我觉得每天我要睡不够八个小时,觉得这一天是没有精力的,他可是睡上一两个小时,做任何事情的话,精力非常的旺盛。
刘永好:我感觉他是什么呢?勤奋、努力、享受并快乐着。
是不是这样子的?潘石屹:第二点呢,我对张总的印象是特别的严谨,任何事情,就对这个技术的精益求精,这个管子应该怎么做,怎么涂这些东西是精益求精,对员工的管理,制度也非常多,我们去了以后接待我们,什么时候介绍,什么时候参观,参观哪个车间,是安排得井井有条,所以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家呢,这个制度的建设、管理啊,还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对员工提醒,说一天必须刷上两次牙,我觉得这个呢,实际上应该是我们小的时候啊,我们的爸爸妈妈培养我们的,可是我们小的时候是改革开放前,都比较困难,所以一天啊,爸爸妈妈说刷上一次牙,还要提醒少放点牙膏是吧,节约一点。
现在我们有这个条件了,可是我们可能大多数的人没有形成这样一个良好的习惯,就得靠张总提醒,这不光是可能对自己的员工的提醒,对全社会的年轻人都提醒,如果一天大家都能够做到刷两次牙,每一次刷牙超过两分钟,这可能对社会的空气的净化各方面,都很有好处的。
(片花+导视)王海东:张总,对于您买飞机和买车,我们这儿有一个数据,我不知道对不对?这是您底下的员工私下透露给我的,说您现在拥有五辆奔驰,其中一辆加长,四辆商务别克,一辆丰田,一辆法拉利,一辆加长红旗,一辆加长凯迪拉克,这是十三辆车。
另外有四架私人商务飞机和三架私人直升机,这是真的吗?张跃:数据都不是很准,车倒是比这个多得多啦。
王海东:车还多一些?张跃:车都是工作嘛,都要用嘛,飞机也对工作有好处。
王海东:您还是认为飞机对工作有好处?张跃:对,其实真的,我过去很长时间,不到万不得已不用飞机,长距离,直升机还用一用,像长距离的这种飞机,两三个人用,还是蛮浪费的,蛮浪费油的,就是蛮增加二氧化碳,增加温室气体。
王海东:我看了很多关于您的资料,我发现您手下的人特别特别害怕您,因为您的管理非常非常严格。
我不知道潘总和刘总知不知道,远大集团方方面面这种文件、规章方面的文件,有一个统计说差不多50多万字。
张跃:中午还有一个记者在问我,你的制度那么多,会不会对员工约束太多了?让他们不愉快,或者说创造力会有限制,会限制你的发展?我觉得香港的规章制度比大陆多,那它的自由度降低了吗?发展慢了吗?美国比香港法律条文还要多,堆积如山,买辆车都可以看到几十条法律,大家都知道,美国的自由度比香港还高,其实就是规定得越细,人越自由,越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像我们那里,是没有人可以欺负人的,连我也不能欺负别人,我要随便处罚哪个员工也做不到,因为有制度。
我的规章制度还没到那个程度,如果到了非常高的程度的时候,像欧美一样,我的公司发展速度还会快,同时员工也会更幸福,这一条是一定要注意的。
刘永好:我们公司也有不少的规定,但是可能没有张总那边那么细一些、那么严一些。
实际上各个企业有不同,跟他从事的产业相关,也与企业的风格相关。
实际上我觉得没有一条所谓的最好的道路,都是相对的,你觉得在你那个模式下,你那个体系下,你那个产业这样做最好,那么就这样好。
我觉得他做得挺好的,我觉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
他们的产品质量好、市场受欢迎、企业效益好、发展稳定,那就说明了他们的制度还是挺好的嘛。
王海东:刘总我到这儿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您现在这样的身份,您还会直接和农民打交道吗?您应该会和更多的企业高端或者说金融界的人士打交道会更多?刘永好:我这两三年到农村去得很多,当然了有时是到我们国内的各个地方走一走。
我做了很多的调查,我现在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做调查研究,我看看这个地方的农村,他们的人有多少出去打工了?他们这些人有多大年龄的在做什么呢?他们收益多少?他们养猪是多是少?他们种地的收入怎么样?他们有什么想法?农村的教育情况怎么样?不但在中国调查,我还到美国去调查、到日本调查、到韩国调查、到欧洲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