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鹿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19
《大鹿》教学设计《大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大鹿》,并能够用自然、明亮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感。
学生能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理解歌曲的含义。
学生能够通过演唱、表演等方式,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歌曲。
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勇敢、善良和团结精神。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动物之间的友谊和互助,增强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地演唱歌曲《大鹿》,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理解歌曲的含义,能够用自然、明亮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感。
通过演唱、表演等方式,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掌握。
歌曲中“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这句歌词的演唱。
引导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主题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演奏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教师通过示范表演、动作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表演方式。
练习法学生通过模仿、练习等方式,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式。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1. ◦ ◦ ◦2. ◦ ◦ ◦3. ◦ ◦ ◦ 1. ◦ ◦ ◦ 2. ◦ ◦ ◦ 1. ◦ ◦ 2. ◦ ◦ 3. ◦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含义、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演唱技巧、表演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大班下学期音乐《大鹿》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歌曲《大鹿》了解大鹿的形象特点,以及歌曲表达的故事情节。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以及集体合作表演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大鹿》的歌词及旋律。
2. 歌曲所描绘的故事情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大鹿》,并能进行集体表演。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大鹿》乐谱、音响设备、图片、头饰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幼儿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活跃课堂气氛。
2. 新歌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大鹿》,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3. 歌词教授:教师逐句教授歌词,帮助幼儿掌握歌词内容。
4. 旋律练习:教师教授歌曲旋律,指导幼儿掌握音准和节奏。
5. 集体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表演,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表现。
2. 歌曲掌握:评估幼儿对歌曲《大鹿》的歌词记忆、音准和节奏感。
3. 集体表演:评价幼儿在集体表演中的协作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七、家园共育:1. 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幼儿在音乐课程中的表现,并提出建议。
2. 家庭练习: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孩子提供练习音乐的机会,如播放歌曲、一起唱歌等。
3. 作品展示:邀请家长参加幼儿的音乐作品展示活动,共同见证幼儿的成长。
八、教学延伸:1. 音乐游戏:设计相关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音乐知识。
2. 艺术创作:鼓励幼儿根据歌曲《大鹿》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3. 主题表演:组织幼儿进行主题表演,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九、课程反思:1. 教学方法: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合幼儿,是否有利于他们的学习。
《大鹿》说课稿教学内容:《大鹿》诗词赏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鹿》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研究《大鹿》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意义。
3.鉴赏《大鹿》这首诗的表达方式、情感和形象描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大鹿》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意义。
2.研究《大鹿》这首诗的表达方式、情感和形象描绘。
三、教学难点:
1.分析研究《大鹿》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意义。
2.鉴赏《大鹿》这首诗的表达方式、情感和形象描绘。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生课前阅读了《大鹿》的课文。
五、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大鹿》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图片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了解《大鹿》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分析《大鹿》的艺术特色和意义:
1.教师分析《大鹿》的诗歌形式和韵律。
2.教师解读《大鹿》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教师讲解《大鹿》的主题和情感。
鉴赏《大鹿》的表达方式、情感和形象描绘:
1.教师分析《大鹿》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大鹿》中的情感和意境。
3.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大鹿》这首诗。
六、教学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和创作活动,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通过对比《大鹿》与其他类似诗歌作品,让学生发现不同的诗歌风格和意境。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于《大鹿》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意义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是在实施课堂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二上《大鹿》教案一. 教材分析《大鹿》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民歌,选自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材。
歌曲以五线谱的形式呈现,节奏简单,旋律明朗,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描绘了一幅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五线谱的认知和识谱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富有童趣的歌曲容易产生兴趣。
但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和音高的把握还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大鹿》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高把握。
2.五线谱的识谱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效果。
3.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情境教学法:创设大自然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大鹿》的的五线谱和歌词。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大鹿》。
3.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4.教学道具: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大鹿》,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五线谱和歌词,引导学生认识五线谱,讲解歌词中的大自然景象,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把握节奏和音高。
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效果。
4.巩固(5分钟)教师设置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如:模仿动物叫声、大自然声音等。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歌曲或舞蹈,展示大自然的美。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大鹿》所传达的大自然美好的主题。
小学音乐《大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详细内容为歌曲《大鹿》。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大鹿》的旋律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动物音乐形象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跃和节奏变化。
2.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及动物音乐形象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歌词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动物叫声的录音,让学生猜猜是哪些动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音乐形象。
2. 新课内容展示:向学生介绍歌曲《大鹿》,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 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旋律跳跃和节奏变化。
(2)分组练习,每组挑选一名学生领唱,其他学生跟唱。
(3)各组展示,互相评价,提出建议。
4. 歌曲实践:(1)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动物,用歌声模仿其叫声,进行创作。
(2)学生展示,互相评价,选出最佳创意。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大鹿》2. 歌曲旋律:五线谱及歌词3. 动物音乐形象:大鹿、小鸟、兔子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歌声模仿你喜欢的动物,录制小视频。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将视频分享至班级群,互相欣赏、学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动物音乐形象的掌握,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动物音乐形象,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跃和节奏变化。
2. 教学过程:歌曲学习中的分组练习和展示。
3. 作业设计:用歌声模仿动物的制作视频作业。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关注学生对动物音乐形象的掌握和拓展创作。
小班音乐优秀教案《大鹿》一、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大鹿》的韵律美,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学会歌曲《大鹿》的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3.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教学歌曲《大鹿》。
2.学习歌曲表演动作。
3.分角色表演歌曲。
三、教学重点1.学会歌曲《大鹿》的歌词。
2.感受歌曲的韵律美,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教学难点1.歌曲中节奏的把握。
2.歌曲表演动作的配合。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音乐游戏,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学习歌曲《大鹿》1.教师播放歌曲《大鹿》,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引导幼儿学会歌词。
3.教师与幼儿一起演唱歌曲,纠正发音和节奏。
4.鼓励幼儿独立演唱歌曲,培养自信心。
(三)学习歌曲表演动作1.教师示范歌曲表演动作,引导幼儿模仿。
2.教师分解动作,逐一教授,确保幼儿掌握。
3.教师与幼儿一起练习歌曲表演动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分角色表演歌曲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歌曲中的一个角色。
2.各小组练习分角色演唱歌曲,培养表现力。
3.全班集体分角色表演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1.教师邀请幼儿谈谈学习歌曲《大鹿》的感受。
3.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听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亮点:1.教师教态亲切,语言生动,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循序渐进,使幼儿顺利掌握歌曲。
3.分角色表演歌曲,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力。
不足:1.部分幼儿在演唱过程中,节奏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个别辅导不够,今后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资源1.教学歌曲《大鹿》音频。
2.歌曲表演动作分解图。
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及合作意识。
2.歌曲演唱:评估幼儿对歌曲《大鹿》的演唱水平,包括音准、节奏和歌词掌握程度。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大鹿》教学内容大班级音乐活动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欢乐的音乐中快乐成长,还可以让孩子们培养音乐素养。
本次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为《大鹿》。
教学目标1.了解《大鹿》的基本信息和歌曲内容。
2.能够能够唱出歌曲,并能够合理运用声音的高低变化。
3.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表演。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歌曲老师通过和孩子们互动,介绍本节课的歌曲《大鹿》,引导孩子们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和歌曲内容。
第二步:歌曲训练1.由老师带领孩子们一句一句地练习歌曲。
2.老师帮助孩子们理解歌曲中声音的高低变化,并引导孩子们相应地运用声音的高低变化。
第三步:编排舞蹈1.老师进行简单的舞蹈编排,加强歌曲视觉效果。
2.引导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起一段简单而优美的舞蹈。
第四步:音乐表演在歌曲训练和舞蹈编排完成后,由孩子们进行音乐表演。
教学反思首先是引入环节,要能够将孩子们引入到学习状态中。
这种情境式的引入,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含义。
其次是歌曲的训练,需要老师引导孩子们配合声音的高低变化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接下来是舞蹈编排,需要老师发挥自己的创意,为孩子们编排一段简单而优美的舞蹈。
最后是音乐表演,在保证孩子们能够在表演中完整地展示此次课程的全部内容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鼓舞孩子们的信心,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
结论这节音乐课的教学反思表明了,大班级音乐教学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欢乐的音乐中快乐成长,还可以让孩子们培养音乐素养。
而本次课程教学反思结合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以及音乐特点,从而使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程中学习到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