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_汉字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36
汉字的文化2020-11-10汉字的文化1“叮呤呤,叮呤呤”上课铃响了,激动人心的汉字大讲堂开始了。
别小看中国的汉字,在纸上,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又蹦又跳,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花儿在风中摇曳。
同学们陆陆续续地上台了,猜字谜小组向我们展示一个个奇怪而有趣的字谜,有的一眼就可以猜出答案,高兴地欢蹦乱跳;有的猜不出,直挠脑袋,拍着腿,跺着脚。
对联小组上场了,为我们读上一段奇妙的对联,同学们都听的津津有味,它背后的一个个小小的故事更是引人入胜。
汉字的演变组带我们走进古代造字现场,我不禁赞叹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
轮到象形字小组,我们热情地拍手鼓掌,眼里闪着期待的眼神,他们打开PPT向我们讲述象形字知识。
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标志着人们已经开始从蒙昧走向文明。
中国象形文字是众多文明古国中唯一应用当时的古老文字。
我们低着头,默默思考:这是什么字?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这个字有着怎么样的含义?一个个问题在我脑海里蹦出,突然感叹古人的智慧是多么强大!我为我自己生活在这个有文化的国家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化而来的,整个过程由繁到简,由方到园。
看看甲骨文的“昊”字像一个小人静静地坐着,好像在思考问题。
“车”字好像一个人挥着鞭子,坐在马车上,好威武。
“月”字,像一个D 字挂在天空。
而现代汉字却大不相同,“草”字让人感觉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红”字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像平躺在夏天绿茵茵的草地上,为那一望无际的景色而迷醉,我无限钟情于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汉字,并震惊于它的无限活力和奇特魅力。
汉字的文化2手机,电脑,地铁和公交车上的“低头族”,“手机控”、“网游”已成为网络上的“热词”。
而每当我看到那些用双手在电脑键盘上“疾驰”的“网游”族时,我想,已经有许多人不太在乎那古老的汉字文化了。
许多人已被手机等电子设备所迷惑,禁锢,无时无刻不拿着一部手机,一本笔记本电脑;在一个地铁车厢里同时响起“ipone”的经典提示音的场面都已经见怪不怪。
为“名”所累,受“名”所困——姓名用字中的生僻字分析2011级对外汉语 11260205 艾静【摘要】据调查,随着人们文化程度的增高以及对姓名蕴意的追求的提高,大量的生僻字被用于取名之中。
然而,这却给名字的拥有者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姓名用字使用生僻字到底是否可取呢?本文将从多角度姓名用字中的生僻字进行分析。
【关键字】生僻字姓名麻烦规范据《信报》报道:教育部、国家语言委员会已启动了人名规范的一系列项目,其中一项就是制定《人名用字表》。
有关方面的专家解释说,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无法可依,中国人姓名用字毫无节制,字量无限扩大,单名增多、重名率增高,滥用生僻字、滥用不规范字甚至自造怪字的现象愈演愈烈,给户籍管理,人事、银行、保险、交通等计算机终端处理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目前,国家语委正组织语言文字和公安户籍等部门专家开展这项工作。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对姓名中的生僻字来进行一下探究。
一、什么是生僻字生僻字又称冷僻字、僻字、罕用字。
之现代汉语中基本不用,被排除在常用汉字外的汉字,故也被称作死字。
很多的生僻字被定为异体字,其字意思与常用字相通。
通常是人名、地名或某些古书中出现过的字,一般的字典都不会收录这些字,电脑汉字编码亦不能覆盖所有生僻字,因此经常产生罕见人名、地名用字无法录入的情况。
但是到底哪些是不常见的字,哪些是不熟悉的字,似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根据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1988年发表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我们姑且将生僻字的范围界定在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之外。
1983年教育部发表了《罕用字体表》,收18480字,另有附录18字,补遗74字。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最早的汉字是产生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为了将事物区分开来,造就了大量的汉字。
并通过一些古老的书籍记录并传承了下来。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更加全面人们会造出更加容易记忆和保存的字来代替原有的字,但是原有的字并没有消失。
汉字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汉字文化课程是一门深入探讨汉字起源、演变和应用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培养其对汉字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其书写和欣赏汉字的能力。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和汉字的构造原理;2、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汉字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3、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书写能力,包括硬笔、软笔等不同书写工具的使用;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文化意识。
三、课程内容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介绍汉字的起源、早期形态和发展过程,阐述汉字演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2、汉字的构造原理:解析汉字的构造方式,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基本含义和构成方式;3、汉字的美学价值:探讨汉字的美学特点,包括字形的美、意境的美、书法的美等,提高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4、汉字的文化内涵:分析汉字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包括历史事件、思想观念、民俗信仰等,帮助学生理解汉字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5、实践操作:通过书法练习、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对汉字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构造原理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2、实践操作:通过书法练习、创作等方式,让学生实际操作汉字,提高其书写能力和对汉字的实际操作能力;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4、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课程评估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估;2、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数量等方面进行评估;3、期末考试:组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汉字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汉字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汉字学》是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构成,增强对汉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案:初中传统文化——汉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汉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则3. 汉字的文化内涵4. 书法艺术的基本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汉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则3. 书法艺术的基本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历程、结构和书写规则,以及书法艺术的基本技巧。
2. 实践法: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书写汉字,掌握书法技巧。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汉字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讲解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不同书体的特点,以及汉字的演变过程。
3. 讲解汉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则:讲解汉字的笔画、部首、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汉字的基本技巧。
4. 讲解书法艺术的基本技巧:讲解书法的用笔、用墨、构图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
5. 实践环节: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书写汉字,掌握书法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
6. 讨论汉字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探讨汉字背后的文化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汉字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练习书写汉字,掌握书法技巧。
3. 深入研究一个汉字的文化内涵,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汉字和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于汉字文化的演讲稿三分钟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关于汉字文化》。
作为中国人,汉字是我们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首先,让我们简单来了解一下汉字的起源。
据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经过漫长的发展,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汉字。
而汉字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影响巨大的语言形式,可以作为世界语言之一。
汉字是一种文字,也是一种美。
汉字可谓文化的载体,它不仅传递着人们的思想,也汇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字饱含了民族文化、历史的沉淀,活生生地诠释了中国风俗、历史、宗教、哲学、医学等等。
汉字云集了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汉字不仅是文字,也是艺术。
由于汉字本身具有美感,其书写也是一种艺术形式。
汉字书法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国粹”,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书写的形式,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文化气息和艺术风范。
汉字文化在现代社会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汉字及其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通过学习汉字及其文化,外国人可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国的历史文化。
但我们当前面临的情况是,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网络流行与汉字输入方法的改变,已经产生了很多的网络新词汇。
与此同时,很多人也对汉字失去了兴趣。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汉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
要加强汉字文化的传承,必须从源头上开始建立对汉字文化的负责任和认识,使汉字文化得以自然地延续下去。
学好汉字、了解汉字的来历和故事,就离不开一个正确的汉字教育。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爱护和传承汉字文化,不断挖掘汉字文化的瑰宝。
最后,让我们一起守护我们瑰宝,把汉字文化发扬光大,传承千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