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与中国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1201 包涵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古至今便有着“多元”社会,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

汉字的存在,深刻地讲述出了中国的漫长崎岖凤凰涅槃般的历史,承载了我们中华儿女自豪而痛心的反思。然而,汉字便是贯穿了古今风雨中的一件独有的珍宝,汉字的命运恰巧折射出了中国的兴盛衰败。汉字极具生命力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汉字所孕育的中华文化极为深厚,每一个汉字都有其背后的意义与故事。

文字属于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文字对文化的从属地位。文化是一个系统,文字也是一个系统,文字系统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无论是文字的产生、发展、演变,还是具体使用,都要受到文化的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在某种意义上对文字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文字毕竟属于文化范畴,文字和文化的其他子系统毕竟会互相影响,一者发生变化,往往会影响另一者,所以文化的其他子系统也会受到文字的影响和制约。

关于文化的定义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从其实质来看,基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

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现代汉语词典》“文化”义项第三:“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这个意义上的“文化”就是文字问题,从有文字开始,不会“运用文字”就是“文盲”,就是没有文化。罗常培先生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首先汉字不是落后的。有人认为汉字是落后的。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发展都要受到汉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甚至可以说什么样的文化决定什么样的文字。如果弃之不用,人们就不能通过研究汉字来考察远古已逝的文化。其次,汉字不是万能的。汉字负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与汉文化有关,二者并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汉字是反映一定的历史文化,人文信息,但绝不是每个字“都是一页恢宏的历史”。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一样,汉字从产生的时开始,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汉语的发展。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它记载着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有上古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印证了中国的全部发展过程。文化,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从狭义上说,它只着眼于精神方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族心态、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还有一种说法是文化是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自从有了文字开始,就流行了一种说法:识字的那叫有文化、不识字的那叫没文化,似乎从那时候开始,文字就成了文化的一个标志。

甲骨文是汉字的最初形态,最形象的重现中国先民的生活状态,最质朴的表现中国先民的行为方式,最直接的体现中国先民的思维特点。请不要以为先民的如此种种并离我们很遥远,现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思维特点固化在汉字中并通过汉字一脉相传,继续塑造着当代中国人。甲骨文,是商代王室占卜的卜辞,以战争和祭祀为主题。作为中国上古文化最主要的载体,甲骨文刻录的内容就是以战争、祭祀和巫术为中心。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战争文化、祭祀文化和巫术文化,三位一体。战争是生存方式,体现的是残忍;祭祀社会组织方式(参加祭祀是对个体身份的认同,在祭祀中扮演的角色取决于现实地位),体现的是虚伪(以鬼神祖先的名义发号施令)(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礼记》);巫术则是思维方式,体现的是非理性、无逻辑。可见从古时汉字就于中国的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随着汉字产生的是一系列的中国伟大的文化,有词语、成语、书法、对联、诗、等等。

例如: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通过点画运动来表现一定情感、意蕴的艺术。篆刻是我国具有艺术价值的印章镌刻,它由古代印章多用篆书入印而得名。这两个特殊的艺术门类,也都是依赖于汉字而产生的,当是不言而喻的。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依照今日训沽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汉字作为语素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在它的自身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我

们探究汉字字形的构字理据,可以发现汉民族诸多的文化特征。

现在和钱币有关的字,像财、货、贡、贫、赈、费、赏、赠、贪、贷、赊、贿赂之类都属贝部,贝不过是一种介壳,为什么可以用它来表示钱币的含义呢?东汉许慎在《说文》里解释说:“古者货贝而宝龟,……至秦废贝行钱。”可见中国古代曾经用贝壳当作交易的媒介物,秦以后才废贝行钱,但是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文字的形体上还保存着它的蜕形。

我们所熟知的一个成语“天人合一”,它的意思是在大自然和人类之间,存在许多共同之处,乃至可以合而为一,这种理解从古代的造字中就可看出,在早期汉字甲骨文和金文中,“天”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天,颠也。”[1]天就是人头顶上方无垠的空间,天的意象,是通过人的形象来体现的。再者,“伦理”一词,“伦”字怎么来的呢?原来,它与水字旁的“沦”同音,同源。三点水的“沦”是“水的小波纹”的意思。当微风吹拂水面泛起涟漪,具有动感却又平静协调,先民们于是联想到人与人的关系也应如此,便造出了同音的“伦”字。用来表示指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可见从现在我们所熟知的许多词或成语中我们可以知道古代人的思想与观念。

我们的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它在文学中所生发的诗意是不容忽视的。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曾对“春”字作了这样的精彩描述:“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

地奔走互告时,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语言文字表达心灵,承载文化,辨文野,判雅俗,别善恶,明治乱,功莫大焉。据说,汉字是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的,“仓颉四目,生而知书,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字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个系统,不仅中国人把它当宝贝,全世界的人也把它当宝贝。外国科学家认为,中国有“三宝”,就是“长城、兵马俑和汉字”。长城是伟大建设力量的象征,兵马俑是伟大组织能力的象征,汉字是伟大传统文化的象征。回眸我们的成长经历,最先接触的是汉字,最先感受的是正确而自如地用汉字表达思想的快乐,并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根植在心灵的深处,在此基础上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汉字发展到现代社会,虽然经历了“废存问题”和“拼音化问题”的波折坎坷,但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焕发着新的生机,到如今,汉字早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受大众喜欢的现代大众文化,它传承着中国人对生命的理解和意义,并成为受世人瞩目的独特的民族文化。现在汉语已经成为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文化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掀起了学汉语的热潮,这对促进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发展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生命的符号,也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世间独有的文化传播工具;汉字亦是我们民族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说起中国的文化,不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