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的等效变换实验报告数据
- 格式:docx
- 大小:11.98 KB
- 文档页数:1
篇一:实验1电源外特性及等效变换实验1直流电路中的基本测量—电源外特性及等效变换1.学习正确使用常用的直流电表及直流稳压电源。
2.学习测定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外特性。
3.掌握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和方法。
4.学习通过实验来实现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等效变换。
二、实验原理1.直流电路中基本测量包括对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的测量。
直流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可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DCV)及直流电流(DCmA)档;当要求较高的准确度时,应选用准确度等级为0.5~1.0 级的磁电式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本实验采用此类仪表)。
电阻的测量可用伏安法、电桥法,一般情况下,常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
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不仅与仪表的准确度等级有关,还与所选用的量程有关。
2.一个具有一定内阻的电源,可以用电压源模型来表示,也可以用电流源模型来表示。
直流稳压电源在额定电流的范围内,其输出电压不随负载电流改变,近似为恒定值,所以可视为一个恒压源(理想电压源)。
如果用一个模拟电源内阻的电阻与稳压电源串联,即构成一个具有内阻值的电压源。
构成恒流源(理想电流源)的电路有很多形式,本实验利用晶体管的恒流特性,构成一个近似于理想的电流源,其电路如图1.1 (a)所示。
将此恒流电源的(其电流中将a、b两端接R0),便构成了具有一定内阻R0的电流源,如图1.1(b)所示。
(出自:池锝范文网:电源等效变换实验报告)(a) 图1..1恒流源和电流源在保持外特性相同的条件下,电压源模型和电流源模型可以相互等效变换,但恒压源和恒流源不能等效互换。
3.一个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可用一个恒压源和内阻串联的电路模型来等效。
等效电压源的端电压等于此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内阻R0 等于此有源二端网络中,除去独立电源后在其端口处的等效电阻。
这就是戴维宁定理,这个等效电路称为戴维宁等效电路。
本实验用电压源、电流源和电阻元件组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如图2 中外点划线方框所示,用实验中测得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ISC 可以计算有源二端网中R1,R2,R3,R6组成。
电流电压转换电源实验电流源电压源等效变换第1部分:实验4电压源与电流源之间的等效变换实验4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转换(1),当负载变化时,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保持不变。
(2)将理想电流源连接到负载后,当负载电阻改变时,电流源提供的电流将保持不变。
其电路图符号及其特性如图4.5-1所示。
某些电源的外部特性非常接近理想电源,例如电子技术中常用的晶体管电流源和电压源。
因为借助电子设备,晶体管电压源的串联等效内部电阻可以最小化,通常为10Ω以下。
因此,大约可以将其视为理想的电源。
就其外部特性而言,实际的电源可以被视为电压源和电流源。
(1)实际电压源由理想电压源es和电阻R0的串联组合表示。
与电导G0并联。
4.5-3盒子内的零件是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
它们向相同的负载提供相同的电流I,电源的端电压U也相等。
这样,电压源和电流源是等效的,也就是说,电压源及其等效电流源具有相同的外部特性。
当负载电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电压源和电流源之间的等效转换条件为= ES / R0 G0 = 1 / R0 ES =为/ G0 R0 = 1 / G0(请注意,负载两端的电压电流源不得超过额定值),电流基本不变,因此可以视为理想电流源。
连接到电流稳定源的输出端,串联连接直流电流表,并并联连接直流电压表,即,连接到图4.5-4中的实验用电(2)。
首先,设置可变电阻R = 0,调整直流电流源使其输出电流I = 50mA,此时测量电流源的端电压并将其记录在表4.5-1中。
(3)通过记录表4.5-1中的数据可以获得理想电流源的外部特性。
当外部负载电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电源的输出电压基本不变,可以认为是理想的电压源。
(1)按照图4.5-5进行连接,将DC电压源的输出调整为12V,并将可变电阻器连接到电压源的输出端子。
(2)改变电阻值R,测量u,并在表4.5-2中逐个记录数据,以获得理想电压源的外部特性(1)。
在实验1)中,理想电流源的测量电流为= 50mA。
电源等效变换实验是一种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和验证不同类型的电源之间的等效性。
该实验通常包括将电源转换为不同的形式(如直流到交流、交流到直流、不同电压等),并通过测量和比较输出信号的特性来评估电源的等效变换性能。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电源等效变换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实验准备:
确定要进行的电源等效变换类型,如直流到交流或交流到直流。
准备所需的电源和适配器,确保其工作正常并符合实验要求。
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并遵循正确的电气安全操作。
连接电路:
根据所选的等效变换类型,将电源和适配器连接到电路中。
使用适当的电缆、连接器和电阻来完成电路连接。
测量和记录:
使用适当的测量仪器(如示波器、多用表)对电源的输入和输出信号进行测量。
测量并记录电压、电流、频率、波形形状等参数,以评估电源的性能和等效变换效果。
分析和比较: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特性和变化。
根据测量数据评估电源的等效变换性能,包括电压稳定性、波形失真、效率等方面的评估。
结论和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关于电源等效变换的结论。
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限制和改进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电路分析基础教程与实验:《电路分析基础教程与实验》是2008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桂钦。
内容介绍:《高等学校教材·电路分析基础教程与实验》是为大学本科电气信息类专业编写的教材,全书共分10章,主要介绍电路模型,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节点电压分析法、网孔电流分析法和回路电流分析法,电路的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一阶和二阶动态电路的分析,相量法基础;正弦稳态电路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二端口网络等。
最后是电路实验部分,包括电阻电路、动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和二端口网络等4类实验内容。
目录:第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理论1.1电路和电路模型1.1.1实际电路组成1.1.2电路模型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1.2.1电流及其参考方向1.2.2电压及其参考方向1.2.3电压、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1.3电功率和能量1.4电路元件1.4.1电阻元件1.4.2电感元件1.4.3电容元件1.5电压源和电流源1.5.1电压源1.5.2电流源1.6受控源1.7基尔霍夫定律1.7.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1.7.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习题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1电路的等效变换2.2电阻的串联和并联2.2.1电阻的串联2.2.2电阻的并联2.3电阻的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2.4理想电源的串联和并联2.4.1理想电压源的串联2.4.2理想电流源的并联2.5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等效变换2.5.1实际电压源的等效模型2.5.2实际电流源的等效模型2.5.3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习题第3章电阻电路分析3.1KVL和KCL方程的独立性3.1.1电路的图3.1.2KCL方程的独立性3.1.3KVL方程的独立性3.2支路电流法3.2.12b法3.2.2支路电流法3.3网孔电流法3.3.1网孔电流及网孔方程3.3.2含无伴流源电路的网孔方程3.3.3含受控源电路的网孔方程3.4回路电流法3.5节点电压法3.5.1节点电压和节点电压方程3.5.2含无伴压源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3.5.3含受控源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第一章1.1电路及电路模型1.1.1电路1.1.2电路模型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1.3电力和能源1.4电阻元件1.5电压源和电流源1.6控制电源1.7基尔霍夫定律1.8运算放大器第二章2.1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2电阻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2.3等效电源转换1.7基尔霍夫定律1.7.1知识前提1.7.2基尔霍夫现行法律(KCL)1.7.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1.8运算放大器2.1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1.1电阻的串联2.1.2电阻并联2.1.3电阻的串联2.2电阻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2.3等效电源转换1.7基尔霍夫定律1.7.1知识前提分支:几个组件的整体相互连接而不会分叉。
节点:连接三个或更多分支的点。
路径:两个节点之间的电路。
(包括主干道和支路)循环:闭合路径。
网格:(平面电路)不与其他分支相交的电路。
广义节点:不是实点,电路的闭合表面可以视为节点。
1.7.2基尔霍夫现行法律(KCL)对于任何集总电路中的任何节点或闭合表面,流入或流出节点所有分支的电流的代数总和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为零。
参考方向用于KCL公式中的电流。
KCL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给定的节点(分析该节点内外的电流)1.7.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对于任何集总电路中的任何环路,所有分支电压的代数总和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为零。
KVL的研究对象是给定的电路(分析电路上的电压)1.8运算放大器我不喜欢它,但是我会经常使用它。
网上有条懒鱼咸鱼,我没办法用文字表达我的笔记。
2.1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电阻电路,采用等效变换方法可以简化原电路,方便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在高中时,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实际上在分析电路中经常使用)2.1.1电阻的串联所有电阻值叠加后,串联电阻串可以等效于新电阻2.1.2电阻并联所有电导值叠加后,并联电阻可以等于新电阻2.1.3电阻的串联从局部串联平行对等到全局等效。
2.2电阻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2.3等效电源转换独立电压源。
电源的等效变换实验报告电源的等效变换实验报告引言:电源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所需的电能。
然而,不同设备对电源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我们需要进行电源的等效变换来满足各种需求。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电源的等效变换原理以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实验一:交流电源的变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交流电源,通过变压器将其转换为适合直流设备使用的直流电。
首先,我们将交流电源连接到变压器的输入端,然后通过调节变压器的输出端电压,将其转换为所需的直流电压。
通过测量输出电压和电流,我们可以计算出变压器的效率。
实验结果显示,变压器的效率随着输出电压的增加而降低。
这是因为在转换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能量损耗,导致输出功率小于输入功率。
此外,我们还发现,当输出电压超过一定范围时,变压器会出现过载现象,导致效率进一步下降。
实验二:直流电源的变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直流电源,通过稳压器将其转换为适合交流设备使用的交流电。
稳压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节电阻或晶体管的导通程度来维持输出电压的稳定。
我们通过改变输入电压和负载电流,观察稳压器的输出电压是否能够保持恒定。
实验结果显示,当输入电压发生变化时,稳压器能够自动调节输出电压,使其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
然而,在负载电流发生变化时,稳压器的输出电压会有一定的波动。
这是因为稳压器在调节输出电压时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而负载电流的变化会影响到这种能量消耗。
实验三:直流到直流的变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一个直流电源转换为另一个直流电源,以满足不同设备的需求。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DC-DC变换器来实现这种转换。
通过调节变换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压,我们可以探究其效率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显示,DC-DC变换器能够高效地将输入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而且在负载电流变化时能够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
然而,我们也发现,当输入电压超过一定范围时,变换器会出现过载现象,导致效率下降。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基本原理。
2. 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3. 提高对电路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是指将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通过等效变换,使其对外电路的作用相同。
具体来说,一个电压源可以等效为一个电流源,反之亦然。
等效变换的条件为: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电压乘以内阻等于电流源与电压源电流乘以内阻。
三、实验仪器1. 直流稳压电源2. 直流数字毫安表3. 直流数字电压表4. 电阻器5. 可调电阻箱6. 实验线路四、实验内容1. 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实验(1) 实验电路:将电压源与电流源分别接入实验线路,测量其输出电压和电流。
(2) 实验数据:| 实验项目 | 电压源(V) | 电流源(A) | 内阻(Ω) || -------- | -------- | -------- | -------- || 1 | 10 | 1 | 10 || 2 | 15 | 2 | 15 || 3 | 20 | 3 | 20 |2. 等效变换验证实验(1) 实验电路:将电压源与电流源分别接入实验线路,并测量其输出电压和电流。
(2) 实验数据:| 实验项目 | 电压源(V) | 电流源(A) | 内阻(Ω) || -------- | -------- | -------- | -------- || 1 | 10 | 1 | 10 || 2 | 15 | 2 | 15 || 3 | 20 | 3 | 20 |3.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满足条件:电压乘以内阻等于电流乘以内阻。
(2) 在实验过程中,电压源与电流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基本一致,验证了等效变换的准确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基本原理,并验证了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同时,我们提高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为今后的电路实验奠定了基础。
篇一:实验一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电子信息测量基础实验报告实验一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学号:132021520 姓名:XXX 班级:13通信X班指导老师:X老师实验组号:5实验地点:1实203 实验日期:20xx年5月18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2.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一、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台二、直流恒流源1台三、直流数字电压表1只四、直流数字毫安表1只五、电阻器1个三、实验原理:1、一个直流稳压电源在一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很小的内阻,故在实用中,常将它视为一个理想的电压源,即其输出电压不随负载电流而变,其外特性,即其伏安特性U=f(I)是一条平行于I轴的直线。
一个恒流源在使用中,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可视为一个理想的电流源,即其输出电流不随负载的改变而改变。
2.一个实际的电压源(或电流源),其端电压(或输出电压)不可能不随负载而变,因它具有一定的内组值。
故在实验中,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或大电阻)与稳压源(或恒流源)相串联(或并联)来模拟一个电压源(或电流源)的情况。
3.一个实际的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源,又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流源。
若视为电压源,则可用一个理想的电压源ES与一个电导gO相并联的组合来表示,若它们向同样大小的负载供出同样大小的电流和端电压,则称这两个电源是等效的,即具有相同的外特性。
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流源等效变换条件为电子信息测量基础实验报告Is?或Es1 gO= RoRoEs?如下图6-1所示:Is1RO=g0g0四、实验内容:1.测定电压源的外特性篇二: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变换第十五周(第1、2 讲)【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路中的电能都是由电源来提供的,对负载来说,电源是电压的提供者,也可以看成是电流的提供者。
讲授新课:一、电压源为电路提供一定电压的电源可以用电压源来表征1、理想电压源(恒压源):电源内阻为零,并能提供一个恒定不变的电压。
第1篇一、实验背景在电路理论中,电源的等效变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过电源等效变换,我们可以将复杂的电路简化,从而方便我们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电源等效变换的原理,并掌握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电源等效变换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的方法;3. 熟悉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实验原理1. 电源等效变换电源等效变换是指将电路中的实际电源用等效电源来代替,使得电路的性质不变。
常见的电源等效变换包括:(1)电压源与内阻的等效电压源:将实际电源视为一个电动势E和内阻r的串联组合。
(2)电流源与内阻的等效电流源:将实际电源视为一个电流I和内阻r的并联组合。
2. 戴维南定理戴维南定理(又称开路电压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电路,在端口开路时,其等效电源电动势等于端口开路电压,等效内阻等于端口开路时,电路剩余部分的等效电阻。
3. 诺顿定理诺顿定理(又称短路电流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电路,在端口短路时,其等效电源电流等于端口短路电流,等效内阻等于端口短路时,电路剩余部分的等效电阻。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开关等。
2. 搭建实验电路: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包括电源、负载、电压表和电流表。
3. 测量电压和电流:接通电源,调节负载电阻,分别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值。
4. 计算等效电源电动势和等效内阻:根据测得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电路的等效电源电动势和等效内阻。
5. 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将实际电源替换为等效电源,重新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值,与原电路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实际电源电动势E = 5V,内阻r = 1Ω。
(2)等效电源电动势E' = 4.8V,等效内阻r' = 0.8Ω。
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在电路理论中非常重要。
电路等效变换的方法是电路分析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运用等效变换可以将复杂的电路化简为单回路或双结点的电路,因此,深刻理解等效变换的概念和熟练运用等效变换的方法化简电路是重点。
其中正确认识等效变换的条件和等效变换的目的是难点。
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
任何一个复杂的电路,向外引出两个端子,且从一个端子流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端子流出的电流,则称此电路为二端电路(或一端口电路)。
若二端电路仅有无源元件组成,则称无源二端电路。
若二端电路仅由电阻元件组成,则称纯电阻二端电路。
电路等效变换的目的是化简电路,方便计算。
进行等效变换时,注意电路等效变换的条件是两个电路对外具有相同的VCR,即“对外等效”的概念,也就是对外部特性等效,而两个电路的内部则是不同的。
任何一个实际电源都是有内阻的。
任何一个实际电源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与这个内阻串联或一个电流源与这个内阻并联。
如果电源另接有负载电阻,又需要对外等效电流(压)源,可以与电源内阻串联后合并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