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 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187.00 KB
- 文档页数:31
问诊的方法与技巧问诊是医师通过与病人或其知情人交谈,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治疗经过、既往健康等,经过分析、综合、全面思考而提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一、问诊的重要性问诊是诊断疾病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既使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也是如此。
1、疾病早期,机体尚处于功能的或病理生理变化的阶段,这时还不能发现器质性或形态学方面的改变,而病人却可以感受到某些特殊的不适,因此主要靠问诊获得信息。
在此阶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甚或特殊检查可能皆无阳性发现,问诊所得的资料却能更早地作为诊断的依据。
有许多疾病仅靠问诊即可得出初步诊断或确诊,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心绞痛、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癫痫、疟疾、胆道蛔虫症等.2、问诊所得的资料又可以为选择其他的检查措施提供线索。
3、问诊不仅可以全面地了解病人疾病的历史和现状,而且通过交谈,可以掌握病人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消除不良影响,提高诊疗效果。
忽视问诊,必使病史采集粗疏,病情了解不够详细或确切,势必造成漏诊或误诊,对病情复杂而又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的病例,深人细致的问诊就更为重要。
例:患者,男,31岁。
主诉反复发热9个月。
患者体温始终在37.8~39℃波动,无受凉史,无咳嗽、咽痛、胸痛、腹痛、尿急、尿痛、尿频等症状,无体重改变。
查体未发现有明确的阳性体征.在长达9个月的病程中,先后有12位医生负责该病人的医疗工作。
考虑病人可能患有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先后多次进行针对结核病、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疟疾、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按肌纤维炎治疗,不能完全控制体温。
第13位经治医生接班后,仔细地回顾了病人的全部病历,重新询问了病史,了解到病人在发病前曾回内蒙古老家接触到刚刚生下来的羊羔。
同时,这位医生在阅读文献中发现有作者认为给病人静脉输用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以提高布氏杆菌病的检出率。
答:通过问诊可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情况,诊疗经过,既往健康状况及曾经患病情况,对现病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简述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答:(1)以礼节性的交谈开始;(2)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3)避免暗示性提问及逼问;(4)避免重复提问;(5)避免使用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6)注意及时核实患者陈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答:(1)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发展与演变;(5)伴随症状;(6)诊治经过;(7)病程中一般情况。
简述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答: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1.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④趋高热41℃以上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有那些?2.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见的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3.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代谢障碍④皮肤散热减少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4.对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4.①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②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③多系统症状询问④患病以来一般情况⑤诊治经过⑥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治疗或分娩史、服药史、职业特点等。
19、肝源性水肿表现特点: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重症肝炎.其水肿的主要表现为腹水,常伴有肝功能受损及门静脉高压等临床表现.(一)咳嗽与咳痰的病因分类是怎样的?答:1.呼吸道疾病、 2.胸膜疾病、 3.心血管疾病、4.中枢神经因素(二)以咳嗽与咳痰为主诉的患者,您在病史询问时应包括哪内容(要点)?(二)答:1.发病年龄、咳嗽病程、起病方式、与昼夜或季节气候关系2.咳嗽程度、音色、连续性、发作性、单声咳嗽3.是否伴有发热、胸痛、气喘4.痰的性状、量、有何特殊气味,是否伴有血痰或咯血。
诊断学问诊绪论一、诊断学的内容1.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 即问诊,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只要患者神志清晰,无论在门诊或住院的场合下均可进行。
许多疾病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配合系统的体格检查,即可提出初步诊断(primary diagnosis)。
2.症状和体征症状(symptom)是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如瘙痒、疼痛、心悸、气短、胀闷、恶心和眩晕等,这种异常感觉出现的早期,临床上往往尚未能客观地查出,但在问诊时则可由患者的陈述中获得。
症状是病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症状的发生、发展及演变,对作出初步诊断或印象(impression),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体征(sign)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心脏杂音和肺部哕音等。
症状和体征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存在。
体征对临床诊断的建立可发挥主导的作用。
3.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进行体格检查时应做到既不使患者感到不适,又能获得准确结果,以期尽早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
4.实验室检查(1aboratory examination) 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当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时,应结合临床慎重考虑或进行必要的复查。
实验室检查偶尔阳性或数次阴性的结果,均不能作为肯定或否定临床诊断的依据。
5.辅助检查(assistant examination) 如心电图、肺功能和各种内镜检查,以及临床上常用的各种诊断操作技术等,这些辅助检查在临床上诊断疾病时,亦常发挥重要的作用。
《诊断学》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问诊的方法技巧与获取病史资料的.数量和质量有密切的关系,涉及一般交流技能、收集资料、医患关系、医学知识、仪表礼节,以及提供咨询和教育病人等多个方面。
在不同的临床情景,也要根据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某些技巧。
第一节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问诊开始,由于对医疗环境的生疏和对疾病的恐惧等,患者就诊前常有紧张情绪。
医生应主动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以解除患者的不安心情。
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最好不要当着陌生人开始问诊。
如果病人要求家属在场,医生可以同意。
一般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可先作自我介绍(佩戴胸牌是很好的自我介绍的一种方式),讲明自己的职责。
使用恰当的言语或体语表示愿意为解除患者的病痛和满足他的要求尽自己所能,这样的举措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很快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改善互不了解的生疏局面,使病史采集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2.尽可能让患者充分地陈述和强调他认为重要的情况和感受,只有在患者的陈述离病情太远时,才需要根据陈述的主要线索灵活地把话题转回,切不可生硬地打断患者的叙述,甚至用医生自己主观的推测去取代患者的亲身感受。
只有患者的亲身感受和病情变化的实际过程才能为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3.追溯首发症状开始的确切时间,直至目前的演变过程。
如有几个症状同时出现,必须确定其先后顺序。
虽然收集资料时,不必严格地按症状出现先后提问,但所获得的资料应足以按时间顺序口述或写出主诉和现病史。
例如:一名56岁男性病人,间断性胸骨后疼痛2年,复发并加重2小时就诊。
2年前,病人首次活动后发生胸痛,于几分钟后消失。
1年前,胸痛发作频繁,诊断为心绞痛,口服尼群地平10mg 每日3次,治疗后疼痛消失。
病人继续服药至今。
2小时前病人胸骨后疼痛再发,1小时前伴出汗、头晕和心悸,胸痛放射至左肩部。
如此收集的资料能准确反映疾病的时间发展过程。
4.在问诊的两个项目之间使用过渡语言,即向病人说明将要讨论的新话题及其理由,使病人不会困惑你为什么要改变话题以及为什么要询问这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