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酱制作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6.02 KB
- 文档页数:8
农家大酱的制作方法农家大酱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调味料,以豆酱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味道,是许多家庭常备的佐餐食材。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农家大酱的制作方法。
原料准备:1. 黄豆:选择新鲜的黄豆,如果可能的话,最好选用当地的农家豆类产品;2. 大麦:大麦含有较多的精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增加农家大酱的口感;3. 食盐:用于调节豆酱的咸味;4. 小米:小米的加入可以提高豆酱的口感和香气;5. 大蒜、生姜、辣椒:用于调味和增加农家大酱的风味。
步骤一:黄豆和大麦的浸泡1. 将黄豆和大麦分别洗净后,放入大碗中;2. 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6-8小时,以便黄豆和大麦能够充分吸水。
步骤二:煮熟黄豆和大麦1. 将浸泡好的黄豆和大麦放入大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水量不要超过黄豆和大麦的两倍;2. 火开至最大,等水烧开后,转至小火煮熟,约需2-3小时;3. 注意期间要经常搅拌,以免粘锅底。
步骤三:豆酱的发酵1. 把煮熟的黄豆和大麦倒入宽口的瓷坛或陶罐中,放置凉后密封,不要盖得太紧;2. 将蒸发糯米的水加入瓷坛或陶罐中,使温度更适宜发酵;3. 放置在温暖的地方,一般需要发酵7-10天,温度不宜过高,最好保持在摄氏20-25度之间;4. 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如有霉菌产生,应及时清理。
步骤四:辅料的处理1. 大蒜、生姜和辣椒洗净后剁碎,备用。
步骤五:豆酱的提取和调味1. 发酵好的黄豆和大麦用搅拌机或搅拌棒搅拌成稍微粗糙的糊状;2. 将豆酱糊倒入大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中火煮沸;3. 沸腾后,用小火继续煮制1-2小时,期间要不停地搅拌;4. 煮制完毕后,加入适量的食盐和加工好的大蒜、生姜和辣椒,调味即可;5. 放凉后,将农家大酱装入干净的密封容器中,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步骤六:品尝农家大酱1. 农家大酱一般需要静置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最佳风味,所以最好存放一段时间再食用;2. 农家大酱可以作为调味料,用于炒菜、煮面、拌饭等,给食物增添独特的风味;3. 农家大酱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但要适量食用。
自己在家做大酱的方法自家制大酱是一项传统的酱料制作技艺,它是中国传统调味料之一,许多地方食用大酱的做法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种自家制大酱的方法,供您参考。
材料:- 大豆500克- 红曲米饭麴200克- 盐100克步骤:1. 将大豆浸泡:将大豆洗净,放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12小时以上,直至大豆膨胀变软。
2. 备酱磨的器具:在家庭厨房中,可以选择使用搅拌机或者豆浆机来研磨大豆。
将大豆和浸泡的水一起倒入搅拌机或豆浆机中。
3. 研磨大豆:启动搅拌机或豆浆机,将大豆研磨成细腻的豆浆。
研磨时间大约需要2-3分钟。
4. 过滤大豆渣:使用蒸布或者纱布,将研磨后的豆浆进行过滤,以去除渣滓,只保留液体部分。
5. 确保豆浆清洁:将过滤后的豆浆倒回搅拌机或豆浆机,再次启动设备,进行二次研磨。
此步骤有助于确保豆浆的质地更加细腻。
6. 添加红曲米饭麴:将红曲米饭麴加入大豆浆中。
红曲米饭麴是传统自家制大酱的重要成分之一,能够帮助酱料发酵。
将红曲米饭麴与大豆混合均匀。
7. 发酵:将混合物盖上盖子,放置在温暖阴凉的地方进行发酵。
发酵时间要视温度而定,一般需要7-10天。
8. 搅拌和陈化:每天搅拌一次,确保均匀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大酱的气味会渐渐变得浓郁;同时,酱料的颜色也会从橙色变成深红色。
9. 添加食盐:在大酱发酵结束后,将盐加入酱料中,调制出合适的咸度。
一般来说,每500克豆浆加入100克盐即可。
10. 酱料杀菌:将调制好的大酱进行杀菌处理,可以选择将其煮沸一次,然后用干净的容器装入。
这有助于保持酱料的持久品质。
11. 陈化:将杀菌后的大酱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陈化1个月以上,使其风味更为浓郁。
12. 装瓶储存:将陈化好的大酱倒入干净、无油无水的罐子或瓶子中,封上盖子。
大酱可以长时间储存,保存期可以达到1年以上。
以上就是自家制大酱的详细步骤。
这种传统的酱料制作方法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但是自制的大酱口感独特,风味浓郁,非常适合用来烹饪各种中餐美食。
快速做大酱的方法
制作大酱的步骤如下:
材料:
- 黄豆300克
- 盐100克
步骤:
1. 将黄豆洗净,加入大锅中,加入足够的水浸泡12小时以上。
水位要高过黄豆,因为它们会膨胀。
2. 将浸泡好的黄豆倒入大锅中,加入足够的水,水位要高过黄豆。
3. 煮沸后,转至中小火慢慢煮沸30-40分钟,直到黄豆变得特别柔软。
4. 用漏网捞出煮熟的黄豆,放置冷却,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5. 将冲洗干净的黄豆晾干,如果时间不够可以用吹风机吹干。
6. 将晾干的黄豆放入搅拌机中,搅拌直到变成细腻的黄豆泥。
7. 将黄豆泥加入大锅中,加入盐,用中火翻炒20-30分钟,直到黄豆泥变成深棕色。
8. 关火后,继续用勺子搅拌几分钟,让热量均匀散开。
9. 将炒好的大酱装入干净、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注意事项:
- 煮黄豆时,火候要适中,避免煮糊了。
- 黄豆泥翻炒时要不停搅拌,防止烧焦。
- 大酱保存时要密封,避免受潮。
大酱的制作方法详细过程
东北黄豆酱一般来说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纯黄豆发酵而成,通常我们叫“大酱”或“东北农家酱”,另种是用提前发酵好的酱引子配上黄豆制成,通常我们叫做“盘酱”或现在市面上经常见到的黄豆酱等
秋天收获好的黄豆,经一段时间的晾晒,之后水煮熟,用石磨磨成黄豆泥,再把磨好的大豆泥做成酱坯,通常这个都是在11月份开始做,之后在室内经一冬天的自然发酵,形成真正的做大酱原料”
1、黄豆凉水清洗干净挑出臭豆之后浸泡12小时让豆发起来
2、泡好的黄豆凉水入锅煮2小时煮到豆子发红色最好
3、煮好的豆子想办法弄的碎碎的,用棒捣绞料机搅拌都可以,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用棒子捣碎,虽然麻烦带做出来的酱味道好
4、反复捣碎,豆香扑鼻
5、捣好的豆子做成酱块胚
6、做好的酱块自然条件下存放发酵
7、经过漫长的东北的寒冬发酵,酱块上生满了酱菌,之后把酱菌弄掉洗干净酱坯,切小块
8、切好的酱块放入小坛子里
9、之后烧一锅咸盐水,待水凉之后倒入酱缸里,浸泡24小时,之后用酱耙子捣碎,让其自然发酵一个月就可以吃了。
大酱生产工艺流程大酱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品,制作工艺源远流长。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常见的大酱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准备好食材。
大酱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和小麦,所以首先需要准备新鲜的大豆和小麦。
大豆经过去杂、洗净、浸泡后,用水煮熟。
小麦则需要经过蒸煮至烂熟,形成糊状。
接下来,将煮熟的大豆和小麦分别放入发酵盘中。
在发酵盘中加入适量的盐和曲霉孢,然后将大豆和小麦充分搅拌均匀,使曲霉孢均匀分布。
然后盖上盖子,将盘子放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
发酵是大酱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发酵过程中,曲霉孢会分解大豆中的淀粉和蛋白质,使其转化为氨基酸和多肽等,从而使大酱具有特殊的风味和香气。
一般来说,发酵的时间需要在3个月以上。
发酵结束后,大酱会呈现出黄褐色,有一定的气味。
此时,需要将大酱进行压榨。
传统的压榨方法是在大酱上方放置石料,使其自然落下,进而将大酱中的液体与沉淀物分离。
这一步骤需要反复进行,直至大酱中不再有液体出现。
接下来,将分离出的大酱放入锅中进行煮沸。
煮沸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少量的甜菜粉,以增加大酱的黏稠度。
然后,将大酱装入密封的容器中,进行贮存和熟成。
贮存的时间一般为3个月以上,以便使大酱的味道更加浓郁。
最后,大酱生产工艺流程就完成了。
大酱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并且需要掌握好发酵的时间和温度,以获得最佳的口感和风味。
大酱作为我国传统的调味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营养。
通过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制作出口感独特、口味浓郁的大酱。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了解大酱的生产工艺有所帮助。
大酱的制作方法大酱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之一,也被称为豆酱。
它由大豆和其他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发酵、磨碎和腌制而成。
大酱具有独特的风味和香气,被广泛应用于中式菜肴中,是中华料理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之一。
下面将介绍大酱的制作方法。
首先,制作大酱的第一步是准备原材料。
首先需要准备新鲜的大豆。
购买大豆时应选择色泽光亮、干净整齐的大豆。
另外,还需要准备盐、米饭、石灰等原材料。
这些原材料的选择和准备对于制作出口味独特的大酱非常重要。
第二步是大豆的处理。
首先将大豆清洗干净,并浸泡在水中。
大约需要浸泡12小时,这样可以使大豆充分吸水。
接下来,将浸泡好的大豆蒸熟。
蒸熟的大豆不仅口感更好,而且有利于后续的发酵过程。
第三步是将蒸熟的大豆磨成酱。
这个步骤需要借助石磨或者研磨机。
将大豆逐渐研磨成细腻的豆渣,同时加入适量的盐和米饭,这有助于大豆的发酵和调味。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力气,因为只有颗粒细腻的酱才能使味道更加浓郁。
第四步是将磨碎好的豆渣进行发酵。
将豆渣放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然后将容器盖好,放置在适宜温度下的通风处,进行发酵。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7至10天,期间要保持容器内的湿度和通风环境。
在发酵期间,大豆中的微生物会逐渐分解豆渣中的蛋白质,产生丰富的香味和呈现出深棕色。
最后一步是将发酵好的豆渣进行腌制。
将发酵好的豆渣放入一个大的容器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盐,将其混合均匀。
这个过程需要搅拌和按压,以确保豆渣中的盐均匀分布。
腌制过程中,盐会与发酵的豆渣相互作用,增加大酱的风味和储存时间。
制作大酱是一个相对复杂和耗时的过程。
制作好的大酱要放置一段时间,以便更好地发酵和腌制。
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每个步骤的细节,以确保大酱的质量和口感。
制作出来的大酱色泽鲜亮,口感丰富,能为中式菜肴增添独特的风味。
总之,大酱作为中国传统的调味品,其制作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处理和发酵。
只有通过严格控制每一个步骤的细节和原料的质量,才能制作出口味独特的大酱。
大酱的制作方法
大酱,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也是我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
可以为菜肴增添独特的风味,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大酱的制作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以下原料,黄豆、小麦粉、盐、水。
黄豆要选用新鲜的、干净的黄豆,小麦粉也要选择品质好的小麦粉,这样制作出来的大酱口感更好,品质更佳。
接下来,我们将黄豆浸泡在水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6-8小时即可。
浸泡时
间过长容易导致豆子发霉,影响口感和品质。
浸泡后的黄豆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杂质。
然后,将清洗干净的黄豆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煮熟。
煮的过程
中要不断搅拌,防止豆子粘锅。
煮熟后的黄豆要捞出放凉,然后放入搅拌机中打成黄豆酱。
接着,我们需要准备小麦粉糊。
将小麦粉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然后放入
锅中加热,煮成糊状。
煮熟的小麦粉糊要放凉备用。
将打成黄豆酱的黄豆酱浆和小麦粉糊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
然后将混合好的酱料放入干净的容器中,用保鲜膜封住表面,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发酵。
发酵的时间一般为3-6个月,具体时间根据气温和湿度而定。
待大酱发酵完成后,就可以封存起来,以备使用。
制作好的大酱不仅可以用来
烹饪美味的菜肴,还可以作为酱料、蘸料等多种用途。
总的来说,大酱的制作过程虽然有些繁琐,但只要掌握好每一个步骤,就能制
作出口感好、品质佳的大酱。
希望大家可以尝试制作一下,享受大酱带来的美味和乐趣。
50种酱汁调料制作工艺流程酱汁调料在烹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增添菜品的口感和风味。
下面将介绍50种常见的酱汁调料的制作工艺流程,让您在家也能轻松制作美味的酱汁调料。
1.韩式辣椒酱:将3个红辣椒、4个大蒜、1个洋葱剁碎,加入适量的盐、糖、醋和酱油搅拌均匀。
2.番茄酱:将500克番茄煮熟后去皮,用搅拌机打碎,放入锅中加热,加入适量的糖和盐搅拌均匀。
3.酸甜酱:将适量的白糖、白醋、番茄酱和盐混合搅拌均匀。
4.蒜蓉酱:将适量的蒜末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的盐、醋和香油搅拌均匀。
5.美式BBQ酱:将适量的番茄酱、白糖、白醋、黑胡椒粉、洋葱粉、大蒜粉、辣椒粉和盐混合搅拌均匀。
6.意大利蕃茄酱:将适量的橄榄油加热,加入蒜末炒香,然后加入番茄酱和适量的盐、糖和黑胡椒粉煮沸。
7.日式芥末酱:将适量的芥末粉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加入少许糖、酱油和柠檬汁继续搅拌均匀。
8.酱油蒜蓉:将适量的蒜末加入适量的酱油中,搅拌均匀。
9.酱油蘸料:将适量的酱油加入适量的姜末、蒜末、辣椒粉和糖搅拌均匀。
10.日式照烧酱:将适量的酱油、味淋、白糖、蜂蜜和姜末混合搅拌均匀。
11.辣椒油:将适量的红辣椒粉加入热油中,慢慢炸至颜色变暗,放凉后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
12.麻辣酱:将适量的花椒、辣椒粉、盐、糖、酱油、豆瓣酱、大蒜、姜末和葱末混合搅拌均匀。
13.黄油蒜蓉酱:将适量的黄油融化,加入适量的蒜末、盐和黑胡椒粉搅拌均匀。
14.巴西风味酱:将适量的橄榄油用火烤熟,加入适量的大蒜、洋葱、辣椒、番茄和盐混合搅拌均匀。
15.韩式大酱:将适量的大酱、糖、醋、蒜末、姜末和葱末混合搅拌均匀。
16.酸黄瓜汁:将适量的黄瓜剁碎,加入适量的醋、盐、糖和水混合搅拌均匀。
17.泰式酸辣酱:将适量的辣椒、大蒜、柠檬汁、鱼露和糖混合搅拌均匀。
18.果酱:将适量的水果剁碎,加入适量的糖和柠檬汁煮沸,搅拌至浓稠。
19.葱姜汁:将适量的葱末和姜末加入适量的盐、糖、醋和酱油搅拌均匀。
东北大酱制作方法大酱具体上分两种,一种是盘酱,一种是大酱。
上面说的满族先人发明的,后来完善工艺,制作的酱就叫盘酱。
为什么叫盘酱呢?由于这种食物多在营盘中食用,所以,至今满族还把下酱称为“盘酱”。
后来,由于文化的融合,不光是满族人做盘酱,汉族人也有做盘酱的。
只是由于个人喜好的口味不同罢了,已不是早期的观念了。
我家里原来就做盘酱。
具体的做法是:春节过后的正月里,或者二月初。
人们精选上好的黄豆,用锅文火炒熟。
出锅晾凉后,用磨磨成粉,现在都用粉碎机粉碎了。
然后用水活好了,做成一尺来长,半尺来宽的长方体的酱块。
做得不能太大,太大则容易伤热,太小则容易失水而发不透。
发不透则没有油儿。
将来作出的酱,品质也不好,不好吃。
这里面做多少块还有讲究。
闰年做单数,平年做双数。
做好后,先放在室内阴凉通风处晾至酱坯外面干燥(约三、五日),然后在酱坯外裹以一层牛皮纸或报纸包好(防止蝇虫腐蚀、灰尘沾污等)。
然后用绳子捆扎好。
或挂在房梁上,或在炕稍锅台的犄角找个热乎地方放在哪里,等待发酵。
每块之间距约一寸,人口多的人家,酱块多时可以分层摞起,但以细木条隔开,约一周时间将酱块调换位置继续贮放如前。
发到一定的程度,里面都长白毛了才好。
等到农历四月二十八。
这时把发酵好了的酱块子洗刷干净。
掰开成一小块一小块的。
要在太阳下暴晒,这为了消毒杀菌。
这时酱块发酵好了,里面会有油泛出。
这时就是准备要下酱了。
下酱时,酱块和盐的比例,一般都是三比一,这样咸度正好。
把咸盐用开水化成盐水,这时可以放一个包着大料和花椒粒的纱布包放在开水里,溶解出来香味儿。
再把酱缸在院子里,或园子里固定好,刷洗干净。
在下午四五点钟时候,先把“酱耙”洗干净,放到缸底,倒进酱块,然后再把融化好的咸盐水倒进缸里。
这里介绍一下“酱耙”,是用杨木或者椴木做的,一个直杆比酱缸略高一点,另一端按上一个边长十公分的正方形木板就成了。
记住,一定要做成“卯榫”的,切不可用钉子钉的,因为铁钉子在盐里会生锈。
大酱的制作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以下食材,黄豆、盐、麦曲、水。
黄豆
是制作大酱的主要原料,而盐和麦曲则是发酵的必备材料。
接下来,我们开始制作大酱。
第一步,将黄豆清洗干净,然后浸泡在清水中。
浸泡时间一般
为6-8小时,让黄豆充分吸水,变得容易研磨和煮熟。
第二步,将浸泡好的黄豆放入锅中,加水煮熟。
煮的时间一般
为1-2小时,直到黄豆变得软糯。
第三步,将煮熟的黄豆捞出,沥干水分,然后放入大缸或大盆中。
接着,将麦曲均匀地撒在黄豆上,并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
第四步,将搅拌均匀的黄豆倒入干净的石缸或陶罐中,用干净
的布将表面盖好,然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发酵。
发酵的时间
一般为3-6个月,期间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搅拌一次,以免发霉。
第五步,待大酱发酵完成后,即可装瓶封存。
制作好的大酱可
以保存很长时间,而且口感更加醇厚,味道更加浓郁。
通过以上的制作方法,我们可以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大酱。
大酱不仅可以用来调味烹饪,还可以作为蘸料、拌饭等多种用途。
同时,大酱中富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有着很好的营养补充作用。
总的来说,制作大酱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但是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不仅可以保证大酱的品质和卫生安全,还能感受到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希望大家能够尝试制作一下大酱,享受美食的乐趣,也能感受到传统食品制作的魅力。
大酱制作方法
东北大酱制作方法:
东北大酱的传统制作做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豆子炒熟碾碎发酵制作的酱为盘酱,一种是将豆子烀熟后储存发酵制作的酱为大酱。
盘酱的做法:将精选上好的黄豆,用锅文火炒熟,出锅晾凉后,磨成粉,然后用水活好备用。
大酱的做法:将精选上好的黄豆,在大锅内烀熟,火停后焖上一宿,次日揭锅,把豆子煨得软软的、烂烂的,备用。
其余的做法如下基本一致。
做酱坯子要做一尺来长半尺来宽成长方体的酱块,不能做得太大或太小,太大则容易伤热;太小则容易失水而发不
透;发不透则没有油儿,将来作出的酱,品质不好,也不好吃。
做好后,先放在室内阴凉通风处晾至酱坯外面干燥(约三、五日),然后在酱坯外裹以一层牛皮纸或报纸包好(防止蝇虫腐蚀、灰尘沾污等)。
然后用绳子捆扎好。
或挂在房梁上,或在炕稍锅台的犄角找个热乎地方放在哪里,等待发酵。
每块之间距约一寸,人口多的人家,酱块多时可以分层摞起,但以细木条隔开,约一周时间将酱块调换位置继续贮放如前。
发到一定的程度,里面都长白毛了才好。
等到农历四月二十八。
这时把发酵好了的酱块子洗刷干净。
掰开成一小块一小块的。
要在太阳下暴晒,这为了消毒杀菌。
这时酱块发酵好了,里面会有油泛出。
这时就是准备要下酱了。
下酱时,酱块和盐的比例,一般都是黄豆5斤,盐2斤(东北是1斤豆加3两盐),这样咸度正好。
把咸盐用开水化成盐水,这时可以放一个包着大料和花椒粒的纱布包放在开水里,溶解出来香味儿。
再把酱缸在院子里,或园子里固定好,刷洗干净。
在下午四五点钟时候,先把“酱耙”洗
干净,放到缸底,倒进酱块,然后再把融化好的咸盐水倒进缸里。
下好酱后,用一块白布蒙上酱缸,用绳子绑好了。
白布上要订上一个红布条。
据说是为了保护酱缸里的酱不生虫,有避邪的作用。
另外,在制作东北大酱的过程中还有不少的讲究。
比如,酱坯子闰年做单数,平年做双数。
还有,没过月的酱缸,是不许别人家的生人来看的,由其女人。
大家似乎都懂,一般都很自觉。
下酱之后三天之内不动酱缸。
为的是让酱块里充分融进盐水,将来更容易碎。
三天之后开始打耙,就是打开“酱帽子”开始用手拿着酱耙在酱缸里按一定的方向搅动酱。
这是为了,让酱块充分的溶解,融碎。
同时,也会把酱块里的杂质,发酵时长的一些白毛,漂浮在上面,好用饭勺子把那些沫子撇出来扔掉。
这活儿,要有耐心,一次都要打一百下左右的耙。
由老太太或年轻的小媳妇大姑娘来做。
过一周左右,酱开始发酵了。
这时,再打酱缸,会飘出阵阵酱香。
有的人家的酱会飘出很远,惹得左右四邻都称赞。
这时,酱的颜色也会发
生变化,会呈现出诱人的黄红色。
一般,发酵后一周或十天,就可以食用了。
但此时,只能生吃。
切不可用来炸酱或者爆锅儿。
据说,那样就会把酱缸里的酱颜色改变,会黑缸头。
其实我想这本没道理,只是人们的一种习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没过月的酱,一定要从门进屋里,不可从窗户进屋,为什么,至今我也不知道,只是从老辈儿人那里继承来的规矩吧。
没什么道理。
打酱缸,撇酱沫,这活儿每日一次一直做一个月,一个月后,就不必天天打酱缸了。
三两天一次,就可以了。
还有,每次到酱缸里盛酱时(东北叫刀酱),人们也是习惯的打俩下酱耙。
以后的日子里,每天好天气时,一定要揭开酱帽子,让阳光晒着酱缸,保持酱缸通风透气。
这样酱缸就不会出现“捂了酱头”——酱液发酵过劲儿而产生异味的问题。
这里介绍一下“酱耙”,是用杨木或者椴木做的,一个直杆比
酱缸略高一点,另一端按上一个边长十公分的正方形木板就成了。
记住,一定要做成“卯榫”的,切不可用钉子钉的,因为铁钉子在盐里会生锈。
哪为什么强调一定用杨木或者椴木做的呢,因为这两种木料本身没有异味儿。
切不可用松木做,那会有松木的怪味儿,将来酱不好吃。
东北大酱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隐藏很多技巧和秘诀。
其间既有代代相传的因素,又有自我理解、适当发挥和与时俱进的因素,同样是炒豆、烀豆、做酱块儿、摔酱块子、封酱块儿、洗酱块儿、下酱,这一系列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温度、湿度、力度的掌握,井水与自来水的选用。
碘盐与不加碘盐的区别,盐和水的比例等等,都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处理得一丝不苟。
待到上述一系列工作逐项完成,头一两个月里,还得需要一位有耐心的专人,每天至少一次坐在酱缸旁“打耙”、“撇沫儿”。
满月后,还要“滤酱”——拽来铁网眼筛子,架在酱缸之上,捞出缸里未完全融化的“酱块子”,用筛子一遍遍地挤压,直至将缸内所有的“酱块子”过滤成粥状,用布蒙住酱缸一周左右,便可以上餐桌了。
二大酱制作方法:
这盘酱和大酱都各有优缺点。
盘酱,由于炒过黄豆,所以盘酱的颜色好看,深黄红色,所说的酱色,但酱香味儿和细腻方面要逊色于大酱。
但是,大酱由于没经过炒熟这道工序,所以,颜色要略显得淡黄色,很不好看。
所以,人们随着汉族文化和满族文化的融合,发明了一种叫“二大酱”的酱。
就是先把黄豆炒至八成熟,然后再用锅烀烂。
用搅酱机搅成糊状,再做成酱块子。
其他的程序和前面说的一样。
这就是大酱的制作程序。
豆瓣酱的做法:
材料:黄豆、曲子(一种用来发酵的菌)、盐、水。
先把黄豆用锅煮熟,然后用搅肉机搅碎,也不是特别的碎其中还有好多半颗的豆瓣,参入曲子。
(十斤黄豆放两小把曲子)墩成二个立方体,放到阳光下面晒,要把每个面都
晒干成一层壳,其实中间还是软的当六个面都晒好了,用纸包上放一段时间(里面基本上也是干的了)。
到下酱的日子,以前有特定的日子,现在你想什么时候都可以,把晒好的酱块弄成小块,你会看到有好多毛,就是长毛了,放到坛子里后放水放盐(尝一下)。
用细纱布盖上放在阳光下(这样酱才会发酵)。
酱黄豆的制作及具体做法:
调料:盐250克,甜面酱500克
特色:咸鲜绵软,酱香浓郁,吃时上笼蒸一下即可,也可作为配料烧鱼,炒肉。
制作过程:
1、将黄豆中的砂粒,虫蛀豆,残豆排出后洗净,用水泡胀,沥干表面,放入缸内,加精盐拌匀,上压石块,腌制5天后,捞出沥去盐水。
2、缸内盐水倒出留作它用,将缸洗净晾干,倒入黄豆,加入甜面酱拌匀后,盖好缸盖,酱制10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