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作用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68.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节力基础知识1.物理学中,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当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称为力的三要素。
4.用手拍打课桌,手是施力物体,课桌是受力物体;同时手感到疼痛,说明手受到了桌面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由此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
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使小树发生了形变,使落叶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6。
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按通常经验,沿顺时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可使螺母拧紧,沿逆时针方向可使螺母拧松,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若用同样大的力拧螺母,则把力作用到 A 点更容易将螺母拧紧或拧开,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 B 有关.7.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反映在:①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 ;②物体运动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③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课堂练习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
运动员举起杠铃时,对杠铃有方向竖直向上的作用力,以杠铃为研究对象, 杠铃是受力物体,运动员是施力物体;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员是受力物体,杠铃是施力物体。
3. 溜旱冰时,用力推墙,人反而被墙推开,这说明人也受到墙的作用力。
此时若以人为研究对象,人是受力物体,墙是施力物体,此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如图(A)所示表示:是足球运动员开出角球,队友上来冲顶,球被对方守门员鱼跃接住.三个运动员对球都有力的作用,这些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足球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如图(B)所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第4题图5.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用符号 N 表示。
6.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物体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C、只有一个物体是不会发生力的作用的D、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7。
4月18日练习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16.0分)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落成启用(如图)。
“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大窝凼地区多岩溶漏斗、天坑、溶洞和地下暗河,与之成因相同的地貌是()A. 华山B. 三角洲C. 峰林D. 风蚀蘑菇【答案】【小题1】D【小题2】D【小题3】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题干信息能力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熟记天体系统的类型及级别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它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也是人类已知的宇宙范围。
据材料提示,“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即总星系,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根本原因。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题干材料信息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
熟记地球具有生命物质的基本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根本原因是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体积、质量适中,产生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①⑤正确。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熟记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大窝凼”洼地属于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地貌,外力作用。
读图可知:A图是断块山,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A错误。
B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B错误。
C图是桂林山水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与“大窝凼”洼地地质成因最相似,C正确。
D图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D错误。
故选C。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
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在了它们的背面。
力考点一:力的作用效果与三要素1.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
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6乙中虚线OB所示。
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作用力B. 磁铁对小铁球没有作用力C. 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D. 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2.辽宁号航母的舰载机歼﹣15着舰时在拦阻索作用下停下来,这个过程中()A.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拦阻索发生形变B.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战机运动状态改变C.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与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的受力物体相同D.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与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3.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A.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50牛B.食用油的密度约0.9千克/米3C.一间教室的体积约200米3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米/秒4.下列物体重力约为1N的是()A.一枚大头针B.两个鸡蛋 C.一头奶牛 D.一个篮球5.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6.拉弓射箭的过程中,弓被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松手后箭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7.如图所示,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的过程中,施力物体是。
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8. 2018年5月13日清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离港海试,向作战舰艇迈出关键一步。
当舰载机在甲板上着陆时,由于会继续向前滑行,需要借助阻拦索的拉力才能尽快停止,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
甲板上的工作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防治噪声。
9.2018年5月21日,我国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鹊桥号”中继星载入太空,为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等探月任务提供了保障。
沪教版八上物理第三章运动和力3.3.1 力的作用效果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共56分)1. 游泳运动员用手、脚向后划水,于是人就能前进。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运动员是施力者,自己不受力B. 水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C. 运动员是施力者,同时又是受力者D. 运动员在水中前进时不受力2.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力可以离开物体单独存在B. 有力的作用时,一定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C. 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D. 物体只有接触时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3. 关于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它们一定相互接触B.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C. 手推车时,手推车的力大于车推手的力D. 孤立的—个物体不存在力的作用4.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的推力B. 两个物体不接触,就—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C. 用手捏—个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D. 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5. 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A. 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B. 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C. 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D. 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6. “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对这个现象正确的解释是A. 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 鸡蛋受到较大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力的作用C. 它们相互作用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D. 以上说法都不对7. 下列各种力的作用效果中,改变物体形状的是A. B.C. D.8. 年奥运盛会在里约热内卢举办。
我国运动员奋力拼搏,为国争光。
在下列比赛项目中,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头球攻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 用力拉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 用力向后划水,皮划艇才能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 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的惯性消失了9.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感知力的存在。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第1节力一、单选题1.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的作用D.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2.下列事例中,不能够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A.人走路时向后蹬地,人就能前进B.投篮球时,篮球飞向篮筐C.跳高时用力向下蹬地,人能够向上跳起D.火箭升空时需向下喷出燃气3.如果用力推桌子的下方,桌子会沿地面滑动,而如果用力推桌子的上方,桌子很可能会被推倒。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面的哪个因素有关()A.力的作用点B.力的大小C.力的方向D.受力的面积4.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拉它(F1>F2=F3=F4),使其发生形变,如图甲、乙、丙、丁所示,下列实验组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A.甲和乙B.甲和丁C.乙和丙D.丙和丁5.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该现象说明了()A.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6.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汽车突然启动前进B.铅球在空中沿弧线下坠C.动车减速进站D.小车沿笔直的公路匀速前进7.如图所示中,物体垂直作用在斜面上的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8.射门时,球员踢出的足球,有时径直凌空射向球门;有时却拐着弯飞向球门--“香蕉球”,如图,图中F表示踢球的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导致球沿不同路径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踢球的力的()A.大小B.方向C.作用点D.单位9.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三要素相同的是()A.都不同B.方向C.作用点D.大小10.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力B.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独立存在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二、多选题11.如图是运动员顶足球时的情景,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被顶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顶出去的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球在上升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D.顶出去的球最终落地,是由于球具有惯性12.下列有关力学知识的说法中不准确的是()A.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的重力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就越大C.用浆向后划水,船就会向前运动,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足球受到的惯性的作用13.下列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苹果从树上掉落下B.人对拉力器的作用力可使弹簧增长C.撑杆跳高时运动员把杆压弯D.守门员对球的作用力可使运动的足球静止14.(多选题)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B.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C.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D.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也可以有力的作用15.关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可能会改变B.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跳水运动员蹬跳板时,他对跳板的力和跳板对他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拔河比赛中甲队获胜,但比赛中甲队对乙队的拉力等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16.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D.施力物体三、填空题17.2019年9月29日,女排世界杯赛在日本大阪落幕,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全胜战绩成功卫冕。
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第七章力》《7.1力》1.请举例说明:(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2.用线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线对灯的拉力F=4N。
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的示意图。
3.一位同学沿水平方向用75N的力推箱子,请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4.如图,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能够把另一艘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不动吗?为什么?《7.2弹力》1.在“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如图)”两个现象中,发生的是不是弹性形变?说说你的理由。
2.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刚拉开时没有感到太费力,可是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就感到越费力。
这是什么原因?3.试分析一个旧弹簧测力计不能准确测量的原因。
4.请读出图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圆筒测力计每个小格表示0.1N 。
5.如图,将椭圆形厚玻璃瓶装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
沿着不同的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观察吸管中水面高度的变化。
请你从力使物体产生形变的角度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7.3重力》1.一个南瓜所受的重力是30N ,它的质量是多少kg ?2.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61。
若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kg 的航天员到达月球表面,月球对他的引力大约是多少N ?3.一个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限重标志牌。
汽车对该桥面的压力超过多少N 时,桥就可能被损坏?4.若用三角尺判断桌面或地面是否水平,还需要哪些物品?怎样操作?请作图说明。
5.一个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并在水平面上继续滑动。
请分别画出木块在斜面和水平面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如图)。
《第八章运动和力》《8.1牛顿第一定律》1.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运动和力的关系。
小明认为,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力总是静止的;小华认为,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静止,不受力总是做匀速直线运送。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一、单选题1.“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越来越喜欢足球运动。
以下情景描述中,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的是()A.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B.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C.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D.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2.下列运动情景中,能明显观察到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A.足球在空中成弧线落下B.跳水运动员向下压弯跳板C.在地面上的课桌保持静止D.篮球碰到篮板后改变运动方向3.如图所示是教材中运动员踢足球的情景插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踢球时,脚会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踢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脚的作用力C.运动员用头顶足球运动方向的改变,不属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不属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如果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8 牛,那么这两个力的合力()A.一定等于零B.一定等于16 牛C.可能等于零D.可能等于16牛5.如图所示是类似课本中的一幅图,小孩力气小,一根弹簧也拉不长;运动员力气大,很容易拉长三根弹簧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A.大小有关B.方向有关C.作用点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6.小明在体育考试中选择了游泳项目。
他在练习游泳时,用手向后划水的过程中,使他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手C.脚D.水7.同学们在预习“力”时,有同学提出“互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是否存在着力的作用”,并从实验室借来两块磁铁,将其相互靠近一下,发现两块磁铁相互排斥。
其中“相互靠近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8.如图中表明力的作用效果是用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用力踢球,球被踢飞B.弯折物体,物体变形C.拉伸弹簧,弹簧伸长D.用力握排球9.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 l=F3=F4>F2,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的形变,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两张图是()A.ab B.bd C.ac D.ad10.在同一点用力拉弹簧,弹簧就伸长;压弹簧,弹簧就缩短。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基础知识训练 1.当我们观察到物体发生了 或 发生改变,就知道物体受到了力.(题型一)2.蜜蜂在空中飞行时要不断扇动翅膀才不会落下.从力的角度分析,不断扇动翅膀是因为 。
(题型一)3.如图8-16所示,开门时,用手推在A 处比推在B 处更容易打开,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有关。
(题型二)4.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所含的物理道理是__________.(题型一)5.用脚踢足球,球飞走了是由于 对 施力的结果;脚感到疼是 对 施力的结果.这一现象说明 .(题型一)6.如图8-17所示,三物体分别受到F 1、F 2、F 3的作用.则根据图示,F 1、F 2、F 3从小到大的排列的顺序应为_________.(题型三)7.下列哪个例子不能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 (题型一)A .射箭运动员箭上弦后将弓拉开B .一石子在空中加速下落C .茶杯放在桌上也能使桌子发生形变D .陨石落地,将地面砸开一个大坑8.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 ( ) (题型一)A .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B .水作用于桨上的力C .水作用于船体上的力D .桨作用于水上的力 9.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题型一)A .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并不吸引带电体B .指南针能够指南北,说明有些物体受力不一定有施力物体C .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D .如果物体形状发生了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图8-16图8-1710.作图:(题型三)(1)质量为3 kg的物体放在斜面上,画出物体受到重力的示意图.(2)重80 N的球挂在竖直光滑的墙壁上,绳的拉力是100N.画出球所受重力和拉力的图示.(3)用100 N的力沿斜面向上拉重200 N的物体.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拉力的图示.新课标第一网综合提高训练1.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飞船在太空中成功地完成了数百个运行动作,是通过喷射燃气来实现变轨、姿态确定的(即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是应用了物理学中________的原理.(题型一)2.下列一些例子都是力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请你将产生相同效果的例子的序号归纳在一起,并说出共同点。
力的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力的性质?A. 力可以离开物体独立存在B. 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C.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D.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答案:C, D2.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A. 米B. 千克C. 牛顿D. 焦耳答案:C3. 以下哪个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A. 重力B. 摩擦力C. 浮力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1.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_____、方向和作用点。
答案:大小2. 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这些力的共同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称为这些力的________。
答案:合力三、简答题1. 请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什么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它们有何区别?答案: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在开始运动之前,阻止物体滑动的摩擦力。
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与接触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静摩擦力作用在静止或即将运动的物体上,而动摩擦力作用在已经运动的物体上。
四、计算题1. 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力F=50N,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所以加速度a=F/m=50N/10kg=5m/s²。
2.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物体的质量为20kg,求物体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
答案:首先计算重力在斜面方向的分力,Fg=mg*sin(30°)=20kg*9.8m/s²*sin(30°)=20kg*9.8m/s²*0.5=98N。
然后计算支持力的水平分量,Fs=mg*cos(30°)=20kg*9.8m/s²*cos(30°)。
第八章力第4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各图中反映力的作用效果是用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 B.C.D.【答案】D【解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A是拉力改变了弹簧的形状;B是压力改变了跳板的形状;C是拉力改变了弓的形状;D是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改变了小铁球的运动状态,选D。
2.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几种现象:①撑杆跳高运发动将撑杆压弯;②篮球撞在篮球板上被弹回;③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小动物;④苹果受重力作用加速下落。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①撑杆跳高运发动将撑杆压弯,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②篮球撞在篮球板上被弹回,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③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小动物,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④苹果受重力作用加速下落。
是重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②④是受力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选C。
3.关于力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一个物体受力时,它一定与其他物体相互接触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D.彼此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答案】A【解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故A正确;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存在力的作用,如重力、磁力,故BCD错误,应选A。
4.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的力与水向前推手和脚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A.它们是一对平衡力B.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C.它们的作用效果互相抵消D.以上说法都是错的【答案】B【解析】根据“手和脚……划水的力与水……推手和脚的力〞可知,此题考查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根据相互作用力的概念进行分析.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的力与水向前推手和脚的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互换的,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但分别作用手和脚与水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正确.应选B.5.踢足球是广阔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以下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B.脚踢球时,脚先对球施力使球飞出,然后球对脚施力使脚疼痛C.用力踢球时一脚踢空,此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答案】D【解析】A、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球对脚有反作用力;故A错误;B、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所以脚对球施力的同时,球也对脚施力,故B错误;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一个力产生,有施力物体,一定也有受力物体,故C错误;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球由运动变为静止,所以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应选:D。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对作用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B .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 .压缩弹簧时,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F ,等弹簧再压缩x 距离后才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D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相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不相同2.[2011·济宁模拟] 下列关于物体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物体自由下落时不受重力B .同一物体在某处向上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小,向下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大C .某物体在同一位置时,所受重力与静止还是运动无关,重力大小是相同的D .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其质量有关3.如图K6-1所示, A 、B 两个物块的重力分别是G A =3 N ,G B =4 N ,弹簧的重力不计,整个装置沿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弹簧的弹力F =2N ,则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压力有可能是( )A .1 N 、6 NB .5 N 、6 NC .1 N 、2 ND .5 N 、2 N4.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物体A 和B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K6-2所示,不计摩擦,A 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地面对A 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为( )A .(M +m )g 、(M -m )gB .mg 、MgC .(M -m )g 、MgD .mg 、(M -m )g5.如图K6-3所示,质量均为m 的物体A 、B 通过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开始时B 放在地面上,A 、B 都处于静止状态.现通过细绳将A加速向上拉起,当B 刚要离开地面时,A 上升距离为L .假设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则( )A .L =mg kB .L =2mg kC .L <mg kD .L >2mg k6.[2011·德州模拟] 如图K6-4所示,某一弹簧测力计外壳的质量为m ,弹簧及与弹簧相连的挂钩质量忽略不计,将其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用两水平拉力F 1、F 2分别作用在与弹簧相连的挂钩和与外壳相连的提环上,关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F 1>F 2时,示数才为F 1B .只有F 1<F 2时,示数才为F 2C .不论F 1、F 2关系如何,示数均为F 1D .不论F 1、F 2关系如何,示数均为F 27.如图K6-5所示,滑轮本身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滑轮轴O 安装在一根轻木杆B 上,一根轻绳AC 绕过滑轮,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A 端固定在墙上,且绳保持水平,C 端下面挂一个重物,BO 与竖直方向夹角θ=45°,系统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改变θ的大小,则滑轮受到木杆的弹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A .只有角θ变小,弹力才变小B .只有角θ变大,弹力才变大C .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弹力都变大D .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弹力都不变图K6-5 图K6-68.[2011·成都摸底] 缓冲装置可抽象成如图K6-6所示的简单模型,图中A 、B 为原长相等、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k 1≠k 2)的两个不同的轻质弹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装置的缓冲效果与两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B .垫片向右移动稳定后,两弹簧产生的弹力之比F 1∶F 2=k 1∶k 2C.势片向右移动稳定后,两弹簧的长度之比l1∶l2=k2∶k1D.垫片向右移动稳定后,两弹簧的压缩量之比x1∶x2=k2∶k19.内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如图K6-7所示的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小车向左运动,N可能为零B.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C.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零D.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11.[2011·启东模拟] 如图K6-9所示,AO是具有一定质量的均匀细杆,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细杆上的P点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体接触,圆柱体靠在竖直的挡板上而保持平衡.已知杆的倾角θ=60°,圆柱体的重力大小为G,竖直挡板对圆柱体的压力大小为2G,各处的摩擦都不计,试回答下列问题:(1)作出圆柱体的受力分析图;(2)通过计算求出圆柱体对均匀细杆AO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水平地面对圆柱体作用力的大小.12.如图K6-10所示,质量为2m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地面上的质量为3m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定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质量为m的物体C,物体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一切摩擦.(1)求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2)把物体C的质量改为5m,这时,C缓慢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系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时B仍没离开地面,且C只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求此过程中物体A上升的高度.1.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但静止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B.静止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但运动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C.正压力越大,摩擦力可能越大,也可能不变D.摩擦力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也可能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2.如图K7-1所示,有一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水平力F可能不变D.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3.如图K7-2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大小不可能等于零D.大小可能等于F4.如图K7-3所示,物块M在静止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则传送带启动后()A.M静止在传送带上B.M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C.M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M下滑的速度不变5.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A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上,B中F垂直于斜面向下,C中F竖直向上,D中F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A B C D6.物块M静止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若给物块一个平行于斜面的水平力F的作用,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如图K7-5所示.则物块所受到的()A.支持力变大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发生改变C.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D.摩擦力变小7.如图K7-6所示,斜面体M的底面粗糙,斜面光滑,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面上,另一端与放在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弹簧的轴线与斜面平行.若物块在斜面上做上下往返运动,斜面体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图K7-7中的()A B C D8.一个斜面体上搁置一根只能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直杆,杆与斜面体接触面粗糙.斜面体水平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现杆匀加速上升,如图K7-8所示,关于斜面对杆的作用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斜面体对杆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B.斜面体对杆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C.斜面体对杆的作用力竖直向上D.斜面体对杆的作用力竖直向下9.[2012·西安模拟] 如图K7-9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体B上,将物体B缓慢拉高一定的距离,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A.水平力F一定变小B.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变大C.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10.如图,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A上叠放着物体B.A和B之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A、B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B对A的摩擦力向右C.地面对A的摩擦力向右D.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11.[2012·江西模拟] 如图K7-11所示,物体A重G A=40 N,物体B重G B=20 N,A与B、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用水平绳将物体A系在竖直墙壁上,水平力F向右拉物体B,当F=30 N时,才能将B匀速拉出.则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12.[2012·合肥模拟] 夹角为60°的V形槽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槽内放一根重500 N的金属圆柱体,用F=200 N沿圆柱体轴线方向拉圆柱体,可使它沿槽匀速滑动,如图K7-12所示.求圆柱体和V形槽间的动摩擦因数μ.6.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的物体A 、B 用细绳连接后跨过滑轮,A 静止在倾角为45°的斜面上.已知m A =2m B ,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增大到50°,系统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绳对A 的拉力将增大B .A 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C .A 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D .A 受到的合力将增大8.如图K8-7所示,轻绳AO 和BO 共同吊起质量为m 的重物,AO 与BO 垂直,B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OC 连接重物,则( )A .AO 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 sin θB .AO 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 sin θC .BO 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 cos θD .BO 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 cos θ10.如图K8-9所示,作用在滑块B 上的推力F =100 N ,若α=30°,装置重力和摩擦力均不计,则工件上受到的压力为( )A .100 NB .100 3 NC .50 ND .200 N13.如图K8-12所示,一个质量为m =8 kg 的物体置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在水平力F 作用下保持静止.求下列情况下物体与斜面之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g 取10 m/s 2)(1)F =50 N ;(2)F =60 N ;(3)F =70 N.2如图K9-2所示,水平推力F 使物体静止于斜面上,则( )A .物体一定受3个力的作用B .物体可能受3个力的作用C .物体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D .物体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3.如图K9-3所示,水平细杆上套一环A ,环A 与球B 间用一轻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 A 、m B ,由于球B 受到水平风力作用,环A 与球B 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风力增大时,轻质绳对球B 的拉力保持不变B .球B 受到的风力F 为m B g tan θC .杆对环A 的支持力随着风力的增加而增加D .环A 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 B m A +m B4.a 、b 两个质量相同的球用线连接,a 球用线挂在天花板上,b 球放在光滑斜面上,系统保持静止,图示K9-4中正确的是( )A B C D7.如图,质量为m 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 A.32mg 和12mg B.12mg 和32 g C.12mg 和12μmg D.32mg 和32μmg参考答案1.AD [解析]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所以A 正确;产生弹力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发生形变,但弹力是由施力物体形变引起的,反作用力是由受力物体形变引起的,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给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B 不正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C 选项错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如向心力,可以是绳子的拉力,也可以是电场力,还可以是其他性质的力,D 选项正确.2.CD [解析] 地球上的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都受地球的吸引作用,故运动或静止的物体均受重力,选项A 错误;某物体在地球某点处所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的重力一定,与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物体所受重力G =mg ,在g 一定时,G 由m 决定,选项D 正确.3.AD [解析] 弹簧的弹力为2 N ,有两种可能情形:①弹簧处于拉伸状态,②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时,A 正确;当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D 正确.4.D [解析] 物体B 处于静止状态,则绳子拉力大小T =mg ,A 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为mg ,再以物体A 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有T +N =Mg ,所以地面对A 的作用力的大小为N =(M -m )g .选项D 正确.【技能强化】5.B [解析] 不拉A 时,对A :kx 1=mg ;B 刚要离开地面时,对B :kx 2=mg ,L =x 1+x 2.解得L =2mg k. 6.C [解析]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决定于作用在秤钩上力的大小,而与作用在和外壳相连的提环上的力无关,故正确选项为C.7.D [解析] 绳A 和绳C 的拉力大小与方向均不变,所以其合力不变,对滑轮而言,杆的作用力必与两绳拉力的合力平衡,所以杆的弹力大小与方向均不变,选项D 正确.8.D [解析]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轻质弹簧A 、B 中的弹力大小是相等的,即k 1x 1=k 2x 2,所以两弹簧的压缩量之比x 1∶x 2=k 2∶k 1,故选项D 正确.9.AB [解析] 小车向左做减速运动时,N 可能为零,选项A 正确;小车向左做加速运动时,T 可能为零,选项B 正确;小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N 可能为零,选项C 错误;小车向右做减速运动时,T 可能为零,选项D 错误.10.C [解析] 由图象可以看出在直线a 对应的阶段,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力F 随着缩短量的减小而减小,当弹簧长度为12 cm 时恢复原长;直线b 对应的是弹簧的伸长阶段,弹力F 随伸长量的增大线性递增.由此可看出当弹力F =100 N 时,弹簧对应的形变量x =4cm ,根据胡克定律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F x=2500 N/m ,选项C 正确. 11.(1)如图所示 (2)433G 23+33G[解析] (1)对圆柱体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其中F N1、F N2、F N3分别为桌面、挡板、细杆对圆柱体的弹力.(2)已知竖直挡板对圆柱体的弹力大小为2G ,即F N2=2G ,根据平衡关系有F N3sin60°=F N2,解得F N3=433G 设圆柱体对均匀细杆AO 的作用力大小为F ′N3,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F ′N3=433G 由竖直方向的平衡关系有F N1=F N3cos60°+G代入数据解得F N1=23+33G . 12.(1)4mg (2)4mg k[解析] (1)对A 、B 整体:mg +F N =5mg所以F N =4mg(2)对B :F N =3mg +F k所以F k =mg物体C 的质量改为5m ,当系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后,进行受力分析.对A :T =F k ′+2mg对C :T =5mg所以F k ′=3mg即kx 1=3mgx 1=3mg k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2,则kx 2=mg所以A 上升的高度为:h A =x 1+x 2=4mg k. 1.CD [解析] 静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滑动摩擦力产生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选项A 、B 均错误;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的大小无关,一般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滑动摩擦力f =μF N ,随着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选项C 正确;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速度方向无关,选项D 正确.2.BC [解析] 容器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摩擦力平衡,盛满水前墙面对容器的静摩擦力一直增大,如果一直没有达到正压力F 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则水平力F 可能不变,选项B 、C 正确.3.ABD [解析] 题中没有明确F 的大小,当F =mg sin θ时,物块M 受到的摩擦力为零.当F <mg sin θ时,物体M 有下滑趋势,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当F >mg sin θ时,物块M 有上滑趋势,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当0≤F ≤mg sin θ时,静摩擦力f 的取值范围是:0≤f ≤mg sin θ.可见f >F 、f <F 和f =F 均有可能,故A 、B 、D 选项均正确.4.CD [解析] 物块M 在传送带启动前匀速下滑,应满足所受滑动摩擦力f =μmg cos θ=mg sin θ,传送带突然启动后物块M 所受摩擦力仍为f =μmg cos θ=mg sin θ,且方向不变,选项C 、D 正确.【技能强化】5.D [解析] 由于物块始终静止在斜面上,物块所受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无直接关系,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沿斜面方向列平衡方程可判断出选项D 正确.6.B [解析] 物块静止在斜面上时,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f 1=Mg sin α.给物块平行于斜面的水平力F 作用后,在斜面内,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水平力F 、摩擦力f 2三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有:f 2=(Mg sin α)2+F 2,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和F 的合力与摩擦力f 2等大、反向,所以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都发生了改变,只有选项B 正确.7.C [解析] 由于斜面光滑,则物块在斜面上做上下往返运动时对斜面的摩擦力为零,对斜面的正压力始终等于重力沿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因此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始终是一个恒力,C 正确.8.A [解析] 杆匀加速上升,斜面体水平向右运动,杆相对于斜面体向上滑动,因此杆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选项A 正确、B 错误;杆受的支持力垂直于斜面向上,杆受斜面体的作用力斜向右上方,选项C 、D 错误.9.D[解析] 取物体B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则有F=mg tanθ,T=mgcosθ,在将物体B缓慢拉高的过程中,θ增大,则水平力F和细绳上的拉力F随之变大.对A、B两物体与斜面体这个系统而言,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而竖直方向并没有增加其他力,故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不变;在这个过程中尽管绳子张力变大,但是开始时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未知,故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的情况无法确定.10.D[解析] 弹簧对B有向左的弹力,B保持静止,因此A对B有向右的摩擦力,则B对A的摩擦力向左,选项A、B错误;A、B整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其他外力作用,因此没有向左或向右的运动趋势,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选项C错误、D正确.11.0.30[解析] 设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A与B间的摩擦力为f1=μG A物体B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2=μ(G A+G B)将B匀速拉出,拉力大小与两个摩擦力的合力大小应相等,有F=f1+f2解得μ=0.3012.0.2[解析] 因为圆柱体匀速滑动,所以水平方向的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即f=200 N.又因为圆柱体两面均与槽接触,所以每一面所受摩擦力f′=100 N.设V形槽两侧对圆柱体的弹力大小分别为F N1、F N2,在竖直平面内,圆柱体受到重力G、两侧的弹力F N1、F N2作用,如图所示,由对称性可知,F N1=F N2=G.根据f′=μF N1,解得μ=0.2.6.B[解析] 细绳对A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物体B的重力,选项A错误;系统仍保持静止,则A受到的合力仍为零,选项D错误;斜面倾角由45°增大到50°,A对斜面的压力大小由m A g cos45°减小到m A g cos50°,选项B正确;A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发生了变化,选项C错误.8.AC[解析] 将O点受到的三个力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进行分解,如图所示,分别在这两个方向上列出平衡方程得:F A sinθ+F B cosθ=mg,F A cosθ=F B sinθ.解得F A=mg sinθ,F B=mg cosθ.10.B[解析] 对B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得F2=Fsin30°=2F,对上部分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其中F′2=F2,得F N=F2′cos30°=100 3 N,故B正确.13.(1)8 N,方向沿斜面向上(2)0(3)8 N,方向沿斜面向下[解析] 设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则物体受力如图所示.据平衡条件可得F cosθ-f-mg sinθ=0解得f=F cosθ-mg sinθ(1)F=50 N时,f=-8 N,负号表明f方向沿斜面向上.(2)F=60 N时,f=0.(3)F=70 N时,f=8 N,方向沿斜面向下.2.B[解析] 若物体在水平推力、重力、斜面支持力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受三个力;此种情况下水平力稍增大(或减小),物体仍可静止在斜面上,但物体将受沿斜面向下(或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综上所述,可知本题正确选项只有B.3.B[解析] 以球B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风力和拉力,三力平衡,则可得到拉力T=m B gcosθ,风力F=m B g tanθ,选项A错误、B正确;利用整体法,水平方向上有F=μ(m A+m B)g,解得μ=m B tanθm A+m B,选项D错误;竖直方向上杆对环A的支持力N A=(m A+m B)g,选项C错误.4.B[解析] 在选项A、D中a球所受三个力不能维持a球平衡,选项A、D错误;C 图中a球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连接天花板的绳子的拉力竖直向上,连接b球的绳子的拉力偏向左下,因此三力的合力不为零,选项C错误;分析B项中两个球的受力,合力都可以为零,选项B正确.7.A[解析] 三棱柱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三力作用而平衡,故F N=mg cosθ=32mg,f=mg sinθ=12mg,A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