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测量与应用综合技术实用手册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3
现代煤田地质勘探、煤矿矿井物探及测井新技术新方法实用手册作者:王锦祥出版社:中国煤炭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册数规格:全四册+1CD 16开精装定价:¥998元优惠价:¥460元详细目录第一篇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第一章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性质和任务第二章煤碳资源地质勘探的研究方向和方法第三章煤炭资源勘探的地质基础第四章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技术手段第五章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阶段和程度第六章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技术方法第七章煤矿勘探类型和勘探模式第八章煤炭资源勘探的采样第九章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第十章煤矿床的储量计算第二篇我国煤炭的经济可采储量划分的原则和方法第一章我国煤炭经济可采储量确定的基本原则第二章确定煤炭经济可采储量的基本方法与模型第三章模糊综合评价预测煤炭开采成本第四章煤炭价格的确定第五章确定煤炭经济可采储量的典型案例第三篇煤田地质基础知识第一章成煤原始物质、成煤环境及成煤条件第二章煤的物质组成及煤质综合评价第三章含煤岩系及变质作用第四章煤层及煤层厚度、煤层对比第五章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概况第四篇煤田地质勘探方法与地质报告的编制第一章煤田地质勘探手段第二章煤田地质勘探阶段与煤炭储量分级第三章煤田地质勘探设计和地质报告的编制第五篇煤田矿井物探的基本原则第一章电法勘探原理第二章地震勘探原理第六篇煤田物探测量工作第一章新工区的准备工作第二章磁法勘探测网的敷设技术第三章测网法技术第四章控制网法技术第五章基测线在困难地区的施测方法第六章极坐标测量法第七章物探测量质量检查第八章部面测量技术第九章电法勘探测网的敷设第十章重力勘探测量工作第十一章地震勘探测量工作第十二章埋设固定标志第十三章误差理论在测量工作的应用第十四章物探测量资料整理第七篇煤田电法勘探技术第一章坑道无线电波透视法第二章矿井直流电法第三章电法勘探数字技术第八篇煤田地震探测技术第一章地震波动理论基础第二章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第三章地震模拟技术第四章地震数据采集方法研究第五章地震资料解释方法第六章煤矿采区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第七章煤矿采区高分辨认三维地震勘探第八章复杂地表地区煤矿采区地震勘探第九章煤层横向预测和地震时一深转换第十章煤田地质勘探实例第九篇煤田其他物探方法应用第一章重力勘探方法及应用第二章磁法勘探方法及应用第三章矿井岩体声波探测方法及应用第十篇煤田地球物理测井及测井设备使用第一章测井方法的基本原理第二章用于煤田勘探的测井设备及使用第三章井温测井技术第四章井内技术测井技术第五章测井资料的获得与使用第六章测井资料的解释第七章煤田钻孔测井工程质量评定第八章数字测井技术第十一篇煤田勘探设备仪器技术标准。
煤矿测量规范篇一: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煤矿测量规程(2013最新版)目录第一篇总则 ................................................... .. (1)第二篇矿区地面控制测量 ................................................... (4)第一章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 . (4)第一节基本要求 ................................................... (4)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 .. (6)第三节光电测距 ................................................... (8)第四节钢尺量距 ................................................... . (11)第五节内业计算 ................................................... . (12)第二章矿区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 .. (13)第一节基本要求 ................................................... . (13)第二节水准测量 ................................................... . (14)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 .. (15)第三篇矿井测量 ................................................... .. (17)第一章联系测量 ................................................... .. (17)第一节基本要求 ................................................... . (17)第二节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测量.................................................... .. (18)第三节定向投点 ................................................... . (19)第四节陀螺经纬仪定向 ................................................... . (20)第五节几何定向 ................................................... . (23)第六节导入高程测量 ................................................... .. (24)第二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 . (25)第一节基本要求 ................................................... . (25)第二节导线点设置 ................................................... (26)第三节水平角观测 ................................................... (27)第四节边长测量 ................................................... . (28)第五节导线的延长 ................................................... (30)第六节内业计算 ................................................... . (30)第三章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 . (32)第一节基本要求 ................................................... . (32)第二节水准测量 ................................................... . (32)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 .. (33)第四章采区测量 ................................................... .. (33)第四篇露天矿测量 ................................................... . (36)第一章露天矿平面控制测量 ................................................... (36)第一节基本要求 ................................................... . (36)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 (38)第三节边长测量 ................................................... . (39)第四节内业计算 ................................................... . (39)第二章露天矿高程控制测量 ................................................... (40)第一节基本要求 ................................................... . (40)第二节水准测量 ................................................... . (40)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 .. (41)第四节内业计算 ................................................... . (42)第三章采剥场验收测量 ................................................... .. (42)第一节基本要求 ................................................... . (42)第二节经纬仪视距测量和平板仪测量 (42)第三节验收量计算 ................................................... (44)第四章排土场测图 ................................................... . (45)第五章开掘沟道、技术境界及爆破工作测量 (45)第五篇施工测量 ................................................... .. (46)第一章基本要求 ................................................... .. (46)第二章井口标定和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46)第一节井口标定 ................................................... . (46)第二节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 . (47)第三章井巷施工和提升设备安装测量 (48)第一节立井普通法施工测量 ................................................... .. (48)第二节立井特殊法施工测量 ................................................... .. (50)第三节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 ................................................... . (52)第四节巷道中腰线的标定与检查 ................................................... (55)第四章贯通测量 ................................................... .. (55)第五章露天矿铁路、绞车道及栈桥施工测量 (56)第一节铁路测量 ................................................... . (56)第二节绞车道、栈桥的测量工作 ................................................... (57)第六篇测绘资料 ................................................... .. (59)第一章基本要求 ................................................... .. (59)第二章煤矿基本矿图 ................................................... (59)第三章测量原始资料与成果计算资料 (65)第七篇地表与岩层移动及“三下”采煤观测 (68)第一章基本要求 ................................................... .. (68)第二章地表移动观测 ................................................... (69)第一节观测站设置 ................................................... (69)第二节观测工作 ................................................... . (71)第三节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 (73)第三章建筑物下采煤观测 ................................................... . (75)第四章铁路下采煤观测 ................................................... .. (76)第五章水体下采煤观测 ................................................... .. (77)第六章露天矿边坡移(滑)动观测 (78)篇二:煤矿测量规范测量技术管理规范总则第一章矿区地面控制测量第二章矿井测量第一节联系测量第二节井下控制测量第三节采区测量第四节井下仪器设备的特别规定第三章施工测量第一节井口标定及井筒十字线测量第二节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第三节井巷施工和提升装备安装测量第三节贯通测量第四章测绘资料第一节煤矿基本矿图第二节测量原始资料与成果计算资料第三节新建矿井测绘资料的移交第五章地表与岩层移动及“三下”采煤观测第六章征迁及复垦测量工作附则总则一、根据《煤矿测量规程》中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前测绘技术发展状况以及公司测量工作实际情况,为加强测量工作基础管理,特制定本细则。
浅谈煤矿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煤矿开采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而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测量和测绘技术的应用更是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矿测量中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改变和完善。
本文将就煤矿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煤矿测量中新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测绘仪器的更新换代上。
传统的煤矿测量中,测绘工作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测绘仪器,如经纬仪、全站仪等。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测绘仪器开始不断涌现并被应用于煤矿测量中。
激光扫描仪、三维高精度测绘仪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煤矿测绘工作更加精确和高效。
在煤矿测量中,遥感技术也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航天和地面观测手段,获取地球物体信息的一种技术。
在煤矿测量中,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影像、航空影像等手段获取煤矿的地形、地貌、植被等信息,为煤矿的开采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煤矿的地质情况,为煤矿的规划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也开始在煤矿测量中大量应用。
GIS技术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库和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对地球表面的地理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表达的一种技术。
在煤矿测量中,GIS技术可以将地形地貌、地质地理等信息进行集成管理,实现对煤矿地理信息的多维、动态管理。
通过GIS技术,可以实现对煤矿资源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为煤矿的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激光雷达技术也开始在煤矿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激光雷达技术是一种通过激光束扫描地面物体并测量其空间位置的技术。
在煤矿测量中,激光雷达技术可以用于快速获取煤层的地形、地貌等信息,为煤矿的规划和开发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煤矿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是促进煤矿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煤矿工作更加科学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为煤矿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煤矿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会不断完善和改进,为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煤矿测量复习资料煤矿测量是指对煤层、井下巷道、工作面等进行测量,以确定它们的位置、朝向和几何形状。
测量数据是绘制地图、设计支护和选煤等工作的基础。
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的煤矿测量仪器和方法。
1. 煤矿测量仪器1.1 水准仪水准仪是测量地面高程差的常用仪器,它由人工水准仪和自动水准仪两种。
人工水准仪需要人工搭建水准测量路线,而自动水准仪可以通过激光对准进行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是煤矿测量中最常用的高程测量方法,主要用于测量煤层顶板和巷道的高程。
1.2 煤层探测仪煤层探测仪是一种可以测量煤层厚度和位置的仪器,在矿山地质勘探和开采过程中非常重要。
常用的煤层探测仪有单道激光煤厚仪、多道激光煤厚仪和微波煤厚仪等。
1.3 光电测距仪光电测距仪采用激光测距原理,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煤矿各种地形的距离和高度。
它具有自动跟踪、高精度、快速测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煤矿巷道、隧道和建筑物等领域。
2. 煤矿测量方法2.1 尺量法尺量法是最简单的煤矿测量方法,它对于煤层钻孔的位置和朝向的测定非常有效。
测量时,需要先确定起点和终点位置,然后用尺量工具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2.2 三角测量法三角测量法是测量空间中各种角度、方位和距离的关系的方法。
在煤矿测量中,三角测量法被广泛应用于测量煤层的倾角和方向。
2.3 激光扫描法激光扫描法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煤矿区域进行三维扫描。
它的测量精度高,效率高,适用于煤矿巷道、工作面等地形的精确测量。
总之,煤矿测量是煤矿开采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需要合适的仪器设备,还需要合理的测量方案和技术手段。
希望本文对于煤矿测量的理解和掌握能有所帮助。
《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2017年1月1日《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为了贯彻执行《煤矿测量规程》及其它有关技术规定,切实搞好测量工作安全质量标准化,结合我矿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工作实施细则。
第1条井下控制测量井下控制测量分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一、井下平面控制测量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又分为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1.基本控制:按15〞导线进行施测,采用TS06-2全站仪施测光电测距导线,测角量边要符合《煤矿测量规程》精度及要求。
采用光电测距或全站仪观测时,测气压时读至100pa,气温读至1℃,每条边的测回数不得少于二个,测回间互差不大于10mm(每测回一次打边读数4个数)。
2.采区控制:按30″导线进行施测,也采用TS06-2全站仪施测光电测距导线。
平面控制的其它要求均按《煤矿测量规程》执行。
二、高程测量①水准测量,用于主要运输平巷中,使用两台仪器,同时观测或两次仪器高进行往返观测,互差不大于5mm,允许闭合差±50mm L (L为水准环(路)线的总长度,以Km为单位)。
②三角高程测量,用于斜巷及采区巷道中,倾斜角观测一般用一测回,仪器高和占标高丈量2次互差小于4mm,允许误差均按《煤矿测量规程》执行。
第2条岩移观测一、控制点,按地面近井点的要求实施。
二、工作测点,按5″级导线施测:各点间丈量均采用全站仪测距,不符值应小于1/8000,工作线总长度在采前二次测量之差应小于1/10000。
三、高程测量,控制点高程用四等水准进行观测,闭合差<20L(L为水准环(路)线的总长度,以Km为单位)。
工作点采前二次高程测量,按三等水准要求,移动后按四等水准观测。
第3条煤矿测量外业工作一、外业(下井)前应对设计图纸、业务技术联系单等的标定数据进行验算,二人对算,认真的计算在对算本上,并校对签名。
二、小组工作要在前一天下午安排,科长把工作任务及安排向测量主管交待清楚。
下井前一定做好工具、仪器的检校、准备,乘车时要把仪器抱在怀里。
《煤质检测分析新技术新方法与化验结果的审查计算实用手册》作者:于实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开本:16开精装册数:四卷+1张光盘定价:998 元优惠价:430 元详细目录第一篇煤质检测分析基础知识第一章煤的形成和煤的化学组成第二章煤岩组成第三章煤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第四章煤的主要物理性质第五章煤的化学性质第六章煤的工艺性质第七章煤的不同用途对煤质的要求第八章煤质研究和煤质资料汇编第九章煤的分类与应用第二篇煤质检测分析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第一章煤炭试验室及煤质分析第二章制样设备第三章筛分设备第四章电热设备第五章测温仪表第六章天平第七章煤质分析常用的器皿和用具第三篇煤质试验室检测分析新技术新方法与检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第一章可见光光度分析法第二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三章发射光谱分析第四章极谱分析、其它常用的电化学分析第五章其他仪器分析法第六章煤质检测的质量控制第四篇煤样的采取与制备第一章采样的理论基础第二章煤层煤样的采取第三章生产煤样及其他煤样采取技术第四章商品煤样的采取方法第五章煤的制样技术第五篇煤质检验分析测定新技术新方法第一章煤的加工工艺性质试验方法第二章煤的工业分析检测技术第三章煤中硫的测定第四章煤的发热量测定第五章煤的元素分析第六章煤中微量元素测定第七章煤灰成分分析第八章煤灰熔融性及煤灰粘度的测定第九章煤炭物理性能测定技术第十章气化指标的测定第十一章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数第十二章煤的低温干馏试验第十三章煤岩鉴定第十四章煤中某些有害元素的测定第十五章工业型煤试验方法第六篇各项煤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第一章煤的工业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第二章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的关系第三章煤的真密度与其它指标的关系第四章煤的挥发和其他指标的关系第五章煤的各种粘结性指标间的关系第六章不同煤岩显微组分与煤质指标间的关系第七章低价煤的透光率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第八章褐煤苯抽取物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第九章煤灰成分与煤中硫分及碳酸盐的关系第十章原煤、浮煤样工业分析结果间的相互关系第七篇煤质化验分析结果的审查计算第一章煤质分析结果的判断第二章煤炭发热量测值的计算与审查第三章煤的元素分析结果的计算与审查第四章煤的真(相对)密度的计算与审核第五章煤的格—金低温干馏焦油产率的计算与审核第六章烟煤粘结性指标的计算与审核第七章低煤阶煤腐植酸产率的计算与审核第八章利用煤灰成分计算煤灰熔融性温度第八篇煤质检测分析技术方法相关标准规范。
国家煤炭部《煤矿测量规程》摘要:现行《煤矿测量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自1989年由原能源部颁发执行以来,对提高煤矿测量工作的质量、保证煤矿生产建设的正常进行,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近几年煤炭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煤矿测绘技术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对测量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测量新理论的出现以及新技术、新仪器和新设备在煤矿的不断推广应用,也给煤矿测量工作进一步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了可能。
现阶段大多数煤矿已广泛应用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全站仪、微机及绘图仪等先进仪器和先进设备,煤矿测绘资料也已逐步实现采集、存储、处理和绘图的自动化,个别矿区已开始应用先进的GPS技术进行地面控制测量等,现行的《规程》有关条款内容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
目录第一篇总则 (4)第二篇矿区地面控制测量 (6)第一章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6)第一节基本要求 (6)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7)第三节光电测距 (9)第四节钢尺量距 (12)第五节内业计算 (13)第二章矿区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13)第一节基本要求 (13)第二节水准测量 (14)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15)第三篇矿井测量 (17)第一章联系测量 (17)第一节基本要求 (17)第二节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测量 (18)第三节定向投点 (18)第四节陀螺经纬仪定向 (19)第五节几何定向 (21)第六节导入高程测量 (22)第二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23)第一节基本要求 (23)第二节导线点设置 (24)第三节水平角观测 (24)第四节边长测量 (25)第五节导线的延长 (26)第六节内业计算 (27)第三章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28)第一节基本要求 (28)第二节水准测量 (28)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29)第四章采区测量 (29)第四篇露天矿测量 (31)第一章露天矿平面控制测量 (31)第一节基本要求 (31)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33)第三节边长测量 (33)第四节内业计算 (34)第二章露天矿高程控制测量 (34)第一节基本要求 (34)第二节水准测量 (34)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35)第四节内业计算 (36)第三章采剥场验收测量 (36)第一节基本要求 (36)第二节经纬仪视距测量和平板仪测量 (36)第三节验收量计算 (37)第四章排土场测图 (39)第五章开掘沟道、技术境界及爆破工作测量 (39)第五篇施工测量 (40)第一章基本要求 (40)第二章井口标定和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40)第一节井口标定 (40)第二节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41)第三章井巷施工和提升设备安装测量 (42)第一节立井普通法施工测量 (42)第二节立井特殊法施工测量 (44)第三节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 (46)第四节巷道中腰线的标定与检查 (49)第四章贯通测量 (49)第五章露天矿铁路、绞车道及栈桥施工测量 (50)第一节铁路测量 (50)第二节绞车道、栈桥的测量工作 (51)第六篇测绘资料 (53)第一章基本要求 (53)第二章煤矿基本矿图 (53)第三章测量原始资料与成果计算资料 (59)第七篇地表与岩层移动及“三下”采煤观测 (63)第一章基本要求 (63)第二章地表移动观测 (64)第一节观测站设置 (64)第二节观测工作 (66)第三节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68)第三章建筑物下采煤观测 (70)第四章铁路下采煤观测 (71)第五章水体下采煤观测 (72)第六章露天矿边坡移(滑)动观测 (73)第一篇总则第1条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
煤矿监测监控综合技术手册出版社:煤矿科技出版社编著:编委会卷册数: 全四卷光盘数: 1CD开本: 16开精装定价:¥980.00元煤矿监测监控综合技术手册2008修订版详细目录:第一篇概论第一章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基础知识第二章煤矿安全监测理论第三章煤矿监控系统中心站第四章监控系统应用软件第五章监测仪器抗干扰概述第二篇煤矿用典型传感器原理及新技术第一章传感器概述第二章矿用瓦斯传感器第三章一氧化碳传感器第四章风速传感器第五章烟雾传感器第六章温度传感器第七章开关量传感器第八章氧气传感器第九章压差传感器第三篇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第一章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概述第二章A—1(KJ10)型矿井安全监测系统第三章TF-200监控系统第四章KJ4型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系统第五章KJ2型煤矿监测系统第六章KJ90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第七章KJ95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第八章AU—1(CMM-20)型煤矿集中监测系统第九章A—2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第十章其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第十一章监测系统的选型及维护修理第四篇煤矿瓦斯监测监控技术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矿井瓦斯预测第三章瓦斯监测仪表第四章瓦斯抽放的监测第五章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第六章瓦斯放抽监控系统第七章瓦斯监测仪器维修专用设备第八章瓦斯检测仪校正器第九章新型安全检测仪表第十章矿井瓦斯煤尘爆炸隔(抑)爆技术第十一章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相关标准第五篇矿井火灾预防检测监控技术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矿井火灾隐患侦知及预警第三章矿井火灾检测技术第四章矿井防灾灭火系统自动监测与调节技术第五章矿井防灭火相关标准规范第六篇煤矿通风安全检测监控技术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矿井通风系统第三章通风检测第四章矿井通风管理第五章煤矿通风相关标准规范第七篇煤矿粉尘监测监控技术第一章煤矿粉尘概述第二章粉尘的危害第三章粉尘监测概况第四章呼吸性粉尘监测仪器第五章呼吸性粉尘监测操作技术及数据整理第六章呼吸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析第七章煤炭工业粉尘监测、治理及健康监护管理软件第八章煤矿防尘管理第九章煤矿粉尘监测监控相关标准联系电话:137********《现代煤矿“一通三防"与事故防治新技术及强制性标准实用手册》详细目录:详细目录第一篇现代煤矿“一通三防”安全技术开发总论第一章煤矿矿井环境气体危害分析与控制理论研究第二章煤矿安全数字分析与重大事故预测第三章煤矿“一通三防"安全技术开发第二篇现代煤矿“一通三防”网络体系构建与安全管理第一章煤矿“一通三防”网络体系构建第二章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安全技术创新第三章煤矿事故预防与处理第四章煤矿安全标准与认证管理第三篇现代煤矿“一通三防”安全检测监控新技术第一章煤矿用瓦斯传感器原理第二章气体传感器新技术第三章 KJ4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第四章煤矿安全检测方法与新型安全检测仪表第四篇现代煤矿通风系统优化设计与安全性评价第一章矿井通风系统与采区通风系统第二章矿井通风网路第三章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第四章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第五章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在生产中应用第五篇现代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第一章矿井通风方式第二章矿井风流参数的测定及计算第三章矿井通风阻力参数及其计算第四章矿井风量调节与总风量确定第五章矿井局部通风技术第六章矿井通风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第六篇现代煤矿通风新装备与通风管理第一章矿井通用通风设备第二章矿井通风新设备在矿井中的应用第三章矿井通风仪表及其性能测定第四章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第七篇现代煤矿瓦斯赋存、流动与涌出规律研究第一章瓦斯的产生与赋存第二章煤层瓦斯运移的基本规律第三章矿井瓦斯涌出及涌出量预测第四章瓦斯地质分析与生产中瓦斯涌出防治第八篇现代煤矿瓦斯抽放新技术第一章煤矿瓦斯抽放概述第二章瓦斯抽放参数的测定与计算第三章煤矿瓦斯抽放新技术第四章上隅角瓦斯积聚防治技术第五章现代煤矿瓦斯抽放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九篇现代煤矿煤(岩石)与瓦斯突出安全新技术第一章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原因分析第二章煤一瓦斯突出机理及一般规律第三章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与防治技术第四章煤矿瓦斯爆炸预防技术第五章“球壳失稳”机理及其防突技术第六章现代瓦斯防治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第十篇煤自燃机理及其预测预报第一章煤自燃机理分析第二章煤自燃环境分析第三章煤炭自燃预测预报第四章留煤柱开采自燃的预防第五章无煤柱开采自燃的预防第十一篇现代煤矿火灾安全新技术第一章均压防灭火技术第二章注浆与注砂防灭火技术第三章堵漏防灭火技术第四章凝胶防灭火技术第五章氮气防灭火技术第六章防灭火技术的组织与管理第七章现代防火材料、防灭火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第十二篇现代煤矿煤尘产生与扩散控制技术第一章煤尘的产生、性质及危害第二章煤层注水防尘技术第三章喷雾降尘技术第四章通风除尘技术第五章密闭抽尘及净化技术第六章现代防尘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第十三篇现代煤矿煤尘防爆技术第一章煤尘爆炸因素分析第二章被动式隔爆技术第三章自动抑爆技术第十四篇现代煤矿“一通三防"适用法规标准汇编。
煤矿测量测绘新技术应用浅述煤矿测量的任务是在煤矿勘探、设计、开发和生产运营的各个阶段,对矿区地面和地下的空间、资源和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和利用,为合理、有效地开发资源、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和治理环境服务,为工矿区的持续发展服务。
1 GPS技术及其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1.1 GPS技术简介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等多种学科。
1.2 GPS技术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1)建立矿区控制网;(2)矿区大面积沉陷监测;(3)建筑物及井筒变形监测;(4)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监测;(5)露天矿车辆实时调度等。
2 全站仪及其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2.1 全站仪简介全站仪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绘仪器,是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发展结合的光电测量仪器,也是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的优点于一体的、应用前途广泛的仪器,智能化的全站儀是目前销量最大的测绘仪器,也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智能型全站仪是集光、电、磁、机的最新科学成果,集测距、测角为一体的先进仪器。
国际上先进的全站仪均以存储卡、内部存储器或电子手簿的方式记录数据,具有双路传输的通讯功能,能接收外部计算机的指令,由计算机输入数据,也能向外部计算机输出数据。
2.2 全站仪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全站仪由于兼具有经纬仪和测距仪的优点,且以数字形式提供测量成果,其操作简便、性能稳定、数据可通过电子手簿与计算机进行通讯等优点使其在煤矿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地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均可利用全站仪进行,联系测量、井下测量工作也可用全站仪进行。
以全站仪为代表的智能化、数字化仪器是矿山测量仪器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3 遥感技术RS及其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3.1 RS技术简介通过航空和航天遥感监测地表土壤光谱与植被光谱变化,获得塌陷范围、农作物、植被生长情况,从而研究地下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寻求合理的开采措施和方法,保护地面生态环境。
煤矿测量与应用综合技术实用手册
定价980元优惠价490
作者编委会
册数规格全四册16开精装
出版社煤矿科技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煤矿测量与应用综合技术实用手册煤矿测量与应用综合技术实用手册
详细目录
第一篇煤矿地质基础知识篇
第一章地球及其演变
第二章矿物与岩石
第三章地史基本知识
第四章地质构造
第五章煤地质学基础知识
第六章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
第七章煤矿水文地质
第八章煤矿主要地质图及地质说明书
第九章煤炭资源储量计算及“三量”管理
第二篇煤矿测量实用技术
第一章测量学基本知识
第二章角度测量
第三章高程测量
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五章图根控制测量
第六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第七章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
第八章矿井联系测量
第九章巷道测量
第十章巷道施工测量
第十一章贯通测量
第十二章岩层与地表移动
第十三章矿山测量学习指导
第三篇煤矿地质及煤矿矿井分类测量技术方法
第一章地面局部控制测量
第二章地质勘探工程测量
第三章井筒控制测量
第四章井下控制测量
第五章巷道施工测量
第六章贯通测量
第七章露天开采测量
第四篇煤矿岩层破裂的微震力学机理与监测控制方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微地震揭示的深部采场覆岩空间结构范围及运动规律
第三章采场覆岩空间结构内厚层坚硬岩层的运动形式及控制
第四章深部采场覆岩空间结构厚层坚硬岩层动态稳定性力学分析
第五章深部采场覆岩空间结构厚层坚硬岩层动态稳定性判据的应用方法第六章基于微地震定位监测的深部采场覆岩空间结构动态支承压力研究第五篇煤矿矿山开采沉陷与地表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技术
第一章地下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
第二章地表及岩层移动的观测工作
第三章地表沉陷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
第五章形采损害及其防护措施
第六章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监测
第七章下沉与变形监测新技术
第八章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与布设方案
第九章建(构)筑物垂直位移观测
第十章建(构)筑物水平位移观测
第十一章变形观测成果的整理分析
第十二章变形观测中常用的几种特殊测量方法
第六篇急倾斜煤层采动覆岩移动模式及其测量应用技术
第一章急倾斜煤层开采岩层移动的力学模式
第二章急倾斜煤层复合岩层移动模型
第三章急倾斜煤层开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
第四章急倾斜煤层采动覆岩变形机理数值模拟
第五章应用实例分析
第六章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变形实测数据处理系统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第七篇煤矿矿山的矿压测量及监控技术
第一章煤岩体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第三章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及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第四章矿山压力观测仪器
第五章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观测
第六章巷道矿山压力观测
第七章矿压观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第八章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
第九章巷道矿山压力控制
第十章煤矿动压现象及其控制
第八篇煤矿地质地形图及矿图的测量绘制技术方法及应用第一章煤矿地形图
第二章矿图基本知识
第三章井田区域地形图
第四章煤矿地质图
第五章采掘工程图
第六章煤矿其他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