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104.50 KB
- 文档页数:12
档案管理学档案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和运用档案管理知识和技术来组织、保管和利用档案的学科。
它是信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档案管理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档案管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技术手段和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档案管理学的定义档案管理学是指研究和运用档案管理学科理论和实践来组织、保管和利用档案的学问。
它主要包括档案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
档案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以档案管理为研究对象,以组织、保管和利用档案为核心内容,以档案的获取、整理、编制以及利用为重要任务,旨在为社会提供帮助,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档案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档案管理学起源于远古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
在古代,人们将重要的文献记载于竹简、木牍等载体上,通过手工整理和保管来维护档案。
随着纸张的发明和印刷术的推广,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得到了改善和发展。
到了现代,档案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通过信息技术、电子媒体等手段,实现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三、档案管理学的基本原则档案管理学以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和服务科学研究为出发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完整性原则: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要全面、准确地记录和保管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 一致性原则: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档案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 保密性原则: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要保守档案的机密性,确保档案的安全和保密。
4. 可访问性原则: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要便于检索和利用档案,确保档案的可访问性和可利用性。
四、档案管理学的技术手段档案管理学应用了许多技术手段来实现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其中主要包括:1. 档案数字化技术:通过扫描、OCR识别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档案转换为数字形式,实现档案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管理。
2. 数据库管理技术:通过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对档案信息的整理、存储和查询,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档案:1、定义: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保存备查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记录。
2、基本含义:档案是各种组织和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活动中积累而成的;档案是保存备查的文件;档案内容的记录方式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二、现行组织单位档案的接收:1、期限:省以上机关应将永久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20年左右;省辖市和县级以下机关应将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10年左右,再向有关档案馆移交。
2、办法:逐年接收:现行组织单位每年将保管期满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一次;定期接收:现行组织单位每隔一定时期将所有保管期满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一次。
3、要求:(1)进馆档案应保持全宗的完整性,一个单位的全部档案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归入一个档案馆,不能随意分散。
(2)规定移交的档案,应该由有关单位收集齐全,按照规定整理好。
(3)与档案有关资料、立档单位的组织沿革、全宗介绍及其他有关检索工具,随同档案一并接收。
三、撤销组织单位档案的接收的要求:1、由撤销单位组织人力,负责整理好,然后再向有关的档案馆移交。
2、撤销单位的业务分别划归几个单位的,其档案不得随之分散,仍作为原单位档案的一部分,按全宗整体移交有关档案馆,或由其中一个单位完整地代管。
3、单位撤销或者合并时,如有尚未处理完毕的文件,要移交应受理这些文件的新单位继续处理,并作为新单位的档案加以保存。
四、全宗构成的条件:1、定义:确定档案全宗划分的界限,研究拥有档案的单位能否成为一个立档单位。
2、条件:(1)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并能主要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对外行文。
(最基本的)(2)设有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自己可以编造预算或财务计划。
(3)设有管理人事的机构或人员,并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
3、考察规定有关单位职权的法规性、领导性文件和实际活动,这些单位的文书处理工作、印信和单位的名称等情况。
五、立档单位和全宗划分:1、我国各级政府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等,一般都建有共产党、共青团以及其他群众组织,这些组织和机关的行政机构,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应当作为一个立档单位。
名词解释1、来源原则所谓来源原则就是:“把同一机构、组织或个人形式形成的档案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管理的原则。
”对来源原则可以简单理解为,产生于一个特定机构或组织的全部档案应集中保存,不能把它与其他来源的档案相混合。
2、全宗原则全宗原则是来源原则的具体化,全宗原则是将一个全宗的档案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并以这一有机整体的不可分散性作为基本的管理原则提出。
3、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所谓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就是档案馆(室)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的一项工作。
简单地说,就是判定档案价值,决定档案存毁(生死存亡)的工作。
它是档案工作的业务内容之一,是档案馆(室)的一项专门业务。
4、档案保管期限表(必考)档案保管期限表,是用表册的形式列举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
它是档案室、档案馆鉴定档案价值和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和标准。
5、全宗全宗是一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是档案馆档案的第一层分类、管理单位。
6、立档单位立档单位是构成档案全宗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个人或生产建设、科研项目的组织者,通常称为“全宗构成者”。
7、个人全宗个人全宗是社会知名人士(如社会活动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企业家、英雄模范等)在其一生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整体。
8、档号档号是档案馆(室)在整理和管理档案过程中,以字符形式赋予档案的代码。
档案通常包括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件号、页号。
9、档案代理卡档案提供利用和档案馆(室)内部工作,有时需要将库房中已排架分类的档案,暂时移出库外。
为了便于库房管理,工作人员掌握档案流动情况和进行安全检查,可以填制一种卡片放在档案原来存放的位置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代理卡或代卷(件)卡。
10、全宗卷全宗卷是档案馆(室)在管理某一全宗过程中形成的,以全宗为单位,由说明全宗历史情况的有关情况的有关材料组成的专门案卷。
包括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档案管理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材料。
档案管理学名词解释:1、档案: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2、全宗:全宗是一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是档案馆的第一层分类,管理单位。
3、案卷:案卷是一组有密切联系的文件组合体,它是在一个全宗的各类别之下对单份文件进行整合后所形成的保管单位。
4、档号:档号是档案室(馆)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赋予档案实体的一组位置号或存址号,包括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内文件的页码和件号。
简答:1、档案的形成条件有哪些?答:1、处理完毕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2、具有才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3、经过立卷归档集中起来的文件,最后才能成为档案。
2、如何判定档案的所属全宗?答:判定档案所属全宗的关键在于确定各种档案的立档单位,具体判定方法如下:1.发文和内部文件应归属于制发文件的立档单位。
因此,查明文件作者也就确定其所属全宗。
2.收文应属于收受该文件的立档单位,因此,查明收受者就确定其所属全宗。
3.对于全宗混淆严重、不能采用上述方法判定档案所属全宗的特殊情况,需要借助各种标记综合分析判断起全宗归属。
3、简述文件归档流程。
答:单位各部门收集,鉴定,整理文件——向档案室移交——档案室检查,清点——移交双方签字。
4、档案保管工作的内容?答:1.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档案的安全现状和破坏档案的各种因素。
2.制定和完善档案保管的各项制度和标准3.提供档案保管的基本物质条件。
论述:1、何为档案实体管理?答:档案实体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
的收集…是接收,征集档案和有关文献的活动。
档案的整理就是按照档案的形成规律,特点,根据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吧档案整理成便于保管和利用的有序体系的业务活动。
档案得鉴定工作就是以科学的鉴定理论为指导,合理运用档案鉴定原则,法规,程序,方法,判定档案的保存价值,确定其的保管期限,决定档案“存”“毁”专业行档案业务管理工作。
第五章档案概述第一节档案的概念一、我国档案的历史沿革(一)档案的起源和发展结绳记事:人类在文字产生之前,常用在绳索上打结来表达意思,传递信息,处理事件。
中国、古埃及、秘鲁、波斯都有结绳记事的记录。
《易经·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尚书.序》中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仰韶期遗址的骨契图形西双版纳基诺族的刻木记事结绳与刻契记事,已经具有备忘、凭证的意义和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它记录和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也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
从这个意义讲,也可以说是我国档案的萌芽。
文字的产生、社会分工和管理活动的出现是档案产生的基本条件。
此后依次出现: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现代新型档案(见课本P97)金石档案“金石”是指金属和石头。
金文档案主要在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秦汉以后,有些重要的记载和规定,刻在石头上。
简牍档案简椟档案是指以竹片和木片为载体的档案,自商周起出现。
缣帛档案缣帛为丝织品,秦汉以后渐多纸质档案唐律残片(二)档案名称的沿革1.档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时代有不同叫法册(商)中(周)典籍(秦汉)文书、文案(魏晋以后)文卷、案卷、案牍(唐宋以来)“档案”一词,一般认为初见于清代。
“档案”一词,一般认为初见于清代A. “档案”一词最早出现在清初的官府文书《清太宗皇帝实录》(公元1638年)中,这里的“档案”指仓库财务的登记簿。
(课本P97)B.最早对“档案”这一名词说明的是杨宾《柳边纪略》(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储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然今文字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2 . “档案”释义档,《康熙字典》:“横木框档”(木架框格)。
案,《说文解字》:“几属”(小桌子)。
由此引伸,把处理一个事件的有关文书作为一案。
档案就是存入档架收贮起来的文书案卷。
档案管理学笔记参考资料第二章档案价值的鉴定知识点1:档案价值及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理解(P33~35)档案价值:是指档案这一客体对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凭证和情报作用,而表现出的有用性及有用程度。
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是指档案馆(室)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的一项工作。
简单地说,就是判定档案价值、决定档案存毁(生死存亡)的工作。
知识点2: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基本内容(P34)(1)制定档案鉴定的有关标准,包括单行规定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等。
(2)具体判定档案材料的价值——有用性及有用程度,确定其保管期限。
(3)剔除本无保存价值和保管期满的档案,按规定进行销毁或做相应的处理。
知识点3: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意义(P34)(1)便于发挥档案的作用通过鉴定工作,去粗存精,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2)便于档案的安全保管通过鉴定工作,分清主次,对价值大的档案,给予良好的保管条件,尽可能延长档案的寿命,维护它的安全。
剔除销毁无价值的,腾出空间保管有价值的档案。
(3)便于应付突然事变经过鉴定,区分主次,遇突然事件,能及时、迅速地将重要档案抢救和转移。
(4)档案价值鉴定是决定档案生死存亡的基本手段知识点4、档案价值鉴定标准档案价值鉴定标准由档案属性标准、社会需要标准及相对价值标准三方面内容组成。
(一)档案属性标准1、来源标准档案的来源是指档案的形成者。
来源特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它是作为国家各级档案馆确定档案收集范围的基本根据。
2)机关在鉴定档案时,应注意区分不同的作者。
3)在本机关制成的文件中,具体的撰写者、制发机构也对档案价值产生影响。
2、内容标准档案内容是决定档案价值最重要、最本质的因素。
对档案内容的分析可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A、档案内容的重要性;B、档案内容的独特性;C、档案内容的时效性;D、此外,对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完备性等也要加以考察,以准确地把握档案的价值。
《档案管理学》复习题填空1、《文件整理规则》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件)为单位。
2、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
3、2000年8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了行政机关通用的文件种类有(13)种。
4、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
5、A4型纸的成品幅面尺寸为(210X297)mm。
6、全宗号用(4)位代码标准。
7、档案室的收集,正常情况下主要是指(归档)。
8、立卷说明是对档案的补充和概数,具有资料积累和(检索)的双重功能。
9、根据规定,省以上机关应将永久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20)年左右后向本地区综合档案馆移交。
10、根据规定,省辖市和县级以下机关应将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10)年左右后向本地区同级综合档案馆移交。
11、文书档案长期保管期限为(16-50)年左右。
12、鉴定档案价值的基本方法就是(直接)鉴定法。
13、档案代理卡又称(代卷卡)。
14、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信息资源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15、档案著录项目共分(七)项。
16、档案馆指南的主体部分是(馆藏档案情况介绍)。
17、资料目录的主体部分是(资料分类目录)。
18、照片档案主要由底片、照片及(文字说明)构成。
19、档案著录时,时间项一律用(8)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0、档案著录的结果是(条目)。
单选1.档案著录的结果是(D)。
A卡片B记录C目录D条目2.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向社会开发的界线,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C)A 10年B 20年C 30年D 40年3.2000年8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了行政机关通用的文件种类有(B)。
A 10种B 13种C 15种D 18种4.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D)。
A B5 B十六开 C B5 D A45.A4纸的成品尺寸为(A)。
A 210x297mmB 210x265mmC 184x265mmD 225x156mm6.保存底片的适宜温度为(B)。
A 13-16℃B 13-15℃C 14-24℃D 14-20℃7.档案室的收集,正常情况下主要是指(C)。
A接收B征集C归档D归卷8.保存照片底片的相对湿度为(B).A 30%-40%B 35%-45%C 30%-45%D 45%-60%9.根据规定,省以上机关永久保存的档案向本地区同级综合档案馆移交的时间大致在(C)。
A 5年左右B 10年左右C 20年左右D 30年左右10、根据规定,省辖市和县级以下机关应将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向本地区同级档案馆移交大致在(B)。
A 5年左右B 10年左右C 20年左右D 30年左右11、文书档案长期保管期限为(D)。
A 5-10年B 10-15年C 15-30年D 16-50年12、鉴定档案价值的基本方法就是(A)。
A 直接鉴定法B 间接鉴定法C 逐一鉴定法D 简单鉴定法13、保存照片的适宜温度为(C)。
A 13-16℃B 13-15℃C 14-24℃D 14-20℃14、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信息资源整理的成果(B)。
A 形式化B 固定化C 格式化D 统一化15、档案著录项目共分(C)。
A 三项B 五项C 七项D 九项16、档案馆指南的主体部分是(A)。
A 馆藏档案情况介绍B 馆藏情况介绍C 馆藏资料情况介绍D 馆藏介绍17、资料目录的主体部分是(B)。
A 资料目录B 资料分类目录C 资料主题目录D 资料综合目录18、保存照片的相对湿度为(A)。
A 40%-60%B 35%-45%C 30%-45%D 45%-60%19、档案著录的条目格式是(C)。
A 标点符号式B 段落标点式C 段落符号式D 符号段落式20、段落符号式著录条目格式将著录项目划分为(C)。
A 二个段落B 三个段落C 四个段落D 五个段落21、档案著录条目的形式为卡片式时,卡片尺寸一般为(A)。
A 12.5x7.5cmB 10.5x7.5cmC 12.5x6.5cmD 12x7cm22、档案著录卡片四周均应留出(A)。
C 35mmD 37mm23、保存光盘的库房温度最好控制在(B)。
A 16℃-20℃B 18℃-20℃C 15℃-18℃D 18℃-24℃24、保存光盘的库房相对湿度最好不超过(B)。
A 40%B 50%C 60%D 65%25、在时间项的八位数字中第1-4位数表示(A)。
A 年B 月C 日D 时26、在时间项的八位数字中第5-6位数表示(B)。
A 年B 月C 日D 时27、在时间项的八位数字中第7-8位数表示(C)。
A 年B 月C 日D 时28、下列属于文件形式特征的有(D)。
A 内容提要B 主题词C 分类号D 档号29、全宗号、目录号、卷号、件号或页号统称为(A)。
A 档号B 归档号C 分类号D 文书处理号30、一般情况下,文件成文日期以(A)为标准。
A 领导人签发日期B 会议通过日期C 批准日期D 发出日期31、保存电子档案的库房温度应控制在(D)。
A 16℃-20℃之间B 18℃-20℃之间C 15℃-17℃之间D 17℃-20℃之间32、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是(B)。
A 收集B 整理C 鉴定D 保管33、人名索引包括人名和(C)两部分。
A 类号B 分类号C 档号D 归档号34、全宗指南又称(A)。
A 全宗介绍B 全宗卡片C 全宗索引D 全宗目录35、我国档案工作领域编制主题词表始于(C)。
A 60年代B 70年代C 80年代D 90年代36、档案著录时,提要一般不超过(D)。
A 50字B 100字C 150字D 200字37、某一利用者要求查找有“九一.八”事件的档案,档案馆保存有40件,捡出其中的30件则查全率为(C)。
C 75%D 25%38、某利用者查找有关知识分子政策的档案,共捡出30份,其中20份是相关的则查准率为(B)。
A 33%B 67%C 75%D 76%39、档案著录中置于文件编号之前的标识符号是(C)。
A :B .C ;D +40、档案著录中置于多少个责任者之间的标识符号是(A)。
A ;B =C +D :多选1.档案属性标准主要包括(ABDE)。
A 职能标准B 来源标准C 时间标准D 内容标准E 形式特征标准2.档案社会需要标准主要包括(CDE)。
A 社会需要目标B 社会需要层次C 社会需要方向D 社会需要面E 社会需要时间3.编制档号应坚持的原则是(ABCDE)。
A 唯一原则B 合理原则C 稳定原则D 扩充原则E 简单原则4.档号是档案室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对档案的编号,通常包括(ABCDE)。
A全宗号 B 目录号 C 卷号 D 件号 E 页号5.档案管理的物质条件有(ABCD)。
A 库房B 装具C 设备D 消耗品E 人员6.下列属于文件内容特征的有(ABC)。
A 内容提要B 主题词C 分类号D 档号E 文件编号7.下列属于文件形成特征的有(ABCDE)。
A 文件形成时间B 文件标题C 作者D 地点E 文件8.下列属于文件形式特征的有(DE)。
A 内容提要B 主题词C 分类号D 档号E 文件编号9.档案利用的基本类型有(ABC).A 学术利用B 实际利用C 普遍利用D 家庭利用E 专家利用10、为普通公民提供利用服务的方式有(ABCDE)。
A 档案馆咨询B 展览会C 教育活动D 出版物E 广播电视宣传11、人事档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ABCDE)。
A 现实性B 专指性C、真实性 D 动态性 E 机密性12、人事档案转递的要求是(ABD)。
A 及时B 准确C 周密D 安全E 认真13、会计档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ABCD)。
A 专业性B 整体性C 广泛性D 固定性E 专指性14、声像档案的种类主要有(ABCDE)。
A 照片档案B 唱片档案C 磁带录音D 光盘档案E 影片档案15、收集照片档案要求做到(ADE)。
A 完整性B 全局性C 科学性D 一致性E 规范性16、目前,用于维护电子文件真实性、安全性方面的技术主要有(ABCDE)。
A 加密技术B 签署技术C 消息认证D 身份验证E 防火墙17、鉴定档案的价值应遵循的原则是(ACDE)。
A 全面的观点B 社会的观点C 历史的观点D 发展的观点E 效益的观点18、光盘档案的特性主要体现在(ABCDE)。
A 信息存储密度高B 与计算机联机能力强C 影像还源效果号D 便于大量复制拷贝E 运用范围广19、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类型有(ABCDE)。
A 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B 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C 同系统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D 同类型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E 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20、按载体形式分,档案检索工具可分为(ABDE)。
A 书本式检索工具B 卡片式检索工具C 联单式检索工具D 缩微式检索工具E 机读式检索工具名词解释1.案卷:是文件立卷的结果。
它是有关某一问题或某项工作活动的系统的、有密切联系的文件组合体,是文书单案的基本保管单位。
2.主题词:是将自然语言中的名词术语,经过优选和规范化处理,在标引和检索时用以表达各种概念的词。
3.案卷目录:是案卷的名册,是先将装订好的一个年度的案卷按一定的方法排列,然后再根据其排列顺序逐一编号登录而成的。
4.历史档案:通常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形成的档案。
5.开发档案:就是将一般可以公开的以满一定保管期限的档案文件向社会开发。
6.大事记:是以档案记载为主体依据,按时间顺序简要记述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的史料型参考资料,属于三次文献。
7.全宗:是一个具有社会独立性的组织或个人在其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档案的有机整体。
8.档案馆指南:又称档案馆介绍,是介绍和报道档案馆基本情况、馆藏档案个有关文献,指导利用者查阅的一种档案检索工具。
9.档号:是档案室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对档案的编号,通常包括:全宗号、目录号、卷号、件号和页号。
10.档案证明:是档案馆(室)根据利用者询问和申请,依据馆(室)藏档案内容制发的证明某种事实的书面材料。
简答题1.如何确定文件成文日期?答:一般情况下,成文日期是以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经会议讨论通过的文件,以通过日期为准;法规性文件以批准日期为准;联合发文,以最后签发机关的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
2.简述档案馆档案的来源?答:1)接收现行机关的档案2)接收撤销机关的档案3)收集和征集历史档案4)档案馆之间交接档案3.简述档案整理的原则?答:1、整理档案必须保存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
2、整理档案必须利用源基础。
3、整理档案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
4.简述立档单位及其构成条件答:形成全宗的单位,称为立档单位,又称全宗构成者。
构成立档单位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可以独立行使职权或进行管理,并能主要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文。
2、设有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可以编造预算或财务计划。